一、清氮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21)在《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整理古代、现代对慢性肾衰竭研究的重要文献,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探讨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及系统研究的成果。基于大样本研究获批上市新药参乌益肾片治疗不同病因、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的疗效,观察参乌益肾片在改善临床证候、保护肾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药物安全性,提出参乌益肾片临床使用最佳条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的药理学机理。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整理出古代、近代慢性肾衰竭中医药重要相关文献,通过13年跟师学习记录、文献整理、访谈讨论等形式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2.通过对邹氏肾科三代专家邹云翔、邹燕勤、王钢教授治肾学术思想的系统学习,挖掘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以及系统研究成果。3.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744例2013年3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作为研究对象。按参乌益肾片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参乌益肾片)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研究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乌益肾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4片。对照组为单纯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③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腹泻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观察参乌益肾片药物安全性。4.从网络药理角度,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药理学作用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1.总结王钢教授继承与发展邹氏肾科“补益肾元”核心思想,开创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1)病名:王钢教授建议将“肾劳”作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名,加上在各个病期阶段出现的不同主症候病名。根据病症的轻重,病名可分主次排前后顺序,如多个主症相合出现可同时诊断多个病名。(2)病因病机: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肾元不足指肾脏真阴真阳俱衰,浊毒潴留是由肾元衰竭而致的各种代谢废物的潴留。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浊毒潴留是发病之标,本标互为影响,表现互为轻重,共同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病机变化始终。(3)辨证分型:王钢教授提出辨证分型的指导思想为“本虚为纲,标实为日,标本兼顾”,分出了以本证为主的主证型,以标证为主的兼证型,主证型与兼证型可随着病机的动态变化相互兼夹,临床既能执简驭繁,又能知常达变,以此为基础创建了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全国标准,沿用至今。(4)治疗大法: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总则“补益肾元、和络泄浊”。治疗用药多以甘平之剂投之,使补气不滞、温阳不燥、滋阴不腻,缓缓图治,维持低水平下的肾阴肾阳动态平衡,阴平阳秘,以达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之效。开创辨证论治+低位、高位保留灌肠术,开发肾衰保留灌肠囊;上世纪80年代首先报道中药+皮肤渗透剂外敷穴位治疗尿毒症;90年代系统组合创新运用多途径给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高了临床疗效。(5)开发新药,研究“补益肾元”机理:王钢、邹燕勤教授开发的“补益肾元”代表药物,国家中药新药“黄蛭益肾胶囊”补益肾元、清利活血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稳定内环境,双向调节细胞内环核苷酸以及TXA2-PGI2系统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性激素代谢紊乱,祛除毒素等环节,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加速祛除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且保护了残存的肾单位,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较好疗效。2.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最佳使用条件建议。(1)总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29例(19.3%),有效40例(26.7%),稳定34例(22.7%),无效47例(31.3%),总有效率68.7%;研究组显效184 例(31%),有效 174 例(29.3%),稳定 127 例(21.4%),无效 109 例(18.4%),总有效率81.6%;治疗后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参乌益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5期的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2)参乌益肾片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7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乌益肾片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CKD2~5期患者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肢体困重等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乌益肾片能够降低CKD2~5期患者BUN、Scr,升高GFR及Ccr。并且在CKD2~5期的各个亚组中,参乌益肾片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升高GFR、Ccr,降低BUN、Scr,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KD2~5期各亚组患者治疗后对肾功能水平改善及分期疗效比较,参乌益肾片对CKD2期患者在降低BUN、Scr,升高GFR及Ccr方面效果最好,其次效果是CKD3期,再其次为CKD4期,再其次为CKD5期。证实了参乌益肾片对慢性肾衰竭CKD2~5期气阴两虚证患者均有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早期发现、早期使用参乌益肾片治疗效果更好。(4)提高血清白蛋白(ALB)效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CKD3期子样本中,相较于对照组,使用参乌益肾片组患者ALB水平升高,提示参乌益肾片能够提高ALB水平,改善CKD患者营养状况。(5)安全性观察:对于参乌益肾片的安全性观察,主要从参乌益肾片对肝功能影响及患者腹泻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肝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5例服用参乌益肾片后发生肝损害的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分析:5例患者中2例有肝脏病史,停用参乌益肾片及保肝降酶治疗,ALT、AST恢复正常。提示既往有肝脏病史的患者使用参乌益肾片应注意监测肝功能。(6)提出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建议:①参乌益肾片可用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气阴两虚兼湿浊证,具有明显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CKD进展作用;对继发性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也有同样改善中医证候及肾功能保护作用,临床也可服用。②参乌益肾片可改善CKD2~5期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口咽干燥、大便干结等证候。③参乌益肾片对CKD2期患者在降低BUN、Scr,升高GFR及Ccr方面效果最好,并且随着CKD病程进展,CKD2~5期疗效依次减弱。建议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即可服用参乌益肾片,以使患者及早获益。④参乌益肾片服用时未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但对于既往有肝脏病史的CKD患者,服用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⑤参乌益肾片服用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如出现腹泻症状可减量或暂停服用,平素便溏者可减少剂量使用。3.从网络药理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的药理学机理。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参乌益肾片中的有效化合物多为三萜类和蒽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糖、降脂、抗溃疡、抗肿瘤、除氧自由基、降低胆固醇、增加胃动力、保肝利胆、改善免疫机能、通利大便、利水消肿等作用,它们作用于NOS3、mTOR、CETP、TNF-α、ACE、MAO-B、ADRB2、KOR、DRD2、AchE、11β-HSD1 和 5-LOX 等靶点,对高血压、炎性疾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多种原因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和恶心、呕吐、失眠、口干、水肿等肾小球肾炎相关症状起到治疗和缓解等作用。
娜迪热·迪力夏提,迪丽努尔·吐尔洪[2](2020)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文中提出慢性肾衰竭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肾病科常见疾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的学术认识、使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作用机制、疗效及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认为中药灌肠疗法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郑泽娜[3](2020)在《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高磷血症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肾功能衰竭,增加CKD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降低高磷血症的主要方法有饮食调整、增加透析强度、正确使用降磷药物等。既往使用的降磷药物多通过结合肠道中的磷而增加磷的排泄,但临床实践证明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而新型的磷结合剂价格昂贵,缺乏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病性为本虚和标实,本虚多为脾肾亏虚,标实多见湿、瘀、浊(毒)等。故治疗慢性肾衰竭,既要注意补益脾肾,更要以“通”为法,促进湿、瘀、浊(毒)等的排出。根据磷的代谢途径及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推测中药灌肠法有改善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的作用。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中药灌肠治疗与血磷控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降低高磷血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衰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高磷血症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理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降低血磷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来源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高磷血症患者。共60例CKD4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接受西医标准治疗+中药灌肠,而对照组30例,接受西医标准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磷、血钙、血肌酐、尿素氮情况。结果: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之间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依据治疗前后记录的血磷、钙磷乘积、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数值展开组内、组间数据分析,均呈现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钙磷乘积总体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3)依据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数值展开组内、组间数据分析,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食少纳呆、肢体肿胀、皮肤瘙痒、口中胺味、骨痛、恶心、呕吐以及症状总分均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呕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中医症状积分及症状总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食少纳呆、肢体肿胀、口中胺味、骨痛、恶心、呕吐、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4)关于疾病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肾脏病4期高磷血症安全可靠,效果显着。
陈彦明[4](2020)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影响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基础治疗组、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组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远期肾功能的变化、射血分数的变化、心功能分级、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远期肾功能的防治贡献,以此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在改善患者射血分数、远期肾功能、心功能分级、血同型半胱氨酸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探讨影响患者射血分数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部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共78例,选取采用基础治疗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计33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共计45例。2.两组的基础治疗一致,即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两组治疗疗程一致,为6-10个月,观察组结肠透析的总次数在21-28次。3.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变化、远期肾功能变化、心功能分级、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探讨影响患者射血分数的因素。研究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CKD分期、心功能分级、心率)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CKD3期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血清白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GFR基线一致,CKD4期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GFR基线一致。2.观察组射血分数变化值(-1.33±5.74)与对照组(-1.79±5.54)无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8.10(36.85~39.40)与对照组34.35(31.83~37.60)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GFR(41.54±18.75)与对照组(30.44±8.82)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CKD4期患者中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GFR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CKD3期患者中观察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69±6.49)与对照组(-2.75±6.04)无显着统计学差异;CKD4期患者中观察组射血分数变化值(-1.26±5.38)与对照组(-0.86±4.87)无显着统计学差异;CKD3期患者射血分数变化值(-1.83±6.22)与CKD4期(-1.12±5.1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23±3.90)与糖尿病肾病组(-1.84±5.58)、其他疾病组(-2.67±7.23)无显着统计学差异;青年组射血分数变化值(-7.00±7.55)与中年组(-1.17±5.73)、老年组(-1.48±5.24)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正常血压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64±4.63)与高血压组(-1.88±5.97)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无贫血组射血分数变化值(0.44±6.12)与贫血组(-2.03±5.42)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中药结肠透析在改善患者射血分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心功能分级、心率方面优势不凸显,中药结肠透析在改善CKD3期患者血清白蛋白、GFR方面具有显着优势。2.慢性肾脏病分期、原发病、年龄段、贫血、血压在对患者射血分数的影响方面不具有显着性。
胡刚明[5](2019)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慢性肾衰竭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肯定,有生、熟、酒、炭四种炮制品。本研究旨在测定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的有效成分变化规律,建立CRF大鼠模型,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的大黄水煎液灌胃治疗CRF大鼠,观察CRF大鼠肾功能改善情况,找出治疗CRF大鼠的最佳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点,并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理,为合理使用大黄治疗CR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四种炮制品采用后下的方式,分别煎煮5,7,9,10,15,20,30分钟,制成浓度为1g/ml的大黄水煎液各50ml。四种大黄,每种7个不同煎煮时间点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种大黄水煎液中没食子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主要成分含量,并行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实验二:将1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0只随机分笼饲养,采用灌胃腺嘌呤溶液的方法制备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浓度为2.5%,按200 mg·kg-1·d-1,造模周期28天。观察模型大鼠的体重,肾功能,解剖病理结构,由此得到能真实模拟CRF疾病与症状表现,且死亡率低,具有较好重复性的CRF的造模方法,为后期实验提供依据。实验三:将145只CR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水煎液治疗组(每种大黄炮制品后下分别煎煮5、7、9、10、15、20、30min),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共30组。正常组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大黄治疗组生理盐水灌胃,28组大黄治疗组,每日给相应的大黄水煎液灌胃,共治疗8周。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血BUN、血Cr、血UA值,观察改善肾功能的情况。实验四:采用实验三方法,治疗观察实验大鼠一周时,四周时的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和总排便次数,比较泻下作用,测定大鼠的结肠组织的ATP酶活力,比较治疗一周和四周时的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分析肾功能与泻下的关系。实验五:将80只CR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熟大黄水煎液治疗组(熟大黄后下分别煎煮5、7、9、10、15、20、30min),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共9组。正常组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熟大黄治疗组生理盐水灌胃,7组熟大黄治疗组,每日给相应的熟大黄水煎液灌胃,治疗8周。摘取肾脏,观察形态,右肾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左肾组织-80℃冰箱保存。制备大鼠肾脏病理切片,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学改变,观察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实验六:选取实验五各组大鼠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LN、ColⅣ、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1蛋白的表达。实验七:选取实验五各组大鼠新鲜冰冻肾组织,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八:选取实验五各组大鼠新鲜冰冻肾组织,Western-blot技术检测熟大黄组对CRF大鼠LN、ColⅣ、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一,28种大黄水煎液中没食子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良好。4中炮制品随煎煮时间增加,除熟大黄之外,主要成分的含量均呈递增的趋势。熟大黄主要成分含量在10分钟左右达到最大值,蒽醌类主要成分在不同炮制品中总含量依次为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2)实验二,根据相关文献及预实验结果选用灌胃腺嘌呤溶液的方法制备CRF模型,可真实模拟CRF疾病与症状表现,且死亡率低,具有较好重复性。(3)实验三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在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组中,与模型组相比,血Cr、血BUN、血UA值显着降低(P<0.01),其中生大黄9分钟降低最明显(P<0.05),熟大黄、大黄炭10分钟降低最明显(P<0.05),酒大黄15分钟降低最明显(P<0.05);在四种大黄炮制组中,其中熟大黄组降低最明显(P<0.05)。(4)实验四结果显示,治疗一周时,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大黄治疗组均有泻下作用(P<0.01);生大黄10分钟组的泻下作用最明显(P<0.05);大黄治疗组血Cr、血BUN、血UA值显着降低(P<0.01);其中生大黄组降低最明显(P<0.05)。治疗四周时,每组大黄泻下作用均不明显,几乎没有泻下作用,无法统计。四种大黄炮制组中,与模型组相比,大黄治疗组血Cr、血BUN、血UA值显着降低(P<0.01);其中熟大黄组降低最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黄炮制品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均对大鼠结肠Na+-K+-ATP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P<0.01),其中生大黄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5)。(5)实验五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熟大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小球面积比值显着降低(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降低最明显(P<0.05);熟大黄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降低最明显(P<0.05)。(6)实验六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LN、ColⅣ、α-SMA、TGF-β1、p-PI3k、PI3k、p-Akt、Akt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熟大黄治疗组平均光密度比值显着降低(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组降低最明显(P<0.05)(7)实验七结果显示,正常组中AQP1mRNA、AQP2mRNA表达,较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组增强最明显。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TGF-β1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熟大黄治疗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组降低最明显(P<0.05)。(8)实验八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PI3k、Akt、LN、ColⅣ、α-SMA、TGF-β1平均灰度比值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熟大黄治疗组平均灰度比值显着降低(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降低最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p-PI3k、p-Akt平均灰度比值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熟大黄治疗组平均灰度比值显着增高(P<0.01),其中熟大黄10分钟增高最明显(P<0.05)。结论(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大黄水煎液成分稳定精确,蒽醌类主要成分在不同炮制品中总含量依次为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熟大黄主要成分在10分钟左右含量达到最大值。(2)CRF模型的建立,以浓度为2.5%,按200mg·kg-1·d-1灌胃腺嘌呤溶液的方法制备CRF大鼠模型,最为稳定,死亡率低。(3)熟大黄后下煎煮10分钟组,对CRF大鼠肾功能改善最明显,熟大黄后下煎煮10分钟治疗CRF大鼠疗效最佳,优于其它煎煮时间的炮制品。(4)大黄治疗CRF的机理与其泻下作用有一定关系,生大黄泻下作用强于其它炮制大黄,生大黄在早期肾功能指标的恢复中有一定的优势,在后期治疗中以熟大黄为优。(5)熟大黄治疗CRF大鼠,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延缓CRF进程。(6)熟大黄治疗CRF大鼠,通过对AQP1、AQP2的调节,减少水分的滞留及毒素的蓄积,同时通过对TGF-β1mRNA的抑制作用,减轻肾小球硬化的程度,从而延缓肾功能的进展。(7)熟大黄治疗CRF大鼠,可能通过抑制p-PI3k、p-Akt,从而抑制TGF-β1/PI3k/Akt通路,达到减轻CRF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8)通过上述7点,我们认为,大黄能有效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及肾脏纤维化。在大黄炮制品中,后下煎煮时间10min左右的熟大黄更适用于CRF大鼠的治疗。我们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大黄更好的治疗CRF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晓静,孟令栋,黄萍,沙鑫,刘珂,邹燕勤[6](2019)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慢性肾衰竭多发生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慢性肾衰竭病情进展缓慢,且病程一般为不可逆,多呈进行性进展和加重。慢性肾衰竭发病率高,治疗困难,预后极差。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慢性肾衰竭在中国古典医籍中并无完全对应
冯永利[7](2016)在《中药结肠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结肠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消化道症状的改善,以进一步验证中药结肠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观察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通过观察患者恶心、呕吐(次数和程度)、食欲减退(食欲和饭量)、腹胀的改善情况,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血清钠离子(NA’)、血清钾离子(K+)、血清氯离子(C1-)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药结肠灌肠在改善脾肾阳虚兼湿浊中阻型CRF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中医症候上,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皆可降低Scr、BUN、UA的水平,提高Ccr、Hb、ALB的水平,但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73.33%);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均可提高CO2-CP水平,降低K’水平,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a’、C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结肠灌肠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中药结肠灌肠能降低Scr、BUN、UA的水平,提高Ccr、Hb、ALB的水平,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保护肾功能。
张超[8](2016)在《中药结肠透析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浊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试验研究方法,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浊瘀互结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的机理。方法:1.根据病例的纳入标准,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浊瘀互结证型的患者72例进行临床试验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所选择的观察病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予以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结肠透析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10个疗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Scr、Ccr、BUN、UA)、血常规(WBC、RBC、Hb、PLT)、电解质(Ca、P、K)、血脂(TC、TG、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判断疗效差异。3.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的变化,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治疗后两组肾功能、血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功能、血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中TC、TG、HDL-C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的总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治疗后的两组中医症状都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中药结肠透析可明显改善浊瘀互结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症状。2.中药结肠透析可明显改善浊瘀互结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3.中药结肠透析可改善浊瘀互结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水平。4.中药结肠透析可调节浊瘀互结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脂代谢,可降低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提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中药结肠透析可改善浊瘀互结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可降低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6.治疗期间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中药结肠透析是治疗浊瘀互结证慢性肾衰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晓红[9](2016)在《降氮汤保留灌肠与尿毒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降氮汤保留灌肠及尿毒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0%(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着。
王新丽[10](2013)在《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观察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早中期慢性功能衰竭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符合慢性肾衰Ⅰ~Ⅲ期患者,所有病例均来自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诊疗中心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的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热量饮食,对血压、血糖进行必要的干预,合并心功能衰竭、感染、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者及时予对症处理,并均予海昆肾喜胶囊口服。治疗组以中药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保留灌肠,对照组不予灌肠干预。治疗组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行结肠透析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观察四个疗程。所有病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肾功能指标和微炎症状态指标;同时观察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红细胞(RBC)、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血磷(P)、尿渗透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R)等各项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的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3.3%,经统计学检验,P=0.01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等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能明显的改善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微炎症状态、肾功能和营养状况方面具有显着疗效。
二、清氮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氮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病名研究 |
1. 水肿 |
2. 癃闭 |
3. 关格 |
4. 溺毒 |
5. 肾劳 |
第二节 病因病机研究 |
第三节 中医证候类型研究 |
第四节 名家经验研究 |
第五节 单味药及专方验方的研究 |
第六节 中药灌肠治疗的研究 |
第七节 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 |
第八节 中成药治疗的研究 |
第九节 中医综合治疗的研究 |
第二部分 王钢教授对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传承与发展 |
第一节 理论起源 |
第二节 “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核心内涵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治则治法 |
5. 护肾养生 |
第三节 对肾元不足的证本质和“补益肾元”的理论核心机制探索 |
第三部分 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临床再研究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一般资料与基线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基线资料 |
第三节 临床疗效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比较表 |
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C、T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 |
4.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5. 两组中CKD3期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 |
6. 两组中CKD3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7. 两组中CKD4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8. 两组中CKD5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9. 研究组CKD2~5期各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第四节 参乌益肾片安全性指标评价 |
1. 参乌益肾片对肝功能影响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情况 |
第五节 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条件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参乌益肾片组方分析 |
第二节 参乌益肾片临床有效性分析 |
1. 参乌益肾片能有效改善CKD患者临床症状 |
2. 参乌益肾片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 |
3. 参乌益肾片对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 |
第三节 参乌益肾片安全性观察 |
第四节 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条件 |
第五部分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前言 |
2. 药材-化合物 |
3. 对接打分 |
4. 靶点与疾病信息 |
5. 结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 |
1. 药材-化合物-疾病网络-部分化合物药理 |
2. 药物-化合物-疾病中部分靶点网络特征 |
第三节 研究总结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成绩 |
致谢 |
(2)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的学术认识 |
2 中药灌肠作用机理 |
3 运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
4 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 |
5 讨论与展望 |
(3)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相关综述 |
1.1.1 发生机制 |
1.1.2 高磷血症的危害 |
1.1.3 高磷血症的防治 |
1.2 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的中医研究相关进展综述 |
1.2.1 病名 |
1.2.2 病因病机 |
1.2.3 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诊断标准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分组 |
2.1.5 样本量估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治疗组方法 |
2.2.2 对照组方法 |
2.2.3 干预疗程 |
2.2.4 干预药物的组成及规格 |
2.2.5 纳入病人的其他常规处理措施 |
2.3 观测指标 |
2.3.1 一般资料 |
2.3.2 实验室指标 |
2.3.3 中医证候积分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2.6 一般资料比较 |
2.6.1 性别 |
2.6.2 年龄、病程 |
2.6.3 原发病 |
2.7 安全性观察分析 |
2.8 研究结果 |
2.8.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8.2 两组治疗前后钙磷指标、肾功能水平比较 |
2.8.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
2.9 讨论 |
第三章 结语 |
3.1 研究结论 |
3.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设计 |
3 临床资料 |
4 研究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方法 |
7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CKD-CVD的中医理论基础 |
2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CKD-CVD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
3 发病情况分析 |
4 中药结肠透析的治疗疗效总结 |
5 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变化值的因素分析 |
6 出现阴性结果的原因分析 |
7 研究的局限性 |
8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祖国医学对中药结肠透析的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中药结肠透析的研究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慢性肾衰竭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和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
1 材料与方法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2.2 大鼠肾功能的变化 |
3 讨论 |
实验三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比较 |
2.2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 |
2.3 各组大鼠血Cr、血BUN、血UA的比较 |
3 讨论 |
实验四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泻下及Na~+-K~+-ATP酶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的泻下作用 |
2.2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结肠壁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
2.3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泻下作用与肾功能的关系 |
3 讨论 |
实验五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肾组织一般观察 |
2.2 PAS染色结果 |
2.3 细胞凋亡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六 免疫组化法检测熟大黄组对CRF大鼠肾组织LN、ColⅣ、α-SMA、PI3k、TGF-β1 等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LN、ColⅣ、α-SMA、TGF-β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实验七 RT-PCR技术检测熟大黄组CRF大鼠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
2.2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组CRF大鼠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 |
3 讨论 |
实验八 Western-blot技术检测熟大黄组CRF大鼠TGF-β1、PI3k、Akt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2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LN、ColⅣ、α-SMA、TGF-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讨论 |
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药大黄在慢性肾衰竭中的运用 |
2.1 大黄在CRF治疗中作用突出 |
2.2 名老中医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 |
2.3 邵朝弟教授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 |
3 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特点 |
4 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
5 本实验研究大黄不同时间点的选取 |
6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探讨 |
6.1 大黄对CRF大鼠肾功能氮质、尿酸代谢的影响 |
6.2 大黄泻下作用与改善肾功能的关系 |
6.3 大黄对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6.4 大黄对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
6.5 大黄对TGF-β1/P1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7 熟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邵朝弟教授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思辨经验 |
附录二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概况 |
附录三 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有效成分的变化 |
附录四 两组大鼠慢性肾衰造模前后体重、血Cr、BUN和 UA的比较 |
附录五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血Cr、血BUN、血UA的比较 |
附录六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CRF大鼠Na~+-K~+-ATP酶和肾功能的影响 |
附录七 熟大黄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细胞凋亡率的比较 |
附录八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LN、ColⅣ、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1 蛋白的表达水平 |
附录九 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CRF大鼠肾组织AQP1mRNA、AQP2mRNA、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附录十 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LN、ColⅣ、α-SMA、p-PI3k、PI3k、p-Akt、Akt、TGF-β1 蛋白的表达水平 |
附录十一 在校期间参编论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分期论治 |
4 慢性肾衰竭的中成药治疗 |
5 慢性肾衰竭的单味药治疗 |
6 慢性肾衰竭的多途径治疗 |
(7)中药结肠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CRF消化道症状的认识 |
1.1 古代医家对CRF消化道症状的认识 |
1.2 近代医家对CRF消化道症状的研究进展 |
1.3 专方专药治疗CRF消化道症状 |
1.4 中药直肠灌肠的应用 |
2 现代医学对CRF消化道症状的研究进展 |
2.1 CRF消化道症状的发病机制 |
2.2 CRF消化道症状的治疗 |
3 结肠透析机临床应用进展 |
3.1 结肠透析在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
3.2 结肠透析机在肝炎、肝硬化的应用 |
3.3 其他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指标 |
2.4 疗效指标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疗效情况 |
2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 |
2.1 中医证候总疗效观察 |
2.2 中医证候总积分观察 |
2.3 消化道主要临床症状情况 |
2.4 两组对消化道症状积分改善的对比 |
3 检验情况比较 |
3.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的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比较 |
3.3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比较 |
3.4 治疗前后CO_2-CP的比较 |
3.5 治疗前后离子变化情况比较 |
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结肠灌肠治疗CRF消化道症状的中医理论基础 |
2 结肠灌肠液的选择 |
3 结肠灌肠法在治疗CRF的应用前景 |
4 中药结肠灌肠与中药直肠灌肠疗效分析 |
5 中药汤剂的立法依据 |
6 疗效评价 |
6.1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
6.2 肾功变化情况分析 |
6.3 对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提高的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中药结肠透析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浊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病例标准 |
2.3 排除病例标准 |
2.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
3 分组 |
4 治疗方法 |
5 疗程 |
6 观察指标 |
6.1 安全性指标和评价标准 |
6.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7 疗效判定标准 |
7.1 疗效判定标准 |
7.2 疾病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7.3 疗效分析 |
8 统计学处理方法 |
9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 |
临床资料 |
1 基本资料 |
2 分组 |
研究结果 |
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
2 两组疗效与肾功能分期的关系 |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比较 |
3.1 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 |
3.2 中医症状比较 |
3.3 舌、脉象比较 |
3.4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4.1 两组血常规比较 |
4.2 两组电解质比较 |
4.3 两组肾功能比较 |
4.4 两组血脂比较 |
4.5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5 其它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
讨论 |
1 中医文献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中医文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慢性肾衰竭治疗进展的研究(详见文献综述一)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 |
2.2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
2.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
3 通腑泄浊、活血化瘀结肠透析疗法治疗CRF的理论研究 |
4 中药结肠透析的机制探讨及本课题研究特色 |
5 大黄龙牡桃红汤结肠透析治疗疗效分析与探讨 |
5.1 方剂来源及方义分析 |
5.2 单味中药药理研究 |
5.3 大黄龙牡桃红汤结肠透析疗效分析及可能机制 |
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降氮汤保留灌肠与尿毒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
3 讨论 |
(10)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病例选择 |
(一) 诊断标准 |
(二) 试验病例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案 |
(二) 观察指标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四) 统计方法 |
三、 临床资料 |
(一) 两组患者病例来源、性别、病程、年龄的比较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原发病及病情程度的比较 |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主要单项症状的比较 |
四、 治疗结果 |
(一) 两组临床总疗效结果的比较 |
(二)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三) 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变化的比较 |
(四)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的比较 |
(五) 两组治疗前后 Ca2+、P3+、iPTH 变化的比较 |
(六) 两组治疗前后 Hb、RBC、ALB 变化的比较 |
(七) 两组治疗前后尿 ACR、尿渗透压变化的比较 |
(八) 不良反应 |
五、 结论 |
讨论 |
一、 立题依据 |
(一)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衰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
(二)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及慢性肾衰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
(三) 中药灌肠疗法的作用机理 |
二、 方药分析 |
(一) 组方配伍及意义 |
(二) 单味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三、 结果分析 |
(一) 临床症状总疗效分析 |
(二) 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早中期 CRF 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
(三) 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 CRF 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机制探讨 |
(四) 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早中期 CRF 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清氮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J]. 娜迪热·迪力夏提,迪丽努尔·吐尔洪. 新疆中医药, 2020(05)
- [3]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D]. 郑泽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影响的回顾性分析[D]. 陈彦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慢性肾衰竭影响的实验研究[D]. 胡刚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J]. 刘晓静,孟令栋,黄萍,沙鑫,刘珂,邹燕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01)
- [7]中药结肠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D]. 冯永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中药结肠透析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浊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超.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 [9]降氮汤保留灌肠与尿毒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 张晓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4)
- [10]银黄降氮汤联合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D]. 王新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