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瓜新类型——西双版纳黄瓜(论文文献综述)
杨云卉[1](2020)在《“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贮藏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xishuangbannaensis)是黄瓜的一个变种,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的特有种质资源,无论从农艺性状、生境条件和传统知识及文化方面都与黄瓜现代品种有显着的差异。作为农家品种资源,对人民生计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种质资源的贮藏特性等重要价值:(1)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乡亚诺村为例,利用SEPLS(社会生态生产性景观)恢复力指标评估方法,对西双版纳山地传统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山地传统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由古茶园、庭院、橡胶和经济作物种植园、鱼塘、药用植物和其他野生植物分布的林地、其他栽培作物园地组成。我国西南山区长期居住着30多个具有丰富传统知识的民族。其中,基诺族以刀耕火种文化着称,轮歇制度仍是当今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值得借鉴的管理方式;古茶园通过在天然林下种植茶树的管理系统,形成了茶-林生态系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西双版纳黄瓜能够成为当地重要的作物农家品种,是对这一传统生态系统长期适应的结果。(2)民族植物学调查表明,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是当地传统的作物种质资源,具有明显区别于现代黄瓜品种的特异农艺性状——耐贮藏、抗病虫等,并且是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载体。然而,近年来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种植范围越来越小,掌握与其相关的传统知识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一特殊的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受到严重威胁,亟待抢救。(3)果实的光学显微结构图显示,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果皮结构明显区别于黄瓜现代品种,外果皮表皮细胞的排列十分紧密,且细胞壁木质化程度高,因此能够有效抵御逆境,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有利于贮藏期的延长。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与黄瓜现代品种(以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的黄瓜品系9930为参照)的营养成分具有显着差异:黄瓜现代品种中并未检测出β-胡萝卜素,而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高,验证了其果肉橙黄色的特性主要是由于β-胡萝卜素积累所致,且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抵御由高温等逆境引发的氧化损伤;仅在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中检测到脯氨酸,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重要氨基酸。(4)利用GC-MS技术对西双版纳黄瓜果肉的芳香成分进行了鉴定与分析。以黄瓜品系9930为对照组,共筛选出129个差异代谢物。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与黄瓜品系9930相比,有个34个代谢物的含量显着上调。LIPID MAPS分类注释显示,脂肪酸类代谢物36个,孕烯醇酮脂类代谢物2个。(5)基于LC-MS平台对西双版纳黄瓜不同部位的代谢成分进行了研究。以黄瓜品系9930为对照组,分别对黄瓜的果皮和果肉的代谢成分进行了鉴定及筛选。在正离子模式下,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果肉与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181个,果皮差异代谢物为205个;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果肉与果皮的差异代谢物为226个。在负离子模式下,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果肉与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149个,果皮差异代谢物为181个;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果肉与果皮的差异代谢物为176个。LIPID MAPS分类注释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代谢物中脂肪酸类19个,多聚乙烯类26个,孕烯醇酮脂类6个,固醇脂类10个。负离子模式下,代谢物中脂肪酸类31个,多聚乙烯类22个,孕烯醇酮脂类8个,固醇脂类8个。此外,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中增强植物抗逆性的化合物,从机理上解释了该农家品种的优良抗逆性。本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黄瓜所依赖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与现代黄瓜品种进行对比,从微形态结构和生化水平揭示了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具有耐贮藏、抗病虫害等良好抗逆性状的机制,研究结果对于该农家品种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为其他农家品种的遗传资源保存、育种、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思路。
董邵云,苗晗,薄凯亮,张圣平,顾兴芳[2](2020)在《黄瓜近缘野生资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黄瓜属有约70余种植物,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澳洲的75个国家。该属包含重要经济作物黄瓜(Cucumis sativus L.)、甜瓜(Cucumis melo L.)以及丰富的黄瓜属野生资源,其中黄瓜是我国最重要的设施蔬菜作物。栽培黄瓜遗传基础狭窄,而黄瓜近缘野生资源中含有诸多栽培黄瓜所迫切需要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等优异基因,是栽培黄瓜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物质基础。本文介绍了黄瓜属植物的分布与分类、黄瓜主要近缘野生植物的起源与发现、优良种间遗传资源的创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黄瓜主要近缘野生资源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目前在野生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野生资源改良和创制黄瓜新品种提出了展望。本文对葫芦科作物基因发掘与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金宁[3](2020)在《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文中认为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本试验以“博特209”品种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栽培,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统一设定田间持水量的90%为灌水上限,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植株生长、叶片水分状况、抗氧化系统、光合日变化、荧光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选取了4个处理黄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相关的2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1.8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株高和叶面积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而茎粗为7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的茎粗最大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适当降低灌水下限有利于茎粗的增大;不同灌水下限下黄瓜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根干物质占全株干物质和果实干质量占全株干质量的比例都以7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最高。2.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的黄瓜叶片自由水和相对含水量较高,细胞汁液浓度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更为适宜,有利于维持叶片细胞正常形态;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的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低于其他两个处理,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60%>50%>70%>80%。3.5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处理,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说明该处理显着抑制了黄瓜叶片光能的转化。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叶片具有较高的Fv/Fm、ΦPSⅡ、qP和较低的NPQ,有利于光能的有效转化,光能转化速率高。4.7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最高;灌水下限为70%和8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植株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灌水下限为50%和60%田间持水量的Ci变化趋势一致;灌水下限为5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植株蒸腾速率(Tr)峰值出现早于其他三个处理,为12:00,而其他三个处理峰值出现在14:00。造成各个处理植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也不同,70%和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植株的“光合午休”现象的出现原因为气孔限制因素,而造成5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植株“光合午休”现象的出现原因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且70%和80%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始终高于其他两个处理。5.黄瓜的单果重、单株果数及亩产量随着灌水下限的升高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以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的最高,但单果重及亩产量与70%处理的无显着差异;水分利用率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灌水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相较于50%、60%、80%的增幅为33.14%、13.23%和10.30%。6.黄瓜果实的瓜长、瓜粗、含水量及商品瓜率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均以8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处的最高;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K和Ca含量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7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的最高。7.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灌水下限处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价的指标由最初的22个方面降为3个主成分,达到了降维的目的。3个主成分代替了原指标100%的信息,综合评价结果,各处理的得分顺序依次为70%、80%、60%、5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综上可知,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都较为适宜黄瓜的生长发育,但从节水的角度考虑,灌水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处理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相比,在不降低产量,提高品质的同时,水分利用率最高,因此,70%田间持水量可作为基质栽培黄瓜节水灌溉的适宜灌水下限。
杨云卉,白可喻,Devra Jarvis,龙春林[4](2019)在《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及其传统知识》文中认为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 xishuangbannanesis)是黄瓜的一个变种。云南省西双版纳及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栽培、管理和利用这种黄瓜,使它成为当地重要的作物农家品种,对其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了解其传统知识十分必要。我们于2017–2018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查了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及其相关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与现代品种相比,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具有香味浓郁、耐贮藏等特异性;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关于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传统知识。西双版纳黄瓜种质资源在大部分村寨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也随之消亡,目前仅在海拔较高、交通欠发达的边远山区还栽培和保留了少量的农家品种。建议开展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原生境保护,既保护其种质资源,也保护相关的传统知识。
林德佩[5](2017)在《黄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黄瓜植物的野生株出现在亚洲的南亚及东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和我国的云南省,这些地方是黄瓜植物的起源地。黄瓜属下分2个亚属——黄瓜亚属和甜瓜亚属。黄瓜亚属只有2个种——黄瓜种和老鼠瓜(野黄瓜)种。黄瓜种下含1个栽培变种和3个野生变种。
卢萍,王柬人,李锡香,宋江萍,邱杨,王海平,张晓辉,沈镝[6](2016)在《西双版纳黄瓜Cs-Psy1基因的序列特征与表达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双版纳黄瓜是我国特有的果肉橙黄色的黄瓜变种资源,不同种质间的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明显。PSY是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1个限速酶。本文以西双版纳黄瓜为试材,分别克隆西双版纳黄瓜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Cs-PSY1)的DNA和c DNA序列,结果显示,DNA长2797 bp,包含5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c DNA序列长1385 bp,编码421个氨基酸。Psy1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该家族的2个特征序列,保守性很高。该蛋白为不稳定蛋白,无明显疏水区,未预测到跨膜结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西双版纳黄瓜的Cs-PSY1蛋白与甜瓜的同源性较高;与栽培黄瓜深度测序材料"9930"和"GY14"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合115份黄瓜重测序结果,共发现5个SNP,其中2个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27 bp处和971 bp处,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其中SNP4在重测序的19份西双版纳黄瓜中的突变率为100%,在96份栽培黄瓜中的特异性为5.3%。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结果显示,在普通栽培黄瓜该位点处存在一个CTAG motif,在西双版纳黄瓜中该位点突变后则不存在该motif。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s-Psy1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黄瓜不同果实发育时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西双版纳黄瓜中表达量变化的差异明显,在授粉后50 d达到最大值,是果实发育初期表达量的8倍多,是同时期普通黄瓜的4倍多,而普通黄瓜表达量的总体变化相对平缓。西双版纳黄瓜果实内果皮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果皮,最高相差约5倍,普通黄瓜差异不明显。从上述研究结果推测Psy1基因可能影响西双版纳黄瓜的β-胡萝卜素积累。
李翔,张颖,许俊强,宋婷,李文璐,董玉梅,张应华[7](2016)在《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87对黄瓜EST-SSR引物中筛选出64对多态性引物,对39份云南地方黄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281个观察等位基因被检测,平均检测每对引物4.40个,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8。PIC在0.070.84之间,平均为0.55,Ho在0.050.92之间,均值为0.56,表明云南地方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聚类分析表明39份云南地方黄瓜材料,当SM为0.665(L1)时,分为3大类群;当SM为0.738(L2)时,分为5个亚类群。二维图主坐标分析方法将其分为4大类群,而三维图主坐标分析方法分为6个亚类群。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所获得结果基本一致,三维图主坐标更能较为真实的反映39个云南地方黄瓜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黄瓜种质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卢萍[8](2016)在《西双版纳黄瓜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文中提出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nanesis)是我国特有的橙黄色果肉黄瓜变种资源,果实中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栽培变种黄瓜的百倍,并且不同种质间的β-胡萝卜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CsPsy、CsPds、CsZds、CsLcyb、Cschyb和CsZep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影响类胡萝卜素积累的重要因素。与普通黄瓜相比,达到生理成熟度的西双版纳黄瓜瓜形呈近圆形或圆柱形,果实最大横径明显大,这可能与数目较多的果实发育基因相关。在本研究中,以西双版纳变种和普通变种黄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评价并筛选出黄瓜果实生长发育时期表达相对稳定的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变种黄瓜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及果实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了解各基因在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β-胡萝卜素大量积累及特异果形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揭示西双版纳黄瓜的优异基因奠定基础。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了5个表达相对稳定的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同时选取4个常用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对其在黄瓜果实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总体数据分析显示,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的内参基因在表达水平的稳定性高于传统内参基因。其中泛素结合酶E2(Csa4M045000)在不同品种、不同授粉方式及不同果实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较稳定,适合在开展黄瓜果实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时作为内参基因。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sPsy、CsPds、CsZds、CsLcyb、CsChyb和CsZep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黄瓜BN4中,各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期(授粉后50d左右)达到最大值,分别是普通黄瓜JD7同期表达量的4倍、1.5倍、3倍、3倍、6倍和19倍,该时期两个变种黄瓜果实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表现出最大差异。在果实发育中后期,比较不同基因分别在西双版纳黄瓜果实的内果皮(肉色橙黄)和中果皮(肉色黄色)中的表达量,发现在内果皮中CsPsy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果皮,最高相差约5倍,该基因在普通黄瓜的相同部位比较的表达量变化较小。其它5个基因在两者间的差异也不明显。从以上分析推断,CsPsy、CsZep和CsChyb与其他基因共同调控西双版纳黄瓜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是在表达水平影响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关键基因。3、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获得7类、251个与黄瓜果实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蛋白相关基因51个、扩张蛋白40个、动蛋白44个等。对上述基因RPKM值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达到显着水平的基因共122个,其中两品种共有的基因59个,仅在BN4中表达差异显着的基因25个,可能与西双版纳黄瓜果形特异等性状有关。在西双版纳黄瓜(BN4)在20d/30d的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和类成束蛋白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的上调基因个数较明显多于普通黄瓜(JD7)。对8个基因7个不同时期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各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或持续上升两种趋势。JD7和BN4各基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微管结合蛋白70-5(MAP 70-5)基因(Csa6G511060)中,BN4表达量明显高于JD7。试验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大致相同,仅在Csa6G078670和Csa6G423400基因中表现出一定差异。
马政,薄凯亮,李蕾,钱春桃,陈劲枫[9](2014)在《基于西双版纳黄瓜的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以北京截头黄瓜与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杂交得到F1,之后按单粒传方式得到含有124个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以该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以995对SSR标记为筛选引物,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结合统计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商品瓜的瓜长、瓜粗,种瓜的瓜长、瓜粗、瓜把,以及侧枝数、第一分枝节位等相关的共12个黄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含有7个连锁群,137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591.2 cM,平均图距为4.3 cM;共检测到与12个黄瓜农艺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9个,分布在第1、2、3、4、6、7染色体上。其中,叶绿素性状相关的QTL有6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种瓜性状相关的QTL有9个,侧枝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单个QTL位点的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5.30%—19.24%。Ldr4.2的贡献率最小,为5.30%,Lbn1.2的贡献率最大,为19.24%。【结论】构建了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遗传图谱,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及侧枝等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获得29个相关QTL。
马政[10](2013)在《西双版纳黄瓜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 var 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叶片颜色较其他黄瓜品种更为浓绿。叶绿素是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产量密切相关。迄今为止,黄瓜中未见有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的QTL报道。本实验室研究人员,以西双版纳黄瓜和‘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采用单粒传方式创建了含有12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本研究首次以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为材料,选用995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在此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对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进行了QTL定位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西双版纳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SSR分析结果显示995对SSR引物中有243对表现亲本多态性,其中有179对引物在群体中表现多态性且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多态率为17.39%。应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137个SSR标记,共7个连锁群。7个连锁群总长度为591.2cM,平均间距为4.32cM。西双版纳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为西双版纳黄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及普通栽培品种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叶绿素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对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证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符合数量性状遗传,适合进行QTL研究。本实验采集2011年春季与2012年春季叶绿素含量的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首次对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的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分析。2011年检测到3个QTL,均位于第5个连锁群,其中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相关的各一个,贡献率在9.19-11.45%之间;2012年检测到6个QTL,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相关的各2个,贡献率为8.36-18.22%。其中,与叶绿素a相关的2个QTL均位于第3个连锁群,而与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相关的2个QTL,在第3,4连锁群上各有一个。这为进一步开展黄瓜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的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二、黄瓜新类型——西双版纳黄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瓜新类型——西双版纳黄瓜(论文提纲范文)
(1)“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贮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民族植物学与民族生态学的理论及应用 |
1.2 黄瓜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
1.3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
1.4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重要性 |
1.6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西双版纳传统生态系统研究——亚诺村定点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区域概况 |
3.3 研究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果实的光学显微结构及营养成分分析 |
4.1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果实的光学显微结构分析 |
4.2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芳香成分研究 |
5.1 仪器和试剂 |
5.2 实验材料 |
5.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不同部位的代谢成分研究 |
6.1 仪器和试剂 |
6.2 实验材料 |
6.3 实验方法 |
6.4 结果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学术活动 |
(2)黄瓜近缘野生资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瓜属植物的分布与分类 |
1.1 黄瓜属植物的分布 |
1.2 黄瓜属亲缘关系研究 |
2 黄瓜亚属野生资源与新种质创制 |
2.1 黄瓜主要野生种质的起源与发现 |
2.2 种质资源的创制 |
3 黄瓜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 |
3.1 哈氏黄瓜(Cucumber sativus var.hardwickii (Royle)Gabaev) |
3.2 西双版纳黄瓜(C.sativus var.xishuangbannanesis Qi Chunzhang&Yuan Zhenzhen) |
3.3 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av.) |
3.4 种间双二倍体(Cucumis hytivus Chen& Kirkbride) |
3.5 西印度黄瓜(Cucumis anguria L.) |
3.6 刺角瓜(Cucumis metuliferus E.Mey.ex Naudin) |
4 问题与展望 |
4.1 黄瓜近缘野生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2 展望 |
(3)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黄瓜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1.2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戈壁农业的发展 |
1.3 设施园艺及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 |
1.3.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
1.3.2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
1.3.3 基质栽培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1.3.4 水培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1.4 国内外蔬菜抗旱性及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
1.4.1 国外蔬菜抗旱性及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
1.4.2 我国蔬菜抗旱性及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
1.5 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植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2 叶片水分状况的测定 |
2.3.3 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2.3.4 叶片荧光参数的测定 |
2.3.5 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 |
2.3.6 产量指标的测定 |
2.3.7 品质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 |
3.1.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响 |
3.1.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3.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
3.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3.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
3.5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5.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5.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
3.5.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WUEi和 Ls的影响 |
3.6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3.7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品质的影响 |
3.7.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7.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
3.7.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3.8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
3.8.1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
3.8.2 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4.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
4.4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5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4.6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品质的影响 |
4.7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4)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及其传统知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特异性 |
3.2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传统知识和文化 |
3.2.1 农家品种的命名 |
3.2.2 传统的种植方式 |
3.2.3 食用方法 |
3.2.4 传统文化 |
3.2.5 种子保存和交换方式 |
3.3 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保护与利用现状 |
4 农家品种保护建议 |
(5)黄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瓜植物的野生种 |
2 黄瓜植物的起源中心 |
2.1 瓦维洛夫的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
2.2 黄瓜植物的起源中心 |
3 黄瓜植物的分类 |
3.1 黄瓜属的亚属 |
3.2 黄瓜亚属的种和变种 |
(6)西双版纳黄瓜Cs-Psy1基因的序列特征与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基因克隆 |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4 软件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影响黄瓜果实类胡萝卜生物合成的Psy基因 |
2.2 Cs-Psy1基因的克隆 |
2.3 Cs-Psy1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
2.4 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
2.5 西双版纳黄瓜变种群SNP和In Del特异性分析 |
2.6 黄瓜不同果实发育时期Cs-Psy1基因的表达分析 |
3 讨论 |
(7)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果与分析 |
1.1 EST-SSR引物扩增 |
1.2 EST-SSR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及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分析 |
1.3依据EST-SSR标记的39份云南地方黄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 |
1.4依据EST-SSR标记的39份云南地方黄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主坐标分析 |
2讨论 |
3材料与方法 |
3.1材料 |
3.2 DNA的提取 |
3.3 EST-SSR引物合成 |
3.4 PCR扩增 |
3.5 PCR产物检测 |
3.6数据整理 |
作者贡献 |
(8)西双版纳黄瓜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西双版纳黄瓜概述 |
1.2 类胡萝卜素 |
1.2.1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与作用 |
1.2.2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1.2.3 影响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与调控机制 |
1.2.4 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 |
1.3 果实发育 |
1.3.1 细胞分裂相关蛋白 |
1.3.2 细胞膨大相关蛋白 |
1.4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 |
1.4.1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原理 |
1.4.2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定量方式 |
1.5 内参基因研究进展 |
1.5.1 应用内参基因的必要性 |
1.5.2 内参基因的必备条件 |
1.5.3 传统内参基因 |
1.5.4 新型内参基因的筛选 |
1.5.5 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二章 黄瓜果实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与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转录组测序试验材料 |
2.1.2 内参基因筛选试验材料及不同处理组合 |
2.2 试验方法 |
2.2.1 总RNA提取方法 |
2.2.2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2.2.3 cDNA第1链的合成和gRNA的去除 |
2.2.4 候选内参基因的筛选和引物设计 |
2.2.5 qRT-PCR |
2.2.6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转录组测序基本结果 |
2.3.2 候选内参基因的筛选 |
2.3.3 引物设计和特异性检测 |
2.3.4 荧光定量PCR分析 |
2.3.5 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评价 |
2.4 讨论 |
第三章 西双版纳黄瓜 β- 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3 qRT-PCR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验证 |
3.1.4 方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影响黄瓜果实 β-胡萝卜素合成的主要基因拷贝 |
3.2.2 方差分析结果 |
3.2.3 CsPsy1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4 CsPds、CsZds1、CsLcyb1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5 CsChyb1、CsZep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黄瓜果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表达差异基因的筛选 |
4.1.3 qRT-PCR分析 |
4.1.4 e-PCR引物特异性检验 |
4.2 试验结果 |
4.2.1 RNA-seq表达分析 |
4.2.2 e-PCR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
4.2.3 qRT-PCR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基于西双版纳黄瓜的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连锁图谱构建 |
1.3 试验设计与性状调查 |
1.4 统计分析及QTL定位分析 |
2 结果 |
2.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2.2 遗传分析 |
2.3 叶绿素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10)西双版纳黄瓜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黄瓜遗传图谱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
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1.1 作图群体 |
1.2 遗传标记 |
2 黄瓜分子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
3 基因定位的概述 |
3.1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 |
3.2 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 |
3.3 多区间作图法(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MIM) |
4 黄瓜产量相关QTL的研究进展 |
下篇 研究报告 |
第二章 遗传图谱的构建 |
1 材料 |
1.1 亲本 |
1.2 作图群体的构建 |
2 方法 |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 引物筛选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多态性引物 |
3.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4 讨论 |
4.1 SSR引物多态性及偏分离分析 |
4.2 遗传图谱 |
第三章 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不同黄瓜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对比 |
3.2 RIL群体中遗传变异分析 |
3.3 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
4 讨论 |
第四章 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2 方法 |
2.1 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
2.2 QTL分析 |
2.3 QTL命名 |
3 结果 |
3.1 QTL定位与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全文结论 |
创新之处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黄瓜新类型——西双版纳黄瓜(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贮藏特性研究[D]. 杨云卉.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2]黄瓜近缘野生资源的研究进展[J]. 董邵云,苗晗,薄凯亮,张圣平,顾兴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6)
- [3]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D]. 金宁.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4]西双版纳黄瓜农家品种及其传统知识[J]. 杨云卉,白可喻,Devra Jarvis,龙春林. 生物多样性, 2019(07)
- [5]黄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研究进展[J]. 林德佩. 中国瓜菜, 2017(07)
- [6]西双版纳黄瓜Cs-Psy1基因的序列特征与表达分析[J]. 卢萍,王柬人,李锡香,宋江萍,邱杨,王海平,张晓辉,沈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6)
- [7]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李翔,张颖,许俊强,宋婷,李文璐,董玉梅,张应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5)
- [8]西双版纳黄瓜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 卢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2)
- [9]基于西双版纳黄瓜的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J]. 马政,薄凯亮,李蕾,钱春桃,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3)
- [10]西双版纳黄瓜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分析[D]. 马政.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