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蔬菜灌溉新技术

温室蔬菜灌溉新技术

一、大棚蔬菜灌水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樊霄[1](2021)在《微润灌溉施肥对土壤水氮运移和蔬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微润灌溉是继滴灌后的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滴灌相比,具有方便快捷,高效节水等优点。微润管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内外水势差、土壤基质作用及水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通过孔隙缓慢的渗出,是一种可实时不间断向根部提供水源的新型供水技术。根据微润灌溉的原理及特点,论文通过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室内土箱模拟试验、露天蔬菜种植试验和大棚蔬菜种植试验。试验参数根据试验依次递减。室内试验通过设置两组容重1.25g/cm3、1.35 g/cm3,每组三个浓度0mg/L、200 mg/L、400 mg/L和2个水头1m、1.5m进行试验处理。探究各种处理水氮分布情况。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小型露天试验,只考虑浓度和水头的作用,通过蔬菜的各项指标来验证室内实验的准确性。在大棚试验中,试验前施加底肥充足,因此只考虑压力水头对蔬菜的影响,通过全生育周期内测定及最终产量,进而找到一种合理、便捷、节水、高产的组合方式。试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中得到:容重、肥液浓度及压力水头对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分布、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分布产生影响。累计入渗量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二次函数,且入渗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湿润锋受压力、浓度和容重影响明显,三个因素增加都会导致湿润锋扩大。水分分布是沿着微润管为中心,呈现放射状扩散,且竖直向下方向含水率变化明显。硝、铵态氮在施肥组的分布都是越靠近微润管,含量越高,而在对照组时符合“盐随水走”的特点。露天生菜种植试验中得到:植物生理指标和土壤指标容易受到压力水头和肥液浓度的影响,在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等方面随着压力水头和肥液浓度的提高,相对应的有明显的增长。但在叶含水率方面受到影响并不明显。对于土壤相关测定,也说明了压力水头和肥液浓度存在较高水平,可以更好促进植物生长。压力水头为1.5 m、施肥量400mg/L处理为最优处理组合,该处理收获鲜重最大,干物质积累最多,所得生菜产量最大,为2276.5 g/m2,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氮农学效率最大。大棚蔬菜试验中得到:在大棚内种植黄瓜的条件下,同一施氮水平下,灌水压力为1.5 m的大棚黄瓜植株的生长状况较好。与1m水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较大的提升,验证露天试验结果。全部处理中,灌水压力1.5 m接近供水T3的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最好,该处理下黄瓜的单株产量最高。在持续微润灌溉中,产量相对比漫灌提高36.22%,说明微润灌溉可以达到高效用水、提高产量的效果。

朱羽萌[2](2021)在《微润灌施下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运移及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微润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灌溉施肥技术,借助该技术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节水、节肥、增产等效应。现阶段关于该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相对较少,为丰富该技术的理论框架并为其推广奠定基础,研究了微润灌溉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该灌溉施肥模式下土壤水氮分布和运移规律。通过大棚种植试验以及室内土箱模拟试验,以分析纯尿素为肥料,探究在相同施肥浓度下,压力水头对蔬菜生长及土壤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在大棚中进行番茄及小白菜的种植试验。通过对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的测量,探究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运移的影响;通过对株高、叶面积、鲜重等蔬菜生长指标的测量,探究压力水头对蔬菜生长的影响;计算各处理灌溉水分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肥料增产贡献率,寻找适合不同蔬菜(番茄与小白菜)生长且水肥利用效率较高的压力水头。大棚种植试验每箱铺设两根微润管,间距30 cm,埋深20 cm。(1)大棚番茄种植试验设置1.5 m、2.0 m两组压力水头,分别在施氮浓度为0 mg/L、400 mg/L、800 mg/L下进行试验。研究发现:800 mg/L的施肥浓度生长状况与水肥利用效果更好,该施肥浓度下,2.0 m压力水头处理番茄产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因此,2.0 m压力水头、800 mg/L施肥浓度更适合大棚番茄生长。(2)大棚小白菜种植试验设置压力水头为1.0 m、1.5 m,分别施加0 mg/L、400 mg/L、800 mg/L浓度氮肥。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变化符合小白菜需水规律,1.5 m水头处理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于1.0 m各处理;400 mg/L的施肥浓度对小白菜生长促进作用更明显,相同施肥浓度下,1.0 m压力水头下小白菜生长情况更好,产量更高,更能达到水肥高效利用的目的。因此,1.0 m水头、400mg/L施肥浓度为更适合大棚小白菜生长的灌水施肥条件。从大棚种植试验中,可以看出不同生长周期的蔬菜对水肥供应的需求不同,压力水头、施肥浓度等参数的变化与蔬菜生长情况密切相关。通过土箱试验,模拟微润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水氮分布及运移过程。试验设置1.0 m、1.25 m、1.5 m、1.75 m、2.0 m五组压力水头,微润管埋深20 cm,将分析纯尿素溶于灌溉水,肥液浓度设置为400 mg/L。在相同施肥浓度与相同入渗周期内,通过测量土壤含水率、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湿润锋形状及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等指标,探究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表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与累积入渗量随试验进行呈增长趋势。试验范围内,压力水头越高,二者增长速度越快,试验结束时数值越大。土壤湿润体剖面为上小下大的以微润管为中心的近似椭圆形,湿润锋在各个方向上的运移距离可拟合成形如Y=a Tb的幂函数形式。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方向上湿润锋运移距离最大。随着肥液入渗,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增长速度由快减慢,随压力水头升高,相同位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之升高。距离微润管越远,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越低,铵态氮在-10~10cm土层富集,压力水头越大,该土层铵态氮含量越高;硝态氮随水分向四周扩散,与水分表现出相似的运移规律,压力水头越高,硝态氮在土壤中分布越均匀。

张威贤[3](2021)在《不同灌水方式对温室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适宜的灌水方式是推行节水灌溉重要的措施之一。研究缺水地区经济作物的节水响应机理,并以此建立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制度对促进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试验以西芹为供试作物,共设置5个处理(畦灌处理T1、T2:灌水上限分别为80%θFc(土壤田间持水率)、90%θFc和滴灌处理T3、T4:灌水上限分别为80%θFc、90%θFc,对照处理CK采用当地传统灌溉方式。本试验设计从缓苗水开始每隔3周左右灌溉一次,灌水始点为水分达到灌水下限),分析了不同灌水方式对温室芹菜生长及生理变化、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确定了有利于温室芹菜生长的灌水模式,为制定芹菜的灌水制度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灌水方式下温室芹菜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芹菜生育期内土壤水分随灌溉和植株蒸发蒸腾而呈锯齿形波动,并有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相同灌水方式下,土壤平均含水率在各生育期内与灌水量成正相关。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含水率波动越来越小。滴灌处理相较于畦灌处理,含水率变异系数更小,水分分布趋于稳定。外叶生长期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畦灌40~60cm土层含水率整体比滴灌高2.66~16.39%。立心期滴灌在0~40cm土层中水分表现更有优势。心叶生长期含水率最大值位于40~60cm土层,畦灌处理均高于滴灌处理。(2)不同灌水方式下温室芹菜生长指标变化规律。芹菜生育期内株高、叶柄宽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T2处理增长最快。同一灌水方式下灌水量多的处理增长量大,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量略低的滴灌处理T4比畦灌处理T1增长量大。各处理株高整齐度大小依次排列为:T4>T3>CK>T2>T1,畦灌和滴灌之间呈显着性差异。在生育期内芹菜叶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立心期各叶片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在芹菜生育期内,滴灌灌水量对叶片数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性差异,而畦灌达到显着性差异。各处理芹菜叶水势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随灌水量的增大,叶水势呈上升的趋势。滴灌在较少的灌水量下维持适中的叶水势。同一灌水方式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多,芹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逐渐增加。在畦灌处理下,T2处理总鲜重和总干重显着高于T1处理,但与T1处理差异不显着。滴灌处理下,高水处理T4鲜、干重显着大于低水处理T3,并且达到显着性水平。滴灌处理T4灌水量比T1处理小13.41%,但鲜、干重分别比T1处理大2.47%和17.08%。(3)不同灌水方式下温室芹菜生理特性变化规律。不同处理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第49d,随着灌水量的增加,Pn、Tr和Gs逐渐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滴灌相较于畦灌更有利于减少芹菜叶片光合特性的波动。不同处理芹菜叶片Pn、Tr、Gs和Ci日变化曲线都呈单峰曲线,且Pn、Tr、Gs的峰值和Ci最低值出现在12:00~14:00。CK处理的Pn、Tr和Gs日均值均为各个处理中的最大值,T3处理均为最小值,并且两者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Ci呈相反的规律。T1、T2、T3和T4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前期芹菜叶绿素SPAD值相接近,无明显差异。在定植35~70d内,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4)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各处理产量大小依次排列为T2>CK>T4>T1>T3,从灌水量来看,畦灌处理T1、T2和滴灌处理T3、T4均以高水处理时的产量为高。芹菜全生育期内CK处理耗水总量最大,较畦灌处理T1、T2高1.47~24.63%,较滴灌处理T3、T4高30.63~49.17%。各处理均表现为在立心期的作物耗水强度最大,耗水量最大的生育期是心叶生长期。(5)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表现为T4>T1>T3>T2>CK,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不同灌溉方式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整体表现为T3>T4>T1>T2>CK。滴灌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比畦灌处理高18.28~49.74%,达到显着性差异。(6)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芹菜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T2﹥CK﹥T4﹥T1﹥T3。由综合主成分排名可得出最佳的处理为T2处理,即灌水上限为90%θFc的畦灌T2处理。

曹壮壮[4](2021)在《利用EU-Rotate_N模拟高地下水位下几种重要设施蔬菜的水氮动态》文中研究说明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户为了追求高产而过量施肥浇水,导致设施土壤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水肥一体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仍主要依赖经验。建立水氮模型是开展精确肥水管理的基础,目前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些蔬菜水氮模型,但江苏省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且设施类型、蔬菜种类和种植方式与国外和北方地区均有显着差别,导致已有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江苏省蔬菜生产。为此,本文以欧洲EU-RotateN蔬菜水氮模型为基础,以小白菜、黄瓜、番茄三种重要设施蔬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处理,测定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土层水、氮含量,干物质量和产量,调整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以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拟合度作为判断标准,对其在高地下水位地区条件下的几种重要设施蔬菜土壤水氮动态的模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在模型中添加水位相关算法并对作物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后,EU-RotateN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硝态氮、蔬菜干重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均较好。设施小白菜试验的土壤含水量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NSE)和模型一致性(d)分别0.376-0.785,0.895-0.964;土壤硝态氮含量的 NSE 和 d 值分别为 0.365-0.715,0.803-0.940。设施黄瓜试验的土壤含水量NSE和d值分别为0.360-0.913,0.851-0.980,土壤硝态氮NSE和d值分别为0.412-0.698,0.886-0.938,0.687-0.992。设施番茄试验的土壤含水量NSE和d值分别为0.367-0.749,0.856-0.947,土壤硝态氮NSE和d值范围分别为0.365-0.698,0.869-0.932,而且三种设施蔬菜的干重和产量模拟效果都很好。这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U-RotateN模型可以在江苏省以及其他高地下水位地区应用,为设施小白菜、黄瓜、番茄的水氮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添加水位相关算法前后模型各项指标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发现高下水位对土壤表层含水量影响不显着,但可显着增加土壤10-30cm的含水量;同时,高地下水位可以增加土壤氮矿化,减少土壤氨挥发,减少氮渗漏,增加30cm 土层中的氮素积累。

张兆北[5](2021)在《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蔬菜产量及氮素去向影响》文中认为日光温室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日光温室具有高投入和高效益的特点,农户为获得高产往往投入大量化肥,导致我国日光温室生产过程中水氮投入过量问题严重。过量的水氮投入不仅会导致水氮利用率降低,还会使大部分氮淋溶至地下水,从而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为探究不同水氮条件下对日光温室氮素去向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南部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15N微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蔬菜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残效问题。试验共设置4个水氮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常规灌溉(N0+FI)、常规施氮+常规灌溉(FT+FI)、优化施氮+常规灌溉(OPT+FI)和优化施氮+优化灌溉(OPT+OI)。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日光温室进行连续五季水氮调控发现,与常规施氮及灌溉处理相比,优化施氮量及灌溉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着。各处理五季总氮素携出量差异不显着,说明减氮控水不会影响温室作物的氮素携出量。优化施氮可以显着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其中OPT+FI处理和OPT+OI处理氮素利用效率差异不显着,说明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下氮素的投入与灌溉存在比较严重的过量现象,优化施氮与灌水措施潜力巨大。(2)日光温室栽培中,15N肥料的当季利用率仅为7.7-11.8%,且常规施氮水平的当季利用率最低;土壤中残留的15N肥料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随种植季逐渐降低,第二到第四季15N利用率分别为3.15-4.30%、1.39-1.57%及0.27-0.47%,五季总氮素利用效率仅为12.7-18.7%。施入土壤的15N肥料主要以矿质态氮的形式存在,第一季结束后各处理0-60 cm土壤全氮15N残留率为72-81%,而矿质态氮残留率为53-57%;第三季结束后全氮残留率降低为34-47%,土壤矿质态氮残留率降低至17-31%;第五季结束后,各施氮处理0-60 cm土壤全氮15N残留率仅为11.0-16.8%,而矿质态氮15N残留率仅为7.6-12.7%。各土层矿质态氮(Ndff)有明显的下移趋势,OPT+OI处理土壤0-60 cm全氮及矿质态氮残留率显着高于FT+FI处理。(3)前三季各处理0-200 cm硝态氮含量变化不显着。第四季开始停用有机肥,第五季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开始发生显着变化,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着降低。从累积量来看,截止到第五季结束,N0+FI处理降低幅度为59%,而FT+FI处理累积量变化不显着,OPT+FI和OPT+OI两处理显着降低46%和37%。通过对土壤0-500 cm土壤硝态氮进行监测发现,各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峰值均发生在150-250 cm,硝态氮含量峰值为164-191 mg·kg-1;0-500 cm施氮处理累积量差异不显着,在5590.2-6829kg N·ha-1之间。不施氮处理累积量仅为3697.4 kg N·ha-1,显着低于各施氮处理。综上所述,日光温室过量施氮问题突出,导致氮素利用率低、大量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累积。减氮控水保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且减少氮素淋溶损失,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吴久江[6](2020)在《草莓塑料大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水分效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温室冬季草莓种植已经成为中国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但粗放式管理、种植经验缺乏和多变的气候环境使得草莓单位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为保证当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掌握精确的农业管理方式。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医疗、运输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应用于农业中,其精准的管理模式和智能的处理决策有助于改善当地草莓生产。本研究以陕西省关中地区简易草莓大棚为研究对象,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目前该区域草莓种植以简易塑料大棚为主体,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平低,首先我们总结了当地多个草莓种植专家的种植经验和知识并封装在计算机里,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变化、结合大棚特点构建了适合当地的物联网架构、利用“以人代机”的方式代替智能控制设备、充分发挥手机的通讯功能对农户进行种植管理指导。其次我们对时尺度上全生育阶段的棚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历史数据总结,分析了专家系统决策的准确率,并进行试验棚和对照棚的生产指标进行对比,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简易塑料大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最后以一个生长周期结束后各项指标表现最好的大棚作为标准,对其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的内在原因,实现对专家经验模型的初步优化。其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简易型塑料草莓大棚的农业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工艺单模式、执行检查系统和微信互动模式等技术与环境监控和草莓栽培技术相结合。结果表明该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且能够较好的指导种植户对大棚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提升,且利用“手机+人”的方式弥补当地远程智能控制设备的缺失,填补了物联网技术在关中地区简易塑料大棚中的应用空白。(2)本文物联网架构下的专家系统有较好的决策准确率,以标准大棚为例,整个生育阶段棚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适宜天数比例较高(分别为93.04%和77.39%),单次灌水量更为平均,波动幅度较小,控制更稳定。其制定的环境控制策略结合工艺单能有效提升草莓苗期存活率,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减少肥药的使用量和资金投入,系统能从不同角度提升草莓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于传统经验式管理,物联网技术的管理模式对草莓产量、水分产量利用效率、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分别为82.62%、133.97%、238.64%,耗水减少27m3。(3)人为因素会导致专家系统的决策存在操作误差,从而导致结果产生差异,基于此,我们将生产指标表现最好的大棚作为标准棚发现,草莓苗期、花期、膨果期三个主要生育阶段的夜间温度分别控制在10-19℃、10-19℃、9-18℃,白天温度分别控制在16-25℃、15-24℃、14-23℃,空气相对湿度管理策略采用标准棚的温室通风管理更适宜当地草莓种植,这为优化专家经验模型提供了参考。

李文玲[7](2020)在《滴灌条件下氮耦合对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番茄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市场需求较大。多年来,农民为增产提效盲目灌水施氮,导致水资源浪费、氮素施用超标、水分和氮肥的利用率不高、番茄果实品质不佳等不良影响。水分和氮肥是决定番茄高效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水氮耦合模式能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分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实现水氮耦合作用最大化是番茄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于2019年5月至9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试验基地的温室和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以施氮量和不同生育期灌水量为变量,将番茄的灌水量与施氮量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设计,研究施氮量与不同生育期灌水量的水氮耦合效应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建立番茄植株生长的Logistic生长模型模拟番茄株高茎粗的生长变化,通过建立番茄水氮生产函数,对番茄产量进行模拟,通过番茄“水分-品质”模型对番茄的品质指标进行模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进行综合评价。本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时期灌水前土壤含水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先下降,后保持平缓,最后逐渐回升;各生育期土壤平均含水率的变化与灌水量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土壤平均含水率随施氮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灌水量的增加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向土层深处运移;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先减小后增加。(2)各处理番茄株高和茎粗随时间增长均表现为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均有利于株高和茎粗的生长。番茄株高在苗期后期生长速度最快;定植后10~40d内为番茄茎粗的主要生长阶段。开花坐果期灌水对番茄株高的影响达到显着性水平,施氮量和苗期灌水量对番茄茎粗的影响达到显着性水平。Logistic生长模型对株高和茎粗的模拟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分析得到对番茄株高和茎粗生长有利的理想处理均为“A1B1C2D1”,即苗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灌水量为I、I、0.75I,施氮量为350kg·hm-2。(3)各处理番茄产量由大到小为“T1>T4>T7>T2>T5>T6>T9>T8>T3”。番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苗期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开花坐果期的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P<0.05),分析得到产量最高的理想水氮耦合方式为“A2B1C1D1”即苗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灌水量分别为0.75I、I、I,施氮量为350kg·hm-2。各处理番茄作物耗水量为180.82~286.773mm,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番茄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量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负相关,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T2处理(I、0.75I、0.75I、250kg·hm-2)综合效益最好。(4)在“水分-产量”的Jensen模型基础上引入氮肥因子,构建番茄水氮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水分敏感指数λ表现为“开花坐果期>成熟期>苗期”,决定系数R2达到0.875,模拟效果较好。利用大棚水氮耦合试验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2.34t·hm-2,平均相对误差为2.71%,平均绝对误差为1.38t·hm-2,计算值和实测值较接近,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水氮耦合番茄产量的预测。(5)成熟期的灌水量对番茄有机酸、VC、硝酸盐、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番茄可溶性糖、VC、硝酸盐、可溶性固形物均随成熟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有机酸随成熟期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糖酸比随成熟期灌水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可溶性糖和有机酸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VC含量、硝酸盐含量和糖酸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6)通过三种“水分-品质”模型进行模拟,三个模型在对番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VC进行拟合时相关系数R为0.7350~0.9930,拟合效果较好。在模型求解和验证过程中,三个模型模拟硝酸盐和糖酸比的相关系数整体偏低,推荐采用Additive模型对番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与水分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Exponential对水分与VC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的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进行综合分析,由得分排名得到本次试验番茄最佳水氮耦合处理为T7,即苗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的灌水量分别为0.5I、I、0.5I,施氮量为250kg·hm-2。

崔冰晶[8](2020)在《加气灌溉下温室黄瓜的减氮增产效应》文中认为黄瓜是设施大棚主栽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设施栽培黄瓜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了不断提高设施栽培作物的产量,农户经常采取过度灌溉和过量施氮等措施,已经产生了土壤酸化或者盐碱化、肥料浪费、利用效率低下等各种经济和环境问题,严重限制了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过量灌水后,根区土壤水分饱和必然会造成的根系处于缺氧状况,这将进一步降低设施蔬菜的水肥利用效率。加气灌溉能改善根区通气状况、调节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养分有效性,为了揭示加气灌溉对提升氮肥利用效率和蔬菜产量的作用机理,本试验在陕西杨凌温室大棚内进行,以黄瓜(乾德777)为供试作物,分析了0、240、360 kg ha-1 3个施氮水平和加气、不加气两种灌水模式,共6个处理下黄瓜的氮肥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土壤根区环境及产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加气灌溉各施氮水平整体比不加气处理土壤O2含量增加2.0%,土壤呼吸整体提高了25.2%(P<0.05)。当施氮量为240 kg ha-1时结合加气灌溉,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充气孔隙度和氧气均达到最佳,黄瓜根区土壤环境最优。(2)与不加气对照处理相比,加气灌溉下施氮240 kg ha-1和360 kg ha-1时,氮肥部分要素生产率分别提高28.95%和18.53%,黄瓜增产29.0%和18.6%。加气灌溉显着提高黄瓜的氮肥利用效率(P<0.05)。(3)加气灌溉各施氮水平整体比不加气处理叶片气孔导度增加19.1%,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加14.1%(P<0.05)。加气灌溉提高了黄瓜叶片光合能力,黄瓜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当施氮量为240 kg ha-1时,黄瓜产量最高,为72266 kg ha-1。为了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温室黄瓜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西北地区推荐的加气灌溉施氮量为240 kg ha-1。

郝明贤[9](2020)在《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山区,耕地面积总量少、地块小、不集中,不平整,坡地面积占86%。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州市建立37个农业园区,11个设施蔬菜种植园区。为全面了解林州市设施蔬菜现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林州市11个蔬菜种植园区及4个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研,发现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林州市坡地面积大,不利于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结构滞后;蔬菜品种单一,以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常见蔬菜为主,缺少林州市特色蔬菜品种;蔬菜产品营销方式陈旧,品牌意识缺乏;以人工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推广技术服务落后;病虫害防治形式单一,肥水管理不科学。2改进措施和发展对策。根据山坡地区的特点进行集约化蔬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结合设施保温、采光、市场需求,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林州特色菜;运用“互联网+”营销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品牌意识;减少用工,积极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通过招聘蔬菜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扩充农技人员,对农民及园区管理者进行“充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以预防为主,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引进设有电子器及电磁阀的滴灌和施肥系统,根据蔬菜需肥量和利用率进行配方施肥。本研究结合林州实际情况,分析了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对进一步增强全市设施蔬菜生产活力,保障林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菅毅[10](2019)在《云南建水县大棚番茄节水灌溉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建水县地处喀斯特断陷盆地区,该区域“土在楼上,水在楼下”,加之水分蒸发强烈,导致水资源呈现季节性缺水现象突出,水已成为限制断陷盆地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和植被恢复的关键瓶颈问题,且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节水灌溉方式来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丰产的目的。本研究以番茄为试验对象,设置4种节水灌溉方式(膜下滴灌、渗灌、痕量灌溉、交替灌溉)分别以75%~85%、65%~75%、55%~6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灌水下限,组合共12种灌溉处理。探求不同灌溉处理对番茄的生长情况、品质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云南建水县及典型喀斯特断陷盆地区番茄节水生产提供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案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番茄植株的生长方面,灌水下限越高,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但灌水下限越低番茄的根冠比越高,番茄适应水分低的机制是通过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痕量灌溉和交替灌溉根系生长更为发达,可以显着提高植物根冠比。各相同灌水下限下根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交替灌溉,痕量灌溉,渗灌和膜下滴灌。所有处理中灌水下限为55%~65%的痕量灌溉和交替灌溉的根冠比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2)叶绿素含量随灌水下限的降低而减少,在同一灌水下限下,使用痕量灌溉可以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的光合指标中,番茄生长各时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灌水下限的降低而下降。同一灌水下限下净光合速率痕量灌溉在全期均高于其余三个处理,灌水下限75%~85%的痕量灌溉可以使叶片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3)灌水下限越高的处理总产量越高,但在结果末期,灌水量较少的处理产量上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总产量最高,痕量灌溉第二,渗灌第三,交替灌溉最小。不同灌溉方式中交替灌溉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痕量灌溉次之,渗灌次之,膜下滴灌的最小。所有处理中,灌水下限为75%~85%的膜下滴灌的产量最高为5704.0kg/Mu,但水分利用效率最低;65%~75%的交替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2.86kg/m3,但产量下降了 12.25%;75%~85%的痕量灌溉产量只减少0.67%的同时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 21.83%,可以在高效用水的同时保证产量不降低。若想保证生产过程中果实品产量最高且灌水利用效率较高时,建议使用痕量灌溉且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的方式进行灌溉。(4)果实品质上,低灌水下限的果实品质要好于中高灌水下限。同等灌水下限下交替灌溉和痕量灌溉的果实综合品质好于渗灌,膜下滴灌最差,使用痕量灌溉、交替灌溉能显着提高果实品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出灌水下限为55%~65%的痕量灌溉和交替灌溉处理番茄果实的综合品质分列第一第二,灌水下限为75%~85%的膜下滴灌灌水量和产量最高但果实品质最差。若想保证生产过程中果实品质时,建议使用痕量灌溉且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5%~65%的灌溉方式进行灌溉。(5)利用TOPSIS法对番茄品质、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的综合效益评价,得出4种节水灌溉方式中,交替灌溉的综合效益最好,痕量灌溉次之,膜下滴灌最差。所有处理中灌水下限为65%~75%时的交替灌溉处理所得到的综合评价最高,可促进番茄品质的优质,生产上的稳产和节水,此灌溉模式下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了 42.86 kg/m3。建议在喀斯特断陷盆地旱季缺水时期的大棚番茄种植中采用交替灌溉,控制灌水下限在田间持水量的65%~75%的灌溉方式。

二、大棚蔬菜灌水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棚蔬菜灌水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微润灌溉施肥对土壤水氮运移和蔬菜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研究现状
        1.2.2 微润灌溉条件下的水氮运移研究
        1.2.3 微润灌溉种植试验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室内土箱模拟试验
    2.1 试验土体概况
    2.2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2.3 试验处理
    2.4 试验测定及处理方法
        2.4.1 累计入渗量
        2.4.2 湿润锋形状及运移距离
        2.4.3 土壤含水率
        2.4.4 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
    2.5 结果与分析
        2.5.1 累计入渗量变化
        2.5.2 湿润锋形态变化
        2.5.3 土壤含水率规律
        2.5.4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运移动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露天蔬菜种植试验
    3.1 试验概况
    3.2 试验装置
    3.3 试验处理
    3.4 试验测定项目
        3.4.1 土壤指标
        3.4.2 植物外观指标
        3.4.3 植物叶片相关指标
        3.4.4 植株鲜重及产量
        3.4.5 灌溉水分生产率及氮肥农学效率
    3.5 露天蔬菜种植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土壤含水率及硝态氮、铵态氮含量
        3.5.2 外观指标的变化
        3.5.3 水氮利用效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棚蔬菜种植试验
    4.1 试验概况
    4.2 试验装置
    4.3 试验处理
    4.4 试验方法及试验测定项目
    4.5 结果及分析
        4.5.1 株高
        4.5.2 茎粗
        4.5.3 叶面积
        4.5.4 叶绿素SPAD值
        4.5.5 土壤含水率
        4.5.6 产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室内试验
        5.1.2 露天试验
        5.1.3 大棚试验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微润灌施下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运移及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微润灌溉研究现状
        1.2.2 水肥一体化研究现状
        1.2.3 微润灌溉施肥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材料
    2.1 大棚种植试验
        2.1.1 试验概况
        2.1.2 试验装置
        2.1.3 试验处理
        2.1.4 观测项目
    2.2 室内土箱模拟试验
        2.2.1 试验概况
        2.2.2 试验装置
        2.2.3 试验处理
        2.2.4 观测项目
第三章 大棚番茄种植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含水率
    3.2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
    3.3 根系生长情况
    3.4 植株株高
    3.5 单叶面积
    3.6 单株植株鲜重、干重
    3.7 产量
    3.8 灌溉水分生产率
    3.9 氮肥利用情况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棚小白菜种植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土壤含水率
    4.2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
    4.3 植株株高
    4.4 总叶面积
    4.5 单株植株鲜重、干重
    4.6 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
    4.7 氮肥利用情况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土壤含水率
    5.2 土壤氮素含量
    5.3 湿润锋形状及运移
    5.4 累积入渗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室外大棚种植试验
        6.1.2 室内土箱模拟试验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不同灌水方式对温室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滴灌和畦灌研究进展
        1.2.2 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2.3 灌水方式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1.2.4 灌水方式对蔬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1.2.5 灌水方式对蔬菜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1.2.6 芹菜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测试指标与方法
        2.3.1 土壤含水率
        2.3.2 芹菜生长指标
        2.3.3 芹菜生理生态指标
        2.3.4 产量及水分利用率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3.1 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3.2 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垂向分布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生长生理的影响
    4.1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4.1.1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株高的影响
        4.1.2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株高整齐度的影响
        4.1.3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叶柄宽的影响
        4.1.4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叶片数的影响
        4.1.5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叶水势的影响
        4.1.6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4.2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生理指标的影响
        4.2.1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4.2.2 不同灌水处理对芹菜蒸腾速率(Tr)的影响
        4.2.3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气孔导度(Gs)的影响
        4.2.4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影响
        4.2.5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
        4.2.6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5.1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产量的影响
    5.2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耗水量的影响
    5.3 不同灌水方式对芹菜水分利用的影响
    5.4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芹菜进行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利用EU-Rotate_N模拟高地下水位下几种重要设施蔬菜的水氮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设施蔬菜水资源以及肥料利用现状
        1.1.1 设施蔬菜的发展
        1.1.2 设施蔬菜水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1 设施蔬菜肥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2 设施蔬菜水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设施蔬菜中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及利用现状
    1.3 水氮模型研究
        1.3.1 水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3.2 水氮模型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小白菜水氮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以及测定
        2.1.3.2 植株样品的采集以及养分含量的测定
        2.1.3.3 产量以及干重的测定
        2.1.3.4 气象数据的采集以及地下水位的测定
        2.1.3.5 EU-Rotate_N模型简介和输入输出数据
        2.1.3.6 模型校验
        2.1.3.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大棚内的气象数据
        2.2.2 地下水位数据
        2.2.3 模型参数调整
        2.2.4 设施小白菜地土壤含水量的模拟与模型评价指数
        2.2.5 设施小白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模拟与模型评价指数
        2.2.6 小白菜干重与产量的模拟效果
        2.2.7 小白菜土壤氮素平衡
    2.3 讨论
第三章 黄瓜水氮模型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以及测定
        3.1.3.2 植株样品的采集以及养分含量的测定
        3.1.3.3 产量以及干重的测定
        3.1.3.4 气象数据以及地下水位的测定
        3.1.3.5 EU_Rotate_N模型简介
        3.1.3.6 模型校验效果评价指标
        3.1.3.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大棚内的气象数据
        3.2.2 地下水位数据
        3.2.3 模型参数调整
        3.2.4 设施黄瓜地土壤含水量的模拟与模型评价指数
        3.2.5 设施黄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模拟与模型评价指数
        3.2.6 设施黄瓜干重与产量的模拟效果
    3.3 讨论
第四章 番茄水氮模型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以及物理性质的测定
        4.1.3.2 植株样品的采集以及养分含量的测定
        4.1.3.3 产量以及干重的测定
        4.1.3.4 气象数据以及地下水位的测定
        4.1.3.5 EU_Rotate_N模型简介
        4.1.3.6 模型校验效果评价指标
        4.1.3.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棚内的气象数据
        4.2.2 地下水位数据
        4.2.3 模型参数的调整
        4.2.4 设施番茄地土壤含水量的模拟与模型评价指数
        4.2.5 设施番茄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模拟与模型评价指数
        4.2.6 设施番茄干重和产量的模拟效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蔬菜产量及氮素去向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吸收与氮素利用效率
        1.2.2 日光温室氮素投入现状
        1.2.3 日光温室肥料氮去向
        1.2.4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肥料氮去向
        1.2.5 降低设施菜地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1.3 日光温室减氮控水潜力分析
        1.3.1 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1.3.2 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
第二章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3.1 研究内容
        2.3.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氮素利用及表观盈余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温室概况
        3.2.2 田间试验设计
        3.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3.2.4 计算公式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作物产量变化
        3.3.2 氮素携出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3.3.3 氮素表观盈余情况
    3.4 讨论
        3.4.1 水氮调控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3.4.2 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氮素平衡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域概
        4.2.2 田间试验设计
        4.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4.2.4 计算公式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水氮调控肥料~(15)N后季残效的影响
        4.3.2 水氮调控肥料~(15)N残留量及残留形态的影响不同土壤剖面矿质态氮变化
    4.4 讨论
        4.4.1 水氮调控肥料~(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4.4.2 水氮调控肥料~(15)N土壤残留的影响
    4.5 结论
第五章 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5.2.4 计算公式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 H、EC变化
        5.3.2 土壤硝态氮累积
    5.4 讨论
        5.4.1 水氮调控土层剖面土壤养分、pH、EC差异
        5.4.2 水氮调控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5.5 结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草莓塑料大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水分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关键技术
        1.3.1 传感器技术
        1.3.2 传输网络
        1.3.3 人工智能技术
        1.3.4 专家系统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试验布置与对象
        2.4.2 监测指标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简易大棚物联网架构与平台设计
    3.1 物联网总体架构
    3.2 移动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
        3.2.1 数据传输与可视化技术
        3.2.2 网关与云服务器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4 专家系统处置决策
        3.4.1 参数报警设置
        3.4.2 报警准确率设计
        3.4.3 栽培技术与工艺单设计
        3.4.4 专家系统决策执行检查
    3.5 微信公众号设计
        3.5.1 结构设计与交流功能
        3.5.2 信息推送服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联网系统在简易塑料大棚应用效果分析
    4.1 试验概况
    4.2 决策准确率分析
    4.3 时尺度上环境变化分析
    4.4 生产指标对比
        4.4.1 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4.4.2 产量、耗水与收入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专家经验模型初步优化
    5.1 试验概况
    5.2 各园区相关生产指标对比
        5.2.1 产量、耗水量、WUE、WEE对比分析
        5.2.2 专家系统决策完成对比
        5.2.3 上市时间与收入
        5.2.4 药肥使用与投入
    5.3 各园区草莓生长周期内环境变化
        5.3.1 空气温湿度变化
        5.3.2 全生育期灌水量分析
    5.4 棚内环境数据频数统计
        5.4.1 空气温度频数统计与预值优化分析
        5.4.2 相对湿度频数统计与预值优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1 文章讨论
    6.2 主要结论
    6.3 主要进展
    6.4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滴灌条件下氮耦合对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研究进展
        1.2.2 水氮耦合下番茄生长的研究进展
        1.2.3 水氮耦合下番茄品质的研究进展
        1.2.4 水氮生产函数研究进展
        1.2.5 正交试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和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测试指标与方法
        2.3.1 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率
        2.3.2 土壤含水率
        2.3.3 土壤硝态氮
        2.3.4 充分灌水处理的灌水量
        2.3.5 番茄作物耗水量
        2.3.6 番茄生长指标测定
        2.3.7 番茄产量和品质测定
        2.3.8 模型评价指标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1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2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3.1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株高的影响
        3.3.2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茎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4.1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4.1.1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4.1.2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耗水量的影响
        4.1.3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2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番茄水氮生产函数的建立
        4.2.1 番茄水氮生产函数的模型选取
        4.2.2 番茄水氮生产函数模型求解
        4.2.3 番茄水氮生产函数水分敏感指数分析
        4.2.4 番茄水氮生产函数的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5.1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5.1.1 水氮耦合对番茄可溶性糖的影响
        5.1.2 水氮耦合对番茄有机酸的影响
        5.1.3 水氮耦合对番茄VC含量的影响
        5.1.4 水氮耦合对番茄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5.1.5 水氮耦合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5.1.6 水氮耦合对番茄糖酸比的影响
    5.2 番茄“水分-品质”经验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介绍
        5.2.2 模型参数求解
        5.2.3 模型验证
    5.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进行综合分析
        5.3.1 主成分分析法简介
        5.3.2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番茄进行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加气灌溉下温室黄瓜的减氮增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温室栽培水肥管理措施
        1.2.2 加气灌溉研究进展
        1.2.3 加气与施氮对作物的影响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黄瓜根区环境的影响
        2.1.2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黄瓜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2.1.3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2.1.4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根区土壤环境因子的测定
        2.3.2 产量指标
        2.3.3 作物光合的测定
        2.3.4 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温室黄瓜根区环境的影响
    3.1 土壤氧气和温度
    3.2 土壤充气孔隙度
    3.3 土壤呼吸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温室黄瓜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土壤氮
    4.2 黄瓜氮素利用率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5.1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5.2 黄瓜干物质量
    5.3 收获指数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加气灌溉和施氮对温室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6.1 黄瓜产量
    6.2 经济效益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外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1.1.2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1.1.3 河南省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查阅
        2.2.2 实地调查
        2.2.3 问卷调查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条件
第三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概况
    3.1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自然气候条件
        3.1.2 地理位置
        3.1.3 水资源
        3.1.4 劳动力资源
        3.1.5 市场需求
    3.2 林州市设施蔬菜园区及种植大户生产现状
        3.2.1 西赵无公害果蔬种植精品园
        3.2.2 梅平现代农业精品园
        3.2.3 林州丰乐农业生态园
        3.2.4 林州市土楼果蔬农业示范园
        3.2.5 五龙镇城峪村种植合作社
        3.2.6 原康镇李家村
        3.2.7 田壮壮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3.2.8 安阳市京亿鑫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3.2.9 刘家街方家庄
        3.2.10 原康镇岸下村
第四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4.1 坡地制约设施蔬菜发展
    4.2 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4.3 设施蔬菜种类单一、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4.4 营销策略不完善、品牌意识薄弱
    4.5 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下
    4.6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推广服务滞后
    4.7 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不规范
第五章 加快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5.1 根据坡地蔬菜种植特点进行集约化种植
    5.2 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
    5.3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蔬菜
    5.4 建设信息网络、提高品牌意识
    5.5 减少用工、提高蔬菜设施机械化水平
    5.6 引进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5.7 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规范化
        5.7.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7.2 科学浇水、平衡施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云南建水县大棚番茄节水灌溉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节水灌溉相关概念与技术
        1.2.2 使用灌水下限进行节水灌溉灌溉量控制的研究
        1.2.3 不同节水灌溉对番茄生长影响的理论研究
        1.2.3.1 番茄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及需水量研究
        1.2.3.2 节水灌溉对番茄的品质研究
        1.2.3.3 节水灌溉对番茄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1.2.4 节水灌溉方式效益评估研究
    1.3 研究意义
2 试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生育期阶段划分
        2.2.3 试验设计
    2.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含水率的监测
        2.3.2 生长指标测定
        2.3.3 生物量
        2.3.4 光合特性指标测定
        2.3.5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3.6 果实品质及产量指标的测定
        2.3.7 番茄品质的综合评价
        2.3.8 番茄生产效益的多目标综合评价
    2.4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节水灌溉处理对番茄生长状况的影响
    3.1 节水灌溉处理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3.2 对植株茎粗的影响
    3.3 对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
    3.4 节水灌溉处理对番茄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3.5 小结与讨论
4 节水灌溉处理对番茄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节水灌溉处理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1.1 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2 对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2 节水灌溉处理对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
        4.2.1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2.2 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节水灌溉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5.1 节水灌溉处理对品质的影响
        5.1.1 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5.1.2 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5.1.3 对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糖酸比的影响
    5.2 节水灌溉处理对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5.2.1 对番茄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5.2.2 不同灌溉处理的灌溉频率、灌溉时间和对土壤含水量影响
        5.2.3 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6 不同灌溉处理下番茄生产综合效益的多目标综合评价
    6.1 番茄品质的综合评价
        6.1.1 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确定
        6.1.2 不同灌溉处理的关联系数
        6.1.3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6.1.4 加入权重的灰关联度分析
    6.2 番茄生产效益的多目标综合评价
        6.2.1 评价方法与指标的确定
        6.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2.3 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6.3 小结与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大棚蔬菜灌水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润灌溉施肥对土壤水氮运移和蔬菜生长的影响[D]. 樊霄.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微润灌施下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运移及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D]. 朱羽萌.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不同灌水方式对温室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张威贤.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利用EU-Rotate_N模拟高地下水位下几种重要设施蔬菜的水氮动态[D]. 曹壮壮. 扬州大学, 2021(09)
  • [5]水氮调控对日光温室蔬菜产量及氮素去向影响[D]. 张兆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草莓塑料大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水分效率分析[D]. 吴久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滴灌条件下氮耦合对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研究[D]. 李文玲.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8]加气灌溉下温室黄瓜的减氮增产效应[D]. 崔冰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9]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 郝明贤.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10]云南建水县大棚番茄节水灌溉模式研究[D]. 菅毅.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温室蔬菜灌溉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