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乙醛银镜反应实验成败关键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1](2021)在《基于流程图法的“醛”的教学设计》文中提出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醛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烃基或氢原子和醛基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醛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羰基的亲核加成和相邻氢原子的活泼性是醛的主要反应。从工业角度来看,重要的反应大多数是缩合反应,这些反应也经常出现在高考有机推断题中。因此,醛的教学主题内容是醛的化学性质及学习方法。
何伟云,张兆新[2](2018)在《直面实验异常现象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文中指出做化学实验时常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现象不符的情况,即实验异常现象,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去,直面实验异常现象,把实验的失败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实验异常现象,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拓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张洪违[3](2014)在《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从内容、理念到实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教材,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的贯彻和执行情况,是改革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现代化学教学中,人们对教材的认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材的编写从以前的“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了解教材的优缺点,发现教材在使用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而帮助教师解决在教材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教材编写者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出更合理、更适用、更科学的化学教材。本论文一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问题提出,化学教材使用情况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对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进行文本分析,主要从教材内容、习题、栏目设置、插图和表格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是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设计,主要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第四部分是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收集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在济宁市使用现状的数据和材料,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试图了解教材在该地区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及教师对教材的看法;学生及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教材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
周珍玲[4](2013)在《多媒体实验展示与传统实验的整合——乙醛教学中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文中提出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基本上按物质的性质展开,大部分的学生实验则按相关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对物质进行制取、检验、鉴别,造成学生的实验思维狭隘,实验操作循规蹈矩,缺乏创造性、突破性、开放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开拓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方法,又能很好地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这样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展示与传统实验进行整合,对传统实验进
王月倩[5](2013)在《银镜反应必须水浴加热原因探究》文中认为银镜反应温度低于100℃,要求慢慢接近100℃又不能高于100℃。因为银镜反应是醛基与银氨离子的反应,如果温度过高,银氨络离子就会与氢氧根反应得到氨,而不与醛基反应。另外,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易爆物AgN3,容易发生爆炸危险。看来,乙醛的银镜反应不能直接加热,其实不论是化学镀镜,还是电化学镀镜,关键都是控制反应平稳、生成镀膜均匀。
彭文帅[6](2012)在《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主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论文对教学策略的特征和分类、联系实际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效教学的定义和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文献研究表明联系实际教学法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和因材施教法(差异性教学法);但对相关教学策略研究尚少。论文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编制问卷了解高中生有机化学联系实际的现状。问卷结果表明,在教学中对联系实际有所忽略;学生联系实际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获取化学联系实际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2)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阐述了高中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一般教学策略、特殊教学策略以及采用弹性学案设计。(3)以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为例,并依据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李素霞[7](2011)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文中认为2003年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开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呈现出了“通过实验学化学”这一发展趋势。充分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生在高中阶段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实验目标。本课题是在研究了国内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以《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全国23个省市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当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开展情况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总体的了解,分析了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终身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化学实验教学论作为理论基础,从实验条件配备、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评价几个方面构建了适用于不同经济地区便于操作和推广的实验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模式;适用于中等经济地区的拓展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新模式。根据新的实验模式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并抽取适用于中等经济地区的拓展实验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调查及实践研究,实施效果较明显,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表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模式。
徐春祥[8](2010)在《模糊用量应有度》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实验中,在加入某些试剂时常有"少量"和"过量"的模糊要求,能否正确理解这两个模糊用量的含义,把握好试剂用量的概念,对实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实验中相关的实例做一些分析。一、加入"少量"试剂的典型例子1.酸碱指示剂的加入应少量。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其实质是指示剂与酸碱发生了可逆的化
张沈军[9](2010)在《“模糊”用量不模糊》文中研究说明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经常对某些试剂的加入量有"少量"和"过量"的模糊要求,能否正确理解这两个模糊用量的含义,对实验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下面就中学化学实验中相关的实例做一些说明:
王金娥[10](2009)在《使用对比法挑战化学教学难点》文中指出对比法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方法之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法说明问题不仅仅能够教会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以一种清晰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学生面对新鲜事物便不会无所适从,创造力也自然而然地有机会得到发挥。
二、对乙醛银镜反应实验成败关键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乙醛银镜反应实验成败关键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直面实验异常现象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直面实验异常现象, 把实验的失败当作一种教学资源 |
2 深入分析异常现象, 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3 引导拓展, 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 |
(3)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化学教材使用情况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框架 |
2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 |
2.1 教材内容的组织 |
2.2 教材中习题的安排 |
2.3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 |
2.4 教材中图表的运用 |
3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设计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方式 |
4 调查结果及讨论 |
4.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4.1.1 学生对教材的看法 |
4.1.2 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 |
4.1.3 教材对学生学习起到的作 |
4.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4.2.1 教师对教材的满意度 |
4.2.2 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 |
4.2.3 教师使用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与建议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多媒体实验展示与传统实验的整合——乙醛教学中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目的: |
实验教学方法: |
实验教学过程: |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
方法四: |
(6)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0.1 研究背景 |
0.1.1 实施新课改的需要 |
0.1.2 培养学生个性的需要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方法 |
0.4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
1.1 教学策略 |
1.1.1 教学策略的涵义 |
1.1.2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1.1.3 教学策略的分类 |
1.2 联系实际教学 |
1.2.1 联系实际教学的界定 |
1.2.2 联系实际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1.3 有效教学 |
1.3.1 有效教学的定义 |
1.3.2 有效教学的标准 |
第二部分 联系实际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发展视角 |
2.1.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
2.1.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
2.2 认知视角 |
2.2.1 信息加工心理学 |
2.2.2 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 |
2.3 人本视角 |
2.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2.3.2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 |
第三部分 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调查及其分析 |
3.1 调查过程 |
3.1.1 问卷的编制 |
3.1.2 问卷的实施 |
3.2 调查结果 |
3.2.1 联系实际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
3.2.2 学生联系实际的现状不容乐观 |
3.2.3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
3.2.4 对教师有机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建议 |
第四部分 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 |
4.1 一般性教学策略 |
4.1.1 课前准备策略 |
4.1.2 课堂实施策略 |
4.1.3 课后组织策略 |
4.2 特殊性教学策略 |
4.2.1 各类化学知识教学策略的差异 |
4.2.2 教学中“异常”事件的处理策略 |
第五部分 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 |
5.1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教学设计 |
5.1.1 课前教学的准备 |
5.1.2 课堂教学设计及对应的教学策略 |
5.1.3 课后教学组织 |
5.2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弹性学案设计 |
5.2.1 弹性学案的定义 |
5.2.2 弹性学案的主要部分 |
5.2.3 弹性学案的主要功能 |
5.2.4 弹性学案的落实途径 |
5.2.5 弹性学案的实例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7)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 |
2.1 实验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
2.2 实验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
2.2.1 化学实验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
2.2.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 |
2.2.3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 |
2.2.4 化学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非智力品质的重要过程 |
2.2.5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
2.3 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的新变化 |
2.3.1 实验目标的变化 |
2.3.2 实验教学方式的变化 |
2.3.3 实验内容的变化 |
2.3.4 实验手段的变化 |
2.3.5 实验评价的变化 |
第三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
3.1.1 教师队伍及对新课标认识状况 |
3.1.1.1 教师队伍个人情况 |
3.1.1.2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态度 |
3.1.2 实验室现状 |
3.1.3 学习兴趣和动机 |
3.1.4 实验类型 |
3.1.4.1 演示实验开设状况 |
3.1.4.2 课外活动类实验状况 |
3.1.4.3 学生实验开展状况 |
3.1.4.4 探究性实验开设现状 |
3.1.5 实验教学的评价 |
3.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2.1 教师观念落后,对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3.2.2 实验教学投资不足,实验室建设落后,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 |
3.2.3 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手段缺乏时代气息 |
3.2.3.1 化学实验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 |
3.2.3.2 化学实验的手段缺乏时代气息 |
3.2.4 实验类型比较单一 |
3.2.5 学生实验开设率低,学生动手机会少 |
3.2.6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不合理 |
3.2.6.1 化学实验的评价重群体轻个体、重结果轻过程 |
3.2.6.2 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 |
3.2.7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过于狭窄 |
3.2.8 化学实验忽视对学生全面实验能力的培养 |
3.3 化学实验现状的反思 |
第四章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优化 |
4.1 构建理论基础 |
4.1.1 终身教育理论 |
4.1.2 创新教育理论 |
4.1.3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
4.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1.5 化学实验教学论 |
4.2 构建原则 |
4.2.1 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
4.2.2 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原则 |
4.2.3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原则 |
4.2.4 初高中化学实验延续性原则 |
4.2.5 促进各地区学生实验水平平衡发展原则 |
4.3 构建方法 |
4.3.1 设计法 |
4.3.2 演绎法 |
4.3.3 借鉴法 |
4.4 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优化 |
4.4.1 实验条件配备 |
4.4.1.1 经济欠发达地区 |
4.4.1.2 中等经济地区 |
4.4.1.3 经济发达区 |
4.4.2 实验目标 |
4.4.2.1 经济欠发达地区 |
4.4.2.2 中等经济地区 |
4.4.2.3 发达经济地区 |
4.4.3 实验内容 |
4.4.3.1 经济欠发达地区 |
4.4.3.2 中等经济地区 |
4.4.3.3 发达经济地区 |
4.4.4 实验形式 |
4.4.4.1 经济欠发达地区 |
4.4.4.2 中等经济地区 |
4.4.4.3 经济发达地区 |
4.4.5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
4.4.6 实验评价 |
4.4.6.1 评价目的 |
4.4.6.2 评价内容 |
4.4.6.3 评价方法 |
4.4.6.4 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五章 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设计案例 |
5.1 钠与水反应实验模式设计(化学1) |
5.1.1 基础实验模式 |
5.1.1.1 实验内容分析 |
5.1.1.2 学情及实验条件分析 |
5.1.1.3 教学目标 |
5.1.1.4 实验类型 |
5.1.1.5 教学过程 |
5.1.2 拓展实验模式 |
5.1.2.1 实验内容分析 |
5.1.2.2 学情及实验条件分析 |
5.1.2.3 教学目标 |
5.1.2.4 实验类型 |
5.1.2.5 教学过程 |
5.1.3 创新实验模式 |
5.1.3.1 实验内容分析 |
5.1.3.2 学情及实验条件分析 |
5.1.3.3 教学目标 |
5.1.3.4 实验类型 |
5.1.3.5 教学过程 |
5.2 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模式设计(选修5) |
5.2.1 基础实验模式 |
5.2.1.1 实验内容分析 |
5.2.1.2 学情及实验条件分析 |
5.2.1.3 教学目标 |
5.2.1.4 实验类型 |
5.2.1.5 教学过程 |
5.2.2 拓展实验模式 |
5.2.2.1 实验内容分析 |
5.2.2.2 学情及实验条件分析 |
5.2.2.3 教学目标 |
5.2.2.4 实验类型 |
5.2.2.5 教学过程 |
5.2.3 创新实验模式 |
5.2.3.1 实验内容分析 |
5.2.3.2 学情及实验条件分析 |
5.2.3.3 教学目标 |
5.2.3.4 实验类型 |
5.2.3.5 教学过程 |
5.3 典型实验模式设计对比 |
5.3.1 焰色反应(化学1) |
5.3.2 蛋白质的盐析实验(选修1) |
第六章 拓展实验模式的实践研究 |
6.1 拓展实验模式与传统实验模式对比分析 |
6.2 拓展实验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
6.2.1 调查对象的确定及具体操作 |
6.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6.2.2.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6.2.2.2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6.3 教学实践研究 |
6.3.1 实验目的 |
6.3.2 实验方法 |
6.3.2.1 实验时间 |
6.3.2.2 实验对象 |
6.3.2.3 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入学成绩比较 |
6.3.3 实验材料 |
6.3.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
6.3.4.1 拓展实验模式对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的影响 |
6.3.4.2 拓展实验模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影响 |
6.3.4.3 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实验成绩的比较 |
6.3.5 结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模糊用量应有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少量”试剂的典型例子 |
二、加入“过量”试剂的典型例子 |
(9)“模糊”用量不模糊(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少量”的例子 |
二、加入“过量”的例子 |
四、对乙醛银镜反应实验成败关键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流程图法的“醛”的教学设计[J]. 李凤.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1(12)
- [2]直面实验异常现象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J]. 何伟云,张兆新.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11)
- [3]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 张洪违.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4]多媒体实验展示与传统实验的整合——乙醛教学中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J]. 周珍玲. 中学教学参考, 2013(23)
- [5]银镜反应必须水浴加热原因探究[J]. 王月倩. 考试周刊, 2013(05)
- [6]高中化学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研究[D]. 彭文帅. 苏州大学, 2012(03)
- [7]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D]. 李素霞. 西北民族大学, 2011(06)
- [8]模糊用量应有度[J]. 徐春祥.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0(12)
- [9]“模糊”用量不模糊[J]. 张沈军. 新课程(教研), 2010(05)
- [10]使用对比法挑战化学教学难点[J]. 王金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