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灵丸清除慢性肝炎自由基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聂琨梅[1](2019)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以及对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以探索有效的、安全可行的抗肝纤维化及延缓肝硬化进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进行为期48周的临床研究。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的肝功能(AST、ALT、TBIL)、肝纤维化四项(HA、LN、PC-Ⅲ、Ⅳ-C)、LSM、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PX)、中医症候积分。并记录治疗24周、治疗48周HBV DNA的转阴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临床观察结束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在治疗24周、4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指标:在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AST、TBIL分别与对照组的AST、TBIL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四项:在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的HA、LN、PC-Ⅲ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Ⅳ-C与对照组的Ⅳ-C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硬度值(LSM):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48周时的LSM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氧化应激指标: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治疗24周、48周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BV DNA病毒学应答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48周时HBV DNA的转阴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48周时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观察:在临床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毒副作用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的比较,更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清中的SOD、GSH-PX,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的产生。(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LSM、中医症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更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LSM、中医症候,以抗肝纤维化及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王虎德[2](2014)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餐前或餐后2 h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六味五灵片,1片/次,3次/d,3个月后逐渐减量至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12周开始,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12周后,治疗组ALT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治疗24周后,治疗组AST低于对照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IL-12、IL-2、和Th1/Th2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IL-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CD8+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亚群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黏附活性RCR明显上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IC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肝功能和HBeAg转阴率,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RBC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云城[3](2013)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现状并不是乐观,约10%~2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1%~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癌,CHB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无疑是首要选择,但是干扰素难以适应的副作用、基本上需要终身服用的核苷类似物限制自身的使用,很显然应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不能解决慢乙肝患者的所有问题。中医药的免疫功能调节治疗无疑是积极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近些年来,已经有许多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单体或者复方,但其调节免疫功能机理都不是十分清楚。海珠益肝加味方是导师盛国光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在海珠益肝方的基础不断优化的纯中药复方制剂。海珠益肝加味方由叶下珠、白花蛇舌草、茯苓、海藻、白芥子、莪术、枸杞、太子参八味药组成的经验方。具有解毒、化痰、消瘀、补虚的功效。早期研究提示海珠益肝加味方可能通过某些途径、环节和靶点达到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很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以免疫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对海珠益肝加味方进行研究,观察中药复方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实验小鼠的免疫状态、脾细胞细胞因子的mRNA基因表达、辅助性T淋巴细胞Thl/Th2、Toll样受体(TLR)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并运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实验分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海珠益肝方及其扩方对Concanavalin A(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清洁级昆明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方组(4)、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枸杞子组(5)、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仙灵脾组(6)、海珠益肝方加枸杞子仙灵脾组(7)、叶下珠白花蛇舌草组(8)、海藻茯苓白芥子组(9)及莪术组(10),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前12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醋酸泼的松、海珠益肝全方、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枸杞子、海珠益肝方加太子参仙灵脾、海珠益肝方加枸杞子仙灵脾、叶下珠白花蛇舌草、海藻茯苓白芥子及莪术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20mg/kg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造模,禁食自由饮水。造模给药8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摘取肝脏和脾脏,生理盐水中清洗后称记重量,计算肝脾指数。肝组织标本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值。另外取0.2g肝组织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第二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4、IL-6、INF-γ、TNF-α的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2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醋酸强的松、海珠益肝加味方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20mg/kg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造模,禁食自由饮水。造模给药8h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后留取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IL-4、IL-6、IFN-γ、TNF-α的值。第三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Con 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给药8h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肝脏的超微病理切片,采用电镜透射法观察各组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小鼠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第四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脾组织IL-6、TNF-αmRNA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采用RT-PCR法测定小鼠脾组织IL-6、TNF-α mRNA的表达。第五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canavali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4、CD14mRNA影响。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模型组(2)、醋酸强的松组(3)、海珠益肝加味方组(4),每组10只,采用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RT-PCR法测定小鼠肝组织TLR4、CD14m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海珠益肝方及其扩方对Con A(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1成功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脾指数、肝组织匀浆后上清液ALT、AST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后上清液SOD水平明显降低。模型组肝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肝板消失、凋亡小体散在、肝细胞成脂肪样变性。血管周围的肝细胞胞浆疏松,染色明显变浅,肝窦间隙明显增宽,肝索消失,可见点状坏死、淋巴细胞浸润。2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各组可降低小鼠肝脾指数,降低肝组织ALT、AST水平及MDA含量,提高肝组织的SOD水平(P<0.05),其中以海珠益肝加太子参、枸杞子组更明显。另外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方加味组肝脏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第二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4、IL-6、INF-γ、TNF-α的影响。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IL-4、IL-6的水平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P<0.05)。2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方组小鼠血清中IL-6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方组小鼠血清中IL-4的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P<0.05)。第三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1正常组肝细胞核呈圆形及卵圆形,核膜光滑平整,染色质均匀分布在核内。模型组肝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出现深浅不一的切迹,胞质中常见髓样体及空泡变性区,线粒体肿胀,嵴模糊,内质网轻度扩张。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未见明显毛细胆管扩张,线粒体轻度肿胀,嵴存在,内质网无明显扩张。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P65的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NF-KP65的水平有明显变化,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第四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小鼠脾组织IL-6、TNF-α mRNA影响。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mRNA的水平有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mRNA的水平显着升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2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IL-6mRNA的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TNF-α mRNA的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第五部分: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4、CD14mRNA影响。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TLR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14mRNA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海珠益肝方加味组CD14mRNA的水平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海珠益肝方加味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海珠益肝方加味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维持Th1/Th2之间的平衡;抑制过抗的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调节天然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
张小玲[4](2010)在《狗肝菜多糖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肝损伤是各型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其长期存在往往是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因此防治肝损伤是临床肝病治疗的主要环节之一。肝损伤机制复杂,目前公认与脂质过氧化、免疫功能紊乱、肝细胞异常凋亡有关。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Nees.]为民间药食两用的中草药,主要含有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等物质,民间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有报道其有效成分多糖对动物模型中CCL4导致化学性肝损伤和卡介苗(BCG)+脂多糖(LPS)所致的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降低相关血清酶的作用,但未对其保肝作用进行全面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本研究旨在通过急性重症肝炎模型、免疫肝损伤模型和免疫抑制模型全面系统的评价狗肝菜多糖保肝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狗肝菜多糖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狗肝菜多糖在保肝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目的1.研究狗肝菜多糖对D-氨基半乳糖(D-GalN)及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重症肝炎的影响及其机制。2.研究狗肝菜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3.研究狗肝菜多糖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采用D-GalN+LPS造模,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狗肝菜多糖高、低剂量和正常对照4个组;于6h、12h分别观察并计算各组动物死亡率;存活动物于6h采血检测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12h采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一氧化氮(NO); 12h后全部处死存活动物,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2.采用BCG+LPS造模,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狗肝菜多糖高、中、低剂量处理组,联苯双酯处理阳性对照组。观察狗肝菜多糖对小鼠血清ALT, AST活性,肝组织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3. sc环磷酰胺导致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狗肝菜多糖高、中、低剂量处理组,左旋咪唑处理阳性对照组。测定小鼠胸腺、脾脏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含量。MTT法测定正常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 6h各组动物均存活;与模型组相比,狗肝菜多糖处理组12h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血清ALT、AST活力和TNF-α、IL-1β、NO水平均升高,狗肝菜多糖高、低剂量组血清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肝组织大片坏死、淤血,狗肝菜多糖高、低剂量组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狗肝菜多糖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Bax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Bcl-2的表达改变不明显。2.与模型组比较,狗肝菜多糖能降低血清AST, ALT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肝组织SOD, GSH-PX活性,能够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3.狗肝菜多糖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萎缩和胸腺萎缩,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对碳粒的吞噬作用,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能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1.狗肝菜多糖能减轻D-GalN/ LPS诱导的肝损伤,可能通过降低炎性介质TNF-α、IL-1β和NO的水平发挥作用,同时抑制肝损伤时的异常凋亡。2.狗肝菜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3.狗肝菜多糖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杨菊[5](2010)在《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本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慢性乙型肝炎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超过3.5亿人。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现患有乙型肝炎者为2800万人,年感染率约为2770/10万,年发病率为230/10万。目前临床治疗尚未取得满意疗效,是亟待攻克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研究目的:根据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确立清化瘀毒为治疗大法。临床研究部分运用以清化瘀毒为法的化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初步探索化肝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干预作用的机理。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病例数8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粒,1日1次。试验组(治疗组)在拉米夫定基础上,同时服用化肝解毒汤中药煎剂,每日1剂,浓煎为200ml,分2次口服。对照组在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乙肝清热解毒片,0.3g/片,每次8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主要疗效性指标,如临床症状体征(胁痛、食欲、乏力、腹胀、黄疸、肝脾肿大、舌苔、脉象等),血液肝功能、病原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动物实验部分采用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模型组、化肝解毒汤大、小剂量组、乙肝清热解毒片组5组。按照3ml/kg体重,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空白组皮下注射纯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首次加倍,连续注射10周;皮下注射2周后,分别用化肝解毒汤和乙肝清热解毒片给药,治疗8周。末次给药后,第一批次取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ESR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第二批次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白蛋白(ALB含量、总蛋白(TP)含量、NO、iNOS含量、血清血栓烷B2 (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l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干扰素IFN-γ。观察化肝解毒汤对慢性肝损伤大鼠以上指标的影响,以及大鼠体重的变化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38%、35.7%,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24.4%、22%,总有效率为73.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比较各症状积分时,表明试验组各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乏力、黄疸也有一定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两组对ALT、AST、ALP、GGT、TB均有改善作用,同时治疗后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在观察两组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指标时发现,两组HBeAg阴转和HBV-DNA阴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于异常升高的血清]HA、LN、IV型胶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较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对42例患者测定了血清CD3、CD4、CD8、CD4/CD8比值,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后CD4细胞上升,CD8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肝脏病理组织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检测未见异常变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整个给药期间,空白组、化肝解毒大剂量组、乙肝清热解毒片组体重增长正常,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血液生化学指标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蛋白含量降低(P<0.05)、AKP活力、ALT活力、AST活力明显增高,(P分别<0.01和<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包括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乙肝解毒片组):AKP活力明显降低(P<0.05), ALT、AST活力明显下降(P<0.01),白蛋白含量升高(P<0.05)。凝血四项结果显示,模型组的PT、TT、APT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PT、TT、APT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化肝解毒大剂量组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大剂量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ESR血沉、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值有改善(P<0.05);小剂量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有差异(#P<0.05);阳性药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ESR血沉、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TXB2、6-Keto-PGF1α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大剂量组TXB2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差别显着(P<0.01);乙肝清热解毒片组TXB2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血液中NO、iNOS指标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NO含量,iNOS活力下降,差别有显着性(P<0.05或P<0.01);且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及乙肝清热解毒片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干扰素IFN-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IL-4、IL-13含量下降,差别有显着性(##P<0.01);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乙肝清热解毒片组IL-2均升高((P<0.05)),各用药组IFN-γ含量显着升高(P<0.01)。病理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汇管区内炎细胞浸润现象严重,乙肝清热解毒片组、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以上现象较少。结论:化肝解毒汤能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瘀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细胞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化肝解毒汤的作用机理可能是①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②促进肝细胞再生,使受损肝组织得以修复。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再生;③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损伤;⑤改善肝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邹芷均[6](2007)在《调肝理脾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与离体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饮酒人群的不断增多,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 Liver Fibrosis,ALF)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向酒精性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可逆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酒精性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主的细胞激活增殖,肝脏的几种致纤维化效应细胞通过自/旁分泌致病/抗病因子和炎性介质相互作用,使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明显增多,降解相对减少的动态可逆病理过程。中医药在防治酒精性肝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显着的疗效。本课题以ALF肝郁脾虚、痰瘀互阻证为研究对象,对调肝理脾方从临床疗效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离体实验上创造性地运用细胞原液加上清的方法对ALF的三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并从这方面阐明调肝理脾方的作用机制。文献综述:主要系统地论述了中医药对ALD / ALF从古到今的病因病机及诊疗方法;总结了现代医学对ALD / ALF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导师田德禄教授防治ALD / ALF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继承和阐述。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方法,对共73例ALF患者应用调肝理脾方、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作中药阳性对照组方法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纤维化血清指标、肝功生化检查等的变化情况,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了疗效评价,深化对调肝理脾方的临床研究。结果:病例共纳入73例,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临床疗效显示:治疗1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72.2%,有显着性差异(P<0.05)。改善胁痛、乏力、纳呆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对舌象、脉象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泻的改善,对照组略优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麻与健忘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AST、GGT等均有明显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白球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肝纤四项中,两组的LN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IIINP、CGIV、HA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调肝理脾方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ALF肝郁脾虚、血瘀痰阻证的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但侧重点不同。从短期疗效观察调肝理脾方略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实验研究:方法:一、以乙醛刺激培养HSC,分别加上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与肝细胞上清液,及共同上清液,观察中药血清对KC与肝细胞上清液培养环境下HSC增殖的影响;二、肝细胞分别加上HSC与KC上清液,检测中药血清对肝功能的影响;三、肝细胞加KC上清液,KC加肝细胞上清液,测定中药血清对NO的影响。结果:1、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多细胞环境的模型。2、KC上清有促进HSC增殖的作用;肝细胞上清对HSC增殖的影响不大;肝细胞、KC共培养上清有促进HSC增殖的作用。3、KC上清有降低肝细胞TP含量的作用, HSC上清对肝细胞TP含量无明显影响;KC、HSC上清均对肝细胞AST值无明显影响。4、KC上清与肝细胞上清均能明显升高NO含量;5、中药血清对模拟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中,有抑制HSC增殖,升高肝细胞TP含量,降低肝细胞AST值,减少NO形成。调肝理脾方的作用略强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结论:建立ALF多细胞致肝纤维化环境的模型,不同的细胞上清液中因子可影响相互对方的功能,提示调肝理脾方对多细胞的影响,可能是同时间接影响细胞因子而完成,从而减慢肝纤维化的进程。
莫国艳[7](2007)在《六月青有效萃取物筛选与护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肝脏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虽然在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肝炎病毒药物非常有限,它们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因此,研制新型抗HBV药仍是面临的主要课题。六月青,是抗HBV复方——复方六月雪的主要组成药物之一。本课题组对复方六月雪做了大量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现已证实:在体内,复方六月雪对CCl4、AP和D-GalN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地降低ALT、AST活性,提高肝脏细胞色素P450及细胞色素b5的含量;对于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西麻鸭,复方六月雪能降低其血清ALT、AST的活性和DHBsAg、DHBeAg、DHBV-DNA的含量。在体外,采用直接加药法和血清药理学法观察复方六月雪对HepG2.2.15细胞的作用,结果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HBV-DNA的合成复方六月雪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也就是说,复方六月雪体内及体外均有显着的抗HBV作用。而关于六月青的研究文献中,除了本课题组对其植物鉴定学等研究文献外,目前尚未见到其他尤其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报道。基于对复方六月雪的实验研究结果,本文对六月青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先对六月青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实验,然后用固-液萃取法将其分成不同萃取物,之后通过体内的抗肝损伤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体外细胞毒性作用、对HBV的抑制等实验筛选具有活性作用的萃取物,并对有效萃取物保肝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六月青萃取物中的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体外抗HBV作用、体内抗化学性急性肝损伤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1、六月青化学成分定性分析试验与萃取物分离:采用传统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60%乙醇依次进行萃取分离,对60%乙醇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检识、紫外扫描和HPLC定性分析。2、60%乙醇萃取物对HepG2.2.15细胞DNA的抑制作用:对其体外抗HBV作用进行研究,采用F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60%乙醇萃取物作用后HepG2.2.15细胞内DNA的含量。3、60%乙醇萃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采用CCl4、D-GalN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以肝脏重量指数、血清ALT、AST、ALP、Alb、Glo、TP、T.Bil、G-GT、LDH及肝组织病理切片为指标,观察60%乙醇萃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4、60%乙醇萃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以CCl4、AP、D-GalN作为急性肝损伤诱导剂,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观察肝脏重量指数,胸腺重量指数,脾脏重量指数,血清ALT、AST、ALP、Alb、T-AOC,肝组织中SOD、MDA、TP、NO、GSH、GSH-Px及肝组织病理的变化,探讨60%乙醇萃取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5六月青各萃取物体内试验:以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和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模型,观察六月青各萃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血清溶菌酶和TNF-α的影响。6、六月青各萃取物体外对HepG2.2.15细胞的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采用WST-8法检测各萃取物的细胞毒性,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TC50;ELISA法测定各萃取物直接作用细胞后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含量,计算各萃取物的抗原抑制百分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7、六月青水、醇总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的实验:以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血清ALT、AST活性。【结果】1、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显示:六月青中含有皂苷、强心苷类、内酯类、香豆素类、酚类、有机酸、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和苷类、鞣质类成分。薄层(TLC)对比实验表明不含靛蓝和靛玉红,用不同极性溶剂将六月青醇总提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60%乙醇部位共五个萃取物。60%乙醇萃取物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提示:60%乙醇萃取物在209nm处有强吸收,可能含有皂苷类、强心苷、香豆素类、内酯类、植物甾醇、三萜类化学成分。2、60%乙醇萃取物能明显抑制HepG2.2.15细胞内HBV-DNA的复制,降低HBV-DNA的拷贝数,升高循环数(CT值)。3、对于CCl4、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大鼠,60%乙醇萃取物能减轻肝脏重量,降低血清ALT、AST、ALP、G-GT、LDH活性,提高Alb、Glo、TP含量,减少T.Bil含量。4、对于CCl4、AP、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60%乙醇萃取物能减轻肝脏重量,增加胸腺重量,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提高Alb含量和T-AOC活性,提高肝组织中SOD、GSH、GSH-Px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和NO的活性。5、在六月青各萃取物中,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的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及60%乙醇部位高剂量组的肝指数均明显低于CCl4模型组,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及60%乙醇部位的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均能显着地降低ALT活性,氯仿部位、60%乙醇部位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ST活性,其他部位对AST、ALT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免疫抑制小鼠,五个萃取物均能增加胸腺重量和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对脾脏重量均无显着性影响,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60%EtOH部位还能提高血清TNF-α含量。6、六月青各萃取物体外对HepG2.2.15细胞的影响:①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石油醚部位、60%乙醇部位对细胞的抑制随浓度增加而增强,TC50分别为1.036mg/ml、7.818mg/ml,②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检测结果显示:石油醚部位、60%乙醇部位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较强的抑制作用(TI均大于2),60%乙醇部位高效低毒。7、LYQ水、醇总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MTD)分别为153.0g生药/kg体重、369.0g生药/kg体重,分别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46、110.8倍。对于四氯化碳导致的ALT、AST活性升高,六月青水总提取物高、中剂量和醇总提取物高剂量能显着降低ALT、AST的活性(P<0.01),六月青水总提取物低剂量能显着降低ALT活性,但不能显着降低AST活性,醇总提物中、低剂量对ALT、AST活性的降低作用不显着。【结论】1、六月青含有皂苷、内酯类、香豆素类、内酯类、酚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水、醇总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2、用固-液萃取法将其分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60%乙醇部位共五个萃取物,其中60%乙醇部位在209nm处有强吸收,可能含有皂苷类、香豆素类、内酯类、植物甾醇、三萜类化学成分。药效学研究表明,在体外有显着的抗HBV作用,能显着抑制HBV-DNA的复制和HepG2.2.15HBsAg和HBeAg的表达;在体内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提高血清溶菌酶和TNF-α含量;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显着,降低血清中ALT、AST、ALP活性,提高血清Alb含量和T-AOC活性;可提高肝组织中SOD、GSH、GSH-Px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和NO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氧化防御体系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3、此外,石油醚部位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和保护肝脏作用,能明显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4、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部位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HepG2.2.15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其中氯仿部位对急性化学性损伤的肝脏有保护作用。
陆滨[8](2006)在《关于肝病3号保肝降酶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肝病3号对慢性乙肝的保肝降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临床观察: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与肝病3号治疗,时限为3个月。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Ⅵ-C)、肝脾多普勒影像检查及病原标志物指标。实验研究:分别建立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各分为正常对照、肝病3号、联苯双酯及模型对照4组,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肝功能、透明质酸酶(H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变化。 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多普勒影像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实验研究表明,肝病3号对急、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透明质酸酶(H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联苯双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肝病3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抗肝损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肝脏损伤、促进胶原的降解、抗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有关。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肝功指标。
邓家刚,周小雷[9](2006)在《中药抗肝损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谢玉梅[10](2003)在《中药双甲五灵冲剂/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后者是各种损肝因素(如肝炎病毒等)所致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延缓或防止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将有助于治疗数以万计处在病痛折磨中的患者。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无治疗肝纤维化高效、低毒、理想的药物。 近十年来,有关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病程进展的一个主要环节,病毒、肝细胞损伤、炎性因子等是启动环节,由此激活肝星状细胞(HSC),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肝硬化。所以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治疗应从消除病因、抑制炎症、保护肝细胞、阻止纤维生成、加强纤维降解等方面着手,有望防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祖国医学宝库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契机,发扬祖国医学传统,应用现代医学研究技术寻找有效可行的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药物,是现代中医中药学、肝病专业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药“双甲五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灵冲剂/胶囊”系在“五灵丸”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理论辩证论治,辅以活血、软坚散结等药物组方而成。本课题从细胞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入手,应用自制中药“双甲五灵冲剂/胶囊”,并与国内、外抗肝纤维化有效的药物做对照,按现代医学技术生产,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证实中药复合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环节及寻找肝纤维化逆转的实验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l、建立一种可靠、科学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使之形成肝纤维化与人类肝纤维化在病理改变及病程等方面尽可能相似。2、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细胞、蛋白和基因表达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系统地研究肝纤维化降解的分子机制,了解中药作用环节,寻找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证据。3、据中医中药理论及现代医学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筛选出一个全新的中药复合方剂,制成中药冲剂/胶囊,以肝功能生化、肝纤维化指标、病理检测及电镜等为考核指标,设相应对照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4、通过临床多中心临床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主要结果及结论1、通过动物试验证实,双甲五灵冲剂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①电镜观察可见秋水仙碱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均可见激活的HSC,以秋水仙碱组为着;而双甲五灵冲剂组中未见到激活的HSC,由此可见,双甲五灵冲剂可能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ECM的生成及TIMP分泌,使得**P对**P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促使**M的降解:②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在造膜结束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进行性加 第5 页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之趋势,光镜所见*MP.l和 TIMP-2 mRNA及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以造膜结束后3mo为着;经双甲五灵冲剂治疗3m。后,TIMP.1和TIMP.2mA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提示双甲五灵冲剂具有抑制 TIMP*和 TIMP上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对 MMPs的抑制,有利于MMPS对ECM的降解;③应用双甲五灵冲剂治疗3mo后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I、Ill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弱,因此,双甲五灵冲剂可能具有加速I、Ill型胶原的降解,抑制其生成及沉积的作用;2、双甲五灵胶囊用于临床,根据临床观察的各项指标,双甲五灵胶囊具有:①能较快消除临床症状,改善临床体征;②能显着降低肝功的 ALT和 AST;③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如降低HA、C N、LN、PClll等作用显着;④该药具有降低门静脉压力、回缩脾脏之功效。 与对照组相比,双甲五灵胶囊在改善症状、保肝、降酶方面明显高于鳖甲软肝片,而在抗肝纤维化及回缩脾脏方面与鳖甲软肝片基本相同。双甲五灵胶囊的二大特点①保肝作用 双甲五灵胶囊是在“五灵九”基础上辅以活血、软坚散结之中药,所以,双甲五灵胶囊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是本方剂的第一特点。②阻断纤维的生成、促进纤维的降解 由于肝纤维化形成的第一步是炎症刺激,双甲五灵胶囊是在五灵丸肯定的抗炎基础上,加强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中药成分,这样不仅可以阻断纤维的生成,而且又促进纤维的降解,这是本方剂的第二大特点。3、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是目前评价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较好的模型 第6页 第四军医大学硕上学位论文之一。免疫诱导型与毒素诱导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比较结果如下:门)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具有:①病理损害在造模结束后有逐渐加重之趋势,以造模结束后l~3月为主:②模型持续时间长,最长可达363天;@TIMPI和 TIMP工蛋白及mRNA表达强度高,持续时间长;④I、Ill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强度高,持续时间长;⑤经过改良后动物死亡率低等特点。(2)四氯化碳造模法具有:①病理损害形成快而重?
二、五灵丸清除慢性肝炎自由基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灵丸清除慢性肝炎自由基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研究 |
1.1 中医对肝硬化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对肝硬化证型的研究 |
1.4 中医药治疗的现代研究 |
1.4.1 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 |
1.4.2 中药方剂及复方 |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乙肝肝硬化的病因病机 |
2.3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
2.3.1 抗病毒治疗 |
2.3.2 抗肝纤维化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疗效指标 |
2.3.2 安全性观察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4.1 中医症候积分评定标准 |
2.4.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基线比较 |
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4.3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变化 |
4.4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变化 |
4.5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变化 |
4.6 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 |
4.7 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病毒学应答情况 |
4.8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
4.9 安全性观察 |
5 讨论 |
5.1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依据 |
5.1.1 肝体阴而用阳 |
5.1.2 肝体阴而用阳与肝硬化的关系 |
5.1.3 治疗肝硬化,重在肝的体阴而用阳 |
5.2 柔肝化纤颗粒药物组成及分析 |
5.2.1 柔肝化纤颗粒药物分析 |
5.2.2 柔肝化纤颗粒中药物的现代研究 |
5.3 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病的临床应用 |
5.4 氧化应激对肝病的影响 |
5.5 研究结果分析 |
6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药物 |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
1.4 临床疗效判断 |
1.5 观察指标 |
1.6 不良反应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2 两组肝功能和HBe Ag转阴率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2.5 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比较 |
2.6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海珠益肝及其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4、IL-6、INF-γ、TNF-α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海珠益肝方加味方对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组织NF-KP65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脾组织IL-6、TNF-α mRNA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五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蛋白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4、CD14 mRNA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讨论 |
1 CHB发生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
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
3 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
4 海珠益肝加味方的来源、组成、功效 |
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 |
5.1 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5.2 海珠益肝加味方抗免疫性肝损伤的可能免疫机理 |
6 本课题创新点 |
7 本课题存在主要问题的思考 |
7.1 模型的制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2 附图 |
3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狗肝菜多糖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狗肝菜多糖对 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 血清 ALT、AST 活力检测 |
2.3 血清 NO 含量测定 |
2.4 血清 TNF-α、IL-1β含量测定 |
2.5 病理形态学改变观察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狗肝菜多糖对急性重症肝炎大鼠死亡率的影响 |
3.2 狗肝菜多糖对急性重症肝炎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
3.3 狗肝菜多糖对急性重症肝炎大鼠血清炎症介质 TNF-α、IL-1β、NO 水平的影响 |
3.4 狗肝菜多糖对急性重症肝炎大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3.5 狗肝菜多糖对急性重型肝炎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 Bcl-2 和 Bax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狗肝菜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 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2.3 肝组织生化指标检测 |
2.4 病理学检查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小鼠血清 ALT, AST 活性的影响 |
3.2 小鼠肝组织 SOD, GSH 和 GSH-PX 含量的影响 |
3.3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变化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狗肝菜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给药与建立免疫低下模型 |
2.2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
2.3 血清溶血素含量测定及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2.4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狗肝菜多糖对小鼠廓清指数的影响 |
3.2 狗肝菜多糖对溶血素及小鼠肝脾指数的影响 |
3.3 狗肝菜多糖对小鼠肝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广西科技成果查新报告 |
(5)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历代中医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
2 湿热疫毒是本病主要病因 |
2.1 外感湿热疫毒 |
2.2 饮食不节(洁),脾胃受损 |
2.3 情志不调,肝失疏泄 |
2.4 禀赋不足,劳欲体虚 |
3 慢性乙肝基本病机特点 |
3.1 正气不足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基础 |
3.2 湿热疫毒的侵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始动因素。 |
3.3 湿热瘀毒互结,肝脾肾受损为基本病机 |
4 慢性乙肝湿热瘀毒证的辨识要点 |
4.1 临床症状体征 |
4.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5 清化湿热瘀毒法的确立 |
5.1 清化湿热瘀毒为基本大法 |
5.2 适时配合调养肝脾 |
5.3 清化湿热瘀毒法应用要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类型、原则 |
2.2 病例选择 |
2.3 治疗方案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观察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 |
1.2 药品制备 |
1.3 实验动物 |
1.4 实验条件 |
1.5 主要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造模 |
2.2 分组及剂量 |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状况 |
3.2 体重 |
3.3 化肝解毒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
3.4 化肝解毒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凝血四项的影响 |
3.5 化肝解毒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及血液流变学 |
3.6 血清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
3.7 化肝解毒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血液中NO、iNOS指标的影响 |
3.8 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干扰素IFN-γ指标结果 |
3.9 肝组织病理学结果 |
4 讨论 |
4.1 对慢性乙肝动物模型的评价 |
4.2 阳性药物的选择 |
4.3 化肝解毒汤对慢性乙肝大鼠干预作用的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附录二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
附录三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调肝理脾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与离体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中医对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认识 |
二、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现代研究进展 |
三、导师田德禄教授关于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学术思想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调肝理脾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 |
前言 |
研究方案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调肝理脾方对致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增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调肝理脾方对致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AST、TP 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调肝理脾方对致酒精性肝纤维化细胞NO 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六月青有效萃取物筛选与护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汉缩略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六月青及其各萃取物的提取分离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
2.2 薄层对比实验 |
2.3 各萃取物的分离 |
2.4 60%乙醇部位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
3.讨论 |
4.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六月青60%EtOH萃取物体内、外实验 |
摘要 |
一、六月青60%EtOH萃取物对HepG2.2.15细胞DNA的抑制作用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HepG2.2.15细胞的培养 |
2.2 FQ-PCR检测细胞内DNA |
2.3 FQ-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3.实验结果 |
3.1 HBV DNA阳性标准品FQ-PCR的标准曲线 |
3.2 不同浓度60%EtOH部位作用后细胞HBV-DNA的扩增曲线 |
3.3 FQ-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二、六月青60%EtOH萃取物对CCl_4、D-Gal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60%EtOH萃取物对CCl_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 |
2.2 60%EtOH萃取物对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 |
3.实验结果 |
3.1 60%EtOH萃取物对CCl_4、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重量指数的影响 |
3.2 60%EtOH萃取物对CCl_4、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T.Bil、TP、G-GT、ALP、LDH的影响 |
3.3 60%EtOH萃取物对CCl_4、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b、Glo、A/G、ALT、AST的影响 |
3.4 60%EtOH萃取物对CCl_4、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三、六月青60%EtOH萃取物对CCl_4、AP、D-GalN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60%EtOH萃取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2.2 60%EtOH萃取物对AP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2.3 60%EtOH萃取物对D-GalN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3.实验结果 |
3.1 60%EtOH萃取物对CCl_4、AP、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 60%EtOH萃取物对CCl_4、AP、D_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Alb、T-AOC的影响 |
3.3 60%EtOH萃取物对CCl_4、AP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TP、SOD、MDA的影响 |
3.4 60%EtOH萃取物对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GSH、GSH-Px、NO的影响 |
3.5 60%EtOH萃取物对CCl_4、AP、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三部分 六月青各萃取物体内、外实验 |
摘要 |
一、六月青各萃取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指数的影响 |
3.2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
3.3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二、六月青各萃取物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影响 |
1.实验材料与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 |
2.2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TNF-α和溶菌酶的影响 |
3.讨论 |
4.参考文献 |
三、六月青各萃取物体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HepG2.2.15细胞分泌动力学测定实验 |
2.2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实验 |
2.3 六月青各萃取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 |
3.实验结果 |
3.1 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曲线 |
3.2 各萃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抑制率、TC_(50) |
3.3 各萃取物对HBsAg、HBeAg的IC_(50)、TI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四部分 六月青水、醇总提取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急性毒性实验 |
2.2 LYQ水、醇总提物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
3.实验结果 |
3.1 MTD的测定 |
3.2 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致谢 |
附图 |
(8)关于肝病3号保肝降酶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一般资料 |
(一) 病例选择 |
(二) 病例纳入标准 |
(三) 病例排除标准 |
(四) 终止实验标准 |
(五) 病例概况 |
二、治疗方法 |
(一) 药物组成及制备 |
(二) 服用方法 |
(三) 观察项目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三、治疗结果 |
(一) 总体疗效分析 |
(二) 治疗后中医征候改善情况 |
(三)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
(四) 治疗前后肝功改善情况 |
(五)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 |
(六) 治疗前后肝脾彩色多普勒检查改善情况 |
(七) 病原学检查 |
(八) 药物不良反应 |
四、结论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观察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动物饲料 |
(三) 实验药物 |
二、实验方法 |
三、观察项目与方法 |
(一) 血清ALT、AST、ALB、G的测定 |
(二) 血清SOD、MDA的测定 |
(三) 统计学处理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一) 对大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
(二) 对大鼠血清ALB、G的影响 |
(三) 对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 |
五、结论 |
实验二 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观察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动物饲料 |
(三) 实验药物 |
二、实验方法 |
三、观察项目与方法 |
(一) 一般情况 |
(二) 血清ALT、AST、ALB、G、HA(透明质酸酶)的测定 |
(三) 肝脏组织外观表现及肝脏系数计算 |
(四) 统计学处理 |
四、实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对大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
(三) 对大鼠血清ALB、G的影响 |
(四) 对大鼠血清HA的影响 |
(五) 对大鼠肝脏系数的影响 |
五、结论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
(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
(二) 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简述 |
二、中医学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
(一) 肝的生理特点 |
(二) 对慢性乙肝病因病机特点的认识 |
(三) 慢性乙肝久病的病机特点 |
三、治法方剂述要 |
(一) 敛阴柔肝 |
(二) 活血养血 |
(三) 现代药理学研究简述 |
四、肝病3号保肝作用的机理探讨 |
(一) 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作用 |
(二) 抗肝纤维化作用 |
(三) 抗氧自由基损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中药抗肝损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中药研究 |
1.1 药理实验研究 |
1.2 有效成分研究 |
2 复方中药抗肝损伤实验研究 |
3 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
4 结语 |
(10)中药双甲五灵冲剂/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回顾 |
一 TIM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
二 中药制剂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免疫诱导型与毒素诱导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差异比较 |
第二部分 中药方剂双甲五灵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抗肝纤维化的机理研究 |
第三部分 双甲五灵胶囊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比较 |
相关研究 |
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mRNA及蛋白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定位研究 |
二 TIMP-1和TIMP-2在原发性肝癌生长、侵润及转移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五灵丸清除慢性肝炎自由基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 聂琨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王虎德.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09)
- [3]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 张云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5)
- [4]狗肝菜多糖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小玲. 桂林医学院, 2010(02)
- [5]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杨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调肝理脾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与离体实验研究[D]. 邹芷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六月青有效萃取物筛选与护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莫国艳. 广西医科大学, 2007(09)
- [8]关于肝病3号保肝降酶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陆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02)
- [9]中药抗肝损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J]. 邓家刚,周小雷. 广西中医药, 2006(01)
- [10]中药双甲五灵冲剂/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机制的研究[D]. 谢玉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