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疾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促甲状腺素的关系

全身性疾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促甲状腺素的关系

一、全身性疾病中血清三碘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之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芸瑞,甄东户[1](2021)在《维生素D缺乏和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维生素D不仅能够调节钙磷代谢、保持骨骼健康,而且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均有重要影响,在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和抗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发挥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1,25-二羟维生素D3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及细胞因子表达,进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生发展。此外,VDR基因多态性与AITD的遗传易感性显着相关,具体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于VDR基因多态性导致VDR结构异常,以及维生素D缺乏通过免疫机制、激素水平及自身抗体等影响AITD的演变转归。因此,未来深入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AITD的相关机制,对指导AITD的预防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谢文博,李琳[2](2021)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白介素-6和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高血压病是世界上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虽然目前对于高血压病治疗相关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仍有一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治疗未达标,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仍影响着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死亡率。通过对高血压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白介素-6、25-羟维生素D水平关系的综述,进一步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上述因子的关系,进而为临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常星宇,傅松波,汤旭磊,刘靖芳,赵楠,井高静,滕卫平,单忠艳[3](2021)在《脂代谢异常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脂代谢异常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甘肃省内2 463例汉族成年居民进行调查,记录受试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χ2检验分析脂代谢异常人群SCH的患病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脂代谢异常人群患SCH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2 463例(男1 299例,女1 164例),总人群中脂代谢异常503例,SCH患病538例。脂代谢异常人群中SCH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6.64%vs 20.16%,P=0.004),SCH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P)、舒张压(DP)、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负荷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血磷(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均高于正常组,尿酸(UA)低于正常组(均P <0.05)。TC和LDL-C水平正常、升高与异常3组间SCH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高SP、高FPG、高2 h PG为SCH的危险因素,男性为保护因素。结论脂代谢异常与SCH的发生密切相关,患病情况在女性中更为突出,应重视其防治。

吕哲[4](2021)在《T1期妊娠妇女不同检验平台甲状腺相关指标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T1期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与普通人群的整体差异,并分析不同检验平台的妊娠早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差异,为未来建立本地区T1期妊娠妇女在不同检测平台的参考值提供部分数据和支撑。方法根据入组条件,在2019年9月~2020年4月期间收集我市三家医疗机构T1期妇女15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为高龄孕妇,将研究组分为<35岁组(89例)和≥35岁组(61例)。同时选择同期于三所医院体检中心的非妊娠妇女1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罗氏e601型号、贝克曼库尔特DXI800型号和雅培i-1000型号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并使用罗氏e601型号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对照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水平,其中贝克曼库尔特检测在市妇婴医院进行操作,罗氏和雅培检测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操作。结果1、在罗氏检测平台下,T1期妇女血清TSH、FT3、FT4、Tg Ab以及TPOAb等指标水平分别为2.05(1.69,2.44)m IU/L、(5.44±0.87)pmol/L、(16.36±2.32)pmol/L、5.24(1.13,7.93)IU/m L和21.40(12.57,26.85)IU/m L,与非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罗氏检测平台下,研究组≥35岁组妇女血清TSH、FT3、FT4、Tg Ab以及TPOAb等指标水平分别为1.72(1.36,2.30)m IU/L、(5.86±1.04)pmol/L、(18.43±2.82)pmol/L、6.09(1.52,9.18)IU/m L和22.89(12.58,31.56)IU/m L,与<35岁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P2.5和P97.5区间内,血清TSH指标在罗氏、贝克曼库尔特和雅培检测平台分别为0.07~4.67 m IU/L、0.04~3.64 m IU/L和0.10~3.72 m IU/L;血清FT4指标在罗氏、贝克曼库尔特和雅培检测平台分别为13.30~20.65 pmol/L、8.87~15.70 pmol/L和11.15~16.97 pmol/L。罗氏、贝克曼库尔特以及雅培三种不同检测平台下,血清TSH、FT3、FT4、Tg Ab和TPOAb等甲状腺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1期妊娠妇女血清TSH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T3、FT4、Tg Ab和TPOAb等指标水平明显升高,因此不同地区应通过实验设定本地区参考值。2、≥35岁T1期妊娠妇女血清TSH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T3、FT4、Tg Ab和TPOAb等指标水平明显升高,尤其要重点关注高龄孕产妇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变化关系,并根据年龄设置不同参考值。3、罗氏、贝克曼库尔特和雅培检测平台对T1期妊娠妇女甲状腺相关指标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故需在同一检测平台进行同一孕妇的甲状腺相关指标的监测。4、为未来在本地区建立T1期妊娠妇女罗氏、贝克曼库尔特和雅培三种检测平台的血清TSH和FT4指标的参考值提供部分数据和参考意见。

孙悦[5](2021)在《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后半年甲状腺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半年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资料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中青年组(<55岁)64例和老年组(≥55岁)33例;根据术后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62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35例);各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个月及6个月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1)比较并分析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2)分析手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后TSH水平及术后甲状腺结节病理类型。各组之间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各组间测量指标的水平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T3:术前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中青年组FT3=4.58±0.55 pmol/L,老年组FT3=4.35±0.72 p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也无明显差异(中青年组4.28±0.62 pmol/L,老年组FT3=4.17±0.66 p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4.41±0.70 pmol/L,老年组FT3=4.12±0.57 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术前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中青年组FT4=16.10±2.26pmol/L,老年组FT4=15.88±2.35 p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FT4=15.99±1.81pmol/L,老年组FT4=15.58±2.01 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FT4=15.81±1.73 pmol/L,老年组FT4=15.30±1.66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术前中青年组低于老年组(中青年组TSH=2.25±1.79 u IU/m L,老年组TSH=2.56±1.22 u IU/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中青年组低于老年组(中青年组TSH=4.47±1.11 u IU/m L,老年组TSH=4.83±1.52 u IU/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青年组低于老年组(中青年组TSH=3.25±1.06 u IU/m L,老年组TSH=3.72±1.53 u IU/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手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男性10人(10.3%)、女性52人(53.7%);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中:男性11人(11.3%)、女性24人(24.7%)。患者的性别与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无明显关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比,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类型与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无明显关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中青年51人(52.6%)、老年11人(11.3%);甲状腺减退组中:中青年25人(25.8%)、老年10人(10.3%)。患者的年龄与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关联,中青年发生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明显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SH水平高: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术前TSH水平低43人(44.3%)、术前TSH水平高19人(19.6%);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中:术前TSH水平低10人(10.3%)、术前TSH水平高25人(25.8%)。患者术前TSH水平高与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关系密切,术前TSH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高于术前TSH水平较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后重要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6.1%。不同人群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半年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不同,老年患者、术前TSH水平高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对术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有一定预测价值。

汤云居[6](2020)在《口腔扁平苔藓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流行病学研究及发病机制初探》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中甲状腺疾病尤其是桥本甲状腺炎(HT)的伴发情况,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OLP与HT伴发率高的原因,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初步筛选气血亏虚型OLP伴发HT与单纯OLP的差异基因。方法:1.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OLP患者甲状腺病史及辅助检查资料,统计OLP患者中不同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OLP与HT伴发率高的原因。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无OLP的HT患者的甲状腺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与前期研究中伴发OLP的HT患者进行比较,探索两者的差异。3.采用转录组测序方法,收集气血亏虚型伴发HT和不伴发HT的OLP患者口腔黏膜组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差异基因。结果:1.OLP患者中HT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女性OLP患者HT伴发率较男性高,气血亏虚型OLP患者HT伴发率较其他中医证型高。2.女性HT伴发OLP患者外周血的TGAb水平明显高于HT不伴发OLP患者。3.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气血亏虚型OLP伴发HT患者的基因FCGR3B和MS4A1的表达量上调,基因IGHG4和FABP4下调,补体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上调。结论:1.女性OLP和气血亏虚型OLP患者须筛查甲状腺疾病,尤其是HT。2.女性HT伴发OLP患者须定期监测TGAb水平。3.FCGR3B、MS4A1基因和补体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与气血亏虚型OLP伴发HT发病机制关系更密切。

李佳霖[7](2020)在《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药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KD全球患病率大约是8%~16%。中国约有10.8%的成年人患有CKD,其中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CKD作为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受到医务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影响CK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亦引起肾脏病学界的高度重视。蛋白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作为CKD疾病进展的常见危险因素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然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CKD疾病进展的影响仍然关注不够。肾间质纤维化是CKD进展为ESRD的重要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具有显着优势。糖肾方是本研究组在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基础上,研制的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试验表明糖肾方可以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但缺乏动物实验证实其有抗纤维化作用。研究目的:(1)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揭示影响CKD进展的危险因素;(2)甲状腺激素作为CKD进展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甲状腺激素与CKD发生发展的疾病预测模型;(3)评价糖肾方通过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对CKD的治疗作用,筛选其最佳治疗剂量;并初步探讨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研究一: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至少住院治疗2次,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的CKD患者。分析CKD患者首次住院治疗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病、临床生化指标特点,并从临床相关参数变化的角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KD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2)研究二:从研究一的研究对象中选取有甲状腺激素水平数据的CKD患者,并收集未患CK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x 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甲状腺激素与CKD发生发展的疾病预测模型,采用重分类改善指标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等多种方法结合来评估疾病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和特异度。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法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探索甲状腺激素变化对首次和末次入院之间eGFR变化的影响。(3)研究三:利用UUO模型小鼠,评价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剂量;并初步探讨糖肾方最佳剂量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选取90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UUO模型+糖肾方低剂量组,UUO模型+糖肾方中剂量组,UUO模型+糖肾方高剂量组,UUO模型+福辛普利组,每组15只;其中,以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7天后进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游离不接扎,手术后继续灌胃给药7天。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取材后,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等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确糖肾方治疗UUO模型小鼠的最佳剂量。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相关因子TGF-β 1、E-cadherin和Vimentin等分子变化以及肾脏ColⅠ和Col Ⅲ等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研究一:本研究共纳入5603名CKD患者,以男性多见(64.9%),年龄以61~80岁期间者为主(65.9%);有原发病诊断患者1372例(占24.5%),其中高发前3位依次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828例(60.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91例(21.2%),肾血管疾病96例(7.0%)。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KD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FT3、FT4、T4、T3、Ca、HGB、LDL-C的下降,和TSH、Hs-CRP、UA、Hcy、血 β 2-MG、24 小时 Pro、IP、K、TG 的升高。(2)研究二:本研究纳入3274例CKD患者和289例对照组。通过对其甲状腺激素与CKD发生发展风险疾病预测模型的建立,我们发现FT3每增加0.2 pg/mL,CKD 1~4期发生风险降低35%~38%,而FT4每增加0.3 ng/dL,发生CKD 5期的风险降低21%(OR,0.79,95%CI:0.69~0.89),TSH 每增加 0.5 μ IU/mL,发生 CKD 5 期的风险将增加8%(OR,1.08,95%CI:1.02~1.14)。FT3和FT4之间的具有交互作用,可用于CKD 5期的进展预测(高FT3 ×低FT4:OR,1.81 95%CI;1.35~2.55;低FT3×高FT4:OR,17.72;95%CI,7.18-43.74;低 FT3 × 低 FT4:OR,22.28;95%CI,9.68~51.30)。亚组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TSH没有预测作用。进一步以620例规律接受常规治疗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首末次甲状腺激素变化和eGFR变化之间相关性,发现FT3、FT4和TSH首次和末次就诊变化值均与eGFR的变化值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在校正首末次入院时间间隔、首次入院时年龄、性别、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情况后,FT3和FT4的变化值与eGFR呈正相关(P<0.05);并且FT3、FT4减少的越多,eGFR下降越快,FT3和FT4可以对CKD进展起到预测作用。(3)研究三:发现了糖肾方中剂量是治疗UUO模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最佳剂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 1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有关。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组小鼠肾间质损伤严重、纤维化面积显着增多,糖肾方中、高剂量组及福辛普利组均能显着改善肾间质损伤和肾脏胶原沉积;且糖肾方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效果相当,因此我们选择药物浓度较低的糖肾方中剂量探索其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UUO模型组小鼠肾组织TGF-β 1及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 ColⅠ、ColⅢ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标志性分子α-SMA表达水平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糖肾方可显着逆转UUO模型小鼠肾脏中上述蛋白表达。结论:(1)CKD疾病进展除了与尿蛋白、血脂异常、高尿酸、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公认的危险因素有关外,也与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降低,和促甲状腺激素、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等因素相关;(2)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水平变化可以预测CKD进展风险;两者水平降低与eGFR下降速度相关;(3)中药糖肾方能够通过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来治疗CKD,其中以中剂量为最佳治疗剂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分化有关。

周莹[8](2020)在《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三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老年医学科)就医的老年低T3综合征患者383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中医证型、生活习惯以及实验室数据,选取同时间段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未患老年低T3综合征)作为对照,探寻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特点。方法:研究设计:描述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选取患者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表,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GraphPad Prism8进行绘图。探寻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1.低T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老年低T3组与对照组在年龄(P=0.001)、性别(P=0.005)生活习惯(吞咽障碍、便秘、睡眠障碍、合并症个数)及众多实验室数据中都具有统计学差异。2.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1通过对实验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T3受铁蛋白、锌、BNP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T3=0.986-8.68*BNP+0.02*锌+0.00*铁蛋白;FT3受钠、前白蛋白、胱抑素C、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FT3=白蛋白*0.03+0.03*钠-0.21*胱抑素C+0.002*前白蛋白+铁蛋白*0.00。2.2对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为:LogitP=-0.144*年龄+0.137*性别+0.024*血红蛋白+0.023*铁。3.老年低T3综合征中医证型分析在所纳入的383例老年低T3综合征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及气虚血瘀证人数最多均为100人(26.1%),热毒炽盛证患者43人(11.2%)所占比例最低。在各证型中皆为男性患者人数大于女性患者人数。两组间年龄比较在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气虚血瘀证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数据中,除前白蛋白与证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前白蛋白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低,在各证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他实验室指标在证型中均无统计学意义。3.1脾肾阳虚证低T3组脾肾阳虚证中肾病合并症人数最多为24人(24.00%),在与对照组比较在血红蛋白(P<0.01)、白蛋白(P<0.01)、铁(P=0.02)、胱抑素 C(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BNP(P=0.04)中具有统计学意义。3.2热毒炽盛证低T3组热毒炽盛证中T3水平(1.04+0.31)最低,通便药使用人数最多为25人(58.13%),在与对照组比较中血红蛋白(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3.3气虚血瘀证低T3组气虚血瘀证中年龄(86.51±6.80)及疾病个数(10.37±4.03)水平皆为最高,合并症(心病、脑病、癌病、骨病)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也最高,T4(83.7+21.7)水平最低,钙水平最低,D-二聚体、BNP水平最高,且在两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与对照组比较中白细胞(P<0.01)血红蛋白(P=0.02)、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钠(P<0.01)、胱抑素C(P=0.04)具有统计学差异。3.4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在与对照组比较中白细胞(P=0.02)、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钠(P<0.01)、胱抑素 C(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D-二聚体(P<0.01)、BNP(P<0.01)具有统计学差义。3.5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男性比例最高为38人(69.09%),吞咽障碍比例最高为18人(32.73%),合并症肺病、情志病比例最高,FT3(2.80+0.72)、FT4(16.5+3.24)水平最低,白细胞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高,且白细胞与T3、FT3呈负相关,血红蛋白、前白蛋白、锌、铁、钠皆是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低,血红蛋白(P<0.01)、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铁(P<0.01)、钠(P<0.01)、胱抑素 C(P<0.02)、尿微量白蛋白(P<0.02)、D-二聚体(P<0.01)、BNP(P<0.01)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老年低T3综合征是一多危险因素造成的疾病,影响机体诸多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室数据差异明显,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2.T3受铁蛋白、锌、BNP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T3=0.986-8.68*BNP+0.02*锌+0.00*铁蛋白;FT3受钠、前白蛋白、胱抑素C、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FT3=白蛋白*0.03+0.03*钠-0.21*胱抑素C+0.002*前白蛋白+铁蛋白*0.00。3.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铁,回归方程为:LogitP=-0.144*年龄+0.137*性别+0.024*血红蛋白+0.023*铁,说明老年低T3综合征与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4.在证型比例中,脾肾阳虚证及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多,且脾肾阳虚证与肾功能及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在证型对机体影响程度中,气阴两虚证影响的实验室指标最多。与T3、FT3具有显着相关的指标在气阴两虚证型中均突出表达(正相关数据水平最高,负相关数据水平最低),说明气阴两虚证是影响老年低T3综合征的重要证型。

周梦婷[9](2020)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机体在重大疾病所致的严重应激状态下,不仅会发生肺、肾、心血管、肝脏或胃肠道等脏器功能障碍,也会发生内分泌代谢紊乱,并引起一系列代谢、营养、免疫等方面变化,从而影响病人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亦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相应的变化,但关于AP发病过程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 axis,HPT)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功能的变化规律以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多来自一些小样本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AP发病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第一阶段:回顾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41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严重程度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标准分为轻症(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症(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发病72 h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TSH)水平,比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组间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II评分及CTSI评分等临床资料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甲状腺激素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器官衰竭、胰腺坏死以及死亡风险的价值。第二阶段:为了进一步探讨甲状腺激素对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早期评判的价值,同时探索AP发病早期血清皮质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前瞻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MAP、MSAP和SAP。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发病72 h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发病72 h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上述激素水平的组间差异,分析它们与疾病严重程度、器官衰竭、胰腺坏死以及死亡的关系。结果:第一阶段:413例AP患者中,MAP患者110例(26.6%),MSAP患者201例(48.7%),SAP患者102例(24.7%)。所有患者中合并有器官功能衰竭患者149例(36.1%)。血清FT3、TSH水平在MAP、MSAP、SAP三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01),FT3、TSH水平随着AP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而FT4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3水平在AP合并呼吸衰竭(1.38±0.31 pg/ml)、肾衰竭(1.28±0.34 pg/ml)、循环衰竭(1.30±0.27 pg/ml)、胰腺坏死(1.44±0.38 pg/ml)及死亡(1.26±0.31 pg/ml)的患者中显着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T3水平与AP严重程度、呼吸衰竭、肾衰竭、循环衰竭、胰腺坏死和死亡风险呈负相关(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T3水平与APACHE-II评分、CTSI评分和SIRS评分(P均<0.001)呈负相关。与正常T3组相比,低T3组患者SAP、急性坏死性积聚、胰腺坏死、感染性胰腺坏死、器官衰竭、持续器官衰竭的发生率、ICU入住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显着增高(P均<0.05)。FT3预测SAP、呼吸衰竭、肾衰竭及循环衰竭风险准确性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8、0.816、0.803和0.779。第二阶段:共纳入121例AP患者,其中MAP共26例(21.5%),MSAP共59例(48.8%),SAP共36例(29.8%)。所有患者中合并有器官衰竭患者48例(39.7%)。SAP组血清FT3和FT4水平明显低于MAP组和MSAP组(分别为P<0.001和P=0.001),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和MSAP组(P<0.001);而三组患者血清中的ACT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FT3水平在AP合并器官衰竭(1.26±0.26 pg/ml)、胰腺坏死(1.36±0.39 pg/ml)及死亡(0.94±0.13 pg/ml)的患者中显着降低。相反,皮质醇水平在AP合并器官衰竭(449±149 ng/ml)、胰腺坏死(439±154 ng/ml)及死亡(561±78 ng/ml)的患者中显着升高。根据器官衰竭的数目,分为单器官衰竭33例(27.3%)、多器官衰竭15例(12.4%)。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血清中的FT3水平明显低于单器官衰竭患者[(1.05±0.17)pg/ml vs(1.35±0.24)pg/ml,P<0.001],而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单器官衰竭患者[(541±98)ng/ml vs(407±150)ng/ml,P=0.003];但是,两组患者血清中的FT4、TSH和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AP发病早期,血清FT3和FT4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下降。FT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器官衰竭、胰腺坏死和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血清皮质醇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即病情越严重皮质醇的水平越高。FT3和皮质醇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患者的临床结局,前者的降低、后者的升高往往预示病情较重和预后较差。早期检测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可能有助于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

郭志鹏[10](2020)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肝硬化是许多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是肝细胞在弥漫性肝纤维化的基础上,结节性再生形成假小叶。乙肝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常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病情容易反复,治疗难度大。早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常用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方法有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既往无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在急性或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被称为“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其最常见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正常或降低,以及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升高。研究发现FT3水平下降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肝脏作为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不仅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解毒、免疫和生物转化过程,也可以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多种激素结合蛋白、运载蛋白的合成及代谢过程,因此肝脏疾病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从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基础代谢,对于维持正常的肝功能和胆红素代谢也十分重要。肝脏也参与了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因此肝脏疾病时可能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临床诊疗中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除了存在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外,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并且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也有关于肝脏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没有区分肝硬化的病因,研究结果也有差异,而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化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甲状腺激素在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80例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资料。入院后采集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禁食水12小时后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等指标,根据肝性脑病分期标准评估肝性脑病的情况,并行腹部彩超检查明确腹水的情况,计算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及分级、MELD评分。同一时期至我院门诊就诊的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他们的年龄、性别资料以及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数据。统计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发生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乙肝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肝功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有无腹水组、有无肝性脑病组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MELD分组之间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与不同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①1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共有48例(26.67%)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为低 FT3(18.33%)、低 TSH(6.11%)、高 TSH(2.78%)、低 FT4(2.22%)和高FT4(2.22%)。从发生率上来看,低FT3和低TSH更常见。②乙肝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GGT、ALP、TBIL、FT4水平升高,ALB、FT3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H水平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乙肝肝硬化腹水组与无腹水组相比,FT3、TSH水平下降,FT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组与无肝性脑病组相比,FT3、FT4、TSH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B级、C级三组之间,FT3、FT4、TSH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FT3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乙肝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9分)组、(10~19分)组、(≥20分)组三组之间,FT3、FT4、TSH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ELD评分的增加,FT3、TSH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乙肝肝硬化患者的FT3水平与ALB、PL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AST、ALP、TBIL、PT、INR、Child-Pugh 评分、MELD 评分呈负相关(p<0.05);FT4 水平与 ALT、AST、ALP、TBIL、Cr、PT、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TSH 水平与 ALB 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 ALT、AST、ALP、TBIL、PT、INR、Child-Pugh 评分、MELD 评分呈负相关(p<0.05)。研究结论1.乙肝肝硬化患者可以出现多种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包括低FT3、低TSH、高 TSH、低 FT4 和高 FT4。2.乙肝肝硬化患者较正常人FT3水平下降,FT4水平升高,TSH水平变化不明显。3.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并且随着肝功能严重程度的增加,FT3水平逐渐下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全身性疾病中血清三碘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之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身性疾病中血清三碘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维生素D缺乏和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维生素D的合成、代谢及作用
2 AITD的发病机制
    2.1 T/B淋巴细胞
    2.2 AITD与免疫调节
3 维生素D缺乏和VDR基因多态性与AITD的关系
    3.1 维生素D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对AITD的影响
    3.2 VDR基因多态性与AITD的关系
    3.3 维生素D缺乏与AITD的关系
4 小 结

(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白介素-6和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3、T4与高血压的关系
2 IL-6与高血压的关系
3 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的关系

(3)脂代谢异常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
        1.2.2 生化检测:
        1.2.3 诊断标准及参考范围: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人群SCH患病情况
    2.2 SCH组和非SCH组一般资料比较
    2.3 脂代谢异常与SCH患病率
    2.4 不同血脂水平与SCH患病关系
    2.5 脂代谢异常人群SCH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4)T1期妊娠妇女不同检验平台甲状腺相关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T1期妊娠妇女甲状腺相关指标分析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5)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后半年甲状腺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Abbreviation)
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口腔扁平苔藓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流行病学研究及发病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和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伴发甲状腺疾病的横断面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转录组测序分析气血亏虚型口腔扁平苔藓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或成果
致谢

(7)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药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1. CKD诊断与分期
    2. 影响CKD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3. 生物标志物对CKD的早期预测和病情评估
    4. CKD危险因素模型建立方法
    5. 模型诊断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与甲状腺功能研究进展
    1. 甲状腺激素相关知识
    2. 慢性肾脏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3. 甲状腺疾病和肾功能
    4. 中医“从肾论治”调节CK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单侧输尿管梗阻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 UUO动物模型发生肾间质纤维化机制
    2. 中医药治疗UUO动物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3.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甲状腺激素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预测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糖肾方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8)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
引言
临床研究
    研究一 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整理
        3.2 数据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差异性
        1.1 年龄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2 性别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3 饮食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4 睡眠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5 排便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6 合并症个数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7 营养相关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8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9 肾功能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10 内分泌代谢组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1.11 其他实验室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研究二 老年低T_3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F4、FT_4的关系
        2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实验室指标关系
        2.1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营养组指标关系
        2.2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组指标关系
        2.3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肾功能组指标关系
        2.4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内分泌代谢组指标关系
        2.5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关系
        3 不同组别显着性实验室指标相关系数热图
        4 老年低T_3综合征患者T_3与FT_3水平与显着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5 老年低T_3综合征危险因素与显着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研究三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及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中医证型分布及构成比
        2 性别与中医证型关系
        3. 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3.1 年龄在低T_3组描述统计
        3.2 年龄在低T_3组及对照组差异性分析
        4 中医证型与合并症描述统计
        5 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描述统计
        6 显着实验室指标在中医证型中描述性统计
        7 显着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关系
        7.1 白细胞与中医证型关系
        7.2 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3 血红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4 前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5 血清锌与中医证型关系
        7.6 血清铁与中医证型关系
        7.7 血清钠与中医证型关系
        7.8 胱抑素与中医证型关系
        7.9 尿微量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7.10 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关系
        7.11 BNP与中医证型关系
讨论
    1 老年低T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
        1.1 年龄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1.2 性别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1.3 生活状态与老年低T3综合征关系
    2 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1 显着相关指标与T3、FT3的关系
        2.2 老年低T3综合征与缺铁性贫血关系
    3 老年低T3综合征与中医证型分析
        3.1 老年低T3综合征中医证型概述
        3.2 脾肾阳虚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3 热毒炽盛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4 气虚血瘀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5 痰瘀阻络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3.6 气阴两虚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老年低T_3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诊断与定义
        2.2.2 研究步骤
        2.2.3 血清激素的检测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基线数据
    3.2 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病因AP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3.3 有无器官衰竭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3.4 单器官衰竭和多器官衰竭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3.5 血清FT3 水平与A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胰腺坏死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3.6 低T3 组和正常T3 组患者病情相关指标比较
    3.7 发病早期血清FT3 水平对A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胰腺坏死及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3.8 比较血清FT3、CRP、PCT、APACHE-II评分等对SAP及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3.9 基线资料
    3.10 不同严重程度AP患者血清中的激素水平比较
    3.11 有无器官衰竭患者血清中的激素水平比较
    3.12 单器官衰竭和多器官衰竭患者血清中的激素水平比较
    3.13 血清激素水平与A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胰腺坏死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3.14 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中的激素水平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变化特点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全身性疾病中血清三碘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之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维生素D缺乏和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杨芸瑞,甄东户. 医学综述, 2021
  • [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白介素-6和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 谢文博,李琳. 河北医药, 2021(21)
  • [3]脂代谢异常人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常星宇,傅松波,汤旭磊,刘靖芳,赵楠,井高静,滕卫平,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11)
  • [4]T1期妊娠妇女不同检验平台甲状腺相关指标分析[D]. 吕哲.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5]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后半年甲状腺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D]. 孙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口腔扁平苔藓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流行病学研究及发病机制初探[D]. 汤云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药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D]. 李佳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 周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D]. 周梦婷. 南昌大学, 2020(08)
  • [10]乙肝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D]. 郭志鹏.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全身性疾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促甲状腺素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