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远教学技评中的定量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倪保锐[1](2021)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发展理念,将使核心素养融入教育体系,分布于各学段、学科、课程、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要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师资专业化培养,提高师范类专业导出师资的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大国良师。对于新时代体育强国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落实推进素养教育的深入,也是助推体育强国战略的一条路径。教育理念,学科素养,教师理念、教师素养、学生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一系列要素都面临着调整,我们只有逐层逐一突破,无捷径可寻。田径运动被公认为“运动之母”,它是最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形成而演化成自今的田径运动,也是世界上最早呈现运动形式的类型,奥运项目最多,终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美誉,体育教育专业本着培养适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中小学体育事业服务。田径普修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先锋课程,田径普修课程的建设决定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初步呈现改革内容和体系,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为田径普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完善提供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整体内容简单,不全面,描述不具体,各部分孤立。课程目标过于强调技术学习和理论知识,对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衔接度不高,缺乏师范生内涵建设的课程思政内容。(2)研究发现当前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课程理念陈旧,重教轻学,偏重于灌输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课程目标偏重技术传授、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项目内容上与中小学教学内容脱离,教学方法相对保守,教学方式传统,很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考核与评价偏重期末成绩评价,技术考核占比较大,评价主体单一。(3)通过多次咨询专家,进行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课程体系设计,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评价,并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培养与跟踪,最终得到良好的课程目标达成度。(4)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田径普修课程体系,其中包含目标要素体系、内容要素体系、实施要素体系和评价要素体系,凸显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相互对标的联动课程体系。
王凯[2](2021)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好的教育就是培养终身体育者,但经过小学到中学十几年的体育学习,学生却未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基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提高运动兴趣及运动参与,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着重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上海市于2012年,以全市17所高中为试点,率先开启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转向全面推广阶段。因此,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全面推广阶段最重要的保证。本文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因子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8所抽样高中的羽毛球专项课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部分羽毛球专项课教师在课前对教案准备情况较好,教学目标制定较合理,比较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但就专家对教案评阅情况来看,仍有三成专家认为教案文字使用的规范程度不高,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合理等现象。2.羽毛球专项课形成了以“学生自评为主,师评和互评为辅”的课堂评价形式。教师在专项课教学中语言较准确、动作示范较准确、反馈语言具体、总体反馈质量较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良好,形成了很好的课堂氛围。3.随着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推进,羽毛球专项班学生的技能普遍有所提高,但体能却未有明显增长,在四项素质考核中,仅有速度素质略有提升,男生在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项目,以及耐力素质等均有所下降。根据观课发现,羽毛球专项课中存在静态教学偏多,中段频率运动占比大,未能有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教师在课程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这也是学生体能未有增长的主要原因。4.经过羽毛球专项课学习后,学生的运动兴趣普遍得到提升。试点学校羽毛球专项班学生,对羽毛球专项技能掌握情况良好,但对专项技能的运用还未达到自动化阶段,教师在专项课堂教学中未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体育品德培养,学生在课外未能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其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效果不佳。5.羽毛球专项课程结束后,对第一批与第二批试点学校羽毛球专项班学生的专项技能再次进行测试,各项技能得分较前测都有很大提升,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一直处于利好趋势。在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第一批试点学习羽毛球专项班学生技术掌握情况,要优于第二批试点学校羽毛球专项班学生。6.通过因子分析,将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归为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校体育环境因素,学校管理因素这五大因素。在今后的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中也是需着重考虑和改善的,希望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为推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良性发展和全面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凡杰[3](2020)在《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比较及内容模型构建 ——以苏锡常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止跌的“转折点”正是在15岁年龄段的体育中考,在实施接近三十年来的体育中考对学生体质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仍然面临同文化课一样的“应试教育”情况。重视终结性考试与忽略过程性考试现象普遍,过程性考试的忽视而导致平时体育锻炼无法满足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拉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以及更好的促进家庭体育锻炼等问题。本文依据布鲁姆教育评价理论与相关理论案例,总结归纳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体系,特别是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水平测试适用方案研究》书中提出了这方面的设想和做法,并对相关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以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为切入点,以改进和完善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体系为重点,尝试构建出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体系,意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拉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以及更好的促进家庭体育锻炼,使体育中考方案更加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模型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体能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学习与体质健康测试;二级指标分为11个方面,分别是球类、游泳类、武术类、体操类、力量类、耐力类、速度类、柔韧类、运动参与、体育课考核、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三级指标为24个,对应的内容范畴也是24个。体育中考方案内容体系经两轮德尔菲法的调查与运算,得出结果为:专家权威系数范围在0.76‐0.88,变异系数范围在0.06‐0.21,重要程度范围在3.75‐4.92,不重要程度均为0.00,肯德尔和谐系数范围在0.125‐0.378,专家协调系数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指标体系各项数值均符合要求,由此反映体育中考方案内容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尤寿霞[4](2020)在《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以碎片化的视频形式展示学习内容、过程的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它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构建一条层次清晰、脉络合理的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点拨和课后强化复习的学习线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一种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当前,微课的教学方法大多集中应用在基础教育层面,而在高等体育教育的应用较少,在体育技术教学领域更为少见,因此,使微课与体育教育技术教学更好的结合是必要的。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对于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等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跳远项目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田径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跳远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为了使跳远教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其更好的教学方式,保持教学活动的新鲜活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本论文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挺身式跳远微课辅助教学展开研究。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两个班级(44名同学),进行4周的教学实验,探究微课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技术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实施效果的对比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微课应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其能更好地提高挺身式跳远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得到一定提升,但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2、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实验前后存在显着性差异;3、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课堂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信心,在运动中更敢于表现自己、挑战自己、提高自己,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显着性差异;4、微课辅助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实验组技评与达标成绩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
王一川[5](2020)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究“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量表测试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干预手段,在临汾市解放路学校选取80名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抛锚式”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模式干预实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能力、心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研究结果:身体素质方面:对照组实验后50M加速跑成绩由实验前的(9.49±0.38)秒提高到(8.35±0.40秒),提升了11.65%(P<0.01),实验组由实验前的(9.40±0.35)秒提高到(8.34±0.30)秒,提升了13.91%(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坐位体前屈成绩由实验前的(6.79±5.84)cm提高到(7.63±6.96)cm,提高了12.37%(P<0.05);实验组坐位体前屈成绩由实验前的(7.12±5.43)cm提高到(8.62±5.48)cm,提高了18.47%(P<0.01),实验后实验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立定跳远成绩由实验前的(165.92±16.12)cm提高到(170.95±14.78)cm,提高了3.06%(P<0.01),实验组立定跳远成绩由实验前的(164.40±14.77)cm提高到(174.05±13.65)cm,提高了6.09%(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1min仰卧起坐成绩在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1min仰卧起坐成绩由实验前的(36.25±6.08)次提高到(39.62±5.87)次,提升了9.29%(P<0.05),实验后实验组1min仰卧起坐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篮球技术方面: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由由实验前的(14.31±9.03)%提高到(19.08±11.06)%,提升了13.33%(P<0.01),实验组投篮命中率由由实验前的(15.10±11.24)%提高到(28.87±13.17)%,增加了19.12%(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显着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V字上篮成绩由实验前的(67.39±15.31)秒提高到实验后的(63.50±15.19)秒,提升了6.13%(P<0.05);实验组V字上篮成绩由实验前的(64.60±19.38)秒提高到实验后的(59.55±18.21)秒,提升了8.49%(P<0.01),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运球折返跑成绩由实验前的(19.56±1.99)秒提高到实验后的(16.86±1.95)秒,提高了16.01%(P<0.01);实验组运球折返跑成绩由实验前的(19.63±1.67)秒提高到实验后的(15.84±2.15)秒,提升了23.93%,(P<0.01),实验后实验组运球折返跑成绩提升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投篮动作技评得分由实验前的(3.54±1.48)分提高到实验后的(4.80±2.24)分,提升了37.14%(P<0.01);实验组投篮动作技评得分由实验前的(3.39±1.67)提高到实验后的(6.13±1.64)分,提升了80.83%(P<0.01),实验后实验组投篮动作技评得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心境状态方面:对照组学习态度评分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由实验前的(35.39±5.31)分提高到实验后的(39.76±6.05)分,提升了12.35%(P<0.01),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学习兴趣得分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学习兴趣得分由实验前的(3.66±0.93)分提高到实验后的(4.03±0.77)分,提高了10.11%(P<0.01),实验组实验后得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论:(1)传统教学模式好“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堂篮球技术教学中,均能够显着提升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要显着好于传统教学模式;(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投篮技术动作水平效果较好;(3)“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传统教学模式效果更好。研究建议:建议在中学生篮球技术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共同发展。
钟振成[6](2020)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鱼骨图结合AHP的方法》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鱼骨图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鱼骨图方法分析影响源头的重要原因,并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对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初步实证研究,证明构建的考核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鱼骨图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再依据文献整理与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初步拟定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然后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立了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2轮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都比较高。(2)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技术考核(0.5070)、情感态度(0.1985)、体能(0.1658)、理论考核(0.1287),同时得到各维度指标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作用大小。(3)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以及实地测试进行数据收集,制作出技术、体能、理论以及情感态度四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4)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评价内容、主体以及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成长,更加符合学生体育素质的形成,也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教学的质量,基本符合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评价的应用。
陈述保[7](2019)在《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困境及溶解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体育院校体教专业本科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历经多轮改革,日渐成熟。但依然面临着与国家教育、社会市场需求、院校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深化、新时期体育院校田径教育教学实践不协调等问题。为给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我国14所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评价现状为对象,对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与方法等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田径课程教学评价是指以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社会中观市场目标、院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微观目标为依据,对田径教学活动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价值做出的判断过程,是田径教学综合效益考量的主客观标准。2.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现状:1)各院校有清晰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但部分院校缺乏宏观的国家政策目标与中观社会目标,四维目标的趋同性差异显着;2)各院校课程内容宏观设置趋近,但微观比例差别较大,内容设置与国家、社会、院校三维目标服务度差异较大;3)各院校课程教学考核模式多元,考核主体为教师与院校,考核内容比率也有所侧重,但与教学内容重合度差异较大。3.我国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评价困境:1)国家政策目标、社会需求目标、院校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目标四位一体性较弱,错位现象普遍;2)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且内容安排内在逻辑性不强,缺乏梯级性规定;3)课程教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多元性、科学性、有效性不足;4)课程教学评价制度约束力不强,缺乏制度执行率。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如下策略:1.各院校及田径教研室专项课教师要深入剖析国家田径专项人才培养政策、了解社会市场田径专项人才实际需求,制定四位目标一体的课程教学评价目标系,避免目标错位,教学走偏。2.课程内容设定要严格按照四维目标制定,在遵循田径项目教学基本特征的前提下,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即田径运动技能传存能力培养,严格把握院校体教培养中小学田径师资这一个目标。另外不同单项课程学习内容应有合理的难度梯级划分,避免教学重复效果不高,确立技能逐年考核难度升高,达标成绩考核保持或弱降,确立技能考核具体可操作标准,并达成我国体育院校技能标准统一。3.拓宽考核主体范围,委托社会做第三方考核主体,弱化考核主体专制权,实现学生参与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档案记录。4.加强评价制度建设,考核方式以官方考核为主,打造评价连续体系,严格评价奖惩制度,强化评价制度执行率。
齐秀[8](2018)在《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考核标准的研究》文中提出北京体育大学是我国唯一的“211工程”体育院校,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地位特殊,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随着教育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在课程方案和培养目标方面有了较大变革。致使投掷技术教学课时量不断被压缩,但考核评价标准的变革却相对滞后,已经不能够满足投掷教学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投掷教学的考核评价现行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依据相关研究理论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在不降低投掷教学考核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平行考核评价的方法,优化现有的投掷教学考核办法,探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投掷项目除标准器械外的轻器械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以丰富原有的投掷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本文结合教学过程的实际状况及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2015级、2016级参与田径普修课中投掷技术教学的学生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分析投掷项目技术教学达标与技评成绩,并运用分段累进评分的方法,制定了一组投掷项目轻器械的平行考核标准,以期完善和丰富原有的考核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实用。研究结论如下: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投掷教学课课时缩减严重,考核所占的时间比重增大,考核标标准的改革相对滞后,考核标准相对较高,教学难度大,教师及学生对现在考核标准满意度较低,对降低器械重量意愿较为强烈。2.本文采用达标与技评相结合的评定方法,用分段累进评分的方式制定了男生投6kg和女生投3kg铅球的达标和技评标准,作为男生投7.26kg和女生投4kg铅球考核时的平行评价标准,以丰富和完善原有的考核标准。3.新制定的铅球轻器械达标标准经过回代、区分度验证以及技评标准的差异性检验,认定其各项指标测试成绩可以反映学生之间在远度及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且有明显的区分度,是有效可行的。4.根据近几年的学生标枪考核成绩,用分段累进评分的方式重新修订了男生掷800g和女生掷600g标枪的达标标准。
彭红[9](2017)在《微格教学在田径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广州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在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跳远课中应用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在技术评定方面成绩有显着性差异,达标方面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且优于传统教学。(2)微格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提高运动成绩,提升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3)在微格教学法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反馈及时、准确,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及时交流沟通信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李春英[10](2016)在《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考核评价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龙头,在国家体育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觑。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向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田径专修的考核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以及考核的标准对体育教学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反馈的作用。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黑龙江省范围内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佳木斯大学、大庆师范学院、绥化学院、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这八所高等院校田径专修考核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刨根寻源系统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考核评价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术科课开展现状,以及师生对现行考核评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第二部分,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考核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考核内容、考核的方式方法、考核标准以及技评与达标在考核内所占的比例等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现行田径考核评定存在的问题系统的分析;第四部分,对改善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考核评定的必要性,进行系统的阐述,主要从学生就业趋势、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完善的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根据专家以及其它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对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以其为黑龙江省构建田径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田径考核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较为重视,认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能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田径体育教学中,也能作为反馈信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2.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该丰富评价主体。3.我省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考核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我省田径专修班人数较少,不利于班级授课制优势的发挥。田径术科考核评价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技评标准。教师和学生对现行的达标标准满意度不高,达标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的建议:1.进一步明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统一。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的考核,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丰富考核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3.田径术科技评与达标,是田径专修考核的主体,应听取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合理分配术科技术评定与术科达标在田径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术科技术评定标准与达标标准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杠杆,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的及格率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制定规范的技术评定标准和合理的达标标准。4.为响应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的重视,为基层学校注入综合性的体育教育人才,应加强对田径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选择田径作为自己的专修课程。
二、跳远教学技评中的定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跳远教学技评中的定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政策文件的重视 |
1.1.2 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院校未来的责任与义务 |
1.1.3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梳理 |
2.1.1 师范类专业认证 |
2.1.2 体系 |
2.1.3 课程体系 |
2.1.4 田径普修课程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
2.2.3 课程体系相关研究 |
2.2.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个案研究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实地调查法 |
第4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理论研究 |
4.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 |
4.1.1 实用主义课程论 |
4.1.2 要素主义课程论 |
4.1.3 结构主义课程论 |
4.1.4 人文主义课程论 |
4.1.5 实践主义课程论 |
4.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
4.2.1 合理性原则 |
4.2.2 可行性原则 |
4.2.3 目标定位精准性原则 |
4.2.4 毕业要求衔接性原则 |
4.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功能 |
4.3.1 诊断功能 |
4.3.2 改进功能 |
4.3.3 激励功能 |
4.4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
4.4.1 培养目标 |
4.4.2 毕业要求 |
4.4.3 课程与教学 |
第5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现实依据 |
5.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
5.1.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目标分析 |
5.1.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
5.1.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分析 |
5.1.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评价分析 |
5.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5.2.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理念现状分析 |
5.2.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现状分析 |
5.2.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
5.2.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
5.2.5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
第6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思路 |
6.1 健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设置 |
6.2 充实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
6.3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
6.4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 |
第7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 |
7.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构建 |
7.1.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
7.1.2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的确立过程 |
7.1.3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 |
7.1.4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的结果与分析 |
7.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建设 |
7.2.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目标与原目标对比分析 |
7.2.2 注重课程培养目标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接 |
7.2.3 侧重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对应 |
7.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设置 |
7.3.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内容与原内容对比分析 |
7.3.2 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
7.3.3 侧重实训内容设置 |
7.4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
7.4.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实施与原实施对比分析 |
7.4.2 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
7.4.3 侧重实训内容的实施 |
7.5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体系 |
7.5.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与原评价对比分析 |
7.5.2 注重课程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
7.5.3 侧重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
第8章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
8.1 知识目标达成度 |
8.2 技能目标达成度 |
8.3 情感目标达成度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 B:教师问卷 |
附录 C:学生问卷 |
附件D:教师访谈提纲(教学现状) |
附录 E:学生成绩表 |
附录 F:教学技能考核评委打分表 |
附录 G:学习自评/互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上海市全面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契机 |
1.1.2 进一步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中体育专项化概念研究 |
2.1.2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1 国内关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研究 |
2.2.2 国内外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
2.3 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测量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因子分析法 |
3.2.7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准备质量分析 |
4.1.1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案准备质量分析 |
4.1.2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目标质量分析 |
4.1.3 教学内容质量分析 |
4.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过程质量分析 |
4.2.1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步骤安排的质量分析 |
4.2.2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法与学法的质量分析 |
4.2.3 羽毛球专项课教学评价分析 |
4.2.4 课堂氛围 |
4.2.5 人际关系 |
4.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
4.3.1 学生羽毛球专项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分析 |
4.3.2 学生羽毛球专项技术技评成绩分析 |
4.3.3 学生体能发展情况分析 |
4.3.4 学生运动兴趣发展情况分析 |
4.3.5 学生体育品德及情意表现培养 |
第5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5.1 因子分析KMO和 Bartlett检验 |
5.2 因子提取 |
5.3 因子分析结果 |
5.3.1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因子 |
5.3.2 教师因子 |
5.3.3 学生因子 |
5.3.4 学校体育环境因子 |
5.3.5 学校管理因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积极开展教学视导 |
6.2.2 拓宽师资选聘渠道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
6.2.3 探讨专项技术特点 把握重点优化方案 |
6.2.4 改良基础场地设施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
6.2.5 合理安排专项练习 强化身体素质训练 |
6.2.6 及时总结课堂反馈 扫除专项教学盲点 |
附录 1 上海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教师问卷) |
附录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专家问卷) |
附录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学生问卷) |
附录4 专项技能测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比较及内容模型构建 ——以苏锡常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比较研究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座谈访问法 |
1.5.5 个案分析法 |
1.5.6 德尔菲法 |
1.5.7 数理统计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考的界定 |
2.1.2 体育中考的界定 |
2.1.3 体育中考方案的界定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2.1 文献计量分析 |
2.2.2 我国体育中考发展历程 |
2.2.3 关于体育中考理论研究 |
2.3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章 体育中考方案构建的理论基础 |
3.1 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 |
3.2 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 |
第四章 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比较研究 |
4.1 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发展历程 |
4.1.1 整体推进时期 |
4.1.2 初步改革时期 |
4.1.3 纠正应试时期 |
4.1.4 全面发展时期 |
4.2 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个案分析 |
4.2.1 无锡市体育中考方案 |
4.2.2 苏州市体育中考方案 |
4.2.3 常州市体育中考方案 |
4.3 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比较分析 |
4.3.1 体育中考方案指导思想 |
4.3.2 体育中考方案分值比重 |
4.3.3 体育中考方案项目设置 |
4.3.4 体育中考方案评定方法 |
4.3.5 体育中考方案评分标准 |
4.4 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模型假设 |
第五章 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内容模型构建 |
5.1 构建原则 |
5.2 价值定位 |
5.3 基本原则 |
5.3.1 科学性原则 |
5.3.2 合理性原则 |
5.3.3 可操作性原则 |
5.3.4 全面性原则 |
5.3.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5.4 构建程序 |
5.4.1 咨询专家的确定 |
5.4.2 调查问卷的制作 |
5.4.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5.4.4 问卷的统计与数据库的建立 |
5.4.5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5.4.6 第一轮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5.4.7 第二轮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5.5 体育中考方案的内容模型 |
5.5.1 内容模型内容维度的确立 |
5.5.2 内容模型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4)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教育改革是国家新课程标准下的必然发展 |
1.1.2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
1.1.3 微课辅助教学模式出现迎合了高等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教学的概念 |
2.1.2 体育教学的概念 |
2.1.3 微课的概念 |
2.2 微课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 |
2.2.1 微课的理论基础 |
2.2.2 微课的基本特征 |
2.3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
2.4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2.4.1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2.4.2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2.5 体育技术教学的特点及微课融入体育技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2.5.1 体育技术教学的特点 |
2.5.2 微课融入体育技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2.6 国内外微课的研究现状 |
2.6.1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
2.6.2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微课在高校体育专业普修课跳远应用研究的实验前端分析 |
4.1.1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学科分析 |
4.1.2 实验对象的分析 |
4.2 高校微课典型案例的开发 |
4.2.1 高校微课设计以及开发 |
4.2.2 高校微课典型案例设计 |
4.3 高校普修课跳远微课运用的教学过程 |
4.3.1 确定主题 |
4.3.2 学情分析 |
4.3.3 教学设计 |
4.3.4 跳远微课教学视频的设计脚本 |
4.3.5 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普修课跳远教学课中实施过程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显着性分析 |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信心显着性分析 |
4.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掌握与运用结果分析 |
4.4.5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反馈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微课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
5.1.2 微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
5.1.3 微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
5.1.4 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
5.2 建议 |
5.2.1 以个性化学习为主,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及微课制作能力 |
5.2.2 以趣味性学习为辅,鼓励学生参与微课制作,提升参与感,提高自信心 |
5.2.3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追求高质量微课教学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实验调查问卷 |
附件 B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 C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
附录 D 体育素质测试指标的问卷调查 |
附录 E 身体素质测试细则 |
附录 F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G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 H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
附录 I 对照组教案 |
附录 J 实验组教案 |
附录 K 教学图片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 |
1.1.2 课程设置的需要对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渴求 |
1.1.3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模式 |
2.1.2 体育教学模式 |
2.1.3 体育传统教学模式 |
2.1.4 “抛锚式”教学模式 |
2.2 国内外有关“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2.1 我国有关“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2.2 国外有关“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3 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3.1 我国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3.2 国外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4 我国篮球技术教学研究进展 |
2.5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
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量表测试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抛锚式教学对受试对象身体素质的影响 |
4.2 抛锚式教学对受试者篮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 |
4.3 抛锚式教学对受试者篮球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受试者身体素质的影响 |
4.4.2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受试者篮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 |
4.4.3 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受试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受试对象基本信息 |
附录 2 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评价量表 |
附录 3 中学生篮球课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录 4 态度量表效度专家评价表 |
致谢 |
(6)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鱼骨图结合AHP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的研究 |
2.1.1 课程目标的研究 |
2.1.2 教学内容的研究 |
2.1.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
2.1.4 教学效果与考核评价的研究 |
2.2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评价的研究 |
2.2.1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评价的概念 |
2.2.2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评价现状的研究 |
2.3 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的研究 |
2.3.1 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
2.3.2 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的发展趋势 |
2.4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试法 |
3.2.3 鱼骨图法 |
3.2.4 德尔菲法 |
3.2.5 层次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基于鱼骨图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分析 |
4.1.1 鱼骨图方法分析的流程 |
4.1.2 鱼骨图方法分析的内容 |
4.2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技术路线 |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4 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立 |
4.3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案例分析 |
4.3.1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 |
4.3.2 评价方法与主体的选择 |
4.3.3 实证研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二级指标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调查问卷 |
附录2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评价指标第一轮调查问卷 |
附录3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评价指标第二轮调查问卷 |
附录4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构建调查问卷 |
附录5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理论检测题(总分 100 分) |
附录6 “自评—组评—师评”评价量表 |
附录7 学生学习态度评价量表 |
附录8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量表 |
附录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困境及溶解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对田径专项人才的要求 |
1.2.2 体育院校田径专项毕业生"过剩"与田径岗位人才"短缺"相矛盾 |
1.2.3 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迫在眉睫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教学评价研究 |
2.1.1 国外教学评价研究 |
2.1.2 国内教学评价研究 |
2.2 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
2.2.1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研究 |
2.2.2 国内体育教学评价研究 |
2.3 关于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
2.3.1 国外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
2.3.2 国内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4.1.1 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的概念 |
4.1.2 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 |
4.1.3 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的类型 |
4.1.4 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 |
4.2 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
4.2.1 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目标评价 |
4.2.2 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设置评价 |
4.3 我国体育院校体教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困境 |
4.3.1 教学评价目标契合度不高 |
4.3.2 课程设置内容不够全面、系统 |
4.3.3 教学评价考核主体单一 |
4.3.4 教学评价体系缺乏梯度性 |
4.3.5 教学评价制度约束力不强 |
4.4 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评价困境溶解策略 |
4.4.1 构建四位一体目标体系 |
4.4.2 构建全面、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 |
4.4.3 教学评价考核主体多元化 |
4.4.4 全方位多角度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期刊 |
致谢 |
(8)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考核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
1.1.2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技术教学课考核现状分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育教学中的相关概念 |
2.1.2 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
2.1.3 课程考核与体育课程考核的概念 |
2.2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关于田径普修课的研究综述 |
2.2.1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分析 |
2.2.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与学时的分析 |
2.2.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成绩考核与评价的分析 |
2.3 我国部分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分析 |
2.3.1 我国部分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
2.3.2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设置的分析 |
2.3.3 我国部分体育高校关于投掷教学内容与学时的对比分析 |
2.3.4 北京体育大学与我国部分体育高校关于投掷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分析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现状分析 |
4.1.1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的分析 |
4.1.2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时的分析 |
4.1.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课时的变化分析 |
4.1.4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考核内容变化分析 |
4.1.5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考核标准的分析 |
4.2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普修课投掷项目使用轻器械教学的研究依据 |
4.2.1 教师对现行的投掷考核标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 |
4.2.2 学生对现行的投掷考核标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 |
4.2.3 学生对适合自身能力的器械重量选择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
4.2.4 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课制定轻器械标准的理论依据 |
4.2.5 田径普修课铅球教学制定轻器械标准的基本原则 |
4.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铅球轻器械技评标准的制定与验证 |
4.3.1 铅球技评标准中各技术环节所占分数比重的确定 |
4.3.2 铅球轻器械技评标准的制定 |
4.3.3 实验组与对照组铅球技评考核结果及验证性分析 |
4.4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铅球轻器械达标标准制定 |
4.4.1 实验组与对照组铅球达标结果的分析 |
4.4.2 田径普修课铅球轻器械达标标准构建方法的确立 |
4.4.3 制定田径普修课铅球轻器械考核标准所使用样本数据分析 |
4.4.4 男生投7.26kg铅球的达标成绩与现行达标标准的比较分析 |
4.4.5 女生投4kg铅球的达标成绩与现行达标标准的比较分析 |
4.4.6 制定田径普修课铅球轻器械考核标准使用样本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
4.4.7 制定田径普修课铅球轻器械达标标准的累进评分设计与制定 |
4.4.8 田径普修课铅球轻器械达标标准的可行性检验 |
4.5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标枪教学新考核标准的制定与验证 |
4.5.1 实验组与对照组标枪技评考核结果的分析 |
4.5.2 实验组与对照组标枪达标考核结果的分析 |
4.5.3 制定田径普修课标枪新考核标准使用样本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
4.5.4 制定田径普修课标枪新达标标准的累进评分设计与制定 |
4.5.5 田径普修课标枪新达标标准的可行性检验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缺点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微格教学在田径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专家访谈法 |
1.2.3 问卷调查法 |
1.2.4 实验法 |
1.2.5 数理统计法 |
2 微格教学实验设计 |
2.1 实验设计方案 |
2.1.1 实验时间及地点 |
2.1.2 实验步骤 |
2.1.2. 1 课前准备 |
2.1.2. 2 课中实践 |
2.1.2. 3 课后评价 |
2.2 实验因素控制 |
3 微格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 |
4 教学模型的设计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试结果的分析比较 |
5.1.1 两组学生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 |
5.2 实验前两班学生跳远学习兴趣测试结果 |
5.2 两组学生实验后测试结果 |
5.2.1 |
5.2.2 达标成绩理论知识, 依照《广州体育学院田径普修项目达标标准》, 按教学进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其结果 (见表5) 。 |
5.2.3 微格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
5.3 微格教学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
5.4 微格教学法对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影响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10)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考核评价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综述 |
1.4.2 国外综述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术科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
3.2 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考核评价现状的分析 |
3.3 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核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完善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核评定机制的必要性 |
3.5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核评定机制完善意见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四、跳远教学技评中的定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 倪保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比较及内容模型构建 ——以苏锡常三市为例[D]. 凡杰.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4]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尤寿霞.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5]“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王一川.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鱼骨图结合AHP的方法[D]. 钟振成.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7]我国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评价困境及溶解策略研究[D]. 陈述保.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投掷教学考核标准的研究[D]. 齐秀.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9]微格教学在田径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彭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 [10]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考核评价的分析[D]. 李春英.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