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沉积与超大型矿床

热液沉积与超大型矿床

一、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论文文献综述)

韩春明,肖文交,方爱民,毛启贵,敖松坚,张继恩,宋东方[1](2021)在《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文中研究指明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内外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新进展,尤其是大批成矿年龄精测数据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将西昆仑及邻区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划分为8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1)古元古代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2)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3)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4)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5)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6)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7)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8)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叙述了各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等。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矿床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区幅员辽阔,不少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明显空间递变性,如与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有关的成矿事件横跨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北昆仑地体为塔里木古陆的一部分,记录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对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及其邻区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

张达,李芳,贺晓龙,胡擘捷,张鑫明,毕珉烽,王森,霍海龙,薛伟,刘松岩[2](2021)在《华南重要成矿区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控岩控矿机理》文中研究说明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刘志臣[3](2021)在《贵州遵义二叠纪裂谷盆地演化与锰矿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贵州遵义锰矿为二叠纪茅口期形成的大型-超大型锰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锰矿产区和锰工业园区之一,是贵州省首个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锰矿区。本文以贵州遵义地区二叠纪茅口组及锰矿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芯、典型矿床为研究重点,充分利用以往研究区资料,用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岩相学等方法,研究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等,识别同沉积断裂,划分盆地结构,再造黔北裂谷盆地的演化发展过程,并开展锰矿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成矿预测研究,对加强锰矿理论研究和摸清锰矿资源潜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地幔柱的形成和上升导致了黔北裂谷盆地形成。黔北裂谷的发育改变了贵州地区中二叠世的古地理格局,发育裂谷的拉张伸展区域地质背景也是在前期碳酸盐岩台地基底上出现裂谷盆地的重要前提。黔北裂谷(Ⅰ级裂谷盆地)自北东往南西方向分为遵义和水城2个Ⅱ级(次级)裂谷盆地。在这些茅口晚期裂谷盆地中,同沉积断层广泛发育,形成了一系列地堑地垒构造。依据地层厚度、沉积岩相、结构构造等3种判别标志,本次研究区共判定出控制Ⅲ级盆地的6条同沉积断层和多条控制Ⅳ级盆地的同沉积断层,并将黔北裂谷遵义次级裂谷盆地划分为3个Ⅲ级地堑盆地,2个Ⅲ级地垒和13个Ⅳ级地堑盆地。同沉积断裂活动对本区茅口晚期地层沉积和成矿产生了重要影响。深部富含Si、Mn的热液流体沿同沉积断层上升,在地堑盆地中喷溢形成锰矿床。因此黔北裂谷的发展过程对遵义锰矿沉积存在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锣井锰矿、深溪锰矿是研究区内两个典型的茅口期沉积锰矿矿床,在地层、构造、矿石矿物特征等方面均具代表性。在地层沉积环境方面,研究区茅口晚期主要发育台地相、陆棚相和盆地相三种类型的沉积岩相。锰矿形成于盆地相中。通过地层对比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所测锆石U-Pb年龄为266.4±3.2 Ma左右,限定遵义锰矿成矿于二叠纪茅口晚期,锰矿沉积持续时间应在3-5个百万年,时长相对较短的时限内,比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时间早约5-10 Ma。实际上也排除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的可能性。是进一步研究盆地形成发展演化的基础。根据岩相古地理和盆地结构分析,将研究区茅口期古地理演化划分为裂陷前期(P2m1)-快速沉降期(P2m2早期)-稳定沉降期(P2m2晚期)-再次裂陷沉降期(P2m3早期)-硅化侵蚀期(P2m3中期)-整体抬升剥蚀期(P2m3晚期)六个阶段。对锰矿矿石矿物特征、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以及矿石C、O同位素、包裹体等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遵义锰矿属热液成矿作用成因;在遵义锰矿地堑盆地中发现了五个热液喷溢口。喷溢口由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组成,并识别了锰矿相的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判别标志;锰矿成矿环境主要为贫氧环境,并初步探讨了锰矿成矿机制,认为深部富锰热液沿同沉积断层上升、喷溢到地堑盆地中,并促使水体中Mn2+浓度不断升高,且贫氧环境的持续推进,为Mn2+与HCO3-结合并形成菱锰矿创造环境条件,该方式周而复始,最终形成遵义大型沉积锰矿床。认为遵义锰矿成因属热液喷溢沉积成因,建立了锰矿成矿模式。根据上述遵义锰矿成因研究进展,建立了贵州二叠纪遵义“热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深部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深部锰矿找矿靶区。在遵义锰矿成矿亚带划分的3个锰矿矿带内,可圈定13个预测区,其中,A类预测区3个、B类预测区5个、C类预测区5个,预测新增锰矿资源潜力为1.57亿吨,找矿潜力较大。针对优选的靶区,实施了找矿靶区验证,均揭露厚富锰矿体,其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研究区找矿勘探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包国栋[4](2020)在《玉林—钦州锰矿带锰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综合分析前人工作成果和地质调研的基础上,以玉林-钦州为研究目标,提出玉林-钦州(残海)Au-Cu-Mn-石膏成矿带锰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基于地质矿产勘查资料,分析玉林-钦州锰矿在不同的时空下的地质环境特征与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新庄锰矿区地质报告为参考,分析锰矿矿化富集规律,结合找矿评价指标热水沉积岩,确定玉林-钦州找矿方向,为锰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宋哲[5](2020)在《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山岩型铁矿作为我国主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的特征,有较高开采价值。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庐枞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新疆的西天山、东天山、阿尔泰等地。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不仅近年来找矿取得巨大突破,而且研究工作深入,建立了包括岩浆型(塔尔塔格铁矿)、热液型(智博、查岗诺尔、松湖、备战等铁矿)、热液-沉积型(式可布台铁矿)3种铁矿化类型的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东天山与西天山类似,在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中也发现了雅满苏、沙泉子、黑尖山、红云滩、赤龙峰等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但是对成矿过程以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低,影响了对进一步找矿潜力的评估。因此本文以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带中黑尖山铁矿床、雅满苏铁矿床、赤龙峰铁矿床分别作为矿浆型铁矿化、岩浆热液交代-充填铁矿化、热液-沉积型铁矿化的典型代表,通过描述每个矿化类型典型矿床的含矿构造,矿体和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以及围岩蚀变特征,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从成矿作用、构造背景、赋矿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体特征、矿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探讨了成矿机理,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在黑尖山铁矿床矿体围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中发现五种富铁团块(钠长石-磁铁矿型、钠长石-钾长石-磁铁矿型、钾长石-磁铁矿型、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结合富铁团块中磁铁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得出五种富铁团块分别代表岩浆-水热系统的不同演化阶段:依次为钠长石磁铁矿型富铁团块为岩浆活动产物;钠长石钾长石磁铁矿型和钾长石磁铁矿型富铁团块为岩浆-热液过渡的产物;而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富铁团块则可能为热液作用的产物。且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富铁团块的磁铁矿成分特征与矿石矿物中磁铁矿的成分特征最为相似,所以绿帘石磁铁矿型和石英磁铁矿型富铁团块是残余富铁矿浆结晶且受热液完全交代产物。建立了黑尖山铁矿床富铁团块的形成模型:是由富水且氧化的富铁矿浆在寄主角砾状安山质熔岩的裂缝中结晶并释放出气体,形成囊状和杏仁状的富铁团块。雅满苏铁矿床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铁矿床,对矿床含矿玄武岩进行全岩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雅满苏玄武岩样品均属于弧岩浆范畴,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同时玄武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洋壳物质的交代。利用磁铁矿单矿物Fe,O同位素和原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雅满苏铁矿和同处一个成矿带的多头山铁矿和骆驼峰铁矿研究,根据主要矿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岩浆热液交代-充填铁矿化矿石中磁铁矿分为三种,根据不同类型矿石中磁铁矿组分和铁同位素分馏特征不同,表明成矿环境有两种:岩浆热液环境和后期热液环境。因此阿齐山-雅满苏火山岩型铁矿带热液型铁矿床具有岩浆作用到热液作用的连续成矿过程。赤龙峰铁矿床为热液-沉积型铁矿床,对该矿床开展了主要矿石矿物赤铁矿的单矿物Fe,O同位素分析和原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以及与矿石中主要矿物重晶石S同位素的分析,提出重晶石和赤铁矿均为为海相环境。且成矿物质的富集与热液蚀变无直接联系,但矿床的主要的成分硅、铁以化学沉积物的形式析出,具有热液特征。表明硅、铁是来源于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流体。综合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带中三种典型铁矿化类型,认为这三种铁矿化类型反映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中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火山活动及成矿的过程,具体可分为:1)母岩浆形成阶段(成矿母岩浆形成阶段);2)富铁矿浆分离结晶阶段(黑尖山铁矿床中富铁团块形成阶段);3)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区域绝大多数与雅满苏铁矿相似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形成阶段);4)热液-沉积成矿阶段(赤龙峰铁矿形成阶段)。因此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带的不同矿化类型是基于时间变化(火山活动早晚、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空间差异(以火山机构为载体,成矿位置处于火山口的近端至远端的不同)所造成的,代表的是一个连续,具有密切联系的成矿过程。

臧忠江[6](2020)在《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区位于西昆仑和西南天山两个构造带的结合部,两个研究区带分列于其南北两侧,南侧的玛尔坎苏矿带呈近东西向沿着帕米尔北东缘展布,隶属于西昆仑构造带;北侧的吉根成矿区呈北北东向展布,隶属于西南天山构造带。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不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点),玛尔坎苏一带有奥尔托喀讷什、玛尔坎土和穆呼等锰矿床,已成为新疆最重要的锰矿带。吉根地区的博索果嫩套、铁克列克等锰矿点呈多点带状分布,找矿潜力较大。但是,由于这些矿带发现时间不长,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的研究程度较低,吉根地区研究程度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开展研究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研究,开展研究区容矿地层的对比以及构造格架的研究,探讨锰矿的富集机制、成矿演化及成矿规律,对于新疆克州及其周边国家锰矿资源评价与富锰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沉积型锰矿床,锰矿体常常以层状产出,严格受一定时代的含锰地层(下泥盆统和上石炭统)控制,含锰岩系多样,有以硅质岩为主的,还有碳酸盐岩型居多的。锰矿床形成后受后期构造改造的影响,锰矿体形态、产状发生明显变化。玛尔坎苏锰矿带内火山—沉积型锰矿床(锰质内源外成)伴有块状硫化物矿化(铜锌)。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床主要产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按其岩性分为三个岩性段:(1)生物碎屑灰岩,(2)灰绿色岩屑砂岩,(3)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是区内最主要的沉积型锰矿赋矿层位。吉根一带锰矿床(点)产于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D1s),该组为一套浅变质复理石建造,分为四个岩性段:(1)底部粗碎屑岩段,(2)下部浅变质泥岩—硅质岩—细碎屑岩段,(3)中部碳酸盐岩段,(4)上部浅变质硅质岩—泥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段。在下部硅质岩和中部碳酸盐岩中均发现锰矿体。玛尔坎苏锰矿带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Fe/Ti比值平均为29.79;锰矿石Al/(Al+Fe+Mn)比值为0.14~0.19(平均为0.165),围岩的在0.29~0.74之间,具有热水沉积特征。矿石的Y/Ho比值平均为25.69,与深海热水流体的基本一致。含锰岩系下伏的早石炭世玄武岩锰含量在1000×10-6~1500×10-6之间,锰的背景值较高,说明锰源与深部来源有关。矿石REE总量平均为99.03×10-6,明显偏低,表明成矿过程中有热液活动。碳酸锰矿石及其顶、底板灰岩LREE/HREE比值平均为3.25。锰矿石δCe值平均为1.15;围岩δCe值平均为0.83。这可能是早石炭世地质活动频繁,海底出现基性火山岩喷发等海底火山作用引起的。矿石δEu值平均为0.95,围岩δEu值平均为0.89。均呈微弱的Eu负异常。锰矿床矿体顶、底板围岩δ13C在0.26‰~-2.73‰之间,与海相碳酸盐δ13C值相近。碳酸锰矿石δ13C在-9.47‰~-21.6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锰成矿中存在有机物降解过程,造成碳同位素分馏。δ13CPDB值偏负,推断锰矿石的形成是有机质参与造成的。锰矿石δ18O值在-5.2‰~-11.45之间。计算的围岩温度集中在68.1~78.2℃之间;锰矿石温度范围在42.7~84.1℃之间,也说明锰矿床的形成具有热水沉积特征。吉根一带锰矿床Fe/Ti值平均为24.60;Al/(Al+Fe+Mn)值平均为0.24,REE总量平均为57.99ppm。锰矿石及其顶、底板围岩LREE/HREE比值平均为9.04。锰矿石δCe值平均为1.17,围岩δCe值平均为1.02,说明锰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受到海底火山作用影响。矿石δEu值平均为1.09,围岩δEu值平均为0.96。显示为弱的Eu正异常,反映出岩/矿石沉淀时有海底热水作用参与。玛尔坎苏锰矿带自早石炭世起,在持续拉张的伸展环境下形成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巨厚的基性—中性火山岩。至晚石炭世火山活动基本结束,构造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合,古地理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盆地。锰的成矿作用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成矿模式为:由火山口(火山喷溢VMS)、近源(火山口)以火山—沉积为主导,到远源(火山口两侧)以化学沉积为主的锰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演变过程。西南天山吉根周边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下部和底部对应于河口三角洲沉积环境;中部代表较深水的浅海沉积环境;而上部则是浅海沉积环境。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变质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三个阶段,含矿岩系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锰质来源与其关系密切,锰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变质成因。对研究区及其外围开展以构造要素及其对锰矿体制约(改造)为目的的野外调查研究,构建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玛尔坎苏锰矿带穆呼—玛尔坎土一带的构造轮廓整体为一个近东西向的玛尔坎苏河复背斜,它自北向南包含玛尔坎苏河背斜—玛尔坎土倒转向斜—坦迭尔倒转背斜—玛尔坎阿塔乔库倒转背斜等次级褶皱,倒转褶皱轴面均向南倾斜,反映自南向北的推覆动力。玛尔坎土向斜是研究区主要赋矿构造。在穆呼—玛尔坎土以西,厘定了12线的石炭系构造形态,确立了坦迭尔背斜核部,其南翼向东延伸,划分出南部新的含锰岩带,拓宽了找锰矿范围。在吉根锰矿远景区确定了泥盆系构成一系列NNE向—SN向的褶皱构造,中部的艾提克复式背斜向东、西两翼均有托格买提组下段碳酸盐岩的重复出现,西侧更有托格买提组上段碎屑岩的分布,反映出一个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构造格局。东部与上—顶志留系塔尔特库里组接触的是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偏上层位。东部一系列以托格买提组下段为核部的向斜构造,识别出两个倒转的向斜构造,对于找锰矿是最为有利的。西昆仑和西南天山结合部沉积型锰矿床具有以下特点:(1)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锰成矿作用表现出“内源外成”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所引起的深源富锰含烃热液(水)喷流沉积。(2)都有热水溶液参与成矿的迹象,玛尔坎苏锰矿带属于近火山—沉积建造,含锰建造中伴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吉根一带则属于远离火山—沉积建造,含锰建造以陆源碎屑岩类为主,偶见少量火山物质,但是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热水沉积特层。(3)容矿岩石均有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富含炭质,硅质岩中出现复杂的微量元素组合。吉根锰矿远景区北部博索果嫩套是硅质岩砂页岩容矿,南部克尔克昆果依山则是碳酸盐岩容矿。玛尔坎苏锰矿带坦迭尔锰矿点产于火山岩建造顶部的凝灰岩中。(4)锰矿石类型均为富锰矿石,但是两个成矿带矿石的矿物组合有明显差别。玛尔坎苏锰矿带以原生碳酸锰矿石为主,少量次生氧化锰矿石。矿石中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居多,少量肾硅锰矿和硫锰矿。而吉根锰矿远景区矿石中锰的硅酸盐相占较大比例。(5)锰矿具有成群(带)分布特点,吉根锰矿远景区可能是被动性大陆边缘的岛弧沉积岩带火山弧间洼地—弧后盆地,玛尔坎苏锰矿带为主动性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带,属于浅海较深水洼地。两者均属于复杂的拉张构造环境中生成的海底热水沉积型锰矿床。(6)锰矿体形成后明显受后期构造运动所改造,构造改造是矿体的结构和矿物组成由简单、完整到复杂、破损的变化过程。现存的锰矿体多定位于向斜构造的核部和两翼。(7)锰矿成矿时间均属于晚古生代,玛尔坎苏锰矿带以石炭纪为主,二叠纪次之;吉根地区锰矿的成锰时代为早泥盆世。锰的聚集具有区域同时性。对比玛尔坎苏锰矿带与吉根锰矿远景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含锰建造类型、成锰期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以及探明的富锰矿石资源和构造改造程度等成矿要素表明,前者具备形成大中型富锰矿床的良好条件,其中,长期大量的中基性岩浆喷发以及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与海水的水岩交换提供充足的Mn源,而火山岩建造之上的相对沉积凹陷区域起到很好的聚矿作用,以及充足的生物有机质对矿质的沉淀和固着等尤为重要,因此区域找矿潜力较大;而后者成矿条件较为复杂,在锰源、含锰建造和古地理环境、成矿后构造改造等方面对成锰矿及矿体定位的贡献较小,增大了找矿难度。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物探、化探和遥感找矿信息,在玛尔坎苏锰矿带划分出3个Ⅰ级找矿靶区和1个Ⅱ级找矿靶区。在吉根锰矿远景区提出3个值得进一步找矿区段:即Ⅰ-1靶区、Ⅰ-2靶区和Ⅱ-1靶区。

韩发,田树刚,刘建[7](2020)在《大厂锡矿床黑色包裹体成因分析及容矿围岩的古地温研究》文中认为在大厂长坡-铜坑矿床,锡石中普遍存在具有代表性的2类包裹体:黑色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的流体包裹体。文章通过对包裹体结构形态和理论分析,证明黑色包裹体是原生流体包裹体在内压超高(overpressured)条件下形成的。通过牙形石色温指数(CAI)及表面残余结构的研究,获得了容矿岩石的古地温为300~650℃,与前人通过气-液两相包裹体获得的矿化温度(240~540℃)高度吻合,说明容矿围岩的受热事件与同期矿化事件,其热源具有同源性,可能来自矿床下伏的燕山期花岗岩。层状主矿体锡石中原生的流体包裹体正是在这期事件的影响下,变成了黑色包裹体。这些研究证明,大厂锡矿至少有早、晚2期成矿作用。黑色包裹体的发现和古地温的恢复,为层状主矿体是在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因的认识提供了关键证据。

郭海丽[8](2020)在《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米尔高原-塔里木叠合盆地-南天山造山带中新生陆内盆-山-缘镶嵌构造区发育大量的金属矿产(铜铅锌等)-天青石-煤-铀-油气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该区域具有同盆富集成矿的规律,发育不同类型的流体。位于乌拉根复式向斜东端延伸部位的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是该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成矿系统,与超大型乌拉根铅锌矿床具有同盆异相异体共存的特征,在成矿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更多的研究这个特殊性,知道天青石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通过构造岩相学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的热水沉积岩可分为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岩相、气成热水喷流沉积岩相、气成热卤水同生沉积-交代岩相和气成热水充填-交代岩相这四个热水沉积岩相,矿石类型主要有厚层块状天青石岩、天青石化灰岩、天青石化硅质细砾岩及热液角砾状天青石岩。该矿床中矿物主要为天青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等。(2)天青石矿床中热水沉积岩相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主量元素总体Na2O和K2O较低,成分成熟度较高,微量元素中富集Ba,Cl等元素,δEu为正异常,δCe为负异常,整体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岩相中厚层块状天青石岩负Ce异常较强,其它岩相随着天青石含量的降低,负Ce异常微弱,这与天青石同生沉积作用有密切关系。(3)天青石矿物的流体成分不单一,是含有Ba2+、Sr2+、SO42-的热液流体,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代表的成岩流体温度集中在低温(27185℃)、中温(258287℃)和高温(334376℃)。(4)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有3中类型,分别为气相高温中盐度流体、液相中温高盐度流体及液相低温低盐度流体。热卤水的来源深度为1.141.68km、1.992.75km及3.565.38km范围,形成深度分布在0.380.68km、1.151.42km及2.202.25km三个范围。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2个期次5个阶段,其中2个期次分别为热卤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盆地流体改造期。5个阶段为为富锶热卤水同生沉积-交代阶段、富锶热卤水同生沉积阶段、热卤水喷流沉积阶段,后期含碳酸盐质的热水混合沉积阶段,盆地流体改造阶段。

朱馨怡[9](2020)在《江西广丰黑滑石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提出我国滑石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是我国非金属矿的优势矿种,且分布相对集中,在我国辽宁、山东、江西等地有大量的滑石资源。许家桥黑滑石非金属矿段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许家桥,北武夷成矿带东段。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对广丰滑石矿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滑石矿的成因,获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广丰黑滑石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颜色为黑色黑灰色,鳞片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生屑结构,构造主要为角砾状构造、片状构造、变形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滑石、白云石和石英。2、滑石矿体的围岩为白云岩,顶板和底板为硅质岩,在靠近底板处,滑石作为填隙物充填到硅质岩裂隙当中;而在顶板附近,硅质开始交代滑石,逐渐变为硅质岩。3、滑石并不是鲕粒结构,而是由于构造作用形成的角砾状构造。硅质后期充填在角砾的裂隙中。4、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在角砾内部发现了大量滑石和菱镁矿,说明滑石是基性-超基性岩在含CO2的热液和含SiO2的热液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滑石矿形成于岛弧环境。5、硅质岩主量元素Fe/Ti平均值为41.95、(Fe+Mn)/Ti平均值为43.67、Al/(Al+Fe+Mn)平均值为0.21;微量元素U/Th平均值为1.23;稀土元素δCe呈负异常,δEu成正异常;说明硅质岩为热液成因。

张瑞杰[10](2020)在《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 ——闪锌矿微量元素及铅、锌、锶同位素组成制约》文中研究表明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较完整记录着中国滇西北新生代中-低温流体成矿的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但成矿金属来源认识分歧大,成矿方式属化学亦或生物化学尚不清楚。Zn同位素组成在地球和地外岩石矿石中变化明显,Zn作为生命营养元素,广泛参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产生Zn同位素分馏,是示踪Zn-Pb成矿物质迁移途径和方式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测试金顶铅锌矿床不同地层、不同地区的岩石与矿区矿石的锌、铅同位素组成作对比,试图直接从成矿元素的同位素特点,揭示金顶可能的成矿金属来源;另外,显微镜下观察并挑选与闪锌矿共生且无明显无交代关系的方解石(边界平直或呈光滑弧形)进行原位锶同位素分析,揭示成矿流体锶的演化特点及可能来源;还通过挑选热液成矿期不同位置、不同结构特征的闪锌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揭示成矿流体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对胶状闪锌矿的横向密集原位点分析并形成剖面分析,从微区尺度(100200μm)揭示闪锌矿沉淀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演化特点。上述测试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相互佐证,以求对金顶成矿金属来源问题加以约束。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金顶闪锌矿锌同位素组成范围较大,δ66Zn介于-0.690.51‰,均值为-0.06‰,其分馏受微生物、有机质影响较大,但影响方式多种并存。而矿区沉积岩地层的岩石锌同位素可能受沉积环境控制,表现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海相碳酸盐(0.91‰)到中侏罗统花开左组海陆交互粉砂岩杂色层(0.21‰),再到属河流相沉积的景星组石英砂岩(-0.04‰),其岩石δ66Zn呈下降趋势。岩矿石锌同位素对比分析,认为锌可能是低值砂岩锌与高值灰岩锌的混合,即主要来自兰坪盆地沉积地层,但本文研究无法排除上地幔来源的可能。(2)铅同位素特征显示,206Pb/204Pb值介于18.36318.636,均值为18.445,2006年后的50个矿石铅同位素比值全部落入造山带和上地壳演化曲线之间,表现出纯壳源特征,但其μ值介于9.509.63之间,平均值为9.576,落在于矿区沉积岩(9.705)与滇西上地幔岩石(9.27)之间,并且数值上更靠近沉积岩μ值,综合对比分析,认为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即兰坪盆地的沉积地层,并且有一部分来自上地幔。(3)金顶矿石中热液方解石的87Sr/86Sr值介于0.70970.7103之间,高于幔源锶平均值0.7035,低于壳源锶平均值0.7119。而跑马坪(0.7093)、架崖山(0.70924)到北厂西采场(0.70994)锶同位素比值变大,暗示成矿流体从东部到西部87Sr/86Sr比值逐渐升高。金顶砾岩容矿铅锌矿石中,早-中-晚三阶段方解石87Sr/86Sr比值逐渐升高,暗示早期成矿流体的从早期到晚期87Sr/86Sr值从低到高的演化特征,表明早期幔源锶从东部到西部运移不断受地壳混染,晚期时方解石锶同位素与壳源锶趋于一致。认为成矿流体的锶可能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但在早期有地幔流体的加入。(4)金顶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Zn/Cd值介于9.52441.2,n=10,平均为166),金顶矿区的闪锌矿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中-低温变化,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部分样品(Zn/Cd=902,1186.9)及微区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金顶局部地区胶状闪锌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高-中-低三个阶段的温度变化,暗示可能有深部热流体的加入。

二、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论文提纲范文)

(1)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
2 西昆仑地区成矿系列划分
3 西昆仑地区典型矿床主要特征
    3.1 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BIF型Fe矿床成矿系列
    3.2 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
    3.3 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
    3.4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
    3.5 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
    3.6 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
    3.7 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①地层控矿特征:
        ②断裂控矿特征:
        ③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④矿化蚀变标志:
    3.8 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4 成矿动力学演化过程
5 结论

(2)华南重要成矿区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控岩控矿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
    2.1 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
        (1)成矿地质体特征
        (2)成矿空间
        (3)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过程
    2.2 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
        (1)成矿地质体
        (2)成矿空间
        (3)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过程
    2.3 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
        (1)成矿地质体
        (2)成矿空间
        (3)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过程
3 不同成矿区带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3.1 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
        3.1.1 印支期构造变形(D1)
        3.1.2 中晚侏罗世推覆构造变形(D2)
        3.1.3 白垩纪伸展变形(D3)
    3.2 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3.2.1 印支期褶皱变形(D1)
        3.2.2 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推覆构造变形(D2)
        3.2.3 白垩纪伸展变形(D3)
    3.3 老君山钨锡矿集区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3.3.1 印支期末伸展拆离变形(D1)
        3.3.2 中晚侏罗世逆冲推覆变形(D2)
        3.3.3 早白垩世张扭性断裂及伸展滑脱构造变形(D3)
4 构造变形序列与成岩成矿时空分布的关系
    4.1 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构造变形序列与成岩成矿关系
        4.1.1 推覆构造变形对中生代岩浆岩与马坑式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
        4.1.2 推覆构造对马坑式矿床赋矿层位的控制
        4.1.3 推覆构造对马坑式矿床矿体形态的控制
    4.2 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
        4.2.1 推覆构造变形对中生代成矿岩浆侵位的控制
        4.2.2 构造变形对多期复合成矿及矿化就位空间的控制
    4.3 老君山钨锡矿集区构造变形序列与成岩成矿关系
        4.3.1 老君山钨锡矿集区构造变形与中生代多期成岩成矿作用
        4.3.2 构造变形对南秧田钨矿床似层状矽卡岩矿体的控制
5 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背景讨论
6 结论

(3)贵州遵义二叠纪裂谷盆地演化与锰矿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贵州锰矿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锰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1.2.2 盆地成锰模式与锰质来源
        1.2.3 沉积盆地的研究
        1.2.4 峨眉山地幔柱研究
        1.2.5 贵州遵义锰矿研究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4 主要创新点
        1.4.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古地理背景
第三章 典型矿床特征
    3.1 红花岗区铜锣井锰矿床
        3.1.1 区域地质
        3.1.2 矿区地质
        3.1.3 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3.1.4 矿石特征
    3.2 红花岗区深溪锰矿床
        3.2.1 区域地质
        3.2.2 矿区地质
        3.2.3 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3.2.4 矿石特征
第四章 裂谷盆地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4.1 茅口组地层特征
    4.2 茅口组典型剖面沉积序列
        4.2.1 桑树湾剖面
        4.2.2 谢家坝钻孔ZK3102 剖面
        4.2.3 尚稽剖面
    4.3 沉积相
        4.3.1 台地相
        4.3.2 陆棚相
        4.3.3 盆地相
    4.4 沉积相空间展布
    4.5 岩相古地理
        4.5.1 茅口中期岩相古地理
        4.5.2 茅口晚期岩相古地理
第五章 裂谷盆地的控制构造
    5.1 同沉积断层识别特征
    5.2 同沉积断层
    5.3 裂谷盆地的空间特征
第六章 锆石U-PB年代学对盆地历史演化的制约
    6.1 凝灰岩特征
    6.2 剖面采样与测试
    6.3 对裂谷盆地发展的时代约束
    6.4 与峨眉山玄武岩的联系
    6.5 裂谷盆地演化
第七章 锰矿成矿作用
    7.1 矿床成因特征
        7.1.1 矿石结构与微观特征对成矿的指示
        7.1.2 矿物组分对成矿的指示
        7.1.3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7.1.4 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7.1.5 流体包裹体特征
    7.2 成矿环境
        7.2.1 成矿环境分析
        7.2.2 热液喷溢口群发现对成矿的指示
        7.2.3 锰矿相带对成矿的指示
    7.3 成矿机制探讨
        7.3.1 成矿环境与锰矿成矿
        7.3.2 成矿构造与锰矿成矿
第八章 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8.1 成矿模式
    8.2 找矿预测模型
    8.3 找矿预测
        8.3.1 预测区划分
        8.3.2 找矿靶区验证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玉林—钦州锰矿带锰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玉林—钦州一带锰矿矿体特征
2 玉林—钦州锰矿带锰矿时空分布规律
3 锰矿矿化富集规律分析
4 玉林-钦州锰矿带锰矿找矿方向
5 结束语

(5)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国外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2 国内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3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完成工作量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完成工作量
        1.3.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火山岩特征
        2.4.2 侵入岩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研究样品与实验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和处理
    3.2 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实验分析
    3.3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3.4 矿物电子探针实验分析
    3.5 矿物LA-ICP-MS原位分析
    3.6 稳定同位素分析
    3.7 矿物能谱分析
第四章 矿浆型铁矿化-黑尖山铁矿
    4.1 矿床地质特征
    4.2 矿区富铁团块的特征
        4.2.1 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4.2.2 富铁基质地球化学特征
        4.2.3 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4.2.4 富铁基质Fe,O同位素特征
    4.3 富铁团块的成因及形成机理探究
        4.3.1 与围岩的时间关系
        4.3.2 物质来源
        4.3.3 成因及形成机理
        4.3.4 与铁成矿的关系
        4.3.5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富铁团块特征
第五章 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铁矿化——雅满苏铁矿
    5.1 矿床地质特征
    5.2 含矿地层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5.3 含矿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5.3.1 全岩成分特征
        5.3.2 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
    5.4 玄武岩源区特征
    5.5 磁铁矿矿石特征
    5.6 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5.6.1 磁铁矿成分特征
        5.6.2 磁铁矿Fe,O同位素特征
    5.7 磁铁矿成因
    5.8 成矿过程探讨
第六章 热液-沉积型铁矿化——赤龙峰铁矿
    6.1 矿床地质特征
    6.2 矿石矿物学特征
    6.3 赤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6.3.1 赤铁矿成分特征
        6.3.2 赤铁矿Fe,O同位素特征
    6.4 铁矿石中重晶石S同位素特征
    6.5 矿床铁质来源
    6.6 矿床成因
第七章 不同类型铁矿床的成因联系及成矿模式
    7.1 矿浆成矿机理
    7.2 岩浆热液交代-充填成矿机理
    7.3 热液-沉积成矿机理
    7.4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模型
第八章 我国火山岩型铁矿对比研究
    8.1 与长江中下游宁芜-庐枞地区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对比研究
    8.2 与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对比研究
第九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锰矿研究现状
        1.2.1 全球锰矿资源概况
        1.2.2 锰矿床成因类型
        1.2.3 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现状
        1.2.4 我国锰矿研究与勘查历史
        1.2.5 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锰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区域重力特征
        2.3.2 区域航磁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典型锰矿床地质特征
    3.1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3.1.1 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
        3.1.2 穆呼—玛尔坎土锰矿床
    3.2 西南天山吉根锰矿远景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玛尔坎苏锰矿带
        4.1.1 主量元素特征
        4.1.2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4.1.3 碳和氧同位素特征
    4.2 吉根锰矿远景区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锰期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5.1 石炭系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5.1.1 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
        5.1.2 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C1w)
    5.2 下泥盆统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5.2.1 沉积相
        5.2.2 沉积环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
    6.1 锰的物质来源
    6.2 锰沉积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6.3 锰的成矿作用
        6.3.1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6.3.2 西南天山吉根地区锰的成矿作用
    6.4 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锰矿床富锰矿石形成机制
        6.4.1 锰质供给具有多来源特点
        6.4.2 Mn与Fe分离与富集
        6.4.3 含炭质含锰岩系具热水沉积特征
        6.4.4 沉积成岩—成矿过程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
        6.4.5 小结
第七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7.1 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7.2 锰矿床保存的构造因素——构造改造
    7.3 锰矿床成矿规律
    7.4 玛尔坎苏锰矿带与吉根锰矿远景区对比
    7.5 物探、化探和遥感找矿信息
        7.5.1 玛尔坎苏锰矿带喀拉苏勘查区
        7.5.2 吉根远景区
    7.6 成矿预测
        7.6.1 预测准则
        7.6.2 主要找矿标志
        7.6.3 锰矿床找矿靶区预测
    7.7 沉积型锰矿床有效的找矿方法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认识和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大厂锡矿床黑色包裹体成因分析及容矿围岩的古地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特征
    1.1 层状锡矿化
    1.2 脉状锡矿化
2 锡石中的包裹体及其特征
    2.1 锡石中的包裹体类型
    2.2 锡石中的黑色包裹体形态及结构特征
3 容矿围岩中的牙形石特征与古地温研究
    3.1. 古地温研究方法——牙形石色温指数(CAI)与表面残余结构
    3.2 牙形石色温指数(CAI)与古地温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在不同成矿地质环境下流通包裹体保存与改造的理论分析
    4.2 大厂矿床锡石中两类包裹体的成因
    4.3 大厂锡矿锡石中黑色包裹体的指示意义
    4.4 燕山期花岗岩与早、晚两期矿化事件的关系
5 结论

(8)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结果与认识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4 区域岩浆岩
    2.5 矿产分布
3 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组合及岩相特征
    4.1 热水沉积岩相类型与岩相岩石学特征
        4.1.1 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岩相的岩石学特征
        4.1.2 气成热卤水同生沉积-交代岩相的岩石学特征
        4.1.3 气成热水充填-交代岩相的岩石学特征
        4.1.4 气成热水喷流沉积岩相的岩石学特征
    4.2 热水沉积岩中主要组成矿物与矿物学特征
        4.2.1 热水沉积岩中主要组成矿物——XRD粉晶衍射分析
        4.2.2 天青石的矿物学特征
        4.2.3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矿物学特征
        4.2.4 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的矿物学特征
    4.3 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3.1 天青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3.2 方解石与白云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热水沉积岩相地球化学与高温热卤水成岩成矿事件
    5.1 热水沉积岩主微量
        5.1.1 主量元素特征
        5.1.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5.2 热水沉积岩相包裹体特征
    5.3 古近纪高温热卤水成岩成矿事件及其效应
        5.3.1 矿物包裹体期次划分、形成温度和成矿流体成分
        5.3.2 古近纪高温热卤水的来源深度
        5.3.3 沉积盆地内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
        5.3.4 沉积盆地内水体温度恢复
        5.3.5 古近纪高温热卤水成岩成矿事件与演化过程
    5.4 本章小结
6 讨论
    6.1 新疆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的对比研究
    6.2 古近纪高温气成热卤水同生成岩成矿事件效应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江西广丰黑滑石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我国的滑石资源及主要的滑石矿产地
        1.1.2 我国黑滑石资源
    1.2 滑石矿的成因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形态和产状
4 滑石矿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
    4.1 大矿场滑石矿的岩相学特征
        4.1.1 角砾状硅质岩
        4.1.2 硅质滑石岩
    4.2 M4 矿体滑石矿的岩相学特征
        4.2.1 泥晶白云岩
        4.2.2 生屑白云岩
        4.2.3 灰色角砾状云质滑石岩
        4.2.4 灰白色角砾状滑石白云岩
        4.2.5 含滑石硅质白云岩
        4.2.6 灰黑色角砾状含云硅质滑石岩
        4.2.7 灰黑色角砾状云质滑石岩
        4.2.8 深灰色滑石硅质岩
        4.2.9 角砾状白云岩
        4.2.10 滑石白云岩
        4.2.11 灰黑色硅质角砾状滑石岩
    4.3 矿物化学特征
        4.3.1 白云石
        4.3.2 菱镁矿
        4.3.3 滑石
5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1.1 M4 矿体滑石矿主量元素特征
        5.1.2 大矿场滑石矿主量元素特征
    5.2 稀土元素
        5.2.1 M4 矿体滑石矿稀土元素特征
        5.2.2 大矿场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
    5.3 微量元素特征
        5.3.1 M4 矿体滑石矿微量元素特征
        5.3.2 大矿场滑石矿微量元素特征
6 滑石矿成因探讨
    6.1 滑石矿成因探讨
    6.2 硅质岩成因探讨
    6.3 构造环境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 ——闪锌矿微量元素及铅、锌、锶同位素组成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锌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研究现状
        1.2.2 金顶铅锌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前寒武基底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构造及演化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5 成矿阶段
第四章 岩(矿)石元素、同位素组成
    4.1 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
    4.2 岩石和矿石锌同位素特征
        4.2.1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测试方法
        4.2.2 岩石锌同位素
        4.2.3 矿石锌同位素
    4.3 岩石和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4.3.1 概述
        4.3.2 岩石铅同位素特征
        4.3.3 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4.4 方解石锶同位素特征
    小结
第五章 成矿金属来源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取得认识
    6.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四、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J]. 韩春明,肖文交,方爱民,毛启贵,敖松坚,张继恩,宋东方. 岩石学报, 2021
  • [2]华南重要成矿区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控岩控矿机理[J]. 张达,李芳,贺晓龙,胡擘捷,张鑫明,毕珉烽,王森,霍海龙,薛伟,刘松岩. 地质力学学报, 2021
  • [3]贵州遵义二叠纪裂谷盆地演化与锰矿成矿作用研究[D]. 刘志臣.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4]玉林—钦州锰矿带锰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J]. 包国栋.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8)
  • [5]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D]. 宋哲.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6]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D]. 臧忠江. 中国地质大学, 2020
  • [7]大厂锡矿床黑色包裹体成因分析及容矿围岩的古地温研究[J]. 韩发,田树刚,刘建. 矿床地质, 2020(03)
  • [8]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D]. 郭海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9]江西广丰黑滑石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 朱馨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10]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 ——闪锌矿微量元素及铅、锌、锶同位素组成制约[D]. 张瑞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标签:;  ;  ;  ;  

热液沉积与超大型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