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泵的计算与修正

喷水泵的计算与修正

一、水喷射泵的计算和修改(论文文献综述)

盛肖利[1](2020)在《高区回水驱动低区供热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传统的供热系统中,常用的供热方式为利用调节阀进行调节和消除过剩的资用压头,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水力失调、耗电量增多、能源浪费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分布式供热系统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分布式供热采用“接力棒”的形式实现热媒的传输,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是随着人们对供热需求的提高,多种类多功能的建筑拔地而起,建筑高度也是不断增加,建筑底层散热设备的承压就不能满足系统的压力。为了进一步研究分布式供热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引出了用动力装置辅助供热的技术研究,以达到热用户的供暖需求。在高层建筑群体供暖系统中,为高区用户进行供暖时,为了能够满足最不利环路的压力需求,通常是在热力入口处设置加压泵,按照最不利环路进行加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散热器承压及能耗浪费问题影响,原有供热系统很难达到现有供热规模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将喷射泵装置用于高区回水供低区供热的技术研究。其次,引出喷射泵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喷射泵的研究,以及喷射泵的种类、用途及工作原理,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得出喷射泵压力及速度的变化图。根据流体力学中质量、动量、能量守恒的三大定律,研究得出的喷射泵最佳截面比、压力比、喷射比的关系及计算公式,总结喷射泵结构尺寸的计算过程,最终针对实际案例求得能够满足该建筑的喷射泵的结构尺寸。再次,使用ICEM CFD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建立水喷射泵模型,利用CFD方法对模型模拟,设定边界条件,得出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数值模拟验证。并分别改变不同喷嘴距、面积比、混合管长度的参数,分析得出不同参数下对喷射泵效率的影响趋势,同时改变喷射泵参数的大小会影响高低区供回水压力即热用户对供热的需求,所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水喷射泵,对水喷射泵在供暖工程中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最后,针对高层建筑的供热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在改造以后,没有高区回水静压而导致的浪费问题。用于具体实际供热工程进行问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节电和节热的效果。在供热过程中由于燃烧煤和天然气等都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造成能源的浪费。将喷射泵用于高压流体辅助低压流体,不仅消除了热用户室内温度不高或者过热的现象,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系统维修率。

范志豪[2](2020)在《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固定床反应器是一种在设备内部加入催化颗粒形成催化床层,流体流过催化床层的过程中与催化颗粒或直接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相接触,实现气-固相或液-固相反应的装置。固定床反应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催化颗粒保持接近于静止的状态。针对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存在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废气处理流程,该流程可以实时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和充分利用废气处理时释放的反应热。为了满足该套流程中的核心设备进行大通量换热的要求,利用装置通过多流股的换热和绕管式结构的设计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内流体流过催化床层时会产生能量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通过入口、出口处流体的压力降可以得到直观的反映。为了防止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动力不足导致反应器的连续工作被迫停止的情况发生,需要在整个流程之初对气体进行增压,而气体增压过程势必会耗费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的来源需要投入相应的经济成本。流体流过管道以及催化床层产生的压力降越大,相应的经济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在流程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最终实现降低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以及对整个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性能评估的目的。对于管程的压力降部分,本文利用实验测量结果与螺旋盘管阻力计算结果相比较,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同时发现了降低管程压力降的方法。对于壳程的压力降部分,本文对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管外填充催化颗粒条件下的压力降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在模拟方面,本文采用了CFD-DEM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实验方面,本文通过改变流体流速、催化颗粒大小及形状等因素,对流体流过催化床层时产生的压力降进行测量。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Ergun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在验证欧根公式的同时也可以说明实验的严谨性。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1)对5组不同大小、形状颗粒的固定床反应器床层压力降进行CFD-DEM耦合分析,将各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首先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进行模型验证。随后选用几组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颗粒进行模拟,将各组数据绘制图表进行观察,得出有效的降低床层压力降的手段。最终得出了一种相较于球形颗粒能够明显降低床层压力降的颗粒。(2)从催化颗粒参数和气体流速两个方面对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压力降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有效的抑制床层压降的方法。利用4组不同参数的催化颗粒进行对比实验,在相同的气体流速下分别测量绕管式换热固定床反应器壳程压力降,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颗粒参数对床层压力降的影响。在0.1m/s2.0m/s的流速范围内进行多组实验,重复实验得到了气体流过不同催化颗粒填充得到的催化床层的压力降随气体流速变化曲线。(3)利用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对比,验证绕管式反应器床层压降的计算公式,用以预测在其他床层条件下的固定床反应器床层压降。本文采用在壳程中填装催化颗粒的绕管式结构反应器,由于与常规的管内填充催化颗粒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对改进过后的公式的实用性进行分析验证。将改进后的Ergun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胡繁昌[3](2019)在《喷射泵供热系统水力平衡的优化调控研究》文中指出当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减少能源浪费刻不容缓。在我国北方地区,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40%左右,并且传统供热系统中出现的水力失调、热量分配不均的现象不仅造成了系统能耗高居不下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系统的供暖质量。对此,提出了喷射泵供热系统,即在热用户楼前管井或地下室中加装喷射泵装置,增加热用户流量可调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依据喷射泵设计理论,分析喷射泵基本性能方程,结合供热系统水力要求,设计出HLN系列喷射泵结构参数。通过搭建喷射泵供热系统实验台,来测试该系列喷射泵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运行参数,绘制工作性能曲线,并运用Ansys软件对喷射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对其速度场、压力场进行分析。同时将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进行对比,探究喷射泵最佳运行工况。实验结果显示:当喷射泵的流量比增大时,其压降比逐渐减小,效率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喷射泵HLN-A17型的效率在流量比为1.10时达到最大值30.2%,HLN-A21型在流量比为1.18时达到峰值29.1%。数值计算表明随着流量比的增大,喷射泵内部流体在混合室内所形成的混合区间更大,压力场偏移现象更加明显,扩散器出口压力逐渐减小,并且混合室截面中心区域速度及边界层厚度逐渐变大,结合实际供热系统中的流体压力特点,选择HLN-A21型喷射泵的最佳工况条件为引射流体压力0.21MPa、工作流体压力0.50MPa、压缩流体压力0.26MPa。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喷射泵运用于传统供热系统中。对原系统进行调研、水力计算、喷射泵选型、安装等技改工作。在供暖季测试喷射泵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与原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喷射泵供热系统的节能性、室内温度、水力失调程度以及节能减排量。测试结果表明:在该技改项目中,喷射泵供热系统相比原系统节电率为37.1%、节热率为14.5%,可消耗热用户的富余压头以提高系统水力稳定性,热用户“远”、“近”程度大大降低,系统末端热用户室内温度平均提高4℃,近端热用户室温平均降低23℃,同时可节省226t标准煤,折合减排CO2量592t、SO2量2t、NOx量2t、烟尘量3t。在降低系统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升系统的供热质量。

曹柳[4](2019)在《环形自振射流对提升天然气脱硫掺混效果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为保证天然气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对其进行脱硫净化,这是天然气开采中的重要环节。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就是气液掺混传质。在常见的气液掺混装置中,射流泵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无回转部件等优点。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构参数对环形自激振荡射流中气液两相掺混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期能提高含硫天然气与吸收剂、含硫吸收剂与空气的混合传质效率。为了满足增加天然气与吸收剂的接触面积、加快天然气与吸收剂之间液膜的更新速度等提高气液传质效率的要求,设计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来实现气液掺混,完成自激振荡射流曝气,使含硫天然气在进入反应塔之前能够进行充分的预混合,从而达到提高反应吸收和脱硫效率的目的。本文对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由于脉冲射流与环形射流都能提升射流泵的掺混能力,本文将脉冲射流与环形射流的特点结合起来,提出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阐述了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的结构,对自激振荡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初筛了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的结构参数取值范围,确定了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数值模拟的参数设置。其次,完成了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环形自激振射流泵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湍流场。由于湍动能强度是衡量混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就环形自激振射流泵的湍动能强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主要包含振荡腔室的长径比、振荡腔室上下出口的直径比、环形喷嘴的入射角、喉嘴距的大小等参数对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湍动能强度的影响,同时提出对现有环形自激振射流泵进行结构优化,以提升内部的掺混能力。最后,以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的实体实验来验证仿真结果。以脱氧增粘后的水溶液代替脱硫剂,以空气代替含硫天然气,对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掺混传质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分别检测射流泵出口与水池中的含氧量,来验证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脱硫的可行性,结果得到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掺混能力比传统的环形射流泵提升15%左右,与传统鼓泡工艺的对比可以得到射流泵的混合能力比鼓泡装置提升17%左右,因此将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应用于天然气脱硫工艺中能有效的提升脱硫效率,降低脱硫成本。

刘方舟[5](2018)在《喷射泵混水装置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针对当下能源浪费严重的现象,结合供热系统中常见的水力失调严重问题,讨论了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并从目前供热系统普遍存在的冷热不均现象入手,结合喷射泵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提出了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利用喷射泵内部流体的压力和速度的变化,完成热用户楼前的供回水混合,缓解“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模式带来的严重能源浪费现象。其次,通过对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参数的介绍,分析其节能效果主要体现在:(1)由于供回水的混合,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循环泵的流量降低。对一10万㎡供热小区检测,得到改造前后循环泵总扬程基本不变。由P∝GH可知循环泵电耗会大幅度降低。(2)通过对输送压降损失的降低,实现供热管网近端末端用户得热量的平衡,消除近端用户过热损失及室温不达标现象,产生节热效果。接下来针对实际工程的运行情况,选取北京市某住宅小区进行喷射泵系统改造,并对其运行期间的热耗,电耗以及用户室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可调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的确具有良好的节能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再次,对改造的投资费用进行计算,包括设备费用,阻力元件费用,热表费用,人工安装费用,保温,密封垫,电气焊等费用以及利润,税金等费用。并根据当地用电价格,用热(气)价格标准,计算节电节热量对应节省的费用。综合二者数值,计算改造过程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同时,热耗的减少也意味着燃料能源使用量的降低,喷射泵系统产生的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除此之外,室温的平衡以及室温不达标现象的消除,也促进了供热方和用热方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尽管喷射泵系统运行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效率不高,调节的实时效果很难实现等,但其仍然具备不错的发展潜力,在使用时间较长,年代较久远的供热区域的改造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曾德军[6](2018)在《分布式供热系统动力选择及适用条件》文中指出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用动力装置代替传统供热系统的调节阀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性。动力装置的正确选择及其适用条件的研究对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供热系统及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分布式供热系统具有应用于建筑群居民取暖稳定性和节能性等优势。详细介绍了分布式供热动力泵种类,并结合各动力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循环水泵及喷射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应用条件。其次,建立分布式供热循环水泵系统物理模型,引入零压差点概念,将分布式供热系统分段讨论研究,即分成热源到换热首站管段,换热首站与零压差点位置管段和零压差点位置与最不利热用户管段。并推导出适合各段管路功率计算公式,与传统供热系统进行能耗比较,体现了分段动力供热系统的节能优势。在实际供暖工程进行系统改造过程中,分别改变控制参数管网长度、用户热负荷分布和系统管网比摩阻大小,并分别计算各控制参数下系统的循环泵数量,一级泵扬程、功率和系统节能率大小。结论发现三种控制变量都改变了系统中零压差点位置,零压差点位置的控制是系统设计水力工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再次,阐述了喷射泵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水喷射泵中心轴向压力与速度变化趋势分布图,分析水喷射泵的运行过程和内部流体水力工况。引入了一种双盘线性调节阀,研究其线性调节水喷射泵入口流量对水喷射泵性能影响。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同时利用CFD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数值模拟验证。并分别改变热用户压头损失大小和工作流体温度高低,研究其对水喷射泵性能的影响,得知工作流体温度是影响喷射泵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而工作流体流量和用户压头损失基本不会影响喷射泵运行效率。对水喷射泵在供暖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研究,讨论研究水喷射泵安装位置对系统管网特性的影响,得出水喷射泵会提高管网的压头,改变系统零压差点位置。又讨论研究了水喷射泵在高低层建筑的应用价值,指明其安装在供水干管和回水干管管网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场合。最后,分析了传统高层、小高层及多层混合建筑的供热方式,发现其因没有利用回水静压而导致能源浪费问题。研究高区回水静压驱动利用水喷射泵低区热用户供热方式可行性,给出了设计方案。并对具体实际供热工程进行问题分析,分别安装加压混水泵和水喷射泵进行年折算费用计算比较,发现水喷射泵更适合应用于高层供暖建筑中。并分别计算低温辐射及散热器末端供暖方式的年折算费用,发现低温辐射供暖方式费用更低,更有节能优势。

展群群[7](2017)在《分布式供热系统末端动力形式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使我国能源结构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传统供热系统中供热效果差、冷热不均、能源浪费等问题,分布式供热系统的提出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与传统的供热系统相比,其具有水力稳定性高、适应热负荷变化能力强、输送效率高等优点,而且由于其末端动力形式的不同而形式多样,末端动力提供、热量按需分配是保证分布式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从结构和节能效果方面比较了分布式供热系统和传统供热系统两者的区别,分析了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几种优点,然后提出了分布式供热系统的三种末端动力形式:变频泵、混水泵和喷射泵,表明末端动力形式是保证分布式供热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其次对三种末端动力形式的工作原理、在系统中的应用及节能效果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末端动力形式为变频水泵时,其利用改变电源频率大小的方式来改变电机转速,从而控制水流量大小的原理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以济南市某供热管网为例,通过计算得出利用变频水泵作为末端动力形式与传统供热相比具有显着的节能效果;末端动力形式为混水泵时,本文以四通混水器为例,利用CFD软件模拟了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其对二次网供水温度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实例将混水泵与板换系统作比较得出混水泵作为末端动力形式能耗较小,具有节能效果;末端动力形式为喷射泵时,本文对喷射泵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也利用CFD软件对其内部温度场、速度场及压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通过实例对比得出喷射泵作为末端动力形式既节约了能耗又减少了初投资,在供热系统中有极大优势。最后本文分别分析了三种末端动力形式的适用场所:变频水泵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供热距离远、用户多、流量大的系统;混水泵适用于管网供水温度超过末端用户所需温度时的直连系统,如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或同时存在散热器采暖及地暖采暖的系统,将混水泵安装在采用地暖系统的入口处;喷射泵适用于同时存在高、低区管网的系统,也适用于同时存在散热器采暖及地暖采暖的系统中,前提是要有足够的供回水压差。

周河声[8](2017)在《基于知识工程的真空机组智能设计系统》文中提出知识工程在机械产品尤其是真空设备的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国内,很多真空设备制造企业至今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现有的理论研究还与实践含具有较大的差距,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同时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客户需求响应的及时性的提高,对真空设备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知识工程方法,将知识工程应用到真空机组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中,因此成为本课题的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支持真空机组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并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发面向行业典型产品的支持真空机组设计的专家系统。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理论研究为主线,以真空机组设计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支持真空机组设计的专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本课题研究与设计的真空机组智能设计系统,采用RBR和CBR的双重推理机制。一方面从机组设计流程出发,结合真空知识与行业标准,吸收技术人员的设计经验来建立企业规则库,从而正向推理出真空系统的主要部分—真空泵。另一方面逐步添加企业所有的订单来扩充实例库,力求每一个新的订单都能由若干工况参数和设计参数在实例库中寻找到类似的解,仿照类似的案例为新的订单填充各式各样的配件,达到快速决策的目的。同时CBR推理机制的一个卓越的优点是边设计边学习,经由本系统设计出的每一条新的订单,都会被收录进实例库中作为经验供后来者使用。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的差异,满足条件的真空机组也不一致,系统在提供选型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二次开发的功能。实例库中的每一条信息在数据库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与之对应,其中包含了订单的详细配置信息、外形预览图、机组流程图、CAD装配图以及三维模型等,方便技术人员准确及时地找到需要完善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本系统同时也是对企业资源的一次整合。由于建立规则库与实例库的需要,对一套真空机组中的各项组成部分必然也需要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以便甄选出最为适合的组件。本系统满足了企业发展中关于订单自动化和生产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李梅[9](2012)在《有色冶金专业图书编辑加工中常见问题解析》文中指出探讨了有色冶金专业图书在编辑加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数据统计问题、图的使用、技术性问题和文风等。本文通过大量具体实例解析了这些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为广大有色冶金专业工作者提高专业写作水平提供参考,以促进有色冶金专业图书出版的整体质量提升。

朱建锋[10](2012)在《低造价三氯蔗糖生产线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三氯蔗糖是一种高倍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600~800倍,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开发出来的综合性能最佳的新一代无热量甜味剂;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批准作为甜味剂使用,是目前高甜度甜味剂的研究热点之一。三氯蔗糖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各种衍生的中间体和副反应均能影响产品最终的得率;而随着工艺路线的逐步优化和生产线配置的改良,能够有效降低三氯蔗糖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三氯蔗糖的合成技术有较多难点,如三氯蔗糖-6-乙酯糖混合液分离手段的选择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高低;在合成过程中有机溶剂的回收牵涉到复杂的工艺技术等。本文就上述问题研究在化学法单基团保护合成路线,通过三步反应,即由蔗糖制得三氯蔗糖的工艺条件下,如何有效的实现生产线上的“低造价”,本文通过寻找符合生产线要求的分离装置;氯代工艺的选择和优化;乳化焦浆代油节能技术的实践和使用;有机溶剂的回收;优化有关工序,调整工段,减少浪费;提高生产线设备的运行效率,加强故障诊断和运行管理,减少停机事故带来的影响等方法加以实现。为了验证上述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还通过生产线的运行,实践证明:三氯蔗糖的生产,可以利用优化利用各种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得率,从而实现效益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水喷射泵的计算和修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喷射泵的计算和修改(论文提纲范文)

(1)高区回水驱动低区供热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1.3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区分布式供热系统理论研究
    2.1 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原理
    2.2 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
    2.3 高层建筑采暖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喷射泵在供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及比较
    3.1 水喷射泵在二次网混水系统的应用
    3.2 水喷射泵在一、二次网直连系统的应用
    3.3 水喷射泵在高低区直连系统的应用
        3.3.1 水喷射泵在供热干管上的应用
        3.3.2 水喷射泵在为低区地暖系统提供动力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喷射泵在高低区直连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分析
    4.1 喷射泵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2 喷射泵的工作原理
    4.3 喷射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4.4 喷射泵的基本特性方程
    4.5 喷射泵的结构设计
        4.5.1 喷射泵的喷嘴出口截面积设计计算
        4.5.2 喷射泵的喉间距设计计算
        4.5.3 喷射泵的喉间长度设计计算
        4.5.4 喷射泵的扩散管设计计算
    4.6 喷射泵的设计模型
    4.7 喷射泵的尺寸计算流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喷射泵在高低区供热循环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5.1 FLUENT软件简介
    5.2 FLUENT求解流程
    5.3 水喷射泵的建模和网格划分
        5.3.1 模型的建立
        5.3.2 网格的划分
    5.4 设置边界条件
    5.5 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5.5.1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5.2 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5.3 压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喷射泵在不同的参数下的优化及节能性分析
    6.1 喷射泵的特性曲线分析
    6.2 喉嘴距最优值的分析
    6.3 面积比最优值的分析
    6.4 混合管最优值的分析
    6.5 供热系统节能性分析
        6.5.1 节电性分析
        6.5.2 耗热量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固定床反应器种类和结构
        1.2.1 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1.2.2 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1.3 固定床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1.3.1 固定床反应器的实验研究
        1.3.2 固定床反应器的CFD模拟研究进展
        1.3.3 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流程及核心装置设计
    2.1 工艺流程设计
    2.2 核心装置设计
        2.2.1 设计思路
        2.2.2 设计过程
    2.3 本章小结
3 气固两相流模拟
    3.1 研究方法
    3.2 数值模拟模型
        3.2.1 控制方程及DEM数学模型
        3.2.2 湍流模型与多相流模型
        3.2.3 相间曳力作用
        3.2.4 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3.2.5 网格的生成与无关性分析
        3.2.6 模型验证
    3.3 数值模拟准备工作
    3.4 球形颗粒填充床层
        3.4.1 固定床反应器床层建立
        3.4.2 固定床反应器内流场分析
        3.4.3 固定床反应器床层压力降
    3.5 非球形颗粒填充床层
        3.5.1 常规非球形颗粒
        3.5.2 开孔非球形颗粒
    3.6 本章小结
4 压力降性能实验
    4.1 实验台搭建
    4.2 管程压力降
    4.3 壳程压力降
        4.3.1 理论计算
        4.3.2 实验设计
        4.3.3 球形颗粒床层压力降
        4.3.4 非球形颗粒床层压力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谢辞

(3)喷射泵供热系统水力平衡的优化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全球能源形势及我国能源现状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技术介绍
        1.2.1 理论研究进展
        1.2.2 实验研究进展
        1.2.3 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2.4 喷射泵技术及应用
        1.2.5 喷射泵的不足点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喷射泵内部流动理论及最优结构设计
    2.1 喷射泵的工作原理
    2.2 喷射泵性能参数分析
    2.3 喷射泵的特性方程
    2.4 喷射泵的能量损失分析
    2.5 喷射泵的汽蚀特性分析
    2.6 喷射泵的最优结构设计
        2.6.1 结构尺寸理论分析
        2.6.2 结构尺寸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喷射泵的基本性能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对比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案
        3.2.1 实验装置
        3.2.2 测试方案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ΔPc与ΔPp的关系
        3.3.2 喷射泵压降比与流量比性能曲线
        3.3.3 喷射泵的效率曲线
    3.4 数值模拟
        3.4.1 喷射泵的湍流模型与控制方程
        3.4.2 喷射泵物理模型建立
        3.4.3 喷射泵模型网格划分
        3.4.4 模型数值计算
    3.5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5.1 压力分布
        3.5.2 速度分布
    3.6 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
        3.6.1 不同引射流体压力的影响
        3.6.2 不同工作流体压力的影响
        3.6.3 不同压缩流体压力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喷射泵供热系统及技改方案介绍
    4.1 传统供热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4.2 技改项目调研概况
    4.3 喷射泵供热系统改造方案
        4.3.1 喷射泵供热系统原理
        4.3.2 改造方案
    4.4 喷射泵选型及安装
    4.5 测试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喷射泵供热系统节能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5.1 节电性分析
        5.1.1 节电原理
        5.1.2 节电率
    5.2 节热性分析
        5.2.1 节热原理
        5.2.2 节热率
    5.3 水力稳定性及室温分析
    5.4 社会效益
    5.5 经济效益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4)环形自振射流对提升天然气脱硫掺混效果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射流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射流泵混合传质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机理分析及传质理论
    2.1 射流泵概述
        2.1.1 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2.1.2 射流泵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射流泵的基本理论
    2.2 自激振荡模型
        2.2.1 自激振荡的机理
        2.2.2 自激振荡发生条件
    2.3 气液传质理论
    2.4 小结
3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结构参数及数值仿真
    3.1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的设计
        3.1.1 振荡腔室直径与振荡腔室上喷嘴直径的比
        3.1.2 自激振荡腔室下出口与上喷嘴的直径之比
        3.1.3 环形喷嘴聚集角α的选择
        3.1.4 振荡腔室碰撞壁斜角β的选择
        3.1.5 扩散角γ的选择
    3.2 数值计算模型
        3.2.1 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边界条件设置
        3.2.4 其他计算设置
    3.3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部流场研究
        3.3.1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部两相分布
        3.3.2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部压力场分析
        3.3.3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部速度场分析
        3.3.4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内部湍流场分析
    3.4 小结
4 影响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掺混能力的结构参数分析及优化
    4.1 振荡腔室长径比对射流泵湍动能的影响
    4.2 振荡腔室上喷嘴与下出口的比值对湍动能的影响
    4.3 环形喷嘴入射角度对湍动能的影响
    4.4 喉嘴距对湍动能的影响
    4.5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结构优化研究
    4.6 小结
5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实验及应用研究
    5.1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模型建立与实验台搭建
    5.2 环形自激振荡射流泵在天然气脱硫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5.2.1 掺混实验台的搭建
        5.2.2 掺混实验及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5)喷射泵混水装置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建筑能耗加剧的现状
        1.1.2 供热系统水力失调严重的现状
    1.2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1.3 喷射泵混水技术的应用
        1.3.1 混水概念的产生
        1.3.2 混水装置及方式
        1.3.3 喷射泵混水装置
    1.4 喷射泵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喷射泵混水供热技术
    2.1 喷射泵原理及应用
        2.1.1 喷射泵的工作原理
        2.1.2 喷射泵在集中供热中的典型应用
    2.2 喷射泵在二次网混水侧的应用
    2.3 喷射泵性能参数及基本方程
        2.3.1 主要无因次参数
        2.3.2 基本方程
        2.3.3 喷射泵效率方程
    2.4 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
        2.4.1 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的节电原理
        2.4.2 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的节热原理
        2.4.3 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的热舒适性提升效果
    2.5 喷射泵混水供热系统的可调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际工程案例节能效果及热舒适性分析
    3.1 改造对象
    3.2 改造方案
    3.3 耗热量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3.3.1 对比期耗热量及室外温度比较
        3.3.2 耗热量修正方法
        3.3.3 对比期及测试期修正耗热量结果比较
    3.4 耗电量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3.4.1 年度实际耗电量比较
        3.4.2 折算耗电量比较
    3.5 室内温度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3.6 系统运行情况及调控方式
    3.7 不同气候区改造项目效果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喷射泵系统综合效益分析
    4.1 喷射泵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4.1.1 改造投资费用
        4.1.2 节能收益
        4.1.3 动态投资回收期
    4.2 喷射泵系统环境效益分析
    4.3 喷射泵系统社会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喷射泵系统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5.1 喷射泵效率较低
    5.2 调节的实时性难以保证
    5.3 是否能满足供回水压差要求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供暖全部天数室外平均温度表
附录2 高低区耗热量原始数据

(6)分布式供热系统动力选择及适用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1.3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节
第2章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理论研究
    2.1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简介
        2.1.1 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优点
        2.1.2 分布式供热系统动力泵分类
    2.2 分布式供热系统动力泵工作原理
        2.2.1 分布式变频循环水泵供热系统工作原理
        2.2.2 分布式供热系统水喷射泵的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分布式系统循环水泵匹配影响参数研究
    3.1 分布式循环水泵系统物理模型建立
    3.2 分布式供热系统功率分析
        3.2.1 热源到换热首站功率
        3.2.2 零压差点到换热首站功率
        3.2.3 零压差点之后管网系统功率
        3.2.4 循环水泵功率
    3.3 分布式供热系统节能性分析
    3.4 系统一级泵影响参数分析
        3.4.1 用户负荷分布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3.4.2 管网比摩阻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3.4.3 用户前管网长度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水喷射泵设计研究及应用研究
    4.1 喷射泵的分类
    4.2 水喷射泵的设计研究
        4.2.1 水喷射泵运行过程分析
        4.2.2 水喷射泵内部流体水力工况分析
        4.2.3 水喷射泵性能影响参数研究
    4.3 水喷射泵数值模拟研究
        4.3.1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4.3.2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4.3.3 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4.3.4 压力场模拟结果分布
    4.4 水喷射泵应用研究
        4.4.1 安装水喷射泵对零压差点位置的影响
        4.4.2 水喷射泵在高低层建筑供热系统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区供热回水驱动低区供热可行性研究
    5.1 传统高层小高层居住小区供热形式分析
    5.2 利用高区供热回水静压驱动低区供热系统设计
    5.3 动力泵应用于分布式供暖系统的节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分布式供热系统末端动力形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1.2.3 国内外喷射泵的研究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分布式供热系统的理论研究
    2.1 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原理
    2.2 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
    2.3 分布式供热系统的末端动力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布式供热系统中变频水泵的研究
    3.1 变频水泵的结构及功能
        3.1.1 变频器的结构及原理
        3.1.2 变频水泵的调速运行原理
        3.1.3 变频水泵的特点分析
    3.2 变频水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3.2.1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特性分析
        3.2.2 变频水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分析
        3.2.4 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适用场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布式供热系统中混水泵的研究
    4.1 混水器的结构及原理
    4.2 混水器的特性分析
    4.3 四通混水器的数值模拟
        4.3.1 CFD简介
        4.3.2 模型建立
        4.3.3 模拟方法及条件设定
        4.3.4 模拟结果分析
    4.4 混水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分析
        4.4.1 混水器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4.4.2 混水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分析
        4.4.3 分布式混水供热系统的适用场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布式供热系统中喷射泵的研究
    5.1 喷射泵的结构及原理
    5.2 喷射泵的特性研究
        5.2.1 喷射泵的工作过程
        5.2.2 喷射泵的特性方程分析
        5.2.3 喷射泵参数的确定
        5.2.4 喷射泵参数设计程序
    5.3 喷射泵的数值模拟分析
        5.3.1 模型建立
        5.3.2 模拟方法及条件设定
        5.3.3 模拟结果分析
    5.4 喷射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分析
        5.4.1 喷射泵在高、低区直连系统中的应用
        5.4.2 喷射泵在散热器采暖和地暖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5.4.3 喷射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及经济性分析
        5.4.4 喷射泵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适用场所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8)基于知识工程的真空机组智能设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整体框架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规则推理的真空机组方案智能设计
    2.1 真空机组方案设计方法与流程
    2.2 基于规则的机组方案设计正向推理流程
    2.3 抽120T/D米糠油用蒸汽喷射泵改造工程
        2.3.1 主泵选型方案
        2.3.2 前级泵选型方案
        2.3.3 中间泵选型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真空机组方案智能设计
    3.1 基于案例推理的设计流程
        3.1.1 基于案例的问题描述
        3.1.2 基于案例的实例检索
    3.2 基于案例推理的四级真空机组方案设计
        3.2.1 四级真空机组案例的实例
        3.2.2 基于案例的实例修正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S架构的真空机组智能设计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概述及开发流程
        4.1.1 系统概述
        4.1.2 系统的开发流程
    4.2 系统需求分析及研究总体目标
        4.2.1 系统需求分析
        4.2.2 系统研究总体目标
    4.3 基于KBE的智能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4.4 系统的开发环境、工具及支持技术
        4.4.1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4.4.2 系统开发支撑技术
    4.5 智能设计数据的规划
    4.6 B/S结构及系统权限分配
        4.6.1 B/S结构
        4.6.2 系统权限分配
    4.7 系统功能模块
        4.7.1 系统登陆及主界面
        4.7.2 企业资源管理模块
        4.7.3 智能设计模块
        4.7.4 用户管理模块
    4.8 基于KBE的真空机组智能设计系统的特点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9)有色冶金专业图书编辑加工中常见问题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的统计
    1.1 数据的正确性
    1.2 数据的实效性
2 图的使用
3 常识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
    3.1 常识性问题
    3.2 技术性问题
4 文风

(10)低造价三氯蔗糖生产线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传统甜味剂——蔗糖
        1.1.2 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
        1.1.3 三氯蔗糖的合成
    1.2 研究三氯蔗糖的意义及其生产成本分析
        1.2.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2 三氯蔗糖生产成本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和生产现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氯蔗糖生产线及关键装备的设计
    2.1 三氯蔗糖生产线的主要工艺
        2.1.1 蔗糖-6-乙酸酯合成方法的研究
        2.1.2 反应中间体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研究
        2.1.3 反应溶剂的回收与循环使用
        2.1.4 三氯蔗糖制备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其设备流程
    2.2 降低三氯蔗糖生产线成本的主要途径
        2.2.1 乳化焦浆代油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2.2 有机溶剂的回收及其工艺
        2.2.3 氯代工艺的选择及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氯蔗糖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管理
    3.1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
    3.2 汽水串联真空泵在三氯蔗糖生产线上的应用
    3.3 搪瓷反应釜在生产线上的使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氯蔗糖生产线运行的实践总结
    4.1 生产线运行实践
    4.2 产品造价及其质量标准
        4.2.1 产品造价
        4.2.2 产品质量标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及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水喷射泵的计算和修改(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区回水驱动低区供热技术的研究[D]. 盛肖利.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2]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压力降性能研究[D]. 范志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喷射泵供热系统水力平衡的优化调控研究[D]. 胡繁昌.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7)
  • [4]环形自振射流对提升天然气脱硫掺混效果的应用研究[D]. 曹柳. 重庆科技学院, 2019(11)
  • [5]喷射泵混水装置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 刘方舟.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1)
  • [6]分布式供热系统动力选择及适用条件[D]. 曾德军. 山东建筑大学, 2018(02)
  • [7]分布式供热系统末端动力形式的研究[D]. 展群群. 山东建筑大学, 2017(10)
  • [8]基于知识工程的真空机组智能设计系统[D]. 周河声. 扬州大学, 2017(01)
  • [9]有色冶金专业图书编辑加工中常见问题解析[J]. 李梅. 矿冶, 2012(04)
  • [10]低造价三氯蔗糖生产线的设计[D]. 朱建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  ;  

喷水泵的计算与修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