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叶片萎缩蕾而不花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罗峥[1](2021)在《抗虫棉施肥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虫棉大多数是转Bt基因棉花,目前,大田种植的棉花几乎全部为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棉花能有效地控制棉铃虫、棉蚜、红蜘蛛、烟飞虱等危害,蕾铃脱落量大大降低,生长快,结铃多而早,但是需肥量较大。若采用传统施肥方法,不能满足其快速的生长需求,易使营养不良而发生早衰。
荣春笑[2](2021)在《不同浓度硼肥对苹果砧木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及硼转运基因家族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冲[3](2021)在《拟南芥中硼酸通道蛋白AtNIP5;1磷酸化修饰激酶基因的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低硼胁迫时,模式植物拟南芥主要依赖根中硼酸通道AtNIP5;1(Arabidopsis thaliana nodulin 26-like intrinsic protein 5;1)来快速吸收硼营养。AtNIP5;1定位于根细胞中靠近土壤一侧的细胞膜上,受其蛋白肽链N端苏氨酸残基(TPG repeat motif)的磷酸化调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主要通过磷酸化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PXS/TP motif)的目标蛋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推测MAPKs可能是拟南芥AtNIP5;1的潜在磷酸激酶。本研究对AtMPAKs家族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克隆了AtMAPKs基因;我们利用缺硼胁迫转录组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AtMAPKs家族基因对低硼胁迫的响应;利用荧光标记GFP-AtNIP5;1的遗传材料分析了硼与AtNIP5;1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关系;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和酵母双杂交系统分析了AtMAPKs与AtNIP5;1的互作关系,为揭示AtMAPKs磷酸化AtNIP5;1蛋白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AtMAPKs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从拟南芥数据库中鉴定到20个AtMAPKs基因。通过软件将20个基因的基因组结构可视化,我们发现这些基因在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20个基因可以分为三个亚族,而且他们进化速率存在差异。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他们的核心功能区同源性较高,具有多个保守区域。我们进一步克隆获得其中16个候选基因。2.AtMAPKs家族基因对低硼胁迫的响应我们利用拟南芥低硼胁迫转录组数据构建热图,结果显示共有9个AtMAPKs基因的表达量比较高,但其表达都不受硼调控。我们进一步用荧光定量分析在缺硼培养0 h,3 h,12 h,和72 h时20个基因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tMAPK10/11/12/13/14表达量特别低,AtMAPK4/6/8/17/18/20表达量较高,对缺硼胁迫有一定的响应,20个基因整体上对硼响应不强烈。3.AtNIP5;1蛋白与硼的关系我们将正常硼培养7 d后的pNIP5;1:GFP-NIP5;1拟南芥在低硼(15μM)和高硼(500μM)硼条件下处理24 h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AtNIP5;1蛋白在根系中的表达情况发现,GFP-AtNIP5;1蛋白在高硼条件下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低硼下的表达。我们也将5’-UTR(5’untranslated region)缺失的突变体材料pNIP5;1(Δ5’-UTR):GFP-NIP5;1在高硼和低硼条件下处理处理24 h,同样条件下观察GFP-AtNIP5;1蛋白在根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显示突变体中GFPAtNIP5;1蛋白的表达和极性在高低硼下没有出现显着变化,说明AtNIP5;1蛋白水平的表达不受硼的调控。4.AtMAPKs蛋白与AtNIP5;1蛋白存在互作我们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在烟草中共表达AtMAPKs和AtNIP5;1的BiFC融合质粒,结果证实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AtMAPK4/6/17/19均能与AtNIP5;1互作。此外,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在酵母中证实了AtMAPK3/4/6/7/14/17与AtNIP5;1存在互作。这些结果说明AtMAPKs基因可能参与了AtNIP5;1蛋白的磷酸化修饰过程。
闫磊[4](2020)在《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含量约占地壳的8%。世界约40%、中国约21%的耕作土壤中作物受到铝毒害影响。铝毒是酸性土壤(p H≤5)中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遭受铝毒的最初症状是抑制根系生长,进而抑制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作物产量。硼(B)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硼症状首先出现于根系,与铝毒症状相似,且细胞壁被认为是缺硼和铝毒作用的主要位点。近年来,关于硼对植株铝毒的缓解机制广有报道,但其多针对于一年生作物,而对多年生植株,尤其是柑橘中铝毒害的研究相对较少。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作物,其主要种植在南方酸性土壤中,硼缺乏和铝毒害并存问题在柑橘园很常见。枳壳砧木(枳砧)[Poncirus trifoliata(L.)Raf.]作为我国柑橘的主栽砧木,属硼敏感型品种,因此,本研究以枳砧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利用荧光染料活体染色、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13C-NMR)、X射线衍射(XRD)、非靶标代谢(GC-TOF-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TEM-ED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分析硼铝处理下根系代谢产物含量及代谢通路变化、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响应、细胞壁物质组分及结构变化、细胞壁各组分铝含量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响应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不同硼铝处理下根系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了60种匹配度大于70%的代谢产物,包括20种氨基酸、17种糖类、12种有机酸、5种脂肪酸、2种芳香族化合物及4种其它物质。铝胁迫下,17种主要氨基酸和8种糖类含量明显增加,而3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和6种糖含量显着下降。铝胁迫下9种有机酸:特别是三羧酸循环(TCA)中丙酮酸、L-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代谢物明显降低,分别减少了50%、98.2%、93.6%、60.4%和78.6%。铝胁迫下,加硼降低了天冬酰胺、环亮氨酸、瓜氨酸和组氨酸等10种氨基酸及肌醇、棉子糖、半乳糖和3,6-脱水-d-半乳糖等6种糖类含量。有意思的是,硼对铝诱导的有机酸含量变化无明显的影响。以上结果得出,铝胁迫影响根系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抑制TCA循环。硼并不能调节有机酸代谢模式,但可调节根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降低铝毒。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影响铝胁迫下明显增加根系铝和活性氧(ROS)含量,抑制植物生长相关参数。另外,铝胁迫下增加合成抗坏血酸(As A)的肌醇及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代谢物含量,促进As A的积累。铝胁迫下,硼降低了根系铝的积累,抑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而诱导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且降低了合成As A的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代谢物(D-甘露糖-1-磷酸、L-半乳糖-1-磷酸、L-半乳糖和L-半乳糖-1,4内酯)含量,降低As 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而增加GSH含量。同时,铝胁迫下加硼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最终降低了根H2O2的积累,同时表现出较低的H2O2荧光染色强度,提高了植株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伸长量。我们的结果表明,硼可通过调控合成As A的L-半乳糖途径中的代谢物产量、As A-GSH循环及抗氧化酶防御系统,降低根系铝及ROS的积累,缓解铝诱导的氧化应激。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及特性的影响铝胁迫严重抑制根系生长,并导致过量的ROS(H2O2和O2.-)积累,细胞壁明显加厚,且改变了细胞壁中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及特性。有意思的是,铝胁迫下,硼供应降低了碱溶性果胶含量而增加了碱溶性果胶甲基酯化度,进而减少碱溶性果胶去甲基水解成游离羧基。硼还增加了两种形态果胶中3-脱氧-D-甘露-2-辛酮糖酸(KDO)含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13C固体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证实,铝胁迫下,硼供应可以降低果胶、果胶羧基基团和纤维素含量,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加硼增加了纤维素的结晶度。此外,加硼明显降低根系胼胝质、ROS和铝的积累,细胞壁厚度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硼可以通过降低果胶中羧基基团及屏蔽果胶中铝结合位点,降低铝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同时,铝胁迫下加硼可以降低纤维素含量及增加其结晶度,增加细胞壁刚性和延展性,利于细胞壁的延伸,进而促进根系的伸长。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铝胁迫明显增加根及根细胞壁中铝含量,且细胞壁中铝含量占根系总铝含量的绝大比例,约79.60-87.33%。对根系细胞壁不同组分中铝含量测定发现,细胞壁中铝大部分结合在半纤维素1中,半纤维素2和果胶中铝含量分别次之,纤维素中铝含量最低。铝胁迫下,加硼降低了细胞壁中铝含量,且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分析也进一步验证,硼明显降低细胞壁中铝元素原子百分比。铝胁迫下加硼主要降低果胶(特别是碱溶性果胶)中铝含量,与之对应的,硼主要作用于碱溶性果胶含量及特性,随着硼浓度的增加,碱溶性果胶含量及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呈梯度性降低趋势,而碱溶性果胶甲基酯化度逐渐升高,从而减少果胶中的铝结合位点(羧基基团)。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观察到,加硼后碱溶性果胶分子紧密排列,成网状结构,说明碱溶性果胶更好的交联结合,形成稳定的细胞壁网络结构,进一步降低细胞壁中铝的固定。另外,硼处理抑制了NRAT1(负责将细胞间隙铝离子转运到细胞质)的表达,同时增加了ALS1(负责将细胞质铝离子转运到液泡)的表达,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TEM-EDS)分析发现,铝胁迫下,加硼处理后细胞间隙和液泡中铝含量比例明显增加,而细胞质中铝含量比例降低。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硼可以调节碱溶性果胶含量及特性,进而减少果胶的去甲基化,降低铝在细胞壁的富集。另外,硼抑制根尖对铝的吸收及促进细胞质内液泡对铝的区室化,最终缓解铝对植株的毒害作用。
冯英娜[5](2020)在《转录因子WRKY47参与油菜和拟南芥响应硼胁迫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适宜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硼浓度范围很窄,硼缺乏和过量都会严重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尽管硼吸收转运的分子机理在拟南芥中比较清楚,但是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硼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有明确的报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对缺硼胁迫极其敏感,也易受高硼胁迫伤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了WRKY转录因子对植物营养胁迫的重要性。本文系统地调查了Bna WRKYs家族基因对油菜硼胁迫的适应性响应,并发现WRKY47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油菜和拟南芥适应硼胁迫的调控。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 转录因子Bna WRKYs家族基因参与油菜对低硼和硼毒的胁迫响应分析甘蓝型油菜的低硼/正常硼/硼毒转录组发现了大量的硼胁迫响应基因,包括转录因子,信号因子和结构因子等。其中64个Bna WRKYs家族基因在低硼或硼毒条件下比正常硼条件下表现出两倍以上的差异表达。有趣的是,硼转运相关基因NIPs和BORs启动子区域含有丰富的WRKY结合结构域W-box元件。选取Bna An.WRKY26/A9.WRKY47/A1.WRKY53/Cn.WRKY57进行酵母单杂交实验,我们发现它们均能与Bna NIP5;1s和Bna BOR1s启动子区域含W-box的保守序列结合。凝胶阻滞实验进一步发现Bna A1.WRKY53和Bna Cn.WRKY57能与Bna NIP5;1s和Bna BOR1s启动子保守区域互作,但Bna An.WRKY26和Bna A9.WRKY47不能与其保守区域结合,说明Bna WRKYs是新发现的硼调控的参与者,但其与硼相关基因的结合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去证明其调控关系。2. 转录因子Bna A9.WRKY47通过上调硼酸通道基因Bna A3.NIP5;1的表达参与油菜对低硼胁迫的响应Bna A9.WRKY47在根和叶中均受低硼强烈诱导表达,所以我们选择Bna A9.WRKY47做进一步的功能分析。Bna A9.WRKY47定位在细胞核中。CRISPR/Cas9介导的Bna A9.WRKY47功能缺失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相比对低硼更为敏感,组织硼含量显着降低。相反,Bna A9.WRKY47超表达株系提高了对低硼的耐受性,硼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与转基因材料表型和硼含量相一致,低硼条件下,硼高效基因Bna A3.NIP5;1在Bna A9.WRKY47突变体材料中下调表达,在Bna A9.WRKY47超表达材料中上调表达。分析Bna A3.NIP5;1启动子区W-box元件发现TGAC-646-643序列对Bna A9.WRKY47和Bna A3.NIP5;1的结合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烟草瞬时表达实验和原位杂交实验证明Bna A9.WRKY47可以直接激活Bna A3.NIP5;1的表达。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Bna WRKY家族基因参与油菜对低硼的适应性反应,Bna A9.WRKY47通过直接上调硼高效基因Bna A3.NIP5;1的表达提高油菜的抗低硼能力。3. 转录因子At WRKY47参与拟南芥对高硼胁迫的响应WRKY47在拟南芥中的功能目前尚未报道。我们通过突变体筛选发现wrky47-1和wrky47-3表现出抗高硼胁迫的能力。定量分析发现At WRKY47的转录活性受高硼下调表达。绿色荧光标记显示At WRKY47定位在细胞核。与野生型相比,wrky47突变体在硼毒条件下拥有更长的主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更高,拥有更多的有效角果。而At WRKY47的超表达材料表现出相反的表型,受硼毒影响更为严重。更重要的是,wrky47-1突变体中地上部的硼浓度显着低于野生型,而超表达株系地上部的硼浓度显着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表明At WRKY47在拟南芥应对高硼胁迫反应中发挥了负调控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揭示了Bna A9.WRKY47通过正向调节Bna A3.NIP5;1参与油菜的低硼适应性,而At WRKY47负调控拟南芥的硼毒适应性。
袁敏敏[6](2020)在《不同尺度土壤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地级市、农区和县域尺度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时间维演变特征不明和空间变异特征不清等问题,以泰州市及其所辖的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姜堰区、海陵区和高港区麦季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对0-20 cm耕作层土壤进行了 GPS定位采样,测定了土壤总锰、总钼、总硒、总硼含量,并基于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与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开展了不同尺度土壤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与等级评价等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7-2019年泰州市土壤总锰、总钼、总硒、总硼含量整体表现为中等变异性,仅2019年总钼为强变异性。2017年总硒在高港区、2019年总钼在兴化市和姜堰市为强变异性,其余均为中等变异性。2017-2019年,泰州市土壤总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总钼、总硒、总硼则均为先升后降。从县域来看,2017-2019年,除泰兴市总锰平均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外,泰州市所辖其他县(市、区)均为逐年上升;泰州市各县(市、区)总钼和总硒平均含量年际间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除兴化市总硼平均含量先升后降、高港区先降后升外,泰州市其他县(市、区)总硼均为逐年降低。2.2017年4种微量元素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总锰>总硒>总硼>总钼,2018年为总锰>总硼>总硒>总钼,2019年为总锰>总硼>总钼>总硒;总锰均最大,其他微量元素年际间有波动。2017年总钼、总硒、总硼和2018、2019年总钼、总硒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均小于25%,说明其主要受区域性因素影响,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小。2017年总锰和2018、2019年总锰、总硼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处于25%~75%之间,表明其在受到区域性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人为活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2017-2019年泰州市土壤总锰含量表现为泰州市南部和北部高,而中部低;总钼在中部和南部存在高值区;总硒在南部含量较高;总硼在南部和西北角存在高值区。3.2017-2019年三年中,泰州市土壤总锰和总硼含量均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总钼和总硒则皆为显着负相关。2017-2019年总锰和总硒含量的相关性呈逐渐增强趋势,表现为负相关性。2017和2018年土壤总钼和总硼含量的相关性表现一致,均为显着正相关;2018和2019年总硒和总硼含量则为极显着负相关。由泰州市总锰、总钼、总硒、总硼微量元素等级评价得出,2017年分别为五级、五级、高、五级,2018年分别为五级、一级、高、四级,2019年则为四级、五级、适量、五级。4.泰州市土壤微量元素在以老通扬运河为界的不同农区空间分布上整体存在差异。除2017年在高沙土农区的总硒和2019年在里下河农区的总钼为强变异性特征外,其余皆为中等变异强度。2017-2019年总锰、总钼的变异性均表现为里下河农区<高沙土农区,而总硒和总硼在两个农区的变异性年际间存在参差。2017-2019年两个农区土壤总锰和总硼含量年际间差异不大,而总钼和总硒存在较大差异。三年间总钼和总硼含量在两个农区呈极显着相关性,2018年总硒在两个农区均表现为极显着相关性,总锰无显着相关。总锰和总钼含量里下河农区高于高沙土农区,总硒则高沙土农区高于里下河农区,总硼在农区间分布无明显特征。2017、2018年两个农区总锰平均含量等级均为五级,2019年为四级;2017年里下河农区总钼等级为五级,高沙土农区为四级,2018年两个农区均为一级,2019年均为五级;2017和2018年两个农区总硒等级为高,2019年为适量;除2018年里下河农区总硼等级为四级外,其他均为五级。5.以泰州市高港区为研究区,4种微量元素在土壤和小麦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为:总锰为土壤>叶片>籽粒>茎秆,总钼为叶片>籽粒>茎秆>土壤,总硒为土壤>茎秆=叶片>籽粒,总硼分布特征与总锰相同。土壤总钼变异系数大于小麦器官组织,总锰、总硒和总硼则特征不明显。总钼、总硒和总硼在土壤中的变异性均大于茎秆,叶片中的变异性也大于茎秆。总锰在茎秆中的空间变异性最大,而总钼、总硒、总硼则较小。总锰和总硼含量在土壤和小麦茎秆中存在相关关系,均为极显着正相关;总钼和总硒含量在土壤和小麦茎秆、叶片、籽粒中无相关关系。2019年高港区总锰和总钼均值达适量标准,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总硼整体缺乏,总硒整体适中。
李鸣凤[7](2019)在《硼氮互作下棉花生理代谢及叶柄环带形成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需硼量较大的双子叶植物。长江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主产棉区之一,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仅为0.4 mg kg-1,明显低于棉花潜在缺硼临界值0.8 mg kg-1,因此施硼是提高长江流域棉花产量和品质主要的农艺措施之一。氮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棉花的生育期较长,需氮量较大,且长江流域棉区重视秋桃产量,生产上倾向于增施氮肥以获得棉花高产。由于施氮量较高,部分棉田即使施用硼肥仍然发现叶柄环带等典型的缺硼症状。因此探索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环带的形成、叶片和根系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其它矿质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硼氮对棉花生理代谢的影响,丰富棉花硼氮营养理论,为棉花合理的施用硼氮肥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棉花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和营养液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比较棉花叶柄环带部位和非环带部位维管束结构、导管形态和细胞壁力学性质的差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不同硼氮处理下叶柄细胞壁结构和组分的变化;通过非靶标代谢组学(GC-MS)技术探索不同硼氮处理后棉花的代谢产物含量和代谢通路的改变;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分析其它矿质养分对硼氮互作的响应,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缺硼导致叶柄环带形成,叶柄环带维管束增生,导管挤压破裂,从而降低叶柄的运输效率和支撑功能棉花叶柄形成褐色环带后,其环带部位表面出现凸起,毛状附属物较多,蜡质不规则沉淀。环带内部维管束增生,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增幅分别为14.6%和23.9%。棉花叶柄形成环带后导管干涩变形,管壁出现增厚,出现侧壁穿孔现象,导管数量显着增加24.1%,且增加的导管类型主要是输送效率高的孔纹和螺纹导管。大量的导管增生,出现挤压变形,甚至破裂,导致叶柄的运输效率下降,叶柄非环带部位出现糖累积现象。棉花叶柄硼、镁和锰含量均为叶柄的下部>中部>上部,表明叶柄环带的形成阻碍养分离子从茎向叶片的转移。叶柄环带部位细胞壁出现不规则增厚,细胞壁的杨氏模量下降,表明叶柄环带部位细胞壁的稳定性降低。叶柄环带木质素含量显着增加,导致环带部位硬度增加,然而细胞壁的不稳定性导致其硬而脆,易折断,叶柄的机械支撑能力下降。总之,为了适应缺硼逆境,提高叶柄的运输效率,叶柄维管束增生,大量导管挤压变形,叶柄出现木栓化,变得硬而脆,其外观出现褐色的环带。2)缺硼与棉花叶柄环带的形成呈显着相关,而高氮加剧了环带的发生过程和程度增施硼肥显着降低棉花单株出现环带的叶柄数和功能叶的叶柄环带圈数。在缺硼或适硼的条件下,增施氮肥均提高棉花叶柄环带发生率。缺硼导致维管束增生,特别是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显着增加,大量细小导管增生,导管出现挤压。缺硼条件,增施氮肥导致棉花叶柄横截面积和维管束面积分别显着增加12.5%和15.7%,叶柄主次维管束出现连生,木质部、韧皮部和韧皮纤维部面积分别显着增加21.3%、23.5%和15%,髓部细胞严重变形,出现挤压破裂现象,表明高氮进一步破坏了叶柄维管束的结构。缺硼胁迫破坏了棉花叶柄细胞壁蛋白质和多糖分子之间的氢键连接,诱导纤维素、木质素和酚类物质在细胞壁积累,降低了细胞壁纤维结晶度,而高氮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变化,这可能是高氮加剧棉花缺硼症状叶柄环带形成的主要原因。3)缺硼下叶片的糖和氨基酸出现积累,部分有机酸含量上调,从而破坏叶片的碳氮平衡,高氮通过进一步促进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从而加剧了这种破坏比较分析参与植物的碳氮代谢的62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和其它类物质,发现硼胁迫下叶片中糖出现累积,其主要原因缺硼导致磷酸戊糖途径下调,糖的利用受到抑制,而高氮处理叶片糖的累积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增加和糖利用受到抑制两方面共同作用的效果。缺硼胁迫下有机酸相对含量的增加,增加用于氨基酸合成的C骨架的产量,同时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氨基酸出现累积,而高氮处理增加氮源,进一步促进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高氮处理下这些代谢产物的变化加剧硼缺乏代谢途径的改变。4)缺硼下根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增加,改变了氮代谢和三羧酸循坏模式,而高氮进一步促进这些改变缺硼胁迫下,硼更多的结合在细胞壁且根系的山梨醇相对含量增加,高氮处理同样增加细胞壁硼比例,而根系中山梨醇相对含量降低,表明高氮减少硼向地上部的运输。缺硼和高氮处理导致棉花根系39种代谢物相对含量具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叶片不同的是缺硼对棉花根系糖酵解的影响相对较小,D-甘油酸,果糖-6-磷酸,肌醇,核糖和蔗糖均无明显变化,且根系果糖、葡萄糖酸和麦芽糖的相对含量下降,因此缺硼观察到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可能与糖限制有关。缺硼导致谷氨酸、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在根系中累积,其原因在于缺硼导致氮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和棉花维管束组织遭到破坏,而高氮加剧了这些氨基酸的累积。缺硼通过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柠檬酸、L-苹果酸等有机酸的合成来调节细胞渗透压和电荷平衡,高氮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有机酸在棉花根部的累积。5)高氮降低棉花地上部硼的含量和分配比例,同时影响了其它矿质元素的平衡高氮对棉花根系硼含量无显着影响,降低棉花地上部硼的含量和分配比例。相对于根系,高氮和缺硼胁迫引起棉花地上部中更复杂的元素间相互作用。缺硼导致棉花地上部钾、硼、钙、镁、铁、铜、锌、锰和钼含量下降,根部仅硼和镁含量降低。在缺硼条件下,高氮增加地上部氮、钙、镁、钼和根部氮和镁的含量。缺硼降低棉花的产量,而高氮不仅没有提高棉花的产量反而导致棉花品质略微下降。因此,增施硼肥的同时适量降低氮肥是保证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措施。
刘伟莹[8](2019)在《硼对番茄生长及果实贮藏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硼在促进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其影响机制,可预防生理病害、减少农药和化学防腐剂的使用,并为实际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前人已对硼在植物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促进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最适浓度尚不明确。另外,是否有机态硼能提高番茄果实品质也未知。本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采用水培试验,设立不同浓度的硼酸处理,测定番茄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果实贮藏性,探究不同硼浓度对番茄生长及果实贮藏性的影响。二是采用田间试验,叶面喷施山梨醇-硼(SB),测定番茄果实品质及贮藏性,探究有机硼对番茄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硼对番茄生长及果实贮藏性影响不同。(1)硼酸浓度为0-0.25μM时叶片形态发育不良,色素含量最低,植株株高、茎粗及产量最低;硼酸浓度为0.25-2.5μM时,叶片色素含量和植株产量显着增高;硼酸浓度为12.5-50μM时,植株产量、叶片色素含量最高,且叶片形态发育良好;硼酸浓度高于50μM时植株产量下降,叶片失绿甚至坏死。(2)果实方面,硼酸浓度为0.25-2.5μM时,果实Vc、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含量较低,丙二醛和乙烯含量较高,果实CAT、SOD活性较低;硼酸浓度为12.5-50μM时,果实硬度较0.25-2.5μM硼处理显着增加,Vc、番茄红素、可滴定酸含量显着上升,CAT和SOD活性升高,丙二醛及乙烯含量下降;而硼酸浓度高于50μM时果实硬度增加,Vc、番茄红素、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同时,果实丙二醛及乙烯含量升高,影响果实贮藏性。在对番茄进行叶面喷施山梨醇-硼(SB)的田间试验中,SB处理显着提高了品种“粉佳”和“瑞红”贮藏期间的硬度以及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乙稀释放受到抑制,果实SOD和CAT活性上升,丙二醛含量下降,延缓了果实的衰老。除此之外,叶面喷施SB对品种“哈雷”、“富红”、“瑞致”、“粤”农13”影响不明显。说明SB处理对番茄果实贮藏性有一定影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浓度为12.5-50μM的硼酸处理能有效促进番茄生长并提高果实贮藏性,且硼酸结合山梨醇后进行叶面喷施能提高番茄果实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王露[9](2019)在《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文中提出香蕉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效经济水果作物和作物,是海南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因香蕉枯萎病的影响香蕉产业停滞不前。香蕉是硅积累植物,香蕉对枯萎病的感染率与氮、硅水平有关。香蕉需氮量高,氮的吸收影响硅的吸收与分配。海南酸性土壤,土壤有效硅水平低,开展不同供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对不同品种香蕉生长、养分吸收与抗病性的影响,对指导合理施用硅、氮肥以及香蕉稳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别采用砂培和土培方法,在两种供氮水平条件下分别探讨加硅对不同品种香蕉生长、氮代谢以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论主要有:1.无论砂培还是土培介质,加硅显着影响香蕉生物量、硝态氮含量、氮、磷、硅养分的吸收与分配,不同品种响应特征不同。在两种介质条件下,均表现出高供氮水平条件下香蕉根系生物量比正常供氮水平条件下根系生物量低;加硅增加正常供氮水平下宝岛蕉根系氮含量,高氮水平下供硅水平不影响香蕉根系对磷的吸收。2.土培介质条件下,香蕉叶片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酚含量、假茎木质素含量与供氮水平、供硅水平以及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有关,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加灭菌土、相同供氮水平下,巴西蕉叶片PPO活性随供硅水平的提高而显着降低18%、24%,宝岛蕉叶片PPO活性变化规律则与巴西蕉相反;巴西蕉和宝岛蕉的叶片POD活性在正常供氮水平条件(0.5g/kg)均随供硅水平的提高而显着增加67%、1.08倍,红蕉叶片的PPO活性和POD活性在两个供硅水平间没有显着变化。与加灭菌土相比,加未灭菌土、相同氮硅水平下巴西蕉叶片的PPO活性显着降低,宝岛蕉则显着增加,红蕉变化不显着。高供氮水平(1.Og/kg)下三个品种叶片总酚含量随供硅水平分别提高15%、34%、38%,加未灭菌土后变化规律相反。相同供氮水平下,红蕉假茎木质素含量均随供硅水平的提高而显着提高,可达24%、34%,巴西蕉仅在高供氮水平(1.0g/kg)条件下与红蕉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加未灭菌土、正常供氮(0.5g/kg)条件下宝岛蕉假茎木质素含量比加灭菌土、相同硅水平下显着提高,分别提高16%和42%。加灭菌土、高供氮(1.0g/kg)条件下硅通过提高假茎木质素和叶片总酚含量提高巴西和红蕉抗病性,通过提高叶片PPO和POD活性增强宝岛蕉抗病性。3.提高供硅水平可降低香蕉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不同品种香蕉响应不尽相同。正常供氮(0.5g/kg)、加灭菌土条件下,巴西蕉与宝岛蕉根际尖孢镰刀J菌数量随供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89%和95%,加未灭菌土条件下随供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79%、63%;高供氮(1.0g/kg)、加未灭菌土条件下红蕉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随供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56%。4.供硅、供氮水平以及介质条件影响香蕉对硅氮的吸收与分配。砂培200mg/L、400mg/L和土培0.5g/kg、1.0g/kg的供氮条件下,两个介质的生物量、硅含量、氮含量在硅水平之间的变化规律有显着的不同。总之,不同供氮水平下,硅显着影响香蕉的生长、氮、磷、硅养分的吸收与分配、木质素含量、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不同香蕉品种对硅和抗病的响应机制不同。
梁雯[10](2019)在《弱光、热锻炼及空气湿度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杜鹃花(Rhododendron)是重要的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同时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城市园林中应用的大部分杜鹃花品种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温度超过30℃则生长缓慢,需要温暖湿润、通风凉爽和半阴的环境。但夏季持续的高温极易导致杜鹃花受到抑制和危害,严重影响杜鹃花在城市园林中的推广应用。高温胁迫已成为高山野生杜鹃花引种驯化和杜鹃花园艺品种园林应用的最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本试验选择两个杜鹃花品种‘粉珍珠’(Rhododendron’Fen Zhenzhu’)及‘状元红’(Rhododendron’Zhuangyuan Hong’),采用人工控制气候法,探究在高温胁迫下弱光、热锻炼及不同空气湿度处理对杜鹃花生长、生理特征、光合作用以及叶片结构的影响,为杜鹃花夏季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杜鹃花气体交换参数、叶片解剖参数以及生理指标(包括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MDA及H2O2的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不同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影响的生理机制,理清杜鹃花抗热机理,寻找有效提高杜鹃花高温抗性的新途径。实验结果如下:(1)将两个品种杜鹃花置于相对湿度设定为45%、55%、65%、75%及85%(对应的VPD分别为3.64、2.98、2.32、1.66、0.99 kPa),温度设定为38℃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14天高温的胁迫。结果表明,‘粉珍珠’在75%相对湿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下降最少(下降79.8%),而‘状元红’在85%相对湿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下降最小(下降75.4%);两个杜鹃花品种在75%和85%相对湿度处理下,RWC下降较小,且电解质在75%相对湿度处理下只有些微的下降;在较高相对湿度下,两个品种杜鹃花叶片受害情况较轻,可能是因为植物可以通过增加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孔径、气孔密度和单位面积气孔张开数、提高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改善叶片结构来避免损伤。这表明,较高的相对空气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热稳定性。(2)将两个品种杜鹃花植株置于光照强度为3000lx、6000lx、9000lx以及12000lx的38℃人工气候箱中胁迫14天。结果表明,双重胁迫对杜鹃花植株的生长表现产生一定影响,且随着光照强度越低,叶片相对含水量越低,而相对电导率越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与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降低而降低。同时,‘粉珍珠’在极弱光照3000lx双重胁迫下,可溶性糖及Pro质量分数均显着增加;‘状元红’则主要依靠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进行细胞渗透的调节。2个杜鹃花品种叶片结构紧密度、结构疏松度以及上表皮气孔密度及气孔开度在各胁迫处理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粉珍珠’的角质层比在3000lx双重胁迫下明显下降,‘状元红’叶片角质层比在双重胁迫下均显着增加。此外,‘粉珍珠’在3000lx双重胁迫下,MDA增加量最大,这表明,该处理下杜鹃花叶片细胞被破坏较严重。‘粉珍珠’在6000lx、9000lx及12000lx光照及高温胁迫下H2O2含量比对照处理要低,这可能要归因于这些处理下POD及CAT具有较高的活性,导致SOD转化成的H2O2被大部分清除。这表明在高温弱光双重胁迫下,光照强度越低,对杜鹃花植株的伤害越大。(3)将两个杜鹃花品种置于30℃人工气候箱进行7d的热锻炼后,再分别置于38℃及42℃高温下胁迫14天。结果表明:热锻炼处理通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及蒸腾速率的不同变化进而提高两个杜鹃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热锻炼提高栅栏海绵组织比,保证了叶片组织结构的稳定;热锻炼处理后,两个品种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均下降;热锻炼处理后,叶片中H2O2和MDA含量下降且差异显着性不同,‘状元红’叶片MDA含量在38℃高温胁迫下变化显着,这是两个品种中SOD、POD和CAT活性变化差异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热锻炼处理能提高杜鹃花植株的耐热性,其减轻伤害的机理与植物品种有关。
二、棉花叶片萎缩蕾而不花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叶片萎缩蕾而不花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抗虫棉施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
二、花铃期施肥原则 |
(一)施肥时间 |
(二)施肥量 |
(三)合理化控 |
三、后期土壤追施改为叶面追施 |
四、巧施硼肥 |
(3)拟南芥中硼酸通道蛋白AtNIP5;1磷酸化修饰激酶基因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文献综述 |
1.1 硼的作用 |
1.2 植物硼的稳态机制 |
1.2.1 植物中硼跨膜运输 |
1.2.2 植物吸收转运硼的分子机理 |
1.3 拟南芥中极性定位的硼酸通道AtNIP5;1 |
1.4 植物中磷酸激酶与蛋白极性定位 |
1.5 植物中MAPK级联基因 |
1.5.1 植物中MAPK级联基因及其特征激活位点 |
1.5.2 MAPK级联调控植物激素信号 |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2.1 AtMAPKs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克隆鉴定 |
2.2.2 AtMAPKs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及缺硼响应 |
2.2.3 AtNIP5;1与硼的调控关系 |
2.2.4 AtMAPKs蛋白与AtNIP5;1蛋白的互作分析 |
2.2.5 技术路线 |
3 拟南芥AtMAPKs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克隆鉴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拟南芥AtMAPKs家族基因查找 |
3.1.2 拟南芥AtMAPKs家族基因进化和结构分析 |
3.1.3 拟南芥AtMAPKs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
3.1.4 拟南芥AtMAPKs蛋白序列比对 |
3.1.5 拟南芥AtMAPKs家族基因保守基序分析 |
3.1.6 拟南芥AtMAPKs家族基因克隆的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
3.1.7 植物样品RNA提取 |
3.1.8 逆转录 |
3.1.9 AtMAPKs基因克隆鉴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AtMAPKs家族基因基本特征 |
3.2.2 AtMAPKs家族基因进化以及结构分析 |
3.2.3 AtMAPKs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
3.2.4 AtMAPKs蛋白序列比对 |
3.2.5 AtMAPKs家族基因的保守基序分析 |
3.2.6 AtMAPKs基因的克隆鉴定 |
4 AtMAPKs家族基因的表达与缺硼响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方法 |
4.1.2 硼胁迫下拟南芥短期培养 |
4.1.3 RNA提取及逆转录 |
4.1.4 定量引物设计 |
4.1.5 荧光定量PCR |
4.1.6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AtMAPKs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 |
4.2.2 AtMAPKs基因响应缺硼的时空表达 |
4.2.3 候选AtMAPKs在根尖中的分布 |
5 AtNIP5;1蛋白的表达与硼的调控关系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方法 |
5.1.2 硼胁迫下拟南芥短期培养 |
5.1.3 拟南芥根系染色 |
5.1.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AtNIP5;1蛋白在高低硼条件下的表达和极性 |
6 AtNIP5;1与AtMAPKs互作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方法 |
6.1.2 AtMAPKs基因的BiFC载体构建 |
6.1.3 AtMAPKs和AtNIP5;1酵母载体的构建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基于BiFC的AtMAPKs与AtNIP5;1的互作分析 |
6.2.2 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AtMAPKs与AtNIP5;1互作分析 |
7 讨论 |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本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4)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 酸性土壤中的铝毒 |
1.1.1 酸性土壤概况 |
1.1.2 酸性土壤中铝的形态及其活化 |
1.1.3 铝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4 铝毒对植物氧化应激的影响 |
1.1.5 铝毒对植物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 |
1.1.6 铝毒对植物细胞壁特性的影响 |
1.1.7 铝毒对植物细胞质膜特性的影响 |
1.2 植物的耐铝机制 |
1.2.1 植物耐铝的外部排斥机制 |
1.2.1.1 促进根细胞分泌有机酸 |
1.2.1.2 提高根际pH屏障 |
1.2.1.3 改变细胞壁特性 |
1.2.1.4 提高植株耐铝性的其它外排机制 |
1.2.2 植物耐铝的内部耐受机制 |
1.3 硼的作用 |
1.3.1 硼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1.3.2 硼对植物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
1.3.3 硼缓解植物铝离子毒害 |
1.4 柑橘的种植和生长 |
2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处理 |
3.2.3 样品采集 |
3.2.4 硼铝含量的测定 |
3.2.5 根系代谢产物浓度分析 |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生长参数及根系硼铝含量的影响 |
3.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的影响 |
3.3.3 不同硼铝处理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的层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
3.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通路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硼是否对枳砧幼苗铝毒具有缓解作用 |
3.4.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通路的影响 |
3.5 小结 |
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GSH循环和AsA合成途径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处理 |
4.2.3 不同根段铝含量测定 |
4.2.4 根尖苏木精和Morin染色 |
4.2.5 不同根段过氧化氢(H_2O_2)的荧光染色 |
4.2.6 根系相对伸长率、根系丙二醛、H_2O_2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
4.2.7 AsA、GSH和GSSG含量的测定 |
4.2.8 APX、GPX、γ-GCS、GR和DHAR酶活性测定 |
4.2.9 根系代谢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
4.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硼含量及不同根段铝含量的影响 |
4.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苏木精和Morin染色的影响 |
4.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MDA、H_2O_2、根系活力及根系相对伸长率的影响 |
4.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不同根段H_2O_2荧光染色的影响 |
4.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GSH和GSSG含量的影响 |
4.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PX、DHAR、GR、γ-GCS及GPX活性的影响 |
4.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合成途径中各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铝积累情况的影响 |
4.4.2 铝胁迫下硼如何调控根系抗氧化剂系统清除体内ROS的积累 |
4.4.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合成途径的影响 |
4.5 小结 |
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处理 |
5.2.3 样品采集与根系相对伸长量测定 |
5.2.4 根和叶中硼铝含量的测定 |
5.2.5 根系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5.2.6 根系丙二醛(MDA)、酶活性(SOD、POD、CAT)测定 |
5.2.7 根系APX和 PPO活性的测定 |
5.2.8 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5.2.9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组分结构的分析 |
5.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5.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根系相对伸长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
5.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和叶片硼铝含量的影响 |
5.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
5.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抗坏血酸和MDA含量的影响 |
5.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铝胁迫下硼如何调控抗氧化酶系统消除铝诱导的氧化应激 |
5.4.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
5.5 小结 |
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果胶组分及纤维素特性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处理 |
6.2.3 样品采集与硼、铝含量测定 |
6.2.4 根系苏木精染色、根尖ROS(H_2O_2和O_2~(.-))活性以及细胞活力荧光染色 |
6.2.5 根系胼胝质含量测定 |
6.2.6 粗细胞壁的提取 |
6.2.7 细胞壁果胶的制备 |
6.2.8 根系细胞壁果胶、KDO含量和甲基酯化度的测定 |
6.2.9 根尖透射电镜切片的制备 |
6.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细胞壁组分结构的分析 |
6.2.11 ~(13)C-固体核磁共振技术(~(13)C-NMR)对根系细胞壁有机碳结构分析 |
6.2.12 X射线衍射(XRD)对根系细胞壁有纤维素结晶度分析 |
6.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长势、株高、根长及各部位干鲜重的影响 |
6.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不同部位、根和叶细胞壁中硼铝含量的影响. |
6.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活性氧和胼胝质含量、苏木精染色、细胞活力的影响 |
6.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KDO含量及甲基酯化度的影响 |
6.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厚度和细胞壁提取率的影响 |
6.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
6.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组分和结构的影响 |
6.3.8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有机碳结构的影响 |
6.4 讨论 |
6.4.1 铝胁迫下硼降低细胞壁铝、ROS积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
6.4.2 铝胁迫下硼改变细胞壁果胶含量及特性缓解铝毒 |
6.4.3 铝胁迫下硼改变细胞壁纤维素含量及结晶度解铝毒 |
6.5 小结 |
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材料 |
7.2.2 试验处理 |
7.2.3 样品采集与根系硼、铝含量的测定 |
7.2.4 细胞壁提取与分离 |
7.2.5 细胞壁各组分铝含量测定 |
7.2.6 不同形态果胶、半纤维素1、半纤维素2含量测定 |
7.2.7 根尖钌红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 |
7.2.8 不同形态果胶PME及甲基酯化度(DM)的测定 |
7.2.9 碱溶性果胶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分析 |
7.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细胞壁组分结构的分析 |
7.2.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分析细胞壁表面铝含量 |
7.2.12 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TEM-EDS)分析细胞间隙、细胞质和液泡中铝的含量 |
7.2.13 根尖实时定量PCR(qRT-PCR) |
7.2.14 根MDA和 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测定 |
7.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长势和生长参数的影响 |
7.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不同组分铝含量的影响 |
7.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表面铝含量的影响 |
7.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
7.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不同形态果胶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
7.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碱溶性果胶分子形貌的影响 |
7.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细胞间隙、细胞质和液泡铝含量的影响 |
7.3.8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铝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7.3.9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H_2O_2和MDA含量、T-AOC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
7.4 讨论 |
7.4.1 硼降低枳砧根系细胞壁铝含量缓解铝对植株造成的毒害作用 |
7.4.2 硼影响果胶含量及特性,特别作用于碱溶性果胶 |
7.4.3 硼减少根尖对铝的吸收、增加铝向液泡的转运 |
7.5 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
8.1.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8.1.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
8.1.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5)转录因子WRKY47参与油菜和拟南芥响应硼胁迫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文献综述 |
1.1 硼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
1.2 植物中硼的缺乏和毒害 |
1.3 植物响应低硼胁迫的分子机制 |
1.3.1 硼酸通道蛋白NIP5;1对硼的吸收 |
1.3.2 硼酸转运蛋白BOR1和BOR2 对硼的转运 |
1.3.3 硼酸通道蛋白NIP6;1和NIP7;1 对硼的分配 |
1.4 植物响应高硼胁迫的分子机制 |
1.4.1 硼酸通道基因At NIP5;1 和转运蛋白At BOR1 的降解 |
1.4.2 硼酸转运蛋白AtBOR4对硼的外排 |
1.4.3 TIP5;1通道蛋白 |
1.5 油菜硼营养的研究进展 |
1.5.1 油菜对缺硼和硼毒的响应 |
1.5.2 油菜应对硼胁迫的分子机制 |
1.6 硼营养调控的转录因子研究 |
1.7 转录因子WRKY蛋白概述 |
1.7.1 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 |
1.7.2 WRKY的发现及基本特征 |
1.7.3 WRKY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 |
1.7.4 WRKY与硼的关系 |
2 研究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3 甘蓝型油菜响应低硼和硼毒胁迫的WRKY家族基因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油菜材料 |
3.2.2 油菜营养液培养 |
3.2.3 引物的设计及扩增效率鉴定 |
3.2.4 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 |
3.2.5 荧光定量PCR |
3.2.6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
3.2.7 酵母单杂交 |
3.2.8 凝胶迁移实验(EMSA)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甘蓝型油菜低硼和硼毒响应的WRKY差异表达基因 |
3.3.2 硼转运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W-box |
3.3.3 Bna WRKYs与 NIP5;1s和 BOR1s间互作的酵母单杂分析 |
3.3.4 Bna WRKYs与 NIP5;1s和 BOR1s间互作的EMSA分析 |
3.4 讨论 |
3.4.1 Bna WRKYs参与硼胁迫反应 |
3.4.2 Bna WRKYs与硼转运相关基因互作 |
3.4.3 本章小结 |
4 Bna A9.WRKY47与Bna A3.NIP5;1 间的互作反应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油菜材料 |
4.2.2 油菜营养液培养 |
4.2.3 载体构建与油菜的遗传转化 |
4.2.4 亚细胞定位 |
4.2.5 硼含量的测定 |
4.2.6 MDA含量的测定 |
4.2.7 酵母单杂交实验 |
4.2.8 凝胶阻滞实验(EMSA) |
4.2.9 烟草瞬时表达实验 |
4.2.10 GUS染色及酶活测定 |
4.2.11 原位杂交实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Bna A9.WRKY47 的特异表达与亚细胞定位 |
4.3.2 Bna A9.WRKY47 正调控油菜的低硼适应性 |
4.3.3 Bna A9.WRKY47 转基因材料中Bna NIP5;1s和 Bna BOR1s表达 |
4.3.4 Bna A9.WRKY47与Bna A3.NIP5;1 启动子序列在酵母中的互作 |
4.3.5 Bna A9.WRKY47与Bna A3.NIP5;1 间互作的EMSA分析 |
4.3.6 烟草体系中Bna A9.WRKY47与Bna A3.NIP5;1 的互作 |
4.3.7 原位杂交显示Bna A9.WRKY47 激活Bna A3.NIP5;1 的表达 |
4.4 讨论 |
4.4.1 Bna A9.WRKY47 正调控低硼适应性 |
4.4.2 Bna A9.WRKY47 正调控Bna A3.NIP5;1 的表达 |
4.4.3 本章小结 |
5 At WRKY47 参与拟南芥对高硼胁迫的反应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拟南芥材料 |
5.2.2 拟南芥MGRL组培培养和营养液培养 |
5.2.3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
5.2.4 载体构建 |
5.2.5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实验 |
5.2.6 GUS染色及酶活测定 |
5.2.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5.2.8 硼含量的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Atwrky47 突变体表现出高硼耐受性 |
5.3.2 At WRKY47 的表达模式 |
5.3.3 At WRKY47 响应高硼胁迫的反应 |
5.3.4 At WRKY47 超表达材料对高硼敏感 |
5.3.5 ProAtWRKY47:AtWRKY47可以恢复突变体的表型 |
5.3.6 At WRKY47 遗传材料中硼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 |
5.4 讨论 |
5.4.1 At WRKY47 参与高硼胁迫反应 |
5.4.2 At WRKY47 参与硼毒的可能途径 |
5.4.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油菜营养液培养的配方 |
附录 Ⅱ MGRL平板培养的配方 |
附录 Ⅲ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提取及PEG介导的瞬时转化 |
附录 Ⅳ GUS酶活的测定 |
附录 Ⅴ 本研究所用引物序列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不同尺度土壤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微量元素的来源和形态及其转化研究进展 |
1.2.2 土壤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
1.2.3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研究进展 |
1.3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1.3.1 地统计学研究进展 |
1.3.2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2.1 采样方法 |
2.2.2 测定方法 |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地级市尺度土壤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
3.1 土壤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特征 |
3.2 土壤微量元素时间维变异特征 |
3.3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
3.4 土壤微量元素等级评价 |
3.5 小结与讨论 |
3.5.1 小结 |
3.5.2 讨论 |
第四章 农区尺度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
4.1 土壤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特征 |
4.2 土壤微量元素时间维变异特征 |
4.3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
4.4 土壤微量元素等级评价 |
4.5 小结与讨论 |
4.5.1 小结 |
4.5.2 讨论 |
第五章 县域尺度土壤与小麦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
5.1 土壤与小麦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特征 |
5.2 土壤与小麦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5.3 土壤与小麦微量元素方差分析 |
5.4 土壤与小麦微量元素综合评价 |
5.5 小结与讨论 |
5.5.1 小结 |
5.5.2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硼氮互作下棉花生理代谢及叶柄环带形成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硼的重要性 |
1.1.1 土壤中的硼 |
1.1.2 植物中的硼 |
1.2 植物缺硼症状 |
1.2.1 植物缺硼的外观形态症状 |
1.2.2 植物缺硼的微观解剖症状 |
1.2.3 棉花缺硼症状叶柄环带研究 |
1.3 硼在植物体内生理功能 |
1.3.1 硼与细胞壁 |
1.3.2 硼与细胞膜 |
1.3.3 硼与碳代谢 |
1.3.4 硼与氮代谢 |
1.3.5 硼与酚类代谢 |
1.4 植物硼的吸收和转运 |
1.4.1 硼的吸收 |
1.4.2 硼的转运 |
1.5 硼对其它矿质元素的影响 |
1.6 氮的吸收、同化和再转运 |
1.7 氮对硼吸收利用的影响 |
2 研究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3 棉花叶柄环带与非环带部位的差异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3.1.2 试验处理和样品制备 |
3.1.3 细胞壁物质的提取 |
3.1.4 扫描电镜切片的制备 |
3.1.5 透射电镜切片的制备 |
3.1.6 石蜡切片的制备 |
3.1.7 导管的离析 |
3.1.8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细胞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 |
3.1.9 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测定 |
3.1.10 还原糖和蔗糖的测定 |
3.1.11 叶柄养分的测定 |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硼对棉花叶柄环带发生程度的影响 |
3.3.2 棉花叶柄环带与非环带解剖结构差异 |
3.3.3 棉花叶柄环带与非环带导管分子形态 |
3.3.4 棉花叶柄环带与非环带亚细胞结构、细胞壁厚度和提取率差异 |
3.3.5 棉花叶柄环带与非环带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差异 |
3.3.6 棉花叶柄环带与非环带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差异 |
3.3.7 棉花叶柄不同部位养分的差异 |
3.4 讨论 |
3.4.1 棉花叶柄形成环带后维管束组织及导管的变化 |
3.4.2 棉花叶柄形成环带后细胞壁及其力学性质的变化 |
3.4.3 棉花叶柄形成环带后对其运输功能的影响 |
3.5 小结 |
4 缺硼和高氮诱导棉花叶柄环带的形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4.1.2 土壤样品测定 |
4.1.3 植物样品调查和采集 |
4.1.4 叶柄硼和氮测定 |
4.1.5 石蜡切片的制备 |
4.1.6 细胞壁物质的提取 |
4.1.7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4.1.8 X射线衍射(XRD)测定 |
4.1.9 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测定 |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环带发生程度的影响 |
4.3.2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解剖结构影响 |
4.3.3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影响 |
4.3.4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细胞壁衍射图谱的影响 |
4.3.5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环带发生程度的影响 |
4.4.2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维管束组织的变化的影响 |
4.4.3 缺硼高氮对棉花叶柄环带细胞壁物质组分及结构的影响 |
4.5 小结 |
5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5.1.2 土壤样品的测定 |
5.1.3 光合和叶绿素的测定 |
5.1.4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5.1.5 叶片代谢产物测定 |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 |
5.3.2 硼氮互作对棉花地上部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5.3.3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片代谢产物相对含量的影响 |
5.3.4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片代谢产物热图及层级聚类分析 |
5.3.5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片代谢网络结构图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缺硼高氮对棉花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 |
5.4.2 缺硼高氮对棉花叶片代谢通路的影响 |
5.5 小结 |
6 硼氮互作对棉花根系代谢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6.1.2 根系细胞壁的提取 |
6.1.3 植物样和细胞壁硼测定 |
6.1.4 根尖形态、根系活体染色表征细胞活力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
6.1.5 代谢分析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3.1 硼氮互作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 |
6.3.2 硼氮互作对棉花硼含量、累积量及细胞壁硼含量的影响 |
6.3.3 硼氮互作对棉花根系形态、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6.3.4 硼氮互作对棉花根系代谢产物相对含量的影响 |
6.3.5 硼氮互作对棉花根系代谢产物热图及层级聚类分析 |
6.3.6 硼氮互作对棉花根系代谢网络结构图的影响 |
6.4 讨论 |
6.4.1 缺硼和高氮对棉花根系生长及硼养分的影响 |
6.4.2 缺硼高氮对棉花根系生理代谢的影响 |
6.5 小结 |
7 硼氮互作对棉花离子组学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水培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7.1.2 田间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7.1.3 土壤样品的测定 |
7.1.4 植物样品采集和养分离子测定 |
7.1.5 棉花叶柄出现环带率测定 |
7.1.6 棉花铃数、铃重、产量和品质测定 |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硼氮互作对棉花伤流液矿质养分离子的影响 |
7.3.2 硼氮互作对棉花地上部和根部矿质养分离子的影响 |
7.3.3 硼氮互作对棉花不同生育期叶片硼氮含量的影响 |
7.3.4 硼氮互作对棉花叶柄出现环带的概率的影响 |
7.3.5 硼氮互作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7.4 讨论 |
7.4.1 棉花对硼氮应答的离子组学差异 |
7.4.2 硼氮互作对棉纤维品质和产量和影响 |
7.5 结论 |
8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
研究生期间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
致谢 |
(8)硼对番茄生长及果实贮藏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硼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
1.1.1 硼对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
1.1.2 硼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
1.1.3 硼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1.4 硼对酚类化合物及激素的影响 |
1.2 硼与果实品质及耐藏性的关系 |
1.2.1 园艺产品耐贮性的影响因素 |
1.2.2 硼对果实品质生理的影响 |
1.2.3 硼对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硼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2.1.2 试验处理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硼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的影响 |
2.2.2 硼对番茄植株叶片形态的影响 |
2.2.3 硼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
2.2.4 硼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硼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场地与材料处理 |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硼对番茄植株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
3.2.2 硼对番茄植株丙二醛的影响 |
3.2.3 硼对番茄果实CAT、SOD活性的影响 |
3.2.4 硼对番茄植株乙烯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多元醇络合硼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4.1.2 试验处理 |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采前喷施山梨醇-硼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
4.2.2 采前喷施山梨醇-硼对果实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4.2.3 采前喷施山梨醇-硼对果实Vc及番茄红素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多元醇络合硼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机理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5.1.2 试验处理 |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采前喷施山梨醇-硼对番茄果实乙烯含量的影响 |
5.2.2 采前喷施山梨醇-硼对番茄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2.3 采前喷施山梨醇-硼对番茄果实CAT及 SOD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总结 |
6.1 讨论 |
6.2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附录 |
(9)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水果作物,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
1.2 海南香蕉园施肥现状及土壤现状 |
1.3 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
1.3.1 枯萎病致病机理 |
1.3.2 枯萎病防治主要措施与效果 |
1.3.3 影响枯萎病发病的因素 |
1.4 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
1.4.1 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生化影响 |
1.4.2 氮对植物生长及病害的影响 |
1.4.3 其他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与病害影响 |
1.4.4 硅对植物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
1.4.5 氮硅配合对植物生长及抗病能力的影响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不同供氮水平下加硅对香蕉生长与氮营养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香蕉生物量与根冠比 |
2.2.2 香蕉根系活力 |
2.2.3 香蕉硝态氮含量 |
2.2.4 香蕉氮含量 |
2.2.5 香蕉硅含量 |
2.3 本章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香蕉生物量 |
3.2.2 香蕉的株高茎粗 |
3.2.3 香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
3.2.4 香蕉叶片中的硝酸还原活性酶活性 |
3.2.5 香蕉叶片的硝态氮含量 |
3.2.6 香蕉的全氮含量 |
3.2.7 香蕉的硅含量 |
3.2.8 香蕉的磷含量 |
3.2.9 香蕉假茎的木质素含量 |
3.2.10 香蕉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
3.2.11 香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
3.2.12 香蕉叶片的总酚含量 |
3.2.13 香蕉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 |
3.3 本章讨论 |
3.3.1 加硅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
3.3.2 加硅对香蕉株高茎粗的影响 |
3.3.3 加硅对香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4 加硅对香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3.5 加硅对香蕉叶片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3.3.6 加硅对香蕉氮含量的影响 |
3.3.7 加硅对香蕉硅含量的影响 |
3.3.8 加硅对香蕉磷含量的影响 |
3.3.9 加硅对香蕉假茎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3.3.10 加硅对香蕉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3.3.11 加硅对香蕉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 |
3.3.12 加硅对香蕉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弱光、热锻炼及空气湿度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杜鹃花研究概述 |
1.1.1 杜鹃花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杜鹃花的应用价值 |
1.2 植物耐热性机理研究进展 |
1.2.1 叶片解剖结构与植物耐热性 |
1.2.2 光合特性与植物耐热性 |
1.2.3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耐热性 |
1.2.4 抗氧化系统与植物耐热性 |
1.2.5 分子响应与植物耐热性 |
1.2.6 杜鹃花耐热性研究进展 |
1.3 不同措施提高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
1.3.1 改善养护管理措施 |
1.3.2 抗热锻炼 |
1.3.3 施用外源物质 |
1.3.4 接种真菌 |
1.3.5 进行抗热性育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空气湿度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2.2 试验方法 |
2.2.1 测定方法 |
2.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空气湿度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2.3.2 不同空气湿度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3 不同空气湿度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解剖结构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3.2 试验方法 |
3.2.1 测定方法 |
3.2.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3.3.2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3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解剖结构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热锻炼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4.2 试验方法 |
4.2.1 测定方法 |
4.2.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热锻炼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3.2 热锻炼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3 热锻炼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杜鹃花解剖结构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棉花叶片萎缩蕾而不花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虫棉施肥方法[J]. 罗峥. 河南农业, 2021(31)
- [2]不同浓度硼肥对苹果砧木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及硼转运基因家族的筛选[D]. 荣春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拟南芥中硼酸通道蛋白AtNIP5;1磷酸化修饰激酶基因的鉴定[D]. 刘冲.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D]. 闫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5]转录因子WRKY47参与油菜和拟南芥响应硼胁迫的分子机制[D]. 冯英娜.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6]不同尺度土壤微量元素时空变异特征研究[D]. 袁敏敏. 扬州大学, 2020
- [7]硼氮互作下棉花生理代谢及叶柄环带形成差异研究[D]. 李鸣凤.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8]硼对番茄生长及果实贮藏性的影响[D]. 刘伟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9]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D]. 王露. 海南大学, 2019
- [10]弱光、热锻炼及空气湿度处理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D]. 梁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