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中隔鳞状细胞癌误诊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利,汪峻峰,沈永华,冯娟娟,董艳芬[1](2021)在《孤立性蝶窦病变70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20年1月诊断的70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 70例病例中,真菌球型蝶窦炎24例、蝶窦囊肿17例、慢性蝶窦炎11例、变应性真菌性蝶窦炎6例、急性蝶窦炎5例、蝶窦息肉2例、脑脊液鼻漏(蝶窦)2例、蝶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蝶窦腺癌1例。其中55.7%病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67.14%病例在明确诊断前鼻内镜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总体病例发生误诊29例,误诊率为41.43%。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对于可疑病例进行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李丹[2](2021)在《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肿瘤的病理分型及其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肿瘤发病情况及病理类型特点,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为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肿瘤患者早期预测和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近6年(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肿瘤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共纳入患者526例,进行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收集,按照肿瘤病理类型分为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对各病理类型及两组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在526例患者中,男性345例(65.6%),女性181例(34.4%),肿瘤发病年龄范围为2-85岁,中位年龄为50.0岁。汉族349例(66.3%)、藏族88例(16.7%)、回族67例(12.7%),蒙古族15例(2.9%)、土族7例(1.3%)。良性肿瘤组349例(66.3%),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176例(50.4%)、血管瘤113例(32.4%)、骨瘤17例(4.9%)、纤维瘤16例(2.6%)、多形性腺瘤7例(2.0%),其他病理类型肿瘤20例(5.7%)。恶性肿瘤组177例(33.7%),其中鳞状细胞癌61例(34.5%),淋巴瘤41例(23.2%),恶性黑色素瘤32例(18.1%)、腺样囊腺癌19例(10.7%)及嗅神经母细胞瘤6例(3.4%),其他病理类型肿瘤18例(10.2%)。2.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间鼻部手术史、鼻出血、面部麻木、眼球胀痛、吸烟史、居住地海拔及年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鼻腔鼻窦恶性患者的危险因素:鼻出血、面部麻木症状、吸烟史、居住地海拔、年龄(P<0.05)。结论:1.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肿瘤的病理类型种类多样且复杂,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瘤分别位于良、恶性肿瘤的首位;2.年龄较大的患者更易患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吸烟也会增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病风险。
郭秀玲,乔鹏飞[3](2020)在《鼻腔恶性肿瘤CT误诊25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腔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鼻腔恶性肿瘤病人的CT影像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25例中鼻腔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浆细胞瘤1例,黑色素瘤3例。CT扫描10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部密度均匀,15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1例有钙化,3例中心伴有坏死/囊变。20例发生于单侧鼻腔,5例发生于双侧鼻腔,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鼻腔恶性肿瘤CT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CT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
陈小莲[4](2020)在《MRI脑回征对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扫描图像中脑回征征象的发生率、类型、特点,利用脑回征回溯法来预测肿瘤起源部位,并跟踪随访SIP术后患者的复发率等,探讨MRI脑回征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40例,针对这40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患术前扫描设备为影像科Philips Achieva 3.0核磁扫描仪。通过UNISIGHT Team View软件分析MRI病例图像,研究MRI影像中脑回征征象,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范围、信号特点等,并判断起源部位;通过查阅手术记录进行比较,找出肿瘤病灶起源部位。计算脑回征的发生率,MRI推测的起源部位与肿瘤实际附着处的符合率,脑回征所在解剖结构与符合率的相关性以及脑回征的类型等。并跟踪随访SIP术后患者的2年以上,统计复发率,探讨MRI脑回征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将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37例(92.5%)可见肿瘤内分布高低信号间隔条纹影,即卷曲脑回状(CCP),呈弥漫性分布。其中28例(75.7%)CCP呈弯曲状,9例(24.3%)呈平行线状。3例未见明显特征性条纹影(7.5%),其中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变(3.5%),且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长T1、长T2信号。(2)原发部位:根据术中所见,肿瘤病灶附着部位最常见位于鼻腔外侧壁19例(47.9%),上颌窦为11例(27.5%),筛窦7例(17.5%),额窦、蝶窦和纸样板各1例(2.5%)。MRI图像通过脑回征逆向回溯法预判肿瘤起源:共报告推测病灶起源位置36例,分别为上颌窦12例(33%),前组筛窦4例(11.1%),钩突3例(8.3%),额窦2例(5%),鼻甲11例(30.6%),其中中鼻甲9例,上鼻甲2例,后组筛窦、蝶窦各1例(2.8%)。复发病例3例(8.3%),起源部位分别为上颌窦1例,前组筛窦1例,不能确认1例。脑回征逆向回溯法预判肿瘤起源与肿物实际符合率约为72.5%。(3)病灶累及范围:病灶位于左侧23例(57.5%),右侧14例(35%),累及双侧3例(侵犯至对侧)(7.5%)。局限于鼻腔内4例,累及鼻腔上颌窦15例,鼻腔上颌窦、筛窦13例(2例通过额窦侵犯对侧额窦和筛窦),鼻腔筛窦、额窦5例,筛窦、额窦7例,上颌窦2例,鼻腔上颌窦、筛窦、额窦2例,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及眼眶内1例,筛窦1例,MRI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达97.5%。(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发现SIP合并不典型异性增生2例(7.1%),合并恶变(局灶鳞状细胞癌)1例(3.6%)。1例恶变鳞癌者无明显条纹影,且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长T1、长T2信号。(5)术后随访结果: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1/9,复发率为10.1%;鼻内镜术组:3/21,复发率为14.3%;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术组:1/10,复发率为10%.总体复发率约为12.5%。结论1、MRI脑回征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显示率高,其中CCP呈弯曲状最为常见,脑回征是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靠指标。2、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一致性高,能较好地判断手术分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3、CCP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起源部位术前判断准确性高,为术前掌握病灶起源信息,确定手术方案,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防止术后复发提供强有力支撑。4、对本组病例跟踪随访结果显示总体复发率为12.5%,相较已有的Mate分析资料显示,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发展以来,SIP术后总体复发率下降至15-19%,此组研究结果复发率在合理范围内,且略低于15%,综合之前研究结果侧面印证MRI在SIP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误差偏倚,MRI作为术前检查对于肿瘤复发率的影响需要依靠更大数据、更为严谨调查研究。
张武[5](2020)在《鼻腔鼻窦肿瘤多模态影像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CT及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方案在鼻腔鼻窦肿瘤检出及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四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肿瘤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T、MRI平扫、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MR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ffusion MRI,DCE-MRI)进行检查,分析CT、MRI平扫、DWI及DCE-MRI多模态的影像学特征。测量指标包括(1)CT平扫:发病部位、密度值、形态、边界、大小、骨质破坏、转移状况。(2)MRI平扫:各序列信号强度、边界、有无转移。(3)DWI: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4)DCE-MRI:时间信号强度变化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曲线分型,TIC曲线最大上升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xslp)、达峰时间(Timetopeak,Tpeak)及反流速率常数(Contrast agent reflux rate constant,Kep)。TIC曲线的分型依据Geirnaerdt法分为Ⅰ型(上升型)、Ⅱ型(平台型)、Ⅲ型(流出型)3种。采用卡方检验比较CT平扫及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C曲线类型分布,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e,ROC)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阈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准确性,得到不同参数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 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40例。CT:恶性肿瘤中形态不规则的比例73.33%(22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32.50%(1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密度不均匀的比例80.00%(24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7.50%(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有骨质破坏者共25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中5例,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2. MRI平扫:恶性肿瘤组织信号欠均匀的比例96.67%(29例)明显高于良性组织的7.50%(3例),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3. DWI: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0±0.12)×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肿块的ADC值(1.27±0.20)×10-3mm2/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在诊断阈值为0.013mm2/s时,诊断的准确度为79.43%,特异性为68.95%,敏感性为82.14%,AUC为0.801。4. DCE-MRI:恶性肿瘤患者TIC类型属于流出型的比例最高,约为66.7%,良性肿瘤患者中TIC类型属于上升型的比例最高,约为7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中Mxslp、Tpeak、Kep参数比较,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Tpeak值分别为(75.23±19.55)s,(131.87±42.15)s,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恶性肿块的Kep和Mxslp(1.16±0.37/min,18.73±6.55)参数比良性肿块(0.45±0.24/min,11.02±5.36)显着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5. DCE-MRI的诊断特异性(77.50%)比CT检查的(60.00%)显着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EC-MRI的诊断准确度为70.00%,敏感性为60.00%,CT检查的诊断准确度为62.86%,敏感性为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eak在诊断阈值为84s时,AUC为0.764,诊断的准确度为71.43%,特异性为77.50%,敏感性为63.33%;Kep参数以0.7/min为阈值,AUC为0.897,诊断的准确度为87.14%,特异性为82.50%,敏感性为93.33%;Mxslp在诊断阈值为13.6时,AUC为0.851,诊断的准确度为68.57%,特异性为62.50%,敏感性为76.67%;以Tpeak、ADC和Kep参数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以预测概率,以预测概率=0.279为临界值进行诊断,ROC分析的AUC为0.932,准确度为92.86%,特异性为90.00%,敏感性为96.67%。4个参数中ADC、Tpeak和Kep的诊断效能较好,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剔除Mxslp参数评价联合诊断的效能,Tpeak、ADC和Kep参数联合诊断的准确度(92.86%)、特异性(90.00%)和敏感性(96.67%)比单一参数ADC、Tpeak、Mxslp诊断效能显着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中的TIC类型存在差异,恶性肿瘤多数属于流出型,而良性肿瘤多数属于上升型。2.DCE-MRI定量参数Mxslp、Tpeak、Kep和ADC值的高低可用于鉴别评估鼻腔鼻窦肿块的良恶性,且Kep参数的诊断准确度更高,DCE-MRI各参数多模态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单一诊断方法。
袁欣[6](2019)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鼻腔鼻窦肿物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最佳单能量联合SAFIRE技术对鼻腔鼻窦肿物图像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双能量CT最佳单能量成像联合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对鼻腔鼻窦肿物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肿物,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能量CT动脉期与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图像均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ejection,FBP)及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重建,并将 SAFIRE 重建组调入Monoenergetic软件后处理获得最佳单能量联合SAFIRE组。总共获得A、B、C三组图像(A组:最佳单能量/SAFIRE,B组:线性融合图像/FBP,C组:线性融合图像/SAFIRE)。比较三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评分、病灶显着性评分)及客观评价[病灶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背景噪声(SD)]。比较动脉期与静脉期的最佳单能量值。[结果]①动静脉双期A组及C组图像的病灶SNR和C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显着性评分均高于B组,背景SD值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动静脉双期A组与C组图像的病灶SNR和CNR、背景SD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期A组图像病灶显着性评分均高于C组(P均<0.05)。③A组的静脉期病灶显着性评分高于动脉期(P<0.05)。④动、静脉期最佳单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CNR 单能量值为(65.38±0.87)KeV。[结论]鼻腔鼻窦肿物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中,65KeV为最佳单能量值。最佳单能量联合SAFIRE技术可明显减小图像噪声,提高病灶对比度,增加细节信息,更利于鼻腔鼻窦肿物的分析诊断。第二部分 碘值及Overlay值鉴别鼻腔鼻窦肿物的价值[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图中碘值及Overlay值鉴别鼻腔鼻窦肿物的价值。[方法]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同第一部分。将动脉期、静脉期的SAFIRE重建薄层数据调入双能量软件的Liver VNC程序,获得病灶的碘图并测量病灶实性部分的碘浓度(IC)、Overlay值,另测量双期融合组图像病灶实性部分CT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肿物分为良性组(33例)与恶性组(27例),良性组又分为血管源性肿物(7例)与非血管源性肿物(2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病灶的IC、Overlay值及CT值,对有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①良性血管源性肿物与恶性组的双期病灶IC、Overlay值、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良性非血管源性肿物的双期病灶各参数值均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良性非血管源性肿物的 IC、Overlay 值、CT 值分别为 0.76±0.50、21.01±18.36、54.47±13.90,恶性组分别为1.60±0.67、37.62±16.62、72.24±15.78;静脉期:良性非血管源性肿物各参数值分别为0.94±0.75、26.14±19.94、60.68±18.96,恶性组分别为 1.93±0.66、45.86±15.53、81.54±13.73。③动脉期:病灶 IC、Overlay值、CT值的AUC分别为0.868、0.840、0.835,静脉期分别为0.859、0.816、0.829;其中静脉期病灶IC的诊断效能最佳,以1.375mg/ml为诊断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4.6%,准确度为86.8%。[结论]鼻腔鼻窦良性血管源性肿物与恶性肿瘤的碘浓度、Overlay值及CT值存在重叠,诊断需结合常规形态学表现;碘浓度能更准确地反映鼻腔鼻窦肿物的血供情况,并有助于恶性肿瘤与良性非血管源性肿物的鉴别诊断。第三部分 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鉴别鼻腔鼻窦非血管源性肿物的价值[目的]探讨双源CT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对鼻腔鼻窦非血管源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第二部分病例剔除血管源性肿物7例,共纳入53例病例,检查方法同第一部分。根据病变的常规形态学表现判断其良恶性。将双期SAFIRE薄层重建数据调入“Monoenergetic”软件中,得到病变的CNR曲线和能谱曲线。测量病灶实性部分的最佳CNR单能量CT值(CTose)及能谱曲线斜率(K),另测量双期融合图像病灶实性部分的CT值。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和恶性组(27例),评价常规形态学分析的诊断效能。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病灶CTose值、K值、CT值,并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①常规形态学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4.1%、84.6%、79.2%。②动脉期:良性组的CTose值、K值、CT值分别为61.91±25.62、0.92±0.69、56.56±16.67,恶性组分别为80.16±16.07、1.97±1.18、67.85±11.41;静脉期:良性组的各参数分别为68.25±26.60、1.26±0.78、62.57±19.98,恶性组分别为 95.31±16.72、2.50±0.95、79.08±12.61;双期恶性组3参数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③动脉期病灶CTose值、K值、CT值的AUC分别为0.813、0.883、0.736,静脉期分别为0.841、0.885、0.777;其中静脉期病灶K值的AUC最大(0.885),以K=1.77为诊断阈值,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5%、88.2%、88.3%。[结论]双源CT的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可更准确的反映病变血供情况及组织差异,有助于提高鼻腔鼻窦非血管源性肿物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王言言[7](2018)在《鼻腔鼻窦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3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NKSCC)常见于鼻咽部,约占鼻咽癌的95%[1],而发生在鼻腔鼻窦者少见。目前国内外文献关于鼻腔鼻窦NKSCC的报道较少,且命名较为混乱,除NKSCC外,有移行细胞癌[2]、圆柱形细胞癌[3]、施耐德癌[4]、Ringertz癌[5]、呼吸道上皮癌[6]等等。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头颈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7](第4版)中将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分为角化性鳞状细胞癌(KSCC)、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NKSCC)、梭形细胞性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样鳞状细胞癌、疣状鳞状细胞癌等。将鼻腔鼻窦KSCC和NKSCC单独分类,不仅仅是因为二者存在组织病理学差异,还因为NKSCC比KSCC对放疗更敏感[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小,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率更高[9-13]。由于鼻腔鼻窦NKSCC临床病理类型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国内外文献缺乏对该病系统的认识和诊治经验的总结,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和漏诊。目的:通过探讨鼻腔鼻窦NKSCC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经病理确诊的3例鼻腔鼻窦NK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鼻腔鼻窦NKSC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鼻腔鼻窦NKSCC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就诊年龄56-76岁,中位患病年龄为66.7岁;病程1-6个月,中位病程3.7个月。病例1因“右侧间断鼻出血伴头痛1个月”就诊,电子鼻咽镜下见鼻中隔双侧后份突出表面不平的粉红色肿物;病例2因“左侧鼻干伴涕中带血6个月”就诊,前鼻镜检查见左侧黎氏区及鼻底见粉红色溃疡,表面微隆起,略不平;病例3因“右侧内眦皮下隆起、疼痛伴溢泪4个月”就诊,眼眶CT见右侧泪囊及右侧鼻腔、筛窦团块状软组织影,电子鼻咽镜见右侧中鼻道淡粉色不平肿物。病例1在全麻鼻内镜下行肿物切除术,随访1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见复发及转移,因心脏病去世;病例2接受放射治疗,随访18个月复发;病例3在全麻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行肿物切除术,术后1个月接受放射治疗,随访18个月,复查鼻窦MRI未见复发。结论:1.NKSCC发生在鼻腔鼻窦者少见,耳鼻喉科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2.鼻腔鼻窦NKSCC的诊断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电子鼻咽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3.鼻腔鼻窦NKSCC的治疗主要由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病变局限者首选手术,病变较广泛者术前或术后加用放疗。
徐婷,袁渊,吴四海,肖大江[8](2017)在《鼻中隔基底细胞腺瘤恶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描述1例来源于鼻中隔的基底细胞腺瘤的病情经过,并对鼻部区域原发性基底细胞腺瘤/癌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了既往所报道的2例鼻腔原性基底细胞腺瘤以及所有文献所报道的原发于鼻部区域的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结果:原发于鼻部区域的基底细胞腺瘤/癌(BCA/BCAC)较为罕见,两者的主要症状为鼻阻塞与鼻出血,平均病程为3.6月。13例BCAC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4%,远低于头颈部其它区域的BCAC。术后复发率为50%,病死率为25%。电镜下BCAC与BCA在组织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BCAC的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较多见,生长呈侵袭性,可能浸润周围血管或神经。BCAC需和实性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相鉴别。结论:BCAC多数生存时间较长,生物学行为符合低度恶性肿瘤,其易复发但侵袭力不强。鼻腔的基底细胞腺瘤可能具有恶变倾向,密切随访极为必要。
袁冬存,梁志莹,黄穗乔[9](2016)在《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不同MRI表现及其鉴别》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0月行鼻腔鼻窦MR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38例(包括鳞状细胞癌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淋巴瘤5例、腺样囊性癌5例、未分化癌4例、腺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及恶性血管周细胞肿瘤1例)。结果肿瘤原发部位中心位于上颌窦17例,鼻腔及鼻腔-筛窦17例,筛窦3例,蝶窦1例。MRI表现:30例肿瘤(78.9%)于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5例肿瘤(13.2%)于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肿瘤(5.3%)于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1例(2.6%)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所有肿瘤强化明显。其中腺样囊性癌、部分淋巴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信号较其他肿瘤有一定特征:腺样囊性癌T2WI信号高,囊变、坏死明显;部分淋巴瘤信号均匀,强化均匀;部分恶性黑色素瘤T1WI信号高。不同肿瘤的发病部位、周围结构改变则有较明显差异。结论 MR对成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孙红霞[10](2014)在《鼻内窥镜下蝶窦手术8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蝶窦病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误诊情况,以提高诊断率及疗效。方法:将2008-2012年间收治的80例蝶窦病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蝶窦病变以慢性蝶窦炎合并全组或多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最多见,其次为真菌性蝶窦炎,亦可合并全组或多发真菌性鼻窦炎,再其次为蝶窦囊肿、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多见转移性鼻咽癌(如鳞状细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甚至消失、鼻腔异味、头痛、视力改变、颅神经麻痹、回吸性涕血或鼻出血。结论:蝶窦病变应常规行鼻窦CT、MRI及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蝶窦病变的优选术式,恶性肿瘤尚需给予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
二、鼻中隔鳞状细胞癌误诊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中隔鳞状细胞癌误诊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孤立性蝶窦病变70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总体情况分析 |
2.2 治疗方式和预后 |
3 讨论 |
3.1 误诊原因 |
3.2 避免误诊措施 |
(2)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肿瘤的病理分型及其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取样方法 |
2.2.2 数据收集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鼻腔鼻窦肿瘤的病理分型特点及临床特征描述 |
3.1.1 鼻腔鼻窦肿瘤一般情况描述 |
3.1.2 肿瘤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描述 |
3.2 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 |
3.3 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
4.2 鼻腔鼻窦肿瘤危险因素 |
4.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文献综述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鼻腔恶性肿瘤CT误诊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CT征象分析 |
2 结果 |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 |
2.2 CT检查 |
3 讨论 |
3.1 鼻腔恶性肿瘤的CT表现 |
3.2 本组病例CT征象及误诊原因分析 |
(4)MRI脑回征对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鼻腔鼻窦肿瘤多模态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腔鼻窦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鼻腔鼻窦肿物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最佳单能量联合SAFIRE技术对鼻腔鼻窦肿物图像质量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碘值及Overlay值鉴别鼻腔鼻窦肿物的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鉴别鼻腔鼻窦非血管源性肿物的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件 |
致谢 |
(7)鼻腔鼻窦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3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述 |
1.2.1 流行病学 |
1.2.2 病因 |
1.2.3 临床表现 |
1.2.4 影像学特点 |
1.2.5 组织病理学 |
1.2.6 诊断 |
1.2.7 鉴别诊断 |
1.2.8 治疗 |
1.2.9 预后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临床表现 |
3.3 辅助检查 |
3.3.1 电子鼻咽镜 |
3.3.2 影像学检查 |
3.3.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3.4 TNM分期、治疗及预后 |
第4章 讨论 |
4.1 病因及流行病学 |
4.1.1 病因 |
4.1.2 流行病学 |
4.2 临床表现 |
4.3 辅助检查 |
4.3.1 电子鼻咽镜 |
4.3.2 影像学检查 |
4.3.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4 治疗 |
4.5 预后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鼻中隔基底细胞腺瘤恶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道 |
2 讨论 |
2.1 发病情况 |
2.2 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 |
2.3 治疗 |
(9)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不同MRI表现及其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仪器与方法 |
3.图像分析 |
结果 |
讨论 |
(10)鼻内窥镜下蝶窦手术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临床症状 |
1.3 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 |
1.4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鼻中隔鳞状细胞癌误诊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孤立性蝶窦病变70例临床特征分析[J]. 刘鹏利,汪峻峰,沈永华,冯娟娟,董艳芬.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05)
- [2]青海地区鼻腔鼻窦肿瘤的病理分型及其特点分析[D]. 李丹. 青海大学, 2021(01)
- [3]鼻腔恶性肿瘤CT误诊25例分析[J]. 郭秀玲,乔鹏飞.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0(06)
- [4]MRI脑回征对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D]. 陈小莲.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鼻腔鼻窦肿瘤多模态影像学研究[D]. 张武.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鼻腔鼻窦肿物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袁欣.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7]鼻腔鼻窦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3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王言言. 吉林大学, 2018(01)
- [8]鼻中隔基底细胞腺瘤恶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徐婷,袁渊,吴四海,肖大江.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9)
- [9]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不同MRI表现及其鉴别[J]. 袁冬存,梁志莹,黄穗乔.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06)
- [10]鼻内窥镜下蝶窦手术80例临床分析[J]. 孙红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