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卫县是怎样实现养鸡良种化的?(论文文献综述)
周广文[1](2006)在《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是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资源分析的方法,充分考虑果树栽培区的生产实践并结合果树生态适应性,对果树生产区的气候背景、地质土壤背景和优质果品产业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了该地区果树生产结构面临的问题,确定了区划和调整与优化原则以及依据,确定区域目标并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划分,提出了各区域内的发展方向,为西北地区优质果品生产和果树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有以下结论:1、首次对西北地区优质果树种植按气候背景、地质和土壤背景进行划分。并划分成4带15分区。4带是指:干旱落叶果树带;温带落叶果树带;高寒落叶果树带;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15分区指:(1)宁夏平原果树栽培分区(2)河西走廊果树栽培分区;(3)吐鲁番哈密优质葡萄分区;(4)伊梨河谷果树栽培分区(5)库尔勒优质香梨分区;(6)喀什三角洲果树栽培分区;(7)昆仑山北坡果树栽培分区;(8)陕北丘陵优质红枣分区;(9)渭北高原优质苹果、梨分区;(10)陇东高原果树栽培分区;(11)陇中丘陵果树栽培分区;(12)固原山地果树栽培分区;(13)关中平原特色果树分区;(14)陕南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分区;(15)青海高寒果树栽培分区。2、通过研究,优质果树分区的基本气候条件有六项,分别为:(1)0-7.2℃的温度时数;(2)年平均气温;(3)1月份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5)年均日照时数;(6)绝对最低气温;3、通过对西北地区地质、土壤背景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优质果品和地质背景的宏观关联性,同时通过对西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综合分析,指出了优质果品适宜的土壤条件,并结合对各优质果树区的分区描述,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4、通过布局与优化研究,提出了:西北地区无公害果树发展思路;西北地区观光果园的发展展望;西北地区保护地果树发展方向;西北地区果树产业化发展趋势。5、通过对15个优质果树分区的气候、土壤、立地条件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方向。
张萍[2](2003)在《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世琦[3](2003)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较低的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赤贫和经济贫困的共生区。长期以来,由于对乱垦滥伐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而疏于治理,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西北地区和东中部区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途径,治理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已迫在眉捷。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也出现了经济发展滞缓、农民增收缓慢和农产品质量难以适应市需求等不合理现象也日趋突出,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刻不容缓。 西北地区面对退耕还林草和农业结构调整两大重任,既要完成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工程建设,又要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协调与处理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推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西北地区全面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对西北地区退耕坡地与退耕沙化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区与退耕还草区,对完善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方案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西北地区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林业结构、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战略;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技术保障体系及新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技术体系,形成了完善的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研究的理论体系,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 西北地区涉及退耕坡地和退耕沙化地共276.7万hm2,占西北地区耕地面积的17.1%,退耕坡地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两省,退耕沙化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宁夏两个自治区,退耕坡地占退耕面积的61.3%,其中陕西省占到退耕坡地的73.0%,退耕沙化地占退耕面积的38.7%,其中新疆自治区占退耕沙化耕地的80.3%。退耕还林还草涉及25°以下缓坡耕地梯田化面积527.5万hm2,占西北地区耕地面积的47.7%。其中陕西省占33.3%,甘肃省占55.4%。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以年降水量500mm为分界线,大于500mm的区域以还林为主,400~500mm区域以造灌木林为主,小于400mm还草为主。退耕还林还草要乔灌草三结合,用宫胁造林理论指导西北地区林草植被的恢复,还林主要面积在陕西省。林业结构调整要坚持的生态防护林为主,不低于60%,控制经济林不高于20%,要选择适地树种和草种,还林还草要树立植物群落思想,避免林、草品种单一化种植模式。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要体现科技调整、市场调整和优势调整特点,要协调好生l1...........‘......目...............口..-日一,..........目...................口口..口.口.............口州..........目.......................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粮食发展问题上坚持稳总量求优质,总体上粮食目标定为人均300kg,西北地区保持退耕还林还草之前的粮食总产水平是能够实现的,要打破以粮为纲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把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作为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只要农民富裕了,就能从市场上购买口粮,自然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特别对于陕西、甘肃和青海三省,宁夏和新疆人均粮食接近400kgo 西北地区发展优质农作物要利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发展产业化,主要包括:新疆优质甜菜、棉花、葡萄、啤酒大麦和瓜果种植产业区,甘肃优质马铃薯、瓜果和啤酒大麦种植产业区,陕西优质苹果和优质小麦种植产业区,宁夏优质粳稻种植产业区,青海优质马铃薯和优质油菜种植产业区,西北地区高产优质玉米种植产业区,西北地区黄士高原优质小杂粮种植产业区,同时还要重视农产品安全问题。 西北地区牧业结构调整应分牧区牧业和农区牧业。牧区要加强草地和畜种改良建设,农区要加强饲草基地和畜禽改良建设,发展规模化和设施化养殖,农区和牧区都要向牧业产业化发展。西北地区农区牧业要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主要是陕西陕南生猪,关中肉牛和奶牛,陕北和渭北奶山羊养殖产业区,甘肃河西、陇南、天水和定西生猪,甘南、临夏、庆阳和河西肉羊,甘南肉牛,陇东奶牛养殖产业区,宁夏肉羊、奶牛养殖产业区,新疆奶牛、肉牛和肉羊养殖产业区,青海肉牛和肉羊养殖产业区,同时也要重视畜产品安全问题。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快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发展基础,同时要引导和重视农村运输业、旅游业、餐饮、农业贸易和其它行业的服务业等。 西北地区还耕还林还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经济补偿(贴)制度,生态移民工程,科技还林还草方案,依法退耕和依法保护林草,开发农村新能源技术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和引导农民增收的机制。农业结构调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技术体系,农业与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农业与农村综合体系建设。
史明学,张惠祥[4](2002)在《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宁夏养羊业之路如何走》文中研究指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高低和人均畜产品的占有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生活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畜牧业是社会文明基础。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没有畜牧业这个物质基础,就没有社会文明。畜牧业是实现社会文明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量的比重已超过了50%,有的高达80%,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达不到30%,我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只有35%。全球人均年消
王学仁[5](1996)在《怎样发展农村高效畜牧业──中卫县发展高效畜牧业的基本经验》文中指出怎样发展农村高效畜牧业──中卫县发展高效畜牧业的基本经验王学仁(宁夏中卫县畜牧局751700)中卫县是宁夏中部黄河两岸的农业县。还有大面积草地,适于发展各种畜牧业。但是1980年以前畜牧业生产效益不高,肉、蛋、奶供不应求。1980年以后畜牧业生产发生...
张巨顺,张玉槐[6](1990)在《中卫县是怎样实现养鸡良种化的?》文中指出 自1979年以来,中卫县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以专业户为主的养鸡事业,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家庭养鸡的积极性,全面普及了科学养鸡新技术,推广了新品种,使养鸡业由传统家庭的副业逐步转向社会化、商品化生产,并逐步实现养鸡科学化、专业化.父母代种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发展到37528只,年孵化推广商品1代鸡70多万只,基本形成了良种繁育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促进了近年来养鸡生产的大发展,全县养鸡存栏逐年增加,1980年存栏20万只,1983年发展到38万只,1988年存栏56.6万只,是1980年的2.8倍,养鸡产值由1983年的340.71万元增长到1988年的2264.53万元,全县鲜蛋产量1983年为126万公斤,1988年增加到267.88万公斤,不仅满足了全县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常年运销区内外,产蛋旺季还出现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畜牧局[7](1985)在《宁夏养鸡业的简况》文中认为 随着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区养鸡生产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上半年全区鸡的饲养量已达478.8万只,比去年存栏数增加36.8%。今年养鸡生产的特点是:一、商品蛋明显增加,现已收购鲜蛋384.9万斤,完成全年任务的109%,比去年同期增长65.5%。中卫县收购鲜蛋达40万斤,相当去年收购量的9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多种经济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二是良种鸡明显增加,银南灌区五县和永宁县已建立良种鸡乡15个,计划在年底实现养鸡良种化,良种鸡占
宁夏中卫县畜牧兽医站[8](1984)在《农村养鸡现代化途径探讨》文中提出 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我县养鸡发展很快。现在全县养鸡30多万只,养鸡专业户167户(养百只以上),重点户308户(50—99只)。孵化场户由去年的13个发展到56个,今年共孵良种雏鸡326619只,比去年增加三倍多。上半年我县收购鲜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6%,四园公社牛滩一队社员万成顺现养育成鸡240
二、中卫县是怎样实现养鸡良种化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卫县是怎样实现养鸡良种化的?(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3 果树的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二章 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和果树资源特征 |
2.1 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 |
2.2 西北地区果树资源 |
第三章 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分析 |
3.1 果树生态适应性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
3.2 西北地区主要果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
第四章 西北地区气候背景分析 |
4.1 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
4.2 适应果树栽培的气候指标 |
4.3 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的综合评价 |
第五章 西北地区地质、土壤背景分析 |
5.1 地质背景 |
5.2 西北地区土壤类型、地理分布及养分特征 |
5.3 西北地区土壤的综合评价 |
第六章 西北地区果树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 |
6.1 西北地区果业区域布局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
6.2 西北地区果树适宜区的综合区划 |
6.3 经营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优化措施和模式探索 |
第七章 西北地区果树适宜区的分区描述和发展方向 |
7.1 干旱落叶果树带 |
7.2 温带落叶果树带 |
7.3 高寒果树带 |
7.4 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 言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1.3.2 国内研究动态及评述 |
1.4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1.5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演变 |
2.1 世界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历程 |
2.2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演变 |
第三章 合作经济组织和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
3.1 国外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点 |
3.2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 |
3.2.1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背景 |
3.2.2 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义 |
3.2.3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
3.3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
第四章 宁夏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
4.1 国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分析 |
4.1.1 组织结构分析 |
4.1.2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传播手段 |
4.1.3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营服务活动 |
4.2 国有农技推广系统的内部关系 |
4.2.1 业务指导关系 |
4.2.2 技术培训关系 |
4.2.3 类行政关系 |
4.2.4 行政关系 |
4.2.5 商贸关系 |
4.2.6 财务和人事关系 |
4.3 国有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存在的问题 |
4.3.1 推广组织不健全,技术推广手段落后 |
4.3.2 事业费短缺,农技人员待遇差 |
4.3.3 农技推广工作受到不合理行政干预严重 |
4.3.4 乡以下农技推广工作后继乏人 |
4.3.5 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且分布不合理 |
4.3.6 举办的技术经济实体效益差 |
第五章 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
5.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条件 |
5.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运行过程延长 |
5.1.2 以村为单位的社区组织的性质和功能没有明确的界定 |
5.1.3 农户经营规模太小 |
5.1.4 农民希望自愿组织起来依靠科技致富 |
5.1.5 国家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导向作用 |
5.2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调查 |
5.2.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特点 |
5.2.2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机制 |
5.3 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
5.3.1 发起阶段(1980-1986年) |
5.3.2 发展阶段(1987-1993年) |
5.3.3 深化阶段(1993年至今) |
5.4 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与功能 |
5.4.1 促进农村科技进步 |
5.4.2 强化和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
5.4.3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
5.4.4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增加了收入 |
5.4.5 改善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经管水平及农村精神文明 |
5.4.6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新桥梁 |
5.5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5.5.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5.5.2 自身发展层次低 |
5.5.3 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
第六章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
6.1 总体思路 |
6.2 国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与发展之对策 |
6.2.1 农技推广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理应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 |
6.2.2 农技推广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培训 |
6.2.3 农技推广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教育 |
6.2.4 采用崭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方略 |
6.2.5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
6.2.6 解放思想改革现行农技推广机构 |
6.2.7 拓宽领域办好农技实体,处理好经营与服务的关系 |
6.2.8 农技推广部门要宣传自己,在农民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
6.3 宁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的对策 |
6.3.1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
6.3.2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
6.3.3 把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
6.3.4 各级政府要加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 |
6.3.5 可以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业科研的一部分中间试验基地 |
6.3.6 允许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平等参与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竞标 |
6.3.7 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科普与科技扶贫中的特殊作用 |
6.3.8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创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
6.3.9 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村合作社组织发展 |
6.3.10 理顺政府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 |
6.4 国有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发展 |
6.4.1 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指导 |
6.4.2 邀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试验项目 |
6.4.3 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部分农技推广任务 |
6.4.4 培训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
6.4.5 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生产资料 |
6.4.6 两类组织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合作 |
6.4.7 通过扶持乡村科协实现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 |
6.4.8 通过技术扶持“专业户”和“示范户”实现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 |
6.4.9 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特种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农业 |
结束语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作 者 简 介 |
(3)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世界农业发展背景 |
1.1.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
1.1.2 可持续发展农业思潮 |
1.1.3 精确化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道路 |
1.1.4 高效化的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的方向 |
1.1.5 提供安全无毒的农产品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
1.1.6 全球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 |
1.2 中国农业发展的背景 |
1.3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的影响状况 |
1.4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结构调整战略研究的思路 |
1.5 小结 |
第二章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分析 |
2.1 退耕还林还草背景及政策 |
2.1.1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背景、目标及意义 |
2.1.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
2.2 西北地区环境 |
2.2.1 概况 |
2.2.2 陕西省自然环境概况 |
2.2.3 甘肃省自然环境概况 |
2.2.4 青海省自然环境概况 |
2.2.5 宁夏自然环境概况 |
2.2.6 新疆自然环境概况 |
2.3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3.1 陕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3.2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3.3 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3.4 宁夏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3.5 新疆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3.6 五省区退耕还林还草坡地情况 |
2.4 小结 |
第三章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
3.1 引言 |
3.2 西北地区的产业环境 |
3.2.1 第一产业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环境 |
3.2.2 第二产业现状 |
3.2.3 西北地区第三产业现状 |
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总体现状 |
3.3.1 西北地区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现状 |
3.3.2 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环境 |
3.3.3 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状况 |
3.4 小结 |
第四章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 |
4.1 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现状 |
4.2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 |
4.3 林业结构 |
4.4 牧业与渔业结构 |
4.4.1 牧业结构 |
4.4.2 渔业结构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界定及造林理论 |
5.1 区域界定相关理论研究 |
5.1.1 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
5.1.2 还林还草区域界定理论 |
5.2 还林区植被恢复理论与途径研究 |
5.3 国外退耕还林还草启示 |
5.4 还林区域界定范围 |
5.5 小结 |
第六章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
6.1 农业结构调整思路 |
6.2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
6.3 “以工促农”的工业调整战略 |
6.3.1 西北地区工业状况 |
6.3.2 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战略 |
6.4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
6.4.1 农林牧结构调整 |
6.4.2 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种植结构调整战略) |
6.4.3 区域优势作物调整战略 |
6.4.4 西北地区农作物结构调整比较优势 |
6.5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区域林业结构调整 |
6.5.1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及林草建设基本原则 |
6.5.2 西北地区功能林划分及树种特点 |
6.5.3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区域适地主要树种 |
6.5.4 西北地区树种草种结构调整战略 |
6.6 西北地区牧业结构调整 |
6.6.1 西北地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6.6.2 西北地区牧业结构调整战略 |
6.7 第三产业调整战略 |
6.7.1 西北地区第三产业构成分析 |
6.7.2 西北地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
6.8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目标 |
6.8.1 农业结构调整依据的标准 |
6.8.2 农业结构需求目标 |
6.9 小结 |
第七章 退耕还林还草与结构调整的技术体系研究 |
7.1 退耕还林还草的保障技术体系 |
7.2 农业结构调整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
7.2.1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概述 |
7.2.2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
7.3 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
7.4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技术体系 |
7.5 农业与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
7.6 农业综合体系建设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宁夏养羊业之路如何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养羊业和羊肉贸易的发展趋势 |
1. 羊肉贸易状况。 |
2. 活羊贸易状况。 |
3. 我国羊肉和活羊贸易的优势。 |
二、宁夏养羊业现状的分析 |
1. 从畜禽饲养量上看,草食型家畜的比例偏低。 |
2. 从肉类产量上看,羊肉增速仍较缓慢。 |
3. 从人们的饮食观念上看,羊肉消费逐年增多的趋势不可逆转。 |
4. 从畜禽饲养周期上看,羊肉仍将是短缺产品。 |
5. 从国际市场的需求上看,羔羊肉将是消费重点。 |
三、宁夏发展优质肉羊产业的有利条件 |
1. 地理位置优越。 |
2. 社会环境有利。 |
3. 伊斯兰的民族优势。 |
4. 种植业的优势。 |
5. 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 |
6. 滩羊和杂交改良优势。 |
7. 规模化养羊已成气候。 |
8. 屠宰加工初具规模。 |
四、宁夏发展肉羊产业的对策 |
1. 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思路。 |
2. 按照区域化布局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 |
3. 进一步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
4. 发展养羊业应采取的技术路线。 |
5. 重点抓好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 |
6. 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
7.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畜牧业。 |
8.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
9. 逐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
1 0.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 |
四、中卫县是怎样实现养鸡良种化的?(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D]. 周广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2]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4)
- [3]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 杨世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1)
- [4]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宁夏养羊业之路如何走[J]. 史明学,张惠祥. 市场经济研究, 2002(04)
- [5]怎样发展农村高效畜牧业──中卫县发展高效畜牧业的基本经验[J]. 王学仁. 中国畜牧杂志, 1996(02)
- [6]中卫县是怎样实现养鸡良种化的?[J]. 张巨顺,张玉槐. 中国畜牧杂志, 1990(01)
- [7]宁夏养鸡业的简况[J].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畜牧局.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85(03)
- [8]农村养鸡现代化途径探讨[J]. 宁夏中卫县畜牧兽医站. 甘肃畜牧兽医, 19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