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代表议案建议数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仇苏阳[1](2019)在《人大代表建议处理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文中认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指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闭会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交,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主张、指出缺点和错误、发表看法的总称,通常被称为“代表建议”,具有政治性、法定性、权责统一性。泰安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处理工作,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搭建平台、规范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工作、改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方式、实行人大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但仍存在部分人大代表建议质量不高、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工作定位不准、部分人大代表建议落实乏力、人大代表建议处理评价存在偏差等问题。部分人大代表建议处理主体的参与意愿不强、人大代表结构不够合理、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保障薄弱、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约束惩戒机制缺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要从以下方面推进:一是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优势,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提高人大代表素质;二是为人大代表建议处理提供支持保障,强化人员培训、拓宽知情知政渠道、加强经费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三是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处理机制,建立交办前置机制、完善审查和综合分析机制、健全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规范分类答复机制、推行办理终结机制;四是加大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监督刚性力度,建立公开制度、完善评估体系,在代表建议处理的各个环节上完善设计,从而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金婵雨[2](2019)在《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研究 ——以G市为例》文中指出人大代表针对国家机关工作提出建议,是其依法履职的重要行为,是其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重要途径。办理代表建议,则是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治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大代表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履职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笔者以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人大代表和承办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在制度分析的理论视角下,考察和分析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实现制度功效的最大化、最优化。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阐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第三部分,梳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国内其他城市人大建议办理的实践成果。第四部分,在制度分析理论视角下分析G市建议办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对策与建议。
陈腾超[3](2020)在《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本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可见人大代表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职务。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增强其履职实效是我国广大人民依法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保障自身权益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快实现国家改革发展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改革的有序推进和“依宪治国”理念的持续强化,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基层人大代表能否依法有效履职,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从现实作用来看,相比全国和省、市一级的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且数量庞大,能直接听取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基层一线的意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代议制理论的内容和变迁,界定与分析县级人大代表及其履职能力的有关概念、内涵,在梳理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的履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县级人大代表重点需要具备的履职能力,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改善途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章的重点、创新点、难点。第二部分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理论和法律阐释。该部分主要介绍和分析我国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县级人大代表的法定职权,并对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要求进行归纳。第三部分为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状况分析。该部分主要是对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概括近年来县级人大代表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部分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分析。通过对L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照,得出制约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为提升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途径和对策。针对制约县级人大代表充分履职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王元成[4](2013)在《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文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是当代中国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体现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环节。本项研究主要以政治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者本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若干履职行为和相关亲身经历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行为描述为研究进路,通过展现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产生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分析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及其与相应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和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情况,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规定及其运转情况,为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功能、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项研究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产生的基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作为个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代表角色期望的领悟以及代表再社会化过程对代表个体履职能力的影响使不同的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呈现出一定个性特点。代表角色所担当的其他角色,特别是代表所担当的其他政治角色对代表的角色扮演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性程度、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角色行为特征既与代表个体特征有内在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行为特征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要使人大代表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实现更高程度的一致,解决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体制。本文内容安排除导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导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的主要分析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相关政治主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可以分为社会期望和角色自我期望。社会期望包括制度性期望和道德性期望。制度性期望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在履职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道德性期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主要靠社会舆论以及角色扮演者本人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角色自我期望是角色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设想。角色期望最终要通过角色承担者本人对角色的领悟发挥作用,人大代表对角色期望的领悟是代表角色扮演的动力和主观前提。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挑选和确定过程,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人大代表角色扮演可能产生的影响。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是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角色期望具体化为一个个代表的过程,当选代表是政治角色的具体承担者和扮演者。第三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总结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分析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特点。第五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再社会化的内容、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对代表角色扮演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杨珂[5](2019)在《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党中央髙度重视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问题,2015年以中央18号文的形式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新时期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升县乡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县乡人大代表占到95%的比例。而县乡人大代表又绝大部分来自农村,随着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作为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走访、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对该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现状进行研究,从传统政治文化效应、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履职意识、履职能力、履职机制等方面,在指出问题的以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是优化农村基层人大代表职能作用发挥的政治文化环境。二是完善代表选举机制。三是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双联系”机制。四是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五是加强和规范代表履职监督。六是加强履职全方位保障等,有效提升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成效的科学对策。旨在探索衡量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的科学指标体系,为发挥农村基层人大代表作用,有效促进地方民主政治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乡村战略振兴实施提供方法依据。
张大伟[6](2019)在《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东营广饶县为例》文中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以来,如何更好的发挥县级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完善县级人大制度,搞好县域治理,是各级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选取山东东营广饶县的人大代表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履职情况的研究,分析当前地方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探索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地方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完善基层人大制度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结合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思考,阐述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履职内涵。其次,通过对广饶县人大代表的组成概况、结构等的归纳,总结了会议期间、闭会期间该县人大代表履职情况。再次,针对会议期间、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情况,概况提炼了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就解决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二是提升代表素质,增强履职能力;三是优化履职环境,提供履职支撑;四是加强代表监督,规范履职行为;五是密切联系群众,真实反映民意。
张春[7](2019)在《多源流视角下地市级人大代表建议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 ——以扬州市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围绕所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是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一府两院”相关部门的法定义务。理论上,人大代表建议具备对政策议程设置产生影响的作用。人大代表通过联系群众,将公共问题收集起来;通过提出代表建议将公共问题及备选方案呈现到决策者面前;通过参与代表建议办理全过程,推动其所关注的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并最终得到解决落实。但实际工作中,人大代表建议并不能完全发挥出这样的效用。本文以多源流理论为分析模型,以扬州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为观察点,介绍了其人大代表建议工作的现状、经验和做法,并搜集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所有代表建议,尤其是常委会重点督办、市长领办和留作参考等建议,对他们的类型、办理结果、满意度等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他们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因素。为深度理解人大代表建议是如何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本文选择了一件进入政策议程的人大代表建议开展典型案例分析,并得出地市级人大代表建议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局限性,主要包括:问题源流与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能力不足的矛盾、政策源流与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质量不高的矛盾、政治源流与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矛盾、政策之窗开启与缺乏有效触发机制的矛盾等四个方面。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本文尝试从抓住问题源流,提高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能力;丰富政策源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的提出质量;整合政治源流,形成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合力;把握政策之窗,推动三大源流汇合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对政策议程设置影响的对策建议。
杨雅莉[8](2015)在《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研究 ——以甘肃省庆城县人大“议案”工作为个案》文中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议案”制度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创立不仅提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和实现途径,也赋予了广大人民自主政治参与的正当权力。人大“议案”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主要议事形式,它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工作的主要渠道,因而,对它的研究对于我们审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甘肃庆城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转型的过渡时期,它自身所具备的典型性对于研究我国落后地区人大工作状况、进而研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主要是在继承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政治参与思想、借鉴西方着名政治思想家的政治参与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现状的实践过程中最终以人大“议案”的形式而走向制度化和法律化,因而,通过对于具有典型性的甘肃庆城人大“议案”工作的精确分析,来反观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现实状况,对于我们改进人大“议案”工作制度、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程度、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进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吴晓芸[9](2017)在《新形势下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代表即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人民意志的群体,他们履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的提高可以从提出议案、建议,审议议案报告和联系人民群众三个方面来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数量较多,关注面较广;在大会召开期间能够认真审议议案报告,参与国家的决策;闭会期间能够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但是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缺乏深入基层的调研,导致议案建议内容空洞,质量有待提高;在审议议案报告时,会前准备不足影响审议效果,没有充分行使监督权;在联系群众方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群众意识不强,宣传和联络方式单一,有形式主义倾向。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做好调研工作,提高写作能力,关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来提高提出议案建议能力;通过认清审议工作性质,合理使用质询罢免等强监督权力来提高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通过树立群众意识,做好宣传工作,建立多种联络方式来提高联系人民群众的能力。
杨香[10](2017)在《县级人大代表结构问题研究 ——以临沂市罗庄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应当担负起人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矛盾减压阀的作用。但有些人把人大代表当成“荣誉”、“特权”,为了当代表,不择手段,造成了不少地方身份失真、代表结构失衡,引起我们对人大代表结构的重视。县级人大代表是县级地方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政治现象。本文以人大代表结构为研究核心,从以临沂市罗庄区为例详细分析2002年至2016年罗庄区近三届人大代表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近年来在基层人大代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人大代表结构要从政治性、均衡性和代表性来思考,从严把人大代表入口关、严格界定人大代表身份,“一府两院”工作人员不得任同级人大代表、加大全民民主法治宣传教育和严肃人大代表选举纪律等方面提出代表结构优化对策,最大限度的让人大代表反映基层群众的真实诉求,以达到夯实人大制度的群众基础、提高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和支持度的目的。
二、浅谈代表议案建议数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代表议案建议数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人大代表建议处理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人大代表建议功能定位的研究 |
1.2.2 人大代表行使建议权的研究 |
1.2.3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研究 |
1.2.4 人大代表建议督办考核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
2.1 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的相关概念 |
2.1.1 人大代表建议 |
2.1.2 人大代表建议处理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代表制理论 |
2.2.3 人民主权理论 |
第3章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现状 |
3.1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的基本情况 |
3.1.1 人大代表建议数量大幅增加 |
3.1.2 人大代表建议内容覆盖面广 |
3.1.3 人大代表建议涉及承办单位较多 |
3.2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流程介绍 |
3.2.1 提出环节是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的开端 |
3.2.2 交办环节是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的关口 |
3.2.3 承办环节是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的基础 |
3.2.4 督办环节是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的助力 |
3.3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实践 |
3.3.1 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搭建平台 |
3.3.2 规范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工作 |
3.3.3 改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方式 |
3.3.4 实行人大代表建议重点督办 |
第4章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存在问题 |
4.1.1 部分人大代表建议质量不高 |
4.1.2 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工作定位不准 |
4.1.3 部分人大代表建议落实乏力 |
4.1.4 人大代表建议处理评价存在偏差 |
4.2 泰安市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部分人大代表建议处理主体的参与意愿不强 |
4.2.2 人大代表结构不够合理 |
4.2.3 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保障薄弱 |
4.2.4 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约束惩戒机制缺失 |
第5章 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5.1 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优势 |
5.1.1 优化人大代表结构 |
5.1.2 提高人大代表素质 |
5.2 为人大代表建议处理提供支持保障 |
5.2.1 强化人员培训 |
5.2.2 拓宽知情知政渠道 |
5.2.3 加强经费保障 |
5.2.4 加强信息化建设 |
5.3 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处理机制 |
5.3.1 建立交办前置机制 |
5.3.2 完善审查和综合分析机制 |
5.3.3 健全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 |
5.3.4 规范分类答复机制 |
5.3.5 推行办理终结机制 |
5.4 加大人大代表建议处理监督刚性力度 |
5.4.1 建立公开制度 |
5.4.2 完善评估体系 |
第6章 结语 |
6.1 基本结论与可能的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研究 ——以G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视角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人大代表建议 |
2.1.2 代表建议的办理 |
2.2 理论视角 |
2.2.1 制度分析理论 |
第3章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现状分析 |
3.1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发展历史 |
3.2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发展现状 |
3.3 国内其他城市代表建议办理实践 |
第4章 制度分析视角下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分析 |
4.1 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1 人大代表结构不合理 |
4.1.2 建议办理的提交环节质量把关不严 |
4.1.3 建议办理的答复环节满意率存在落差 |
4.1.4 建议办理的落实环节有效执行率较低 |
4.2 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2.1 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机制过于简单影响代表性 |
4.2.2 代表建议缺乏程序性的指导影响公共事务的提取 |
4.2.3 建议办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办理的效率和质量 |
4.2.4 人大督办机制缺乏刚性措施影响办理成效 |
第5章 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路径及策略 |
5.1 优化代表选举机制 |
5.1.1 以科学的选举理念确定人大代表候选人 |
5.1.2 以严格的考察程序把关人大代表入口机制 |
5.1.3 以完善的配套制度保障人大代表构成比例 |
5.2 健全代表建议指导办法 |
5.2.1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
5.2.2 畅通代表知政渠道 |
5.2.3 提高代表建议的针对性 |
5.2.4 注重代表建议的可行性 |
5.3 创新办理工作机制 |
5.3.1 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化 |
5.3.2 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价机制 |
5.3.3 实行代表建议提交时间前置 |
5.3.4 规范建议督办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相关理论和法律阐释 |
2.1 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基础 |
2.1.1 人民主权理论 |
2.1.2 代议制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县级人大代表的定义及其履职内容 |
2.2.1 县级人大代表的概念及其权利和义务 |
2.2.2 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内容 |
2.3 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具体内涵 |
2.3.1 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的能力 |
2.3.2 准确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 |
2.3.3 深入联系选民群众的能力 |
2.3.4 衡量代表履职能力的三个维度 |
2.4 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与履职能力的关系 |
3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状况分析 |
3.1 温州市L区人大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
3.2 温州市L区近四届人大代表构成情况 |
3.3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方式和履职状况 |
3.3.1 出席人民代表大会并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议案 |
3.3.2 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
3.3.3 开展视察调研和联系选民活动 |
3.4 县级大代表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
3.4.1 代表议案、建议的选题、论证和对策质量不高 |
3.4.2 对报告、议案的审议能力和表决质量有待提高 |
3.4.3 联系选民的主动性和开展调研的能力不够 |
4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4.1 人大代表专业结构比例待优化 |
4.2 人大代表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 |
4.3 人大代表个体间业务素养存在较大差距 |
4.4 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不完善 |
4.5 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措施不到位 |
5 提升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
5.1 优化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 |
5.1.1 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
5.1.2 强化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把关 |
5.1.3 探索完善代表选举竞争机制 |
5.2 提高县级人大代表自身业务素养 |
5.2.1 完善履职知识培训机制 |
5.2.2 精心组织集体履职活动 |
5.3 完善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 |
5.3.1 健全对代表的履职评价机制 |
5.3.2 探索代表退出和连任机制 |
5.4 增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 |
5.4.1 为代表打造深入联系选民的平台 |
5.4.2 为代表建立专业化履职的组织 |
5.4.3 为代表的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和选题的意义 |
1. 笔者本人的履职与学习经历是引发本项研究的直接原因 |
2. 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3. 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 |
2. 对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的研究 |
3. 对人民代表大会与执政党关系的研究 |
4. 对人大代表的研究 |
5. 对国外议会和议员的研究 |
三、研究目的、分析工具与研究思路 |
1. 研究目的 |
2. 分析工具和主要概念 |
3. 研究思路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篇章结构 |
七、研究个案的相关基本情况 |
第一章 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 |
一、制度性期望 |
1.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
3、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旳制度性保障 |
二、道德性期望 |
1.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
2.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
3.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
4.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
5.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正确处理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
6.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为民请命的精神 |
三、自我期望 |
四、角色领悟 |
五、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期望的特点 |
1. 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不突出 |
2. 制度性社会期望与道德性社会期望之间无明显界限 |
3. 各种社会期望之间以及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
第二章 推荐、考察与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选择与确定 |
一、代表候选人名额的确定与分配 |
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提名过程 |
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考察与初步确定 |
1. 考察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机构 |
2. 考察内容与过程 |
3. 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初步确定 |
4. 后续材料工作 |
四、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正式确定 |
1. 省委会议讨论 |
2. 各党派和人民团体民主协商 |
五、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与投票选举 |
1. 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
2. 投票选举 |
六、当选代表的资格审查与确认 |
七、全国人大代表角色产生过程的特点 |
1. 代表产生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
2. 组织推荐提名是当选代表的重要前提 |
3. 组织推荐和考察过程集中体现了党对代表角色的社会期望 |
4. 投票选举是代表当选的决定性环节 |
5. 代表候选人个人在选举中难以发挥作用 |
6. 代表来源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7. 代表产生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 |
第三章 议案、审议与表决: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 |
一、大会前的准备工作 |
1. 会议通知 |
2. 赴京报到 |
3. 建团会议 |
4. 预备会议 |
二、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 |
1. 会议议程 |
2. 会议日程安排 |
三、向大会提交代表议案和建议 |
1. 提交代表议案、建议的具体要求 |
2. 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情况 |
四、听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的说明 |
1. 第一次全体会议 |
2. 第二次全体会议 |
3. 第三次全体会议 |
4. 第四次全体会议 |
五、审议各项议案和工作报告 |
1. 3月5日下午,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 |
2. 3月6日,代表小组第一次会议 |
3. 3月7日上午,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 |
4. 3月7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二次会议 |
5. 3月8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三次会议 |
6. 3月9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四次会议 |
7. 3月10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五次会议 |
8. 3月10日下午,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 |
9. 3月11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六次会议 |
10. 3月12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七次会议 |
11. 3月12日下午,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 |
12. 3月13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八次会议 |
13. 3月13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九次会议 |
六、会议简报交流 |
1. 印发简报的目的 |
2. 简报的特点 |
七、对工作报告决议案和其他议案决议进行表决 |
1. 大会表决办法 |
2. 大会议程和表决程序 |
八、选举和决定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
1. 选举、决定和表决办法 |
2. 会议期间代表对人选的酝酿过程 |
3. 投票选举和表决 |
九、大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
1. 规范性一致是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基本取向 |
2. 审议过程客观上成为代表行为实现规范性一致的重要准备 |
3. 角色冲突是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伴随现象 |
4. 代表在会议期间存在较严重的角色超载现象 |
5. 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错位现象 |
6. 代表角色行为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功能 |
7. 提交议案和建议成为代表个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
第四章 视察、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 |
一、代表视察 |
1. 会前集中视察 |
2. 专题性集中视察 |
二、执法检查 |
1. 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
2. 参加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
三、专题调研 |
1.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
2.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
四、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
1.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成立情况 |
2.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 |
五、列席有关会议 |
1. 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
2. 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六、联系人民群众 |
1. 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
2. 通过走访联系群众 |
3. 通过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
4. 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 |
5. 应有关部门邀请担任社会监督员 |
七、闭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
1. 代表角色行为规范性一致程度明显降低 |
2. 代表角色冲突广泛存在 |
3. 代表角色超载现象更为严重 |
4. 代表角色错位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
5. 代表角色行为的象征性功能淡化,制度性功能显现 |
6. 代表角色行为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 |
第五章 培训、研讨与经验交流: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再社会化 |
一、专题培训 |
1. 2008年第八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 |
2. 2009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学习班 |
3、2010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代表培训班 |
4. 2011年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
5. 2012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
二、履职经验交流与专题研讨 |
1. 履职经验交流 |
2、履职专题研讨 |
三、代表再社会化的其他途径 |
1. 有关部门寄送的履职所需资料 |
2. 地方人大常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代表订阅的其他资料 |
3. 代表专用电子信箱 |
四、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特点 |
1. 代表再社会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体特点 |
2. 代表再社会化内容方面的特点 |
3. 代表再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代表构成方面的特点 |
4. 代表再社会化时间安排方面的特点 |
5. 代表再社会化的作用方面的特点 |
结论与讨论 |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 |
1. 角色期望决定着代表角色的选择及其行为特点 |
2. 代表角色的产生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和特性 |
3.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
4.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是现行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 |
5. 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反映了现行制度的某些欠缺 |
6. 代表角色再社会化有利于提高代表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 |
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
1. 更加突出代表角色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 |
2. 进一步完善代表选举程序 |
3. 实现代表角色与相关角色的有效分离 |
4. 完善人大会议制度 |
5. 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
6. 创新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1.4.1 重点 |
1.4.2 难点 |
1.4.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法定规范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基层人大 |
2.1.2 人大代表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民主权理论 |
2.2.2 代议制理论 |
2.2.3 代表制(委托代理)理论 |
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
2.3 相关法定规范 |
2.3.1 基层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
2.3.2 基层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 |
第三章 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现状 |
3.1 南雄市县乡两级人大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3.2 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的产生 |
3.3 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的分布与构成 |
3.4 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情况 |
3.4.1 人大会议召开期间 |
3.4.2 人大闭会期间 |
第四章 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的困境和存在问题 |
4.1 履职的困境 |
4.1.1 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面临的困境 |
4.1.2 市镇两级人大在组织开展各项代表活动时面临的困境 |
4.2 履职存在的问题 |
4.2.1 代表与会期间的职权行使不充分 |
4.2.2 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
第五章 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传统政治文化的负效应 |
5.2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不完善 |
5.3 履职意识不强 |
5.4 履职能力不足 |
5.5 履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六章 提升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成效的对策 |
6.1 优化代表职能作用发挥的政治文化环境 |
6.2 完善代表选举机制 |
6.2.1 提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 |
6.2.2 规范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 |
6.2.3 引入竞争机制 |
6.2.4 严格执行人大代表资格审查 |
6.3 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双联系”机制 |
6.3.1 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
6.3.2 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 |
6.4 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 |
6.4.1 抓好代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水平提升 |
6.4.2 建立和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 |
6.5 加强和规范代表履职监督 |
6.5.1 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承诺机制 |
6.5.2 深入落实代表述职评议机制 |
6.5.3 切实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 |
6.5.4 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信息化登记管理制度 |
6.5.5 积极推进实施代表届中调整和退出机制 |
6.6 加强履职全方位保障 |
6.6.1 为代表履职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 |
6.6.2 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保障 |
6.6.3 为代表履职提供充足物质保障 |
6.6.4 加强代表履职典型宣传 |
6.6.5 提高代表履职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东营广饶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理论 |
2.1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内涵 |
2.1.1 人大代表的性质和地位 |
2.1.2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
2.2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内容 |
2.2.1 地方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主要工作 |
2.2.2 地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主要工作 |
2.3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依据 |
2.3.1 人大代表履职 |
2.3.2 人民主权理论 |
2.3.3 代表制理论 |
第3章 广饶县人大代表及履职概况 |
3.1 广饶县人大代表概况 |
3.1.1 广饶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沿革 |
3.1.2 广饶县人大代表结构概况 |
3.1.3 广饶县人大代表与地方人大代表的共性和特性 |
3.2 广饶县人大代表会议期间的履职情况 |
3.2.1 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 |
3.2.2 审议工作报告 |
3.2.3 提出议案建议 |
3.2.4 参加选举工作 |
3.3 广饶县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情况 |
3.3.1 参加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 |
3.3.2 参加“双联月”走访 |
3.3.3 参加评议“一府两院”活动 |
3.3.4 参加专题询问 |
3.3.5 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
3.3.6 参加述职评议 |
第4章 广饶县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 |
4.1 会议期间履职存在的问题 |
4.1.1 代表数量过多 |
4.1.2 部分代表参加会议不及时 |
4.1.3 提出的议案不符合要求 |
4.1.4 提出的议案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
4.1.5 分组审议效果不佳 |
4.1.6 不能自主行使质询、罢免等刚性监督职权 |
4.2 闭会期间履职存在的问题 |
4.2.1 代表活动实效性不高 |
4.2.2 代表联系选民不密切 |
4.2.3 代表小组活动不及时 |
4.2.4 代表履职受制约 |
4.2.5 代表活动管理松散 |
第5章 广饶县人大代表履职的问题原因分析 |
5.1 代表数量设置不科学 |
5.2 代表结构设立不合理 |
5.3 代表推荐制度不完善 |
5.4 议案质量建设未规范 |
5.5 代表自身素质未适配 |
5.6 代表履职缺乏监督 |
5.7 代表履职缺乏激励和保障 |
5.8 代表履职缺乏合理退出机制 |
第6章 解决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6.1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制度 |
6.1.1 改进代表提名方式 |
6.1.2 严格代表考察、选举程序 |
6.1.3 增加代表选举的竞争性 |
6.1.4 适当减少代表数量 |
6.1.5 探索实行专职代表制度 |
6.2 增强履职能力,提升代表素质 |
6.2.1 牢记使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 |
6.2.2 加强学习研究,提升综合素质 |
6.2.3 加强履职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
6.3 优化履职环境,提供履职保障 |
6.3.1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组织保障 |
6.3.2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时间保障 |
6.3.3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工作保障 |
6.3.4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
6.3.5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物质保障 |
6.3.6 为代表依法履职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
6.4 规范履职行为,加强代表监督 |
6.4.1 加强代表履职考核 |
6.4.2 加强代表日常监管 |
6.4.3 构建代表激励机制 |
6.4.4 完善代表退出机制 |
6.5 真实反映民意,密切联系群众 |
6.5.1 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经常性联系 |
6.5.2 搭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日常沟通平台 |
6.5.3 充分发挥代表小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多源流视角下地市级人大代表建议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 ——以扬州市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人大代表建议方面 |
1.2.2 多源流理论方面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 |
1.4.1 主要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人大代表建议制度 |
2.1.1 人大代表建议 |
2.1.2 人大代表建议工作流程 |
2.2 政策议程理论 |
2.2.1 政策议程 |
2.2.2 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
2.3 多源流理论 |
2.3.1 多源流 |
2.3.2 政策之窗 |
2.3.3 耦合 |
2.3.4 政策企业家 |
2.4 代议制理论 |
2.4.1 代议制 |
2.4.2 代议制组织形式 |
第3章 多源流视角下人大代表建议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案例分析 |
3.1 人大代表建议对政策议程设置的作用 |
3.1.1 人大代表建议扩大政策议程设置的“问题源流” |
3.1.2 人大代表建议丰富政策议程设置的“政策源流” |
3.1.3 人大代表建议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政治源流” |
3.2 扬州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 |
3.2.1 扬州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机构 |
3.2.2 扬州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经验及做法 |
3.2.3 扬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情况分析 |
3.3 多源流视角下固体危险废物处理建议案例分析 |
3.3.1 固体危险废物处理建议进入政策议程的问题流分析 |
3.3.2 固体危险废物处理建议进入政策议程设置的政策流分析 |
3.3.3 固体危险废物处理建议进入政策议程设置的政治流分析 |
3.3.4 固体危险废物处理建议进入政策议程的机会之窗打开 |
第4章 人大代表建议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局限性分析 |
4.1 问题源流与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能力不足的矛盾 |
4.1.1 过于强调代表结构 |
4.1.2 人大代表的兼职性 |
4.1.3 官员代表比率过高 |
4.1.4 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
4.2 政策源流与人大代表建议质量不高的矛盾 |
4.2.1 人大代表履职意识淡薄 |
4.2.2 人大代表建议形式不规范 |
4.2.3 服务人大代表建议提出的机制不健全 |
4.3 政治源流与人大代表建议工作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矛盾 |
4.3.1 人大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
4.3.2 承办单位办理力度不够 |
4.3.3 人大代表反馈结果不真实 |
4.3.4 公众参与人大代表建议过程的途径不畅 |
4.4 政策之窗开启与缺乏有效触发机制的矛盾 |
4.4.1 触发机制的偶然性 |
4.4.2 政策之窗开启的短暂性 |
第5章 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对策建议 |
5.1 抓住问题源流,提高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能力 |
5.1.1 推动人大代表制度改革 |
5.1.2 激发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热情 |
5.2 丰富政策源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的提出质量 |
5.2.1 拓宽人大代表收集民意渠道 |
5.2.2 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服务工作 |
5.2.3 完善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措施 |
5.3 整合政治源流,形成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合力 |
5.3.1 承办单位办理要有力 |
5.3.2 人大常委会督办要见效 |
5.3.3 人大代表评价要中肯 |
5.3.4 公众参与意识要增强 |
5.4 把握政策之窗,推动三大源流汇合 |
5.4.1 把握政策之窗开启机会 |
5.4.2 重视党委和政府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研究 ——以甘肃省庆城县人大“议案”工作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人大“议案”的既有研究 |
(二)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既有研究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内容 |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说明 |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 |
(二)“议案”的概念 |
(三)庆城县的典型性分析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一)跨学科研究法 |
(二)文献分析法 |
(三)调查统计分析法 |
第一章 中国语境中政治参与理论的演进:以“议案”为中心 |
一、古代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形态下的“政治参与”思想资源:以传统选官制度为中心 |
(一)原始选贤制 |
(二)世卿世禄制 |
(三)礼贤礼士、客卿制 |
(四)察举征辟制 |
(五)九品中正制 |
(六)科举制 |
二、我国当代政治参与理论的基本来源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参与思想 |
(二)其他外国学者的政治参与思想 |
三、当代中国语境中政治参与的理论演进 |
(一)革命群众参与革命事务 |
(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 |
(三)公民政治参与 |
第二章 从庆城县人大“议案”工作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
一、庆城县人民代表大会现状 |
(一)人代会召开的主要议程 |
(二)人大代表基本构成 |
二、庆城县人大议案和建议的制度设计 |
(一)议案、建议的前期调研和准备 |
(二)议案、建议的填写和提交 |
(三)议案、建议的审议 |
(四)议案、建议的办理和监督 |
三、议案、建议的分类统计 |
(一)代表联名是议案建议提起的主要方式 |
(二)“三农”和“城建环保”问题是议案建议的主要内容 |
(三)专项性议案占绝大多数 |
(四)庆城县人大议案建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三章 人大议案工作改进与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提升对策分析 |
一、完善“议案”工作的制度设计,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环境 |
(一)合理设置人大议程,提高“议案”工作的地位 |
(二)改进“议案”工作程序,建立长效的“议案”办理机制 |
二、多措并举敦促代表履职,增进民意有效表达 |
(一)优化代表结构,突出代表的“代表性” |
(二)培养代表履职意识 |
(三)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
三、畅通公民参与渠道,改善公民实际监督能力 |
(一)明晰议案与公民的利益联系,激发公民参与动力 |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拓展公民监督评价途径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新形势下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理论意义 |
1.1.3 选题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历史分析法 |
1.3.3 比较研究法 |
1.4 论文重难点及创新和不足 |
1.4.1 论文重难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2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分析 |
2.1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理论分析 |
2.2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性质分析 |
2.3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概念分析 |
2.4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内涵分析 |
2.4.1 提出议案、建议的能力 |
2.4.2 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 |
2.4.3 联系人民群众的能力 |
2.5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
2.5.1 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5.2 增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实效性 |
2.5.3 整合群众的利益诉求 |
3 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实践 |
3.1 提出议案、建议数量较多,关注面较广 |
3.2 积极审议议案报告,参与国家决策 |
3.3 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 |
4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欠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4.1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能力不强 |
4.1.1 缺乏深入基层的调研 |
4.1.2 文字表达能力欠缺 |
4.1.3 议案、建议内容单一 |
4.2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有待提高 |
4.2.1 会前准备不足,对议案报告内容了解不深 |
4.2.2 研究审议报告流于形式,影响审议效果 |
4.2.3 较少使用质询罢免等强监督职权,没有充分行使职权 |
4.3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 |
4.3.1 代表意识不强,反映群众意愿不积极 |
4.3.2 在群众中宣传能力较弱,不考虑群众利益 |
4.3.3 联络群众的方式单一,群众对代表的监督不力 |
5 新形势下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
5.1 综合施策,增强代表提出议案、建议能力 |
5.1.1 优化代表结构,确保议案、建议的质量 |
5.1.2 提高代表写作能力,建立议案、建议激励考评机制 |
5.1.3 提高议案、建议办理效率,关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
5.2 挖掘代表潜力,提高代表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 |
5.2.1 充分利用会前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
5.2.2 正确认识审议工作的性质,提高审议质量 |
5.2.3 合理利用质询罢免等强监督权利,充分行使职权 |
5.3 代表积极与群众沟通,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
5.3.1 树立群众意识,做好视察工作 |
5.3.2 做好宣传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 |
5.3.3 建立多种联络方式,提高群众认同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县级人大代表结构问题研究 ——以临沂市罗庄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人大代表结构的研究 |
1.3.2 关于社会阶层与人大互动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县(区)级人大代表结构综述 |
2.1 人大代表结构的理论基础 |
2.1.1 人民主权理论 |
2.1.2 代议制理论 |
2.1.3 马克思国家社会理论 |
2.2 人大代表结构界定 |
2.3 分析人大代表结构的意义 |
第三章 罗庄区人大代表结构样本分析 |
3.1 案例背景 |
3.2 罗庄区近三届人大代表产生的总体情况 |
3.2.1 人口、选民、选区划分情况 |
3.2.2 代表名额、候选人及选举结果 |
3.3 罗庄区近三届人大代表结构数据分析 |
3.3.1 性别结构 |
3.3.2 党派结构 |
3.3.3 身份结构 |
3.3.4 年龄结构 |
3.3.5 学历结构 |
3.4 从人大代表履职透视人大代表结构 |
3.4.1 人大代表的履职形式 |
3.4.2 近三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与人大代表结构分析 |
3.4.3 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情况与人大代表结构分析 |
第四章 县级人大代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1 人大代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人大代表参选身份“失真” |
4.1.2 人大代表中“官员”代表偏多 |
4.1.3 女性代表偏少 |
4.2 当前人大代表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代表选举制度与实际运作存在差异 |
4.2.2 代表结构划分的参考指标被滥用 |
4.2.3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
4.2.4 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不均衡 |
第五章 优化县(区)级人大代表结构的对策建议 |
5.1 县(区)级人大代表结构优化的标准 |
5.1.1 政治性 |
5.1.2 均衡性 |
5.1.3 代表性 |
5.1.4 区域性 |
5.2 人大代表结构优化的对策 |
5.2.1 严把人大代表“入口” |
5.2.2 严格界定人大代表身份 |
5.2.3“一府两院”工作人员不得当选本级人大代表 |
5.2.4 加强全民民主法治宣传教育 |
5.2.5 预防和严肃查处破坏选举的行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
四、浅谈代表议案建议数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大代表建议处理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D]. 仇苏阳.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2]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研究 ——以G市为例[D]. 金婵雨. 南昌大学, 2019(02)
- [3]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D]. 陈腾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D]. 王元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5]南雄市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研究[D]. 杨珂.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6]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东营广饶县为例[D]. 张大伟.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多源流视角下地市级人大代表建议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 ——以扬州市为研究对象[D]. 张春.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3)
- [8]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研究 ——以甘肃省庆城县人大“议案”工作为个案[D]. 杨雅莉.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6)
- [9]新形势下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研究[D]. 吴晓芸. 新疆师范大学, 2017(10)
- [10]县级人大代表结构问题研究 ——以临沂市罗庄区为例[D]. 杨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