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婷[1](2020)在《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群文阅读由语文学科逐步向英语学科扩散,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文本的选择、阅读技巧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多元交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大班额教学困境,本文分析了群文阅读文本组合、群文阅读课型分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及大班额教学方面的现状。当前群文阅读的文本组合主要依据主题意义、语篇类型、阅读测评项目和语篇模式划分。前人的的研究中提出了增加语言知识课型、概念认知课型、阅读策略课型、语言实践课型、情义品质课型、探究型、训练型和读写型几种课型。教学策略方面,本文主要梳理了于泽元教授提出的KWWLC教学模式以及李兴勇老师提出的阅读圈教学策略和六顶帽子教学法。大班额教学的现状是出现了课堂管理困难、小组合作拘于形式化、课堂枯燥、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等问题。大班额教学始终是中西部地区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宏观上减少大班额的举措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微观上我们也得有“遇山开山”的精神,勇于探索解决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经验总结、访谈、文献研究以及实验的方式,旨在解决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所面临的“上什么”和“怎么上”的难题,并为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最后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出发,通过访谈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本文中提到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操作性强,且有利于学生词汇量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前期准备方面(文本组合以及学生组织方式)和实施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式安排。准备方面的文本组合主要分为过渡期以话题为中心的课内文本组合以及基于“1+X”理念和“i+1”理论下以课内文本作为主线,通过“问题---解决”、“假设---求证”、“诱因---发展”、“时间主线”、“同质文本(写作风格)”等方式进行的熟练期课外文本延伸组合。准备方面的学生组织方式有智慧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下的双重分层,并且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教化与培养。高中英语群文阅读课大班额教学方式安排:第一阶段的“3R”模式教学、第二阶段的“板块式”阅读教学以及第三阶段的“云端”阅读教学。“3R”模式教学是在精读课程的“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3R”指的是“导读、练读和启读”;“板块式”阅读教学是基于图式理论而建立的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发现更多的新知识。“云端”阅读教学主要是与“云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群文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创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效率。
黄玉月[2](2020)在《话剧表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泰国喜培沓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此期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汉语教育在泰国开始自由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汉语教学在泰国迅速成长壮大,时至今日,汉语学习者已经接近百万。汉语学习者人数的增多,对教师教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还要更加强调语义和语用的重要性。因此,汉语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法受到很多教学者的关注。其中,在教学中应用话剧表演越来越受到教学者们的认同。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采用以交际教学法为基础的话剧表演是一种易于实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鲜有关于在泰国汉语课堂中应用话剧表演的实际案例,笔者通过在泰国曼谷中学实习期间,使用话剧表演,组织教学与指导实践并获得反馈,希望能够给国内外汉语教师提供使用话剧表演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一些借鉴。论文第一章阐明了选题缘由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话剧表演应用于教学的应用和研究;第二章主要探析了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应用话剧表演的可能性,从理论支持和分析喜培沓中学课堂实际情况这两方面来探究;第三章利用实际案例来具体探究话剧应用于泰国喜培沓汉语课堂。笔者于2018年5月赴泰国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工作,在曼谷的喜培沓中学任教,任期十个月,承担学校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五个年级,一共九个班的汉语教学。因此,笔者有幸有机会在泰国中学使用话剧表演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及参加中文话剧表演比赛。同年十一月,指导学生参加中文话剧表演比赛,笔者想从这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话剧表演教学法入手,从话剧表演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指导实践、师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详细说明话剧表演教学法的可操作性。最后一章提出意见,关于如何完善话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以及如何创新对外汉语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彭媛媛[4](2020)在《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改革模式的提出,新时代社会要求英语语言学习者必须提高核心能力。阅读作为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其中文本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思维内涵一直不为重视。教师的一系列“填鸭式”教学,学生机械练习的方式造成了学生阅读课堂参与度不高、思维互动不能产生等等问题。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或营造一定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此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更有利于结合新旧知识、推进阅读课堂中学生语言输出的表达。本研究以Kolb“体验学习圈”为理论基础,以现实高中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将体验式教学细化为具体的五个环节应用到实际的英语阅读课堂当中,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教学观察法、教师日志法和行动研究法,发现研究过程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探究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法更好地实施到阅读教学当中。本次研究选取湘潭市XXX中学高二3班的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展开:1.现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2.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有哪些影响?3.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笔者将行动研究法作为整个研究的主线,围绕“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形式推进整个研究。本次行动研究共包括两轮,历时两个月:在第一轮研究当中,作者以问卷、访谈和教学观察等方法发现阅读教学问题,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阅读课堂当中,以期解决研究前发现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活动参与度,帮助学生阅读;第二轮行动研究以第一轮研究结束后总结的问题为基础调整行动研究的方案和教学设计,继续探究体验式教学法在阅读课堂的具体实施。课程结束后,作者收集了研究前后问卷、访谈、教学观察等相关数据并通过SPSS 25.0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束后,作者通过研究前后的数据总结与分析,将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归结为阅读活动形式化、课堂参与度低下、情感体验遭到忽视三大方面。通过对访谈、问卷等数据的分析总结得出,体验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阅读课堂的参与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作者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者和教师提供案例参照,助力将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欧阳丽[5](2020)在《目标导向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S大学大一基础英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晰所导致的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已引发了教育界的诸多思考。而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重点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围绕三个研究问题,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下的教学目标如何表征?如何确定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步骤?如何确定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方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和一般流程。从理论层面解构了基础英语的能力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目标描述语。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和ADDIE模型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期对基础英语课堂带来实用的教学方案和资源。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六章,分别是绪论、理论基础、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框架的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设计、目标导向的基础英语课程实施与评价、课堂实施效果与评价以及研究总结与展望。第一章绪论阐明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综述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并说明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包括概念界定、内涵和相关的理论说明,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了“目标导向”等相关的名词。第三章从本质内涵、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步骤、目标导向的表征形式以及建立描述语四个方面搭建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的框架。第四章遵循分析、设计、开发的步骤,借鉴加涅九大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输出相应教学内容的教案、教育型PPT、学案三部分的教学产品。第五章遵循实施与评价的步骤,检验教学实施的效果。最后一章总结结论,反思不足,并指出后续的研究方向。研究得出,首先教学目标描述语的制定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下运用四维目标进行描述,并且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考虑学习者需求。其次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不同之处包括“目标先行”“教学—评估—教学”的动态生成。除此之外关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译、内化和可视化的策略能与不同的教学环节和知识分类组合,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最后是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本研究发现兼具动态性和互动性的评估手段更能表现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一学期的9个单元的精读课程的设计,包括知识、能力、文化、品格4个维度的98条目标描述语。最后实践效果较佳,学生满意度和目标达成度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显着提升。
周丽[6](2020)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及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语用学研究领域,语言能力理论的发展告诉我们,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在语言教学中两者不可或缺,前者事关语言使用的正确与否,后者关系到语言使用的恰当与习惯。学习者既要学习目的语的语法知识,又要注意学习目的语的语用知识。语法知识涉及单词发音、拼写、组词造句等语法规则,语用知识涉及语言使用中交际双方如何选词造句,如何得体恰当地使用话语,或者说如何按照目的语的语用规则使用语言。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我们既要注意学生的词汇语法教学,更要重视他们的语用教学,即语言表达习惯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自然地道的英语。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和语法为中心,教师主要侧重语言结构本身,关注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停留在对词汇语法知识的理解上,他们很少注意,甚至基本忽略学生语用知识的教学,致使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高分低能。2018年1月16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发布,对高中英语教学明确提出了语用知识教学的要求,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语用教学成为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教材是外语语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材料,是高中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语言输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教材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至五册的教学内容与组织设计和呈现分布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教学案例研究的方式,调查分析高中课堂教学的语用教学现状,研究发现: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强调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教材全书共11册,每册书有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语境开展教学,全书共55个主题语境,囊括了文化习俗、异国风情、文学艺术、自然环保、社会生活、现代科技、未来世界等各个方面。该教材不仅重视语言的学习,还重视语言的运用,强调语言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语用呈现很明显。教材每个单元由主题、功能项目、(语法)结构、阅读、写作、学生用书6部分组成,外加最后的附录部分。主题明确了每个单元语篇类型以及语篇产生的场景;功能项目直接表明了每个单元不同的言语行为以及语用功能;写作部分则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篇能力;附录中的课文注释和单元词汇也部分地体现了语用知识。3.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用知识的教学有所忽视。在课例观察中,笔者发现高中英语教师仍没有结合教材呈现的语用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很少在热身(Warming up)、读前(Pre-reading)、阅读(Reading)、理解(Comprehending)、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小结(Summing up)、学习建议(Learning Tip)、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等九个教学步骤中融入语用知识的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用知识点明显,但关键在于教师的在教学中语用意识以及语用教学。多年来形成的重语言、语法、词汇知识讲解,忽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习惯或传统想一下改正过来,这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研究从教材入手,从教材内容设计、组织与编排的角度,展现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至五册的语用知识内容。这一方面给予一线教师一种从语用教学的角度分析教材的案例,另一方面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如何在教学中实践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引起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对语用教学的注意,并在备课过程中从语用知识的角度出发实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赵昱鑫[7](2020)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社会对人才教育培养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明确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智慧教室环境的出现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基于翻转课堂、生成性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现有教学模式,结合云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展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旨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也为在信息化教室环境中创新教学模式以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推广。通过研究对分课堂以及智慧教室环境支持下的教学应用的相关文献,应用于智慧教室环境的教学模式种类繁多、成果丰富,但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仍未能有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综合讲授式与讨论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体现了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智慧教育目标、当代大学生基本特征、智慧教室环境与对分课堂深度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原则,以及对分课堂细化为三环节的教学策略,进而在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以《英语精读》课程为例,通过剖析其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学生特点及课堂教学环境特征等,用三轮教学的实践行动进行迭代分析和归纳,附以课堂观察法和对师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措施和手段,对三环节教学策略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进一步验证、优化和完善,以此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引领智慧教室环境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策略的变革,最后探讨性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丁春云[8](2020)在《林语堂英语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林语堂(1895-1976),我国知名学者、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作家,在中西文化传播和英语语言学习等领域皆有深入研究。本研究从林语堂英语教育家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他的英语教育思想,将其归纳为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英语课程观、英语教学观、英语教材观,并审视目前我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体系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供一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启示。论文首先在梳理林语堂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英语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其次系统论述了林语堂英语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英语课程观、英语教学观和英语教材观三个方面。在英语课程观方面,对林语堂英语课程的性质进行了解读,它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并从英语课程的内容、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具体阐述;在英语教学观方面,对他所主张的“直接教学法”和“意念教学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且从口语、阅读、写作三个方面对其英语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在英语教材观方面,指出林语堂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但更重视本民族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比重,分别从他的英语教材指导思想、教材内容特点、教材编排方式、课本的插图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英语教育思想进行了客观评析,尽管他的英语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英语教育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他的英语课程观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的本土英语教学法、英语教材观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这些都能为我国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和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刘文辉[9](2019)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教学模式事关汉语教学的成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传统的“分技能教学模式”在教学效率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通过数年的理论探索,尝试构建出汉语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并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是有效的,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检验的。本论文共分为4个部分,另加若干附录。第一部分为绪论与相关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勾勒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次对国内外现有教学模式,尤其是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学模式主要成果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综述,从而为本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借鉴。第二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主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五大构成因素,即理论基础(包括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输入”与“输出”假说、联结主义等各种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包括课程设计、教师团队构建与培训、教材选用与改编、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部分。同时,本文还归纳了该教学模式的6大特点,即: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及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大规模且较长时间的系统实证研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技能的全方位配合、以强有力的“管理”作为辅助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重点展示了运用对比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汉语总体水平提升更为显着(以新HSK5级成绩为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进步明显;(3)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着提升;(4)实验组学生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从实验时及实验半年后跟踪调查问卷数据所知);(5)该模式效果与学生汉语基础无关,适用于汉语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学习者。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第四部分是针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所展开的讨论以及本文的结论。首先,结合第二轮教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其次,总结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9点启示,并对未来该模式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提出6点展望;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许清远[10](2018)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医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随着近些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医药学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越来越多的中医学习者选择来到中国接受正统的中医教学和临床实践。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语言是他们开始学习中医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针对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更好地展开汉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中医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实际需求。国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广泛应用主题式教学,即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内涵为主题展开语言教学。可惜的是,主题式教学模式并没有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中医汉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针对中医汉语对外教学展开研究,尝试探索主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医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国内现有的代表性中医汉语教材和中医汉语教学实践出发,调查教材和实际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因素,分析其优缺点,研究是否能将其运用于主题式教学。二是根据现有的理论基础,建构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个案,通过实践对比分析主题式教学在中医汉语教学上的可行性。本文正文有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探讨中医汉语和主题式教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从国内代表性的中医汉语教材出发,对其中的主题和教学进行分析,探究教材中是否存在可借鉴之处,能否以现有的教材作为主题式教学载体。第三章从国内中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出发,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研究主题式教学在国内中医院校开展的可行性。第四章则是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第五章是教学个案设计,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评价。我们希望,通过上述研究,能引起学界对主题式教学模式的重视,推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特别是专门用途语言教学方面的发展。
二、浅谈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群文阅读文本组合研究现状 |
2.2 英语群文阅读课型研究现状 |
2.3 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
2.4 大班额教学研究现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3.2 窄式阅读理论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图式理论 |
第4章 教学前期准备 |
4.1 文本组合方式 |
4.1.1 过渡期的文本组合方式 |
4.1.2 熟练期的文本组合方式 |
4.2 大班额学生组织方式 |
4.2.1 智慧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
4.2.2 高效课堂下的双重分层 |
第5章 教学方式安排 |
5.1 第一阶段的“3R”模式教学 |
5.2 第二阶段的“板块式”阅读教学 |
5.3 第三阶段的“云端”阅读教学 |
第6章 运用效果分析 |
6.1 学生层面的运用效果分析 |
6.2 教师层面的运用效果分析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第三阶段“云端”阅读教学案例检测题(百分制) |
附录二 测试题(总分4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
致谢 |
(2)话剧表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泰国喜培沓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对象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话剧表演应用于喜培沓中学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2.1 话剧表演相关概念界定 |
2.2 话剧表演教学的理论依据 |
2.2.1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 |
2.2.2 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
2.3 话剧表演应用到喜培沓中学汉语课堂的现实依据 |
2.3.1 从教学对象看 |
2.3.2 从课程设置上看 |
2.3.3 从教学目标上来看 |
第三章 以话剧《牛郎织女》表演比赛为例的教学设计过程 |
3.1 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信息 |
3.1.1 教学对象 |
3.1.2 授课类型 |
3.1.3 使用资源 |
3.1.4 教学目标 |
3.1.5 教学方法 |
3.2 教学设计的准备过程 |
3.2.1 话剧选材 |
3.2.2 角色安排 |
3.2.3 剧本编写 |
3.3 教学设计的实施阶段 |
3.3.1 剧本发音练习 |
3.3.2 阅读精读解析 |
3.3.3 表演技巧教学 |
3.3.4 集中排练 |
3.4 教学成果展示与评估 |
3.4.1 话剧表演在孔院汉语比赛中的成果 |
3.4.2 师生对于汉语话剧表演教学的评估 |
第四章 喜培沓中学开展话剧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 来自学生的问题 |
4.1.1 话剧排练时迟到、缺课、早退 |
4.1.2 汉语水平低 |
4.2 来自教师的主要问题 |
4.2.1 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话剧表演排练难度 |
4.2.2 教师安排排练时间局促不合理 |
4.3 来自家长的主要问题 |
4.3.1 不重视学生的汉语教育 |
4.3.2 家庭经济情况较差限制孩子受教育水平 |
4.4 来自学校的主要问题 |
4.4.1 没有足够的教室 |
4.4.2 在话剧排练过程中没有提供任何资助 |
第五章 针对话剧表演教学建议 |
5.1 剧本选择方面 |
5.2 剧本指导方面 |
5.3 教师自身方面 |
5.4 学生自身方面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Kolb“体验学习圈”理论 |
2.2 体验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
2.2.2 国内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
2.3 体验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相关研究现状 |
第3章 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行动研究法 |
3.3.2 调查问卷 |
3.3.3 访谈 |
3.3.4 教学观察 |
3.3.5 教师日志 |
3.4 行动研究过程方案 |
第4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研究前教学问题的分析与确立 |
4.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2 访谈结果分析 |
4.1.3 教学观察分析 |
4.2 制定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计划 |
4.2.1 体验准备:情境发散,引发积极思考 |
4.2.2 体验预期:多样任务,重视学生参与 |
4.2.3 体验探索:小组合作,深入问题探究 |
4.2.4 体验感悟:展示交流,引导多向对话 |
4.2.5 体验迁移:自主阅读,延伸问题思考 |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 |
4.4 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
4.4.1 教学观察分析 |
4.4.2 访谈分析 |
4.4.3 教师教学日志分析 |
4.5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第5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目的 |
5.1.1 解决第一轮行动研究出现的问题 |
5.1.2 继续探究体验式教学法在阅读课堂的实施 |
5.2 依据第一轮出现的问题修订教学计划 |
5.2.1 课前:扩充材料、加强体验 |
5.2.2 读前:转变媒介、交流反思 |
5.2.3 读中:搭建阶梯、填补差距 |
5.2.4 读后:提供范例、鼓励表达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 |
5.4 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
5.4.1 问卷调查分析 |
5.4.2 课堂观察分析 |
5.4.3 访谈分析 |
5.4.4 教师日志分析 |
5.5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附录 C 研究前访谈提纲 |
附录 D Fukushima fishermen concerned for future over release of radioactive water |
附录 E |
附录 F 行动研究后针对学生的访谈 |
附录 G 教师日志一(2019.9.26) |
附录 H |
附录 I 教师日志二(2019.10.17) |
致谢 |
(5)目标导向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S大学大一基础英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
(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发布 |
二、研究问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国外目标导向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三)国内目标导向相关文献综述 |
(四)综述小结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研究方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行动研究法 |
五、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目标导向理论 |
(一)目标导向理论的核心环节 |
(二)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
二、认知发展理论 |
(一)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
(二)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三、学习活动理论 |
(一)学习活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
(二)学习活动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三章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框架的构建 |
一、目标导向的本质内涵 |
(一)目标导向的理论内涵 |
(二)目标导向的实践内涵 |
二、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步骤 |
(一)一般教学设计步骤 |
(二)UbD逆向教设计步骤 |
(三)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
三、目标导向的表征形式 |
(一)目标导向的内部表征 |
(二)目标导向的外部表征 |
四、建立目标描述语 |
(一)研究工具 |
(二)级别编码 |
(三)确定描述语语体特征 |
五、目标导向教育框架总结 |
第四章 基于目标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设计 |
一、学习者分析 |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 |
(三)学习内容分析 |
二、目标导向下的基础英语精读课教学设计 |
(一)确定教学目标 |
(二)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 |
三、目标导向下的基础英语精读课教学开发 |
(一)基础英语课程的教案开发 |
(二)教育型PPT的开发 |
(三)基础英语课程的学案开发 |
第五章 目标导向的基础英语课程实施与评价 |
一、课程的实施 |
(一)课程教学的安排实施 |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 |
(三)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以13单元为例 |
二、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
(一)课堂教学评价量规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三)目标检查单达成度分析 |
(四)问卷结果分析 |
(五)访谈结果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一)研究的整体成果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展望 |
(一)知识分类下的教学设计 |
(二)评估手段的互动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满意度问卷 |
附录2: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3:访谈提纲 |
(6)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标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本分析 |
二、课堂观察 |
三、研究步骤 |
第五节 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
第二节 不同层次英语教材研究概览 |
一、初中层次英语教材 |
二、高中层次英语教材 |
三、大学层次英语教材 |
第三节 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
第四节 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语用思考 |
一、高中英语教材研究存在的问题 |
二、高中英语教材语用研究的必要性 |
(一)学生语用能力培养问题 |
(二)语用能力培养的意义 |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高中英语教学培养目标 |
一、新课程标准中语言交际能力的解读 |
二、语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成分 |
第二节 国内外学者的语用能力观 |
一、国外学者的语用能力观 |
二、国内学者的语用能力观 |
第三节 本研究采用的语用知识分析框架 |
一、言语行为知识 |
二、社会文化知识 |
三、语境知识 |
四、语篇知识 |
第四章 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用知识呈现 |
第一节 教材组成结构 |
第二节 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用知识呈现 |
一、教材单元凸显的语用元素 |
二、单元主题的语用知识 |
三、功能项目的语用意义 |
四、写作部分的语用能力培养 |
五、课文注释的语用知识 |
六、单词和词块的语用训练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高中英语语用教学课例分析 |
第一节 阅读教学案例 |
一、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 |
二、阅读教学案例的语用分析 |
三、语用教学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
第二节 以读促写教学案例 |
一、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 |
二、以读促写教学案例的语用分析 |
三、语用教学视野下的写作教学设计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 4 的目录 |
附录 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的第一单元阅读部分(参见第2和3页) |
附录 3: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的第三单元读写课程(参见第17、18、19 页) |
(7)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关键 |
1.1.2 智慧教室环境是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最佳阵地 |
1.1.3 教学策略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智慧教室环境有效应用的基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智慧教室环境 |
2.1.2 对分课堂 |
2.1.3 教学策略 |
2.2 研究现状 |
2.2.1 对分课堂研究现状 |
2.2.2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现状 |
2.2.3 综述小结 |
3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 |
3.1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3.1.2 人本主义理论 |
3.1.3 有效教学理论 |
3.1.4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
3.2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实践依据 |
3.2.1 智慧教育目标分析 |
3.2.2 大学生群体基本特征分析 |
3.2.3 智慧教室环境下对分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3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
3.3.1 生成性原则 |
3.3.2 渐进性原则 |
3.3.3 自主性原则 |
3.3.4 全面发展原则 |
3.4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 |
3.4.1 讲授环节教学策略 |
3.4.2 内化吸收环节教学策略 |
3.4.3 讨论环节教学策略 |
4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
4.1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前期分析 |
4.1.1 课程概述 |
4.1.2 《英语精读》教学现状分析 |
4.1.3 学情分析 |
4.1.4 课堂教学环境分析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对象及控制手段 |
4.2.2 研究方法 |
4.2.3 教学设计方案 |
4.3 研究实施 |
4.3.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3.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 研究小结 |
5 结束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及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8)林语堂英语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目的或意义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
(二)论文选题的目的 |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林语堂英语语言学习理念的研究 |
(二)关于林语堂英语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林语堂英语教材的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整体述评 |
(五)本论文的研究趋势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林语堂的英语教育思想形成过程 |
第一节 从英语学习者到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
一、“触英”:初入英语世界的林语堂 |
二、“精英”:浸润于西方语言文化的林语堂 |
三、“播英”:进行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林语堂 |
第二节 “母语”式学习的思想底蕴 |
一、对于受母语思维影响尚浅的青少年:用“直接法”学习英语 |
二、对于受母语思维影响较深的成年人:通过英汉对比学习英语 |
第三节 英文编、译、着之路的开启:编写“开明”系列英语教材的林语堂 |
一、“开明”系列英语教材编撰的背景 |
二、《开明英文读本》英语教材的整体特点 |
三、“开明”系列英语教材的成功溯源 |
第二章 林语堂的英语课程观 |
第一节 英语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 |
第二节 林语堂英语课程观的内容 |
一、英语课程内容:以“开明”系列教材为代表 |
二、英语课程实施: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取向 |
三、英语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 |
第三章 林语堂的英语教学观 |
第一节 林语堂的教学法思想 |
一、“辜恩法”与“直接法”相结合 |
二、以意念为中心的语言观 |
第二节 林语堂的语言学习理念 |
一、口语教学观:“清顺自然” |
二、阅读教学观:“精”、“泛”结合 |
三、写作教学观:“快乐写作” |
第四章 林语堂的英语教材观 |
第一节 英语教材的指导思想 |
一、满足“自修成才”的需求 |
二、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
第二节 英语教材的内容特点 |
第三节 英语教材的编排方式 |
第四节 英语教材的插图设计 |
一、教材插图的美学需求 |
二、教材插图的文化渗透 |
第五章 林语堂英语教育思想的启示 |
第一节 林语堂英语教育思想评述 |
一、本土文化情结 |
二、“自由”、“快乐”的教育追求 |
三、时代的局限性 |
第二节 以“文化自信”构建我国本土英语教学理论 |
一、英语教学观:坚持“文化自信” |
二、英语教材观:坚持“语”“文”并行 |
第三节 以“核心素养”促进英语教育发展 |
一、英语课程实施:构建“育人本位” |
二、英语课程评价:打破“成绩本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林语堂生平大事年表 |
(9)“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教学模式 |
2.2 国内研究 |
2.3 国外研究 |
2.4 模式研究述评 |
第3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2 教学目标 |
3.3 操作程序 |
3.4 实现条件 |
3.5 教学评价 |
3.6 本模式特点 |
第4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对象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步骤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相关讨论 |
5.1 适用性 |
5.2 教学启示 |
5.3 未来展望 |
第6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1(学期初) |
附录2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2(学期末) |
附录3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3(学年末) |
附录4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4实验结束半年后跟踪调查 |
附录5 :汉语中级读写I课 第十九课教案 |
附录6 :汉语中级听说I课 第十九课教案 |
附录7 :汉语中级读写II课 第十课教案 |
附录8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9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10 :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后记 |
(10)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实用中医汉语》与主题式教学 |
2.1 《实用中医汉语》概况 |
2.2 《实用中医汉语》的主题分析 |
2.3 主题式教学应用于《实用中医汉语》的可行性 |
第三章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汉语教学与主题式教学 |
3.1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概况 |
3.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汉语教学分析 |
3.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的可行性 |
第四章 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
4.1 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
4.2 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的原则 |
4.3 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的要素 |
4.4 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型 |
第五章 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个案分析 |
5.1 教学对象分析 |
5.2 教学主题 |
5.3 教学目标 |
5.4 教学内容 |
5.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5.6 教学步骤 |
5.7 中医主题式教学实践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教学课文 |
致谢 |
四、浅谈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大班额教学方式研究[D]. 李婷婷. 西南大学, 2020(06)
- [2]话剧表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泰国喜培沓中学为例[D]. 黄玉月.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彭媛媛.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目标导向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S大学大一基础英语为例[D]. 欧阳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及教学案例研究[D]. 周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研究[D]. 赵昱鑫.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林语堂英语教育思想研究[D]. 丁春云. 江苏大学, 2020(05)
- [9]“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文辉. 暨南大学, 2019(03)
- [10]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D]. 许清远. 南京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