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分析与教学实践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分析与教学实践

一、《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教学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黄为民,杨俊茹,杨通,王瑞,高丽,王桂杰,朱然[1](2021)在《基于多元兴趣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数不断压缩、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兴趣驱动的新型课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生活、升学、就业和课程互联为驱动源,通过深挖学生兴趣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能强化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工程意识、创新意识与交流能力。总的来看,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推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高质高效教学。

郭家田[2](2021)在《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要追赶甚至超越世界老牌汽车制造业强国,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是应对汽车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解决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确定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及其能力结构是什么。第二,培养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有哪些?第三,如何更好的进行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上述问题,对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分析国外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及国内的职业资格框架高技能人才能力要求,并调研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构建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根据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培养和竞赛培养三条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分别对不同路径下影响因素作用进行分析。企业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不足;竞赛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的成长速度较快,但技能人才培养的受益面相对较窄,对资源的需求度却相对较高;校企合作培养路径能够满足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要求,但存在培养主体相对独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缺乏连续性,缺乏职业素质培养等情况。根据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现状,结合培养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类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建终身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水平,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竞赛培养路径的现状,结合师资队伍和专业兴趣等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开展多层次技能竞赛,提高竞赛资源的转化及受众面,提升以赛促学的效果。根据企业培养路径现状,结合激励机制、培养机制等影响程度较高的机制类因素,通过完善企业培养机制和培训资源,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覃晓[3](2021)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文中指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技术,是深入学习机械专业的根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课堂问题。为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本论文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究如何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重组成具有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活动,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方面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以“项目课程开发”、“项目教学”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理论研究、梳理和发现规律,寻找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实践借鉴,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界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使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及相应的项目活动能够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并改善教学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中采用项目教学的可能性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合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设计了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项目教学流程,最后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为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将该模式应用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中,对具体的项目做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和实证。第六部分是研究总结,经过教学实施与调研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决问题的能力。

李卓婧[4](2021)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制造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企业亟需聚焦内循环,走双轮驱动的新型发展道路,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创新发展必须依靠劳动者综合能力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更应突出“解决实际综合性问题”这一核心。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机械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跨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机械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提供了机遇与可能。课题从具体课程的开发实施入手,研究技术融合及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为例,针对传统课堂“学科固化、内容呆板、理实脱离、方法单一”的现状,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应用,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解决课程实施“高消耗、低收益,能力培养不突出”的实际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基础分析: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理论基础。2.课程实施现状分析:通过对岗位需求、教法学法、学生体验等方面的调研,总结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的切实问题。3.课程设计与开发: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修订、以3D打印为载体的教学项目开发、评价方式优化。课程标准修订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出发点,对标1+X证书要求,确定知识、能力、素质、评价四个维度标准;教学项目开发以3D打印为实施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为四个项目15个任务,实现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标准、项目、任务、评价要素的内在关系梳理,构建正向梯度分解、逆向逐层反馈的闭环评价体系。4.实施效果分析:通过实施过程记录、课堂数据整理、学生成果凝练,对课堂参与度、能力发展曲线、目标达成度等展开分析,总结实施效果,同时反思对其他机械类课程改革的推动意义。5.产教融合探索:通过课程改革的延伸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思路,并与企业合作完成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和探索《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结合3D打印技术,解决课程实际问题,为中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提供解决方案。

韩培宇[5](2021)在《STSE视野下的中美小学3-4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及教学案例研究》文中指出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STSE目标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之一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在STSE视野下,以STSE内容体系为指导,对201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4年级《科学》教科书(以下简称【冀人版】)和2009年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科学启蒙》系列丛书3-4年级教科书(以下简称【麦克版】)中STSE相关的知识内容、编排体例及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等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中美教科书STSE相关内容比较结论提出的教学建议、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的要求,对【冀人版】三年级上册“塑料”一课进行创新教学案例开发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实现2017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使用与教学研究的同步推进。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自21世纪以来的相关文献,论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并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界定“STSE教育内涵”、“STSE教育目标”、“STSE教育内容”等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及“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拟开发教学案例的指导作用,以此为依据设计形成对案例课程的指导模式。(框架模式于案例开发相关章节进行具体呈现)在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中美两国3-4年级小学科学教科书中STSE相关的知识内容、编排体例与呈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知识内容方面:内容维度的契合程度上,【冀人版】在专题与内容方面与STSE内容体系契合度更高。知识内容的领域分布上,【冀人版】中的STSE内容的分布更广,【冀人版】在2017版课标的指导下所选STSE内容分布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知识领域,【麦克版】在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指导下所选STSE内容仅分布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知识领域。知识内容的组织逻辑上,【麦克版】STSE内容组织逻辑更清晰。(2)编排体例方面:STSE内容的栏目设置上,【麦克版】的栏目设置更丰富,更能体现教科书在STS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编排特色。STSE内容的编排结构上,【冀人版】的结构更符合我国3-4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达成。(3)呈现方式方面:语言表达上,【冀人版】多采用第一人称表达,符合STSE教育目标要求,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插图设置上,【麦克版】利用大篇幅的颜色鲜艳的实物插图进行呈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两版教科书均有其优势与不足。因此,在进行教科书编写及教学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学情分析,取长补短,在借鉴美国教科书长处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设计。基于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理论基础及中美教科书STSE内容比较结果及教学建议的指导,对【冀人版】三年级“塑料”一课进行创新教学案例开发,使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1)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河北省颁布限塑令”的真实社会情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问题解决意识;(2)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强调合作探究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探究”、“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合作探究方式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创设问题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表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正确的科学态度。选取三年级学情相近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实践,实验班使用创新教学案例,对照班使用原编排体系教学案例。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班在科学态度及STSE教育目标的落实情况均优于对照班,且实验班学生对“塑料”一课的整体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班。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教学实施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倡导合作探究,落实STSE教育目标;(2)结合本国社会发展相关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3)突出科技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4)创新课堂教学技术及其应用,感悟科技发展魅力。

王本寰[6](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林禄[8](2020)在《基于OBE理念的3D打印实训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笔者所在学校将3D打印技术打造成数控加工专业(中级技能)一门新增先进制造技术实训课程。课程设立的初衷是让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多接触先进制造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职业素养与职业责任感的建立与提升。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就其本质而言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靠课程与教学,因此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并因其能激发学习者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广受推崇。“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职业教育要走向国际化,在中职教育“都柏林协议”的倡导下,中职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探索3D打印技术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主线,基于数控加工专业的一门先进制造技术实训课程—《3D打印实训》,在其中融入OBE理念,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设计,并通过“多彩鲁班锁的加工”这一任务,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具体设计与展示。笔者以本校数控加工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教学实践为对象,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设计好的“多彩鲁班锁的加工”这一教学任务予以实施,并对所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的3D打印实训课程中是可行的,为后续研究3D打印实训课程的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笔者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李聪波,林利红,汤宝平,江桂云[9](2020)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借鉴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工科人才理念,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式以"教"为主、教学环节缺乏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以及课程考核缺乏实践考核等问题,提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教学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元兴趣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元兴趣驱动教学方法的内涵
    (一)生活驱动
    (二)升学驱动
    (三)就业驱动
    (四)课程互联驱动
二、多元兴趣驱动教学方法应用举例
三、多元兴趣驱动教学方法实施成效分析
四、结束语

(2)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车制造业及高技能人才
    2.1 国际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
    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及高技能人才需求
    2.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3.1 资格框架下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
    3.2 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3.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1 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4.2 校企合作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3 竞赛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4 岗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议
    5.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5.2 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5.3 提高大赛人才培养引领作用
    5.4 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源建设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国家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1.2 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1.1.3 基于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
        1.1.4 基于《机械基础》课程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1.3.2 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思路设计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项目课程
        2.1.2 项目教学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4 情境学习理论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3.1 调研目的
    3.2 调研对象
    3.3 调研内容设计
    3.4 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3.4.1 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3.4.2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3.5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原因分析
    3.6 教学改进措施
        3.6.1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3.6.2 以学生为中心,变“学会”为“会学”
        3.6.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3.6.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联系实际的能具体实施的项目
        3.6.5 改善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施流程设计
    4.1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分析和项目化可行性分析
        4.1.1 课程分析
        4.1.2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2 项目设计前的准备
    4.3 项目设计
        4.3.1 知识点整合
        4.3.2 项目化设计
    4.4 教学流程设计
        4.4.1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4.2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的原则
        4.4.3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
    4.5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4.6 教学环境资源建设
5.课程实施案例
    5.1 教学案例设计
    5.2 教学实施
        5.2.1 明确项目任务
        5.2.2 明确学习内容
        5.2.3 课前项目准备
        5.2.4 课中项目实施
        5.2.5 课后总结提升
    5.3 教学评价
        5.3.1 网络平台数据统计
        5.3.2 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5.3.3 学生对教师考核评价
    5.4 教学效果分析
        5.4.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5.4.2 教学反馈
6.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学情问卷调查
附录二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拆装折叠伞”教学设计
附录四 课程内容项目化及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4)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访谈法
        1.5.3 案例法
        1.5.4 实验法
    1.6 研究理论基础
        1.6.1 建构主义理论
        1.6.2 碎片学习理论
        1.6.3 非正式学习理论
        1.6.4 OBE教学理念
第2章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2.1 现阶段《机械基础》课程的需求调研
    2.2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调研
        2.2.1 《机械基础》课程学情及教学情况调研
        2.2.2 《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研总结
第3章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3.1 以3D打印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开发
        3.1.1 课程标准的修订
        3.1.2 教学项目开发
    3.2 以3D打印为载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3.3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案例设计
        3.3.1 教学设计
        3.3.2 项目指导书的开发
第4章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和效果分析
    4.1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
    4.2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外应用及拓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4.2.1 《机械基础》融合3D打印的创新实践设计
        4.2.2 《机械基础》融合3D打印的创新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3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任务指导书样例

(5)STSE视野下的中美小学3-4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顺应国际上STS向 STSE教育重要转变潮流
        1.1.2 应对发达国家STSE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挑战
        1.1.3 发挥STSE教育对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1.1.4 STSE内容中外比较是完善教材建设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课题与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STSE教育内涵
        2.1.2 STSE教育目标
        2.1.3 STSE教育内容
    2.2 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2.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2.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3 STSE视野下中美小学3-4 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3.1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知识内容的比较分析
        3.1.1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专题分布的对比分析
        3.1.2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内容分布的对比分析
        3.1.3 结论
        3.1.4 建议
    3.2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编排体例的比较分析
        3.2.1 中美两版3-4 年级科学教科书编排体例分析
        3.2.2 结论
        3.2.3 建议
    3.3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分析
        3.3.1 中美教科书STSE内容的语言表达的比较分析
        3.3.2 中美教科书STSE内容的插图设置的分析比较
        3.3.3 结论
        3.3.4 建议
4 以【冀人版】三年级“塑料”为例的教学案例开发
    4.1 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依据
        4.1.1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1.2 基于理论基础的指导
        4.1.3 基于中美科学教科书比较结论的教学建议
    4.2 以2017 版【冀人版】“塑料”一课为例的教学设计
        4.2.1 教学内容分析
        4.2.2 学情分析
        4.2.3 教学目标
        4.2.4 教学重难点
        4.2.5 教学手段和方法
        4.2.6 教学准备
        4.2.7 教学过程
        4.2.8 板书设计
        4.2.9 作业设计
        4.2.10 教学设计依据落实情况反思
5 以2017【冀人版】“塑料”一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践研究目的
    5.2 实践研究框架
    5.3 实践研究过程
        5.3.1 实验对象选取
        5.3.2 教学实施安排
        5.3.3 教学结果分析
    5.4 本案例教学实施检测结论
    5.5 完善本案例教学实施策略
6 本课题阶段性成果与未来研究展望
    6.1 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6.1.1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应用框架
        6.1.2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结论与建议
        6.1.3 创新教学案例的开发及教学实践研究结果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照班“塑料”一课教学设计
附录2 对照班“塑料”一课学案
附录3 实验班“塑料”一课学案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机械制图
        二、三维CAD
        三、融合式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4MAT教学模式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8)基于OBE理念的3D打印实训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3D打印技术受国家政策支持,教育信息化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1.1.2 教学软件的出现,使混合式学习模式备受关注
        1.1.3 3D打印课程存在的问题和选题缘由
        1.1.4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及论文结构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OBE教育理念
        1.4.2 3D打印
        1.4.3 混合式学习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3D打印课程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OBE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混合式学习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4 理论基础
        2.4.1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2.4.2 建构主义理论
        2.4.3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4.4 混合学习理论
第3章 3D打印实训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3.1 3D打印实训课程教学分析
        3.1.1 课程性质
        3.1.2 课程目标
        3.1.3 课程内容分析
        3.1.4 《3D打印实训》课程学生学情调查分析
        3.1.5 教学目标分析
    3.2 3D打印实训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设计
    3.3 3D打印实训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评价
第4章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
    4.1 多彩鲁班锁的加工任务分析
        4.1.1 网络平台的选用
        4.1.2 3D打印机的选择和技术参数
        4.1.3 学习任务来源
        4.1.4 学习任务价值
        4.1.5 学习内容分析
        4.1.6 学习资源分析
    4.2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施过程
        4.2.1 课前在线自学环节教学实施
        4.2.2 课中线下环节教学实施
        4.2.3 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施
    4.3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评价过程
        4.3.1 课前环节
        4.3.2 课中环节
        4.3.3 课后环节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5.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1.2 教学效果的分析
        5.1.3 教学实践的反思
    5.2 结论
    5.3 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9)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现状
    (一)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二)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
    (三)教学中缺乏工程训练环节
    (四)实践教学亟待完善
    (五)课程考核缺乏实践考核
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探索
    (一)课程建设理念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三)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五)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结语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四、《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元兴趣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黄为民,杨俊茹,杨通,王瑞,高丽,王桂杰,朱然. 高教学刊, 2021(35)
  • [2]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 郭家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D]. 覃晓.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D]. 李卓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5]STSE视野下的中美小学3-4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及教学案例研究[D]. 韩培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基于OBE理念的3D打印实训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研究[D]. 张林禄.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7)
  • [9]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探索[J]. 李聪波,林利红,汤宝平,江桂云. 高等建筑教育, 2020(02)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标签:;  ;  ;  ;  ;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分析与教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