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

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

一、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泉,赵成龙,熊雪梅,武红敏,余文武[1](2021)在《我国耐高温非纤维素绝缘纸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文中认为绝缘纸是一种采用造纸工艺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容器、电机、电线电缆等电气装备中的重要绝缘材料,按其组成可分为纤维素纸和非纤维素纸两大类。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电机等用电设备逐步向高效小型化方向发展,故对绝缘纸的各项性能尤其是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纤维素纸虽然历史悠久,但耐热性不高,已无法满足耐热等级F级以上电气绝缘系统的使用要求,因此耐热性更高的非纤维素纸异军突起。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各类耐高温非纤维素绝缘纸的研发历程、性能特点、主要用途、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

鄢俊,杨进,王涛,徐桂龙,李朝晖[2](2021)在《有机硅油改性水性酚醛的制备及其性能》文中研究说明以烯丙基聚氧化乙烯醚(PEO)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为原料,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对有机硅油进行接枝改性,使其在水中具有分散性并引入了具有反应活性的环氧基团。使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其结构,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表征改性硅油与水性酚醛树脂共混的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将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应用于机油滤纸,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微观形貌并探究其力学性能、耐油和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PEO与AGE的摩尔比为3:1时共接枝有机硅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以5%的质量比与水性酚醛树脂共混复配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共混稳定性。通过浸渍增强的机油滤纸,其力学性能均有较大的提高。经过高温机油浸泡后的滤纸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其挺度保持率、耐破度保持率和抗张强度保持率分别为55%、63%和87%。

洪浩源[3](2020)在《有机硅改性水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滤清器产业也在市场的需求下不断更新,并且随着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环保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汽车油滤纸主要的增强方式是采用酚醛树脂进行增强,而醇溶性酚醛树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涉及到溶剂的回收工序,增加了成本,并且由于其有毒易燃易爆的特性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水溶性酚醛树脂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水溶性酚醛树脂一般是分子量较小的甲阶热固性树脂,固化后材料发脆,强度及韧性不足,需要改进目前存在的缺点,对水溶性酚醛树脂进行增强增韧改性。有机硅是由Si—O长链组成的一类高聚物的总称,有机硅及其二次加工品种类繁多,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是有机硅化学品的主要门类。但由于有机硅氧烷疏水的特性,不能有效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并且与大部分有机高分子树脂共混稳定性差,不能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从而难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本论文采用对含氢硅油进行亲水改性,改变有机硅的极性,提高有机硅与酚醛树脂的相容性,同时进一步引入反应活性基团,与酚醛树脂进行化学共聚合改性。首先,采用“一锅法”和顺序加料法制备了改性有机硅,并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和烯丙基聚氧化乙烯醚(PEO)共同接枝到含氢硅油(PHMS)上,PEO赋予硅油在水中的分散性,而AGE提供树脂进一步反应的活性官能团。结果表明:采用“一锅法”制备改性有机硅,最高转化率为63.1%,并且随着反应时间和摩尔比n(C=C)∶n(Si—H)的增加,合成过程出现凝胶现象,并不适合实际生产应用;而顺序法在n(C=C)∶n(Si—H)=1.2∶1,n(PEO):n(AGE)=3:1条件下,先期加入反应活性低的PEO,135℃反应时间3 h,再加入反应活性较高的AGE,85℃反应时间3 h,此时的改性有机硅产率高达90.5%,并且随着n(PEO)/n(AGE)比例的调控,改性有机硅呈现不溶—乳液—溶液的变化趋势。FT-IR及1H-NMR结果表明产物具有预期结构,AGE及PEO被成功接枝到有机硅分子链上。将自制的改性有机硅采用物理共混的方式与水溶性酚醛树脂进行复配,当改性有机硅树脂添加量在5%和10%(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两者具有良好的共混稳定性,共混物在高温固化后,改性有机硅中的环氧基团会发生开环反应参与到酚醛树脂的交联固化中。DSC显示两类树脂的分子链相互缠结,形成类似于互穿网络的结构。TGA结果显示,水溶性酚醛树脂经过有机硅改性后,其耐热性有了明显提升,热分解外延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20.7%。将有机硅改性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增强树脂,应用到汽车滤纸上,与纯酚醛浸渍增强的滤纸相比,经过添加改性有机硅以后,汽车滤纸的各项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首先,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加入,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与酚醛树脂的羟甲基或酚羟基反应,从而影响了酚醛树脂自身的交联反应,改变了最终树脂的交联结构。其中改性有机硅(PHMS-750)/酚醛树脂(PF)(w/w5%)浸渍增强的纸页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弯曲挺度提升32%,耐破度提升21%,抗张强度提升28%,伸长率提高24%。同时PHMS-750/PF(5%)浸渍增强的滤纸具有优异的耐油性和耐水性,与纯酚醛浸渍增强的滤纸比较,经过有机硅改性的水性酚醛,其浸渍增强的滤纸在汽油和机油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其耐破度、挺度、抗张强度的保持率均高于未经改性的纯酚醛树脂所浸渍增强的滤纸;同样,在水里浸泡饱和后,其耐破度和挺度也有着相对较高的保持率,说明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高温固化以后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和耐水性。最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带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对共混体系进行微观表征,先使用荧光光谱仪确定CLSM的实验条件,分别在液相和固相条件下对共混体系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在共混初期液相条件下,改性有机硅树脂以尺寸在1μm-30μm的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溶性酚醛树脂中;而在高温固化后由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改性有机硅的荧光特性消失,改性有机硅均匀分散在酚醛树脂中,参与到酚醛树脂自身的交联反应。但是当改性有机硅添加量达到10%时,在小部分区域会出现改性有机硅聚集的情况,这部分改性有机硅在高温固化后仍保持荧光特性,表明有少部分有机硅未能发生环氧开环,仅仅起到物理共混的作用。进一步采用SEM-EDS观察了浸渍滤纸微观形貌进行佐证,通过原子分布图可以知道,当改性有机硅树脂添加量是5%时,有机硅均匀分布在酚醛树脂当中,当有机硅添加量达到10%时会出现小区域的团聚,这部分保留了环氧基团的改性有机硅,以物理共混的状态与酚醛树脂进行复配,其结果显示不利于纸页力学性能的提高。

闫宁[4](2020)在《典型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参数的检测及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纸浆流送和纸幅成形过程中,造纸湿部非纤维性化学品的添加有助于改善纸张的质量性能、提高湿部的成形效率、保证纸机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然而,化学品合成工艺控制不当会带来化学品有效含量或取代度失准、产品中有毒副产物超标等问题,并最终导致化学品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不达标。因此,在兼顾环保的同时为了实现化学品的少量高效使用,必须对湿部化学品的质量提出严苛的管控要求,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维持湿部平衡以及整个造纸工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国内纸厂在使用化学助剂中缺乏必要的监测和控制手段,而一些传统落后的检测概念以及检测手段又难以满足各类新型助剂关键参数(如有效含量、取代度、含氯有害副产物、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等)的检测要求,不利于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性能的准确及时评估。因此,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湿部化学品的质量性能、安全性能以及过程稳定性等,基于顶空分析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本论文开发了一些快速准确、科学合理的新方法用于湿部化学品关键参数的检测。针对目前化学品固含量或水分指标检测概念和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有效固含量”的概念,并且基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建立了准确快速的定量方法。包括:一种双波长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溶液的有效固含量的新方法;一种基于离子液体辅助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测定烷基烯酮二聚体乳液(AKD)有效含量的新方法;一种基于示踪剂光谱衰减技术快速测定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新方法;一种基于多次抽提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丙烯酰胺(PAM)的水分含量新方法。这些方法学的建立从样品实质有效成分的角度出发,检测结果客观准确,对产品质量真伪的有效鉴别以及在后续湿部的应用添加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依据。此外,AKD乳液有效含量测定方法中首次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模式,这对于其他检测方法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建立了造纸湿部关键生物质基化学品脱乙酰度或取代度的检测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自动化顶空分步滴定技术高效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酸化后壳聚糖分子上的-NH3+基团呈弱酸性质,并且采用碳酸氢钠代替传统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碱滴定剂,根据所释放的CO2信号与滴定剂体积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最终产品的脱乙酰度值。在此基础上结合透析作用,开发了同时测定羧甲基壳聚糖脱乙酰度和取代度的相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方法。其次,建立了多波长光谱技术测定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亚甲基蓝作为示踪剂,基于离子交换反应以及多波长光谱解析最终得到纳米纤维素羧基计算公式,该方法克服了混合溶液中亚甲基蓝与其缔合产物光谱高度叠合的问题。最后,建立了一种基于离子交换的可见光谱技术测定阳离子淀粉取代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阳离子淀粉结构上的结合氯含量来描述其取代度。建立了PAE树脂溶液中残余单体环氧氯丙烷(ECH)及其水解或酸解产物1,3-二氯-2-丙醇(DCP)和3-氯-1,2-丙二醇(MCPD)有害氯组分的检测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内标校正法的相平衡顶空顶气相色谱技术测定PAE树脂溶液中挥发性有机氯(ECH和DCP)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性高,可以对各含氯物质单一组分进行分别定量检测,且不需要预处理和外标校准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其次,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反应的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PAE树脂溶液中MCPD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高碘酸盐对MCPD上的邻二醇进行选择性氧化,其氧化产物甲醛被硼氢化钠还原为甲醇,最终通过GC-FID分析甲醇可以实现MCPD的间接定量。与参考方法相比,该方法精准度高,十分适用于PAE树脂溶液中MCPD的定量检测。建立了相关湿部化学品过程参数的检测方法及合成与使用过程控制的手段与模型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自动程序升温结合多次抽提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AKD蜡片熔点的新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其次,建立了AKD乳液在储存和造纸工艺过程中水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工艺过程参数(温度、时间和体系p H)对AKD乳液水解行为的影响,通过数学拟合得到AKD在储存和造纸工艺过程中的水解动力学模型,为AKD乳液在造纸湿部工艺中的实践应用及过程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利用紫外光谱技术对PAE树脂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实时粘度及环氧化反应程度进行监测与控制,这为PAE合成工艺的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手段。

类延豪[5](2017)在《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二次纤维在当今造纸工业原料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如何增加二次纤维纸张的强度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选用从废弃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SA)作为二次纤维增强助剂与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组成二元体系,研究了 PAE及PAE-SA对二次纤维的增强效果,为进一步高效利用PAE和实现二次纤维生产高质量用纸的目标,研究了改性PAE-SA二元体系,PAE-CMC-SA和PAE-SA-AmPAM两种三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的增强效果。并通过膜红外谱图分析,SEM、AFM微形态观察,C、N元素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 PAE-SA二元体系的增强机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SA能够从废弃海藻中成功提取且与PAE能够组成二元增强体系,PAE-SA二元体系对废纸强度性能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添加PAE,在PAE和SA添加量分别为0.8%和0.4%时,废纸的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撕裂指数、耐折度相对于单加 0.8%PAE 依次增加了 26.65%,81.25%,18.29%,27.78%,96.43%。相对于原废纸分别增加了 48.32%、2800%、25.31%、82.54%、223%。(2)丙烯酸改性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增强效果高于PAE-SA二元体系。在添加0.6%改性PAE-0.6%SA时纸张干湿强度增强效果最佳,相对于添加未改性0.8%PAE-0.4%SA纸张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分别增强了 3.77%,14.85%。并且添加0.6%改性PAE-0.4%SA的增强效果与添加未改性0.8%PAE-0.4%SA纸张增强效果相当。(3)PAE-CMC-SA三元体系中,CMC最佳添加顺序在PAE和SA之间,PAE-SA-AmPAM三元体系中,AmPAM最佳添加顺序在PAE和SA之后。PAE-SA-AmPAM和PAE-CMC-SA三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的增强效果均优于PAE-SA二元体系,但是PAE-SA-CMC三元体系的增强效果更优于PAE-SA-AmPAM三元体系。当PAE、SA和CMC加入量分别为0.8%、0.4%和0.6%时,PAE-CMC-SA三元体系增强效果最佳,相对于比PAE-SA二元体系手抄片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 19.48%、39.64%。(4)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增强主要依靠共价键、静电吸附和膜包覆,通过增加纤维间PAE的吸附,增加PAE的自交联及与纤维的共交联,从而增加纤维对细小组分的吸附及纤维间结合面积,进而增加二次纤维纸张的强度性能。

储蒙蒙[6](2017)在《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的合成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树脂)是一种作为纸张湿强剂的造纸化学品。为了提高PAE树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PAE树脂应用效果,通过实习对企业PAE树脂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通过将PAE树脂作为单一造纸化学品添加于纸张的应用试验,具体研究了PAE树脂合成适宜的改进工艺,并对比工艺改进前后合成的PAE树脂在壁纸原纸上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首先,跟踪原有PAE树脂的生产工艺,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企业设备条件,发现延长预聚物合成保温时间的改进措施可行性好且可操作性强。综合考虑后,采用延长聚酰胺多胺预聚物合成的保温时间,希望达到改善PAE树脂应用效果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试验跟踪检测,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比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向反应釜中先投入水60 kg和己二酸500 kg,搅拌均匀后,再控制速度加入二乙烯三胺370 kg(即酸胺摩尔比为1:0.95),反应温度控制在165℃,保温时间13h14 h,注意反应过程中冷却水的收集。然后,将工艺改进前后合成的预聚物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PAE树脂,并进行PAE树脂在纸张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中顺木浆为浆料,定量为80 g/m2的纸张上,PAE树脂添加量为20 kg/t纸时,对纸张的增强效果达到最佳,成纸的干抗张强度和湿抗张强度分别提高0.111 kN/m和0.023 kN/m。最后,将工艺改进前后合成的PAE树脂以及其他公司的PAE树脂,分别应用于定量为80 g/m2、90 g/m2和100 g/m2壁纸原纸的用户生产性试验中,分析不同型号PAE树脂在壁纸原纸上的增强效果。通过对壁纸原纸的物理性能结果分析,在壁纸原纸生产过程中PAE树脂的最佳应用条件为:PAE添加量为20 kg/t纸,添加点位于压力筛出口。工艺改进后合成的PAE树脂应用后的成纸抗张强度和湿强度得到提高。通过延长聚酰胺多胺预聚物的合成保温时间的方法,根据PAE树脂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的PAE树脂应用效果得到了改善,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严维博[7](2015)在《高效PAE树脂的合成控制与增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众多的湿强剂品种中,PAE树脂因具有增湿强效果好,适用范围大,已在湿强剂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然而对于要求湿强度高的纸种,PAE树脂增湿强效果仍不理想,同时PAE树脂成本高,正电性较强,在高添加量的情况下,易出现浆料电荷逆转,影响PAE树脂在纤维上的分布,增加抄纸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PAE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期制备出高效PAE树脂,在此基础上结合PAE树脂的增强机理,用羧基促进剂对PAE树脂进行增效改性,进一步提高PAE树脂的增强性能。全文的重要研究结论如下:聚酰胺中间体对PAE树脂增湿强性能具有较强影响,黏度高的中间体易制备出高增湿强性能的增湿强剂。在原料配比一定的情况下,聚酰胺中间体黏度受到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的影响,其三者间的相关关系为:y=5.165z1+36.73z2-755.05(其中:y代表聚酰胺中间体黏度;z1代表保温温度;z2代表保温时间)。PAE树脂的烷基化对其增强性能影响显着,在不影响PAE树脂存储时间的前提下,提高烷基化反应程度将有利于提高其增湿强性能。烷基化过程中的环氧氯丙烷用量对PAE树脂的性能具有较强影响,当环氧氯丙烷的用量较小或过大时,都会使所合成PAE树脂分子间的自交联能力变弱,导致PAE树脂的增强性能下降,EPI:PA(摩尔比)=1.4:1时,PAE树脂增湿强性能较优。所制备的黏度为56.6m Pa·s,贮存时间>90天的PAE树脂在用量为1.0%时,与市售PAE树脂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10%,湿强度约17%。聚酰胺中间体黏度对PAE树脂合成控制影响明显。聚酰胺中间体黏度越大,烷基化时间越短,增强性能最优。针对黏度相同的聚酰胺中间体,可以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或是反应体系p H值实现烷基化时间的控制。烷基化时间的延长均有利于提高产物增湿强性能,然而,通过降低反应体系p H值,实现烷基化时间的控制所制备的PAE树脂,但调节p H值的控制方式,所制备的PAE树脂增湿强性能低于调节反应物浓度所制备的PAE树脂。己二酸用量有利于降低PAE树脂的生产成本,并提高胺类物质的使用效率,然而己二酸用量增加易带来羧基封端,导致聚酰胺中间体黏度降低。使用己二酸的二次补加可以有效保障聚酰胺中间体黏度,己二酸在胺酸反应结束前1个小时进行补加较为有利。同等条件下,与常规工艺相比,二次补加己二酸可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6%,湿强度约11%。采用顺丁烯二酸酐代替(MA)部分己二酸将降低聚酰胺中间体黏度,不利于PAE树脂增湿强性能。羧基促进剂可以有效提高PAE树脂增湿强性能。1#羧基促进剂的混入比例为20%时,制备的改性PAE树脂对纸张增强效果最佳。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当改性PAE树脂的用量为0.8%时,对纸张的增强、浆料的滤水、助留性能最佳,相比自制PAE树脂,可以进一步提高纸张干强指数约17%,湿强度约27%,耐折度约11%,撕裂指数约5%。

严维博,王志杰,王建[8](2014)在《改性PAE树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改性PAE树脂在造纸工业中的研究及应用,包括阴离子丙烯酰胺对PAE树脂的改性、PAE树脂聚脲改性、PAE树脂与壳聚糖共聚接枝改性、PAE树脂与苯乙烯接枝共聚改性、松香改性PAE树脂、酸醛改性PAE树脂、PAE树脂与蒙脱土接技共聚改性、乙醇胺/水溶性环氧树脂/PAE树脂热交联改性、PAE树脂与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乳液的共混改性、PAE树脂与碱性木素接枝共聚改性,环境友好型高固含量PAE树脂,最后展望其前景。

黄相璇[9](2012)在《超疏水/超亲油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涂层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滤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最近几年汽车产销量以及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为汽车配件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汽车售后维修和保养市场。汽车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脏(发动机)的寿命。对发动机性能和寿命危害最大的是脏和污染,滤清器是避免脏和污染的唯一方法。机油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润滑系统中。它的上游是机油泵,下游是发动机中需要润滑的各零部件。机油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及汽车的正常行驶。因此,使用高品质的机油,对于汽车是至关重要的。机油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一般是从0oC到300oC不等,优质的机油滤清器的滤纸能够在剧烈的温度变化下,在有效过滤杂质的同时还能保证足够的流量。这就要求滤纸有适当、稳定的透气率以及高挺度、高耐破度和高耐溶剂性。机油中最大的危害因素是水。正常的机油含水量应在0.03%以下。当含水量超过0.1%时,机油添加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等)就会失效,机油的润滑性能变差,粘度下降,轻则导致机油过早变质和机件生锈,重则可能造成发动机抱轴等严重机械事故。因此,滤纸还应对油液体系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防止水分的透过对发动机产生的损害。在众多油水分离方法中,聚结分离因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适用范围广而得到广泛应用。超疏水超亲油的表面使得油水两种液体在此表面上的接触角值相差很大,它可以实现分离油相中乳化水的功能,使得其在发动机滤清器的分离滤芯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分离滤芯表面的润湿性能对油水聚结分离的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纤维基材因为其质地轻、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成为汽车滤清器滤芯的主要分离介质,但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对其进行特别处理才能真正满足使用环境的需要。本课题旨在制备一种可以赋予机油滤纸良好的耐破度、挺度、透气率和耐热性的浸渍乳液的同时,又使得浸渍后滤纸表面具有超疏水/超亲油的特殊润湿性,从而有效的进行油水分离。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阳离子改性法将二乙醇胺与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进行开环反应制备成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通过对改性剂用量、合成反应温度、中和度等条件的考察,探索了稳定的水性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工艺。将制备得到的开环率为15%的阳离子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应用于机油滤纸时,滤纸获得了比其他同类型浸渍乳液更好的耐破度、挺度和透气率等机械性能。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可作为改性的基础树脂。而后通过苯甲酸和马来酸酐共同改性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在引入亲水的羧基基团的同时引入C=C不饱和双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基聚合引入含氟单体来合成具有较低表面能的含氟环氧树脂共聚物。通过共聚物涂膜与油水的接触角结果分析,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因分子结构中含有六个氟碳链使得它可以在降低聚合物的表面能,赋予聚合物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同时又不会因为氟碳链太长而疏油,所以作为改性氟单体的最佳选择。将其应用于机油滤纸时滤纸与水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52°,而油液可以在其表面迅速铺展。这是因为DFMA的但是水滴在滤纸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接触角滞后,即使是将滤纸反转也不能使水珠掉落。这是因为滤纸纤维本身的微米级粗糙度使得润湿模型属于Wenzel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滤纸的超疏水性能,需要在滤纸本身的微米结构上构建纳米粗糙结构来降低接触角滞后,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水分离效率。采用St ber溶胶凝胶法,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亲水的单分散的SiO2-OH种球,然后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共驱体进行水解反应,在种球表面包覆一层疏水的甲基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SiO2-CH3粒子。通过TEM、SEM和AFM对比了不同老化时间下SiO2-CH3粒子的形貌、涂膜形貌和粗糙度情况,最终得出SiO2-CH3粒子老化时间为5天时拥有最佳的微-纳米双微观粗糙结构。将其与含氟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共混应用于滤纸上时可以将滤纸的接触角滞后降低在10°以内。同时其滤纸还拥有良好的耐破度、挺度和透气率。对制备的四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浸渍滤纸的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水分离效率是随着分离材料与水的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对于含氟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浸渍滤纸和SiO2共混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浸渍滤纸来说后者较小的接触角滞后也使得乳化水发生碰撞的几率增加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共混乳液在机械性能方面比阳离子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略差,但是其赋予了滤纸超疏水超亲油的特性,提高了滤纸的油水分离效率。

吴芳[10](2010)在《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合成、改性及在造纸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我国木材资源短缺以及纸页的高加填和低定量化,纸页强度(尤其是湿强度)的提高成为造纸工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适合现代造纸结构的湿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及改性物的制备与应用。由于PAE树脂本身含有有机氯化物,本文首次在研究低有机氯含量的PAE树脂的基础上,引入双键,制备高效湿强作用的PAE树脂及其改性物,并对PAE树脂与阴离子化合物的共用体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以漂白针叶木和漂白阔叶木浆为原料,系统的研究了低有机氯含量的PAE树脂、不饱和PAE树脂及PAE与羧甲基纤维素(CMC)二元共用体系对纸页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湿强度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合成低有机氯含量的PAE树脂的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PAE树脂最佳合成条件为:合成中间体聚酰胺多胺(PPC)的温度为先加热至160℃,反应3h,然后再升温至190℃,反应1h,酸胺摩尔比为1:1;合成PAE的温度为60℃,环氧氯丙烷(EPI)/PPC的摩尔比为1.1,pH值=9,此时测得的有机氯含量为0.145%。通过红外检测,PAE结构中含有仲酰胺的C=O键和仲酰胺的N-H键,证实合成之物为PAE树脂。通过研究还表明PAE树脂更适合在碱性条件下使用,在碱性条件下,纸页高温熟化后的抗张指数保留率达到了26.5%,湿强度是未熟化的将近3倍;同时纸页干的情况下耐破指数达到了4.49 kPa·m2/g,撕裂指数达到了13.9 mN·m2/g。其次,研究了丙烯酸改性PAE树脂后生成的不饱和PAE树脂。研究结果表明,PAE树脂与丙烯酸的最佳接枝共聚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为60℃,醇胺摩尔比为2.4,选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此时测得的接枝效率达到了98%。通过FT-IR分析,在1729cm-1出现了不饱和丙烯酸酯羰基伸缩振动峰(νc=o),1174cm-1处出现了C(C=O)-O伸缩振动峰(νc-o-c),说明了PAE树脂与丙烯酸单体发生了接枝共聚;通过FT-RAMAN光谱分析,在1635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证明了C=C双键的存在,且双键没有遭到破坏,合成了不饱和PAE树脂。研究还发现不饱和PAE树脂在不同pH条件下的Zeta电位不同,不饱和PAE树脂在中碱性条件下与纤维的吸附作用较强,在3%添加量时湿抗张指数达到了18.2 N·m/g,保留率达到了30%(高温熟化),比饱和PAE树脂的15.8 N·m/g增加了2.4 N·m/g,起到了增加湿强的效果。且通过比较高温熟化与紫外熟化对纸页性能的影响时发现,在碱性条件下,不饱和PAE树脂的添加量为3%时,紫外熟化时的湿抗张指数达到了21.2 N·m/g,保留率达到了34.9%,比高温熟化增加了3 N·m/g,是未熟化的将近4倍。再次,研究了PAE/CMC的二元共用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0%PAE+0.3%CMC共用体系效果最好,使纸页的湿抗张指数达到了16.4 N·m/g,比空白纸页提高了1732%,比加入1.0%PAE提高了27.1%,比加入2.0%PAE的湿抗张指数还要高0.6 N·m/g,保留率高达28.4%,同时耐破指数和撕裂指数比空白纸页分别提高了39%和11%。最后,比较了PAE树脂、不饱和PAE树脂及PAE/CMC二元共用体系对纸页的增强效果。在添加最佳量时,不饱和PAE树脂在紫外熟化的条件下得到的湿强度最大,保留率为34.9%;其次是1%PAE+0.3%CMC,保留率为28.4%;最小的是饱和PAE树脂,保留率为26.3%。结果表明,本研究首次制备的不饱和PAE通过紫外光熟化交联得到了较好的纸页增强效果,可作为低有机氯PAE的改性制备方法,并克服了造纸湿强剂需要高温长时间熟化的缺点。

二、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耐高温非纤维素绝缘纸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耐高温非纤维素绝缘纸的现状
    1.1 耐高温无机矿物绝缘纸
        1.1.1 云母纸
        1.1.2 玻璃纤维纸
        1.1.3 陶瓷纤维纸
    1.2 耐高温有机合成纤维绝缘纸
        1.2.1 聚芳酰胺纤维纸(芳纶纸)
        1.2.2 聚芳砜酰胺纤维纸(芳砜纶纸)
        1.2.3 聚芳恶二唑纤维纸(POD纤维纸)
2 我国耐高温非纤维素绝缘纸的发展动向
3 结束语

(2)有机硅油改性水性酚醛的制备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用材料
    1.2 实验工艺方法
    1.3 g-PHMS的合成
    1.4 PF/g-PHMS增强机油滤纸的制备
    1.5 性能的表征
2 实验结果和讨论
    2.11H-NMR谱的分析
    2.2 g-PHMS的稳定性
    2.3 PF/g-PHMS的稳定性
    2.4 FT-IR分析
    2.5 DSC分析
    2.6 TGA分析
    2.7 SEM分析
    2.8 机油滤纸的力学性能
    2.9 机油滤纸的耐油性能
3 结论

(3)有机硅改性水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酚醛树脂在油滤纸的应用
    1.3 酚醛树脂的改性
        1.3.1 酚醛树脂及其改性
        1.3.2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
    1.4 有机硅及其化合物
        1.4.1 有机硅化合物的分类
    1.5 硅油的特性及其应用
        1.5.1 硅油的特性
        1.5.2 硅油的应用
    1.6 硅油的改性
        1.6.1 改性硅油的种类
        1.6.2 硅油的改性方式
    1.7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接枝改性有机硅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接枝改性有机硅的合成
        2.3.1 接枝改性有机硅的合成原理
        2.3.2 Speier催化剂的制备
        2.3.3 接枝改性有机硅的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
        2.4.1 转化率测试
        2.4.2 水溶性表征
        2.4.3 红外光谱表征
        2.4.4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
        2.4.5 离心稳定性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接枝改性有机硅的合成条件
        2.5.2 改性有机硅的水溶性及离心稳定性分析
        2.5.3 改性有机硅的红外光谱分析
        2.5.4 改性有机硅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硅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3 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
    3.4 有机硅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3.5 测试与表征
        3.5.1 共混稳定性表征
        3.5.2 红外光谱表征
        3.5.3 热失重表征
        3.5.4 示差扫描量热表征
    3.6 结果与讨论
        3.6.1 共混稳定性分析
        3.6.2 共混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
        3.6.3 共混树脂的DSC分析
        3.6.4 共混树脂的TGA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脂增强过滤纸基材料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4.3 树脂增强滤纸的制备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浸渍滤纸上胶量的测定
        4.4.2 浸渍滤纸的表面微观形貌表征
        4.4.3 浸渍滤纸挺度(纵向)表征
        4.4.4 浸渍滤纸耐破度(纵向)表征
        4.4.5 浸渍滤纸抗张强度(纵向)表征
        4.4.6 浸渍滤纸耐油性能(纵向)表征
        4.4.7 浸渍滤纸耐水性能(纵向)表征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浸渍滤纸的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4.5.2 浸渍滤纸的力学性能分析
        4.5.3 浸渍滤纸的耐油性能分析
        4.5.4 浸渍滤纸的耐水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混树脂复合机理及过程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5.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5.3 样品制备
    5.4 测试与表征
        5.4.1 荧光性能表征
        5.4.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
        5.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成像表征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单光子成像荧光激发波长的选择
        5.5.2 有机硅改性酚醛的微观形貌及组分分布分析
        5.5.3 改性有机硅与酚醛树脂复合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点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典型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参数的检测及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造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2 我国造纸化学品市场分析
        1.1.3 我国造纸化学品市场质量管理现状
    1.2 造纸湿部化学品分类及其作用
    1.3 湿部关键化石基/合成类助剂的介绍
        1.3.1 烷基烯酮二聚体
        1.3.2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
        1.3.3 聚丙烯酰胺
    1.4 湿部关键生物质基助剂的介绍
        1.4.1 淀粉及其醚化衍生物
        1.4.2 壳聚糖及其羧化衍生物
        1.4.3 羧甲基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
    1.5 湿部化学品关键质量参数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5.1 AKD定量分析的研究现状
        1.5.2 PAE树脂的质量安全评估
        1.5.3 生物质基化学品的取代度或脱乙酰度定量分析
    1.6 顶空分析技术
        1.6.1 顶空分析技术发展历程
        1.6.2 静态顶空分析技术的原理
        1.6.3 静态顶空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1.6.4 静态顶空分析的常用技术及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7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1.7.1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1.7.2 紫外-可见光谱的常用技术及其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应用
    1.8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8.1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1.8.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品水分或有效含量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2.1 双波长紫外光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的有效固含量
        2.1.1 前言
        2.1.2 实验部分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本节小结
    2.2 基于离子液体辅助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烷基烯酮二聚体乳液的有效含量
        2.2.1 前言
        2.2.2 实验部分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本节小结
    2.3 基于示踪剂光谱衰减技术快速测定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
        2.3.1 前言
        2.3.2 实验部分
        2.3.3 结果与讨论
        2.3.4 本节小结
    2.4 基于多次抽提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丙烯酰胺的水分含量
        2.4.1 前言
        2.4.2 实验部分
        2.4.3 结果与讨论
        2.4.4 本节小结
第三章 造纸湿部关键生物质基化学品脱乙酰度或取代度测定新方法的建立
    3.1 基于顶空分步滴定技术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3.1.1 前言
        3.1.2 实验部分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本节小结
    3.2 基于相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同时测定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和脱乙酰度
        3.2.1 前言
        3.2.2 实验部分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本节小结
    3.3 基于多波长光谱技术测定纳米纤维素的羧基含量
        3.3.1 前言
        3.3.2 实验部分
        3.3.3 结果与讨论
        3.3.4 本节小结
    3.4 基于离子交换的可见光谱技术测定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
        3.4.1 前言
        3.4.2 实验部分
        3.4.3 结果与讨论
        3.4.4 本节小结
第四章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中有害氯组分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4.1 基于常规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中挥发性有机氯含量
        4.1.1 前言
        4.1.2 实验部分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本节小结
    4.2 基于相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中3-氯-1,2-丙二醇含量
        4.2.1 前言
        4.2.2 实验部分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本节小结
第五章 相关化学品物化参数检测及合成与使用过程控制评价方法的建立
    5.1 基于多次抽提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烷基烯酮二聚体蜡片的熔点
        5.1.1 前言
        5.1.2 实验部分
        5.1.3 结果与讨论
        5.1.4 本节小结
    5.2 烷基烯二聚物乳液在储存和造纸工艺过程中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5.2.1 前言
        5.2.2 实验部分
        5.2.3 结果与讨论
        5.2.4 本节小结
    5.3 用于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合成工艺控制的紫外光谱技术
        5.3.1 前言
        5.3.2 实验部分
        5.3.3 结果与讨论
        5.3.4 本节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次纤维的造纸特性
        1.2.1 二次纤维的特性
        1.2.2 二次纤维形态和物理性能变化
        1.2.3 二次纤维表面的变化
        1.2.4 二次纤维品质衰变的机理
        1.2.5 二次纤维的性质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1.3 造纸工业二次纤维的利用现状
        1.3.1 国内外造纸工业二次纤维利用现状
        1.3.2 造纸工业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方式
    1.4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
        1.4.1 PAE性质
        1 4.2 PAE的制备方法及作用机理
        1.4.3 影响PAE湿强效果的因素
        1.4.4 PAE树脂的应用
        1.4.5 湿强剂PAE树脂的发展趋势
    1.5 海藻酸钠(SA)的研究现状
        1.5.1 海藻酸钠(SA)
        1.5.2 海藻酸的结构
        1.5.3 海藻酸钠的性质
        1.5.4 海藻酸钠的应用研究
        1.5.5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6 羧甲基纤维素(CMC)
    1.7 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
    1.8 PAE共用技术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9.1 研究意义
        1.9.2 研究内容
2. PAE-SA二元体系对混合废纸增强效果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自制SA的表征
        2.3.2 PAE用量对废纸干湿强度性能的影响
        2.3.3 PAE与SA复配使用对废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2.3.4 PAE、PAE-SA二元体系对废纸增强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丙烯酸改性PAE与SA复配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市售PAE与改性PAE红外谱图分析
        3.3.2 改性PAE对二次纤维增强效果研究
        3.3.3 改性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增强效果研究
        3.3.4 改性与未改性PAE-SA二元体系红外谱图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PAE-SA与CMC/AmPAM三元体系应用探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AE-SA与CMC复配的三元体系研究
        4.3.2 PAE-SA与AmPAM复配的三元体系研究
        4.3.3 三元体系Zeta电位探究
    4.4 本章小结
5. 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AE、SA、PAE-SA膜红外谱图分析
        5.3.2 二次纤维表面电镜观察分析
        5.3.3 废纸纤维表面AFM观察分析
        5.3.4 纸张纤维的C、N元素分析
        5.3.5 纸浆细小组分留着率测定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化学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造纸化学品的分类
    1.3 湿强剂发展现状
        1.3.1 作用机理
        1.3.2 种类和特征
        1.3.2.1 脲醛树脂
        1.3.2.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3.2.3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
        1.3.2.4 其他类型湿强剂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实习总结
        1.5.1 实习单位简介
        1.5.2 主要产品
        1.5.2.1 AKD中性施胶剂
        1.5.2.2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
        1.5.2.3 液体硫酸铝
        1.5.2.4 PAE树脂
        1.5.3 实习体会
第二章 PAE树脂的合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PAE合成
        2.3.1 合成原理
        2.3.2 合成方法
        2.3.3 技术指标分析
    2.4 合成产品检测方法
        2.4.1 检测仪器
        2.4.2 固含量的测定
        2.4.3 粘度的测定
        2.4.4 pH值的测定
        2.4.5 样品贮存稳定性的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合成条件对PAE树脂的影响
        2.5.1.1 保温时间对聚酰胺多胺预聚物粘度的影响
        2.5.1.2 预聚物粘度对PAE树脂粘度的影响
        2.5.2 PAE树脂贮存稳定性研究
        2.5.2.1 贮存时间对PAE树脂粘度的影响
        2.5.2.2 贮存时间对PAE树脂pH的影响
        2.5.2.3 贮存时间对PAE树脂固含量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E树脂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PAE树脂在纸张上应用研究
        3.2.1 试验情况
        3.2.2 检测仪器
        3.2.3 纸页的抄造
        3.2.4 纸页定量的测定
        3.2.5 纸页抗张强度的测定
        3.2.6 纸页熟化方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添加量对纸干抗张强度的影响
        3.3.2 添加量对纸张湿抗张强度的影响
        3.3.3 添加量抗张强度提高百分比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E树脂在壁纸原纸上的应用
    4.1 前言
    4.2 技术指标分析
    4.3 生产工艺流程
    4.4 试验情况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不同PAE树脂对壁纸原纸抗张强度的影响
        4.5.2 不同PAE树脂对壁纸原纸湿强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PAE树脂的合成
        5.1.2 PAE树脂应用研究
        5.1.3 PAE树脂在壁纸原纸上的应用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效PAE树脂的合成控制与增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纸张湿强剂
        1.2.1 纸张湿强剂的概念
        1.2.2 纸用湿强剂的增湿强机理
        1.2.3 纸张湿强剂的种类
    1.3 PAE树脂的改性研究
        1.3.1 聚脲改性PAE树脂
        1.3.2 松香改性PAE树脂
        1.3.3 乙醇胺/水溶性环氧树脂/PAE树脂热交联改性
        1.3.4 封闭水性聚氨酯改性PAE树脂
        1.3.5 环境友好型高固含量PAE树脂
        1.3.6 PAE树脂与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乳液的共混改性
        1.3.7 PAE树脂与碱性木素接枝共聚
    1.4 PAE树脂的增效研究
        1.4.1 PAE树脂与阴离子丙烯酰胺协同增效
        1.4.2 PAE树脂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增效
        1.4.3 PAE树脂羧基增效
        1.4.4 PAE树脂与无机盐增效
    1.5 纸张湿强剂的发展趋势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聚酰胺中间体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中间体缩聚反应正交实验设计与分析
        2.3.2 中间体黏度数学模型
        2.3.3 顺丁烯二酸酐改性中间体的制备
        2.3.4 羧基封端聚酰胺中间体的制备
        2.3.5 聚酰胺中间体红外谱图表征
    2.4 小结
3 PAE树脂烷基化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烷基化各因素对PAE树脂性能的影响
        3.3.2 自制PAE树脂应用性能研究
        3.3.3 聚酰胺中间体黏度对PAE树脂烷基化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3.3.4 PAE树脂红外谱图表征
    3.4 小结
4 PAE树脂的增效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胺基/羧基封端PAE树脂性能初步比较研究
        4.3.2 羧基封端PAE树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4.3.3 顺丁烯二酸酐改性PAE树脂制备工艺研究
        4.3.4 羧基促进剂改性PAE树脂的制备
        4.3.5 改性PAE树脂增效性能比较
        4.3.6 改性PAE树脂应用性能研究
        4.3.7 PAE树脂增强机理研究
        4.3.8 改性PAE树脂增强性能研究
    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改性PAE树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改性 PAE 树脂的研究进展
    1.1 PAE树脂与阴离子丙烯酰胺协同共用改性
    1.2聚脲改性PAE树脂
    1.3 PAE树脂与壳聚糖共聚接枝改性
    1.4 PAE树脂与苯乙烯接枝共聚改性
    1.5松香改性PAE树脂
    1.6酸醛改性PAE树脂
    1.7 PAE树脂与蒙脱土接技共聚改性
    1.8乙醇胺/水溶性环氧树脂/PAE树脂热交联改性
    1.9 PAE树脂与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乳液的共混改性
    1.10 PAE树脂与碱性木素接枝共聚
    1.11环境友好型高固含量PAE树脂
2 展望

(9)超疏水/超亲油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涂层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滤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1.2.1 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1.2.2 相反转机理
        1.2.3 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
    1.3 表面润湿性理论
        1.3.1 接触角相关的基本概念
        1.3.2 理想与实际表面的润湿行为
        1.3.3 超疏水表面的粘附性
    1.4 各种底材上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构造
        1.4.1 非织网超疏水超亲油界面膜的制备
        1.4.2 超疏水超亲油不锈钢铜网的制备
        1.4.3 在纤维上构建超疏水超亲油界面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1.5.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阳离子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
        2.2.4 实验方法
        2.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性工艺的最优化
        2.3.2 红外结构分析
        2.3.3 环氧树脂相反转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规律
        2.3.4 不同开环率对乳液粒径以及粒子形貌的影响
        2.3.5 热分析
        2.3.6 滤纸机械性能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饱和阴离子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装置
        3.2.4 实验方法
        3.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饱和阴离子水性环氧树脂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
        3.3.2 红外结构分析
        3.3.3 不同开环率 WNEP 乳液的粒子分布和形貌分析
        3.3.4 不同开环率的 WNEP 树脂和浸渍滤纸的热稳定性分析
        3.3.5 WNEP 浸渍后滤纸的抗水性和表面元素分析
        3.3.6 乳液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氟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装置
        4.2.4 实验方法
        4.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含氟水性环氧树脂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
        4.3.2 反应产物结构的确认
        4.3.3 WNEPF 乳液的粒子分布和形貌分析
        4.3.4 含氟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浸渍滤纸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的研究
        4.3.5 含氟水性环氧树脂及其浸渍滤纸的热稳定性分析
        4.3.6 动态接触角分析
        4.3.7 表面元素分析
        4.3.8 乳液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疏水 SiO_2粒子的制备及在含氟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溶胶-凝胶法制备疏水二氧化硅粒子的反应机理
        5.3.2 反应条件对形成二氧化硅粒径的影响
        5.3.3 红外光谱分析
        5.3.4 SiO_2纳米粒子形貌分析
        5.3.5 含甲基 SiO_2纳米粒子形貌对其涂膜润湿性能影响
        5.3.6 共混体系乙醇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5.3.7 共混乳液浸渍滤纸形貌研究以及接触角测试
        5.3.8 共混乳液浸渍滤纸 XPS 分析
        5.3.9 共混乳液浸渍滤纸热稳定性分析
        5.3.10 共混乳液浸渍滤纸的机械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疏水超亲油滤纸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滤纸材料的油水分离性能
        6.3.2 初始含水量对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
        6.3.3 油品性质与聚结分离性能的关系
        6.3.4 滤纸孔隙率与油水分离性能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合成、改性及在造纸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业的发展现状
        1.1.1 世界造纸业的发展现状
        1.1.2 国内造纸业的发展现状
    1.2 造纸环境的变化
        1.2.1 废纸利用率增加
        1.2.2 纸机速度提高
        1.2.3 抄纸向中碱性发展
        1.2.4 白水回用次数增加及白水封闭系统的使用.
    1.3 造纸湿强剂的发展现状
        1.3.1 脲醛树脂
        1.3.1.1 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1.3.1.2 甲醛的危害
        1.3.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1.3.3 双醛淀粉
        1.3.4 聚乙烯亚胺
        1.3.5 乙二醛聚酰胺树脂
        1.3.6 壳聚糖及羧酸类
        1.3.7 聚酰胺环氧氯丙烷
    1.4 主要湿强剂的比较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部分仪器及设备
    2.2 合成产物的制备方法
        2.2.1 饱和PAE 的制备方法
        2.2.1.1 预聚体PPC 的制备
        2.2.1.2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的制备
        2.2.2 不饱和PAE 树脂的制备
        2.2.3 饱和PAE/CMC 二元共用体系的制备
    2.3 合成产物的检测
        2.3.1 固含量的测定
        2.3.2 粘度的测定
        2.3.3 接枝率的测定
        2.3.4 不饱和度(双键含量)的测定
        2.3.5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3.6 傅立叶-拉曼光谱分析
        2.3.7 贮存稳定性的测定
        2.3.8 有机氯化物的测定
    2.4 合成产物在纸页应用实验过程
        2.4.1 浆料水分的测定
        2.4.2 打浆度的测定
        2.4.2.1 打浆
        2.4.2.2 打浆度的测定
        2.4.3 pH 的测定
        2.4.4 Zeta 电位的测定
        2.4.5 抄纸
        2.4.6 纸页熟化的处理方法
    2.5 纸页物理性能的检测方法
        2.5.1 纸页检测的准备
        2.5.2 纸页定量的测定
        2.5.3 纸页厚度的测定
        2.5.4 纸页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
        2.5.4.1 干抗张指数及伸长率的测定
        2.5.4.2 湿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
        2.5.5 纸页耐破度的测定
        2.5.6 纸页撕裂度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饱和PAE 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3.1 饱和PAE 树脂的湿强机理
    3.2 饱和PAE 的合成过程
        3.2.1 合成聚酰胺多胺
        3.2.2 合成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
    3.3 反应条件对合成物的影响
        3.3.1 反应温度对PPC 粘度的影响
        3.3.2 反应时间对PPC 粘度的影响
        3.3.3 酸胺摩尔比对PPC 粘度的影响
        3.3.4 EPI/PPC 的摩尔比对PAE 粘度的影响
    3.4 合成产物的检测
        3.4.1 预聚体PPC 的红外表征
        3.4.2 饱和PAE 树脂的红外表征
        3.4.3 有机氯化物的含量
        3.4.3.1 pH 值
        3.4.3.2 反应温度
        3.4.3.3 反应时间
        3.4.4 PAE 树脂的贮存稳定性
        3.4.4.1 贮存温度
        3.4.4.2 贮存pH 值
    3.5 饱和PAE 树脂在纸页中的应用
        3.5.1 PAE 树脂的应用条件
        3.5.1.1 浆料种类
        3.5.1.2 打浆度
        3.5.1.3 Zeta 电位及pH 值
        3.5.2 纸页物理性能的测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饱和PAE 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4.1 不饱和键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4.2 不饱和PAE 树脂的合成方法
        4.2.1 接枝共聚机理
        4.2.2 接枝共聚的影响因素
        4.2.2.1 反应时间
        4.2.2.2 PAE 与丙烯酸单体的摩尔比
        4.2.2.3 催化剂
        4.2.3 反应条件的确定
    4.3 合成产物的检测
        4.3.1 不饱和PAE 树脂的傅立叶-红外表征
        4.3.2 不饱和PAE 树脂的傅立叶-拉曼表征
        4.3.3 不饱和度的测定
    4.4 不饱和PAE 树脂在纸页中的应用
        4.4.1 浆料Zeta 电位
        4.4.2 纸页物理性能的测定
        4.4.2.1 高温熟化
        4.4.2.2 紫外熟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AE 与CMC 二元增强系统的应用
    5.1 羧甲基纤维素
        5.1.1 CMC 的制备
        5.1.2 CMC 增干强机理
    5.2 CMC 增干强剂
        5.2.1 浆料Zeta 电位
        5.2.2 纸页物理性能测试
    5.3 CMC 增干强剂
        5.3.1 浆料 Zeta 电位
        5.3.2 纸页物理性能测试
    5.4 PAE/CMC 共用体系
        5.4.1 浆料Zeta 电位
        5.4.2 纸页物理性能测试
    5.5 PAE 树脂、不饱和PAE 树脂及PAE/CMC 二元共用体系的湿强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耐高温非纤维素绝缘纸的现状和发展动向[J]. 马林泉,赵成龙,熊雪梅,武红敏,余文武. 绝缘材料, 2021(12)
  • [2]有机硅油改性水性酚醛的制备及其性能[J]. 鄢俊,杨进,王涛,徐桂龙,李朝晖. 材料研究学报, 2021(09)
  • [3]有机硅改性水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洪浩源.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典型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参数的检测及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D]. 闫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5]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及机理研究[D]. 类延豪.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6]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的合成与应用[D]. 储蒙蒙.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 [7]高效PAE树脂的合成控制与增效研究[D]. 严维博. 陕西科技大学, 2015(12)
  • [8]改性PAE树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严维博,王志杰,王建.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4(02)
  • [9]超疏水/超亲油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涂层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滤纸中的应用研究[D]. 黄相璇.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10]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的合成、改性及在造纸上的应用[D]. 吴芳. 浙江理工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环氧树脂在造纸厂的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