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鹏[1](2015)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涉及到我国的经济基础和基本经济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就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国有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本文从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入手,运用文献梳理与理论研究、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演进和改革,提出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各项职能的制度化形式。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2年;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当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确立的,基本内容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理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即“双层出资结构体制模式”。当前国有资产体制中存在国有资产管理法制不够健全、国有资产的产权不够明晰、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不够优化、“大国资”格局不够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西方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集权型、分权型和统分结合型三种模式,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启示我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改革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关键在于加强法制建设,要依据国有资产所在不同行业进行分类管理,还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改革,体现出“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使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方向的原则、坚持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坚持“两分开一分离”原则、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坚持“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定位于有助于提升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能够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模式,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政府定位,优化代理链、强化对委托-代理的监管,推动“大国资”监管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总结和推广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经。
卢景斌[2](2012)在《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思考》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组织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织尚未完善和实施。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应处理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财政部门、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企业预算内外部监督组织之间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编制、执行、监督等体系;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机构、编制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运行机制。
赵帷君[3](2010)在《健全完善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我国及我省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问题的背景研究,阐述了建立、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界定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入手,回顾了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国有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深入探析了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以横向的视角,对发达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中得出了完善我国及我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有益启示。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充分吸收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健全完善“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各级国资委形成的国资监督体系;由国资委---国资运营主体---企业形成的营运体系;由国资委---国资运营主体---企业形成的监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支撑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启示下,提出设计合理的委托代理合同(机制),出资人(委托人)合理地运用各项激励措施与手段,促使管理者(受托人)能够以出资人的利益为行动目标,认真行权履职,使国家、管理层各方利益同时得以兼顾与满足。在现代产权理论关于产权问题研究所得出的一系列观点的启示下,分析指出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之举对于促进我省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省国资监管体制三大体系建设中,本文旨在以上述理论指导我省国资监管实践,针对我省国资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应对之策,以期我省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得到健全并日臻完善。
廖添土[4](2010)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文中认为随着2007年9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之后,中央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一个新的阶段。随后,地方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然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毕竟还是个新事物,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在我国也还仅仅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试点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论,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本论文研究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从建国初的统收统支,到改革初期的税利合一,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确立后的税利分流,再到目前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均有着其内在的历史发展规律。因此,本论文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探索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演变特征和规律,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提供历史经验。之后,本论文考察了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发展的历程及资本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借鉴了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经验,在纵向上建构中央与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级所有”的产权关系,横向上处理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最后,在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行历史分析、国外经验借鉴、横向和纵向关系理清的基础上,本论文构建一个包含了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和预算监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框架,并为这一制度框架的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周红[5](2008)在《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问题。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委托代理理论的有用成分,参考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问题的分析成果,着重论述了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生成机制、实际内容和完善办法。首先,论述了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是在国有经济改革中生成的。其生成机制是:政企分开是政资分开的结果,两权分离是政企分开的结果,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是两权分离的结果。在这个生成机制的作用下,先形成行政性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再变成市场化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其次,论述了国有资产运作体系及其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资产运作体系包括三个国有资产运作主体,即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和国有资产生产经营主体。国有资产三个运作主体形成三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主体与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主体与营运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营运主体与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最后,论述了在改革中完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具体做法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管理者变成出资人,确保出资人到位;在市场竞争中选择国有股权代理人,变行政性委托代理关系为市场化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体制,使国有制与市场经济进一步结合起来。
张瑞云[6](2008)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面对而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如政府投融资体制问题、国有资本收益管理问题、国有资本营运过程中有效监控问题等,这在客观上要求改变政府对国有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将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彻底分开,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借此单独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状况,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整个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国有资本收益权的重要内容,也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家预算体系意义重大。本论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资产等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回顾我国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引出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目标及重要意义。然后对我国当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模式特点,在分析国内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预算理论、系统理论为依据,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性质、主体、收支内容、方法和编制程序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为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产生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而对上海、深圳、吉林、北京等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些地方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借鉴企业预算的相关程序及方法,运用系统理论,重点阐述建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内容与基本框架。论文从前到后,是一个从理论研究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完整过程。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进行研究,从分析问题的角度、观念上与现有的有关研究不同;从研究的体系、范围上比现有的相关研究全面且与实践结合更密切。本文提出的这一体系框架能够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实践有所借鉴,并为之提供理论铺垫和支持。
姜爱林,陈海秋[7](2007)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概述(下)》文中研究说明在上半部分概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研究背景等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全国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现状,讨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的评价、思路与政策建议,最后,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作了展望。
顾功耘,罗培新[8](2005)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004年11月30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2005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五方面的工作重点包括抓紧研究制定中央企业的授权经营管理的法规规章等。通观2004年,国有资产(本)的运营与监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从"郎顾之争"到国务院紧急叫停大型国企MB(O,从国企
郭国荣,黄江宁[9](2004)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走向》文中研究指明
唐俊,王蕊,程飞[10](2003)在《透视我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中的资产运营主体问题》文中指出我国国有资产的授权管理 ,是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有效改革途径的尝试和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完善 ,但仍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通过对资产运营主体的权限、构建和监督的分析 ,寻求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途径 ,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二、浅论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 |
二、国有资产 |
三、国有资产管理 |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 |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 |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978—1992) |
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992 年—现在) |
第三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
一、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 |
二、当前国有资产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
一、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二、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
三、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
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第五章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践与借鉴 |
一、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典型模式 |
二、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启示与借鉴 |
第六章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 |
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遵循 |
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
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 |
(一)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体系 |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体系 |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体系 |
(四)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 |
二、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运行机制 |
(一) 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 |
(二) 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编制机构的运行机制 |
1. 科学确定本年度预算的指标。 |
2. 国有企业要按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下达的预算指 |
(三) 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执行机构的运行机制 |
1. 收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
2. 国有资本金的再投入。 |
3. 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把预算考核与 |
(四) 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监督机构的运行机制 |
(3)健全完善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 论文依据的理论基础 |
二、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演变进程 |
(一) 国有资产的内涵 |
(二) 国有资产的分类 |
(三)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
三、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解析 |
(一) 甘肃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
(二) 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四、健全完善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构想 |
(一) 发达国家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主要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
(二) 健全完善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
(三) 健全完善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三个体系建设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框架与内容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的范畴界定 |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统收统支”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形成与演进(1949—1978)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奖励基金制和超计划利润分成(1949—1957) |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利润全额留成制度(1958—1962)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奖励基金制度(1962—1965) |
第四节 “文革”时期:秩序紊乱的企业分配关系(1966—1978) |
第五节 国有企业“统收统支”分配体制的客观评价 |
第三章 “税利合一”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改革与发展(1978—1994) |
第一节 企业基金与利润留成阶段(1978—1982) |
第二节 两步利改税阶段(1983—1987) |
第三节 含税承包制阶段(1987—1993) |
第四节 “税利合一”分配制度的简要评价 |
第四章 “税利分流”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探索与完善(1994—2007) |
第一节 政策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 |
第二节 税利分流的改革试点 |
第三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全面推进 |
第四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客观评价 |
第五节 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演变的规律分析 |
第五章 “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实践与创新(2007—至今) |
第一节 在税利分流框架下建立国有资本财政收入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恢复与重构 |
第三节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框架的初步确立 |
第四节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点探索 |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经验借鉴 |
第一节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七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产权结构:分级所有 |
第一节 国有资本“分级管理”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实行国有资本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依据 |
第三节 国有资本“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 |
第八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互补与衔接 |
第一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对独立性 |
第二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特征 |
第三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主体辨析 |
第四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运行区间比较 |
第五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 |
第九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构与框架设计 |
第一节 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框架 |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
第四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 |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算 |
第六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 |
第十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政策建议 |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
第二节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建设 |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体系 |
第四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 |
第五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报告制度 |
第六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基础 |
第七节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绩效考评机制 |
第八节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立法建设 |
第十一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
1.1 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
1.1.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
1.1.2 西方经济学的看法和主张 |
1.1.3 制度内涵和作用的一种解读 |
1.2 制度变迁的条件和类型 |
1.2.1 制度变迁的条件 |
1.2.2 制度变迁的类型 |
1.3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 |
1.3.1 制度变迁的成本 |
1.3.2 制度变迁的收益 |
1.3.3 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
第2章 制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2.1 委托代理关系的一般分析 |
2.1.1 制度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
2.1.2 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涵义 |
2.2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
2.2.1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
2.2.2 国有资产剩余所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 |
2.3 国有资产委托人和代理人问题 |
2.3.1 国有资产委托人问题 |
2.3.2 国有资产代理人问题 |
第3章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在改革中生成 |
3.1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沿革及其目标 |
3.1.1 国有企业的三种委托代理模式及其转换 |
3.1.2 行政性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是占有关系 |
3.1.3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目标模式及其转换的条件 |
3.2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 |
3.2.1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条件 |
3.2.2 市场经济对国有产权权利主体的要求 |
3.3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3.3.1 国有资产双重管理体制及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 |
3.3.2 市场管理体制要求改变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
3.3.3 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4章 国有资产的运作体系及委托代理关系 |
4.1 国有资产运作的主体结构 |
4.1.1 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管理)主体 |
4.1.2 国有资产的营运代理主体 |
4.1.3 国有资产的生产经营主体 |
4.2 国有资产运作主体的责任界定 |
4.2.1 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的责任 |
4.2.2 国有资产营运代理主体的责任 |
4.2.3 国有资产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 |
4.3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人监控 |
4.3.1 国有资产的三级委托代理关系 |
4.3.2 对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监控 |
4.3.3 对国有资产营运代理公司的监控 |
4.3.4 对直接生产经营企业的监控 |
第5章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在探索中完善 |
5.1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管理者变成出资人 |
5.1.1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定位及重要意义 |
5.1.2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要有一个建设过程 |
5.1.3 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5.2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正在构建 |
5.2.1 构建国有资产经营体制的前提条件 |
5.2.2 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框架中各类机构的性质与地位 |
5.2.3 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框架中三种机构之间的关系 |
5.3 行政性委托代理关系变为市场化委托代理关系 |
5.3.1 市场契约及其目标形式 |
5.3.2 按市场契约形成的国有产权结构与市场机制 |
5.3.3 市场契约使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市场化 |
5.3.4 市场契约下的激励均衡机制 |
5.4 为完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创造制度环境 |
5.4.1 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
5.4.2 引入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5.4.3 推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框架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资本和资产 |
2.1.2 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 |
2.1.3 预算和复式预算 |
2.1.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概念 |
2.1.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 |
2.1.6 国有资本预算与企业预算 |
2.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基础 |
2.2.1 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职能论 |
2.2.2 国家财务理论 |
2.2.3 本金基金分流理论 |
2.2.4 预算理论 |
2.2.5 系统理论 |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践探索及其经验借鉴 |
3.1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情况 |
3.2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启示 |
3.3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在的问题 |
4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影响 |
4.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体制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4.1.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迁 |
4.1.2 国资委的“出资人”定位 |
4.1.3 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 |
4.2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影响 |
4.2.1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的国家预算体系 |
4.2.2 为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供了前提保障 |
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设计 |
5.1 基于系统视角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分析 |
5.1.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设计的原则 |
5.1.2 假设条件 |
5.1.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构成 |
5.1.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构成要素的选择 |
5.2 基于系统理论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框架设计 |
5.2.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主体及其主要职责 |
5.2.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原则 |
5.2.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内容 |
5.2.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程序 |
5.2.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目标 |
5.2.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编制方法 |
5.2.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协调与审查 |
5.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面临的主要难题及对策分析 |
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的配套措施 |
6.1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收益收缴制度 |
6.1.1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 |
6.1.2 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相关配套制度 |
6.1.3 规范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 |
6.2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 |
6.2.1 适时修改《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 |
6.2.2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
6.2.3 暂时实行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 |
6.3 建立健全相关职能机构 |
6.4 建立产权代表派出制度 |
7 结语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附件 |
(10)透视我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中的资产运营主体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缺位要求确立国有资产营运主体 |
二、如何构建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及应注意的问题 |
三、构建国有资本营运机构的体制保障 |
(一) 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本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 |
(二)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
四、明确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职能及责任 |
五、完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自身的管理, 提高其资本经营水平 |
四、浅论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杨鹏.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2]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思考[J]. 卢景斌. 商业经济, 2012(09)
- [3]健全完善甘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问题研究[D]. 赵帷君. 兰州大学, 2010(06)
-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D]. 廖添土.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7)
- [5]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 周红. 吉林大学, 2008(12)
- [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研究[D]. 张瑞云.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概述(下)[J]. 姜爱林,陈海秋.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2)
- [8]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问题研究[J]. 顾功耘,罗培新. 公司法律评论, 2005(00)
- [9]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走向[J]. 郭国荣,黄江宁. 宏观经济研究, 2004(07)
- [10]透视我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中的资产运营主体问题[J]. 唐俊,王蕊,程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