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列示范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系列示范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物理系列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琬謦[1](2017)在《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教育部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启动,此后,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纷纷启动,从而掀开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上而下系统化建设的进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成为了高校教师发展的主题。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是掌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目前,关于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关于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还没有现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供使用。因此,以我国当前体量最大的也是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应用型大学为例,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成果可以丰富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与评价的理论研究,为教师组织及个人开展教学能力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为同行开展教学能力评价研究或实践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依据。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范式,遵循“逻辑思辨-实证研究-逻辑思辨”的基本思路,系统开展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创造性地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研制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测评量表,为开展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本文从结构上分为八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其一,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能力结构“二因素”说、胜任力冰山模型与素质洋葱模型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性要求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可从“能力构成维度”、“工作领域维度”和“教学活动维度”对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和描述:从能力构成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三大构成要件;从工作领域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两大能力类群;从教学活动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六大能力子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为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可视化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二,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构成分析,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论和人员素质测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和试验法,根据“理论构建-实证检验-二次实证检验-信度检验”的思路,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TAE-60量表、TAE-52量表),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CTAE-24量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PTAE-22量表),并根据教学能力测评的实际需要给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结果的两种计算方式:“供教师自评使用的测评结果计算方式”和“供集体测评使用的测评结果计算方式”。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评量表的研制,为应用型大学教师组织或个人开展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手段。其三,使用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量表)对随机抽样的应用型大学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现状测评,通过对测评数据的系统分析,既验证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掌握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基本数据和特点。实证数据表明: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课堂教学能力优于综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处于良好水平,综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能力因子”、“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差异。其四,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的完善与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个性特质、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的全面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系统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追求学术卓越的内在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测评结果分析,提出优化教学能力评价的对策建议:避免“唯学历论”和“唯职称论”;尽量采用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在没条件情况下可首选同行评价方式;要实现教学能力评价数据的即时统计、分析与反馈,应开展交互式的“互联网+教学能力评价”。此外,结合对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实困境的分析,从国家、院校和教师三大层面提出促进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科学对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内部机制;重点补齐教学能力的短板。

王长江[2](2015)在《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首先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科学等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框架,并以初中物理为学科背景,探索了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过程;接着选取27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测量学指标良好的量表作为测试工具,开展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论文最后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探究、实验研究和实施建议三部分。本研究的理论探究部分,目的在于构建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框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思维型”课堂教学框架。这个框架以认知冲突、自主建构、思维监控、应用迁移四条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4个基本教学环节:以诱发思维动机为特征的教学导入、以引发思维动力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以灵活运用为特征的应用迁移。第二部分,探讨在“思维型”课堂教学框架中,如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吸收了科学教育领域中概念转变、核心概念、论证教学与合作探究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认知科学中的关于创新素质的最新研究成果。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常见的4种教学形式。本研究从知识形成心理、教学环节、教学策略等方面,就如何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这4种形式的教学中展开讨论,其中:在概念教学探索中,讨论了概念引入、概念形成、理解运用以及反思小结等环节的教学策略,并以《物质的密度》一节内容为教学课例,讨论了基本问题的设计、培养创新素质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最后展示完整的教学设计。在规律教学探索中,设计了“思维型”规律教学环节,讨论了提出问题、建立规律、运用规律以及反思小结等环节的教学策略,并以《平面镜》一节内容为教学课例,讨论了基本问题的设计、培养创新素质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最后展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在习题教学探索中,设计了习题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包括前后相继的两个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讨论了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形成计划、方案实施、回顾反思等5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在实验教学探索中,讨论了如何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的实验研究部分,目的在于探究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框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实验过程进行描述。本研究采取“准实验”设计,进行前测-后测对照组设计。在实验方案中设计了以“思维型”课堂教学框架、学校类别、学习基础类别为自变量,以知识理解、科学创造力、创造性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学习动机等为因变量的研究架构,研究对象为3所不同学校的学生;实验教师均自愿参加教学实验,并且都参加了培训;确定了每项具体研究的测试工具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二部分,探究了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能显着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科学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内部学习动机以及创造性倾向之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三个层面。2.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不能显着提高学生创造性倾向之想象力层面,不能显着提升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3.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均能显着提高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科学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内部学习动机以及创造性倾向之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三个层面。4.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均能显着提高不同学校类别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以及创造性倾向之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三个层面。本研究的实施建议部分,对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概括起来,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能显着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尹一[3](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阶段,教师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正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体现。物理是高中生的一门重要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没有将知识上升到观念的层面;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创新能力不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物理教师研究核心素养和应用实验教学的时间较少,有时受限于时间不足等原因而放弃实验教学。其次,分析了新课标和教科书中实验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分析了实验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挖掘了教科书实验模块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接下来,在遵循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问卷结论提出了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和策略。主要原则有:以人为本原则、启发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建构性原则。分别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后实验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培养策略。演示实验的培养策略:遵循思维发展过程;依托日常生活体验;优化教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培养策略: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鼓励改进创新实验;注重评估与反思环节。课后实验的培养策略:巩固课堂实验;师生合作实验;注重家庭实验。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等,并对一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验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希望能促进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能为广大一线高中物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桑美欣[4](2015)在《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和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大潮,我国也提出了新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发展型、创新型的社会建设人才。但是,当今的中学物理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的重心仍然是应试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它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本文对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从优化教学的角度进行实践性研究。本研究分五大章。第一章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及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演示实验的定义、分类、教学原则、演示方法、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进行综合分析。在第三章研究的基础上,第四章对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提出全面的优化方案。本章分六个小节,从项目和器材,方法和过程,演示实验的优化措施和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实验优化教学,是本章的重点篇章。第五章对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教学实施条件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真诚地希望本研究对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同时,不足之处也请批评指正。与各位教师同仁共勉!

王鹤潞[5](2019)在《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实验是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直观性教学以演示实验为主,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演示实验在物理观念获得、科学思维建立,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的重要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对传统物理课堂枯燥乏味的印象、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论文在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结合物理演示实验的具体特点,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加以实施。本研究的主要工作:1、对演示实验相关的文献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为后期的研究奠定基础。2、分析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作用。3、通过对教学现状调查以及结合理论研究,构建有效的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4、将所构建的策略应用于吉林市某高中实验班的授课当中,基于教学现状及其理论指导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5、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6、经实践研究得出结果:恰当使用本研究构建的演示实验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从选择有效实验器材、选择有效演示实验呈现方式、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有效性这三个方面建构了相应的演示实验教学策略。策略的建构基于前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经历实践检验,在教具制作中也亲手尝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李林深[6](2019)在《实验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实验情境创设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建立师生间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物理实验环境,力求使探索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真实环境。使物理教学在积极的情感环境中展开,激发学生的动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物理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对新知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更能激发学习者对物理学的兴趣;在培养学习者对实验观察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动手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得学习者在具体的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中学习,从而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习者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实验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第二章论述了中学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第三章阐述了自制教具在物理实验情境教学中的作用。第四章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第五章介绍实验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并进行案例实施。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笔者在半年的教学实践教学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在物理教学中创设实验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创新能力、成绩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潘延双[7](2019)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对其应当具有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基础教育阶段,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基础教育中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就需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抛锚式教学模式依托建构主义理论,以建构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出发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鉴于此,笔者选择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课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一线的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本课题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法。首先,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确立了本研究的内容。其次,论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操作程序、具备的特征以及研究中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经过探索提出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聚力新的教学模式;2.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教学情境;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机制;4.转变教师课堂角色,引导学生科学探究;5.凝炼核心教学目标,打造开放物理课堂;6.围绕锚点组织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7.关注物理知识应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8.多管齐下效果优先,优化教学评价过程。最后,根据以上策略,就高中物理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两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经过教学实践后,得出研究结论:抛锚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了开放性的课堂氛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谷大贤[8](2017)在《PCK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教学依赖于一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知识的支配。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教师知识的核心,它不仅告诉教师要“教什么”,还告诉教师“怎样教”,即教师如何将学科知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本文采用了马格努森提出的PCK理论模型,从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和评价知识四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前面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并阐述了分析研究所用的相关理论基础。本次研究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物理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的PCK情况,问卷调查的对象都是在任的物理教师,调查结果显示物理教师自身对于课程知识掌握较好,明确教学目标,但物理学科知识还需完善。学生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情况相仿,这两个方面仍有欠缺,较之课程知识差些。教师表现的评价知识比较单一,普遍的关注点依然在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运用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扬州市某高中一位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W老师)进个案研究,分析其在物理演示实验课中表现出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发现,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的学科教学知识具备以下特点:(1)学科经验丰富,注重物理知识学习,教学目标不均衡;(2)学生知识偏重物理知识学习,忽视实验能力、方法的培养;(3)对实验教学内容有所革新,基本教学策略掌握熟练;(4)评价方法比较传统,评价内容在知识层面。基于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的学科教学知识特点及教师PCK发展规律,笔者提出了物理教师发展演示实验教学PCK的建议:(1)具备积极向上、对教学不断追求的态度;(2)不断学习物理实验相关知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3)经历实践、观察、反思丰富教师的学生知识;(4)突出问题驱动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机会;(5)学校、地区组织物理实验教学比赛或教研活动;(6)加强职前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技能训练等。笔者在本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以后的研究工作。

杨阳[9](2020)在《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在“科学思维”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以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具备质疑意识、质疑精神以及质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所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号召,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回访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学习进行反思,找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而开拓新的学习。本研究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研究学生对物理课堂中所涉及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两类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的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反思性学习能力。本研究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二部分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和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本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思路;界定了反思、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概念,并以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反省思维理论为本研究理论基础。第三四部分通过对现状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对部分学生访谈情况的分析,定性地了解到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他们对物理实验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实验学习仍有畏难情绪;在课堂中物理实验实施不够;对物理实验主动反思意识不够;在物理实验反思技能方面有待提升;本研究将反思性学习能力测量问卷与物理实验相结合,得到《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测量问卷》,并发放给调查对象,发现学生在反思行为和批判性反思行为上的得分均小于非反思性行为得分,以此定量测量出学生的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偏低。通过对教师访谈,了解到当前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现状,现状反映了很多教师对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实验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单一化。根据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基于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反省思维理论,制定了培养学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策略、课后实施策略。第五部分通过行动研究法制定了实践研究方案,确定了实践研究的目的、设计方案以及研究对象。通过在上海市某中学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将提出的策略与实践研究结合,并以“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课程为例,围绕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施。在分析教学效果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中物理实验题成绩、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利用SPSS对实施教学前后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物理实验题成绩和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班的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和实验题成绩均有提高。第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基于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反省思维理论制定的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经过实践检验,虽有不足,但行之有效。希望可以为后续的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廖强[10](2012)在《中学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以及课外实验,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占有很大比重,成功的演示实验,能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现在的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存在着大量低效或无效的演示实验教学。为了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注重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以提升演示实验教学效果。本论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从有效教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并结合实验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中成就高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同时借助对文献的分析,通过整合,力求将演示实验理论条理化、系统化,为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成果:本研究对当前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立足中学生心理与思维特点,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在当前的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出了开展中学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从演示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的设计和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有效演示方面进行了阐述,提供了几个比较好的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并进行了分析,最后为切实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已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

二、物理系列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系列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能力的理论
        二、关于教学能力及其结构的研究
        三、关于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大学
        二、教学能力
        三、教学能力结构
        四、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第二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理论依据
        一、能力结构理论
        二、教学能力结构理论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构建的方法
        一、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三节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雏形
        一、从教学活动的主体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能力构成维度”
        二、从教学活动的场域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工作领域维度”
        三、从教学活动的方式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教学活动维度”
        四、教学能力构成的内涵分析
第三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第四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二、指标主体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第五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测评量表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测评题项的建构
        二、测评题项的确定
        三、测评量表的确定
        四、测评结果的计算
        五、测评量表的试验
    第三节 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第六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指标权重的再分配
        六、测评量表的研制
        七、测评结果的计算
        八、测评量表的试验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第七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指标权重的再分配
        六、测评量表的研制
        七、测评结果的计算
        八、测评量表的试验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第八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工具
    第二节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现状
        二、应用型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
        三、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四、同类主体对不同教学能力的测评结果分析
        五、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六、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教龄差异
        七、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职称差异
        八、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学位差异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2)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1.1.2 学术领域的持久关注
        1.1.3 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教学理论的关注焦点
        1.3.2 科学教学研究的进展
        1.3.3 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进程
第2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2.1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建构
        2.1.1 理论基础
        2.1.2 基本原理
        2.1.3 核心思想
        2.1.4 “思维型”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理论探索
    2.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概念教学探索
        2.2.1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
        2.2.2 概念教学环节设计
        2.2.3 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2.2.4 概念教学设计示例
    2.3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规律教学探索
        2.3.1 规律形成的心理过程
        2.3.2 规律教学环节设计
        2.3.3 规律教学策略分析
        2.3.4 “思维型”规律教学示例
    2.4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习题教学探索
        2.4.1 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2.4.2 习题教学环节设计
        2.4.3 习题教学策略分析
        2.4.4 “思维型”习题教学示例
    2.5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中实验教学探索
        2.5.1 演示实验教学探索
        2.5.2 分组实验教学探索
第3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创新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目的与假设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假设
    3.2 实验方法与过程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对象
        3.2.3 实验工具
        3.2.4 实验程序
        3.2.5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影响
        3.3.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影响
        3.3.3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
        3.3.4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3.3.5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
        3.3.6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3.4 综合讨论
        3.4.1 对实验方法的讨论
        3.4.2 对实验过程的讨论
        3.4.3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3.5 实验结论
第4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4.1 教学准备方面的建议
    4.2 教学设计方面的建议
    4.3 教学活动方面的建议
    4.4 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4.5 教学环境方面的建议
    4.6 教学评价方面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的回顾与结论
        5.1.1 研究回顾
        5.1.2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5.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5.2.2 研究的局限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流程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2.1.2 素养
        2.1.3 核心素养
        2.1.4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3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调查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1.1 调查对象和目的
        3.1.2 问卷设计
        3.1.3 问卷发放
    3.2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2.2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3.3 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3.4 调查结论
4 新课标和教科书中物理实验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4.1 新课标中物理实验对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4.2 教科书中物理实验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5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与策略
    5.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
        5.1.1 以人为本原则
        5.1.2 启发性原则
        5.1.3 创造性原则
        5.1.4 建构性原则
    5.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5.2.1 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5.2.2 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5.2.3 课后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6.1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6.1.1 前期分析阶段
        6.1.2 教学设计阶段
        6.1.3 教学效果分析
    6.2 分组实验教学设计——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6.2.1 前期分析阶段
        6.2.2 教学设计阶段
        6.2.3 教学效果分析
    6.3 课后实验设计——以“惯性”为例
        6.3.1 前期分析阶段
        6.3.2 成果展示阶段
        6.3.3 教学效果分析
    6.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反馈
        6.4.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6.4.2 问卷结论
7 结论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
附录B 教师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C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反馈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理论及实践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1.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该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该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3.3 访谈研究法
        1.3.4 实验研究法
        1.3.5 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课题研究所依据的教育教学理论
    第一节 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2.1.1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2.1.2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内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物理演示实验的启示
    第三节 优化教学理论
        2.3.1 优化教学理论的发展
        2.3.2 优化教学理论的涵义
        2.3.3 优化教学理论的内容
        2.3.4 优化教学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研究概述
    第一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定义
    第二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分类
        3.2.1 按实验场所划分为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演示实验
        3.2.2 按实验目的和作用划分为验证性演示实验,应用性演示实验和探索性演示实验
        3.2.3 按实验内容的性质划分为单一性演示实验、综合性演示实验和组合性演示实验
    第三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原则
        3.3.1 科学性原则
        3.3.2 直观性原则
        3.3.3 简便性原则
        3.3.4 可见性原则
        3.3.5 趣味性原则
        3.3.6 规范性原则
    第四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功能
        3.4.1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
        3.4.2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3.4.3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第五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主要方法
    第六节 国内外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第四章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教学实践
    第一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项目的优化
        4.1.1 演示实验项目的优选
        4.1.2 演示实验项目的改进和补充
        4.1.3 演示实验项目的创新
    第二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器材的优化
        4.2.1 改进和自制实验仪器
        4.2.2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作实验器材
        4.2.2.1 用生活物品演示实验
        4.2.2.2 用学习用品演示实验
        4.2.2.3 用废弃物品演示实验
        4.2.2.4 用儿童玩具演示实验
        4.2.2.5 利用人体演示实验
    第三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的优化
        4.3.1 多种方法,择优而取
        4.3.2 演示实验突破时空限制
        4.3.3 小型实验的投影放大
        4.3.4 STS 教育融于物理演示实验
        4.3.5 DIS 实验与传统物理演示实验相结合
        4.3.6 微视频实验与传统物理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四节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
        4.4.1 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
        4.4.2 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优化实例——自感现象
    第五节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式的优化
        4.5.1 演示实验学生化
        4.5.2 演示实验探索化
        4.5.3 演示实验课外化
        4.5.4 演示实验生活化
        4.5.5 演示实验开放化
    第六节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演示实验
        4.6.1 多媒体模拟物理演示实验
        4.6.2 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4.6.3 用录像、视频补充受限制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第五章 本课题研究的效果检验及展望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效果检验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I
附录 II
研究生阶段已发表学术文章
致谢

(5)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对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理论探讨
    2.1 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2.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的解读
    2.3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问卷设计与实施
    3.3 问卷统计分析
    3.4 对教师课堂演示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第四章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建构
    4.1 选择有效的实验器材
    4.2 选择有效的演示实验呈现方式
    4.3 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前测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5.2 实践案例
    5.3 实践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及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教师问卷
附录B 学生问卷
附录C 前测试卷
附录D 后测试卷

(6)实验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实验情景教学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3.4 案例法
第2章 中学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研究的概念界定
        2.1.1 情境创设
        2.1.2 物理实验情境创设
    2.2 实验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
        2.2.1 情境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2.2 有意义学习
        2.2.3 建构主义
    2.3 物理实验教学相关理论
        2.3.1 物理实验教学作用
        2.3.2 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教学方式
第3章 自制教具在物理实验情境教学中的作用
    3.1 学校教具、自制教具
        3.1.1 学校教具
        3.1.2 自制教具
    3.2 将自制教具应用于物理实验情境教学中的作用
        3.2.1 弥补物理实验仪器的不足
        3.2.2 改变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建构
        3.2.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2.4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3.2.5 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
        3.2.6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教师职业情感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情境创设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4.1.1 问卷制定、发放与回收
        4.1.2 问卷分析
    4.2 教师、学生访谈
        4.2.1 教师对自制教具在实验情境创设的看法、想法
        4.2.2 学生对教学中实验情境创设的看法与建议
第5章 实验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与案例实施
    5.1 物理实验情境优化策略
        5.1.1创设物理实验情境中利用自制教具改进演示实验
        5.1.2 改进演示实验,使实验更富有趣味性
        5.1.3 高效利用多媒体创设实验情境,弥补实验仪器设备制约
        5.1.4 积极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5.1.5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保障实验情境教学开展
    5.2 案例实施
        5.2.1 互感与自感教学案例实施
        5.2.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实施
    5.3 实施结果与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7)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目的
    1.5 研究的内容
    1.6 研究的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2.1.1 抛锚
        2.1.2 抛锚式教学
        2.1.3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2.1.4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学生问卷调查
        3.2.1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检测
        3.2.3 学生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2.4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 教师访谈
        3.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3.3.2 访谈对象的选择及访谈的实施
        3.3.3 访谈结果的整理
    3.4 调查的总结
        3.4.1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3.4.2 对教师访谈情况的总结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4.1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聚力新的教学模式
    4.2 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4.3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机制
    4.4 转变教师课堂角色,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4.5 凝练核心教学目标,打造开放物理课堂
    4.6 围绕锚点组织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4.7 关注物理知识应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
    4.8 多管齐下效果优先,优化教学评价过程
5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5.2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6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PCK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况
        1.1.2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3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方法、意义和过程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过程
    1.3 文献综述
        1.3.1 学科教学知识内涵
        1.3.2 学科教学知识国外研究现状
        1.3.3 学科教学知识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PCK理论模型
        2.1.2 PCK四要素知识
        2.1.3 调查对象的概念
    2.2 演示实验的理论
        2.2.1 演示实验的定义
        2.2.2 演示实验的要求
    2.3 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2.3.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3.2 认知发展理论
        2.3.3 建构主义理论
3 问卷调查
    3.1 前期准备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调查过程
        3.2.1 资料收集
        3.2.2 信度与效度
        3.2.3 问卷调查实施
    3.3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3.3.1 赋分值统计
        3.3.2 课程知识调查分析
        3.3.3 学生知识调查分析
        3.3.4 教学策略知识调查分析
        3.3.5 评价知识调查分析
        3.3.6 总体分析与小结
4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教师PCK个案研究
    4.1 个案研究设计
        4.1.1 个案研究对象选择
        4.1.2 教材及实验内容选择
        4.1.3 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4.1.4 个案研究资料搜集
    4.2 课程知识
        4.2.1 教学目标知识
        4.2.2 学科内容知识
    4.3 学生知识
    4.4 教学策略知识
    4.5 评价知识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PCK特点
    5.2 物理教师发展演示实验教学PCK的建议
6 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物理学科特色
        1.1.3 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反思
        2.1.2 反思性学习
        2.1.3 反思性学习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元认知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杜威反省思维理论
        2.2.4 物理实验与反思性学习能力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定性调查与分析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的现状
        3.1.2 定量调查与分析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情况
        3.1.3 调查小结
    3.2 高中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培养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调查目的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调查实施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论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4.1 教学准备策略
        4.1.1 确定教学目标
        4.1.2 制定导学案,培养学生主动反思意识
    4.2 课堂教学策略
        4.2.1 确定“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课堂的教学步骤
        4.2.2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
    4.3 课后实施策略
        4.3.1 制定实验反思学案,加强课后反思
        4.3.2以日记形式记录实验
第5章 高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施教策略检验
    5.1 研究方案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设计
        5.1.3 研究对象
    5.2 教学案例分析
        5.2.1 案例一《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5.2.2 案例二《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5.2.3 案例三《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
    5.3 实践结果分析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数据分析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对比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测量问卷
附录 C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
附录 D 《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学设计
附录 E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学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案例研究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国内外演示实验教学现状与研究概述
    2.1 演示实验的定义
    2.2 演示实验的分类
        2.2.1 探索性演示实验
        2.2.2 验证性演示实验
        2.2.3 应用性演示实验
    2.3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教育功能
        2.3.1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的地位
        2.3.2 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
    2.4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2.4.1 国外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2.4.2 国内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2.5 国外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概述
        2.5.1 从百链云图书馆进行文献数量分析
        2.5.2 从《science education》中有关实验文章的数量统计分析
        2.5.3 国内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综述
第3章 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3.1 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3.1.1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3.1.2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里特点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3.2.2 建构主义对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启示
    3.3 有效教学理论
        3.3.1 有效教学的涵义
        3.3.2 有效教学的内容
        3.3.3 有效教学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启示
第4章 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常用方法与教学策略
    4.1 演示实验常用的演示方法
        4.1.1 观察归纳法
        4.1.2 分类对比法
        4.1.3 分步剖析法
        4.1.4 模拟演示法
        4.1.5 科学探究法
    4.2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4.2.1 为导入新课设计演示,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
        4.2.2 为形成概念、探索规律设计演示,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到得出结论的过程
        4.2.3 为运用巩固深化设计演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5章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的开展
    5.1 精心选择演示实验
    5.2 选择有效的实验器材
        5.2.1 演示实验的选材来源
        5.2.2 演示实验选材的原则
    5.3 合理的设计演示实验
        5.3.1 目的性原则
        5.3.2 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
        5.3.3 简捷性原则
        5.3.4 直观性原则
        5.3.5 趣味性和启发性原则
    5.4 选择有效的演示实验演示呈现方式
        5.4.1 物理演示实验的主要呈现方式
        5.4.2 物理演示实验不同呈现方式的优缺点
    5.5 反复试验,确保成功
    5.6 创设有效的实验情境
    5.7 注意启发引导
    5.8 操作规范,用语准确
    5.9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配合
    5.10 实验失误或失败时的处理
    5.11 实验后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
    5.12 演示实验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
        5.12.1 案例一:法拉第的发现
        5.12.2 案例二:“千人震”实验
第6章 提升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的思考
    6.1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实验管理
    6.2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实验素养
    6.3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6.4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6.5 改革教师业绩考核制度
    6.6 自制演示实验教具,鼓励学生课后自制实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物理系列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周琬謦. 厦门大学, 2017(01)
  • [2]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D]. 王长江.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 尹一.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4]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教学实践研究[D]. 桑美欣.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5]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王鹤潞. 延边大学, 2019(01)
  • [6]实验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林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7]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潘延双. 扬州大学, 2019(02)
  • [8]PCK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调查研究[D]. 谷大贤. 扬州大学, 2017(01)
  • [9]高中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杨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中学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 廖强.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物理系列示范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