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大型宣传公关活动的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龚抗抗[1](2021)在《成都CL购物中心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雪[2](2021)在《合作协同与群社共生:基层红十字会与社会服务机构互动过程研究 ——以上海市街镇红十字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政府职能转型与群团工作改革背景下,上海市红十字会积极探索转型,建设街镇和村居红十字服务站点,创建并评选博爱家园,铺设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然而,基层红十字会的社区工作推进却举步维艰,一方面“郭美美事件”和“武汉疫情事件”引发公信力危机,导致社区民众普遍不信任、不认可、不参与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另一方面由于内嵌于政府部门的组织属性,红十字社区工作面临资源结构性匮乏窘境。为破除基层工作困局,街镇红十字会尝试以项目化方式协同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助力社区工作升级。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同于一般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组织对行政资源的单向依附,街镇红十字会反而较为依赖社会服务机构。基于既有政社研究成果,本文从合作治理理论出发,沿着“互动缘起-互动内容-互动效应-互动机制”分析思路,兼顾群社双方视角,深入探究街镇红十字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过程,提炼基层红十字会与社会服务机构以合作为先导的良性互动生成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基层红十字会与社会服务机构互动缘起于顶层推动、困境驱使和顺应改革背景下因目标契合而达成的合作共识。第二,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彼此交换合法性资源、生存性资源和发展性资源,以实现组织在社会服务供给领域增能赋权。第三,双方积极建构策略性信任机制、服务讨论机制和展示机制等微观行动机制,以保障彼此在平等协商下共享决策权。第四,双方在合作协同下走向群社共生,对社会组织发展、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等产生多重社会效应,不仅有助于发挥红十字会“枢纽协同”的平台作用、重塑社区形象,还有助于社会服务机构实现长效性发展,双方“强强联合”更有助于精准回应社会需求。
杨帆[3](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广西“茉莉小镇”品牌传播研究》文中指出近年全国陆续掀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新方向。茉莉小镇位于广西横县校椅镇,2017年入选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横县是中国茉莉花之乡,茉莉小镇以丰富的茉莉花资源为基础,着力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茉莉主题特色小镇。目前茉莉小镇还处于建设初期,工作重点仍然在小镇实体建设上,品牌传播相关工作开展较少。横县拥有完善的融媒体传播网络和成熟的农村电子商务运作体系,茉莉花茶产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政府每年都会举办茉莉花文化节,这些都促进了茉莉小镇品牌的发展和传播。但茉莉小镇目前仍然存在品牌信息不完善、品牌传播渠道分散、传播内容粗略、小镇自身的知名度有限等问题。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茉莉小镇品牌传播现状,调研评估目前的传播效果,总结出了茉莉小镇品牌传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然后结合新媒体环境下茉莉小镇品牌发展面临的机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首先在茉莉小镇传播中要完善品牌信息,牢牢把握住品牌核心价值。其次要搭建好“两微一端四平台”的新媒体传播渠道,鼓励企业利用电商传播品牌信息,并通过投放广告、培育意见领袖等方法开拓产品市场和扩大品牌影响力。最后,在所有的传播环节中,都应该做好传播效果评估工作,对品牌造成的影响及时回馈处理,促进传播内容不断优化。总的来说,茉莉小镇目前的传播影响力有限,应该利用好新媒体环境,借助媒体、电商等多种手段,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传播网络,传播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范围。
何鑫[4](2020)在《媒介环境理论下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研究母题出发,研究东方市火龙果品牌发展过程中媒介的应用以及媒介对于品牌发展的影响,立足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SWOT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东方市火龙果品牌传播中的媒介运用和特点,通过运用媒介偏向论和媒介延伸论角度对东方市火龙果品牌传播中所使用的口语、文字和电子媒介以及由这些媒介构成的广告、公关、销售和人际传播进行分析,得出应用在东方市火龙果品牌发展中的媒介具有时间偏向性、感官偏向性、场景融合偏向性的特点,且根据当前媒介杂交和媒介多元化的场景,得出根据不同的人群偏好制定不同的媒介组合和传播内容是东方市火龙果品牌传播发展的方向。根据SWOT矩阵分析方法对东方市火龙果品牌传播过程所使用的媒介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东方市火龙果品牌发展中媒介应用的优势有国家政策扶持、多元化形态、丰富的内容资源,劣势表现在缺乏自身的品牌特色、传播效果不明显、盈利模式单一。根据SWOT分析,结合东方市火龙果品牌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品牌传播策略应集中在用户心理研究、整合营销传播、传播内容的叙事化这三个方向。本文从传播学中媒介的角度,以东方市火龙果品牌为主体,分析了媒介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其他农业品牌的构建和传播提供参考。
王紫藤[5](2020)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想象的传播建构 ——以二青会为例》文中提出城市想象是规划中、理论中、建构中、精神中的城市形象。城市想象不似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概念,而是朝着目标性在完善的过程理念。对城市想象的建构与传播可以使城市摆脱共性化的困境,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正是建构与传播城市想象的重要契机。在这一判断下,本文以二青会助力太原城市想象的传播建构为例进行研究。城市大型体育赛事具备媒介属性,是典型的城市事件。作为媒介载体,大型赛事可以利用媒介化等特征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对传播建构城市想象影响深远。一方面,可以借赛事举办的契机来优化城市实体空间,营造独特的“在场”想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凝聚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整体内涵。除此之外,大型体育赛事的聚媒效应又使得赛事成为城市中各类媒体的传播对象,在受众的持续关注中,城市想象被传播建构,最终形成特色的城市形象。本文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城市想象的建构与传播、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想象的联结,主要通过理论和成功经验来验证两者之间的联结作用。第二部分以二青会和太原城市想象为案例进行分析,将二青会的举办对太原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进行解读,分析二青会对太原建构与传播城市想象的正向以及反向作用。第三部分是对大型体育赛事在城市举办的总结与建议,希冀为城市事件建构与传播城市想象提供参考。
宋婷[6](2020)在《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特征以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深圳作为一个城市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那么深圳目前的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现状特征是怎样的?深圳要建设世界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怎样才能具有更高的国际知名度?这是本研究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本文1选取深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城市品牌的构建、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城市品牌的传播手段等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在数据方面,基于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比较,收集了西方代表性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及《泰晤士报》)近四年(2015-2019)对深圳的报道数据以及推特平台上从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刚要》正式发布以来有关深圳的谈论内容。通过对数据进行词频分析、提取谈论主题以及情感态度评价(积极、中性或消极),了解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特征。基于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比较,发现两种来源的主题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侧重点完全不同,传统媒体倾向于报道深圳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而社交媒体关心的是深圳的休闲娱乐、交通以及社会文化这些享乐型项目。从相同点来看,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均关注了深圳的赛事活动、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以及文化艺术。由于两种媒体的性质不同,主题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媒体报道内容总体来说是与城市自身发展相关的宏观要素,而社交媒体谈论内容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研究发现,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存在着国际关注度与经济发展趋势不成正比、媒体报道量因大型事件呈现出明显波峰这两种结构特征。另外,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构成内容特征表现为:缺乏对“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认知,形象较为片面;社会生活方面消极评价较多,形象偏负面;文化方面形象宣传不足,缺乏特色景点的打造;城市品牌形象被动传播,主动对外宣传较少。最后,在借鉴其他国际性城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具体特征,本文从设计城市品牌标识、完善城市文化建设、传播主体多元化、整合传播渠道以及事件营销五个层面为深圳大力提升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提供了一些对策建议。
刘子昂[7](2020)在《大型体育赛事对传播天津城市形象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形象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一座城市的外在风貌与城市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资产,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方政府愈发重视城市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并且陆续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对内及对外传播活动来展示城市的风采,如何传播并提升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体育赛事在赛事举办期间可以凭借自身影响力提升外界受众对城市的关注程度并扩大举办城市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度,以此来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可以说体育赛事是传播城市形象的良好载体,特别是一些大型体育赛事自身受众基数大、参与人数众多,本身就是良好的城市形象传播载体,能够直观地将举办城市的风采展示给全世界并有效地提升举办城市的城市形象,进而形成城市独有的城市名片。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聚焦在近年来天津举办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体育赛事上。运用传播学5W模式分析研究天津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受众对于天津城市形象以及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天津城市形象传播的看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研究天津大型体育赛事与天津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有效地提升天津城市形象,但需依靠长期的赛事发展策略,只有坚持长期高水平办赛,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最终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赵宇[8](2019)在《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文中提出工程施工企业由于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GJ工程公司是一家集勘察、设计、咨询、施工、检测、测绘于一体的建筑企业。其具有的资质、人才和设备满足各种工程需要。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国内省市。然而,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公司在省外项目逐渐增多,各项工作管理效率低下,成果不够明显,公司发展已受到一定制约。公司信息系统及配套硬件都不完善,员工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如何将信息技术引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进而转变公司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GJ工程公司为研究对象,希望制定一套完整、可行,且适应公司特点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公司在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提高公司竞争力。通过对GJ工程公司通过剖析公司组织结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经营管理现状,发现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日常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服务业务都存在问题,不能适应公司长远发展。之后,本文就GJ工程公司实施信息化发展传略分析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内外部环境,利用SWOT分析法找出公司存在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为公司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公司现有战略规划,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找出公司实施信息化战略的突破点,制定适合公司实际的信息化战略,并分解细化到各管理部门,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的建议。公司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方面管理上,实施信息化战略,可促使其改变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沟通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减少信息孤岛效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司更长远的发展。
杨紫晨[9](2019)在《“不可思议的印度”旅游目的地营销运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印度旅游部于2002年发起的"不可思议的印度"旅游目的地营销运动(以下简称"不可思议的印度"运动)。"不可思议的印度"运动是一场旨在提高印度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综合性、全球性的旅游目的地营销运动。从2002年至今,该运动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在整体论述"不可思议的印度"运动基础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以旅游广告为代表的营销推广活动上,总结出其营销推广活动具有广告主题的进化性、传播内容的特色性、营销理念的超前性三大特点,并探究背后原因。同时,本文将现如今我国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中的困境、难点与印度的先进经验进行对标,从人才建设、政策指导、经费使用、品牌市场化、广告代理五大方面,富有针对性地为我国未来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李文[10](2019)在《互联网时代“常香稻”大米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传播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变革。粮食产品属于涉农产品,有着其独特商品属性,是人们每日生活必需品(主食)。随着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主食的消费不断向着精细化、高端化发展。面对互联网时代新的市场态势,粮食企业的品牌营销方式不能再依赖以往产品、渠道等优势,需要深入剖析过往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基础上,适时作出科学调整和有效提升。深粮多喜米公司的主打产品“常香稻”牌五常稻花香大米在深圳市场销售已有近10年,但是传播影响力较同行业企业偏弱、产品的利润较低,尤其近些年难以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随着深圳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精深加工粮食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对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鉴于此,深粮多喜米公司管理层提出制定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加强品牌营销,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的经营目标。本文将以其主打品牌“常香稻”为例,深入研究该品牌的营销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期带动深粮多喜米公司旗下其他粮油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品牌效应,从而达到提升企业销售业绩的目标。本文将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结合互联网时代营销传播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常香稻”品牌营销现状,对比同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品牌传播案例,找出“常香稻”营销传播工作存在问题和核心痛点,并挖掘大米这一商品的特性,制定提出基于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手段的“常香稻”五常稻花香大米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实时关注整合营销传播效果,优化整合营销传播执行,实现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标。希望能够帮助企业丰富品牌传播手段,提高产品销售业绩,以期全面提升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推动实现企业、消费者、社会三方共赢。
二、谈大型宣传公关活动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大型宣传公关活动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2)合作协同与群社共生:基层红十字会与社会服务机构互动过程研究 ——以上海市街镇红十字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红十字会研究 |
1.2.2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 |
1.2.3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基层红十字会 |
1.3.2 社会服务机构 |
1.4 研究方法 |
1.4.1 质性研究取向 |
1.4.2 个案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对象及其选取 |
1.4.4 资料收集方法 |
1.4.5 资料分析方法 |
1.5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1.5.1 理论视角 |
1.5.2 分析框架 |
第2章 互动缘起:目标契合下合作共识的达成 |
2.1 顶层推动:创新社会治理宏观背景下的制度性要求 |
2.1.1 社会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型 |
2.1.2 群团工作改革与社会力量培育 |
2.1.3 红十字会参与基层社区治理 |
2.2 困境驱使:优化红十字会社区工作下的能动性应对 |
2.2.1 基层红十字会组织体系的建设情况 |
2.2.2 基层红十字会社区工作面临的困境 |
2.2.3 借专业之力,破基层红十字会之难 |
2.3 顺应改革:机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下的优势性发挥 |
2.3.1 强化红十字会工作效能:方法专业与内容创新性 |
2.3.2 盘活红十字会社区资源:社会多重主体整合机制 |
2.3.3 形塑红十字会正面形象:以专业服务获居民承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互动内容:双向增权下组织资源的互换 |
3.1 政治合法性与社会合法性互换 |
3.1.1 社会服务机构获得社区“入场券” |
3.1.2 基层红十字会打好居民“感情牌” |
3.2 物质与人手的生存性资源互换 |
3.2.1 社会服务机构获得服务资金和活动场地 |
3.2.2 基层红十字会获得“专家库”和“劳力行” |
3.3 关系与能力的发展性资源互换 |
3.3.1 社会服务机构获得拓宽关系网络的机会 |
3.3.2 基层红十字会获得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互动机制:能动逻辑下策略行动的建构 |
4.1 基于制度关系网络的信任机制 |
4.1.1 不用疑人:“信得过你,才能把项目交给你” |
4.1.2 广结善缘,丰富合作主体 |
4.2 围绕主线创新的服务讨论机制 |
4.2.1 服务专精:“突出主线功能,力争形式创新” |
4.2.2 厚积薄发,雕刻核心能力 |
4.3 追求外部印象绩效的展示机制 |
4.3.1 印象制胜:“要做得好,更要宣传展示得好” |
4.3.2 科学管理,将宣传制度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互动效应:群社共生下良性合作的生成 |
5.1 “枢纽协同”发挥红十字会平台效应 |
5.1.1 沟通街镇、村居与专业机构的社会公益服务平台 |
5.1.2 连接学校、医院、企业与社区的志愿者交流平台 |
5.2 “精益求精”重塑红十字会社会形象 |
5.3 “强强联合”精准回应社区民众需求 |
5.3.1 应急管理培训助力平安社区构建 |
5.3.2 志愿养老服务补充社区居家养老 |
5.4 “顺势而上”实现专业机构长效发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1.1 合作治理视角下群社良性互动的生成路径 |
6.1.2 以服务为导向互换资源的群社共生状态 |
6.2 研究讨论 |
6.2.1 “群社互动”与一般政社互动的差异 |
6.2.2 非竞争性购买带来的社会服务场域固化问题 |
6.2.3 追求印象绩效带来的基层红十字会服务内卷化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访谈人员名单 |
附录2 红十字会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3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4 社会服务机构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5 社区民众访谈提纲 |
(3)新媒体环境下广西“茉莉小镇”品牌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文献综述 |
4.研究方法 |
5.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茉莉小镇建设情况 |
1.1 特色小镇 |
1.2 品牌传播相关理论 |
1.2.1 品牌传播 |
1.2.2 整合营销传播 |
1.3 茉莉小镇和茉莉小镇品牌 |
1.3.1 茉莉小镇 |
1.3.2 茉莉小镇品牌 |
1.4 茉莉小镇建设情况 |
第二章 茉莉小镇品牌发展现状 |
2.1 实地走访搜集资料 |
2.2 茉莉小镇品牌内涵 |
2.2.1 品牌名称与广告语 |
2.2.2 品牌标志和形象 |
2.2.3 品牌产品与服务 |
2.2.4 品牌定位 |
2.2.5 茉莉小镇品牌核心价值 |
2.3 茉莉小镇品牌市场分析 |
2.3.1 旅游市场 |
2.3.2 产品市场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茉莉小镇品牌传播渠道 |
3.1 以政府为主体的支持和宣传 |
3.1.1 建立O2O展销中心 |
3.1.2 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
3.2 以官方媒体为主的报道宣传 |
3.2.1 报道渠道 |
3.2.2 报道内容 |
3.3 以企业为主的电商传播 |
3.3.1 企业品牌 |
3.3.2 横县电商发展 |
3.3.3 横县电商传播 |
3.4 以民众为主的网红传播 |
第四章 茉莉小镇目前的传播效果 |
4.1 受众问卷调查 |
4.1.1 问卷内容 |
4.1.2 问卷结果分析 |
4.2 游客访谈 |
4.2.1 访谈内容 |
4.2.2 访谈内容分析 |
第五章 茉莉小镇品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5.1 品牌不受重视,传播难度大 |
5.2 品牌信息不完善 |
5.3 品牌传播内容单一 |
5.4 品牌传播渠道分散 |
5.5 产品市场薄弱 |
5.6 旅游市场竞争力弱 |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机遇以及传播策略建议 |
6.1 新媒体环境下茉莉小镇品牌传播面临的机遇 |
6.1.1 传播对象的增加:直接消费者+互联网潜在客户 |
6.1.2 传播方式的变革:媒体宣传+电商传播 |
6.1.3 传播互动性增强:传播效果反馈及时 |
6.2 他山之石:云南玫瑰小镇 |
6.2.1 发展特色 |
6.2.2 经验借鉴 |
6.3 茉莉小镇品牌传播策略建议 |
6.3.1 重视品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
6.3.2 完善品牌信息,精准传播品牌价值 |
6.3.3 建立并完善新媒体加电商的传播矩阵 |
6.3.4 增加广告投放,开拓产品市场 |
6.3.5 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
6.3.6 建立传播效果评估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媒介环境理论下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体系构建概况 |
2.1 东方市火龙果品牌概况 |
2.2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演化 |
3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的媒介选择 |
3.1 口语传播 |
3.2 文字传播 |
3.3 电子传播 |
3.4 媒介杂交 |
4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的样式选择 |
4.1 广告 |
4.2 公共关系 |
4.3 销售传播 |
4.4 人际传播 |
5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的媒介偏向 |
5.1 时间偏向 |
5.2 感官偏向 |
5.3 场景融合偏向 |
6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中媒介运用的SWOT分析 |
6.1 优势与劣势分析 |
6.1.1 优势分析 |
6.1.2 劣势分析 |
6.2 机会与威胁分析 |
6.2.1 机会分析 |
6.2.2 威胁分析 |
6.3 综合分析 |
7 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的对策研究 |
7.1 重视用户媒介使用的心理研究 |
7.2 加强媒介整合营销传播 |
7.3 提升媒介传播内容的叙事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想象的传播建构 ——以二青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事件的研究 |
(二)关于城市想象的研究 |
(三)关于媒介与城市形象的建构的研究 |
三、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四、相关概念梳理 |
(一)城市想象 |
(二)城市事件 |
(三)媒介 |
(四)二青会 |
(五)太原城市想象 |
五、研究对象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基于媒介建立的城市想象 |
1.1 城市想象的界定 |
1.2 城市想象化的城市表达 |
1.2.1 城市的在场想象 |
1.2.2 媒介呈现的城市想象 |
1.3 不同载体与城市想象 |
1.3.1 文学载体与城市想象 |
1.3.2 现实载体与城市想象 |
第二章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想象的联结 |
2.1 大型体育赛事的景观化特征 |
2.2 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媒介景观 |
2.3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想象联结的案例分析 |
2.3.1 汉城奥运会 |
2.3.2 北京奥运会 |
2.3.3 广州亚运会 |
第三章 二青会助力太原城市想象的构建 |
3.1 二青会助力太原城市想象的空间表达 |
3.1.1 个性独特的标志物 |
3.1.2 城市环境的改善 |
3.1.3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
3.2 二青会助力太原城市想象的文化表达 |
3.2.1 二青会会徽的符号表达 |
3.2.2 二青会开幕式的文化表达 |
3.2.3 二青会进程中的民俗表达 |
3.3 二青会助力太原城市想象的媒体表达 |
3.3.1 传统媒体:设置议程和解读城市 |
3.3.2 新媒体:提供城市“感知” |
第四章 二青会建构太原城市想象存在的问题 |
4.1 城市主导文化不明显,搭车宣传减色 |
4.1.1 城市主导文化不明显 |
4.1.2 搭车宣传减色 |
4.2 议程设置能力不足,热点事件话题分流 |
4.2.1 议程设置能力不足 |
4.2.2 热点事件话题分流 |
4.3 宣传空间狭窄,忽视“民间舆论场” |
4.3.1 宣传空间狭窄,只局限于山西场域内 |
4.3.2 忽视“民间舆论场” |
第五章 大型体育赛事建构城市想象的负面影响及总结建议 |
5.1 大型体育赛事建构城市想象的负面影响 |
5.1.1 对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 |
5.1.2 对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 |
5.1.3 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
5.1.4 对城市居民的负面影响 |
5.2 大型体育赛事建构城市想象的总结建议 |
5.2.1 加强传播力度,传播发语者积极引导 |
5.2.2 重视前期宣传,激发民众参与意识 |
5.2.3 整合媒体资源,发挥媒体联动效应 |
5.2.4 发掘当地特色,加深城市品牌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特征以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城市品牌研究 |
第二节 城市品牌的传播研究 |
第三节 城市品牌知名度研究 |
第四节 世界性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提升策略研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第二节 媒体报道数据的采集 |
第三节 推特数据的采集 |
第四节 数据分析方法 |
第四章 数据分析及讨论 |
第一节 传统媒体数据分析 |
第二节 推特数据分析及讨论 |
第三节 基于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比较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
第一节 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特征 |
第二节 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提升策略 |
第三节 理论贡献 |
第四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7)大型体育赛事对传播天津城市形象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研究意义 |
1.1 理论意义 |
1.2 现实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体育赛事与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 |
2.1.1 事件与体育赛事的研究 |
2.1.2 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 |
2.1.3 天津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研究 |
2.2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 |
2.2.1 城市形象的研究 |
2.2.2 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
2.2.3 天津城市形象传播的5W分析 |
2.3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及其传播的研究 |
2.3.1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的研究 |
2.3.2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逻辑分析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问卷结果与分析 |
4.1.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4.1.2 信度分析 |
4.1.3 效度分析 |
4.1.4 因子分析 |
4.1.5 相关性分析 |
4.1.6 方差分析 |
4.2 大型体育赛事对传播天津城市形象的作用 |
4.2.1 赛事聚合媒体,提升城市美誉度 |
4.2.2 赛事形成口碑,吸引民众关注参与 |
4.2.3 打造品牌赛事,成为城市名片 |
4.2.4 赛事增强传播效果,提升天津城市形象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2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2 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 |
2.2.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
2.2.2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
2.3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 |
2.3.1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主要内容 |
2.3.2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
3.1 GJ工程公司概况 |
3.2 GJ工程公司经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1 GJ工程公司经营管理现状 |
3.2.2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
3.3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日常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3 服务业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4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GJ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GJ工程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2.1 组织结构分析 |
4.2.2 运营模式分析 |
4.2.3 财务情况分析 |
4.2.4 企业文化分析 |
4.2.5 信息化基础分析 |
4.3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SWOT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 GJ工程公司发展规划 |
5.1.1 战略定位 |
5.1.2 业务战略 |
5.1.3 职能战略 |
5.2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总体战略 |
5.2.1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5.2.2 信息化战略目标 |
5.2.3 信息化战略总体框架 |
5.3 GJ工程公司专项业务信息系统设计 |
5.3.1 日常办公信息系统 |
5.3.2 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 |
5.3.3 工程现场管理信息化 |
5.3.4 服务业务信息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保障措施 |
6.1 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
6.1.1 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
6.1.2 普及信息化管理应用 |
6.1.3 完善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 |
6.2 持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
6.2.1 持续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
6.2.2 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
6.3 防范信息化建设相关风险 |
6.3.1 风险识别 |
6.3.2 防范措施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不可思议的印度”旅游目的地营销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不可思议的印度”运动营销推广手段分析 |
“不可思议的印度”运动营销推广特色探究 |
(一)广告主题的进化性:内容保鲜,风格更新,因时而变 |
(二)传播内容的特色性:创意大国,脱胎西方,立足本土 |
(三)营销理念的超前性:IT大国,技术引擎,资金保障 |
印度经验对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启示 |
(一)中央指导的有序性: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实现专业变革 |
(二)顶层设计的持续性:制定长效统筹战略,搭建稳定布局 |
(三)经费使用的制度化:加强完整制度建设,实现体制优化 |
(四)品牌效应的大众化:寻求市场化理论指导,凸显品牌活力 |
(五)广告代理的针对性:挖掘代理特色,打造优势匹配 |
(六)品牌策略的一致性:统一营销策略,体现传播整体性 |
结论与展望 |
(10)互联网时代“常香稻”大米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整合营销传播相关理论 |
2.1.1 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与内涵 |
2.1.2 整合营销传播的原则和优势 |
2.1.3 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趋势 |
2.2 整合营销传播实施策略概述及实施步骤 |
2.2.1 传统整合营销传播组合策略 |
2.2.2 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步骤 |
2.3 互联网时代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2.3.1 互联网时代对传播的影响 |
2.3.2 移动互联网特点及其对营销传播的促进 |
第3章 深粮多喜米公司及其营销现状分析 |
3.1 深粮多喜米公司概况 |
3.1.1 公司发展历程 |
3.1.2 公司主要业务概况 |
3.2 深粮多喜“常香稻”大米营销现状 |
3.2.1 “常香稻”大米市场分析 |
3.2.2 “常香稻”大米主要竞争产品分析 |
3.2.3 “常香稻”大米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
3.3 深粮多喜“常香稻”大米营销传播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常香稻”大米的内部品牌化工作不足 |
3.3.2 “常香稻”大米营销传播策略之间的整合性不足 |
3.3.3 “常香稻”大米营销传播策略不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 |
3.3.4 “常香稻”大米线上品牌传播缺乏与线下活动的整合…… |
第4章 互联网时代“常香稻”大米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建议 |
4.1 实施“常香稻”大米内部品牌化传播策略 |
4.1.1 建立跨部门整合品牌传播机制 |
4.1.2 “常香稻”大米品牌内部品牌化传播实施步骤 |
4.2 实施“常香稻”大米线上线下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
4.2.1 整合“常香稻”大米营销传播的媒体 |
4.2.2 “常香稻”大米线上线下整合品牌传播策略实施 |
4.3 “常香稻”大米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保障措施 |
4.3.1 完善公司内部的组织保障措施 |
4.3.2 完善效果评估等管理保障措施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与建议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谈大型宣传公关活动的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CL购物中心营销策略研究[D]. 龚抗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合作协同与群社共生:基层红十字会与社会服务机构互动过程研究 ——以上海市街镇红十字会为例[D]. 黄雪.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3]新媒体环境下广西“茉莉小镇”品牌传播研究[D]. 杨帆. 广西大学, 2020(07)
- [4]媒介环境理论下东方火龙果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何鑫. 海南大学, 2020(05)
- [5]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想象的传播建构 ——以二青会为例[D]. 王紫藤. 山西大学, 2020(01)
- [6]深圳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的特征以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比较[D]. 宋婷. 深圳大学, 2020(10)
- [7]大型体育赛事对传播天津城市形象的作用研究[D]. 刘子昂.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8]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D]. 赵宇. 燕山大学, 2019(06)
- [9]“不可思议的印度”旅游目的地营销运动研究[J]. 杨紫晨.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9(04)
- [10]互联网时代“常香稻”大米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 李文. 深圳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