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驱蛔349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1](1970)在《针刺驱蛔349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在农村甚为普遍,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蛔虫异位所引起的合併症,更是凶险。而农村儿童90%以上都有蛔虫感染,要在农村进行普治,用过去药物驱虫的方法常碰到的问题是:1.需药量大,药物供应不上;2.增加贫下
附属第二医院内科[2](1970)在《针刺驱蛔349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在农村甚为普遍,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蛔虫异位所引起的合并症,更是凶险。而农村儿童90%以上都有蛔虫感染,要在农村进行普治,用过去药物驱虫的方法常碰到的问题是:1.需药量大,药物供应不上;2.增加贫下中农经济负担,如大规模进行,对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不利;3.可能产生一些药物副作用。
潘晨[3](2012)在《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订《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及专家论证会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制订《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1.文献研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检索工具,如中医儿科古代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采取人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相关文献。古代文献:主要检索中医儿科古代文献数据库,全面搜集古代文献关于蛔虫病相似症状的论述。现代文献: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格的文献,参照Cochrane手册提供的文献质量评价指标,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分类和整理纳入文献,建立EXCE数据库,对各项指标进行频数统计学分析,完成综述文献的书写,并指导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的制定。2.专家问卷调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诊断、证候分类、辨证要点、分证治法及选方、常用中成药、其他疗法及预防和护理部分。以信函及电子文档形式向40位儿科专家发送问卷,对回收的第一轮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从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筛选出纳入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即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将第二轮问卷寄给40位专家,并再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及两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形成第三轮专家调查问卷(指南初稿)。将第三轮问卷寄给5位专家,此轮专家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回收专家意见并汇总、修改,形成《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初定稿。3.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内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提交《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初定稿。专家们就初定稿进行讨论,并发表修改意见,最终审定《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结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和专家论证会,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明确了蛔虫病归属于中“蛔虫”、“长虫”、“蛊虫”、“蚘虫”、“蛟蛔”范畴;确定了蛔虫病的定义;临床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明确了其诊断条件;中医辨证分为肠蛔虫证、蛔厥证、虫瘕证;治疗以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法;提出了蛔虫病腹痛,可配合外治、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案。结论:《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文献研究是基础,通过全面系统地汇集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并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得出评价体系各项软指标。专家调查问卷是关键,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全面汇总分析各轮专家意见,三轮问卷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随后通过专家论证会讨论,专家达成共识,最终制定了科学规范的《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是制定规范诊疗指南的科学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中医标准化工作的研究。
百会[4](1980)在《国内三十年来针灸临床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近三十年来,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有巨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1979年上半年为止,已发表的针灸论文资料达九千多篇,其中80%以上是临床报合。事实证明,针灸已用于270多种病症的治疗,对其中80多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传染病针灸治疗传染病,目前已遍及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多种疾病。有时还用作预防手段,有一定作用。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早期单纯型针大椎等穴,多于6—8小时退热,6—20小时其它症状相继消失。恢复期患者效果亦佳。在流行区针健康人足三里预防本病,发病率也显著减少。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轻中型患者,针足三里、太
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5](1976)在《针刺驱蛔554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多发病之一,由于食入感染性成熟蛔虫卵所致。本病往往影响小儿的食欲、肠道功能和生长发育,并发病极多,有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务必开展群防群治,以增进小儿的健康。但在广大农村中,采用普遍服药的办法驱蛔,似有一定困难。为了寻找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于1974年11月组织医护人员,在湖北咸宁县卫生科、教育科、县医院以及防疫站的大力支持下,对城关镇小学学生进行了体检。在此基础上,选择镜检蛔虫卵阳性的儿童,作了针刺驱蛔的疗效观察,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傅兆义,徐静[6](1998)在《我国胆道蛔虫病近年来治疗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胆道蛔虫病近年来治疗概述傅兆义徐静综述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胆道蛔虫病是常见急腹症,治疗包括内科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由于后者痛苦大、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仅限于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现将近年来我国治疗该病的资料作...
王雪苔,焦国瑞,魏稼,张缙[7](1980)在《我国三十年的针灸研究概况(续)》文中提出 三、针灸临床研究三十年来国内发表的大量针灸论文资料,约有80%以上是临床报告。这些临床报告表明,针灸对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有时把它用作预防或诊断疾病的措施和手段,
匡奕璜,魏稼[8](1984)在《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HINA PART Ⅲ.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文中研究指明 Tens of thousands of papers on clinical acu-moxibustion have been published over the past35 years.These reports demonstrate that acu-moxibus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to various de-grees in some 300 types of disease,with fairlysatisfactory result in the treatment of about 100types.Acu-moxibustion in certain conditions isalso a method in diagnosis and prophylaxis.Infectious DiseaseAcu-moxibustion therapy is applied today in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due to virus,bacteria,spirochetes,protozoa and helminthes.For influenza,puncturing Dazhui (Du 14)point produced anti-pyretic action in 6-8 hours,
谭允熙[9](197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体会》文中认为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止痛、立即驱蛔的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病取得满意的效果。一般资料从1974年6月至1976年11月共统计154例。1.性别:男76例,女78例。2.年龄:成人54例,儿童100例,其中最小者4岁,学龄期90例。3.病程:病程最短者仅半小时就诊;反复
罗彪[10](2018)在《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针刺足三里、中脘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阻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的疗效,同时评估电针组、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为针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麻痹性肠梗阻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本试验采用临床观察方法,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四川省中医院急诊科、绵阳市中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病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电针组和常规治疗组,电针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的西医治疗和中药灌肠,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补液扩容、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乌司他汀、镇痛、营养支持等;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刺激足三里、中脘穴,每天1次,每次留针30min,电针治疗共5d。观察记录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自觉腹痛、腹胀严重程度评分变化,以及各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使用SPSS 24.0对两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方面,电针组总有效率86.6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电针组治疗期间转手术或ICU人数为0例,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转手术或ICU人数为1例。两组在腹胀腹痛缓解程度、腹胀腹痛缓解时间、电针刺激前后肠鸣音次数、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APACHEⅡ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1)在常规治疗SAP合并肠麻痹的基础上,应用电针刺激足三里、中脘穴,对患者腹胀腹痛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等PI相关症状改善优于常规治疗。(2)应用电针刺激足三里、中脘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在白细胞、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3)应用电针刺激足三里、中脘穴治疗SAP伴麻痹性肠梗阻,在住院天数、APACHEⅡ评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
二、针刺驱蛔349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驱蛔34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3)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制订检索策略 |
2 选择数据库 |
3 文献研究步骤 |
3.1 分析和准备阶段 |
3.2 收集和占有文献资料 |
3.3 处理和加工使用文献资料 |
4 文献分析 |
4.1 古代医学文献研究 |
4.2 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
5 文献研究结果归纳 |
第二章 专家问卷调查研究(德尔菲法) |
1 设置项目评估、组织预测小组 |
2 选择专家组 |
3 制定三轮问卷调查表 |
4 建立数据库 |
5 统计分析 |
5.1 专家的积极系数 |
5.2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
5.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6 结论 |
各轮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专家调查问卷的组成 |
1.2 评价办法 |
2 统计分析方法 |
3 专家积极系数 |
4 第一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
4.1 诊断部分 |
4.2 辨证部分 |
4.3 治疗部分 |
4.4 预防与护理部分 |
5 第二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
5.1 诊断部分 |
5.2 辨证部分分析 |
5.3 治疗部分分析 |
5.4 预防与护理部分分析 |
6 第三轮专家问卷 |
第三章 专家论证会 |
结果 |
1 范围 |
2 术语和定义 |
3 诊断 |
3.1 临床表现 |
3.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3.3 鉴别诊断 |
4 辨证 |
4.1 肠蛔虫证 |
4.2 蛔厥证 |
4.3 虫瘕证 |
5 治疗 |
5.1 治疗原则 |
5.2 分证论治 |
5.3 中成药 |
5.4 推拿疗法 |
5.5 针灸疗法 |
5.6 灌肠疗法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1 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应用体会 |
1.1 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简介 |
1.2 专家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势 |
1.3 专家问卷调查法的应用体会 |
1.4 专家问卷调查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2 对本指南的认识 |
2.1 本指南的意义 |
2.2 指南的重点解读 |
2.3 指南的展望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 完成课题 |
2. 发表论文 |
致谢 |
(10)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出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中止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样本量估算 |
3.2 临床分组 |
3.3 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 |
3.5 疗效判定指标 |
3.6 安全性指标 |
3.7 不良反应 |
4、质量控制 |
4.1 质量控制措施 |
4.2 保证依从性措施 |
5、统计学处理 |
6、研究结果 |
6.1 基线比较 |
6.2 两组疗效评定比较 |
6.3 两组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
讨论 |
1、西医对SAP伴肠麻痹的认识 |
1.1 AP西医病因病机 |
1.2 SAP合并肠麻痹机制 |
1.3 西医治疗 |
2、祖国医学对SAP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针刺治疗 |
2.4 中医治疗 |
3、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四、针刺驱蛔349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驱蛔349例报告[J].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 新医学, 1970(S3)
- [2]针刺驱蛔349例报告[J]. 附属第二医院内科. 新医学, 1970(03)
- [3]蛔虫病中医诊疗指南研究[D]. 潘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4]国内三十年来针灸临床进展[J]. 百会. 江西中医药, 1980(01)
- [5]针刺驱蛔554例报告[J]. 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 卫生研究, 1976(06)
- [6]我国胆道蛔虫病近年来治疗概述[J]. 傅兆义,徐静.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8(03)
- [7]我国三十年的针灸研究概况(续)[J]. 王雪苔,焦国瑞,魏稼,张缙. 中医杂志, 1980(02)
- [8]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HINA PART Ⅲ.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J]. 匡奕璜,魏稼.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84(04)
- [9]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体会[J]. 谭允熙. 陕西新医药, 1979(08)
- [10]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的临床观察[D]. 罗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