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永山地震带及邻区水系分形几何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马边—永山地震带及邻区水系分形几何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一、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甘芬芳[1](2015)在《基于GIS的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震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强大的致灾力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中国是全球受地质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渝地区更是大地震比较集中且频发的地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震灾害损失呈现出非线性加速增长的趋势,地震灾害已成为制约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加强地震灾害研究是实现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分形理论自诞生以来为地震灾害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目前我国地震分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地震分形基本概念、方法、关系式以及大震前后时空分形特征的探讨,研究区域主要局限在小区域的某一次地震或整个中国地震分区的研究,而有关中观空间尺度的地震分形研究较少。基于川渝地区构造单元的地震分形研究不仅是区域地震分形的有益尝试,还能进一步揭示地震分形特征,促进地震发生机理的研究,加大地震分形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基于分形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本文以《四川地震全纪录》、《四川大地构造单元简图》和《四川省地质构造图》为基础资料,GIS为技术支撑平台,采用网格法以及容量维、信息维、G-R等计算公式,计算出川渝地区各构造单元地震空间、时间、能量分维值和川渝地区各构造单元断裂带分维值,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揭示川渝地区地震分形规律与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是:(1)系统探讨了川渝地区构造单元地震空间分形特征。各构造单元的地震空间分布在一定的空间标度范围内具有显着的分形性质,二级构造单元的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差异比一级构造单元更明显;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与地震点最邻近平均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的大小与构造单元内地震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大小总体上与构造单元复杂程度、地壳活动强弱之间有较好的联系,其信息维是构造单元活动性强弱的定量指标。(2)系统探讨了川渝地区构造单元地震时间分形特征和川渝地区大地震前后地震时间序列分形特征。各构造单元地震时间分布结构在一定的时间标度范围内具有显着的分形性质,地震时间分维值反映出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地震时间分布分维值大小与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有一定互相对应的关系,构造单元中Ms≥5地震点所占比例越大,地震点时间分布信息维值越小。川渝地区地震时间序列分形特征在一定的时间标度范围内客观存在,地震时间序列分维值的波动能反映出地震活动性的强弱;大地震发生前,地震时间序列信息维值可能出现异常上升变化、异常下降变化以及转折变化。(3)系统探讨了川渝地区构造单元地震能量分形特征。各构造单元地震能量分布结构具有标度不变性的分形特征,能量分维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的反映区域构造运动的强弱;地震能量分布分维值大小与Ms≥6地震数目和4≤Ms<6地震数目的比值之间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构造单元中大地震发生的比例越小,地震点能量维越大。(4)系统探讨了川渝地区构造单元断裂带分形特征以及地震与断裂带的关系。各构造单元断裂带空间分布结构在一定的空间标度范围内具有显着的分形性质,若断裂带的空间分布结构越复杂、构造活动性越强、构造越发育,则断裂带容量维越大;在一级构造单元中,断裂带空间分维值大小与断裂带数量没有互相对应的关系,而在二级构造单元中,断裂带分维值大小与断裂带数量在0.05水平下显着相关;川渝地区的地震点空间分布与断裂带空间分布有着一定的响应关系,地震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深大断裂带的周围;地震空间分维与断裂带分维之间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较高的地震空间分维值伴随着较高的断裂带分维值。

赵永曦[2](2013)在《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连续刚构桥以其不俗的跨越能力、平顺的行车条件和方便的施工方法等优点在我国的桥梁建设领域倍受青睐,并呈现了墩身越来越高、跨径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5·12汶川大地震”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线路工程造成了空前的冲击,震区内唯一一座经历了强震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展现出了与传统梁式桥迥然相异的震害特征。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而这类桥梁在我国的历史较短,缺少实际震害经验,因此亟需对其展开相关的抗震性能研究。本文通过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实际震害剖析、伪动力实验、结构仿真分析等手段对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所进行工作的概况和若干认识如下所述:1.薄壁空心桥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宜以薄壁杆件结构的计算理论作为基础,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和国内外四个描述明确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在墩顶受到水平荷载作用时,薄壁墩墩底应力分布非均匀,墩底角部较墩底边线中部的应力更大、破坏更严重。2.对庙子坪大桥的震害进行了剖析。实际震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薄弱部位在其主梁边跨的梁端,主要表现为梁端横桥向位移过大,梁端会反复碾压支座、撞击挡块,导致支座的破坏与梁端和挡块的撞击损伤。由支座和挡块的破坏形式可以推测梁端横桥向和竖向的合成运动在顺桥向上的投影接近于一个“贝壳”的形状。3.基于牛栏江大桥这一典型的高墩连续刚构桥的现场模态测试结果,按照其抗震薄弱方向——横桥向,设计了1:12缩尺比的主桥刚构段全桥模型,对模型进行伪动力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按1:1加速度比设计的桥梁模型在承受峰值加速度为1.5g的El Centro地震动时仅在桥墩根部出现水平环状裂缝,并未出现混凝土剥落、钢筋屈服等严重破坏,墩底配置纵筋的峰值应变小于其极限应变,表明这一类桥梁结构有着很强的抗震能力。4.依据牛栏江大桥的设计资料,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的计算平台下建立了主桥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其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横桥向上主桥刚构段梁体的位移响应在边跨处会放大,放大效果与输入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频率成分密切相关;梁端的空间运动轨迹在顺桥方向上的投影近似为一个“贝壳”形状;墩根部截面内钢筋应力呈现角部应力高于墩身边线中部应力的分布趋势,墩根部截面内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强震作用下呈现出延性柱体的弹塑性滞回特征。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3](1998)在《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文中研究表明 曲靖-昭通断裂带(图1)北段南起昭通盆地,止于四川马边凹陷以北,全长180km。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以及与之平行的团山断裂、中(关)村断裂等组成。该断裂带总体走向南北,多数断裂为西倾的高角度逆冲断裂。该断裂带控制了部分中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可能还有震旦纪地层的沉积。因而认为此断裂带形成于晋宁运动之后。上新世以来,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表现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倾滑的运动特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拟对该活动断裂带北段的几何展布,活动性状,运动学特征以及古地震等进行探讨。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4](1998)在《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文中认为 曲靖-昭通断裂带(图1)北段南起昭通盆地,止于四川马边凹陷以北,全长180km。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以及与之平行的团山断裂、中(关)村断裂等组成。该断裂带总体走向南北,多数断裂为西倾的高角度逆冲断裂。该断裂带控制了部分中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可能还有震旦纪地层的沉积。因而认为此断裂带形成于晋宁运动之后。上新世以来,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表现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倾滑的运动特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拟对该活动断裂带北段的几何展布,活动性状,运动学特征以及古地震等进行探讨。

侯治华,苏怡之[5](1996)在《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 一、引言近年来,一些学者把分形几何学理论用来研究水系和断层的几何结构特征.因为其分维值的大小对应着一个地区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进而得出分维值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本文拟应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对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与该区水系分维值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地区构造活动的规律.

侯治华,苏怡之[6](1996)在《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 一、引言近年来,一些学者把分形几何学理论用来研究水系和断层的几何结构特征.因为其分维值的大小对应着一个地区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进而得出分维值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本文拟应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对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与该区水系分维值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地区构造活动的规律.

二、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的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分形理论与地震分形研究综述
        1.2.1 分形理论概述
        1.2.2 地震分形研究现状
        1.2.3 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概况
        1.2.4 地震分形研究的不足及未来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2.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研究区经济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2.2.1 地质构造运动
        2.2.2 大地构造单元
        2.2.3 地层组合与岩性
        2.2.4 深大断裂带
第3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源及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维值的计算方法
        3.2.2 分维值的表现形式
        3.2.3 分维值的无标度区选择
第4章 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特征研究
    4.1 川渝地区地震空间分形
        4.1.1 地震空间信息维值的计算过程
        4.1.2 地震空间信息维分布特点
        4.1.3 地震空间信息维与地震点空间格局的关系分析
        4.1.4 地震空间信息维与地震点空间分布密度的关系分析
        4.1.5 地震空间信息维与构造单元活动差异性分析
    4.2 川渝地区地震时间分形
        4.2.1 一、二级构造单元地震时间分形
        4.2.2 川渝地区大地震前后地震时间序列分形
    4.3 川渝地区地震能量分形
        4.3.1 地震能量分维值的计算过程
        4.3.2 地震能量维分布特点
        4.3.3 地震能量维与震级的关系分析
第5章 川渝地区地震与断裂带关系探讨
    5.1 川渝地区断裂带分形特征
        5.1.1 川渝地区断裂带容量维计算过程
        5.1.2 川渝地区断裂带容量维分布特点
        5.1.3 川渝地区断裂带容量维与断裂带数量的关系分析
    5.2 川渝地区地震与断裂带的关系
        5.2.1 地震点空间分布与断裂带空间分布的关系
        5.2.2 地震点空间分维值与断裂带分维值的关系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2)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连续刚构桥特点
    1.3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概述
        1.3.1 简支梁桥的震害概述
        1.3.2 连续梁桥的震害概述
        1.3.3 拱桥的震害概述
        1.3.4 刚构桥的震害概述
    1.4 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薄壁空心墩的力学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连续刚构桥的沿革
        2.2.1 国外跨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2.2.2 连续刚构桥在我国的发展
    2.3 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构造特点
    2.4 薄壁结构力学特性
        2.4.1 薄壁结构的定义
        2.4.2 剪力滞后效应简介
    2.5 薄壁空心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连续刚构桥的震害剖析
    3.1 引言
    3.2 庙子坪大桥震害与剖析
        3.2.1 工程概况
        3.2.2 震害表现
        3.2.3 震害机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薄壁空心墩抗震性能的伪动力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简介与实验平台搭建
        4.2.1 伪动力方法简介
        4.2.2 实验平台架搭建
    4.3 试验构件的设计
        4.3.1 工程背景
        4.3.2 实验模型尺寸确定及布置
        4.3.3 墩梁的设计
        4.3.4 钢筋配置
        4.3.5 过渡墩的设计
    4.4 实验模型的构造特点
    4.5 实验系统架构
        4.5.1 应变测试布置
        4.5.3 数据采集方式
    4.6 模型材料性能
    4.7 实验加载设计
    4.8 实验过程描述
    4.9 实验结果与分析
        4.9.1 墩底混凝土应变数据分析
        4.9.2 纵向钢筋应变分析
        4.9.3 模型水平力-位移曲线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5.1 引言
    5.2 MIDAS/Civil 计算平台简介
    5.3 分析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几何体系构成
        5.3.2 分析单元的本构选择
        5.3.3 输入工况
    5.4 线弹性时程计算结果分析
        5.4.1 位移动力响应分析
        5.4.2 墩底应力分析
    5.5 弹塑性时程计算结果分析
        5.5.1 位移动力响应分析
        5.5.2 墩底截面破坏分析
    5.6 截面钢纤维应力分布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与若干认识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与项目

四、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的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D]. 甘芬芳. 西南大学, 2015(01)
  • [2]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D]. 赵永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3(02)
  • [3]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1998(00)
  • [4]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1998(00)
  • [5]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 侯治华,苏怡之.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1996(S1)
  • [6]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水系分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 侯治华,苏怡之.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1996(S1)

标签:;  ;  ;  ;  ;  

马边—永山地震带及邻区水系分形几何特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