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春防治苹果瘤蚜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寇秀梅,史立生[1](2021)在《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黄陵县苹果种植模式以家庭果园为主,品种主要为富士系。近年来,伴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苹果的产量也得以提升。但是随着管理水平、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苹果树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危害,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结合黄陵县苹果树种植现状,归纳了常见病虫害,并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万银平[2](2021)在《不同糖源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源物质是花蜜,花外蜜和蜜露的主要组成成分,对天敌昆虫的行为反应、生长生殖和控害具有显着影响。本研究以人工糖源代替花蜜、花外蜜和蜜露中的糖分物质,研究其对异色瓢虫行为反应,种群扩繁和控害效果的影响,进而筛选了部分可以替代人工糖源的蜜源植物,测定是否可以有助于提高异色瓢虫的增殖控害效果,为进一步利用异色瓢虫控害提供可供参考的基础。(1)糖源对异色瓢虫的增殖和控害有显着影响。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异色瓢虫对不同人工糖源蔗糖、果糖、蜂蜜和葡萄糖的选择趋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不同糖源的选择趋性与对照差异极显着(P<0.001)。补充蔗糖和果糖可以显着提高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提升4龄幼虫和初羽化成虫体重,蔗糖处理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最高达94.03%,蔗糖处理4龄幼虫和初羽化成虫体重最大达0.0314g和0.0224。仅饲喂蜂蜜、蔗糖和葡萄糖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初羽化成虫与空白对照相比生存时间显着延长。幼虫期补充蜂蜜和蔗糖,成虫耐饥饿时间显着延长。仅饲喂果蝇幼虫异色瓢虫不产卵,补充人工糖源可以促使异色瓢虫产卵,补充蔗糖处理异色瓢虫5日产卵量最大91.55粒。(2)补充人工糖源8日异色瓢虫成虫捕食果蝇幼虫量显着提升,补充蔗糖8日异色瓢虫成虫捕食量0.0734g与补充蜂蜜、果糖、葡萄糖及清水对照差异显着(P<0.05)。幼虫期补充蔗糖处理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初羽化成虫捕食果蝇幼虫量显着提升与补充蜂蜜、果糖、葡萄糖和清水处理差异显着(P<0.05),幼虫期补充蔗糖饲养异色瓢虫4龄幼虫24h捕食量0.0132g、初羽化成虫24h捕食量0.0147g。(3)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的吸引力,结果表明:蜜源植物一串红、万寿菊、绣球和藿香蓟对异色瓢虫的吸引力与对照差异极显着(P<0.001),月季对异色瓢虫的吸引力与对照差异显着(P<0.05)。(4)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有显着影响。万寿菊处理下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为90.62%与清水对照相比显着提高(P<0.05)。仅饲喂藿香蓟处理下异色瓢虫成虫的耐饥饿时间最长6.56d与空白对照差异显着(P<0.05)。仅饲喂果蝇幼虫异色瓢虫不产卵,添加万寿菊处理下异色瓢虫产卵量最大为47.10粒。四种蜜源植物中绣球处理异色瓢虫捕食绿盲蝽的效果最好。
杨勤民,李冰川,徐德坤,滕子文,周洪旭[3](2021)在《苹果绵蚜综合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苹果绵蚜由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变为一般害虫,加之失去植物检疫监管等原因,导致某些新建果业园区发生苹果绵蚜。为降低其再次暴发为害的风险,结合多年国内植物检疫管理经验和针对一般病虫害的防控技术要求,提出在做好建园预防和监测调查的基础上,注重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利用天敌控害和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控措施,将新形势下苹果绵蚜的综合防治纳入到苹果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于瑞军[4](2021)在《招远市苹果树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指出山东招远市是我国着名的苹果产区之一,产出的苹果口感好,味道甜,深受市场欢迎和好评。苹果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钙含量丰富,热量低,经常食用对缺钙、减肥等都具有很好的作用。病虫害是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中危害苹果树的病虫害较多,无论发生哪种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果树的良好生长,更会造成减产减质,使果农蒙受收益损失。
岳强,闫文涛,周宗山,张怀江,孙丽娜,仇贵生[5](2020)在《苹果病虫害发生特征与防治策略》文中提出对当前我国苹果病虫害发生特征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从产业发展形势与国家政策导向的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吴学峰[6](2020)在《昆虫野花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昆虫野花带是一种通过混播方式配置不同功能植物形成群落组合的缓冲带区域,主要建植在农田、果园、菜地、道路两侧、滨水带等边缘地带,为提升作物传粉效率、控制虫害等发挥着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城市和乡村中为传粉者、害虫天敌提供蜜粉源与生境,改善城乡生境质量,强化害虫天敌支持系统,减少农药使用,改良修复城市土壤,净化水源,抑制杂草等。欧美发达国家最早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应用昆虫野花带并制定生态补偿等政策;发展中国家的昆虫野花带仍处于发展初期,缺少实际应用。为了解昆虫野花带在中国的应用基础条件,在北京近郊与远郊展开非作物生境与实验地设计群落样方调查,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中节肢动物种类以及自然天敌功能团、传粉者功能团、害虫功能团以及中性昆虫功能团多样性分布的总体差异性与时序动态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构与节肢动物功能团的相关性;花期物候与节肢动物功能团关系;传粉者功能团在群落中的取食范围及不同类群的共同食源,明确不同蜜粉源植物对于不同类群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分析花色、花量等植物关键功能性状与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相关性。研究为中国的昆虫野花带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开拓了非作物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与设计的先河。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在京郊非作物生境设25个样点633个样方,调查得到草本植物共51科152属204种。不同农区和非作物生境类型生长的植物多样性不同。远郊浅山旱作农业区以及深山沟谷林果区非作物生境草本植物多样性最高,群落主要由本土植物构成,近郊是栽培植物群落占优势。林地、林缘生境中,中度干扰野生植物群落占总调查样点的61%;田埂及坡地生境中,56%的调查样点以中度干扰野生植物群落为主;道路及宅基地生境中,栽培植物为主,占72%;滨水生境中,40%的样点以低干扰野生植物群落为主。全部样方中共观测到传粉昆虫5目20科29属14691个,其中中华蜜蜂为主要传粉者,传粉者对于旋覆花、败酱、蓬子菜、长蕊石头花的平均访花频率最高,这四种植物是最具传粉者保育价值的本土草本植物。昆虫野花带实验地设8个原始样地和1个设计样地,共27个样方,共有植物20科38属42种,10次调查共观测到2纲10目65科100属109种节肢动物13450个。实验地昆虫野花带群落最多可容纳25种自然天敌、21种传粉者、9种害虫。在时序变化上,共计66.7%的昆虫野花带群落在5月达到了植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值,此时传粉者功能团与植物物种丰富度有强相关性,5月后,各昆虫野花带群落传粉者功能团优势种时序变化间差别不大,西方蜜蜂及东方蜜蜂占据了所有季节实验地中核心传粉者地位,且随着昆虫野花带群落整体花期推进,资源可利用性渐次降低,传粉者功能团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明显先升后降趋势,而自然天敌及害虫功能团的多样性水平的趋势为5月略低,7-8月达到了观测峰值,推测与昆虫野花带群落盖度相关。以传粉者功能团为重点研究对象发现,昆虫野花带群落中蜜源植物及管状花冠和辐射对称花的植物被最多的传粉者类群所利用,其中,社会性蜂类的取食范围最大,生态位宽度达到了14.97,有25种蜜粉源植物都有被其觅食,其中优势物种为西方蜜蜂,其利用紫花甸苜蓿的个体比例高达0.11。蝇类与社会性蜂类共同取食资源种类在23种,占所有观测时段内蜜粉源植物总种数的92%。蝇类更偏好于白色花、社会性蜂类及食蚜蝇类更偏好于黄色、蓝紫色花,蝶类偏好于红色尤其是粉色的粉源植物,如美丽月见草等。大花量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性蜂类与食蚜蝇类,而小花量的植物能多为大花植物,更受蝶类、弄蝶类以及蛾类等鳞翅目昆虫喜好。京郊非作物生境中,栽培植物、本土植物对传粉者保育均有重要保护与应用价值,实验地的调查同时验证了植物多样性有助于提升传粉者等节肢动物功能团多样性,花色、花量等关键功能性状也适用于非作物生境昆虫野花带植物的筛选。仅就传粉者功能团一项指标来看,朝阳、昌平等近郊非作物生境夏秋季植物种类单一,传粉网络结构不稳定,设计的昆虫野花带为传粉者提供了连续性的多样食源供应,具有强效的传粉服务功能,因此近郊地区可以首选昆虫野花带作为农地非作物生境的改造目标。
王佳佳[7](2020)在《吡虫啉对异色瓢虫非致死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作为一种多食性天敌,会直接和间接受到田间施用的杀虫剂影响,亚致死浓度杀虫剂作用下存活的害虫个体会被瓢虫取食,造成瓢虫行动迟缓,发育迟缓等非致死效应理应在杀虫剂安全性评估中予以考虑;此外不同底色和斑型的异色瓢虫个体可能存在抗逆性和捕食控害功能上的差异,研究亚致死浓度杀虫剂对瓢虫斑型遗传的影响有助于阐明非致死效应的确切机理。本试验以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处理的大豆蚜饲喂异色瓢虫,测定了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捕食量,分析了异色瓢虫的色斑遗传多样性,并研究了异色瓢虫虫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对吡虫啉亚致死浓度下对诱导异色瓢虫的影响效应做了评估,对未来异色瓢虫的保护利用有很重要意义。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吡虫啉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蛹重和存活率有显着影响异色瓢虫取食经过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处理的大豆蚜后,对于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均明显延长了G0代的发育历期,蛹重降低(P<0.05);药剂对存活率也有一定影响,说明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对第三营养级的异色瓢虫的胃毒作用较大。G0代从1龄、3龄和4龄开始饲喂毒蚜,G1代3龄幼虫期显着延长,4龄幼虫期显着缩短;G0代从4龄开始饲喂毒蚜,G1代1-3龄的发育历期延长(P<0.05);全部的处理组,G1代蛹重均降低,而幼虫各龄期存活率无显着变化。(2)吡虫啉会降低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异色瓢虫取食经过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处理的大豆蚜和未经过药剂处理的异色瓢虫各个阶段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异色瓢虫2龄、3龄和4龄幼虫LC25处理组的最大捕食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处理使异色瓢虫捕食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异色瓢虫的种群控害功能。(3)吡虫啉对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多样性有显着影响黑底型和黄底型异色瓢虫均能稳定遗传到后代中,但没有具体的规律可循。亚致死浓度吡虫啉显着提高异色瓢虫G1代黑底2窗的数量比率,显着降低17和19斑点(P<0.05)的数量比率。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对异色瓢虫的底色有显着的影响,显着降低G1代黄底型比率,显着提高G1代黑底型比率(P<0.05)。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G1代异色瓢虫同一性别不同底色的影响的差异是显着的(P<0.05)。对同一底色不同性别的影响的差异不显着(P<0.05)。(4)吡虫啉对异色瓢虫不同虫龄的酶活力产生影响吡虫啉处理显着提升了异色瓢虫体内GST比活力,在1龄、3龄和4龄LC25处理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显着提高了GST在异色瓢虫1龄、3龄和4龄幼虫的表达。吡虫啉处理显着提高了SOD在异色瓢虫1龄幼虫的表达,降低了SOD在异色瓢虫体内2龄和3龄幼虫的比活力(P<0.05),在其他龄期差异不显着。吡虫啉处理显着降低了CAT在异色瓢虫1龄幼虫的表达,提高了CAT在异色瓢虫3龄和4龄幼虫的比活力(P<0.05),其他龄期差异不显着。亚致死浓度吡虫啉作用下的蚜虫被异色瓢虫取食不仅会造成天敌的部分个体死亡,还会延长发育历期,降低瓢虫捕食控害功能。此外,显着增加后代黑底比率,降低黄底比率,猎物对两类底色瓢虫的驱避差异或许能部分解释群体捕食功能的下降原因。此外,两种酶活(GST和CAT)上升,一种(SOD)下降是瓢虫会对亚致死浓度杀虫剂做出生理上反应的确凿证据。
刘卫国[8](2020)在《红富士苹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苹果的质量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和销售。近年来,为提高苹果质量,大量农药、化肥被不合理使用,不仅加剧了病原物的抗药性,而且污染了环境和农产品。该文主要介绍了轮纹病、炭疽病、腐烂病、黄蚜和瘤蚜、绵蚜与白粉病等红富士苹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红富士苹果的生产提供指导,提高苹果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商素娟,雷玲,于俊杰[9](2017)在《红富士苹果园病虫害周年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提出随着河北赞皇县红富士苹果的大面积栽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在苹果生命周期以及周年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红富士苹果园周年管理休眠期、萌芽和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果期5个时期总结出了主要防控对象和兼治防控对象,以及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旨在为果农开展苹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指导,降低农药用量,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实现苹果生产安全、提升苹果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增加果农收益服务。
赵增锋[10](2012)在《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分布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苹果生产中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危害损失大,有些病虫害对生产造成了毁灭性损害。为加强病虫害科学防治,本研究进行了苹果病虫害种类和分布的全国性调查。通过两年的全国性普查,查明了当前苹果病害种类51种,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粗皮病、腐烂病、干腐病、褐斑病、褐腐病、黑星病、花叶病毒病、轮纹病、煤污病、霉心病、炭疽病、套袋果实黑点病、锈病、锈果病等16种为主要病害;其中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轮纹病是各省市分布最广的重大病害,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与以往记载相比,调查增加了两种新病害,分别是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菌叶枯病,前者于2010年在河南濮阳发现,菌丝可在枝叶上蔓延,引起死枝和叶枯。后者是近两年在河南商丘、安徽的砀山、江苏丰县及山东青岛等地发现;本次调查中收录到害虫78种,增加了两种新害虫-桔小食蝇和印度小裂绵蚜,其中山楂叶螨、桃小食心虫、绣线菊蚜、苹果绵蚜、苹果小卷叶蛾、二斑叶螨等21种害虫为主要害虫,发生最普遍的害虫是叶螨类和蚜虫类,这两类害虫在管理不善的果园常造成很大危害。在鳞翅目的害虫中,除苹果蠹蛾外,多属于次要害虫,但是在不同地域和天气条件下,一些次要害虫也有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根据调查数据,以点代面形式绘制出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区划图。区划图表明,苹果树腐烂病在主产省份发病均较重,个别的管理水平较好的幼龄园较轻。枝干轮纹病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和天津等省市中等以上发生,其发生范围正从渤海湾产区正向西北地区推移,应引起密切关注。黑星病在新疆、山东、山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天津和河南均有发现,除在新疆和黑龙江造成一定危害外,其他地区发生很轻;由于该病害为欧美国家苹果上的头号病害,对该病应保持高度关注。苹果害虫发生总体相对偏轻,二斑叶螨在河南发生较重,在山东蓬莱、辽宁东港、河北清苑和甘肃甘谷县等部分县点发生偏重,在新疆部分地区有较重的危害,应引起当地的注意。山楂叶螨发生程度比二斑叶螨严重,尤其在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和河南的北部及辽宁的东部等级重,在西南冷凉产区发生也较重。桃小食心虫在河北邯郸、山西长治、河南洛阳及黑龙江、吉林的个别地域发生严重,在新疆及西南冷凉产区未发现危害。绣线菊蚜分布相对较集中,在甘肃东南部、陕西中部和河南山西交界的较广泛地带呈带状较重分布,在环渤海产区北部、中部、南部呈三点状分布,并且河北中南部发生严重。苹果蠹蛾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分布,此检疫性害虫由西往东蔓延扩散,与我国苹果种植区域由东向西的扩展相交汇,应引起足够重视。应用GM(1,1)模型和一次滑动平均混合模型,根据调查获取的2000年以来各地主要病虫害历史发生程度数据,对腐烂病、枝干轮纹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五种病害和山楂叶螨、苹果绵蚜两种主要虫害未来三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走势中苹果树腐烂病在全国范围会维持高发趋势;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在全国也呈高发趋势,但能够基本保持平稳;预测褐斑病在山西、黑星病在河南将呈快速上升走势,应引起足够重视。预测害虫发生程度变化不大,山楂叶螨和苹果绵蚜预测趋重,在山西苹果绵蚜会较重发生。还预测了苹果蠹蛾随有一定的扩散蔓延,但扩散速度不大。根据苹果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每年定期提供的病虫害监测实时数据,建立了苹果病虫害防治决策系统。应用数量化理论的方法,选取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品种抗性、物候期、发病程度、前几天和未来几天天气状况、前期是否用药、往年发病程度等七个主要影响因子为定性变量,针对每一变量给出不同的赋值,模型运算输出防治建议,可为广大果农提供病虫害防控决策。该决策系统已经通过中国苹果病虫害防控信息网实时指导各地的果农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
二、早春防治苹果瘤蚜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春防治苹果瘤蚜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
1.1 腐烂病 |
1.2 早期落叶病 |
1.3 锈病 |
1.4 白粉病 |
2 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
2.1 苹果红蜘蛛 |
2.2 绵蚜 |
2.3 蚜虫 |
3 小结 |
(2)不同糖源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异色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 |
1.1.1 异色瓢虫的形态特征和个体发育 |
1.1.2 异色瓢虫的生活习性 |
1.1.3 异色瓢虫的捕食习性 |
1.1.4 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储藏和释放研究 |
1.2 糖源物质对天敌控害的有益效用 |
1.2.1 糖源物质延长天敌昆虫生存时间 |
1.2.2 糖源物质对天敌昆虫生殖的有益效用 |
1.2.3 糖源物质对天敌昆虫捕食的有益效用 |
1.3 蜜源植物 |
1.3.1 影响天敌昆虫利用蜜源植物的因素 |
1.3.2 蜜源植物对天敌昆虫的作用 |
1.3.3 蜜源植物的应用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昆虫 |
2.1.2 供试糖源 |
2.1.3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的吸引力测定 |
2.2.2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
2.2.3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存活时间和耐饥饿时间的影响 |
2.2.4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生殖的影响 |
2.2.5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捕食量的影响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异色瓢虫对不同人工糖源的选择趋性 |
2.4.2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
2.4.3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存活时间和耐饥饿时间的影响 |
2.4.4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生殖的影响 |
2.4.5 不同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捕食量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异色瓢虫对不同蜜源植物的选择趋性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供试昆虫 |
3.1.2 供试蜜源植物 |
3.1.3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的吸引力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异色瓢虫对不同糖源植物的选择趋性 |
3.5 小结 |
第四章 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昆虫 |
4.1.2 供试蜜源植物 |
4.1.3 试验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
4.2.2 仅饲喂不同蜜源植物异色瓢虫存活时间 |
4.2.3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生殖能力的影响 |
4.2.4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捕食量的影响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
4.4.2 仅饲喂不同蜜源植物异色瓢虫存活时间 |
4.4.3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生殖能力的影响 |
4.4.4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捕食量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人工糖源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的影响 |
5.1.2 异色瓢虫对不同蜜源植物的选择趋性 |
5.1.3 不同蜜源植物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捕食的影响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苹果绵蚜综合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新建果园的预防工作 |
1.1 苗木品种选择 |
1.2 选用无虫苗木 |
1.3 苗木消毒处理 |
2 加强监测调查 |
2.1 果树生长期监测 |
2.2 果树越冬期监测 |
3 做好绿色防控 |
3.1 农业防治 |
3.1.1 合理施肥 |
3.1.2 防止人为传播 |
3.1.3 清理虫源滋生部位 |
3.2 天敌控害 |
3.3 科学用药 |
3.3.1 伤口抹药 |
3.3.2 树干涂环 |
3.3.3 根部灌药 |
3.3.4 树体喷雾 |
(5)苹果病虫害发生特征与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苹果病虫害发生特征 |
1.1 食心虫类害虫虽得到有效控制,但未来仍需要重点关注 |
1.2 叶螨类害虫仍是主要防治对象 |
1.3 蚜虫类害虫危害加重 |
1.4 卷叶蛾在局部地区危害加重 |
1.5 金纹细蛾危害减轻 |
1.6 苹果树腐烂病呈现上升态势,存在暴发风险 |
1.7 苹果树其他枝干病害威胁较大 |
1.8 苹果褐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仍然严重,新的叶部病害不断出现 |
1.9 苹果白粉病与苹果锈病受气候与区域影响较大 |
1.1 0 果实套袋栽培与无袋栽培前景将对病虫害的管理造成深远影响 |
2 苹果病虫害防治策略 |
2.1 以农业生态调控为基础 |
2.2 结合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措施 |
2.2.1 科学使用物理防控手段 |
2.2.2 积极探索生物防治技术 |
2.2.3 大力推广果园生草等景观管理技术 |
2.3 精准高效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
2.3.1 把握防治时期 |
2.3.2 精准选药施药 |
(6)昆虫野花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昆虫野花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
1.1.1.昆虫野花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 |
1.1.2.昆虫野花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 |
1.1.3.昆虫野花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提供服务 |
1.1.4.昆虫野花带在农业景观中的文化服务 |
1.2.昆虫野花带景观生态学研究 |
1.3.昆虫野花带种植及植物群落研究 |
1.4.昆虫野花带规划设计与建植管理研究 |
1.4.1.昆虫野花带景观特征 |
1.4.2.昆虫野花带景观构成 |
1.4.3.昆虫野花带具体分类 |
1.4.4.昆虫野花带设计原则与方法 |
1.4.5.昆虫野花带建植管理 |
1.5.昆虫野花带在各国的政策发展研究 |
1.5.1.英国 |
1.5.2.瑞士、比利时 |
1.5.3.美国 |
2 京郊非作物生境与传粉者调查研究 |
2.1.调查内容与方法 |
2.1.1.调查区域及样点选取 |
2.1.2.草本植物群落调查 |
2.1.3.传粉昆虫观测 |
2.2.结果分析 |
2.2.1.非作物生境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2.2.2.非作物生境传粉昆虫多样性分析 |
2.2.3.不同类型草本植物群落对昆虫的作用分析 |
2.3 结论与讨论 |
3 昆虫野花带群落节肢动物功能团多样性研究 |
3.1.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1.样地、样方基本情况 |
3.1.2.节肢动物观测与收集 |
3.1.3.节肢动物多样性评测 |
3.2.结果分析 |
3.2.1.昆虫野花带群落中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 |
3.2.2.节肢动物功能团时序动态变化分析 |
3.3.结论与讨论 |
4 昆虫野花带群落中植物与节肢动物功能团关系研究 |
4.1.研究内容与方法 |
4.1.1.样地、样方植物群落概况 |
4.1.2.植物花期物候观测 |
4.1.3.节肢动物相关的植物关键功能性状测定 |
4.1.4.植物-传粉者互作关系 |
4.2.结果分析 |
4.2.1.植物群落多样性构成特征及其与节肢动物群落关系 |
4.2.2.传粉者功能团动态与花期物候关系 |
4.2.3.植物-传粉者互作及生态位关系 |
4.2.4.植物关键功能性状与节肢动物功能团多样性的关系 |
4.3.结论与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7)吡虫啉对异色瓢虫非致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异色瓢虫概况 |
1.1.1 异色瓢虫的研究历史 |
1.1.2 异色瓢虫的形态特征 |
1.1.3 异色瓢虫的色斑多型 |
1.1.4 异色瓢虫色斑多型的原因分析 |
1.1.5 异色瓢虫的捕食效应 |
1.2 大豆蚜概况 |
1.3 吡虫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1.4 解毒酶和抗氧化酶 |
1.4.1 解毒酶 |
1.4.2 抗氧化酶 |
1.5 亚致死浓度杀虫剂对昆虫的影响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虫源 |
2.1.2 供试仪器与试剂 |
2.1.3 供试农药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生物测定方法 |
2.2.2 单次饲喂毒蚜LC_(25)的异色瓢虫幼虫发育历期和蛹重 |
2.2.3 每日饲喂毒蚜LC_(25)(W)的异色瓢虫幼虫发育历期和蛹重 |
2.2.4 捕食功能反应 |
2.2.5 不同色斑的异色瓢虫成虫配对饲养 |
2.2.6 异色瓢虫体内酶活力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G0代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和蛹重 |
3.2 G0代异色瓢虫存活率 |
3.3 G1代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和蛹重 |
3.4 G1代异色瓢虫存活率 |
3.5 捕食功能反应 |
3.5.1 异色瓢虫各阶段捕食功能反应类型的分析 |
3.5.2 各处理异色瓢虫不同虫态的捕食量 |
3.6 异色瓢虫的色斑遗传多样性分析 |
3.6.1 特定色斑型异色瓢虫雌雄配对饲养结果 |
3.6.2 特定色斑配对G1代的底色和斑点数 |
3.6.3 特定色斑配对G1代的底色与性别比例 |
3.7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体内三种酶比活力的影响 |
3.7.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的变化 |
3.7.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的变化 |
3.7.3 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的变化 |
4 讨论 |
4.1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蛹重和存活率的影响 |
4.2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
4.3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4.4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体内三种酶比活力的影响 |
5 结论 |
5.1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蛹重和存活率有显着影响 |
5.2 吡虫啉会降低异色瓢虫的捕食量 |
5.3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多样性有显着影响 |
5.4 吡虫啉对异色瓢虫不同虫龄的酶活力产生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红富士苹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轮纹病防治 |
二、炭疽病防治 |
三、腐烂病防治 |
四、黄蚜和瘤蚜防治 |
五、绵蚜防治 |
六、白粉病防治 |
七、结语 |
(9)红富士苹果园病虫害周年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休眠期 |
1.1 清洁果园, 消灭越冬病虫源 |
1.1.1 清扫落叶 |
1.1.2 剪除病虫枝 |
1.1.3 深翻树盘 |
1.1.4 刮树皮 |
1.2 药剂防治 |
1.2.1 病害防治 |
1.2.2 虫害防治 |
2 萌芽和开花期 |
2.1 病害防治 |
2.1.1 苹果白粉病 (图4) |
2.1.2 霉心病和斑点落叶病 (图5) |
2.2 虫害防治 |
2.2.1 蚜虫 (图6) 、叶螨、金纹细蛾、棉褐带卷蛾等 |
2.2.2 金龟甲 |
3 幼果期 |
3.1 病害防治 |
3.1.1 苹果白粉病 |
3.1.2 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 |
3.2 虫害防治 |
3.2.1 叶螨 |
3.2.2 蚜虫 |
3.2.3 金纹细蛾 (图7) |
3.2.4 桃蛀果蛾 |
3.2.5 树上喷药 |
4 果实膨大期 |
4.1 病害防治 |
4.2 虫害防治 |
4.2.1 叶螨 |
4.2.2 金纹细蛾、棉铃虫 |
4.2.3桃蛀果蛾和其他害虫 |
5 采果期 |
5.1 病害防治 |
5.2 虫害防治 |
5.2.1 铺沙诱杀桃蛀果蛾 |
5.2.2 缚草把诱杀越冬害虫 |
5.2.3 树干涂白防止大青叶蝉产卵 |
(10)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分布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布局 |
1.1.2 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及发生危害特点 |
1.1.3 苹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发展 |
1.2 研究目的 |
1.3 技术路线 |
2 苹果病虫害的种类调查 |
2.1 调查方案与方法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方案 |
2.1.3 调查内容 |
2.2 调查结果 |
2.2.1 中国苹果病害种类 |
2.2.2 中国苹果虫害种类 |
2.3 讨论 |
3 苹果主要病虫害地域分布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各省苹果病虫害种类 |
3.2.2 苹果主要病虫害区划 |
3.3 讨论 |
4 苹果腐烂病和轮纹病文献计量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苹果腐烂病计量分析 |
4.2.2 苹果轮纹病计量分析 |
4.3 讨论 |
5 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处理 |
5.1.3 分析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预测结果 |
5.2.2 发生趋势 |
5.3 讨论 |
6 苹果病虫害防治决策系统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数据来源 |
6.1.2 数据分析方法 |
6.2 结果 |
6.2.1 病虫害防治决策 |
6.2.2 系统赋值与防治决策 |
6.3 讨论 |
7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项目资助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致谢 |
四、早春防治苹果瘤蚜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寇秀梅,史立生. 果农之友, 2021(10)
- [2]不同糖源对异色瓢虫增殖和控害的影响[D]. 万银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苹果绵蚜综合防控技术[J]. 杨勤民,李冰川,徐德坤,滕子文,周洪旭. 中国植保导刊, 2021(03)
- [4]招远市苹果树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于瑞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1(03)
- [5]苹果病虫害发生特征与防治策略[J]. 岳强,闫文涛,周宗山,张怀江,孙丽娜,仇贵生. 中国果树, 2020(06)
- [6]昆虫野花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吴学峰.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吡虫啉对异色瓢虫非致死效应研究[D]. 王佳佳.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8]红富士苹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刘卫国. 农业工程技术, 2020(14)
- [9]红富士苹果园病虫害周年综合防治技术[J]. 商素娟,雷玲,于俊杰. 果农之友, 2017(06)
- [10]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分布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究[D]. 赵增锋.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