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农村服务必须坚持送书下乡(论文文献综述)
南平市人民政府[1](2021)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南政综[20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杨本浩[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建设的历程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
杨雪峰[3](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以宜城市小河镇为例》文中指出
章聂聂[4](2021)在《浙江省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当代中国人民已经不再简单地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生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持续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提出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当前农村地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较为滞后,总体文化水平偏低,农民精神文明生活相对匮乏。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块短板。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正是对改变农村落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大胆尝试,是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本文选取浙江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公共文化、农村文化礼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概念和研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永嘉县文化礼堂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特色做法。第四章是挖掘永嘉县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原因,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文化礼堂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礼堂运行管理滞后、文化礼堂经费保障不足。综合分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基层对文化礼堂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村民主体因素的影响、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来源缺乏保障、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单一等。第五章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农村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文化礼堂体制机制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村民参与度。
杨奇[5](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外在塑形,而经过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始终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根和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实现乡风文明是为乡村振兴铸魂。因此,当前亟需提升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利,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自贡市大安区这一西部传统老工业城市城乡结合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工具,从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重要内容和生动体现三个方面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与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维契合,全面梳理了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成效,剖析出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运行模式难以形成合力、单一的行政分配制主导公共文化投入、建设目标与行政能力不匹配、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导致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整体协调联动不足、基础薄弱、机制缺失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公共文化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直接相关,兼具基础性、广泛性和重要性,由于其政府主导的定位,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直接体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因此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通过总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嘉定云”服务所取得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性、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实现策略,以利于推动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出当前困境,拓宽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视阈。
赵春花[6](2021)在《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 ——以洱源县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则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政府或社会组织向人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正在对这项公共文化服务产生深刻影响,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通过网站、手机APP、便携式阅读器轻而易举地而且是跨越物理空间地进行阅读,获取知识信息。公共图书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优化服务,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于广大读者,既是应对挑战的必然要求,又是其发展绕不开的一个时代课题。本文把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作为切入点,选取云南西部县份——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服务优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研究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理论基础;其次收集了国家及云南省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权威资料以及洱源县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回顾了洱源县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并采用基于Lib QUAL+TM模型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洱源县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准洱源县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上存在问题及原因,然后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洱源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对策。通过研究发现,近年来洱源县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在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上还存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掌舵”式提供服务,图书馆事业发展受限;二是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管理者主观服务意愿不强烈;三是忽视了公民权益保障,需求表达不足;四是责任意识不强,考核评价缺位。针对于此,应采取的优化措施有:一是由“掌舵”到服务,优化内部管理;二是突出战略性地思考,优化发展思路;三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项目;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优化考核评估。洱源县公共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在服务中学习服务,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和价值,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
何鹏[7](2021)在《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文中提出贫困是与人类发展始终相伴的话题。为摆脱贫困,人们致力于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多角度探讨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扶贫实践经历萌芽—起步—探索—推进—深化发展历程,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的持续实施推进,各级政府、社会主体、市场力量广泛参与文化扶贫,我国极度贫困人口迅速下降。然而,在中国农村特定的场域,文化因素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结构、经济基础、社会构成等,导致了多重要素并存、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构性”贫困。应对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交错,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并存,贫困代际传递凸显等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文化扶贫的题中之义。同时,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通过文化扶贫手段消除贫困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贫困与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在梳理文化扶贫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扶贫实践进行中外考察,探究文化扶贫适用的特定场域环境,借助典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实证考察,探究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结构性问题,探索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文化扶贫政策路径,为进入新时期的文化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尝试与现实参考。在理论层面,本文重点关注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理论基础和政策适用场域研究。在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方面,对照贫困概念的经济学阐释,在梳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收入(消费)贫困与能力贫困和贫困地区的内涵基础上,对贫困概念进行文化学阐释,重点关注“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概念辨析,论证了“文化贫困乃经济贫困之根源”等核心命题。在文化扶贫的基础理论方面,尝试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文化扶贫进行阐释,明确了文化扶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具备制度变迁特征,具有典型的空间适用特征等。总结文化扶贫“扶智说”“扶志说”与“文化精准扶贫说”三类的政策界说,阐述文化扶贫可以治愚、可以消除贫困文化和可以协同经济扶贫等政策功能。借助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域外反贫困理论,重点分析了贫困文化理论的兴起、融合以及在中国的泊入与发展等基础问题,建立起文化扶贫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在文化扶贫适用方面,归纳出贫困地区的类型,描绘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安贫守旧的人生观、物化功利的价值观、闲暇无意义的时间观、非理性的“面子”消费观等贫困文化图景,及其呈现出来的亚文化体结构化、贫困文化遗传性、贫困要素体系化等文化特征,明晰了贫困文化“从个体到群体”与“从群体到个体”的浸渍作用机理。在实践层面,本文通过考察国外文化扶贫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文化扶贫实践“文化教化与动员—经济扶贫的辅助—文化扶贫探索起步—文化扶贫多元融合”的发展阶段,厘清中国文化扶贫政策的变迁历程。聚焦贫困地区作为文化扶贫的特定研究场域,分析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困境和现行文化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趋势与乡村文化重建之空间对接难题;(2)格式化文化供给与差序化文化需求之协同难题;(3)文化输入压力与内生性文化脱贫动力之匹配难题。选取湖北省黄冈市为样本,从公共政策视角对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进行实证考察,总结黄冈在文化生产能力、供给能力、保障能力和发展动能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探索以文化扶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两类政策路径。总结黄冈文化扶贫案例的特色与经验,并从中提取可供复制的政策价值启示。全文对文化扶贫作出以下基本判断:(1)文化因素是造成贫困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2)文化扶贫是相对贫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3)贫困地区是相对贫困时期文化扶贫的主战场;(4)文化扶贫政策必须推动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力。新时期优化文化扶贫政策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形成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总体策略。
和娜娜[8](2021)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研究 ——以内丘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尽全力优化和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扩大各个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实施了农家书屋这一惠民工程。农家书屋肩负着传播信息知识、为农民读者服务的使命,在提高农民的综合文明素养、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重视农家书屋的发展既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柱。经过近十三年的建设,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即使整体来看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书屋的利用率低下、图书资源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农家书屋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粗放式的农家书屋不能满足如今农民的需求,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更好的实现农家书屋的功能优化,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以内丘县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出农家书屋具有知识传播功能、教育培训功能、信息服务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四个功能。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在对部分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农民对农家书屋的需求,总结内丘县农家书屋中的功能发挥现状,指出农家书屋在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知识传播功能有待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发挥不充分、信息服务功能供给不足、文化传承功能亟待开发,并进行问题根源分析。最后,结合农民对农家书屋的实际需求,提出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的措施:优化知识传播功能层面: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凸显农民主体性,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改善农家书屋的阅读环境;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层面: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举办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拓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方面:拓宽运行资金来源、提高数字化信息的储备量、重视培养信息化服务人才;开发文化传承功能层面:完善相关文化政策、创新传承文化方式、加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等。
张燕松[9](2020)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林州市Y镇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体系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在增强。然而,由于诸多现实因素,城乡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人口城镇化水平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政府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了城市,而对农村地区的投入远远比不上城市,客观上造成了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也正在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但是,整体来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农村地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比较薄弱的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供给主体比较单一、供给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供给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供给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阻碍了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林州市是河南省西北部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级市,2019年,在河南省百强县排名中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前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各项投入,从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到人才支持、农村地区生活环境、农村人民的生活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显得更加突出。但是单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也普遍存在着供给水平比较低,供给手段单一,供给矛盾突出等问题。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林州市范围内Y镇41个行政村为例,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路径,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本文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Y镇的供给实践中,提出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薄弱,社会化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不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匹配、供给方式与供给载体单一四个方面,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理念与认知的偏差,政府职能履行不充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运行不畅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从重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主体,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供给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等四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本研究试图探索出符合林州地方实际的优化路径,进而对其他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多角度、多层次的供给研究,对于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项敏[10](2020)在《温州市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并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也已成为当下的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学界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就目前而言,这些研究仍是全国性质的研究相对较多,地方性质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立足县(市、区)这个基本落脚点层面的研究更是缺乏。龙湾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州市的重要辖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面临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问题。因此,选取龙湾区作为范本进行研究,有较强的典型性,可以为其他同类县(市、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走访调研、系统分析等方法,在广泛收集整理龙湾区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梳理,对该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试着提出了推动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若干建议。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包含研究目的及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思路等三方面内容;第二章相关理论与启示,包含相关概念及理论、对龙湾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实践的启示等两方面内容;第三章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测评,包含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水平、技术水平、绩效水平等三方面内容;第四章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五章提升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策建议,提出了强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路径、改进公共文化服务配给模式、激发文化人才队伍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办法等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二、开展农村服务必须坚持送书下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农村服务必须坚持送书下乡(论文提纲范文)
(4)浙江省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相关文献简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地调查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创新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共文化 |
2.1.2 农村文化礼堂 |
2.1.3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3 浙江省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基本情况 |
3.1 浙江省永嘉县基本情况 |
3.2 浙江省永嘉县文化礼堂建设基本情况调查 |
3.2.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3.2.2 访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
3.3 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效 |
3.3.1 充分整合现有资源 |
3.3.2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
3.3.3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
3.3.4 提升农村乡风文明 |
3.4 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特色分析 |
3.4.1 注重活动设计 |
3.4.2 注重机制建设 |
3.4.3 注重文化传承 |
4 浙江省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
4.1.2 群众参与度不高 |
4.1.3 文化礼堂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 |
4.1.4 文化礼堂运行管理滞后 |
4.1.5 文化礼堂经费保障不足 |
4.2 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基层对文化礼堂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
4.2.2 村民主体因素的影响 |
4.2.3 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4 资金来源缺乏保障 |
4.2.5 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单一 |
5 进一步加强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对策建议 |
5.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5.2 加强农村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建设 |
5.2.1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
5.2.2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
5.2.3 多层级激励人才 |
5.3 完善文化礼堂运行管理机制 |
5.3.1 完善相关考核评估机制 |
5.3.2 完善相关运行和反馈机制 |
5.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5.4.1 保障财政资金投入 |
5.4.2 积极引进民间资本 |
5.5 推动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 |
5.5.1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
5.5.2 稳步引入市场机制 |
5.5.3 广泛联动社会组织 |
5.6 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村民参与度 |
5.6.1 加强特色文化产品开发 |
5.6.2 推广县域特色文化品牌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调查问卷 |
附录 2 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管理访谈提纲 |
致谢 |
(5)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现状 |
一、国外研究内容及现状 |
二、国内研究内容及现状 |
三、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工具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乡村振兴 |
二、公共文化服务 |
第二节 理论工具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二章 实施乡村振兴与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契合维度 |
第一节 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 |
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
二、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
第二节 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
一、公共文化服务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
二、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治理有效的有力抓手 |
三、公共文化服务是达成生活富裕的自然延伸 |
第三节 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
一、产业兴旺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 |
二、生态宜居植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复兴 |
第三章 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成效 |
第一节 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
一、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 |
二、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
三、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措施 |
第二节 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成效 |
一、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立 |
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
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
第四章 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一节 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所面临的困境 |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整体协调联动不足 |
二、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 |
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机制缺失 |
四、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
第二节 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所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条块分割的行政运行模式难以形成合力 |
二、单一的行政分配制主导公共文化投入 |
三、建设目标与行政能力不匹配 |
四、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 |
第五章 各地探索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和启示 |
第一节 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 |
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
二、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农民文化理事会 |
三、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嘉定云”服务 |
第二节 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启示 |
一、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层基础 |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 |
三、拓宽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 |
第六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策略 |
第一节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性 |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协调 |
二、以乡村为着力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三、以特殊群体为重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全覆盖 |
第二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 |
一、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力度 |
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
第三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
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 |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 |
第四节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 |
一、提高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主体意识 |
二、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
三、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 ——以洱源县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有关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研究 |
(二)国内有关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公共图书馆 |
二、公共文化服务 |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 |
四、服务优化 |
第二节 理论支撑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
第二章 洱源县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洱源县图书馆发展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洱源县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 |
一、洱源县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 |
二、洱源县图书馆服务运行机制 |
第三节 洱源县图书馆主要服务内容 |
一、图书借阅 |
二、信息咨询 |
三、阅读推广 |
四、送书下乡 |
五、网络服务 |
六、讲座活动 |
第四节 新形势下洱源县图书馆服务变革现状分析 |
一、洱源县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
二、洱源县级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 |
第三章 洱源县图书馆服务读者满意度调查 |
第一节 参考Lib QUAL+TM模型的满意度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洱源县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分析 |
一、相关数据统计 |
二、对各项目的满意度分析 |
三、读者综合评价及意见建议分析 |
第四章 洱源县图书馆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洱源县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内部管理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 |
二、藏书数量少,馆舍基础设施落后 |
三、服务内容不丰富,缺乏多样性 |
四、服务覆盖面小,群体针对性不强 |
五、服务标准不清晰,缺乏有效评估体系 |
第二节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掌舵”式提供服务,图书馆事业发展受限 |
二、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管理者主观服务意愿不强烈 |
三、忽视了公民权益保障,需求表达不足 |
四、责任意识不强,考核评价缺位 |
第五章 优化洱源县图书馆服务的对策 |
第一节 由“掌舵”到服务,优化内部管理 |
一、完善组织和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 |
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 |
四、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改善办馆条件 |
第二节 突出战略性地思考,优化发展思路 |
一、着眼长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二、注重群众参与,突出共商共建共享 |
三、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盘活县域阅读资源 |
四、适应信息化发展,打造县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
第三节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项目 |
一、进行需求调查,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 |
二、延伸服务领域,拓展形式多样的服务 |
三、重视形象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
四、关注公民权益,增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 |
第四节 强化责任意识,优化考核评估 |
一、完善服务标准,重视读者意见 |
二、引入第三方评估,接受社会监督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7)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
第2章 贫困与文化扶贫的学理阐释 |
2.1 贫困的经济学阐释 |
2.1.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
2.1.2 收入(消费)贫困与能力贫困 |
2.1.3 贫困地区 |
2.2 贫困的文化学阐释 |
2.2.1 贫困文化 |
2.2.2 文化贫困 |
2.2.3 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
2.3 文化扶贫的政策学阐释 |
2.3.1 文化扶贫的公共政策属性 |
2.3.2 文化扶贫的政策界说 |
2.3.3 文化扶贫的政策功能 |
第3章 文化扶贫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3.1 文化扶贫的理论基础 |
3.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
3.1.2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
3.1.3 域外的反贫困理论 |
3.2 贫困文化理论:文化扶贫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3.2.1 贫困文化理论的兴起:结构解释的式微 |
3.2.2 贫困文化理论的发展:文化适应过程的多重解释 |
3.2.3 贫困文化理论的融合:结构与文化的双重视角 |
3.2.4 贫困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泊入与发展 |
3.2.5 文化扶贫分析的基本框架 |
3.3 历史制度主义:文化扶贫的一个政策研究视角 |
3.3.1 历史制度主义发展脉络 |
3.3.2 历史制度主义现实应用 |
3.3.3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文化扶贫 |
第4章 文化扶贫实践的中外考察 |
4.1 中国文化扶贫实践的演变历程 |
4.1.1 文化教化与动员阶段(1949-1978) |
4.1.2 经济扶贫的辅助阶段(1978-2000) |
4.1.3 文化扶贫探索起步阶段(2001-2010) |
4.1.4 文化扶贫多元融合阶段(2011-2020) |
4.2 中国文化扶贫的政策导向变迁 |
4.2.1 战略定位:从“漫灌式”文化扶贫到精准扶贫 |
4.2.2 路径选择:输血式文化扶贫到造血式文化扶贫 |
4.2.3 价值取向:从单纯扫盲活动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4.3 国外文化扶贫的价值取向与政策启示 |
4.3.1 扶贫先扶智——英美的教育扶贫 |
4.3.2 习性改造——法国的文化资本扶贫 |
4.3.3 情境再造——日韩的乡村振兴政策 |
4.3.4 国外文化扶贫实践述评 |
第5章 中国文化扶贫适用的特定场域 |
5.1 贫困地区的类型 |
5.2 贫困地区的文化困境 |
5.2.1 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表现 |
5.2.2 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特征 |
5.2.3 贫困文化的浸渍作用 |
5.3 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 |
5.3.1 城镇化趋势与乡村文化重建之空间对接难题 |
5.3.2 格式化文化供给与差序化文化需求之协同难题 |
5.3.3 文化输入压力与内生性文化脱贫动力之匹配难题 |
第6章 公共政策视角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实证考察 |
6.1 样本选择: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
6.1.1 样本基本概况 |
6.1.2 样本的主要特征 |
6.1.3 选择黄冈为样本的理由 |
6.2 黄冈的贫困文化表征 |
6.2.1 文化生产能力:文化品牌缺失与文化产业羸弱 |
6.2.2 文化供给能力:“内生型”与“外源型”双重匮乏 |
6.2.3 文化保障能力:“硬环境”和“软环境”普遍缺位 |
6.2.4 文化发展动能:人才规模不足与结构性失衡 |
6.3 黄冈策略:以文化扶贫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6.3.1 “软硬兼施”:重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体系 |
6.3.2 “优化环境”:强化文化政策与科技联合保障体系 |
6.3.3 “动能再造”:构建专业人才、民间精英、志愿者联动机制 |
6.4 黄冈路径:燕儿谷模式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
6.4.1 燕儿谷项目概括 |
6.4.2 燕儿谷模式的基本特色 |
6.4.3 燕儿谷模式的扶贫成效与样本效应 |
6.5 黄冈样本的特色与启示 |
6.5.1 黄冈样本的基本特色 |
6.5.2 黄冈样本的启示 |
第7章 文化扶贫的基本判断与政策优化 |
7.1 文化扶贫的基本判断 |
7.1.1 文化因素是造成贫困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 |
7.1.2 文化扶贫是相对贫困时期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
7.1.3 贫困地区是相对贫困时期文化扶贫的主战场 |
7.1.4 文化扶贫必须推动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力 |
7.2 文化扶贫的政策优化 |
7.2.1 总体趋势:文化扶贫实践将向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深化演进 |
7.2.2 内容趋向:文化扶贫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
7.2.3 主体趋势: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力 |
7.2.4 路径趋向:构建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多元统筹发展格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8)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研究 ——以内丘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2.1.2 农家书屋 |
2.1.3 农家书屋功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3 内丘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及农民需求调查 |
3.1 内丘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
3.2 调研样本分析 |
3.2.1 调研书屋概况 |
3.2.2 农民基本情况 |
3.3 农民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农民的文化生活调查 |
3.3.2 农民对农家书屋的需求分析 |
3.3.3 农民需求差异化分析 |
4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现状 |
4.1.1 发挥了部分知识传播功能 |
4.1.2 具备一定的教育培训功能 |
4.1.3 发挥了部分信息服务功能 |
4.2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2.1 农家书屋知识传播功能有待提升 |
4.2.2 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功能发挥不充分 |
4.2.3 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功能供给不足 |
4.2.4 农家书屋文化传承功能亟待开发 |
4.3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农家书屋资源供给模式单一 |
4.3.2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
4.3.3 农家书屋功能发挥缺乏运行资金 |
4.3.4 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
5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的措施 |
5.1 优化农家书屋知识传播功能 |
5.1.1 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 |
5.1.2 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凸显农民主体性 |
5.1.3 改善农家书屋的阅读环境 |
5.2 提升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功能 |
5.2.1 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功能 |
5.2.2 举办多样性的文化活动 |
5.2.3 拓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 |
5.3 增强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功能 |
5.3.1 拓宽运行资金来源 |
5.3.2 提高数字化信息的储备量 |
5.3.3 重视培养信息化服务人才 |
5.4 开发农家书屋文化传承功能 |
5.4.1 完善相关文化政策 |
5.4.2 创新传承文化方式 |
5.4.3 加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内丘县农家书屋发展现状与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问题提纲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林州市Y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公共文化服务 |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
二、理论基础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二章 Y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
一、Y镇基本情况 |
二、Y镇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举措 |
(一)政府主导,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夯实 |
(二)建管并重,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
(三)创新载体,拓宽群众广泛参与渠道 |
第三章 Y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一)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薄弱 |
(二)社会化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不足 |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匹配 |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与供给载体单一 |
二、成因分析 |
(一)传统理念与认知的偏差 |
(二)政府职能履行不充分 |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运行不畅 |
第四章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
一、重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 |
二、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 |
(一)强化政府服务地位,促进政府职能不断优化 |
(二)正确引导企业参与到文化供给中来 |
(三)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来 |
三、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供给体制机制 |
(一)完善公民参与决策的需求反馈机制 |
(二)改革优化财政和融资机制 |
(三)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考核机制 |
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 |
(一)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内容 |
(二)规范现有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
(三)加强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结论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10)温州市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与启示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1 公共文化服务 |
2.1.2 公共文化服务之均等化 |
2.1.3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施路径 |
2.2 对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启示 |
2.2.1 龙湾区概述 |
2.2.2 对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四大启示 |
3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测评 |
3.1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水平 |
3.1.1 财政支出保障 |
3.1.2 人力资源保障 |
3.2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水平 |
3.2.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3.2.2 配套设施完善程度 |
3.2.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
3.3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水平 |
4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
4.1.1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
4.1.2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不健全 |
4.1.3 公共文化服务重“送”轻“种”的短板明显 |
4.1.4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力量仍然薄弱 |
4.2 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思想成因: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
4.2.2 历史成因:龙湾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 |
4.2.3 制度成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建设滞后 |
4.2.4 导向成因: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
5 提升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
5.1 转变新理念,强化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
5.1.1 树立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 |
5.1.2 强化补短板意识 |
5.2 拓宽新思路,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
5.2.1 建立完善更加科学高效的财政保障机制 |
5.2.2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5.3 立足新发展,优化转型时期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路径 |
5.3.1 坚持规划先行,实施公共文化设施“一盘棋”布局 |
5.3.2 坚持长效管理,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久战” |
5.4 关注新需求,改进公共文化服务配给模式 |
5.4.1 完善“菜单式”供给机制,实现群众说了算 |
5.4.2 建立“数字化”“特色化”供给机制,适应群众新需求 |
5.5 适应新形势,激发文化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
5.5.1 从制度安排入手,解决人力不足的根源问题 |
5.5.2 加大“种”、“育”力度,发挥文化社团“顶梁柱”作用 |
5.6 提升新质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办法 |
5.6.1 坚持“差异化、人性化”的绩效考核 |
5.6.2 坚持“群众满意度是标准”的评价导向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开展农村服务必须坚持送书下乡(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建设的历程及经验研究[D]. 杨本浩. 吉首大学, 2021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以宜城市小河镇为例[D]. 杨雪峰.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4]浙江省永嘉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章聂聂.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研究[D]. 杨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 ——以洱源县图书馆为例[D]. 赵春花.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D]. 何鹏. 武汉大学, 2021
- [8]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研究 ——以内丘县为例[D]. 和娜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9]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林州市Y镇为例[D]. 张燕松. 河南大学, 2020(06)
- [10]温州市龙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 项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