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量到质的飞跃——浅析低龄儿童的识字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魏鑫叶[1](2021)在《字源识字法在幼儿园前识字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文字是知识的载体,幼儿未来的学习都要以识字为前提而开展。学前儿童在接受正式的识字教学之前,就己经有了从日常生活环境中习得一些文字的能力,并对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这种早期文字的习得和对文字的理解被称之为“前识字”,它是早期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从不识字到识字的发展过程。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前识字”经验是必要的,适宜的前识字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让幼儿逐渐喜欢学习汉字,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字源识字法是学前儿童有效识字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它的特点是采用多种方式去追溯字源,使儿童在对汉字字源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汉字及其背后的文化,从而掌握汉字字义、读音与应用、形成汉字思维。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怎样在幼儿园前识字活动中应用字源识字法。本研究主要从幼儿园开展前识字活动遇到的问题和字源识字法的优势、研究的构想和行动方案设计、两次行动研究的实施和反思以及研究的结论和反思五个方面探求了怎样在前识字活动中应用字源识字法。经研究,在熟悉古文字形、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复习这些方面得出了结论,并对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策略这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任可心[2](2013)在《字源识字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汉字忠实记录、传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其中蕴含了宗教、伦理、科学、艺术等多元构成民族文化精神。汉字由字源发展为抽象符号过程,与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特点相契合。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重视幼儿教育则有着非凡意义。字源识字以汉字所生发文化出发,基于对汉字由形象到抽象发展演变规律和对学生由具象到抽象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采用多种方式追溯汉字字源,使学生在对汉字字源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汉字及其背后的文化,从而掌握汉字字义、读音与应用、形成汉字思维的一种识字方法。本研究在丰富文献资料基础之上,运用实地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和测试评估,对字源识字法用幼儿思维所产生影响进行了系统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1)字源识字法可使幼儿记忆力提高,尤其是图像记忆力。幼儿在识字过程中,可根据字形,回溯现代汉字原始图像,埸易通过联想、回忆来识、记汉字。(2)字源识字法使幼儿观察力得到提升。汉字具有直观形象特性,抽象性、概括性、综合性都是其显着特征。对于汉字学习需要广泛观察、仔细辨别、丰富联想、不断抽象的认知过程。字源识字教学中,对汉字形态结构比较与分析,有利于增强幼儿观察辨别能力。(3)字源识字法促进幼儿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字源识字强调“图画--古汉字--现代汉字”的这种思路,从另一方面促使幼儿在理解现代汉字时,注意去“回想”古汉字,而在这过程中由能够锻炼幼儿抽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发展。
张维[3](2012)在《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不断升温,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主要是成人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丰硕成果。但是作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组成部分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还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专门针对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尚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幼儿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本文介绍目前非常成功的幼儿教育模式----蒙特梭利教学法用于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旨在介绍这一教学方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其教学效果。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指出研究缘起、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概述及蒙氏教育模式概述。第二章以蒙氏教学法指导下的拼音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进行观察研究,并配以相应的观察案例进行解释说明,重点介绍蒙氏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第三章总结幼儿通过蒙氏教学法在汉语习得上取得的成绩。第四章反思了本文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对本文的观察研究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并对蒙氏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夏巍[4](2009)在《一个美国孩子在汉字教育中的成长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是指利用汉字的多维教育资源,包括汉字形态结构特点、汉字形态演变规律、汉字形态文化内涵和汉字形态艺术,通过图画(或实物、实景)、古汉字、今汉字形态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汉字构字理据的揭示,汉字书法艺术的欣赏等途经和方法,来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汉字中蕴含着丰富、良好的教育资源;汉字不同形态结构的比较和分析能促进幼儿的形状知觉、观察力、分类能力、推理能力等感知和思维的发展;汉字形态的会意思维张力和“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景)——今汉字——儿童表达”的教育思路,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汉字构字理据的揭示有助于幼儿客观知识经验的丰富,有助于幼儿坚持性、诚实、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本研究对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但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障碍的美国孩子进行了汉字多元化教育,以期能够促进其在想象力、知识经验、观察力、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发展。本研究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者自身作为教师,对该幼儿进行了从汉字形态结构感受与表达、到文化渗透、再到合作学习的汉字多元化教育实践。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家长、幼儿的深度访谈、对幼儿的追踪观察以及对其绘画、手工作品等的实物分析,对汉字多元化教育的情况与进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汉字多元化教育过程中,该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得以激发,想象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增快,想象空间不断开阔;知识经验变得日趋丰富,知识面得以拓展,经验认识有所深化;观察能力逐渐增强,对汉字的观察开始变得持久、细致、全面;亲社会行为也有所增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懂得与人合作,乐于助人。本研究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幼儿汉字教育的研究状况、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本研究的计划安排;第二部分呈现的是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从走近研究对象,熟悉教学、到汉字形态结构的感受与表达、再到文化渗透、最后到合作学习的汉字多元化教育实践,在行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下一步实践;第三部分结合对教师、家长、幼儿的深度访谈,对幼儿的追踪观察以及对其绘画、手工作品等的实物分析,深入探讨了汉字多元化教育对该幼儿的想象力、知识经验、观察能力、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研究者的反思,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总结了自身亲历到汉字教育活动实践当中后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李静[5](2005)在《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内容的汉字教育,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幼儿汉字教育,目前教育界仍有分歧,而分歧喻示着把汉字教育等同于识字教育的误解,和对汉字形态中所蕴含教育资源的忽视。而且,在当今全球化态势下,深化汉字教育有其重要意义。于是,本研究提出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设想,以期澄清误解,充分利用汉字的教育资源,迎合全球化对凸显民族个性的要求,在汉字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利用汉字的多维教育资源,着重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其教育内容为比较和分析“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景)—今汉字”的形态结构,揭示汉字形态的文化内涵,欣赏汉字的书法艺术;其教育组织方式为综合主题教育:其教育评价以行为目标模式为主。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探讨汉字形态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幼儿汉字教育的可行性和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大量有关文献的收集、梳理和研究,提出实验构想和假设,选取三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近一年的汉字多元化教育的对比实验。研究最后证实了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设想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如下: 1,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汉字形态复杂多变、均衡匀称、能以形表义,汉字形态的发展稳定、连续,一脉相承。因此,汉字形态的冗余度大、分辨率高、富有浓郁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汉字形态的演变具有不断抽象化、简明化的特点。所有这些均是教育可资利用的良好资源。 2,汉字字形复杂多变和结构均衡匀称的特征符合幼儿感知觉的心理机制;汉字中的“手思维”、“意象思维”和“我向思维”的思维方式符合幼儿直观行动
韵小丽[6](1998)在《由量到质的飞跃——浅析低龄儿童的识字行为》文中指出我有个7岁的儿子,6岁入学,入学之初,识字量是50多个简单的常用字。这50个字中三会字(会读、会写、会用)大约只占一半。学前,我曾用看图识字等方法教过他大约200字左右,有许多字,只有在具体的场景和图画中,他才能认识,常常认得快,忘得也快。入学之后的...
二、由量到质的飞跃——浅析低龄儿童的识字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量到质的飞跃——浅析低龄儿童的识字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字源识字法在幼儿园前识字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幼儿园识字教育认识不足 |
1.1.2 早期识字教育意义重大 |
1.1.3 字源识字法的优势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字源识字法 |
1.2.2 早期识字教育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1 目的 |
1.5.2 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的构想及行动方案设计 |
2.1 研究构想 |
2.1.1 确定研究对象及方案 |
2.1.2 实施调整阶段 |
2.1.3 总结反思、提升阶段 |
2.2 研究的行动方案设计 |
2.2.1 主题汉字的选择 |
2.2.2 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原因 |
2.2.3 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 |
第三章 第一次行动研究及反思 |
3.1 第一次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3.1.1 第一个集中教学活动 |
3.1.2 第二个集中教学活动 |
3.1.3 复习巩固 |
3.2 第一次行动研究的反思 |
3.2.1 老师的提问 |
3.2.2 老师的表述指导 |
3.2.3 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
3.2.4 教具的制作 |
3.2.5 游戏活动 |
第四章 第二次行动研究及反思 |
4.1 第二次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4.1.1 第一个集中教学活动 |
4.1.2 第二个集中教学活动 |
4.1.3 复习巩固 |
4.2 第二次行动研究的反思 |
4.2.1 各环节时间的分配 |
4.2.2 活动的流程 |
4.2.3 活动内容的数量 |
4.2.4 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和反思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多种方式熟悉古文字形是基础 |
5.1.2 知识的关联性是关键 |
5.1.3 有效的复习是保障 |
5.2 研究的反思 |
5.2.1 教学内容方面 |
5.2.2 教育策略方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字源识字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设计 |
一、幼儿园字源识字研究设计 |
(一) 准备阶段 |
(二) 研究材料与过程设计 |
二、幼儿园字源识字研究实施 |
(一) 字源识字在小班开展 |
(二) 字源识字在中班开展 |
(三) 字源识字在大班开展 |
三、幼儿园字源识字研究评估 |
(一) 评估内容设计 |
(二) 评估数据收集 |
四、幼儿园字源识字研究结论 |
(一) 字源识字可使幼儿记忆力提高,尤其图像记忆力 |
(二) 字源识字使幼儿观察力得到提升 |
(三) 字源识字促进幼儿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缘起与意义 |
1.2 研究对象 |
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现状 |
1.3.1 汉语母语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成果 |
1.3.2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研究 |
1.3.3 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
1.4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
1.4.1 蒙特梭利教育特点 |
1.4.2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
1.4.3 蒙特梭利语言教育内涵 |
1.4.4 蒙氏三段式教学法 |
1.4.5 蒙特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推广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课堂观察案例 |
2.1 研究概况 |
2.1.1 观察对象 |
2.1.2 观察时长 |
2.2 课堂观察 |
2.2.1 教室环境 |
2.2.2 混龄教学 |
2.2.3 课堂热身活动 |
2.2.4 拼音教学 |
2.2.5 词汇教学 |
2.2.6 阅读教学 |
2.2.7 口语教学 |
第三章 教学成果 |
3.1 学生课程成长档案 |
3.2 学期成果总结报告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一个美国孩子在汉字教育中的成长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基本概念 |
(三) 国内外幼儿汉字教育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 研究对象的背景介绍 |
(三) 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
(四) 研究的信度 |
三、研究计划 |
(一)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活动目标 |
(二)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内容 |
(三)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组织程序和方式 |
(四)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活动评价 |
(五)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实施计划 |
第二部分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个案研究的过程 |
一、准备阶段:走近漪漪,熟悉教学 |
(一) 了解漪漪 |
(二) 取得漪漪的信任与喜爱 |
(三) 材料的准备 |
(四) 实践经验的准备 |
二、阶段一:汉字形态结构感受与表达中的汉字教育 |
(一) 漪漪的感受——围绕汉字形态结构的感受 |
(二) 漪漪的表达——鼓励漪漪进行更加丰富的表达 |
三、阶段二:文化渗透中的汉字教育 |
(一) 中西方节日文化渗透 |
(二) 中西方文化典故渗透 |
四、阶段三:合作学习中的汉字教育 |
(一) 协作的成果——漂亮的娃娃脸 |
(二) 地震中的保护——背着宝宝逃走 |
第三部分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个案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漪漪创造性想象的影响与分析 |
(一) 漪漪的想象空间不断开阔 |
(二) 想象过程中漪漪的反应速度增快 |
二、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漪漪知识经验的影响与分析 |
(一) 漪漪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
(二) 漪漪的经验认识有所深化 |
三、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漪漪观察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
(一) 漪漪观察汉字的时间变得持久 |
(二) 观察过程中漪漪对汉字的描述更加细致全面 |
四、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漪漪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与分析 |
(一) 漪漪的合作行为增多 |
(二) 漪漪的帮助行为增多 |
第四部分 研究者的反思 |
一、实践中的教学体会 |
二、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后记 |
(5)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汉字教育不等同于识字教育 |
(二) 全球化态势下深化汉字教育的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 汉字 |
(二) 汉字多元化教育 |
(三) 幼儿发展 |
三、幼儿汉字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 我国幼儿汉字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二) 国外幼儿文字和汉字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 |
(二) 实验法 |
字里乾坤——汉字中的教育资源 |
一、汉字是形态复杂多变、均衡匀称的自源性表意文字 |
(一) 汉字是记录汉语语素的表意文字 |
(二) 汉字的形态复杂多变 |
(三) 汉字的形态均衡匀称 |
(四) 汉字的形态稳定、连续 |
二、汉字形态演变的不断抽象化、简明化 |
三、汉字形态的高冗余度、高分辨率 |
四、汉字形态的艺术气质 |
(一) 汉字图画性和符号性兼备的特点为其艺术气质奠定了基础 |
(二) 汉字形态的多样性和独立整一性为书法艺术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
五、汉字形态的文化内涵 |
(一) 汉字构形中的民族精神与思维方式 |
(二) 汉字构形中的符号化思维与行为 |
(三) 汉字构形中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 |
汉字与幼儿的共鸣——幼儿学习汉字的可能性 |
一、汉字形态结构特征与幼儿感知觉的共鸣 |
(一) 汉字形态结构特征与婴幼儿注意选择偏好 |
(二) 汉字形态结构特征与婴幼儿“整体模式识别”的认读机制 |
二、汉字构形思维方式与幼儿思维的共鸣 |
(一) 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和汉字中的“手思维” |
(二)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汉字中的意向思维 |
(三) 幼儿思维的“泛灵论”(animism)和汉字构形中的“泛灵论” |
(四) 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和汉字中的“我向思维” |
三、汉字透视取像特征与幼儿对画面组织方法的共鸣 |
(一) 汉字构形中“直视其内”和“动点透视”的透视取像特征 |
(二) 幼儿绘画时“透明”和“视点游走”画面组织特点 |
汉字中的教育与教育中的汉字——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构想 |
一、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活动目标 |
(一) 基于强调幼儿教育内在价值取向的总目标 |
(二) 依据汉字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特点的分类目标 |
二、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内容 |
(一) 以新知识观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动态性、过程性知识内容的确立 |
(二) 兼顾传统知识观的“表征性”基础知识内容的纳入 |
(三) 依据汉字教育资源的汉字形态结构、构字理据和书法艺术内容的选择 |
(四) 基于“生活教育观”的生活化知识内容的选择 |
三、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活动组织 |
(一) 遵循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和谐统一原则的“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境)—今汉字—儿童表达”的组织思路 |
(二) 以横向为主、兼顾纵向原则的组织方式 |
四、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活动评价 |
汉字教育中的幼儿成长——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
一、汉字形态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幼儿感知和思维发展 |
(一) 幼儿的感知和思维特点 |
(二) 汉字形态结构的比较和分析与幼儿感知和思维发展 |
(三) 实验结果 |
二、汉字的会意思维张力和汉字多元化教育的组织思路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
(一) 汉字的会意思维张力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
(二) “古汉字—图画(或实物、实景)—今汉字—儿童表达”的教育组织程序与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
(三) 实验结果 |
三、汉字构字理据揭示有助于幼儿客观知识经验的丰富 |
(一) 幼儿的知识经验 |
(二) 汉字构字理据揭示与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 |
(三) 实验结果 |
四、汉字构字理据揭示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一) 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 |
(二) 汉字构字理据揭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
(三) 实验结果 |
五、汉字书法艺术欣赏有助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 |
(一) 幼儿的审美感知 |
(二) 书法艺术与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
六、汉字构字理据揭示和书法艺术欣赏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
结论 |
一、汉字形态中蕴含着丰富、良好的教育资源 |
二、幼儿汉字教育具有可行性 |
三、汉字多元化教育对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鸣谢 |
四、由量到质的飞跃——浅析低龄儿童的识字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字源识字法在幼儿园前识字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 魏鑫叶. 山西大学, 2021
- [2]字源识字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D]. 任可心. 西南大学, 2013(12)
- [3]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张维. 吉林大学, 2012(09)
- [4]一个美国孩子在汉字教育中的成长 ——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的个案研究[D]. 夏巍. 西南大学, 2009(10)
- [5]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 李静. 西南师范大学, 2005(07)
- [6]由量到质的飞跃——浅析低龄儿童的识字行为[J]. 韵小丽. 小学语文教学, 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