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医院药房工作者对药学继续教育的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朴晶竹[1](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郭东[2](2020)在《医药分开视角下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倡导分级诊疗与医药分开的背景下,社会药房功能日益完善。慢病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到社会药房购买药物,慢病患者对于慢性病药学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药房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管是从慢性病患者需求层面,还是国家政策层面,都对社会药房提供的慢性病药学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的:本文以郑州市为调查样本,通过对该地区社会药房药师提供的慢性病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前来购药的慢病患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社会药房在提供慢病药学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社会药房提升慢性病药学服务能力,保证慢病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参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以及国家执业药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制定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及慢病患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在郑州市区内社会药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地区药学服务模式与社会药房慢病管理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可供我国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的经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郑州市5大城区100家社会药房的药师、以及前来购药的300名慢病患者。共发放社会药房药师问卷101份,获得有效问卷93份,共发放慢病患者问卷300份,获得有问卷288份。使用Excel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五大城区内社会药房药师整体学历较低,专业性不够强;在药学服务完成度方面,在用药指导、用药交代等基础药学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良好,而在用药随访、提供慢性病相关资料等药学服务项目完成情况不佳,药师未能完全发挥作用;通过调查发现,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工作面临的障碍主要是执业药师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缺乏提供相关人员与设备,患者对社会药房执业药师缺乏信任;在对慢病患者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发现慢病患者对于社会药房提供的药学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患者在购药过程中接收到的药学服务以基础指标检测和用药咨询与交代为主,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是药师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能力不足;药学服务项目不够全面,缺乏规范化药学服务流程;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对执业药师信任度低。结论:目前,我国社会药房提供慢性病药学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立法、建立慢性病标准化药学服务流程、加强执业药师管理、建立健全处方药管理制度,提高执业药师执业能力。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对执业药师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和专业形象等方面推动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药师在慢病用药管理与科学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让慢病患者受到更加全面的慢性病药学服务,促进社会药房与慢病患者共同受益。
孙陈敏[3](2020)在《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及其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了解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其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可行的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要素权重,并从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整体角度对我国药师协会参与协同治理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一方面,药师协会在开展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目前协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做好协同治理工作,更好地扩大协会影响力和公信度。另一方面,推动药师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双重失灵的缺陷,最终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取国内外有关行业协会协同治理、协会工作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初步拟定出适合构建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选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药师协会专职人员、行业专家、高校学者、药师等进行专家咨询,对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指标体系直至最终确立。再者,根据该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并选取江苏省药师协会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协同治理的发展情况。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及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发展经验,就提升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水平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结果: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各要素权重。其中一级指标为:协同治理参与度,权重为0.2166;协同治理发展度,权重为0.4786;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度,权重为0.1083;协同治理目标满意度,权重为0.1966。协同治理参与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参与药师行业建设程度(0.0342);参与药师行业管理程度(0.1098);纠纷处理效率(0.0607);科普宣传力度(0.0119)。协同治理发展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相关政策落实情况(0.0166);规章制度的健全性(0.0614);职业道德建设情况(0.1111);诚信自律建设情况(0.0615);继续教育情况(0.1982);行业培训情况(0.0299)。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矛盾协调机制(0.0378);专业评价机制(0.0056);鼓励激励机制(0.0097);信息公开机制(0.0184);惩戒处罚机制(0.0367)。协同治理目标满意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会员享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0.0447);会员对协会工作态度的满意度(0.0832);会员对协会工作效度的满意度(0.0241);会员对协会服务结果的满意度(0.0447)。通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进行实证调研,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药师协会的最终得分为3.5968分,参与协同治理的效果是显着的,属于良好协同。各方面工作开展来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开展的最好,信息公开、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开展较好,纠纷处理、科普宣传、行业培训、鼓励激励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水平,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协同治理参与方面。一是加强协会内部组织建设,做好基础保障;二是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三是推动解决流程规范化,做好纠纷处理。(2)协同治理参与方面。一是健全发展相关规章制度;二是推动各项服务纵深发展。(3)协同治理机制方面。一是健全鼓励激励机制;二是完善惩戒处罚机制。(4)协同治理目标方面。一是提升专职人员素质;二是提高沟通服务能力。(5)强化外部保障方面。一是改变监管模式;二是健全法律保障;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四是营造良好环境。
王艳秋[4](2020)在《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不合理用药问题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我国医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约占12%-32%[1],每年约有250万患者因药品不合理使用而入院接受治疗,其中约20万人因此死亡[2],对国家以及患者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就是确保临床药物使用合理、安全、有效及经济,所以,临床药师发挥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近年来,以促进合理用药为主要目标的药学服务因其显着的临床产出与经济效益而越来越受到重视[3-5],所以,研究临床药师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本文以S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医院临床药师相关制度制定情况与国家相应文件规定执行情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对临床药师访谈、对药学工作者和患者调研问卷的形式对临床药师工作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全面客观的了解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现状,分析当前临床药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该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国临床药师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S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医院临床药师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对医院药学部其他药学工作者和医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资料、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S医院临床药师的管理主要存在:(1)临床药师在人员配备数量上的不足;(2)临床药师准入门槛相对较低;(3)工作制度与规范设置不完善;(4)绩效考核方案设置有待完善;(5)缺乏规范系统的继续教育或培训;(6)医院对临床药师岗位及价值宣传不到位六个方面的问题。结论:针对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扩充临床药师队伍;(2)提高临床药师执业能力准入门槛;(3)完善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制度与规范;(4)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5)建立科学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与培养体系;(6)加强对临床药师群体及其岗位价值的宣传等对策建议。
张天齐,施昶,李林贵,卞鹰[5](2019)在《不同级别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感知及需求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一、二、三级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感知及需求情况的异同点,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陕西省31家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进行人力资源问卷调查及药学专业知识测试,比较不同等级的药学技术人员对现有培训效果、自身知识水平、参加培训意愿度、期望接受培训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对当前培训感知情况为,一级医院药学技术人员满足现状、参与积极性不高,二级医院期望与实际落差较大,三级医院实用性和挑战性过低。相应地,就培训需求而言,一级医院药学技术人员需要更加直观且有趣味性的形式,二级医院需要提升专科能力,三级医院需要全方位发展的机会。结论开展药学继续教育应重视不同级别医院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黄心恺[6](2019)在《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社会药房管理模式现状,借鉴国外社会药房MTM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探索我国社会药房开展MTM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并对社会药房MTM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对策及建议。拟系统的构建我国社会药房MTM模式,推进公共卫生制度改革,提升药房及药师专业地位,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模型分析法。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外有关药学监护、MTM管理模式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总结国内外现阶段MTM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层面分析国内社会药房MTM模式的开展环境及困境;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合专家访谈,总结可供参考的经验借鉴。结果及结论: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是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面向全科患者,又是多种执业者共同提供医疗服务,强调健康和疾病的预防,起到全面整合和协调各种医疗资源的作用。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逐渐下沉到基层,面对不合理用药及老年患者慢病管理问题突出,药物治疗管理能很好的满足目前患者及药房的社会需求。我国医药分开等政策大趋势有利于社会药房MTM模式的落地,药品零售行业也有一定条件支持MTM模式的推广。然而将其定义成商业模式,仍存在诸多难点,药房急需从现有的传统药品销售模式中转型参与医疗服务,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注册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也需转变角色从单一的药品销售和质量管理转变到提供MTM服务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在模式构建过程中需注重药学监护理念内涵的传播,MTM标准化服务规范、软硬件的配置等环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为我国社会药房开展MTM模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夏海兰[7](2019)在《郑州市区药房中成药管理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中成药是我国重要的医疗资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基本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增大。“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积极推进药房中成药的科学管理,成为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基础。目的:分析郑州市区药房中成药管理的现状,探讨适用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人民切实需要的药房中成药管理方法。方法:本研究运用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医药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国内中成药的发展状况、相关法规和市场药房的实际情况;设计“药房工作人员调查问卷”和“服务对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质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调查结果;结合国外对于植物药的管理经验和实际调研情况分析比较。结果: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区药房对于中成药的管理现状以及服务对象对于中成药的认识和购买情况。其中,按随机抽查的方式选择319家药房,发放“药房工作人员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问卷内容包括:答卷人基本信息、药房信息、服务情况、看法及建议等;采用网上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服务对象调查问卷”的调查,获得有效结果455份,问卷内容包括:答卷人基本信息、购买药品情况、对中成药的认识、看法及建议等。在中成药管理与销售方面,了解到例如:(1)不同性别工作人员在药房服务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中成药品信息标注分类存放情况、发放药品时为病人标注用法用量用时的情况、为购买者讲解注意事项并登记他们所反馈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类别的药房,在中成药的存放区域管理、中成药非处方药品年销售额占比情况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市医保定点药房在将中成药品放置在中药区/中药房区域、中成药非处方药品年销售额占比“高于75%”这两方面都占比最高。(3)药房工作人员对中成药相关知识和政策的了解程度,与提供中成药品用药指导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了解程度越高,服务质量越好。(4)超过一半的服务对象选择在社会药房购买中成药,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完全理解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5.2%。(5)不同学历水平的服务对象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区别、以及对中成药说明书理解程度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出学历越高,区分和理解程度越高。结论:针对当前郑州市区药房在中成药管理方面的现状及有待完善的问题,结合我国中成药品发展历史、市场情况、国外植物药管理方法以及政策梳理与分析,从药房、药品、从业人员三个方面展开,提出新型中成药管理方法的建议,推进新型药房建设。为中医药行业中成药现代化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对进一步挖掘利用我国独特的中医药资源和养生保健思想,以及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于翠婷[8](2019)在《中日比较视域下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明晰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探析日本社会药房的发展概况和药学服务能力水平。从立法、药房发展、人员配备、药学服务、公众认知度等五个维度对中日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厘清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借鉴日本理论基础和成熟的实践经验,探索提高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和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相关前沿研究进行归纳与梳理;收集我国与日本卫生行政部门官方统计数据,并分别对中日社会药房发展、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四家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开展、公众认知情况展开调查;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日两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知情人访谈法探索提升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结果: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开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法规体系及药房监管体系不健全;药学人员数量及专业技术水平不足;药学服务标准及规范缺失;公众对药师及药学服务的认知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开展能力和水平。结论:通过与日本社会药房发展进行比较,发现我国社会药房在立法、管理、人员、服务、公众认知等方面均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远不如日本。因此,建议国家加快《药师法》立法进程;完善社会药房监管体系;提升执业药师服务能力;明确药学服务规范和流程;提高公众认知度。
王佳丽[9](2019)在《新医改背景下青年药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调查及绩效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新医改大环境下,药学行业不同分支领域就业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必要通过对江苏省内药学行业不同就业方向,青年从业人员开展调查分析,得到从业者在工作待遇、发展空间、工作稳定性等满意度方面主客观感受的相关数据,从而分析不同领域之间满意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别及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学生择业就业,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及提高相关人员工作绩效提供一定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文献资料收集,结合我国药学工作特点,自主设计调查问卷,经小范围发放调查并根据使用及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完善问卷后以纸质问卷和问卷星平台两种形式,对江苏省内医药行业十余家企事业单位,整群抽取青年药学工作者,开展调查,结合深度访谈,从个人基本信息、外在奖励、工作条件、个人发展空间、稳定性五方面进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提高工作绩效的相关措施。研究结果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青年药学工作者总体满意度为3.49±0.76分(5分制),较满意,但满意度得分不高。药品流通、医院药学、药品生产不同就业方向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对全样本进行分析,性别、年龄、学历、户籍地(本地、外地)等人口学因素之间不存在满意度显着差异,但工作时间因素存在满意度显着差异。青年药学工作者对单位文化、领导和团队的满意度较高,对外部奖励、工作环境、后勤保障满意度较低。但进行三个就业方向的满意度因素交叉表分析,发现在性别、户籍地、学历、工作时间方面,不同就业方向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年收入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对经济型薪酬、工作环境、后勤保障、内部工作价值感、主观稳定性几项满意度因素分析中,三个就业方向也存在显着差异。结论随着新医改进程不断推进,青年药学工作者进入药学不同分支领域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着差异。传统认为有优势的医院药学方向,随着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药房外包、药品零差价、发展临床药学服务、静脉配置中心等措施的实施及深入,从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上升通道等各方面对非高学历的从业者来说,吸引力逐渐减弱。而药品流通行业不断规范化、规模化,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具有更高的工作自由度,更受青年从业者欢迎。药品生产企业随着GMP要求不断提高,行业改革,高度机械化操作,劳动密集型生产逐步转变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生产方式,从业者满意度水平与医院药学方向已不存在明显差别。未来从业者本人及家庭期望要适应行业变化,及时调整就业心态;相关院校也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匹配行业需求,做好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际工作情况,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用人单位则需做好员工后勤保障,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完善薪酬体系,创造继续教育条件,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切实提高工作绩效水平,实现就业者与用人单位双赢的局面。
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10](2018)在《谈医院药学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文中认为制定针对性规章制度,规范药学继续教育,将药师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员工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外请专家培训拓宽视野提升技能,组织本科高学历高职称药师培训筑牢专业基础,选拔部门优秀青年药师培训规范员工实践操作技能。完善信息化考试平台,实现以考促学。建立在线考试系统,利用微信扫码方式实现培训结束随堂考试。完善制度建设联合拓宽培训考核方式的药学继续教育模式,可以提升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增强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意识,使药学服务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
二、谈医院药房工作者对药学继续教育的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医院药房工作者对药学继续教育的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
2 基地培训现状 |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4 培训需求 |
5 培训能力评估 |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
第四节 讨论 |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医药分开视角下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加重,慢病防控形势严峻 |
1.1.2 我国“医药分开”政策实施现状 |
1.1.3 医药分开视角下药师的角色转换与职责扩展 |
1.1.4 医药分开视角下慢病患者日益提升的药学服务与健康服务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设计 |
1.5.1 问卷调查设计 |
1.5.2 样本获取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法律法规 |
2.1 相关理论 |
2.1.1 社会药房 |
2.1.2 执业药师 |
2.1.3 药学服务 |
2.1.4 社会药房慢性病管理服务 |
2.2 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药房药学服务模式与慢病管理介绍及经验借鉴 |
3.1 美国 |
3.1.1 社会药房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模式 |
3.1.2 美国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服务 |
3.2 英国 |
3.2.1 英国社区药房服务 |
3.3 中国台湾 |
3.3.1 “药事照护”专业服务模式 |
3.4 经验借鉴 |
3.4.1 加强与医疗机构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 |
3.4.2 健全药学服务流程,优化慢病患者的用药管理 |
第四章 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以郑州市为例 |
4.1 基于药房药师慢性病药学服务的开展现状调查 |
4.1.1 描述性分析 |
4.1.2 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项目开展现状 |
4.1.3 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
4.2 基于慢病患者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需求内容调查 |
4.2.1 描述性分析 |
4.2.2 受访者患病情况 |
4.2.3 慢病患者对所患疾病与用药知识了解程度 |
4.2.4 慢病患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需求情况 |
4.2.5 社会药房提供慢性病药学服务存在的不足 |
4.2.6 药学服务接受情况 |
4.2.7 满意度情况 |
4.3 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1 药师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能力不足 |
4.3.2 药学服务项目不够全面,缺乏规范化药学服务流程 |
4.3.3 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对执业药师信任度低 |
第五章 推动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5.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 |
5.2 建立慢性病标准化药学服务流程 |
5.3 加强社会药房执业药师的监管 |
5.4 建立健全处方药管理制度 |
5.4.1 完善慢病长期处方制度 |
5.4.2 建立健全社会药房慢病用药档案建立制度 |
5.5 全面提升执业药师的执业能力 |
5.5.1 改革药学高等教育模式,健全药学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
5.5.2 优化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
5.5.3 建立健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体系 |
5.6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 |
5.7 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执业药师职业认同感 |
5.7.1 完善药学服务内容,提高为慢病人群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
5.7.2 加大执业药师社会宣传,提高执业药师专业形象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社会药房慢病患者用药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及其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3.1 国内文献综述 |
3.2 国外文献综述 |
3.3 研究评述 |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的基础性分析 |
1 协同治理的必然性 |
1.1 药师队伍不断壮大 |
1.2 药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
1.3 政府管理存在盲区 |
1.4 药师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
2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现状 |
2.1 协同治理的主要表现 |
2.2 协同治理的主要作用 |
3 协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药师协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使协同治理效率低下 |
3.2 药师协会的定位不明确使协同作用发挥受限 |
3.3 监督机制缺失导致协同作用易失效 |
第三章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1.1 科学性原则 |
1.2 全面性原则 |
1.3 可行性原则 |
1.4 综合性原则 |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选取 |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
3.1 指标体系预调研 |
3.2 第一轮专家咨询 |
3.3 第二轮专家咨询及最终结果 |
4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4.1 建立结构模型 |
4.2 构造判断矩阵 |
4.3 指标权重结果 |
第四章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1 选择研究对象 |
2 指标体系的应用 |
2.1 评分说明 |
2.2 评分过程 |
3 结果分析 |
3.1 协同治理参与度方面 |
3.2 协同治理发展度方面 |
3.3 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度方面 |
3.4 协同治理目标满意度方面 |
第五章 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经验借鉴 |
1 国外药师相关协会经验借鉴 |
1.1 美国 |
1.2 英国 |
1.3 日本 |
1.4 总结 |
2 国内相关行业协会经验借鉴 |
2.1 中国医师协会 |
2.2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
2.3 总结 |
第六章 提升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1 协同治理参与方面 |
1.1 加强协会内部组织建设,做好基础保障 |
1.2 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 |
1.3 推动解决流程规范化,做好纠纷处理 |
2 协同治理发展方面 |
2.1 健全发展相关规章制度 |
2.2 推动各项服务纵深发展 |
3 协同治理机制方面 |
3.1 健全鼓励激励机制 |
3.2 完善惩戒处罚机制 |
4 协同治理目标方面 |
4.1 提升专职人员素质 |
4.2 提高沟通服务能力 |
5 强化外部保障方面 |
5.1 改变监管模式 |
5.2 健全法律保障 |
5.3 加强法制宣传 |
5.4 营造良好环境 |
第七章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与不足 |
2.1 创新之处 |
2.2 不足之处 |
3 研究展望 |
3.1 进一步加大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 |
3.2 不断修正评价指标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录三: 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临床药师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1.3 国外临床药师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政策概述 |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2 相关法规政策文件 |
3 S医院临床药学及临床药师相关制度制定情况 |
3.1 医院基本情况 |
3.2 药学部基本情况 |
3.3 医院临床药学室基本情况 |
4 S医院临床药师工作及管理状况调查 |
4.1 调研方案设计 |
4.2 临床药师访谈情况总结 |
4.3 药学工作者调查情况及结果 |
4.4 患者调查情况及结果 |
5 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
5.1 临床药师在人员配备数量上的不足 |
5.2 临床药师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
5.3 临床药师工作制度与工作规范设置不完善 |
5.4 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方案设置有待完善 |
5.5 缺乏规范系统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或培训 |
5.6 医院对临床药师岗位及价值宣传不到位 |
6 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6.1 扩充临床药师队伍 |
6.2 提高临床药师执业能力准入门槛; |
6.3 完善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制度与规范 |
6.4 构建合理的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方案 |
6.5 建立科学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与培养体系 |
6.6 加强对临床药师群体及其岗位价值的宣传 |
7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美国临床药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不同级别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感知及需求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2.2 综合评价 |
2.3 培训需求 |
2.3.1 内容 |
2.3.2 组织形式 |
3 讨论 |
3.1 不同级别医院药学人员对现有继续教育培训感知各有特点 |
3.2 不同级别医院药学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有异同 |
4 建议 |
4.1 为一级医院药学人员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并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
4.2 为二级医院药学人员提供向专科发展的机会 |
4.3 为三级医院药学人员提供更多贴近前沿且更具挑战性的培训机会 |
5 不足与展望 |
6 结论 |
(6)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医改背景下的药房定位 |
1.1.2 社会药房开展MTM的必要性 |
1.1.3 社会药房开展MTM的潜在优势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社会药房MTM相关理论基础 |
2.1 药学监护 |
2.1.1 药学监护起源 |
2.1.2 执业理念 |
2.1.3 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 |
2.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MTM)模式 |
2.2.1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概念 |
2.2.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框架 |
第三章 美国社会药房MTM模式分析及启示 |
3.1 美国社会药房基本概况 |
3.1.1 行业情况 |
3.1.2 药房定位 |
3.1.3 药房药剂师 |
3.2 美国MTM模式基本概况 |
3.2.1 Medicare D药品福利计划 |
3.2.2 美国医疗保险资助服务中心 |
3.2.3 MTM受益者资格标准 |
3.2.4 必需的MTM服务 |
3.2.5 MTM提供者 |
3.3 启示 |
第四章 国内MTM模式开展环境与困境分析 |
4.1 基于PEST模型的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困境分析 |
4.2.1 缺少政策支持 |
4.2.2 缺乏战略的支持 |
4.2.3 缺乏专业人才 |
4.2.4 公众意识淡薄 |
4.2.5 服务费用问题 |
第五章 社会药房开展MTM的模式构建对策 |
5.1 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宏观建议 |
5.1.1 政府层面 |
5.1.2 行业层面 |
5.2 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的微观建议 |
5.2.1 药房布局与设计 |
5.2.2 药房工作流程管理 |
5.2.3 MTM服务前准备 |
5.2.4 药物治疗评估 |
5.2.5 计划的实施 |
5.2.6 随访与文档记录 |
5.2.7 计价收费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MTM常用药品可获得性数据采集表 |
附录2:药物治疗管理服务(MTM)调查问卷 |
附录3:《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专家访谈摘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郑州市区药房中成药管理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中成药概念 |
1.2 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历程 |
1.3 药房管理常用方法 |
2 研究意义 |
2.1 课题的现实意义 |
2.2 课题的学术意义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法 |
3.2 调查法 |
3.3 检索法 |
3.4 比较法 |
3.5 数据分析法 |
4 社会调查设计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内容 |
4.3 调查时间 |
4.4 质量控制 |
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我国中成药现状 |
1 中成药的特殊性 |
1.1 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
1.2 剂型多样,配伍多变 |
1.3 辨证论治,病证同治 |
2 中成药的现行管理体系 |
2.1 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与药品相关的职责 |
2.2 相关法律规章 |
3 市场现状 |
3.1 医药行业总体情况 |
3.2 中成药市场情况 |
3.3 小结 |
第三章 国外植物药管理与监管现状 |
1 日本 |
2 美国 |
2.1 相关管理部门 |
2.2 相关政策及规定 |
2.3 相关数据库 |
2.4 培养专业人员 |
2.5 药房服务 |
3 欧洲 |
3.1 植物药法规政策 |
3.2 药品说明书管理 |
3.3 药房服务 |
第四章 药房中成药相关管理情况的社会调查 |
1 调查方式 |
2 相关标准及定义 |
3 调查研究路线 |
4 调查结果 |
4.1 药房工作人员调查问卷结果 |
4.2 服务对象调查问卷结果 |
5 小结 |
第五章 郑州市区药房中成药管理现状 |
1 药房方面 |
1.1 未对新上市中成药品进行特殊管理或标记的现象普遍 |
1.2 安全性报告数量不足 |
1.3 对所售药品的不良反应登记欠缺 |
1.4 中成药品摆放位置不当 |
1.5 创新型药房和智能设备数量不足 |
2 药品方面 |
2.1 中成药品分类不够详细 |
2.2 说明书或标签信息不具体、不易懂 |
2.3 药品定价满意度不高 |
2.4 中成药品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
3 从业人员方面 |
3.1 药房工作人员的中成药知识技能水平不足 |
3.2 职能分工不到位 |
4 药学知识普及方面 |
第六章 加强药房中成药管理的建议 |
1 药房方面 |
1.1 创新中成药管理方法 |
1.2 推进新型药房建设 |
1.3 提高安全性报告次数和对不良反应记录的要求 |
2 药品方面 |
2.1 保障植物药原料质量 |
2.2 规范中成药分类标准 |
2.3 改善中成药品的说明书与标签管理 |
2.4 中成药品价格管理 |
3 从业人员方面 |
3.1 药师继续教育 |
3.2 药房工作者分工 |
第七章 结语 |
1 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日比较视域下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药房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 |
1.1.2 药学服务是促进社会药房健康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
1.1.3 提升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社会药房 |
2.1.2 执业药师 |
2.1.3 药学服务 |
2.1.4 药学服务能力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
3.1 社会药房相关法律制度 |
3.2 社会药房发展现状 |
3.2.1 数量变化情况 |
3.2.2 药房分类情况 |
3.2.3 药品销售情况 |
3.3 人员发展现状 |
3.3.1 基本情况 |
3.3.2 教育情况 |
3.4 药学服务现状 |
3.4.1 药学服务标准与流程 |
3.4.2 药学服务开展现状 |
3.5 公众认知度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本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发展概况探析 |
4.1 药局法律制度现状 |
4.2 药局发展现状 |
4.2.1 数量变化情况 |
4.2.2 药房分类情况 |
4.2.3 药品销售情况 |
4.3 人员发展现状 |
4.3.1 基本情况 |
4.3.2 教育情况 |
4.4 药学服务现状 |
4.4.1 药学服务标准与流程 |
4.4.2 药学服务开展现状 |
4.5 公众认知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日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发展比较分析 |
5.1 法律制度比较 |
5.2 药房发展比较 |
5.3 人员配备比较 |
5.3.1 药师配备情况比较 |
5.3.2 药学教育概况比较 |
5.4 服务模式比较 |
5.5 公众认知度比较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
6.1 加快药师法立法进程 |
6.2 完善社会药房监管体系 |
6.3 提升执业药师服务能力 |
6.4 明确药学服务规范与流程 |
6.5 提高公众认知度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研究》(药房人员) |
附录2:《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研究》(消费者)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新医改背景下青年药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调查及绩效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
2.2.1 技术路线 |
2.2.2 问卷设计 |
2.2.3 问卷调查过程注意事项 |
2.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情况 |
3.1.1 一般情况因素分析 |
3.1.2 药品流通方向从业者一般情况 |
3.1.3 医院药学方向从业者一般情况 |
3.1.4 药品生产方向从业者一般情况 |
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
3.3 项目分析 |
3.4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3.4.1 信度检验 |
3.4.2 效度检验 |
3.5 满意度水平分析 |
3.5.1 整体满意度水平 |
3.5.2 单因素满意度差异检验 |
3.6 交叉表分析 |
3.6.1 人口学变量交叉表分析 |
3.6.2 满意度调查项目交叉表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
4.2 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
4.3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
4.4 青年药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现状 |
4.5 青年药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及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4.5.1 药学工作人员社会定位 |
4.5.2 行业领域 |
4.5.3 外在奖励 |
4.5.4 工作环境 |
4.5.5 后勤保障 |
4.5.6 工作价值感 |
4.6 提升工作绩效对策建议 |
4.6.1 梳理管理制度、重视药学工作 |
4.6.2 用人单位 |
4.6.3 在校培养方案和就业指导 |
4.6.4 从业者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升知识技能水平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工作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致谢 |
(10)谈医院药学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学继续教育纳入药学部规章制度 |
1.1 制定针对性规章制度规范药师继续教育 |
1.1.1 药师参加医院业务学习的规章制度 |
1.1.2 药师参加科室业务学习的规章制度 |
1.2 药师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员工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 |
1.2.1 药师参加学习培训与职称晋升 |
1.2.2 药师参加学习培训与个人绩效考核 |
2 丰富药师继续教育模式 |
2.1 外请专家培训拓宽视野并提升技能 |
2.2 高学历、高职称药师培训夯实专业基础 |
2.3 优秀青年药师培训规范实践操作技能 |
3 完善信息化考试平台 |
3.1 利用科室网站建立在线考试系统 |
3.2 利用微信扫码方式实现培训随堂考试 |
4 讨论 |
四、谈医院药房工作者对药学继续教育的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医药分开视角下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郭东. 郑州大学, 2020(03)
- [3]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及其改进策略研究[D]. 孙陈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S医院临床药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艳秋.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不同级别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感知及需求状况分析[J]. 张天齐,施昶,李林贵,卞鹰. 现代医院, 2019(12)
- [6]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D]. 黄心恺.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7]郑州市区药房中成药管理的调查分析[D]. 夏海兰. 郑州大学, 2019(07)
- [8]中日比较视域下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研究[D]. 于翠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新医改背景下青年药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调查及绩效影响因素探讨[D]. 王佳丽. 苏州大学, 2019(08)
- [10]谈医院药学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推进[J]. 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 药学教育,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