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昔洛韦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艾滋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定了第一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1年版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的更新, 主要反映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PEP)、暴露前预防(PrE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版指南详细介绍了PrEP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指出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第一版,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1]。本版《指南》是在2018年第四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3](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表明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 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下简称《指南》)第一版, 2011
任丽,侯岱,申浩,张时民[4](2020)在《尿液中检出阿昔洛韦药物结晶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尿液有形成分中,临床医师更关注细胞和管型的出现,很少关注尿液结晶检出的意义。而检验人员对尿中结晶的关注度也多限于生理性结晶及病理性结晶,尿液中的药物结晶也仅限于磺胺类药物结晶。由于现代临床治疗药物中有许多化学制剂,例如各种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其中一些会导致尿液中出现罕见的药物结晶,如青霉素、阿莫西林、茚地那韦以及阿昔洛韦结晶等。
中国医院协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2020)在《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文中指出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健康。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合理地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药学工作者及儿科医护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指南从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儿童抗病毒治疗核心问题及策略、儿童抗病毒治疗临床用药基本原则、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研发前景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指导和参考。
李惠[6](2020)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口服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脐针(艮位、兑位、震位、巽位)及基础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外用药)。对照组的口服中药、基础治疗同治疗组,不予脐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治疗期间随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止疱、结痂、脱痂的皮损变化情况,记录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填写症状体征积分表,并随访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情况,评估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结果:经10天治疗后,治疗组30名观察对象中,有8名患者获得痊愈,显效患者20人,有效患者2人,无效患者0人,显愈率为93.3%;对照组的30名观察对象中,有4名患者得到痊愈,显效患者18人,8名患者有效,无效患者0人,显愈率7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对象在皮损、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发生PHN的患者,对照组有4人发生PHN,发生率为13.3%,两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PHN发生率(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减少PHN发生率,是一个全新的治疗思路,可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当中使用和推广。
闫明[7](2020)在《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选入72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共36例给予口服土茯苓湿毒颗粒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对照组:共36例口服泛昔洛韦胶囊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第2个月、第4个月及第6个月末,记录患者治疗观察期内的用药反应,通过患者观察期内复发频次及HAMD问卷评分变化,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72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共有5例患者脱落(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总脱落比例6.9%,小于10%,实际完成病例数6 7例(治疗组3 4例,对照组3 3例)。经本临床研究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临床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79.4%,高于对照组的42.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在治疗前后复发频次及HAMD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着。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中,两组和(或)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失眠症状。经仔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后,患者不良症状减轻或消失,以上不良反应均与药物成分及剂量无关,未影响本临床研究。结论:1.土茯苓湿毒颗粒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有效改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患者的复发频次,效果优于口服泛昔洛韦胶囊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疗效更为稳定持久。2.土茯苓湿毒颗粒联合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正虚邪恋型)方法安全有效。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8](2019)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定了《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一版,并于2011年和2015年进行了更新。2018版指南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艾滋病临床诊疗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机会性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肿瘤的诊治、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暴露后预防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2018版指南首次介绍了HIV暴露前预防、首次提出了HIV感染全程管理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好HIV感染全程管理。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9](2019)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文中研究表明艾滋病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定了《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一版,并于2011年和2015年进行了更新。2018版指南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艾滋病临床诊疗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机会性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肿瘤的诊治、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暴露后预防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2018版指南首次介绍了HIV暴露前预防、首次提出了HIV感染全程管理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好HIV感染全程管理。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10](2018)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文中研究说明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一版,
二、阿昔洛韦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昔洛韦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现况 |
1.2 传染源 |
1.3 感染和传播途径 |
1.4 疫情报告 |
1.5 患者管理 |
1.6 预防措施 |
2 病原学特征 |
3 实验室检查[7] |
3.1 HIV-1/2抗体检测 |
3.1.1 筛查试验 |
3.1.2 抗体补充试验 |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3 HIV核酸检测 |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4 发病机制 |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
5.1 急性期 |
5.2 无症状期 |
5.3 艾滋病期 |
6 诊断标准[12] |
6.1 HIV感染早期的诊断标准 |
6.2 HIV感染中期的诊断标准 |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7 常见机会性感染[13-14] |
7.1 PCP |
7.1.1诊断 |
7.1.2治疗 |
7.1.3 预防 |
7.2 结核病 |
7.2.1 诊断[17] |
7.2.2 治疗 |
7.2.3 预防[13,17,23] |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7.3.1 诊断 |
7.3.2 治疗 |
7.3.3 预防 |
7.4 CMV感染 |
7.4.1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7.4.3 ART |
7.4.4 预防 |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5] |
7.5.1 诊断 |
7.5.2 治疗 |
7.6 弓形虫脑病 |
7.6.1 诊断 |
7.6.2治疗 |
7.6.3预防 |
7.7 真菌感染 |
7.7.1 诊断 |
7.7.2 治疗 |
8 抗病毒治疗 |
8.1 治疗目标 |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20-22,35] |
8.3.1 成人及青少年启动ART的时机 |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ART方案 |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8.4.1 儿童[22,36] |
8.4.2 孕妇 |
8.4.3 哺乳期妇女 |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 |
8.4.6 合并HBV感染者 |
8.4.7 合并HCV感染者 |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
8.5.1 疗效评估 |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8.5.4 药物浓度检测 |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0-22,35] |
8.6.1 病毒学抑制患者的ART |
8.6.2治疗失败患者的ART |
8.7 药物间相互作用 |
9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 |
9.1 诊断 |
9.2 治疗[13] |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21,44] |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1 1.2 安全助产 |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22,47-49] |
1 2.1 职业暴露 |
1 2.1.1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1 2.1.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1 2.1.5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
12.3注意事项 |
1 2.4 暴露前预防(Pr EP) |
1 2.4.1 适合人群 |
1 2.4.2 用药原则 |
1 2.4.3 随访和监测 |
1 2.4.4 注意事项 |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1 3.4 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4)尿液中检出阿昔洛韦药物结晶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结晶形态和特点 |
3 讨论 |
(6)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一般资料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脱落、剔除标准 |
五、治疗方法 |
六、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七、临床疗效判定 |
八、安全性评价 |
九、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皮损情况 |
二、疼痛情况 |
三、症状体征总评分 |
四、综合疗效 |
五、PHN |
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讨论 |
一、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二、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三、脐针的临床研究概况 |
四、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分析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六、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一、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概况 |
二、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认识 |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
2.西医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研究进展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2.1 病例选择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病例标准 |
2.4 排除病例标准 |
2.5 脱落病例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患者分组 |
3.2 治疗组 |
3.3 对照组 |
4.观察指标及方法 |
4.1 观察指标 |
4.2 观察方法 |
5.疗效评定标准 |
5.1 皮损评判标准 |
5.2 抑郁量表评价标准 |
5.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6.统计学处理 |
7.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估 |
8.注意事项 |
结果与分析 |
1.完成病例情况 |
2.一般资料比较 |
3.皮损情况 |
4.抑郁量表评价标准 |
5.复发频次疗效比较 |
6.疗效比较 |
7.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7.1 不良反应 |
7.2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分析 |
2.1 方药分析 |
2.2 西药药理分析 |
3.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结果分析 |
3.1 中药颗粒联合外用药对RGH患者复发频次的影响 |
3.2 中药颗粒联合外用药对RGH患者HAMD量表评估的情况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4.1 本研究的优势 |
4.2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介 |
(8)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现况 |
1.2 传染源 |
1.3感染和传播途径 |
1.4 疫情报告 |
1.5 医学管理 |
1.6 预防措施 |
2 病原学特征 |
3 实验室检查[5] |
3.1 HIV-1/2抗体检测 |
3.1.1筛查试验 |
3.1.2 补充试验 |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3 HIV核酸检测 |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4 发病机制 |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
5.1 急性期 |
5.2 无症状期 |
5.3 艾滋病期 |
6 诊断标准 |
6.1 急性期的诊断标准 |
6.2 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 |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7 机会性感染[9-10] |
7.1 肺孢子菌肺炎 |
7.1.1 诊断 |
7.1.2 治疗[14] |
7.1.3 预防 |
7.2 结核病 |
7.2.1 诊断[15] |
7.2.2 治疗 |
7.2.3 预防[9, 15, 19-20] |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7.3.1 诊断 |
7.3.2 治疗 |
7.3.3 预防 |
7.4 巨细胞病毒感染 |
7.4.1 CMV视网膜脉络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7.4.3 HAART |
7.4.4 预防 |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7.5.1 诊断 |
7.5.2 治疗 |
7.6 弓形虫脑病 |
7.6.1 诊断 |
7.6.2 治疗 |
7.7 真菌感染 |
7.7.1 诊断 |
7.7.2 治疗 |
7.7.2. 1 念珠菌感染[21] |
7.7.2. 2 新型隐球菌感染 |
(1) 隐球菌脑膜炎[22-23] |
(2) 肺隐球菌感染 |
(3) 隐球菌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
7.7.2. 3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
8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8.1 治疗目标 |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16-18, 25-26] |
8.3.1成人及青少年开始HAART的时机 |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HAART方案 |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8.4.1 儿童[18] |
8.4.1. 1 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 |
8.4.1. 2 HIV感染儿童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 |
8.4.1. 3 儿童初治失败的处理 |
8.4.2 孕妇 |
8.4.3 哺乳期妇女 |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 |
8.4.6 合并HBV感染者 |
8.4.6. 1 治疗和检测 |
8.4.6. 2 对于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建议 |
8.4.7 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
8.5.1 疗效评估 |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8.5.4 药物浓度检测 |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16-18, 25] |
8.7 药物相互作用 |
9 免疫炎性反应重建综合征 |
9.1 诊断 |
9.2 治疗[9] |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17, 28] |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1 1.2 安全助产 |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31-32] |
1 2.1 职业暴露 |
1 2.1.1 暴露源及其危险度 |
12.1.2职业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原则 |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1 2.1.5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1 2.1.6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
1 2.3 合并HBV感染的暴露者注意事项 |
12.4暴露前预防 |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1 3.4 非HIV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9)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现况 |
1.2 传染源 |
1.3 感染和传播途径 |
1.4 疫情报告 |
1.5 医学管理 |
1.6 预防措施 |
2 病原学特征 |
3 实验室检查[5] |
3.1 HIV-1/2抗体检测 |
3.1.1筛查试验: |
3.1.2 补充试验: |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3 HIV核酸检测 |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4 发病机制 |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
5.1 急性期 |
5.2 无症状期 |
5.3 艾滋病期 |
6 诊断标准 |
6.1 急性期的诊断标准 |
6.2 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 |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7 机会性感染[9-10] |
7.1 肺孢子菌肺炎 |
7.1.1 诊断 |
7.1.2 治疗[14] |
7.1.3 预防 |
7.2 结核病 |
7.2.1 诊断[15] |
7.2.2 治疗 |
7.2.3 预防[9, 15, 19-20] |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7.3.1 诊断 |
7.3.2 治疗 |
7.3.3 预防 |
7.4 巨细胞病毒感染 |
7.4.1 CMV视网膜脉络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7.4.3 HAART |
7.4.4 预防 |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7.5.1 诊断 |
7.5.2 治疗 |
7.6 弓形虫脑病 |
7.6.1 诊断 |
7.6.2 治疗 |
7.6.3 预防 |
7.7 真菌感染 |
7.7.1 诊断 |
7.7.2 治疗 |
7.7.2. 1 念珠菌感染[21] |
7.7.2. 2 新型隐球菌感染 |
(1) 隐球菌脑膜炎[22-23] |
(2) 肺隐球菌感染 |
(3) 隐球菌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
7.7.2. 3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
8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8.1 治疗目标 |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16-18, 25-26] |
8.3.1 成人及青少年开始HAART的时机 |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HAART方案 |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8.4.1 儿童[18] |
8.4.1. 1 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 |
8.4.1. 2 HIV感染儿童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 |
8.4.1. 3 儿童初治失败的处理: |
8.4.2 孕妇 |
8.4.3 哺乳期妇女 |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 |
8.4.6 合并HBV感染者 |
8.4.6. 1 治疗和检测 |
8.4.6. 2 对于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建议 |
8.4.7 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
8.5.1 疗效评估 |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8.5.4 药物浓度检测 |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16-18, 25] |
8.7 药物相互作用 |
9 免疫炎性反应重建综合征 |
9.1 诊断 |
9.2 治疗[9] |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17, 28] |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1 1.2 安全助产 |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31-32] |
1 2.1 职业暴露 |
1 2.1.1 暴露源及其危险度 |
1 2.1.2 职业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原则 |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1 2.1.5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1 2.1.6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
1 2.3 合并HBV感染的暴露者注意事项 |
1 2.4 暴露前预防 |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1 3.4 非HIV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10)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论文提纲范文)
流行病学 |
1.流行现况 |
2.传染源 |
3.感染和传播途径 |
4.疫情报告 |
5.医学管理 |
6.预防措施 |
病原学特征 |
实验室检查[5] |
1.HIV-1/2抗体检测 |
2.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HIV核酸检测 |
4.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与分期 |
1.急性期 |
2.无症状期 |
3.艾滋病期 |
诊断标准 |
一、诊断原则 |
1.急性期的诊断标准 |
2.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 |
3.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机会性感染[9-10] |
一、PCP |
1.诊断 |
2.治疗[14] |
3.预防 ( |
二、结核病 |
1.诊断[15] |
2.治疗 |
3.预防[9, 15, 19-20] |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1.诊断 |
2.治疗 |
3.预防 |
四、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 |
1.CMV视网膜脉络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2.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3.HAART |
4.预防 |
五、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1.诊断 |
2.治疗 |
六、弓形虫脑病 |
1.诊断 |
2.治疗 |
3.预防 |
七、真菌感染 |
1.诊断 |
2.治疗 |
(1) 念珠菌感染[21] |
(2) 新型隐球菌感染 |
(3)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
HAART |
一、治疗目标 |
二、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三、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16-18, 25-26] |
1.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时机 |
2.成人及青少年初始HAART方案 |
四、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一) 儿童[18] |
1. 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 |
2. HIV感染儿童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 |
3. 儿童初治失败的处理: |
(二) 孕妇 |
(三) 哺乳期妇女 |
(四)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五) 静脉药物依赖者 |
(六) 合并HBV感染者 |
1. 治疗和检测 |
2. 对于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建议如下: |
(七) 合并HCV感染者 |
五、抗病毒治疗监测 |
1. 疗效评估 |
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4. 药物浓度检测 |
六、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16-18, 25] |
七、药物相互作用 |
IRIS |
1.诊断 |
2.治疗[9] |
3.发生的危险因素 |
艾滋病相关肿瘤[17, 28] |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一、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二、安全助产 |
三、产后喂养指导 |
四、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五、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31-32] |
一、职业暴露 |
1.暴露源及其危险度 |
2.职业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3.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原则 |
4.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5.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6.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二、非HIV职业暴露 |
三、合并HBV感染的暴露者注意事项 |
四、暴露前预防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 EP) |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一、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二、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三、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四、NAD的筛查与处理 |
五、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四、阿昔洛韦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2]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1)
- [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5)
- [4]尿液中检出阿昔洛韦药物结晶1例及文献复习[J]. 任丽,侯岱,申浩,张时民. 检验医学, 2020(11)
- [5]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J]. 中国医院协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19)
- [6]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D]. 李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土茯苓湿毒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D]. 闫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02)
- [9]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协和医学杂志, 2019(01)
- [10]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传染病信息,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