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天2003秋季拍卖会精品荟萃(论文文献综述)
毛青[1](2021)在《清乾隆御窑厂藏传佛教人物瓷塑研究》文中认为
梁晓帅[2](2021)在《阮元书法题跋研究》文中指出阮元作为乾嘉学派的重要人物,一生着述颇丰,题跋范围较广。其《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的提出对清代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阮元书法题跋进行研究。首先,以扬州学派的文化背景、乾嘉学派的学术底蕴、阮元的家学背景及交游与幕府的帮助为主要依据去阐述阮元书学的背景与渊源,而这些也是阮元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其次,以题跋分类及图表佐证的方法分析阮元书法题跋的碑学思想、碑学思想的实践、收藏与鉴赏等方面,在题跋考证及解读的基础上更加了解阮元的书学思想及观点。在次,阮元题跋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影响广泛,其思想在现实中的实践,更加充实了其理论观念。在清代碑坛沉寂的情况下,找到一条碑学的新道路。最后,通古融今,古今结合,在当代繁盛的文化背景下找到考古、学古的新出路,以阮元书学思想的观点反映到当今时代的考古,重温经典,给当代书法艺术的启示。
王宇[3](2019)在《明清笺纸研究》文中认为笺纸是供书写与绘画的纸质艺术品,也是传统中国艺术文献的重要载体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笺纸,不仅能够满足作为书画载体的功能,还能够充当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即笺纸、笺谱中所呈现的图像,既反映了文人阶层的书写礼仪和审美情趣,又兼具了画谱、金石图谱的作用。因此,笺纸本身不但是艺术文献的载体,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文献形式。晚明的制笺活动,继承了千百年以来潢纸中染色、砑光等技巧,并开创性地运用了饾版套印和拱花等印刷方法,最终以金陵《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宣告了笺纸图像时代的全面开启。这两部笺谱与同时代的其它墨谱、画谱和小说戏曲的插图相比,不仅尽情地展现了多彩的图像,还包括了浅浮雕式立体的花纹。大约在乾隆时期,出现了明清制笺史中的分界点,此后各地笺肆林立,而热衷于金石考据学问的清代文儒和城市自由职业书画家,纷纷投入到制笺活动中来,用笺纸以一化千的优势,广泛对外展示和交流艺术语言。逐渐北方京津地区以北京琉璃厂为中心,南方苏松地区以上海豫园为代表,出现了数百家南纸店与笺扇庄,此时笺肆、制笺主人、书画家、刻工和印工们,常常以笺肆为中心,不断笼络聚集、联谊造势,笺肆除了刻印各种画笺、代乞时人书画,甚至还设立画会、出版刊物,成为清末南、北画坛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本文旨在从明清笺纸这一看似寻常、微观的视角,去探究同时期艺术史中尚未被整合的文献材料,或可互为补征、以答阙疑。
赵晟[4](2019)在《黄向坚万里寻亲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以清初苏州画家黄向坚为对象的个案研究,黄向坚自云南寻亲归来后数年时间内绘制了以云贵风景为主题的《万里寻亲图》系列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这些作品为明清实景山水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文章的结构将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章是研究黄向坚的家世与生平;第二章是黄向坚的寻亲旅行与笔记《寻亲纪程》、《滇还日记》和剧本《万里圆》的版本考述。第三章是黄向坚创作《万里寻亲图》的过程及其作品的流传,着录和评价。
肖鹏[5](2017)在《清道人年谱长编》文中研究表明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江宁布政使。鼎革後,自托殷顽,黄冠为道士,避申鬻书,与衡阳曾熙有“南曾北李”之目。丁巳(1917)复辟,授学部左侍郎。李瑞清书学湛深,尤工篆隶,蚤为时流所推。诗文亦卓然自立。晚寓沪渎,与沪上、青岛遗老往来频繁。本谱通过蒐集其诗文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札、笔记等,钩稽谱主一生行迹,并藉以窥测晚清时局面貌,庶为後来聊贡知人论世之资云尔。
康乐[6](2006)在《浅论京津画派及市场前景》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一股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抵制西方式现代化的国粹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涌动,至20世纪初,发展为思想界学术界声势强大的国粹主义运动。京津地区的画家群体在画学上主张维护民族绘画传统,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研究、维护与传播传统画学,应对画界“日尚西法”的形势,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与上海、岭南画派呈鼎立之势。本文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和广泛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京津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结合当前艺术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代表性画家的市场价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在归纳与总结出京津画派鲜明艺术特色的同时,对其良好的市场投资前景做出了合理的预测判断。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以北京和天津为例,从地理和人文两个方面深入系统的阐述了京津画派产生的历史渊源; 第二部分,以“湖社”画会等美术社团和众多美术院校的成立入手,从政治体制和文化冲击的角度,讨论了社会发展变革对京津画派的影响; 第三部分,在对具体作品分析中总结出京津画派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对代表画家的实际价位比较,指出其市场前景; 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绘画市场的良好走势,显示出京津画派所具有的光明的投资前景。
李志强[7](2005)在《上海信隆天津蓝天》文中提出蓝天国际拍卖行秋季拍卖会移师上海,与新组建的上海信隆拍卖公司联袂举办2005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会将于11月14-16日在上海花园饭店举行。本届拍卖会分为中国书画(一)、中国书画(二)及瓷器、玉器、工艺品三个场次,共推出各类拍品800余件。书画作品600余件,以近现代海上画派名家作品为主,精品列阵,各臻其妙。近200件历代瓷玉珍品,文玩杂项也将同场推出。
张小庄[8](2005)在《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 ——赵之谦生平及其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1829—1884)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派”,对近AI写作意花卉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清代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另外,他的诗文好,着述丰,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在清代绘画、书法、篆刻的创作发展史上,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赵之谦都是一位至为关要的人物,他以其出色的艺术才能,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本文将赵之谦的生平、书法、篆刻、绘画、诗文着述分为五章,结合具体的作品,对其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在论述的过程中拈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着重加以讨论,以便能更深入地揭示赵之谦艺术创作的本质内容,从而能借以进一步地了解晚清艺术史的发展情况,并且对当代美术的创作也能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李志强[9](2003)在《蓝天2003秋季拍卖会精品荟萃》文中提出 蓝天国际拍卖行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定于2004年元月9日在天津水晶宫饭店三楼水晶厅举行。本次拍卖活动分为中国书画、瓷玉珍玩以及迎春大众收藏三个专场。800余件拍品均为奸中选优,精品荟萃皆有可观。
二、蓝天2003秋季拍卖会精品荟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天2003秋季拍卖会精品荟萃(论文提纲范文)
(2)阮元书法题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思路 |
第一章 阮元书法的背景与渊源 |
1.1 扬州文化背景与乾嘉学派底蕴 |
1.2 早年书学的承嬗离合 |
1.3 交游相关考述 |
第二章 阮元书法题跋的主要类型 |
2.1 考释类 |
2.2 记述类 |
2.3 品评类 |
第三章 阮元书法题跋的书学思想及实践 |
3.1 碑学思想 |
3.1.1 碑学艺术理论观 |
3.1.2 崇古与师古观 |
3.1.3 文艺辩证观 |
3.2 碑学思想的实践 |
3.3 鉴藏观 |
第四章 阮元题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4.1 阮元书法题跋在理论上的价值与意义 |
4.1.1 评定古代书迹 |
4.1.2 其书学思想对后世学者的价值与意义 |
4.2 阮元题跋在现实中的实践与启发 |
4.2.1 题跋对书法实践的指导 |
4.2.2 “崇古”在当代的演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明清笺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明清笺纸图像的文献叙事结构 |
二、明清笺纸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
三、明清笺纸的研究价值及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明清制笺史发展概略 |
第一节 明代砑光笺的转变 |
一、宋元砑光笺至晚明的转变 |
二、传自宣德宫笺的松江谈笺 |
第二节 晚明江南制笺业的繁荣 |
一、苏笺与吴门张氏 |
二、金陵萝轩变古与十竹斋穷工极变 |
第三节 清代笺纸的适时性与多样化 |
一、李渔的芥子园名笺 |
二、清宗室怡亲王府制角花笺 |
三、嘉兴“山静居图皆金阁造”笺纸 |
第四节 清末南、北两大制笺中心的形成 |
一、京津地区的南纸店 |
二、苏松地区的笺扇庄 |
三、其它地区的制笺业发展 |
第二章 明清制笺主体及笺纸的谱系 |
第一节 制笺主人及其制笺室名、堂号 |
一、制笺主人的创作意图 |
二、笺纸的行市和价格 |
三、明清制笺的室名、堂号 |
第二节 笺纸的类目及其图像系统 |
一、制笺的选题与分类 |
二、制笺选题的图像来源 |
三、屠隆《笺纸铭》与方于鲁《方氏墨谱》 |
第三节 画稿、刻印技艺对笺纸图像的表达 |
一、画稿优劣决定了笺纸的品第高下 |
二、刻印的巧拙关系着制笺的成败 |
第四节 传教士与明末丘比特之笺 |
一、西方图像的传播与融入 |
二、笺纸传播天主图像的契机 |
第五节 文人士大夫私家制笺的流行 |
一、文士私家笺纸别于笺肆 |
二、闺阁、女史、侍婢制笺 |
第三章 明清文士用笺的审美趣味 |
第一节 明清文士书仪注重用笺 |
一、明代拜帖盛行副启为要 |
二、明末徽州人创制的题头画 |
三、文人用笺的审美要求 |
第二节 金石博古笺的赏玩与考据 |
一、朴学影响下的清代金石考据学 |
二、名物训诂、博而好古的金石派制笺 |
三、清代金石博古笺题材的多样性 |
四、金石博古笺与金石学研究 |
第三节 从笺纸风尚看明清文士的经世思想 |
一、晚明笺纸图像中呈现的“道德经世” |
二、清代“经世致用”思想下制笺的发展 |
第四节 明清名人用笺与尺牍、手札的鉴定 |
一、笺纸的翻版与仿造 |
二、笺纸的署年与纪年 |
三、笺纸与名人尺牍、手札的鉴定 |
第四章 明清画笺与绘画艺术 |
第一节 明清画笺与笺谱、画谱 |
一、画谱出类者可以入笺 |
二、辑笺成谱亦可视作画谱 |
第二节 苏杭嘉地区“诗画笺”的兴起 |
一、源于笺谱画诗的诗画笺 |
二、诗画谱对诗画笺的影响 |
三、画笺比画谱更加广为流传 |
第三节 技艺相交的拱花与?画 |
第四节 画笺促进文人画的传播与发展 |
一、制笺主人临写的名家笔意 |
二、从历代画作中寻找制笺选题 |
三、嘱托当世名家为制笺画稿 |
第五章 制笺中心与南、北方画坛 |
第一节 清末京津地区南纸店与京津画派 |
一、秉承传统、兼通海西的京津南纸店 |
二、北方南纸店与京津画派的发展 |
第二节 清末苏松地区的笺扇庄与海上画派 |
一、开埠后商业文化中的笺扇庄 |
二、南方笺扇庄与海上画派的崛起 |
第三节 南纸店、笺扇庄与早期美术社团 |
一、以笺肆为中心的书画家群体 |
二、由笺肆向现代商业画会的转变 |
结语 |
附表:明清(民国)时期制笺之室名、堂号一览表及图录刊载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黄向坚万里寻亲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生平与家世 |
第一节 黄向坚的籍贯 |
第二节 黄向坚的生卒年 |
第三节 黄向坚的家世 |
第二章 万里寻亲与传播文本 |
第一节 黄向坚寻亲路线及经过 |
第二节 《寻亲纪程》、《滇还日记》与《万里圆》版本考 |
第三章 黄向坚与万里寻亲图 |
第一节 万里寻亲图画目统计 |
第二节 万里寻亲图的创作特点 |
第三节 万里寻亲图地点统计 |
第四节 万里寻亲图的创作背景 |
第四章 万里寻亲图的着录、流传与评价 |
第一节 三幅剑川图 |
第二节 万里寻亲图的流传 |
第三节 万里寻亲图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版 |
附录1 黄向坚印鉴款识 |
附录2 黄向坚年表 |
附录3 黄向坚寻亲笔记初刻本书跋 |
附录4 黄向坚传记 |
致谢 |
(5)清道人年谱长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凡例 |
谱前 |
传记资料 |
李联琇《叙传》 |
《十三世祖李国祯传》 |
《十四世祖李曰涤传》 |
陈用光《工部左侍郎浙江学政李公墓志铭》 |
汪士铎《大理寺卿李公墓志铭》 |
《本生祖李庚传》 |
《荣禄公传略》 |
《光绪乙未科会试朱卷·李瑞清履历》 |
卷一 通籍前期 |
清穆宗同治六年丁卯(1867) 一岁 |
同治七年戊辰(1868) 二岁 |
同治八年己巳(1869) 三岁 |
同治九年庚午(1870) 四岁 |
同治十年辛未(1871) 五岁 |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六岁 |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七岁 |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八岁 |
德宗光绪元年乙亥(1875) 九岁 |
光绪二年丙子(1876) 十岁 |
光绪三年丁丑(1877) 十一岁 |
光绪四年戊寅(1878) 十二岁 |
光绪五年己卯(1879) 十三岁 |
光绪六年庚辰(1880) 十四岁 |
光绪七年辛已(1881) 十五岁 |
光绪八年壬午(1882) 十六岁 |
光绪九年癸未(1883) 十七岁 |
光绪十年甲申(1884) 十八岁 |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 十九岁 |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 二十岁 |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二十一岁 |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 二十二岁 |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 二十三岁 |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二十四岁 |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二十五岁 |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二十六岁 |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二十七岁 |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二十八岁 |
卷二 家难时期 |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二十九岁 |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三十岁 |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三十一岁 |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三十二岁 |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 三十三岁 |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 三十四岁 |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 三十五岁 |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三十六岁 |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三十七岁 |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三十八岁 |
卷三 外任时期 |
光绪三十一年乙已(1905) 三十九岁 |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 四十岁 |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四十一岁 |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 四十二岁 |
宣统元年己酉(1909) 四十三岁 |
宣统二年庚戌(1910) 四十四岁 |
宣统三年辛亥(1911) 四十五岁 |
卷四 遗老时期 |
民国元年壬子(1912) 四十六岁 |
民国二年癸丑(1913) 四十七岁 |
民国三年甲寅(1914) 四十八岁 |
民国四年乙卯(1915) 四十九岁 |
民国五年丙辰(1916) 五十岁 |
民国六年丁巳(1917) 五十一岁 |
民国七年戊午(1918) 五十二岁 |
民国八年己未(1919) 五十三岁 |
民国九年庚申(1920) 五十四岁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浅论京津画派及市场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京津画派的渊源 |
(一) 北京画坛 |
1、历史背景 |
2、北京画派 |
(二) 天津画坛 |
1、历史背景 |
2、天津画派 |
(三) 京津画派 |
二、社会发展变革对京津画派的影响 |
(一) 社会的发展与绘画的撞击 |
(二) 社会变革与京津画派 |
1、京津地区美术社团 |
(1) 湖社画会 |
(2) 阿博洛学会、红叶画会和松风画会 |
2、美术院校 |
三、京津画派的特色及市场前景 |
(一) 京津画派的特点 |
1、西方绘画理念和技法在国画中的渗透 |
2、各地传统国画技艺相互交流 |
3、宫廷绘画技艺的延续 |
4、现实的价值观对京津画派的影响 |
(1) 金城与陈师曾 |
(2) 黄宾虹 |
(二) 京津画派的市场前景 |
1、美术史研究中失落的北京画坛 |
2、陈半丁作品的市场潜力 |
3、胡佩衡作品的市场潜力 |
四、中国绘画市场与京津画派的分析 |
(一) 中国绘画市场走势和投资趋势 |
1、总体拍卖情况 |
2、名家精品独领风骚 |
3、当代名家作品有所升温 |
(二) 京津画派——书画市场的“潜力股” |
1、投资京津画派前景光明 |
2、投资市场潜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8)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 ——赵之谦生平及其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传略 |
第一节 出生家世 |
第二节 会稽里居 |
第三节 追随缪幕 |
第四节 避乱温闽 |
第五节 客居京师 |
第六节 鬻艺捐官 |
第七节 宦游江西 |
第二章 书法 |
第一节 前期帖派书风 |
第二节 后期碑派书风 |
第三节 赵之谦在清代碑学运动中的位置及影响 |
第三章 绘画 |
第一节 花卉 |
第二节 人物 |
第三节 山水 |
第四节 影响 |
第四章 篆刻 |
第一节 前期印风 |
第二节 后期印风 |
第三节 印外求印 |
第四节 边款 |
第五节 印论 |
第六节 结语 |
附录一: 赵之谦年谱〔初稿) |
附录二: 赵之谦无纪年绘画作品 |
附录三: 赵之谦无纪年书法作品 |
附录四: 赵之谦无纪年篆刻作品 |
附录五: 诸家评议 |
图版 |
后记 |
四、蓝天2003秋季拍卖会精品荟萃(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乾隆御窑厂藏传佛教人物瓷塑研究[D]. 毛青.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2]阮元书法题跋研究[D]. 梁晓帅. 河北大学, 2021
- [3]明清笺纸研究[D]. 王宇.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4]黄向坚万里寻亲图研究[D]. 赵晟.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5]清道人年谱长编[D]. 肖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6]浅论京津画派及市场前景[D]. 康乐.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2)
- [7]上海信隆天津蓝天[J]. 李志强. 收藏家, 2005(10)
- [8]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 ——赵之谦生平及其艺术研究[D]. 张小庄.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9]蓝天2003秋季拍卖会精品荟萃[J]. 李志强. 艺术市场,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