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穿心莲的综合利用

中草药穿心莲的综合利用

一、中草药穿心莲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段金廒,宿树兰,郭盛,严辉,唐于平,吴启南[1](2016)在《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文中认为本文对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涉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资源调查研究、药材生产现状与GAP基地建设、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中药资源产业发展,以及中药资源学科建设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基本反映了本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贡献,以期对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徐顺[2](2006)在《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抑制糖苷酶的3D-QSAR及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新型穿心莲内酯类衍生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建立了糖和糖苷酶抑制剂数据库。第二部分讨论了白英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研究了白英提取物中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 一.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3D-QSAR研究 在测定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时,使用的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晶体结构还未见报道,所以选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来构建该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结构。首先在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查得该α-葡萄糖苷酶的氨基酸序列,它由584个氨基酸构成。用蛋白质多序列比对程序BLAST在PDB数据库中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获得序列同源性达38%的蛋白1UOK。使用Insight Ⅱ软件中的Modeler模块以1UOK为模板对实验使用的α-葡萄糖苷酶进行同源模建。使用Profile-3D模块对已构建的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发现模板与模建分子的α碳原子之间的标准偏差为0.42(?),构建的三维结构得分为237.9分,远远高于临界得分120.2分,略低于理想得分267.2分。因此,说明模建得到的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结构在现有理论水平下是可靠的。使用Binding Site模块对蛋白的活性位点进行分析。使用Cerius2软件的LigandFit模块完成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对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表明,形成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是抑制剂与受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利用Cerius2软件中的QSAR模块获得了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通过MFA分析得到的QSAR方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01,常规相关系数为0.996,说明方程的可信度相当高。该研究为设计新型穿心莲内酯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基于MDL ISIS/BASE数据库平台,建立了糖和糖苷酶抑制剂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分子数据库,已收录糖分子288、穿心莲内酯衍生物238,以利于新合成化合物的分类,虚拟筛选,综合利用。 二.白英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提取物中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研究 对白英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选用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提取液浓缩成浸膏,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萃取得到的浸膏采用葡聚糖LH-20、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各分得化合物4个,经波谱(NMR、MS、IR)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甲氧基-5-[(8′S)-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E-苯丙烯醇-4-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

周芳,孙铭阳,梅瑜,顾艳,徐世强,李静宇,蔡时可,王继华[3](2021)在《药用植物穿心莲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穿心莲为传统大宗中药材,爵床科,以地上部分入药,可抗菌和抗病毒,主要产自我国华南地区,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南药品种之一。穿心莲体内发挥主要药效的化合物为二萜类内酯和黄酮类物质,二者也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兽药的主要成分。穿心莲的临床作用为保肝利胆、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等,有"中药抗生素"之称。学者对穿心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体内二萜类内酯的药理活性上。随基因组数据库的成功注释,其药用成分生成等内在分子机理的相关研究将得以顺利开展。穿心莲品质不稳定,体内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受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收获时间和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一类植物源抗生素,规范化种植穿心莲带来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从穿心莲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代谢、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有关穿心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张璐[4](2019)在《两种香薷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为唇形科(Lamiaceae)香薷属(Elsholtzia)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地区,为苗族常用药材,常用于流行性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为香薷属植物,彝族常用药材,常用于伤风感冒,清热解毒等功效。本论文应用现代分离技术,从上述两种香薷属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0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并对两种民族药用植物进行抗H1N1流感病毒、抗肿瘤及逆转肿瘤、抗炎活性初步研究。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节对中草药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第二章节主要对唇形科香薷属大黄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描述;第三章节是对香薷属植物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概括;第四部分是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与后期展望。论文综述了中草药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进展。中草药是中国中医疗法预防或治疗疾病独特的药物。经多年临床试验证实,中草药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且防止宿主细胞的病变、改善自身免疫功能等疗效,从而使流感得到根治。香薷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流感活性作用,为药食同源药材,低毒性,高效性是其主要特点。香薷属植物也是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的对象。因此,该研究拟从中草药香薷属植物中寻找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有效成分。我们对香薷属植物大黄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从75%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段及正丁醇段分离并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涉及有机酚酸及其苷、黄酮等成分,有机酚酸类是其大黄药主要成分。新化合物命名为Elsholtzioxin。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此外,我们对大黄药的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H1N1活性筛选,以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药,建立了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实验,发现乙酸乙酯、正丁醇部分具有显著抗H1N1流感活性;同时,对大黄药15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初筛,发现化合物1,2,7,8,9,11,16在100μM浓度时候具有一定抗流感活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大黄药6个主成分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及逆转肿瘤、抗炎活性初筛,发现化合物7,8具有较显著的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26.64μmol/L,28.14μmol/L。我们从香薷属野拔子植物75%丙酮/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单萜、倍半萜、黄酮等成分。新化合物命名为Methyl 2-O-(3,4-dihydroxybenzoyl)-4-O-β-D-glucopyranosyl-6-hydroxyphenylacetate。对所分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H1N1、抗肿瘤及逆转肿瘤、抗炎活性初筛,发现新化合物1,7具有一定的抗H1N1活性。

李端[5](1977)在《关于中西药结合的几个途径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 为努力发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药品,多快好省地研制和生产新品种,积极创制中西结合的新药,战斗在医药卫生战线的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六·二六”指示和“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进一步认识到:

段金廒,宿树兰,钱大玮,唐于平,周荣汉[6](2009)在《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文中认为中药资源化学是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它遵循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论点,从资源的可用性和多用性出发,研究自然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等。本文探讨了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以研究实例分析了中药资源化学应用基础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宋春娜[7](2008)在《微切助互作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被广泛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但中药提取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目前,我国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常采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以及现代的提取方法,如超声波、微波、超临界和超微粉碎辅助提取。但这些提取方法存在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常具有毒性且易燃易爆,提取率低以及操作步骤冗杂。因此,如何实现药材的高效利用,开发绿色环保、低成本、技术成熟度高的提取技术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微切助互作技术,以水作溶剂提取穿心莲内酯、松针总三萜酸以及刺五加中紫丁香苷。首先,筛选和确定了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的最佳助剂;其次,初步考察目标提取物与助剂间的作用情况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各药材形态及提取率的影响;最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与热回流提取比较。结果表明,经固态研磨后,穿心莲内酯可能与最佳助剂Na2CO3反应成盐,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形成复合物;松针总三萜酸可能与最佳助剂Na2CO3反应成盐;刺五加中紫丁香苷与HP-β-CD形成复合物;以水作溶剂,微切助互作技术法的提取率显著高于物理混合及超微粉碎辅助提取;物料的粒度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经微切助互作技术处理后各药材的大部分细胞可能被充分破碎。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内酯的最佳工艺为:(1)碱作助剂。Na2CO3用量3%(w/w),研磨时间45min(即物料粒度D95≤37μm),水作溶剂,料液比为1:60 g:ml。(2) HP-β-CD作助剂。用水提取,HP-β-CD用量13%(w/w),循环水温度70℃,研磨时间25 min。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松针中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为:Na2CO3用量为5%(W/W),研磨时间35min(即物料粒度D95≤37μm),乙醇浓度为20%(v/v),料液比为1:40 g:ml。以水替换乙醇,其提取率与20%(v/v)乙醇相当,提示可用水提取。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的最佳工艺为:HP-β-CD用量为23%(w/w),循环水温度40℃,研磨时间45min(即物料粒度D95≤37μm)。与热回流提取比较,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将物理法和化学法结合,以水作溶剂,具有提取率高,工艺简单,耗时短,绿色环保等特点,为穿心莲内酯、松针总三萜酸以及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的提取提供了新途径。

廖延智,辛少蓉,张丹烘,章成敏,彭美成,吴润辉,姚勇芳,陈小凤[8](2013)在《穿心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主要对穿心莲抑菌物质提取条件以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50%乙醇,75℃条件下回流时间1h,料液比1∶30。穿心莲提取抑菌物质对肠道性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水生生物常见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段金廒,吴启南,宿树兰,郭盛,严辉[9](2014)在《2012—2013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对2012—2013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及学科建设进行归纳整理并报告,本文涉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资源调查与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现状与GAP基地建设、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反映了本领域产-学-研-管理环节的学术成就与科技贡献,以期对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的资源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产业化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李玉山[10](2016)在《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取纯化穿心莲内酯及制备其衍生物。方法:通过对川产穿心莲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采用球面对称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根据穿心莲内酯理化性质,设计出最优纯化工艺路线,得到穿心莲内酯精品;莲必治的制备主要考察了物料比和反应液酸碱度的影响;喜炎平的制备主要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穿琥宁的制备以原料配比、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了最佳合成工艺;炎琥宁的制备以穿琥宁为原料,以溶液酸碱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穿心莲最佳提取工艺为:90%的乙醇以4倍(mL·g-1)的料液比,在65℃下提取,在此工艺下穿心莲内酯的得率为21.5%,含量为17.8%;莲必治的制备中,穿心莲内酯与亚硫酸氢钠质量比为1:1.8为宜,反应液pH值控制在8反应很完全;喜炎平的制备反应中应控制好浓硫酸的加入速度,磺化反应后以无水乙醇除盐;最佳工艺条件下穿琥宁得率为130.6%,含量为99.2%;炎琥宁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率为98.2%,含量为98.6%。结论:在提取纯化穿心莲内酯的基础上,制备了穿心莲内酯的内酯系列衍生物,工艺稳定可行,为综合利用穿心莲提供依据。

二、中草药穿心莲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穿心莲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思路、方法与策略
2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调查与资源保护
    2.1 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和技术
    2.2 区域中药资源普查
    2.3 新资源品种发现
3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生产现状及分析
    3.1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基地建设
    3.2 药材生产区划与中药资源生态
4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4.1 生态因子与药材品质的形成
    4.2 药材适宜采收期资源性化学成分动态变化
    4.3 药材加工过程中资源性化学成分动态变化
    4.4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与产业链延伸
        4.4.1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技术探讨
        4.4.2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实践
        4.4.2. 1 药材生产过程非药用部位及副产物的循环利用
        4.4.2. 2 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固体废弃物及副产物的循环利用
        4.4.2. 3 中药及天然产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开发
5 植物化学分类学及亲缘学研究
6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科建设情况

(2)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抑制糖苷酶的3D-QSAR及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第一章 计算化学概述
    1.1 计算化学
    1.2 量子化学
        1.2.1 从头算方法
        1.2.2 半经验方法
        1.2.3 密度泛函方法
        1.2.4 基组
    1.3 分子力学
        1.3.1 力场的分类
        1.3.2 力场参数的拟合
    参考文献
第二章 α-葡萄糖苷酶的同源建模及与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2.3 α-葡萄糖苷酶与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
        2.3.1 α-葡萄糖苷酶
        2.3.2 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
    2.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2.5 α-葡萄糖苷酶的同源建模
        2.5.1 α-葡萄糖苷酶序列的确定
        2.5.2 序列比对和同源蛋白的确定
        2.5.3 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结构模建
        2.5.4 模建蛋白的可靠性分析
        2.5.5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位点分析
    2.6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研究
        2.6.1 分子对接过程
        2.6.2 分子对接结果的分析
    2.7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2.7.1 分子力场方法(MFA)
        2.7.2 用于3D-QSAR的生物活性数据
        2.7.3 3D-QSAR的模型评价
        2.7.4 3D-QSAR的计算
        2.7.5 3D-QSAR的结果分析
    2.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糖和糖苷酶抑制剂分子数据库的开发研究
    3.1 引言
    3.2 ISIS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简介
    3.3 糖和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糖苷酶抑制剂分子数据库的建立
        3.3.1 数据库开发平台的启动
        3.3.2 数据库中一些重要参数的类型及意义
        3.3.3 数据库中表格名称和属性的定义
        3.3.4 分子信息的输入
    3.4 糖和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糖苷酶抑制剂分子数据库的内容
    3.5 数据库的搜索方式
        3.5.1 简单搜索操作方法
        3.5.2 高级搜索的操作方法
    3.6 数据的导出
    3.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白藜芦醇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理论研究
    4.1 引言
    4.2 白藜芦醇的构效关系研究现状
    4.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4.4 计算方法
    4.5 计算结果与讨论
        4.5.1 顺、反式白藜芦醉及其自由基的结构和性质
        4.5.2 过氧自由基消去反应的研究
        4.5.3 三个反应途径过渡态的确认
        4.5.4 三个反应途径的活化能和热力学性质
        4.5.5 三个反应途径的IRC分析
    4.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白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理论研究
    5.1 引言
    5.2 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5.3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理
        5.3.1 过氧自由基的产生
        5.3.2 清除过氧自由基的途径
    5.4 计算思路与方法
    5.5 结果与分析
        5.5.1 五个黄酮类分子的稳定构象
        5.5.2 羟基离解能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
        5.5.3 自由基的单电子分布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白英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6.1 引言
    6.2 白英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6.2.1 茄属植物白英的外貌特征
        6.2.2 白英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6.2.3 白英的药理作用
        6.2.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3 白英化学成分柱层析研究
        6.3.1 实验部分
        6.3.2 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结构解析
        6.3.3 结果与讨论
    6.4 白英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6.4.1 白英挥发油的GC-MS分析
        6.4.2 白英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6.5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论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交流待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药用植物穿心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穿心莲的药理活性
    1.1 抗炎与抗感染
    1.2 抗心血管疾病
    1.3 抗肿瘤
2 穿心莲活性成分及其代谢
    2.1 主要活性成分
        2.1.1 二萜类内酯
        2.1.2 黄酮类
        2.1.3 其他成分
    2.2 药效成分
3 穿心莲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
    3.1 种质资源评价
    3.2 种质创新
    3.3 基因组学研究
4 展望

(4)两种香薷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录
常用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中草药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进展
    1.1 流感病毒介绍
    1.2 抗流感病毒药物
    1.3 中草药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现状
        1.3.1 直接作用抗流感病毒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1.3.2 直接作用抗流感病毒复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1.3.3 已上市抗流感病毒作用中药制剂
        1.3.4 中药中具有抗流感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1.3.4.1 酚酸类化合物
        1.3.4.2 萜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
        1.3.4.3 黄酮类化合物
        1.3.4.4 生物碱类化合物
        1.3.4.5 其他类型化合物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第二章 大黄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植物来源
        2.2.2 化学部分实验仪器与材料
        2.2.3 生物活性检测实验仪器与材料
        2.2.4 提取与分离
        2.2.5 生物活性初步检测实验方法
        2.2.5.1 体外抗 H1N1 流感病毒活性初步检测实验方法
        2.2.5.2 体外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初步检测实验方法
        2.2.5.3 体外抑制NO活性筛选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2.3.2 生物活性初步检测结果
        2.3.2.1 体外抗 H1N1 流感病毒活性初步研究
        2.3.2.2 体外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
        2.3.2.3 体外抑制NO生成
    2.4 实验小结
    2.5 实验讨论
第三章 野拔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植物来源
        3.2.2 化学部分实验仪器与材料
        3.2.3 生物活性检测实验仪器与材料
        3.2.4 提取与分离
        3.2.5 生物活性初步检测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3.3.2 生物活性初步检测结果
        3.3.2.1 体外抗H1N1 流感病毒活性
        3.3.2.2 体外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
        3.3.2.3 体外抑制NO生成
    3.4 实验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大黄药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4.1.1 大黄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4.1.2 大黄药生物活性研究
    4.2 野拔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4.2.1 野拔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4.2.2 野拔子生物活性研究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6)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现状与分析
    2.1 中药资源化学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2.1.1 中药资源可利用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1) 以确定适宜采收期为目的的资源化学评价研究
        (2) 以明确适宜产地为目的的资源化学评价研究
        (3) 以可利用物质的生合成途径和积累规律研究为目的的资源化学研究
        2.1.2 基于植物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和发现替代资源与新资源研究
    2.2 中药资源化学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分析
        2.2.1 以药用为主要利用目的的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
        2.2.2 以功能性保健产品为主要利用目的的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综合开发
        2.2.3 以芳香精油等为主要利用目的的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综合开发
        2.2.4 以风味物质为主要利用目的的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综合开发
3 结语

(7)微切助互作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微切助互作技术及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1.1 微切助互作技术的研究概况
        1.1.1 微切助互作技术的产生
        1.1.2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原理
        1.1.3 微切助互作技术的优点
        1.1.4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发展前景
    1.2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况
        1.2.1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现状和成果
        1.2.2 植物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
        1.2.3 植物有效成分的现代提取方法
        1.2.4 微切助互作技术与其他提取方法的比较
    1.3 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
        1.3.1 穿心莲内酯的理化性质及结构
        1.3.2 穿心莲内酯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1.4 松针三萜酸的研究进展
        1.4.1 松针三萜酸的理化性质及结构
        1.4.2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1.5 刺五加紫丁香苷研究进展
        1.5.1 紫丁香苷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5.2 紫丁香苷的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2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中助剂的筛选
        2.3.2 穿心莲内酯—助剂作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2.3.3 穿心莲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2.3.4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2.3.5 其它提取方法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2.3.6 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分析
        2.3.7 质谱分析
        2.3.8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中助剂的筛选
        2.4.2 穿心莲内酯—助剂作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2.4.3 穿心莲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2.4.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穿心莲内酯提取率的影响
        2.4.5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碱助剂)
        2.4.6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环糊精助剂)
        2.4.7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与热回流提取比较
    2.5 小结
3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松针中总三萜酸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中助剂的筛选
        3.3.2 熊果酸—助剂作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3.3.3 松针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3.3.4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3.3.5 其它提取方法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3.3.6 总三萜酸的含量分析
        3.3.7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中助剂的筛选
        3.4.2 熊果酸—助剂作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3.4.3 松针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3.4.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总三萜酸提取率的影响
        3.4.5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3.4.6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与热回流提取比较
    3.5 小结
4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刺五加中紫丁香苷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中助剂的筛选
        4.3.2 紫丁香苷-助剂作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4.3.3 刺五加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4.3.4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4.3.5 其他提取方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3.6 紫丁香苷的含量分析
        4.3.7 质谱分析
        4.3.8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紫丁香苷—助剂作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4.4.2 刺五加粉末的粒度及形态分析
        4.4.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紫丁香苷提取率的影响
        4.4.4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4.4.5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与热回流提取对比
    4.5 小结
结论
    5.1 结论
    5.2 特色与创新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穿心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1.1.2 培养基与试剂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流程
        1.2.2 浸提条件的选择和提取条件的优选
        1.2.2. 1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浸提溶剂的选择
        1.2.2. 2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浸提时间的选择
        1.2.2. 3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浸提料液比的选择
        1.2.2. 4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浸提乙醇浓度的选择
        1.2.2. 5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浸提温度的选择
        1.2.2. 6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的优选
        1.2.2. 7 穿心莲中抑菌物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水霉的抑菌作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浸提溶剂的选择
    2.2 浸提时间的选择
    2.3 浸提料液比的选择
    2.4 浸提的乙醇浓度范围的选择
    2.5 浸提的温度范围的选择
    2.6 最佳提取条件的优选
    2.7 穿心莲提取抑菌物质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效果研究
3 结论

(9)2012—2013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3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生产现状及分析
    3.1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的生产与GAP建设现状
    3.2 优良种质资源研究
4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4.1 生态环境与药材品质的形成
    4.2 药材适宜采收期资源性化学成分消长动态
    4.3 药材加工过程与药材品质形成
5 植物化学分类学及亲缘学研究
6 中药资源学科建设发展
    6.1《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系列教材编写与出版
    6.2 中药资源学教学与改革

(10)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2 检测方法
    1.3 穿心莲内酯的提取
    1.4 穿心莲内酯的纯化
        1.4.1 穿心莲内酯的脱脂
        1.4.2 穿心莲内酯的分离
        1.4.3 穿心莲内酯的精制
    1.5 莲必治的制备
    1.6 喜炎平的制备
    1.7 穿琥宁的制备
    1.8 炎琥宁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穿心莲内酯的提取
    2.2 穿心莲内酯的纯化
    2.3 莲必治的制备
    2.4 喜炎平的制备
    2.5 穿琥宁的制备
        2.5.1 正交试验
        2.5.2 验证试验
    2.6 炎琥宁的制备
        2.6.1 均匀设计
        2.6.2 验证试验
3 结论

四、中草药穿心莲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J]. 段金廒,宿树兰,郭盛,严辉,唐于平,吴启南. 中国现代中药, 2016(10)
  • [2]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抑制糖苷酶的3D-QSAR及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理论研究[D]. 徐顺. 郑州大学, 2006(12)
  • [3]药用植物穿心莲研究进展[J]. 周芳,孙铭阳,梅瑜,顾艳,徐世强,李静宇,蔡时可,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21(01)
  • [4]两种香薷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张璐.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关于中西药结合的几个途径的探索[J]. 李端. 新医药学杂志, 1977(05)
  • [6]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J]. 段金廒,宿树兰,钱大玮,唐于平,周荣汉. 中国天然药物, 2009(05)
  • [7]微切助互作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D]. 宋春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2)
  • [8]穿心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的研究[J]. 廖延智,辛少蓉,张丹烘,章成敏,彭美成,吴润辉,姚勇芳,陈小凤.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9]2012—2013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J]. 段金廒,吴启南,宿树兰,郭盛,严辉. 中国现代中药, 2014(09)
  • [10]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工艺[J]. 李玉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01)

标签:;  ;  ;  ;  ;  

中草药穿心莲的综合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