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论文文献综述)
魏保芝[1](1997)在《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文中指出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国内首家利用INTERNET网络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KILL快递网”正式开通。该网由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金辰安全技术实业公司联合主办。计算机病毒清除工具“KILL”是我国反病毒领域影响最大、用户最多的实用工具,金辰公司为使上百万...
郑爽[2](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策略研究 ——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例》文中指出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是“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政府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工作,尤其在建立“省、市、县(区)”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方面进行广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服务内容缺乏标准化、平台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服务环境安全系数低、推广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凸显,严重降低公众满意度,阻碍实现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标。这就迫切要求政府明确“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要义,针对当前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改进,进一步指导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实践。本研究拟对我国“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这一方兴未艾的主题展开相关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首先,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的相关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流程再造理论和政府信任理论启发“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的方向,以及肯定了从公众体验视角评估政府服务行为的契合性和可行性;其次,对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发展沿革、现状特征及应用成效进行系统梳理;再次,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例,调查公众使用网上办事大厅的具体情况,运用SPSS20.0软件对一手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服务功能可用性和服务环境可靠性两个维度对公众满意度影响较高,服务操作便利性和服务内容规范性两个维度对公众满意度影响较低,并对这一结果进行深层次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积极借鉴国内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理论,坚持“用户中心、降低成本、简便易用、交互沟通和安全稳定”五大原则,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关注用户需求,提升公众满意度;拓宽宣传渠道,强化社会知晓率;加强效能监察,提高服务实效性,以期对我国纵深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陈甜甜[3](2020)在《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研究 ——基于地方档案馆微信应用的调研与统计》文中研究指明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需要借助各种移动设备,利用无线网络或3G/4G/5G移动数据网络传递档案信息,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综合档案馆的创新服务模式。而微信作为用户基数大、利用率高的信息移动平台之一,综合档案馆应利用其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这不仅顺应了档案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拓展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方式,也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微信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已成为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档案信息移动服务不仅具有利用方便、方式灵活、资源融通、交流多元等的特点,而且转变了传统综合档案馆单一被动的档案服务模式,丰富了档案信息内容,简化了复杂的程序化查档流程。文章以地方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地方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设情况、功能设置情况及服务效果情况进行调研统计,从而分析出我国地方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目前综合档案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虽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建设标准更加规范、内容形式更加多样、文化传播更加便捷。但微信公众平台档案信息移动服务还存在服务内容单薄、服务功能单一,交互效果不佳、服务质量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信息共享不足,对用户需求研究不足、缺乏个性化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网络技术不成熟,安全问题凸显、服务保障不够的问题。可见,强化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极为迫切,着力注重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功能,注重用户交互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改善网络技术条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保障。
王昕昀[4](2020)在《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成熟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经济模式,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企业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下获得极大发展,也吸引了众多目光聚焦。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免引发了很多道德层面的问题,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思考。网络营销大方向上属于经济学领域,所以大多数研究视角都围绕在经济领域,其他领域涉及颇少。而网络营销伦理是网络营销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对其加深研究,构建体系和架构,对于助推网络营销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角度,从伦理学的独特学科角度切入,运用数据收集法、文献查阅法、多学科结合等方法,创造性地用人文眼光看待网络营销这一时代产物。大体上对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道德缺失问题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概念的清晰界定,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细分来看,先厘清了网络营销与网络营销伦理的基本概念,阐述了相关价值;随后此基础上详述了网络营销应该遵守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以人为本等道德规范;接着通过结合道德规范和当下现实分析发现,由于技术超高速发展、主体道德意识薄弱、外部环境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网络营销在消费者权益、商品交易、物流、商业个体四个方面存在伦理缺失问题,导致了消费者群体不满、行业发展受挫甚至社会诚信水平下降等危害,而为了避免上述危害进一步扩大,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要紧密配合,有效发挥自身应尽责任,同时接受消费者和大众媒体的时刻监督,避免无道德问题频发发生。通过以上研究,希望最终能够规范网络营销行业的行为,指导其走一条健康而道德的发展道路。
凌启春[5](2007)在《商务领航产品的业务支撑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商务领航系统是广西电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它是管理依托中国电信的品牌、产品、服务、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与电信的接入和互联网、语音、短信上的增值服务相融合形成的综合性电信增值服务类产品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商务领航系统本身是一个孤立的信息服务平台,本文对商务领航平台产品如何融合进通用的业务支撑系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付诸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商务领航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对它与与业务支撑系统的关系做了说明,同时阐述了商务领航系统产品在广西电信产品目录中的定位以及它的几个基本业务服务流程。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本文相关的技术问题,论文还简略地阐述了融合方案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比如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WebServices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论述了业务支撑系统在融合商务领航产品时相关的业务受理接口、施工接口和计费接口的技术实现,提供了一些具体的SOAP消息格式,并对几个业务的流程框图做了说明。本文提出的融合方案在实际投入生产运行后,不仅解决了两系统间客户资料、产品资料不统一的问题,实现了从企业层面上统一规划产品管理,进行端到端的全流程处理,更能将中国电信的所有产品整合在一起,实现捆绑销售、集中计费,对电信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
朴美玲[6](2018)在《传统诚信观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处理和传输已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电子商务在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基础上飞速发展,逐渐演变为大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消费、休闲放肆,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电子商务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售假、网络诈骗等诚信缺失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传统诚信观。因此,分析如何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诚信自律意识,将传统诚信观用于我国电子商务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往的众多研究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安全因素等问题开展研究。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探索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诚信问题,同时还从伦理层次上分析了电子商务诚信伦理的道德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了本次研究:第一部分,基于伦理层次,对传统诚信观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意义进行阐述,明确了电子商务诚信伦理的效率作用以及经济价值;第二部分,以淘宝网为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诚信缺失表现,分别对商家、买家以及物流方面进行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电子商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原因主要在于经济环境内信息不对称、相关法规构建不完善、诚信意识薄弱、网络技术水平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第四部分在经济环境诚信建设、法律法规诚信建设以及电子商务技术水平及社会文化层面提出了构建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措施,以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杨苗苗[7](2018)在《咸宁市县域典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境内电子商务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带动着互联网平台规模的大幅扩张和流量的急剧增加,这种大的发展趋势推动着诸如淘宝、天猫、网易考拉等我国知名电商巨头风格的不断创新和经营模式的不断改善。当然在令人欣喜的发展机遇之下,也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其中就包括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如何发展和进步的问题。目前,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存在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品牌意识低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咸宁市三个典型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比较,旨在为上述区域电商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并针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区域性(县域)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再结合之前所阅读的文献资料,从平台功能、平台运营、平台线下支持等三个方面对咸宁市三个典型县域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比较,详细阐述了县域电子商务平台每个指标的具体比较项目,其中平台功能主要包括宣传功能、在线交易功能和信用体系,平台运营主要包括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和服务运营,平台的线下支持主要包括线下物流业的发展、线下技术的维护和线下实体店的发展。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拥有自身的特色和平台的特色产品,利于县域电商平台宣传本地特色资源,帮助本地农民创业创收;丰富的线上线下的促销打折活动利于县域电商平台扩大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多种多样的客服方式能及时的反馈用户的意见,解决用户在使用平台时产生的问题,得到用户的信赖;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和自建物流各有优缺点,县域电子商务平台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物流体系;在保证线上平台的良好运作之外,线下实体店或体验店的发展能和线上平台相互呼应,相互引流,使得平台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县域电商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群[8](2011)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健康传播是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促进人类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健康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重要途径,成为人们寻找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因特网传播的独特优势为公众提供及时、科学、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是推动健康传播实践更好发展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健康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用户体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目前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环境下开展健康传播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思路。在国内健康传播研究领域,本文是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视角首次对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研究。一是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应建立以卫生部门主导的健康传播体系。即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播服务体系。它强调“资源整合,协同共建”,将政府医疗卫生系统内分散的力量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以整合;加强“战略协调,合作共赢”,协调卫生系统外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围绕“面向公众,理念提升”,积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二是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在总结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实践中不同属性主体在健康传播中的特点和问题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包括传播主体系统的构建、健康传播内容的建设、健康传播体系的技术实现、健康传播服务方式的识别、健康传播效果的评估、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建设等;三是对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紧密结合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提出建立卫生部门主导的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体系,对于加快提升我国公众健康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健康并推动健康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进雄,童亮斌[9](2014)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介绍运营商中小企业平台可开展的一些业务类型,在此基础上建议本平台的系统架构、功能以及与运营商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吕江鸿[10](2015)在《网络涉枪犯罪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日益猖獗。其中,涉枪犯罪利用网络的便易,冲破传统打击涉枪犯罪的阵线,日趋常见,对社会关系造成了重大的危害。相比较而传统的涉枪犯罪,网络环境下的涉枪犯罪呈现出了社会危害性更大,犯罪地域更广阔,跨地域性、跨国性交易频发,隐蔽性更强,犯罪环节更多,可控性更差,侦破、取证难度更大等特点。网络涉枪犯罪所涉的法律关系从主体、客体和内容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尤其是所涉法律关系主体的新类型不断增加,加之网络涉枪犯罪本身的特点,导致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诸多困难。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困难集中体现为,网络交易难发现,化整为零难侦破,虚拟身份难落地,电子数据难取证四个方面。目前,我国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中存在难以应对打击网络涉枪犯罪需要的各种问题,需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提出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对策和建议。就我国网络涉枪犯罪存在的问题来看,在立法方面体现为网络环境下控制枪弹源头的相关立法问题,网络涉枪犯罪中物流监管的相关立法问题,和认定网络涉枪犯罪的相关立法问题;在执法方面体现为侦破网络涉枪犯罪的能力差、枪弹的认定和网络涉枪监管系统的缺陷等;在司法方面体现为犯罪形态认定和证据认定方面的问题。如此,欲有效打击网络涉枪犯罪,需要在立法上完善控制枪弹源头的相关监管立法、完善物流监管相关立法,实行物流运输邮寄实名登记制和改进认定网络涉枪犯罪的立法:需要在执法方面提高侦破网络涉枪犯罪的能力,保障公安机关互联网络监管明晰化、严格化,确保海关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化、严格化和构建各行政部门联动的网络犯罪监管平台。
二、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论文提纲范文)
(2)“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策略研究 ——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概述 |
2.1.1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相关概念 |
2.1.2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 |
2.2 “互联网+”的相关概念 |
2.2.1 互联网+ |
2.2.2 互联网+政务服务 |
2.3 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3.3 政府信任理论 |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检视 |
3.1 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沿革 |
3.1.1 办公自动化(1985-1992年):简单处理内部政务琐事 |
3.1.2 三金工程(1993-1998年):服务平台以信息发布为主 |
3.1.3 政府上网工程(1999-2001年):建立便民服务网上平台 |
3.1.4 电子政务(2002-2013年):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
3.1.5 互联网+政务(2014-至今):以公众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
3.2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主要特征 |
3.2.1 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服务资源 |
3.2.2 聚焦政务公开、在线办理、政民互动三大功能 |
3.2.3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稳步发展 |
3.2.4 新媒体助推在线政务服务成为新趋势 |
3.3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成效 |
3.3.1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3.3.2 星级事项、线上线下,提高服务整体效能 |
3.3.3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提升网上服务水平 |
3.3.4 电子监察、网上评议,促进工作阳光运行 |
第四章 个案研究--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例 |
4.1 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运行现状 |
4.1.1 服务事项进驻情况 |
4.1.2 事项服务星级情况 |
4.1.3 案件办理进度情况 |
4.2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
4.2.1 问卷设计 |
4.2.2 数据收集 |
4.3 数据分析 |
4.3.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4.3.3 人口统计变量对服务维度的方差分析 |
4.3.4 服务品质与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
4.4 结果讨论 |
第五章 国内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的经验借鉴 |
5.1 国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的基本经验 |
5.1.1 英国:持续关注公众体验 |
5.1.2 新加坡: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 |
5.1.3 美国:面向用户服务的数据开放政府 |
5.1.4 澳大利亚:“服务至上”的理念引领 |
5.1.5 加拿大:以用户为中心的“政府在线”计划 |
5.2 国内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的基本经验 |
5.2.1 浙江政务服务网:“一张网”的政务超市 |
5.2.2 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网上服务 |
5.2.3 江苏政务服务网:“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 |
5.3 国内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践的经验启示 |
5.3.1 树立服务观念,注重顶层设计 |
5.3.2 制定通用标准,提供规范服务 |
5.3.3 打造平台特色,提升用户体验 |
5.3.4 整合数据资源,创新服务手段 |
5.3.5 利用移动终端,聚合便民事项 |
第六章 “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原则与对策 |
6.1 “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原则 |
6.1.1 用户中心原则 |
6.1.2 降低成本原则 |
6.1.3 简便易用原则 |
6.1.4 交互沟通原则 |
6.1.5 安全稳定原则 |
6.2 “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对策 |
6.2.1 关注用户需求,提升公众满意度 |
6.2.2 拓宽宣传渠道,强化社会知晓率 |
6.2.3 加强效能监察,提高服务实效性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市民使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情况调查 |
附录二: 市民使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3)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研究 ——基于地方档案馆微信应用的调研与统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微信公众平台与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理论概述 |
2.1 微信公众平台 |
2.1.1 微信公众号 |
2.1.2 微信小程序 |
2.1.3 区别与联系 |
2.2 档案信息移动服务 |
2.2.1 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内涵 |
2.2.2 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内容构成 |
2.2.3 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主要平台 |
2.2.4 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主要特点 |
2.3 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现实依据 |
2.3.1 由静态馆转为动态馆为移动服务提供了服务空间 |
2.3.2 由纸质化转为数字化为移动服务提供了服务媒介 |
2.3.3 由复杂化转为便捷化为移动服务优化了服务流程 |
第3章 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
3.1 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
3.1.1 总体调研情况分析 |
3.1.2 具体开设情况分析 |
3.1.3 服务功能情况分析 |
3.1.4 服务效果情况分析 |
3.2 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取得的成效 |
3.2.1 建设标准更加规范 |
3.2.2 内容形式更加多样 |
3.2.3 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
3.3 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存在的问题 |
3.3.1 服务内容单薄,服务功能单一 |
3.3.2 交互效果不佳,服务质量不高 |
3.3.3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信息共享不足 |
3.3.4 对用户需求研究不足,缺乏个性化服务 |
3.3.5 区域发展不均衡,网络技术不成熟 |
3.3.6 安全问题凸显,服务保障不够 |
第4章 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的发展策略 |
4.1 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功能 |
4.1.1 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 |
4.1.2 整合共享档案信息资源 |
4.1.3 拓宽档案信息检索功能 |
4.2 注重用户交互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
4.2.1 强化交互功能,建立反馈机制 |
4.2.2 分析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
4.2.3 增加体验项目,建设档案科普平台 |
4.3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改善网络技术条件 |
4.3.1 注重区域协同发展 |
4.3.2 改善网络技术条件 |
4.4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保障 |
4.4.1 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
4.4.2 制定应急预防措施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网络营销伦理概述 |
一、网络营销 |
(一)网络营销的内涵 |
(二)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与联系 |
(三)网络营销的发展与趋势 |
二、网络营销伦理 |
(一)网络营销伦理的不同观点 |
(二)网络营销伦理的内涵 |
第二章 网络营销的道德规范及价值 |
一、网络营销的道德规范 |
(一)以人为本 |
(二)义利兼顾 |
(三)诚实守信 |
(四)公平竞争 |
二、网络营销道德规范的价值 |
(一)为网络营销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二)为网络营销发展树正确理念 |
(三)增强网络营销中的道德竞争力 |
第三章 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成因和危害 |
一、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 |
(一)消费者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
(二)缺德行为影响网购有序进行 |
(三)网购配送物流方责任意识不够 |
(四)商业个体不道德行为不断 |
二、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的成因 |
(一)网络技术与道德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
(二)主体道德意识薄弱 |
(三)有关网络营销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 |
三、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的危害 |
(一)引发消费群体对网络营销的不满 |
(二)损害了企业乃至整个网络营销行业的健康发展 |
(三)破坏了整个网络市场的竞争秩序 |
(四)影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
第四章 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解决对策 |
一、发挥政府在网络营销伦理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扶持网络营销发展 |
(二)政府要加强网络营销道德的教育宣传工作 |
(三)加强惩治处罚,预防不道德现象频繁发生 |
(四)提高网络技术,维护网络环境安全 |
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升企业网络营销的道德意识 |
(一)正确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
(二)恰当运用大众媒体舆论进行监督 |
三、行业自身进行道德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自律作用 |
(一)领头企业发挥道德表率作用 |
(二)建立完善的行业信用体系 |
(三)制定伦理章程,规范网络营销行为 |
四、企业加强道德建设,提升网络企业伦理水平 |
(一)建立企业内部道德制度 |
(二)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实施不同伦理战略 |
(三)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
(四)提升企业员工道德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商务领航产品的业务支撑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定义 |
1.2 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描述 |
1.3 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系统逻辑架构 |
1.4 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系统相关角色定位 |
1.5 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 |
1.6 商务领航系统的基本功能 |
1.61 用户管理 |
1.62 咨费管理 |
1.63 业务支撑管理 |
1.7 中国电信业务支撑系统 |
1.71 CRM功能域 |
1.72 运营支撑功能域 |
1.73 计费帐务功能域 |
1.8 商务领航系统与基本业务支撑系统的关系概述 |
1.9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商务领航系统的基本产品及其定位 |
2.1 商务领航系统的基本产品及属性介绍 |
2.2 综合营帐系统的产品目录 |
2.3 广西电信的产品目录设计原则 |
2.4 商务领航产品的定位 |
2.5 商务领航产品与其它电信产品间的关系 |
第三章 商务领航产品的业务流程设计 |
3.1 业务服务流程 |
3.11 业务受理流程 |
3.12 产品拆机流程 |
3.13 修改客户订购产品属性流程 |
3.14 商务领航客户注销流程 |
3.15 计费流程 |
3.2 商务领航业务对支撑系统的要求 |
第四章 业务系统支撑商务领航产品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
4.1 数据库技术 |
4.11 数据库系统简介 |
4.12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组成 |
4.2 计算机网络技术 |
4.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类和应用 |
4.2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
4.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4.24 计算机局域网 |
4.25 计算机广域网 |
4.3 防火墙技术 |
4.4 Webservice网络编程技术 |
第五章 业务支撑系统对商务领航产品的支撑实现 |
5.1 综合营帐系统与BNET平台的互联架构 |
5.2 业务支撑系统对商务领航产品的支撑流程 |
5.21 营帐系统商务领航产品新装程序流程 |
5.22 修改产品属性及客户信息程序流程 |
5.3 工单接口表 |
5.4 综合营帐系统与商务领航系统的接口实现 |
5.41 平台施工接口 |
5.42 资料接口 |
5.43 计费话单接口 |
5.5 业务受理过程举例 |
5.6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传统诚信观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动态及本论题的新意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传统诚信观在电子商务中运用的必要性 |
2.1 传统诚信观的概述 |
2.1.1 诚信的基本内涵 |
2.1.2 诚信的特征 |
2.1.3 诚信的本质 |
2.2 电子商务的概述 |
2.2.1 电子商务的定义 |
2.2.2 电子商务的分类 |
2.2.3 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功能 |
2.3 在电子商务中运用传统诚信观的必要性 |
2.3.1 可以提高电子商务领域的道德水平 |
2.3.2 可以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
2.3.3 可以创造更好的电子商务效益 |
第三章 传统诚信观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3.1 传统诚信观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问题表现 |
3.1.1 商家传统诚信缺失的表现 |
3.1.2 买家传统诚信缺失的表现 |
3.1.3 物流传统诚信缺失的表现 |
3.2 电子商务中传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
3.2.1 经济环境内存在信息不对称 |
3.2.2 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信息有待健全 |
3.2.3 各方诚信意识不强 |
3.2.4 网络技术水平存在局限性 |
3.2.5 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
第四章 将传统诚信观运用于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策略 |
4.1 法律层面 |
4.1.1 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 |
4.1.2 明确电子商务立法原则 |
4.2 道德层面 |
4.2.1 经济环境的诚信建设 |
4.2.2 营造社会诚信文化氛围 |
4.2.3 针对信用情况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及监管体系 |
4.2.3.1 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
4.2.3.2 构建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和监管体系 |
4.3 外部环境 |
4.3.1 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 |
4.3.2 强化物流诚信管理 |
4.3.3 提升电子商务技术水平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咸宁市县域典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电子商务平台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2 关于电子商务平台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关于电子商务平台比较的研究现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文章框架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县域电子商务平台相关基础理论 |
2.1 电子商务平台理论 |
2.1.1 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 |
2.1.2 电子商务平台的分类 |
2.2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概念界定 |
2.2.1 狭义的概念 |
2.2.2 广义的概念 |
2.3 电子商务平台比较的理论分析 |
3 咸宁市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功能的比较 |
3.1 平台的宣传功能比较 |
3.1.1 平台特色的建立 |
3.1.2 特色品牌的建立 |
3.2 平台的交易功能比较 |
3.2.1 在线订购 |
3.2.2 在线支付 |
3.3 平台的信用体系比较 |
3.3.1 信用模式 |
3.3.2 信用评级方式 |
4 咸宁市县域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比较 |
4.1 内容运营的比较 |
4.1.1 平台产品 |
4.1.2 平台布局 |
4.2 活动运营的比较 |
4.2.1 线上活动运营 |
4.2.2 线下活动运营 |
4.3 服务运营的比较 |
4.3.1 服务范围 |
4.3.2 客服服务 |
4.3.3 退换货服务 |
5 咸宁市县域电子商务平台线下支持的比较 |
5.1 线下物流业的发展 |
5.2 线下技术的维护 |
5.3 线下实体店的发展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6.2 关于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的建议 |
6.2.1 加大县域特色电商品牌的建设 |
6.2.2 完善县域物流体系 |
6.2.3 健全信用体系 |
6.2.4 加强技术维护和信息安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本项研究的目的 |
1.2.2 本项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健康 |
2.1.2 传播 |
2.1.3 健康传播 |
2.1.4 健康教育 |
2.1.5 健康促进 |
2.1.6 健康管理 |
2.1.7 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
2.1.8 健康传播体系 |
2.2 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 |
2.2.1 传播的分类 |
2.2.2 把关人理论 |
2.2.3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
2.2.4 议程设置理论 |
2.2.5 健康传播的维度 |
第三章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 |
3.1 国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 |
3.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 |
3.1.2 医学信息研究机构网络环境下的健康传播 |
3.1.3 政府机构主导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 |
3.1.4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 |
3.1.5 国外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特点小结 |
3.2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现状 |
3.2.1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 |
3.2.2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 |
3.2.3 国内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特点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用户体验研究 |
4.1.1 用户体验方案设计 |
4.1.2 测试结果主要问题汇总 |
4.2 省级疾控中心网站健康传播内容初步评价 |
4.3 省级疾控机构网站建设能力调查 |
4.3.1 调查方案设计 |
4.3.2 调查结果汇总及分析 |
4.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问题分析 |
4.4.1 卫生管理机构网站 |
4.4.2 健康教育机构网站 |
4.4.3 12320网站 |
4.4.4 医学科研机构网站 |
4.5 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健康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6 商业网站健康传播问题及原因分析 |
4.6.1 传播主体的非公益性 |
4.6.2 传播主体的“把关人”能力不足 |
4.6.3 传播内容的商业目的明显 |
4.6.4 传播对象的选择性 |
4.6.5 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 |
第五章 受众网络环境下需求分析及健康信息分类 |
5.1 公众对网络环境下健康信息的需求调查 |
5.1.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5.1.2 调查情况说明 |
5.1.3 结果分析 |
5.1.4 调查总结 |
5.2 我国公众面对的健康信息网络环境分析 |
5.3 健康信息的分类 |
5.4 基于中国疾控中心网站访问数据分析受众需求 |
5.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
5.4.2 热点问题相关信息 |
5.4.3 一般健康信息 |
5.4.4 个性化健康信息需求 |
5.5 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重点 |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框架 |
6.1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依据 |
6.1.1 理论依据 |
6.1.2 现实依据 |
6.2 构建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6.2.1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相关信息需求增加 |
6.2.2 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国兴起 |
6.2.3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趋势 |
6.2.4 卫生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工作中缺少宏观设计 |
6.3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优势 |
6.4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 |
6.4.1 总体目标 |
6.4.2 总体框架 |
6.4.3 构建"资源整合,协同共建"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 |
6.4.4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应强调战略协调,合作共赢 |
6.4.5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应始终面向公众,提升服务理念 |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的内容与实现形式 |
7.1 我国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传播主体系统构建 |
7.1.1 健康传播主体的构成 |
7.1.2 健康传播主体的赢效因素 |
7.1.3 传播主体的“把关人”能力分析 |
7.2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内容建设 |
7.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热点问题 |
7.2.2 医学知识与科学研究进展 |
7.2.3 各地医疗就诊信息 |
7.2.4 药品信息 |
7.2.5 健康教育及科学普及 |
7.2.6 卫生管理信息 |
7.2.7 卫生监督信息 |
7.2.8 个性化需求 |
7.3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的技术实现 |
7.4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传播形式 |
7.4.1 网络为媒介的健康传播主要服务方式 |
7.4.2 对不同人群有效获取健康信息的助力 |
7.5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传播效果 |
7.5.1 重视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可理解性 |
7.5.2 对传统媒体宣传的指导作用 |
7.6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 |
7.6.1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机构面向公众的健康信息服务职能 |
7.6.2 重视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
7.6.3 公益性健康传播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八章 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 |
8.1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定位 |
8.2 网站建设的目标 |
8.3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的传播学分析 |
8.3.1 传播主体的信息组织协同模式 |
8.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传播内容分析 |
8.3.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健康传播的主要服务方式 |
8.3.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制度建设 |
8.4 美国MedlinePlus和CDC信息组织模式与启示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9.2.1 创新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环境下健康传播的活力 |
9.2.2 加强传播主体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健康传播者 |
9.2.3 搭建技术平台和研究协作平台,加强健康传播的学科建设 |
9.2.4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健康传播研究队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用户体验测试方案 |
附件二:省级疾控中心网站健康信息初步评价 |
附件三:省级疾控中心调查问卷 |
附件四:关于因特网上健康信息的用户调查 |
附件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背景 |
2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产品及定位 |
3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架构及基本功能 |
3.1平台架构 |
3.2平台功能 |
4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与相关系统接口 |
5结束语 |
(10)网络涉枪犯罪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组织结构及创新点 |
1.4.1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1.5 重要术语辨析和界定 |
1.5.1 网络犯罪、涉枪犯罪与网络涉枪犯罪 |
1.5.2 网络涉枪犯罪的特点 |
1.5.3 网络涉枪犯罪与目前《刑法》规定的相关个罪的关系 |
第二章 网络涉枪犯罪的法理论证 |
2.1 网络涉枪犯罪的行为主体 |
2.1.1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供应者 |
2.1.2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交易平台 |
2.1.3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通讯运营商 |
2.1.4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物流运输者 |
2.1.5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购买者、持有者 |
2.1.6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监管机关与侦查机关 |
2.2 网络涉枪犯罪中所涉法律关系的内容 |
2.2.1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供应者的权力和义务(在该网络涉枪犯罪中,由于其不很不重要,在其它地方提到过,在此不在详述) |
2.2.2 网络涉枪犯罪中交易平台的权力和义务 |
2.2.3 网络涉枪犯罪中通讯运营商的权力和义务 |
2.2.4 网络涉枪犯罪中物流运输者的权力和义务 |
2.2.5 网络涉枪犯罪中监管机关与侦查机关的职责 |
2.3 网络涉枪犯罪的行为所涉法律关系的的客体 |
第三章 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困难 |
3.1 网络交易难发现 |
3.1.1 网络涉枪犯罪交易的过程 |
3.1.2 网络涉枪犯罪交易难发现的表现 |
3.1.3 网络涉枪犯罪交易难发现的分析 |
3.2 化整为零难侦破 |
3.2.1 网络涉枪犯罪中化整为零贩卖的过程 |
3.2.2 网络涉枪犯罪中化整为零难侦破的表现 |
3.2.3 网络涉枪犯罪中化整为零难侦破的分析 |
3.3 虚拟身份难落地 |
3.3.1 网络涉枪犯罪嫌疑人身份的虚拟性 |
3.3.2 网络涉枪犯罪中犯罪嫌疑人身份“难落地”的表现 |
3.3.3 网络涉枪犯罪中犯罪嫌疑人“难落地”的分析 |
3.4 电子数据难取证 |
3.4.1 电子数据取证的概念及介绍 |
3.4.2 网络涉枪犯罪的电子数据取证的过程 |
3.4.3 网络涉枪犯罪中电子数据取证难的分析 |
第四章 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立法、执法与司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网络环境下控制枪弹源头的相关立法存在问题 |
4.1.2 网络涉枪犯罪中物流监管的相关立法存在问题 |
4.1.3 网络涉枪犯罪中枪支及配件认定的立法存在问题 |
4.2 打击网络涉枪犯罪执法中存在问题 |
4.2.1 侦查机关自身侦查能力有待提升 |
4.2.2 互联网络监管主体不够清晰和严格,未构建完善各行政部门联动的网络犯罪监管平台 |
4.2.3 海关安全检查制度在打击网络涉枪犯罪方面尚欠规范化和严格性 |
4.3 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司法环节中存在问题 |
4.3.1 网络涉枪犯罪司法中的犯罪形态的认定问题 |
4.3.2 网络涉枪犯罪中的证据认定问题 |
第五章 打击网络涉枪犯罪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网络涉枪犯罪立法的建议 |
5.1.1 完善控制枪弹源头的相关监管立法 |
5.1.2 完善物流监管相关立法 |
5.2 完善网络涉枪犯罪相关执法的建议 |
5.2.1 侦查机关自身执法能力提升 |
5.2.2 公安机关互联网络监管明晰化、严格化,以综合治理构建各行政部门联动的网络犯罪监管平台 |
5.2.3 海关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化、严格化 |
5.3 完善网络涉枪犯罪司法的建议 |
5.3.1 网络涉枪犯罪司法中的犯罪形态的认定 |
5.3.2 网络涉枪犯罪司法中的证据认定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1) 着作类 |
(2) 期刊类 |
(3) 报纸文章 |
(4) 工作报告类 |
致谢 |
四、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论文参考文献)
- [1]反病毒快递网全面开通[J]. 魏保芝. 电子科技导报, 1997(01)
- [2]“互联网+”背景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策略研究 ——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例[D]. 郑爽. 福州大学, 2018(08)
- [3]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移动服务研究 ——基于地方档案馆微信应用的调研与统计[D]. 陈甜甜. 湘潭大学, 2020(02)
- [4]网络营销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昕昀.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商务领航产品的业务支撑方案研究[D]. 凌启春.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6]传统诚信观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研究[D]. 朴美玲. 延边大学, 2018(03)
- [7]咸宁市县域典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比较研究[D]. 杨苗苗.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8]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 张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9]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J]. 陈进雄,童亮斌. 电信技术, 2014(09)
- [10]网络涉枪犯罪的法律规制研究[D]. 吕江鸿. 西北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