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原料化学检验项目

常用原料化学检验项目

一、常用原材料化学检验项目(论文文献综述)

郭学信[1](2013)在《关于构建高职化学检验技能训练体系的思考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多年的职业教学实践经验,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如何进行化学检验技能教学为出发点,以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化学检验技能为目标,构建了"高职化学检验技能训练体系",对构建体系的指导思想、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能训练系统,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思考与总结,为高职化学检验技能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夏清庆[2](2020)在《制茶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人类保健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最近几年对于保健产品的开发炙手可热。早有研究表明,桑叶中的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们当下的几大高发率疾病有显著疗效,而桑叶茶的出现,既可以顺应人们对于饮茶的需求,又可通过饮茶摄取其中的有益物质达到一个保健效果。本研究通过评测不同桑叶茶加工工艺对5项指标(含水量、浸出率、总黄酮、总多糖及1-脱氧野尻霉素)的影响规律,以确定保健效果最好、口感最佳的加工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在滚筒杀青桑叶绿茶、蒸青桑叶绿茶及桑叶红茶三种类型桑叶茶所有样品的感官评价中发现,不同工艺条件处理的样品对最终得分均有影响。杀青条件对桑叶茶品质影响最为明显,蒸青时间对蒸青绿茶品质影响不明显;发酵程度对桑叶红茶的品质影响较明显。具体结论如下:1、在滚筒杀青桑叶绿茶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中,杀青条件为330℃-60 s和380℃-40s的样品品质明显高于180℃-180 s,晾青时间对最终茶叶品质无显著影响,烘干方式最终决定干茶外形,经提香处理的桑叶绿茶品质略高于未经提香的桑叶绿茶品质;2、在桑叶蒸青绿茶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中,蒸青绿茶样品品质评分显著高于滚筒杀青桑叶绿茶;一芽一叶为原料的蒸青绿茶品质明显高于二位叶为原料的蒸青绿茶,其中一定时间内,蒸青时间越长,茶叶品质越高;3、在桑叶红茶感官评价结果中,杀青处理仍是桑叶茶形成过程的必经阶段,控住好发酵条件对最终品质影响极其明显。经过自然条件发酵的桑叶红茶品质明显低于茶叶发酵机所制红茶,且发酵时间占发酵条件的主导地位。4、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三个因素共同互作,根据模型得到最优桑叶茶加工条件,当晾青12 h、杀青温度330℃、杀青时间60 s,在此条件下感官评价得分的预测值为84.6分。(二)制茶工艺对桑叶茶的5项指标(含水量、浸出率、总黄酮、总多糖及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结果,如下结论:1、48份滚筒杀青桑叶绿茶样品的5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样品含水量均在5%-7%之间,大多数样品含水量在6%-7%,极少数样品含水量在5%左右,而极少数样品的加工条件为330℃-60 s杀青条件,且均经提香处理。样品物质总浸出率均在25%-35%之间,大多数样品的总浸出率在30%左右。当杀青条件为330℃-60 s时,经提香处理样品的物质总浸出率明显高于未经提香处理的样品,且晾青与否与烘干方式对总浸出率影响不显著。样品总黄酮含量均在7 mg/g-19 mg/g之间,当杀青条件为180℃-180 s时,经120℃提香处理的样品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未经提香或提香温度为80℃的处理方式。提香温度为80℃、120℃时未晾青叶总黄酮含量高于经晾青叶总黄酮含量。样品总多糖含量均在15 mg/g-35 mg/g之间,通过工艺对比发现,晾青叶样品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鲜叶,提香与否及烘干方式对总多糖含量影响较小。样品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均在0.5 mg/g-2mg/g之间,随杀青温度的升高,其含量明显下降。2、6份桑叶蒸青绿茶样品5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样品水含量均在7%-8%之间,且样品间含水量差异极小。样品物质总浸出率均在25%-30%之间,仅一芽一叶经180 s蒸青处理样品的总浸出率为25%。不同叶位桑叶样品总黄酮含量不同,二位叶的样品的总黄酮含量18 mg/g,一芽一叶样品的总黄酮含量10 mg/g。样品总多糖含量随蒸青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样品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在二位叶的含量差别不大。而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的样茶中DNJ随时间增加产生较显著的影响。3、18份桑叶红茶样品的5项指标的最后测定结果中显示:样品含水量均在7%-9%之间,不同处理条件样品的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酵条件上。重发酵(30℃,95 RH%,12 h)样品的含水量较低,仅有7%左右。样品物质总浸出率均在15%-25%之间,而不同工艺处理样品的物质总浸出率差异显著,经重发酵样品的物质总浸出率最低。扁形炒干方式样品物质总浸出率往往高于热气风干处理。样品总黄酮含量中,发酵时间越久,总黄酮含量越少。发酵机中桑叶红茶总黄酮含量高于自然发酵的总黄酮含量,不同发酵机发酵条件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显著。样品总多糖含量均在5 mg/g-30 mg/g之间,其中发酵条件为(25℃,85 RH%,8 h)处理样品总多糖含量最高。样品中DNJ含量均在0.8 mg/g-2.2 mg/g之间,未经杀青处理样品的DNJ含量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经杀青样品,且重发酵样品中DNJ含量高于轻发酵样品。

刘红,任晓燕,秦霞[3](2015)在《浅谈高职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对我校专业建设的促进》文中指出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导,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推动高技能人才又好又快成长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本文论述了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促进和提高。

徐云慧[4](2020)在《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制备、性能及机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橡胶消耗量不断增加,废旧橡胶量也随之增加,其中废旧轮胎量最多,占废旧橡胶制品的60%以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黑色污染”,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要求,我国加大了对再生橡胶循环利用的研究,轮胎再生胶(简称TRR)已成为主力军。农业轮胎相对于载重轮胎来说,一般行驶速度慢,但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农业轮胎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高速性能要求低,但耐刺扎性、耐啃性和耐撕裂性、耐老化性能要求高,为了满足这些使用性能在农业轮胎胎面中通常采用较高用量的低温乳聚丁苯橡胶(简称SBR)达2050份。为了改善低温乳聚SBR的加工性能和硫化性能,提高胶料质量,做到资源循环利用,提出了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制备、性能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共混体系及机理分析研究,发现添加1060份TRR时SBR/TRR共混胶为均项体系,相容性好,添加60份以上TRR时共混胶为“海-岛”结构,相容性差,并从共混机理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填充补强体系及机理分析研究,制备了具有抗紫外线抗菌功能的新型填充材料TiO2/Ser(简称TK301),并在SBR/TRR共混胶中进行应用,不仅可降低材料成本,而且可提高胶料的致密性、抗菌性、耐老化性能及力学性能等。论文分析了TK301具有优异性能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农业轮胎SBR/TRR共混胶采用新型填充补强剂TK301(15份)与高耐磨炭黑N330(25份)、通用炭黑N660(35份)并用做填充补强体系补强效果最好,并从炭黑粒径、炭黑的结构及炭黑吸附补强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防护体系及作用机理分析研究,发现选择对苯二胺类防老剂4010NA(1.5份)、防老剂4020(1.5份)与喹啉类防老剂RD(1.5份)与微晶蜡(1.5份)并用会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防护效果最优,并进行了物理防护和化学防护机理分析。通过对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硫化体系及选择原因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选用N-叔丁基-双(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做促进剂的半有效硫化体系(SEV)最适宜,并通过硫化胶的网状交联结构和性能进行了选择原因分析。通过对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软化增塑体系及作用原因分析研究,将新型橡胶助剂2-乙酰基芘C18H12O应用在农业轮胎SBR/TRR共混胶中,发现该助剂不仅可做软化增塑剂,提高胶料流动性,改善橡胶加工性能,而且可做抗热氧剂,提高橡胶的耐热性能,减少老化现象,并进行了作用原因分析。通过对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制备方法及性能的研究,找寻出了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最佳的共混方法和硫化方法。最佳共混方法为:先将50份的炭黑与SBR/TRR共混制成母胶,再与NR、BR混炼,然后添加剩余10份的炭黑及其它配合剂,最后加入硫黄和促进剂,采用这样的共混制备方法胶料综合性能最好。最佳硫化方法为:硫化温度150℃,硫化时间t90对应时间,硫化压力15.0 MPa,采用这样的硫化制备方法胶料综合性能较优。通过研究确定了SBR/TRR共混胶的共混体系(即生胶体系)、填充补强体系、防护体系、硫化体系、软化增塑体系相配合的农业轮胎配方和较佳的共混方法和硫化方法,发明了性能优成本低的填充SBR/TRR共混胶的农业轮胎胎冠胶和胎侧胶。最后将该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和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合作试制生产了15-24 10PR联合收割轮胎和9.5-24 6PR拖拉机轮胎,既提高了性能,又节约了成本,更大程度上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对橡胶科技发展、橡胶循环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该论文有图43幅,表74个,参考文献170篇。

罗宝添[5](2016)在《用于化妆品原料的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酯材料中的聚己内酯与聚丙交酯作为化妆品原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化妆品领域中,归根究底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因此,在化妆品原材料领域,其聚合物可作为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的包装材料以及作为一种纳米囊材被应用到化妆品配方体系当中去,从而促进人体皮肤对化妆品当中有效物质的吸收。金属催化剂在环酯开环聚合反应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金属配体的设计和优化从而改变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该课题选用低毒、价格便宜,获取途径简单的金属锌配合物为催化体系,设计合成Salen型金属锌配合物,考察体系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对ε-己内酯聚合的催化性能影响,探讨Salen型金属锌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开环的机理。对合成的12个salen锌配合物用核磁氢谱、碳谱表征,对催化得到的聚己内酯用GPC表征。1.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或水杨醛、烷基胺或芳香胺和醋酸锌为原料,得到了12个salen锌配合物C1-C12,探讨其在己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这类salen锌配合物的空间位阻适中或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呈现出来的催化活性较高,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结构为母体的salen锌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优胜于以水杨醛为结构母体的salen锌催化剂;C1-C6中,当结构中当-N上带有-iPr,-nBu,-Cy,-Bn时,催化剂的活性较好,但C4-N上的-tBu取代基位阻太大,从而影响了单体和金属Zn的配位能力,最终导致C4的催化活性不高,当C6-N上被吸电子基团取代时,金属Zn的正电性增加,单体和金属Zn的配位能力加强,促进环酯开环聚合反应,由于催化体系中加入少量苄醇能提高催化活性,因此确定其聚合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2.聚己内酯的卫生化学检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聚己内酯中重金属铅、砷、汞的含量,且其含量均低于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要求;符合热原实验的要求,其浸提液中的热原符合限定要求;为无毒级别的化妆品原材料。3.PCL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

蔺永刚[6](2013)在《新疆伊犁尼勒克县黑蜂蜂蜜的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养蜂最早的国家之一,蜂种资源丰富,蜜源多样,黑蜂蜂蜜产品具有充足的养分物质,食用、药用、保健价值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蜂蜜生产、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且具有明显的外向型,其中70%的蜂蜜用于出口。控制蜂蜜产品的安全性将是今后蜂蜜质量安全研究的关键。在蜂蜜生产过程中,农业杀虫剂和抗生素的药物残留是主要问题,如何控制禁用农药的使用和降低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离子在蜂蜜产品中的污染残留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以新疆伊犁尼勒克县黑蜂蜂蜜为原材料,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对黑蜂蜂蜜样品的色泽、气味、状态、味道等性状进行感官评价。样品1、样品3从感官上判断是质量稍次的黑蜂蜂蜜,样品2从感官上判断是质量较好的黑蜂蜂蜜。在检测黑蜂蜂蜜中农药残留时,用乙酸乙酯替代乙腈作为待测提取溶剂,蝇毒磷、敌百虫、毒死蜱、皮蝇磷和马拉硫磷在黑蜂蜂蜜样品1、样品2、样品3中的最小检测值分别为0.013mg/kg,0.01mg/kg,0.016mg/kg;本试验在检测黑蜂蜂蜜中抗生素残留时,试验数据说明选取357nm的波长较合适,且浓度为0.05mol/L NaH2PO4溶液是很好的分离催化剂,四环素和土霉素在样品1、样品2、样品3中的检出限量最小值分别为0.06mg/L,0.05mg/L,0.065mg/L,金霉素在样品1、样品2、样品3的检出限量最小值分别为0.13mg/L,0.1mg/L,0.15mg/L,检出量都比较小;本试验利用微波消解-端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能同步检测黑蜂蜂蜜样品中残留的砷、镉、铅等重金属元素,检出的限量值依次为As:5.2×103mg/L;Cd:0.056×103mg/L;Pb:2.9×103mg/L。黑蜂蜂蜜的掺假鉴别:○1黑蜂蜂蜜中掺水的检验:在15℃温度环境下,黑蜂蜂蜜样品1浓度为39°Be,说明掺有一定水分;样品2浓度为42°Be,说明含水量极低;样品3浓度为35°Be,说明含水量较高。○2黑蜂蜂蜜中掺饴糖的检验:各样品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95%乙醇各数滴后,黑蜂蜂蜜样品1、样品3出现白色絮状物,均为掺有一定饴糖的黑蜂蜂蜜;样品2呈现均质混浊状态,说明未掺有饴糖。○3黑蜂蜂蜜中掺蔗糖的检验:各样品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数滴1%的硝酸银溶液后,样品1出现少量混浊、白色絮状物,表明样品1掺有少量蔗糖;样品2无明显变化,表明样品2中未掺入蔗糖;样品3出现大量白色絮状物沉淀,表明样品3掺有蔗糖较多。○4黑蜂蜂蜜中掺淀粉的检验:各样品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1%碘化钾溶液后,样品1呈现蓝紫色,是掺有淀粉的黑蜂蜂蜜;样品2仍呈黄褐色,未掺有淀粉;样品3呈现红色,则样品3中的黑蜂蜂蜜中掺有糊精。○5黑蜂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检验:各样品先后加入95%的乙醇、盐酸、硫酸铜溶液后,样品1、样品3分别先后产生了白色絮状物沉淀和淡蓝色沉淀,则说明样品1、样品3中掺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样品2无变化,未掺有羧甲基纤维素钠。○6黑蜂蜂蜜中掺尿素的检验:各样品经蒸馏水稀释加热煮沸后,置于样品1、样品3溶液蒸汽上的pH试纸变蓝,说明样品1、样品3的黑蜂蜂蜜中掺有尿素;置于样品2溶液蒸汽上的pH试纸未变色,说明样品2的黑蜂蜂蜜中未掺有尿素。本试验有针对性地对新疆伊犁地区尼勒克县的黑蜂蜂蜜进行安全性分析检测,为蜂蜜食用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撑,为消费者如何鉴别掺假蜂蜜提供科学依据。

侯月平[7](2020)在《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出现的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施访谈等多种方式调研了现代化工企业所需的人才,对化工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吻合程度进行分析,对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3+3"人才分段培养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贺琼,谢婷[8](2010)在《任务引领式教学在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任务引领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和特点,结合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的要求,探讨了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在资格考证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思路。根据化学检验工(中级)培训课程的设计实例,分析了任务引领式教学在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了应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时的几点体会。

乔建芬,李奠础,张增红,闫佳,刘美琴[9](2013)在《煤化工企业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对煤化工企业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素质、岗位职业能力、煤化工生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等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结构。

张覃轶[10](2005)在《电子鼻:传感器阵列、系统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嗅觉是生物对某种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相对于人的其它感觉,无论是在感受机理上,还是在生物传导研究过程中人类目前对嗅觉的理解是最少的,对嗅觉的电子模拟更是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围绕气敏传感器的制备、电子鼻系统的研制、电子鼻在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展开研究,在电子鼻结构与特点、气敏材料、传感器阵列、阵列优化、VOCs 定性、定量、白酒识别、食醋特征描述以及算法对电子鼻性能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利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纳米ZnO,得到多种形态纳米ZnO 粉末,其中杆状直径为20~50nm,长度约150nm; 针状直径为5~10nm,长度约200nm。通过机械掺杂制备了ZnO 厚膜。SEM 分析显示,掺杂能抑制纳米ZnO 厚膜在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XRD 分析显示,部分掺杂剂在与ZnO 共烧结的过程中会产生物相的变化,这些变化可造成厚膜电阻和敏感性能的变化。掺杂可显著降低ZnO 厚膜电阻,有利于改善元件的敏感性能。采用印刷电路技术和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了纳米ZnO 气敏传感器阵列。其中采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的纳米ZnO 气敏传感器阵列尺寸为7mm×4mm×0.635mm,可集成4 个ZnO 厚膜,具有功耗低、重复性好、成本低等优点。采用LabVIEW 开发软件,结合虚拟仪器的概念,开发了电子鼻系统的软件。软件系统由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存储数据文件、打开数据文件、导出数据、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7 个模块组成。所开发的电子鼻系统具有采样速度快、采样精度高、实时显示、记录和存储、特性计算等特点,同时通过与Matlab 的接口,能实现对测试信号的模式识别。同时结合阵列和电路集成技术,开发了国内首台便携式电子鼻系统样机-DZB2005。DZB2005 除具有上述系统的优点外,还具有响应时间短、易于学习、识别能力强、可实现在线、实时测量等优点。采用敏感度特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由27 个不同掺杂的纳米ZnO 厚膜组成的原始阵列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阵列由6 个掺杂纳米ZnO 厚膜构成,其掺杂分别为1wt%TiO2、5wt%TiO2、1wt%MnO2、1wt%CeO2、4wt%CeO2和0.92mol%Ag。阵列优化可消除异常传感器、减小传感器阵列规模、降低阵列冗余信号,从而提高电子鼻的工作能力。优化后的阵列对5 种VOCs 的识别率有显著的提高。

二、常用原材料化学检验项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用原材料化学检验项目(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构建高职化学检验技能训练体系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技能训练体系的指导思想
    1.1 构建体系的目的
    1.2 构建体系的基本原则
    1.3 构建体系的依据
2. 技能训练体系的主体框架结构
    2.1 知识技能
    2.2 操作技能
3. 技能训练体系的教学内容
4. 教学及考核方法
    4.1 教学设施
    4.2 教学方法的原则
    4.3 教学方法的实施
    4.4 考核方法
5. 认识与结论

(2)制茶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桑资源的概述
    1.2 桑资源中活性物质的研究
        1.2.1 桑资源中DNJ的研究
        1.2.2 桑资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1.2.3 桑资源中多糖的研究
    1.3 茶的研究
        1.3.1 茶文化的发展
        1.3.2 茶制作的工艺流程
        1.3.3 茶的品质评价机制
        1.3.4 茶的化学指标检验
    1.4 桑叶茶的发展
    1.5 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各类茶中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桑叶茶加工方法
        2.3.2 桑叶茶的感官评价
        2.3.3 桑叶茶5项指标的测定
    2.4 滚筒桑叶绿茶加工条件优化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3 种类型桑叶茶的感官评价结果
        3.1.1 滚筒杀青桑叶绿茶感官评价结果
        3.1.2 蒸青桑叶绿茶感官评价结果
        3.1.3 桑叶红茶感官评价结果
    3.2 3 项指标标准曲线图
        3.2.1 黄酮标准曲线图
        3.2.2 多糖标准曲线图
        3.2.3 DNJ高效液相色谱图和标准曲线图
    3.3 制茶工艺对滚筒杀青桑叶绿茶中5项指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
        3.3.1 制茶工艺对滚筒杀青桑叶绿茶中水含量的影响
        3.3.2 制茶工艺对滚筒杀青桑叶绿茶中物质总浸出率的影响
        3.3.3 制茶工艺对滚筒杀青桑叶绿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3.4 制茶工艺对滚筒杀青桑叶绿茶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的影响
        3.3.5 制茶工艺对滚筒杀青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
        3.3.6 滚筒杀青桑叶绿茶中5项指标的结果分析
    3.4 制茶工艺对桑叶蒸青绿茶中5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析
        3.4.1 制茶工艺对桑叶蒸青绿茶中水含量的影响
        3.4.2 制茶工艺对桑叶蒸青绿茶中物质总浸出率的影响
        3.4.3 制茶工艺对桑叶蒸青绿茶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4.4 制茶工艺对桑叶蒸青绿茶中总多糖含量的影响
        3.4.5 制茶工艺对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
        3.4.6 桑叶蒸青绿茶中5项指标的结果分析
    3.5 制茶工艺对桑叶红茶中5项指标的影响
        3.5.1 制茶工艺对桑叶红茶中水含量的影响
        3.5.2 制茶工艺对桑叶红茶中物质总浸出率的影响
        3.5.3 制茶工艺对桑叶红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5.4 制茶工艺对桑叶红茶中总多糖含量的影响
        3.5.5 制茶工艺对桑叶红茶中DNJ含量的影响
        3.5.6 桑叶红茶样品中5项指标的结果分析
    3.6 响应面法优化滚筒杀青绿茶加工条件结果及分析
4 讨论
    4.1 制茶工艺对桑叶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4.2 加工工艺对桑叶茶中化学指标的影响
    4.3 桑叶叶位影响桑叶茶的品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浅谈高职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对我校专业建设的促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促进了我校的工业分析技术等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建设
3 促进了化学检验技术相关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4 推动了我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5 提高了工业分析与检验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6 结论

(4)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制备、性能及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农业轮胎
    1.2 丁苯橡胶
    1.3 轮胎再生胶
    1.4 橡胶共混
    1.5 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2 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共混体系及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4 共混胶共混机理分析
    2.5 小结
3 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填充补强体系及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4 填充补强机理分析
    3.5 小结
4 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防护体系及作用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4 老化防护机理分析
    4.5 小结
5 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硫化体系及选择原因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4 硫化体系选择原因分析
    5.5 小结
6 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软化增塑体系及作用原因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4 2-乙酰基芘软化增塑原因分析
    6.5 小结
7 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制备方法及性能
    7.1 引言
    7.2 实验
    7.3 结果与讨论
    7.4 小结
8 SBR/TRR共混胶在农业轮胎中的应用
    8.1 引言
    8.2 实验
    8.3 结果与讨论
    8.4 小结
9 结论和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用于化妆品原料的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部分
    1.1 引言
    1.2 聚酯材料的介绍
        1.2.1 聚己内酯
        1.2.2 聚乳酸
    1.3 环酯开环聚合机理
        1.3.1 阴离子开环聚合
        1.3.2 阳离子开环聚合
        1.3.3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
    1.4 金属催化体系在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现状
        1.4.1 锡金属催化剂
        1.4.2 铝金属催化剂
        1.4.3 稀土金属催化剂
        1.4.4 铁、镁和钙催化剂
        1.4.5 锌催化剂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提出
        1.5.1 催化剂的选择
        1.5.2 课题的设计与创新
第二章 Salen锌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2.1 试剂与实验仪器
        2.1.1 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Salen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2.1 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2.2 水杨醛亚胺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第三章 Salen锌配合物催化性能研究
    3.1 ε-己内酯的纯化
    3.2 聚合反应的一般步骤
    3.3 聚己内酯的表征
    3.4 Salen锌配合物催化 ε-己内酯聚合的研究
    3.5 锌配合物催化 ε-己内酯聚合机理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己内酯的安全性检测评价与配方试验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聚己内酯的卫生化学检验
        4.1.4 聚己内酯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聚己内酯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
        4.2.2 聚己内酯热原试验测定结果
        4.2.3 聚己内酯急性毒性试验测定结果
    4.3 聚己内酯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
        4.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3.2 聚己内酯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
        4.3.3 基础配方的性能测试
        4.3.4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4.4.1 重金属安全试验
        4.4.2 热原试验
        4.4.3 急性毒性试验
        4.4.4 PCL在配方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Salen锌配合物表征数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新疆伊犁尼勒克县黑蜂蜂蜜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蜂蜜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伊犁尼勒克县黑蜂蜂蜜的感官分析
    2.1 材料
        2.1.1 试验原料
    2.2 感官测定方法
        2.2.1 视觉特征
        2.2.2 嗅觉特征
        2.2.3 味觉特征
        2.2.4 触觉特征
        2.2.5 品尝进行事宜
        2.2.5.1 人为要素
        2.2.5.2 试验场所
    2.3 结果与分析
第3章 GC-FPD 测定黑蜂蜂蜜的农药残留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原料预处理
        3.2.1.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1.2 样品预处理
        3.2.1.3 GC-FPD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GC-FPD 法检测黑蜂蜂蜜中农药残留的优势
        3.3.2 农药残留在黑蜂蜂蜜中的最小检出量及线性关系
        3.3.3 检测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蜂蜂蜜中抗生素的残留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1.3.1 溶液配制
        4.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蜂蜜中残留抗生素的分离色谱结果
        4.2.2 回归方程及线性关系
        4.2.3 黑蜂蜂蜜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结果
第5章 微波消解-端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检测黑蜂蜂蜜中残留的重金属污染物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原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试剂的配制
        5.2.2 样品预处理
        5.2.3 ICP-AES 检测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ICP- AES 检测的确定
        5.3.1.1 选取最优射频发射功率
        5.3.1.2 选取最优雾化气流量
        5.3.1.3 选取最优光谱分析线
        5.3.1.4 应用水溶液的标准曲线实行有效的测定
        5.3.1.5 硝酸的添加量及酸度的控制
        5.3.2 ICP-AES 检测功能及作用
        5.3.3 选择 ICP-AES 检测的试验意义
    5.4 小结
第6章 黑蜂蜂蜜的掺假鉴别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1.1 原料
        6.1.1.2 仪器及试剂
    6.2 试验方法
        6.2.1 黑蜂蜂蜜中掺水的检验
        6.2.1.1 定性检验操作方法
        6.2.1.2 波美计检验操作方法
        6.2.2 掺饴糖检验的操作方法
        6.2.3 黑蜂蜂蜜中掺蔗糖
        6.2.3.1 物理检验操作方法
        6.2.3.2 化学检验操作方法
        6.2.4 黑蜂蜂蜜中掺淀粉
        6.2.4.1 感官检验操作方法
        6.2.4.2 化学检验操作方法
        6.2.5 黑蜂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检验方法
        6.2.5.1 感官检验观察样品
        6.2.5.2 化学检验操作方法
        6.2.6 黑蜂蜂蜜中掺尿素
        6.2.6.1 感观检操作方法
        6.2.6.2 化学检验操作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黑蜂蜂蜜中掺水的检验
        6.3.1.1 定性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6.3.1.2 波美计检验法
        试验数据
        结果分析
        6.3.2 掺饴糖的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6.3.3 黑蜂蜂蜜中掺蔗糖的检验
        6.3.3.1 物理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6.3.3.2 化学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6.3.4 黑蜂蜂蜜中掺淀粉的检验
        6.3.4.1 感官检验
        6.3.4.2 化学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6.3.5 黑蜂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检验
        6.3.5.1 感官检验
        结果分析
        6.3.5.2 化学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6.3.6 黑蜂蜂蜜中掺尿素的检验
        6.3.6.1 感观检验
        味觉、嗅觉特征
        结果分析
        6.3.6.2 化学检验
        试验现象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研背景、目的与思路
    1.1 调研背景
    1.2 调研目的
2 调研具体安排
    2.1 具体方法
    2.2 调研具体安排:
    2.3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说明
3 调研内容及分析
    3.1 化工行业人才发展现状与需求趋势
        3.1.1 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2 化工专业人才定位分析
        3.1.3 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总体情况分析
    3.2 设置岗位及各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3.3 人才培养与企业吻合度分析
    3.4 职业道德和素养情况分析
    3.5 社会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分段培养模式认知与要求的调研分析
4 调研结论及建议
    4.1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能力综合素质构建
        4.1.1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4.1.2 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建议
    4.2 对核心课程开设的建议
        4.2.1 根据岗位确定课程
        4.2.2 建立课程体系—五个模块
        4.2.3 课程衔接
    4.3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5 对中高职衔接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5.1 重视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模式
    5.2 加强教师专业提升
    5.3 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8)任务引领式教学在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和特点
二、任务引领式教学在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中应用思路
三、任务引领式教学在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的应用实例
四、任务引领式教学在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的应用特点和应用情况
五、任务引领式教学在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时几点体会

(9)煤化工企业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化工企业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 岗位职业素质分析
3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4 煤化工生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分析
    4.1 职业素养要求
    4.2 主要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
5 煤化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结构设计

(10)电子鼻:传感器阵列、系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嗅觉简介
    1.2 嗅觉的模拟
    1.3 电子鼻技术
    1.4 电子鼻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2 电子鼻系统
    2.1 电子鼻系统的构成
    2.2 气敏传感器阵列
    2.3 信号采集电路
    2.4 基于LabVIEW 的电子鼻软件设计
    2.5 便携式电子鼻系统样机-DZ82005
    2.6 本章小结
3 电子鼻在VOCs 定性识别中的应用
    3.1 VOCs 定性识别研究意义及现状
    3.2 实验过程
    3.3 传感器阵列的优化
    3.4 PCA 分析
    3.5 BP-ANN 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电子鼻在白酒识别中的应用
    4.1 白酒的香气及评价
    4.2 实验样品及实验过程
    4.3 主成分-判别(PCA-DA)分析
    4.4 反传人工神经网络(BP-ANN)分析
    4.5 学习向量量化(LVQ)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电子鼻的食醋特征分析
    5.1 食醋的特征
    5.2 实验过程
    5.3 主成分(PCA)分析
    5.4 聚类(CA)分析
    5.5 学习向量量化(LVQ)分析
    5.6 食醋特征识别
    5.7 本章小结
6 电子鼻在VOCs 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6.1 VOCs 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6.2 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的单一定量分析
    6.3 乙醇和丙酮的混合定量分析
    6.4 乙醇和苯的混合定量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电子鼻常用模式识别算法的实验比较
    7.1 问题的提出
    7.2 电子鼻常用模式识别算法简介
    7.3 模式识别算法的评价标准
    7.4 实验过程
    7.5 结果分析与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常用原材料化学检验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构建高职化学检验技能训练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 郭学信. 课程教育研究, 2013(31)
  • [2]制茶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及优化[D]. 夏清庆.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3]浅谈高职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对我校专业建设的促进[J]. 刘红,任晓燕,秦霞. 时代教育, 2015(07)
  • [4]农业轮胎用SBR/TRR共混胶制备、性能及机理分析[D]. 徐云慧.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5]用于化妆品原料的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合成研究[D]. 罗宝添.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6]新疆伊犁尼勒克县黑蜂蜂蜜的安全性分析[D]. 蔺永刚.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5)
  • [7]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 侯月平. 广东化工, 2020(13)
  • [8]任务引领式教学在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中的应用[J]. 贺琼,谢婷. 现代企业教育, 2010(18)
  • [9]煤化工企业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究[J]. 乔建芬,李奠础,张增红,闫佳,刘美琴. 轻工科技, 2013(06)
  • [10]电子鼻:传感器阵列、系统及应用研究[D]. 张覃轶.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  ;  ;  

常用原料化学检验项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