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叶片离心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孟冬[1](2018)在《筑坝泥浆泵的设计及性能分析》文中认为使用水枪冲土、人工搅拌等方式将位于高处土料搅拌成泥浆,并将泥浆输送到坝面形成的坝体即为水坠坝。水坠坝在建造过程中存在泥浆脱水固结困难、坝体存在流态区、施工条件要求高等问题。为解决水坠坝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筑坝的质量、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出泥浆泵筑坝的新思路。泥浆泵筑坝经过多次的改进优化,其建设水坠坝的能力已经得到大大地提升,但其内部流动规律和密封机理尚未完全掌握。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筑坝泥浆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的规律,并对其泥浆制备输送装置和副叶轮密封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确定最优结构参数设计方案。筑坝泥浆泵的核心部件是泥浆制备输送装置,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泥浆制备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性能表现、流体内部运动规律和外特性参数,确定泥浆制备输送装置最优设计方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泥浆制备输送装置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分析泥浆固相浓度和固相颗粒直径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规律。从泥浆制备输送装置组成部件螺旋输送装置和离心泵结构两个方面对影响泥浆输送性能的结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泥浆泵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各结构参数的最优值。筑坝泥浆泵的密封系统采用副叶轮动力密封,本文对影响筑坝泥浆泵密封能力和泥浆输送性能的结构参数如背叶片的叶片类型、叶片数量、轴向间隙等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各结构参数的最优值。同时采用正交表设计副叶轮的动力密封方案,对各个密封方案的泥浆制备输送装置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副叶轮的叶片数、轴向间隙、叶片直径和叶片宽度对泥浆泵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泥浆制备输送装置内部流动规律和副叶轮动力密封系统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在不同的工况、不同的结构参数下泥浆制备输送装置的性能表现,并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筑坝泥浆泵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提高了筑坝泥浆泵的泥浆输送性能和密封能力,为今后对筑坝泥浆泵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唐迪[2](2017)在《多层同心圏式旋转床离心密封和流体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旋转床又称超重力床,是一种新型高效气液接触设备,该设备以离心力场取代重力场,极大强化了气液传质过程。旋转床转子和气相出口管之间需要动密封,动密封效果直接影响设备传质性能。本文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中,以空气-水为介质,通过漏气流量和压差测定研究离心密封性能,并用CFD模拟对比。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层同心圈式旋转床,将离心密封用于其中,测试了该旋转床的气相压降和功耗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1)自行设计的离心密封实验装置不带叶片的结构能够抵抗25kPa的压差,漏气流量低于0.2L/h,临界压差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增加叶片后,临界压差大幅增加,但是漏气流量也有增大;密封区间隙减小能够使漏气流量减小。(2)密封液密度的增加能够使临界压差增大,黏度的变化不影响临界压差,黏度越小漏气流量越小。(3)相同的转速下,漏气流量随运行的时间增大而减少;相同压差下,漏气流量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相同转速下,漏气流量随压差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4)多层同心圈式旋转床压降随气相动能因子增加而增加,随转速增加而增加。在液泛点以下,液体喷淋密度对湿床压降影响不大。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气相总压降的关联式,所计算的压降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5)多层同心圏式旋转床功耗随转速增加而增加,随气体流量增加而减小,随液体流量增加而增加。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功耗的关联式,所计算的压降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
许荣军,王震,顾玉中[3](2013)在《内装式矿用潜水泵背叶片几何参数对泄漏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取内装式矿用潜水泵叶轮背叶片半径、数量、高度等6个几何参数为因素,每个因素选用3个水平,选用L18(37)正交试验方案设计18个方案。利用商用软件CFX,对N-S方程进行离散,选用标准的模型,利用结构化网格对18个设计方案的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内装式矿用泵后口环处的泄漏量。对泄漏量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得到了背叶片几何参数对泄漏量的影响的主次顺序,并得出了最优的几何参数组合,并与无背叶片的情况作了对比。计算结果对内装式矿用泵背叶片的设计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刘文辉[4](2012)在《背叶片对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心泵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机械,适合于输送固液混合物,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电力、轻工、石化等工业和港口河道疏浚等行业。离心泵背叶片是离心泵叶轮上一个简单的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轴向力和起到轴封作用。现如今国内外对背叶片的研究还没深入,只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本课题旨在对背叶片的研究,为国内外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数据参考。本文是对一个离心泵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对其网格划分,采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前弯、后弯和直的3种背叶片形式,310共8种背叶片数目的固液二相介质工况下的内部流场。通过CF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背叶片形式和数目对叶轮和蜗壳的压力场、速度场的影响;分析了背叶片对离心泵扬程和效率的影响、背叶片的密封作用和背叶片在平衡轴向力方面的贡献。总结了离心泵内部流场的流动规律,得出了不同背叶片数目和形式对泵效率的影响,密封效果以及平衡轴向力的能力。为改善离心泵的性能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值参考依据。
周志安,张彩云[5](1991)在《动力密封泵的轴向力及其平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背叶片和副叶轮密封泵的轴向力计算方法,并提出在主叶轮前盖板上设置前叶片来平衡动力密封泵所产生的过大轴向力,实践证明,这是平衡此类密封泵轴向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周志安[6](1990)在《动力密封泵的轴向力及其平衡》文中提出探讨背叶片和副叶轮密封泵的轴向力计算,提出在叶伦前盖板上设置前叶片来平衡动力密封泵的过大轴向力。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周志安[7](1990)在《背叶片-螺旋组合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动力密封原理,提出用背叶片-螺旋组合密封结构代替化工离心泵中的石棉填料密封,并从理论上对这种新型组合密封结构的可行性、封液能力和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周志安[8](1990)在《背叶片离心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动力密封原理,提出了用背叶片离心密封代替石棉填料密封的方法,并从理论上对其可行性、封液能力和设计计算程序进行了探讨。实际应用表明,这种密封可有效解决化工离心泵石棉填料密封存在的问题。
二、背叶片离心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背叶片离心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筑坝泥浆泵的设计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筑坝泥浆泵工作原理 |
1.3 筑坝泥浆泵技术概述 |
1.4 副叶轮动力密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副叶轮动力密封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副叶轮动力密封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筑坝泥浆泵设计方案 |
2.1 泥浆浓度及输送量分析 |
2.1.1 泥浆浓度 |
2.1.2 泥浆流量 |
2.2 筑坝泥浆泵功能模块分析 |
2.2.1 土料储备-破碎模块 |
2.2.2 土料筛分模块 |
2.2.3 泥浆制备-输送模块 |
2.3 螺旋输送装置下泥浆的动力学分析 |
2.4 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动机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泥浆制备输送装置内部流场分析 |
3.1 计算流体力学概念 |
3.2 三维几何造型 |
3.3 网格划分 |
3.4 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
3.4.1 基本假设及理想状态下的运动分析 |
3.4.2 固液两相流动控制方程 |
3.5 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置 |
3.5.1 边界条件 |
3.5.2 转动模型 |
3.5.3 基本设置 |
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6.1 流场压力分布情况 |
3.6.2 流场速度分布情况 |
3.6.3 湍流强度分布情况 |
3.7 水力性能分析 |
3.7.1 特性曲线 |
3.7.2 水力特性对比 |
3.8 本章小结 |
4 泥浆制备输送装置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 |
4.1 不同固相浓度和颗粒直径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1.1 颗粒直径和固相浓度对泵扬程的影响 |
4.1.2 颗粒直径和固相浓度对泵水力效率的影响 |
4.2 不同结构参数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2.1 螺距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2.2 螺旋轴的直径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2.3 螺旋长度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3 影响离心泵性能的因素 |
4.3.1 离心泵叶片数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3.2 离心泵叶片包角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密封系统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
5.1 密封系统的设计 |
5.1.1 背叶片的设计 |
5.1.2 副叶轮的设计 |
5.2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5.2.1 背叶片对筑坝泥浆泵性能的影响 |
5.2.2 副叶轮对筑坝泥浆泵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多层同心圏式旋转床离心密封和流体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旋转床简介 |
1.2.1 旋转床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1.2.2 旋转床的类型与结构 |
1.3 旋转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1.3.1 国外超重力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
1.3.2 国内超重力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1.4 旋转床基础理论研究 |
1.4.1 旋转床的流体力学性能 |
1.4.2 旋转床传质性能研究 |
1.4.3 旋转床功耗研究 |
1.4.4 旋转床的计算流体力学研究 |
1.5 离心密封研究现状 |
1.6 本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及内容 |
1.6.1 本论文选题背景 |
1.6.2 本论文研究目的 |
1.6.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旋转床离心密封研究 |
2.1 引言 |
2.2 离心密封原理 |
2.3 离心密封数值模拟 |
2.3.1 模拟参数设置及模拟过程 |
2.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2.4 离心密封实验 |
2.4.1 实验设备 |
2.4.2 实验过程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实验与模拟比较 |
2.5.2 叶片对离心密封漏气流量的影响 |
2.5.3 密封区间隙对离心密封漏气流量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层同心圏式旋转床气相压降与功耗研究 |
3.1 引言 |
3.2 多层同心圏式旋转床结构 |
3.3 实验 |
3.3.1 实验方法 |
3.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3 实验流程 |
3.3.4 实验内容 |
3.3.5 实验操作步骤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数据处理 |
3.4.2 压降 |
3.4.3 功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背叶片对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固液混合物泵简介 |
1.2 离心泵简介 |
1.2.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
1.2.2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 |
1.3 离心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1 离心泵国内研究主要结果 |
1.3.2 离心泵国外研究主要成效 |
1.3.3 背叶片密封 CFD 分析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
2.2 控制方程及其分类 |
2.2.1 连续性方程 |
2.2.2 动量方程 |
2.2.3 能量方程 |
第三章 背叶片的形式及作用 |
3.1 背叶片的形式 |
3.2 背叶片的主要作用 |
第四章 离心泵研究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的网格化 |
4.1 三维建模简述 |
4.2 离心泵研究模型的建立 |
4.2.1 叶轮三维建模的建立 |
4.2.2 蜗壳的建模 |
4.2.3 泵外部元件的创建 |
4.3 离心泵研究模型的网格化 |
4.3.1 网格化技术概述 |
4.3.2 模型与网格划分的匹配问题 |
4.3.3 离心泵的网格划分 |
第五章 离心泵研究模型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5.1 Fluent 数值模拟简介 |
5.2 边界条件定义 |
5.3 离心泵内部流场流动分析 |
5.3.1 固相浓度和速度分布图 |
5.3.2 不同工况下速度分布 |
5.3.3 不同工况下压力分布 |
5.4 背叶片对泵扬程和效率的影响 |
5.4.1 背叶片对泵扬程的影响 |
5.4.2 背叶片对泵效率的影响 |
5.5 背叶片的密封作用 |
5.6 背叶片的平衡轴向力作用 |
5.6.1 背叶片平衡轴向力的验证 |
5.6.2 背叶片平衡轴向力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背叶片离心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筑坝泥浆泵的设计及性能分析[D]. 朱孟冬.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2]多层同心圏式旋转床离心密封和流体力学性能研究[D]. 唐迪.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5)
- [3]内装式矿用潜水泵背叶片几何参数对泄漏量的影响[J]. 许荣军,王震,顾玉中. 科技资讯, 2013(20)
- [4]背叶片对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研究[D]. 刘文辉.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4)
- [5]动力密封泵的轴向力及其平衡[J]. 周志安,张彩云.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1(04)
- [6]动力密封泵的轴向力及其平衡[J]. 周志安. 化工装备技术, 1990(06)
- [7]背叶片-螺旋组合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J]. 周志安. 润滑与密封, 1990(03)
- [8]背叶片离心密封的封液能力及其应用[J]. 周志安. 石油化工设备, 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