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罗正琼[1](2019)在《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是物理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到逐渐实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肩负着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任。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程教与学现状调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培养情况,研究实验探究能力素养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作为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结合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教与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探究内容进行分类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制造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设计实验探究,从改进实验方案、优化实验器材、突出实验效果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将本研究中的教学设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通过对学生实验探究当堂评价、学生期末成绩及学生访谈情况分析,利用本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确实提高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焦振兰[2](2020)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资料,运用文献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形成了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过程,运用案例法对高中物理概念进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探讨。本研究呈现了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和第四章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应用问卷调查法,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为一级指标,以其包含的要素为二级指标,以教学内容蕴含的核心素养为三级指标,设计调查工具。利用问卷对案例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分析数据并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有93.8%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能达到高中毕业应达到的学业水平;有63.6%的学生达到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2)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达到的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提出以下建议:(1)教学设计时,教材分析应依据《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或者其中某几个方面的某些维度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其隐涵的物理核心素养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2)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物理核心素养出发设计调查工具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价,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为教学反思及改进提供证据。
刘彬彬[3](2019)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物理这门学科蕴含很多的人文知识,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重要名词的概念,从“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进行了文献综述,确定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的新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点,表明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应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没有得到重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够高、社会对人文素养不够重视、学校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低、人文素养在物理教材中体现不多、教师未找到合适的培养途径”,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找到有效的培养途径”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措施,并通过教学微案例《认识声现象》、《光的折射》、《质量》、《物态变化与温度》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得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的结论。
朱英[4](2012)在《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新课改已提出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物理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在《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应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得出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个内涵,再对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非智力因素”、建构主义心理学、寓教于乐的原理和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研究还对新课改中提出的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将情感分为社会情感和学生情感,态度分为自身态度、他人态度、学科态度和自然态度,价值观分为自然观、科学观、社会观和远大抱负,归纳整理出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以此为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主线,自编调查问卷2份,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状和教师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利用SPSS11.5for windows分析现在初中生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性别差异对此的影响发现:学生只有在热情、自信的态度、合作态度、人际交往态度、科学态度、参与有关物理的社会科技活动的热情态度、求知的态度和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态度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处于比较好的水平,此外,男生对于热爱科学的情感比女生强烈;女生对于指向客观世界的态度比男生坚定;男生对于创新的态度比女生勇于提出。而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情况和城乡差异对此的影响发现:教师只有在重视个别差异方面处于比较好的水平,此外,城市对于教师方法技能中的主导作用相比郊区是不够的,也得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社会操作性、教师方法技能和学校操作性。本研究以改善影响因素之一的教师方法技能为指导路线,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物理学史、物理实验、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体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这六种方法的特点,专研其对应的教学要求及理论依据,希望通过这六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构建出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要求教师专研物理教材和教参,在了解物理教材的基础上判断所教的课题是否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材,从而根据情感策略、态度策略和价值观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模式的引领下,以初中物理四大主题中的机械运动为例,通过对其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以惯性和声音为例进行教案设计,根据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凌宇飞[5](2020)在《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高中生在初中所习得的物理实验内容、实验技能与方法、形成的操作习惯以及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高中物理实验学习。鉴于此,本文以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托,从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角度展开研究。首先选取沈阳市S高中和D初中的部分学生以及部分初高中物理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初中物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数学工具运用能力的培养;2)学生的实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实验基础有待加强;3)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机会较少,对彼此实验教学的了解程度较低;4)对于初高中相似乃至重复的实验内容,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根据调查的结果,并结合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材,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难度的差异、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和教学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1)实验内容的难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实验测量仪器结构和原理、实验分析要求、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上;(2)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操作水平的要求变化上;(3)实验教学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由观察的主体变为了操作的主体。最后基于对衔接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针对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初中和高中两个角度提出如下衔接优化建议:(1)初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实验课程中的“意外现象”,适时适度的引入高层次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增设过渡性实验,适当地渗透定性与半定量的分析方法。(2)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有针对地破除认知误区;根植学生学情,找准实验教学的生长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3)此外本文还分别从教师、教材、学校三个角度对初高中物理实验衔接提出了参考建议。
刘宝欣[6](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邱欣连[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以县级普通中学为例》文中提出1987年,邓小平总理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至今为止,全世界都认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不断研究发展之后,我国提出了一新的课程标准,即核心素养。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及身心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当代时代需求的人才,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核心素养就是教育不断发展的成果。本文则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结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进行初步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研读文献和教育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对目前的教育研究情况及相关概念的运用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进一步学习核心素养体系中所涉及的教育理论,梳理出物理科学思维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同时了解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培养的情况,初步得到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理论指导,对初中学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第二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学生和教师进行现状了解。在已有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结合实习期间的教育经验,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科学思维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主要是从认知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状况方面进行问题设置。教师部分主要是了解当前教师教学现状和对物理核心素养以及科学思维的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实况以及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实施情况,同时结合学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的培养状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科学思维培养方向机需要,为本文后面的学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培养提供参考。第三阶段,在已有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并结合现阶段的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需要,对初中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自己在校的教学经历和在职教师的经验分享学习,对初中物理个别课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特别体现的是对于科学思维能力内容的初始构建。最后,结合整个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得出自己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不断的为自己今后的物理学科教学之路加砖添瓦。
肖瑜[8](2019)在《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且针对性强的特点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难。本文针对新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课堂特点,扩展微课的使用范围,从微课的选取、应用等方面分析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得出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应用流程,为教师采用微课教学提供可参考性案例。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微课的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等相关内容。二、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前期调研,得出如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配合导学案为主,并对微课在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现阶段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三、研读初中物理教材及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微课按照课本栏目、微课作用、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扩展微课使用范围。四、根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得出微课教学设计原则及应用流程。五、根据微课教学设计流程,选取合适的课程设计出微课教学课程案例,并通过案例实施、评价反馈结果分析,证明案例中结构完整的优质微课在课前预习、课后扩展学习、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学生兴趣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此证明案例的可行性。六、论文最后根据实践过程总结出一些微课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建议,并对微课在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吕玲[9](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对习题教学的策略研究大多从应试教育的目的出发,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研究以高中阶段居多,初中阶段研究的数量及深度远远不及高中。而且,现有文献中,绝大多数针对初中习题课的教学研究是以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目标作为参考,教学参照标准与学生学情存在一定的差距。初中物理教材与内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认知特点与高中学生不同,因此,对初、高中生各种技能的掌握及目标的达成层次也应存在相应的差别。为了更好的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偏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方面主题情况下,有必要构建一个针对初中教材和学情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具体要素框架,并在该具体素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而使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任务和方向更加明确。本文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搜集与整理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习题研究现状,借鉴已有研究,明确本研究方向。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地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接着,寻找教学理论支撑,结合当地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探寻有利于在初中物理习题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然后,以《平面镜成像》为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设计的素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设计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否真实有效。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究在习题课堂中有利于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结合学情和教育教学条件,得出了精选习题、习题设问由浅入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一题多变、引入实验、信息技术引进物理习题教学和建立学习共同体等优化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在初中物理习题课堂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的同时,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接着,本文根据具体化后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进行习题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并从教学预设目标确定、习题的选取和编排、教学策略的使用、素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四个方面与传统物理习题课教学设计及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物理习题教学设计在素养目标的均衡实现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李神灵[10](2020)在《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来培养初中生物理科学素养这一课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应该遵循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特别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中心,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它们分别是:利用“筷子被折断”的活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利用“海底捞针”的活动讲授“磁现象”规律和“磁体”概念,利用“筷子夹砝码”的活动讲授“杠杆平衡”规律和“杠杆”的概念,利用“冰中取钥匙”的活动讲授“熔化”规律,利用“降噪的麻将桌面”讲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等。接着,笔者设计了两个有效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案例与“弹力”的教学案例。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案例中:(1)利用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构建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具体做法主要有利用经典音乐体现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利用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充满自信等美好的思想品德。(2)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有趣的课外生活化知识。具体做法是:利用语文课文《口技》内的有趣内容来讲解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在领会物理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3)利用蕴含着日常生活现象的古诗词传授物理知识。做到在讲授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文化修养。在“弹力”的教学案例中:(1)构建了“气球跳远”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通过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交流讨论,感受和发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性限度的本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设计了制作折纸青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笔者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利用设计的教学案例,按照本论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按照本论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实验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
1.1.2 物理课程改革及课程标准对探究实验教学的要求 |
1.1.3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1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素养与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
2.2 理论依据 |
2.2.1 发现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3.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程教与学现状分析 |
3.1.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程现状 |
3.1.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求 |
3.1.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实验的主要内容 |
3.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研究 |
4.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分析 |
4.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分析 |
4.2.1 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探究案例设计及分析 |
4.2.2 针对抽象概念的实验探究案例设计及分析 |
4.3 实践结果分析 |
4.3.1 教学设计的实施及结果检测 |
4.3.2 教学设计实践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建议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B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C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 |
2.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3.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案例法 |
3.问卷调查法 |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1.物理核心素养 |
2.教学设计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
2.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相关研究 |
(三)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物理核心素养相关的研究 |
2.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 |
三、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四、物理概念的特点与教学要求 |
(一)物理概念 |
(二)物理概念的特点 |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
2.许多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
3.物理概念是不断变化的 |
4.物理概念的内在联系 |
(三)物理概念教学要求 |
1.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
2.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
3.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其外延 |
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5.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
五、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思路 |
(二)教学设计案例 |
案例1:“弹力”的教学设计 |
案例2:“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
案例3:“超重和失重”的教学设计 |
(三)教学设计案例实施效果分析 |
1.案例1、案例2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2.案例3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3.整体效果分析 |
4.物理核心素养差异性分析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1.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思路 |
2.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环节 |
3.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的评价 |
(二)建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建议 |
2.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评价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弹力和摩擦力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超重和失重的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科学教育 |
1.2.2 科学素养 |
1.2.3 人文教育 |
1.2.4 人文素养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 |
2.2 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
2.3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3.2 萨顿的“新人文主义”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4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
4.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4.2 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
4.3 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
4.3.1 促进学生物理审美力的养成 |
4.3.2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想象力 |
4.3.3 渲染学生物理知识的表达能力 |
第5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背景与调查对象 |
5.2 学生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5.2.1 问卷的编写 |
5.2.2 问卷结果及分析 |
5.3 教师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5.3.1 访谈问题的编写 |
5.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4.1 调查结果 |
5.4.2 结果成因分析 |
第6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和实施 |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
6.1.1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
6.1.2 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
6.1.3 找到有效地培养途径 |
6.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用实践 |
6.2.1 应用设计 |
6.2.2 《认识声现象》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3 《光的折射》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4 《质量》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5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实施过程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4)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5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
1.5.1 初中物理“情感”的内涵 |
1.5.2 初中物理“态度”的内涵 |
1.5.3 初中物理“价值观”的内涵 |
第二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
2.1.1 生理学依据 |
2.1.2 心理学依据 |
2.2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基础——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
3.1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分析 |
3.1.1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 |
3.1.2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分析 |
3.2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
3.2.1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3.2.2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
4.1 初中生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
4.1.1 “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项目明细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1.2.1 问卷信度分析 |
4.1.2.2 问卷效度分析 |
4.1.2.3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4.1.2.4 性别差异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 |
4.2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
4.2.1 调查结果分析 |
4.2.1.1 问卷信度分析 |
4.2.1.2 问卷效度分析 |
4.2.1.3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4.2.1.4 城乡差异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 |
4.2.2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构建和案例片段 |
5.1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构建 |
5.1.1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1 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2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3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4 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5 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6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2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构建 |
5.2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案例片段分析——以惯性和声音为例 |
5.2.1 惯性知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案例片段分析 |
5.2.2 声音知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案例片段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6.1 本文创新点 |
6.2 结论与展望 |
6.2.1 结论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案例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SPSS 数据分析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物理实验教学 |
2.1.2 “衔接” |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物理实验教学理论 |
2.2.2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
2.2.3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
3.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1 初中生物理实验学习现状的调查 |
3.1.1.1 调查目的 |
3.1.1.2 调查对象 |
3.1.1.3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施测 |
3.1.1.4 调查结果统计 |
3.1.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
3.1.2.1 调查目的 |
3.1.2.2 调查对象 |
3.1.2.3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施测 |
3.1.2.4 调查结果统计 |
3.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
3.2.1 高中生物理实验学习现状的调查 |
3.2.1.1 调查目的 |
3.2.1.2 调查对象 |
3.2.1.3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施测 |
3.2.1.4 调查结果统计 |
3.2.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
3.2.2.1 调查目的 |
3.2.2.2 调查对象 |
3.2.2.3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实施 |
3.2.2.4 调查结果统计 |
3.3 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衔接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讨论与总结 |
第4章 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衔接问题产生原因的探究 |
4.1 初中与高中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
4.1.1 实验测量仪器结构和原理由简单变化为复杂 |
4.1.2 实验由定性延伸到定量 |
4.1.3 教学目标从低层次变化为高层次 |
4.1.4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 |
4.2 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 |
4.2.1 数学能力要求 |
4.2.2 思维能力要求 |
4.2.3 操作要求 |
4.2.4 科学探究能力要求 |
4.3 教学方式的变化 |
第5章 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优化建议 |
5.1 巧用课堂生成性资源,适当对实验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 |
5.2 增设过渡性的半定量实验,提高学生的量化分析意识 |
5.3 引导学生亲历探究实践过程,破除认知误区 |
5.4 根植学生学情,准确把握实验教学的生长点 |
5.5 对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建议 |
5.5.1 中学物理教师应立足课本,加强“跨学段”研讨 |
5.5.2 物理教材的编写应体现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 |
5.5.3 高中阶段开设预备实验室,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补短板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高中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四 高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五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实验内容统计表 |
附录六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实验内容统计表 |
附录七 初高中物理实验衔接内容统计表 |
致谢 |
(6)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以县级普通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与教学的发展需要 |
1.1.2 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性带来的需要 |
1.1.3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2.4 中学物理学科教育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思维 |
2.1.1 思维的定义 |
2.1.2 思维的基本过程 |
2.1.3 思维的种类 |
2.2 核心素养 |
2.2.1 素养 |
2.2.2 终生教育与全面发展 |
2.2.3 物理核心素养 |
2.3 科学思维 |
2.3.1 科学思维水平 |
2.3.2 科学思维的作用 |
2.3.3 科学思维素养 |
2.4 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
2.4.1 学业质量的概念体系 |
2.4.2 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论构建与功能 |
第三章 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 |
3.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3.2 调查问卷问题的编辑制定 |
3.3 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3.3.1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3.3.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第四章 体现科学思维素养在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 |
4.1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理念 |
4.1.1 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并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培养意识 |
4.1.2 提高教师素养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能力 |
4.1.3 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 |
4.1.4 加强课堂思维训练 |
4.1.5 加强物理知识的整体性,建立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
4.2 设计多种教学培养策略,充分培养学生思维 |
4.2.1 情境创设,开启学生科学思维兴趣 |
4.2.2 创设连贯的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自发思维活动 |
4.2.3 预留学生课堂思考空间 |
4.2.4 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 |
4.2.5 培养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开拓思维建设意识 |
4.2.6 提高学生思维习惯培养意识 |
4.3 改变物理学科教学评价模式,体现学生思维能力 |
第五章 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导向下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光世界巡行 |
第四章 第一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生调查问卷 |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教师调查问卷 |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致谢 |
(8)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理论依据 |
第三章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分析 |
3.1 初中物理微课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3.2 初中物理微课分类 |
3.3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
3.4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及实施流程 |
第四章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
4.1 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一一以比热容实验为例 |
4.2 微课在仪器使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以电流的测量为例 |
4.3 微课在知识应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以比热容的应用为例 |
4.4 微课在知识拓展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一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初中习题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地位及作用 |
(二)核心素养下对习题课的要求 |
(三)新技术给习题课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技术支撑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统计分析 |
(五)行动研究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学科素养 |
(二)物理核心素养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混合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 |
一、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及步骤 |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准备阶段 |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研究实施阶段 |
(三)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研究总结阶段 |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和访谈的编制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三)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初中物理习题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
一、物理核心素养要点框架的建构 |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特征 |
(一)实践性 |
(二)层次性 |
(三)延伸性 |
(四)趣味性 |
三、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的习题课教学策略 |
(一)精选习题,选题接近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
(二)习题设问由浅入深,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
(三)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
(四)引入实验,再现物理过程 |
(五)信息技术引进物理习题教学,丰富习题教学手段 |
(六)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
四、初中物理习题课的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
五、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 |
(一)教学预设目标的对比分析 |
(二)习题的选取及编排对比分析 |
(三)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
(四)教学达成目标的对比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不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关于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部分) |
附录2:关于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学生部分) |
附录3:访谈记录 |
附录4:初中物理习题课选题、编制参考提纲 |
附录5: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落实情况自评调查问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1 生活化教学的思想起源及发展 |
2.1.2 生活化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推行 |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2.2.1 生活化教学思想在国内的发展 |
2.2.2 生活化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3.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3.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目标 |
4.1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并学会应用 |
4.2 形成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4.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自身潜力 |
4.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4.5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
4.6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基本原则 |
5.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
5.2 因材施教原则 |
5.3 直观性原则 |
5.4 循序渐进原则 |
5.5 巩固性原则 |
5.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策略 |
6.1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
6.2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理解物理概念 |
6.3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
6.4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改进物理实验 |
6.5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实践能力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将日常生活现象应用物理教学设计及案例实施 |
7.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 |
7.2 “弹力”教学案例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育实践 |
8.1 实验目的 |
8.2 实验对象 |
8.3 实验过程 |
8.4 实验结果 |
8.5 实验总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D]. 罗正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 焦振兰.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 刘彬彬.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4]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D]. 朱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5]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 凌宇飞.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以县级普通中学为例[D]. 邱欣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 肖瑜. 宁夏大学, 2019(02)
- [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D]. 吕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10]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神灵.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