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钙及钙调素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威[1](2020)在《瘤背石磺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感知潮汐节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栖息于潮间带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具有多种生物节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昼夜节律、潮汐节律和月节律等,这些生物节律都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调节密不可分。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比高等脊椎动物相比较简单,是研究神经系统相关功能的良好材料。栖息于潮间带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瘤背石磺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易于获得且神经系统结构非常简单,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调节的良好材料,可发展成为一种优良的海洋软体动物模型。本实验室前期已经鉴定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有4种石磺,其中瘤背石磺神经系统结构简单,为研究其如何感知潮汐节律的机制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研究潮间带海洋动物生物节律的良好材料。本实验主要通过瘤背石磺神经节部位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Western blot对Or Ca MKII蛋白的定位分析和低频声波频率模拟潮汐对瘤背石磺神经可塑性调节初步的探索。1.Or Ca M,Or Ca MKII和Or Ca MKIV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Ca2+信号通路是节律性调节的重要通路之一,具有神经可塑性调节的功能。当机体受到环境胁迫、病毒入侵和机械损伤等外界因素的刺激时,内流的Ca2+与Ca M结合形成Ca2+/Ca M复合物后被激活,从而激活下游基因Ca MK发生磷酸化,接着CREB被激活,引起相应的生理行为的改变。为了探究瘤背石磺由海洋向陆地进化过程中Ca2+信号通路机制调节的作用,进一步理解该信号通路在瘤背石磺神经调节中发挥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本实验以瘤背石磺神经节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到Ca M、Ca MKII和Ca MKIV基因的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 RT-PCR实验。结果显示,Or Ca M基因的c DNA全长2 123 bp,开放阅读框为465 bp,共编码155个氨基酸,具有4个Eh-hand结构域。预测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的原子数量是2 387,分子量约为17 421 k Da,理论等电点4.03,分子式为C742H1170N200O267S8。Or Ca MKII基因的c DNA全长1 656 bp,开放阅读框为1 347 bp,共编码449个氨基酸,具有S_TKc结构域;预测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的原子数量是7 178,分子量约为50.853 k Da,理论等电点7.24,分子式为C2277H3593N629O666S13,N端信号肽由1~29个氨基酸组成。Or Ca MKIV基因的c DNA全长1 603 bp,开放阅读框为1 032 bp,共编码343个氨基酸,具有S_TKc结构域;预测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的原子数量是5 490,分子量约为3.873 7 ku,理论等电点6.12,分子式为C1741H2768N452O514S15,N端信号肽由1~29个氨基酸组成。荧光定量PCR检测Or Ca M-Or Ca MKII-CREB1基因在不同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Or Ca M-Or Ca MKII-CREB1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神经节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在肠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q RT-PCR检测Ca MKIV基因在组织中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Ca MKIV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腹足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背部皮肤、口器,而在神经组织、蛋白腺、肠、肝胰腺等脏器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初步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瘤背石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调节。2.潮汐节律和昼夜节律对瘤背石磺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栖息于潮间带的海洋动物长期暴露于涨潮和退潮的环境中,其行为和生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受到太阳和月亮所引起的潮汐周期的影响。瘤背石磺暴露于潮汐周期运动的环境中,根据2019年5月15-20日的潮汐表,选择潮汐最低潮的样品,涨潮和退潮的取样点是在潮水在300 cm和350 cm之间,因为当潮水位于最高潮时瘤背石磺被潮水所淹没,无法取样。当潮水在300 cm和350 cm之间时,海水正好接触样品。根据每天的取样时间往后延迟大约60 min,连续6天取样。q RT-PCR检测Or Ca M-Or Ca MKII-CREB1基因在连续6天潮汐和昼夜环境下在神经节中表达分析,结果显示Or Ca M-Or Ca MKII-CREB1基因在夜晚最低潮时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第二天中Or Ca MKII蛋白在潮汐和昼夜环境下在神经节的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瘤背石磺暴露于最低潮时神经节Ca MKII蛋白的表达较高。我们猜测这些基因在潮汐和昼夜环境作用下的表达可能与受潮汐节律和昼夜节律的调节有关。3.潮汐低频声波频率对瘤背石磺Ca M-like、Ca MKII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在实验室内模拟潮汐中低频声音刺激瘤背石磺,通过RACE-PCR技术克隆到Ca M-like基因的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 RT-PCR实验。结果显示,瘤背石磺Ca M-like基因的c DNA全长2 321bp,6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6氨基酸,具有一个Eh-hand结构域;预测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的原子数量是3 165,分子量约为23 029.64 KDa,理论等电点4.64,分子式是C1018H1544N274O320S9。N端信号肽由29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瘤背石磺Ca M-like基因与静水椎实螺、光滑双脐螺的Ca M-like基因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这与传统形态学的分类相吻合。q RT-PCR检测Ca M-like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Ca M-like m RNA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均有表达,但神经节部位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它组织(P<0.05),推测其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调节。荧光定量结果显示Ca M-like、Ca MKII基因分别在25 HZ和50 HZ低频声波频率12.4 h刺激下表达量较高,初步推测其能感知25 HZ-50 HZ声波频率。这可能与瘤背石磺栖息于潮间带中长期感知12.4 h潮汐周期节律,与潮汐节律有关。4.致病细菌对瘤背石磺新型C-型凝集素、血淋巴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海洋环境中的细菌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沿海生态系统中病原细菌的生物学影响的报道甚少。因此,我们研究了无壳贝类瘤背石磺抵抗病原性细菌感染的反应。这里的数据分析可以用作评估瘤背石磺固有免疫反应的基础信息。克隆了Or CTL c DNA的全长,其编码共192个氨基酸的1849个碱基对(bp)组成。构建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表明Or CTL具有保守的CTL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RD),其中包含EPS(Glu-Pro-Ser)基序,可能揭示了其与他无脊椎动物一样对碳水化合物的有识别功能。Or CTL m RNAs主要表达于在神经节和肝胰腺等组织中;Or CTL m RNAs表达量在哈维氏弧菌感染后2 h后开始表达上调,在4 h迅速下降,在12 h明显增加。此外,用副溶血弧菌感染后,Or CTL基因表达从2 h开始略微上调,在12 h达到峰值。另外,我们研究了酶活性(在肝胰腺中)和细胞免疫(在血淋巴中)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细胞周期。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后,SOD活性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相反,用细菌感染后,ALP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肝胰腺中的酶活性波动明显,并且细菌对ALP活性更敏感。血淋巴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细菌感染后,血淋巴中S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较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可以激活瘤背石磺的免疫反应,这将为研究水生动物在疾病预防中提供参考依据。
覃华丽,周雪,章为[2](2002)在《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
邓志云[3](2012)在《GAP-43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周围神经再生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是一种胞膜磷酸蛋白,与神经发育、突触形成和可塑性,特别是与神经再生密切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后,其含量可增加20~100倍[1-2]。因其是神经元生长发育的标志性蛋白质,并在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再生过程中作用关键,对其研究日渐增加,
梁威,吴容宇,严彩瑞,杨铁柱,顾冰宁,沈和定[4](2020)在《低频声波频率下瘤背石磺CaM-like、CaMKII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文中认为长期栖息于潮间带的动物能够感知当地的潮汐规律,形成潮汐记忆的能力。本研究以栖息于潮间带的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为对象,研究其通过感知潮汐来临时产生的低频声音来调节其行为与潮汐节律相协调的分子机制。通过RACE-PCR技术克隆到CaM-like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RT-PCR实验。结果显示,瘤背石磺CaM-like基因的cDNA全长2321 bp,包括5′非编码区(UTR)366 bp,3′非编码区(UTR)1337 bp,6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6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的原子数量是3165,分子量约为23029.64 kD,理论等电点4.64,分子式是C1018H1544N274O320S9。N端信号肽由29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瘤背石磺CaM-like基因与静水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的CaM-like基因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这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在实验室内模拟潮汐中低频声音刺激瘤背石磺,应用qRT-PCR检测CaM-like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CaM-like mRNA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均有表达,但神经节部位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背部皮肤、腹足、肠、肝胰腺、口器和蛋白腺等组织(P<0.05),推测其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调节。荧光定量结果显示CaM-like、CaMKII基因分别在25 Hz和50 Hz低频声波下刺激12.4 h表达量较高,初步推测其能感知25~50 Hz声波频率。这可能与栖息于潮间带中的瘤背石磺长期感知12.4 h半日潮潮汐周期节律,形成潮汐记忆有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瘤背石磺感知潮汐节律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探究海洋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依据。
栾晶[5](2007)在《文昌鱼钙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表达与进化研究》文中指出文昌鱼(Amphioxus)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是研究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的典型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文昌鱼有关基因的结构、进化和表达,可以揭示文昌鱼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来了解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本文从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肠cDNA文库(本实验室保存)中,克隆了具有完整编码框的钙结合蛋白基因——钙调素1基因(AmphiCaM1a和AmphiCaM1b)、AmphiCalbin基因和钙相关蛋白基因(AmphiCaRP1和AmphiCaRP2),并对其结构、进化和表达分别开展了研究。我们从青岛文昌鱼的肠cDNA文库中得到两个编码CaM1蛋白的CaM1基因,命名为AmphiCaM1a和AmphiCaM1b。二者开放阅读框内仅有两个核苷酸突变,其中一个造成一个氨基酸突变,这一点已经通过半巢式PCR扩增在基因组水平上得到验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种文昌鱼的CaM1是传统的钙调素基因,CaM2也许是CaM1基因倍增的产物。Sou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表明CaM1基因在青岛文昌鱼基因组中存在两个拷贝。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AmphiCaM1a基因在文昌鱼中存在两个转录本。整体原位杂交、切片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结果一致表明从晚期神经胚一直到成体阶段,AmphiCaM1a基因在消化系统强烈表达并一直持续到成体。这提示在神经胚期结束后,AmphiCaM1a基因参与了文昌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行使功能,并且性成熟后在性腺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作为现存的最接近于脊椎动物祖先的无脊椎动物,头索动物文昌鱼中两个CaM1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模式的研究尚属首次报道。第三个从青岛文昌鱼肠cDNA文库中克隆到的是编码新型EF手形钙结合蛋白(EFCaBPs)的AmphiCalbin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得到了两个有趣的推论。首先,AmphiCalbin与一大组至今未命名的EFCaBPs聚类在一支,而与已鉴定的EFCaBPs分离开来。其次,AmphiCalbin落在了脊椎动物未命名的EFCaBPs一支的基部,很可能代表了它们的原型。这一观点从我们分析的基因组结构上也得到了支持,AmphiCalbin与其脊椎动物的同源基因有着一致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组成。切片原位杂交和整体原位杂交结果一致显示了AmphiCalbin基因在消化系统和性腺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这提示AmphiCalbin基因可能在消化系统和性腺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未命名EFCaBPs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奠定基础。本文报道的最后两个从青岛文昌鱼肠cDNA文库中克隆到的基因是编码钙相关蛋白的AmphiCaRP1和AmphiCaRP2基因。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mphiCaRP1和AmphiCaRP2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新成员,无EF手形结构,二者聚类在一起。RT-PCR分析表明,AmphiCaRP1和AmphiCaRP2基因在文昌鱼成体的各个组织都表达,在肝盲囊表达丰度略高,提示AmphiCaRP1和AmphiCaRP2可能都与文昌鱼的消化功能有关。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AmphiCaRP1基因在胚胎发育到两天的时候才开始在消化系统表达,而AmphiCaRP2基因在胚胎发育到一天的时候就开始在消化系统表达,这提示对于文昌鱼幼虫,AmphiCaRP2比AmphiCaRP1更早发挥其在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作用。
王琪[6](2020)在《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是生存于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地带的古老物种,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畜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由于双峰驼是严格的季节性发情动物,其生长速度慢、生殖周期长、繁殖性能低,而且双峰驼排卵机理尚不清楚,故而本研究以双峰驼为研究对象,展开蛋白质组及差异蛋白功能的研究。首先,我们选取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双峰驼(公驼)血清,通过蛋白质组学(i TRAQ)筛选出与生殖相关的差异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筛选和鉴定与激素合成分泌相关的差异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验证RBP4蛋白的功能;其次,通过i TRAQ技术筛选肌肉注射精清(Seminal Plasm,SP)诱导排卵后的卵巢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内分泌学、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筛选出可能参与调控诱导排卵的靶蛋白-钙离子/钙调依赖性蛋白激酶II-γ(Calcium/calmodulin kinase II-γ,CAMK2G);最后,通过体外卵巢颗粒细胞模型研究CAMK2G对雌激素受体(ER)的调控机制。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i TRAQ方法,共筛选出359个公驼的血清蛋白,基于1.2和0.8的倍数变化临界值,且p<0.05,共筛选出32种差异蛋白(11种上调和21种下调);筛选和鉴定了5个与生殖相关的差异蛋白(PCGF5、H1.2、ANTXR2、FOLR1和RBP4)。2.RBP4在性腺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在睾丸组织中RBP4表达水平较高;双峰驼支持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Vit A,可以影响IGFs、RBP4和AR的表达水平,且对RBP4(负相关)和AR(正相关)有剂量依赖性;过表达(敲低)RBP4对IGFs的表达有抑制(促进)作用,并且同时下调(上调)AR的表达水平;RBP4可通过类固醇合成通路调控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3.通过i TRAQ共筛选出404个卵巢差异表达蛋白,260个上调蛋白(SP组),144个下调蛋白,进一步筛选出5个可能参与诱导排卵的差异蛋白(CAMK2G、FST、NR5A1、PAK1和PRL);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组织免疫荧光等发现,排卵前后差异蛋白在性腺轴及生殖器官中表达水平不同,推测诱导排卵过程均有性腺轴的参与。4.调控CAMK2G的表达水平对各受体及相关蛋白有不同影响;过表达/敲低CAMK2G可以上调/下调ER的表达水平;CAMK2G的特异性抑制剂KN-93可下调ER的表达水平;CAMK2G可通过介导17βHSD和P450scc的表达来调节类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本研究揭示:RBP4与公驼的繁殖相关,主要参与调节雄激素的合成,故而推测RBP4可作为一个调控因子调控激素的合成分泌;CAMK2G通过参与类固醇通路调控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推测CAMK2G可能是双峰驼诱导排卵过程的一个调控分子。
韩诚[7](2019)在《从“肾脑相关”论衰老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脑功能失衡机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衰老状态下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在脑不同层次阴阳失衡的表现和发生机制,初步阐明地黄饮子对衰老模型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为补肾健脑法提供现代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理论探讨:系统梳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衰老及学习认知的认识,探讨从肾论治衰老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可能性。2、实验研究:(1)实验分组:设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和盐酸美金刚阳性药物组共计6组。其中,以6月龄雄性SAMP8小鼠作为衰老动物模型,以同月龄雄性SAMR1小鼠为正常对照,其他各组采用同月龄雄性SAMP8小鼠并给予药物干预。(2)给药干预:各组动物正常饮食条件喂养至5月龄后,从第6个月开始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每天灌胃不同浓度的地黄饮子水煎液(7.51g/kg·d、15.02g/kg·d、30.04g/kg·d),盐酸美金刚组小鼠灌胃盐酸美金刚混悬液(3.03mg/kg·d),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动物小鼠灌胃等量溶媒。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个月后,进行如下指标检测。(3)学习记忆能力评价: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方法评价各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空间参考记忆力和新物体识别能力。(4)突触结构可塑性检测: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形态变化。(5)突触功能可塑性检测:对各组小鼠海马内“schaffer侧枝-CA1区”突触回路进行在体场电位记录实验,观察LTP和LTD现象,评价突触传递效率。(6)海马神经递质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差异。(7)谷氨酸受体和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的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AMPAR2、NMDAR1、pNMDAR1、NMDA2A、pNMDA2A、NMDA2B、pNMDA2B、CaMKII、pCaMKII共9个蛋白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基于“肾脑相关”理论,从经络联系、精髓关系、元神、肾志与脑神的关系,以及阴阳变化5个方面探讨了从肾论治衰老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可能性;并且基于阴阳学说理论,认为现代脑科学相关研究成果都是阴阳之象,是对中医阴阳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用阴阳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脑具有可行性。2.实验研究结果:(1)行为学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着下降(P<0.05);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地黄饮子高剂量可以有效提升小鼠空间辨识和记忆提取能力,减少空间搜索时间(P<0.05);新物体识别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记忆力受损(P<0.05);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地黄饮子高、中剂量均能使小鼠准确区分被更换的物体(P<0.05),并增加其对新物体辨识的时间(P<0.01)。(2)在体场电位记录结果: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经过200Hz的高频刺激后增幅不明显,LTP效应明显低于相同月龄的抗老化SAMR1小鼠(P<0.001),给予地黄饮子治疗后,则可以有效增强模型小鼠的LTP效应(P<0.05)。而在2Hz的低频刺激下,各组小鼠LTD的易化效应和EPSP的抑制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与6月龄的快速老化SAMP8小鼠相比,相同月龄的抗老化SAMR1小鼠LTD效应仅在低频刺激后的小段时间内受到强化,随着时间流逝,其LTD易化现象逐渐恢复,突触后的兴奋性电位逐渐恢复正常(P<0.001);给予地黄饮子治疗后,地黄饮子高剂量组小鼠的LTD效应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3)透射电镜检测结果:通过透射电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模型组小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突触间隙增大或消失,突触前、后膜不清晰,突触小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质变薄;线粒体结构崩解,嵴断裂或溶解。给予地黄饮子灌胃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器损伤减少,突触结构得到修复。(4)ELISA检测结果:衰老模型组小鼠海马内Glu与GABA含量显着增加(P<0.001),经过药物治疗后,各组小鼠海马内Glu与GABA含量均有所降低,尤其是地黄饮子高剂量组的Glu与GABA含量降低最明显(P<0.01)。(5)WB检测结果:SAMP8模型小鼠海马内AMPAR2、NMDAR1和NMDA2B的含量升高(P<0.05),CaMKII含量降低(P<0.05),pNMDAR1、pNMDA2A和pNMDA2B的含量增高(P<0.05),pCaMKII含量降低(P<0.05)。运用地黄饮子治疗后,中剂量地黄饮子可以有效降低NMDAR1的蛋白含量(P<0.01);高剂量地黄饮子可以有效增加CaMKII的蛋白含量和磷酸化程度(P<0.05),降低AMPAR2、NMDA2B和pNMDA2B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1.海马组织Glu和GABA含量增高、代谢失衡与衰老状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关;2.海马“schaffer侧枝-CA1区”突触回路的LTP/LTD效应失衡是衰老状态下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脑电生理层面阴阳失衡的机制;3.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是衰老状态下脑电生理和氨基酸神经递质层面阴阳失衡的关键因素。4.补肾方剂地黄饮子可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钙内流而易化神经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张维宁,吴馥梅,张祖暄[8](1988)在《钙离子与突触传递》文中指出 钙离子,是生理活性物质,作为细胞功能的调节剂,在细胞的运动、分泌、代谢、分化等许多基本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耦联或信使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极为广泛。在神经系统中钙的生理意义也日益引起重视。突触传递是神经活动的重要过程,也是神经生理学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本文主要对钙离子与突触传递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综述。
郭敏,李刚[9](2013)在《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突触可塑性不仅是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疾病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突触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敏感部位,在突触前、后膜积聚了许多可导致突触可塑性调节的信号分子,突触部位的这些分子对于神经传递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对于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突触前和突触后相关蛋白以及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等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该文就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羊明智[10](2004)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Ca~(2+)介导的即早基因表达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导致脊髓损伤后不可逆性截瘫的主要原因是脊髓继发性损伤(secondary injury),目前尚不清楚脊髓这种内源性自毁现象的发生机理,因此也无法阻断脊髓创伤后继发性损伤的病理进程。这是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重要原因。既往研究显示:脊髓创伤后缺血、氧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等多种因素均可以影响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进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脊髓细胞内外Ca2+离子失衡(内流)可以导致上述所有的病理现象,单纯的脊髓细胞外钙环境一个因素即可形成与脊髓损伤完全类似的病理变化,因此,钙离子内流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近来受到极大的重视。 现有的关于脊髓损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研究提示,脊髓继发性损伤不完全是脊髓组织被动遭受创伤损害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脊髓继发性损伤是神经细胞主动的程序性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它受到基因的严格调控。即时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 IEGs)就是已被证实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病理过程的一种可诱导基因,其家族成员包括c-fos(与之同根的FosB和Fra)、c-jun(与之同根的junB和junD)等,他们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中止。IEGs的表达主要受细胞内外环境(包括Ca2+、CaM及其依赖性激酶)的影响。那么,既往研究证实的钙离子内流影响脊髓继发性损伤是否通过其对IEGs等基因表达的诱导而起作用,目前国内外均缺乏研究。钙离子的跨膜内流是通过钙离子通道的激活而实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钙离子通道主要包括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和电压敏感性钙离子通道等,不同的钙离子通道定位于不同的亚细胞区域,可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果能够证实该离子内流通过介导IEGs等基因的表达诱导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那么,钙离子通过何种通道发挥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在CaM的介导下,通过Ca2+—CaM—激酶的酸化,可激活转录因子,发挥其生物学效应。那么,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Ca2+对IEGs第二军医大学中文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等基因表达的诱导是否需要CaM及其依赖性激酶介入,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明确钙离子内流,钙调素激活,激酶活化到基因表达,引起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和分子生物学机理,寻找阻断其病理进程的有效环节和脊髓损伤发生机制这一难题。在实践中,有利于寻找阻断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实现对脊髓损伤的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从根本上改善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现实意义。故此我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法: 1.参考成熟大鼠海马脑片及Camline介绍的脊髓组织片离体培养技术,对大鼠脊髓组织片的培养技术根据实验条件进行改良,在不同培养时间对培养脊髓组织片进行常规HE,Nissl染色观察组织片大体结构,并利用州叮T技术进行组织活性鉴定。研究大鼠年龄、组织片厚度以及培养时间对组织活性的影响,探讨离体脊髓组织培养最合适的参数。 2.将离体脊髓组织片置于高钙离子环境,制作离体脊髓继发性损伤模型。 3.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高钙离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APS和尼卡地平)、钙离子通道激动剂(Bayk8644)等因素干预下脊髓组织即早基因c一fos mRNA表达与时间的关系变化。探讨这些因素对脊髓离体组织c一fos mRNA表达的影响和作用。 4.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高钙离子、钙调素阻滞剂(三氟啦嗦)、钙调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KN一62)对离体脊髓组织即早基因c-fos mRNA的表达与时间的关系变化。探讨钙调素及其激酶在离体脊髓组织即早基因c一fos mRNA表达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改良的脊髓组织片培养技术能使脊髓组织培养获得较为满意的组织成活率。脊髓组织片的组织活性受到取材鼠龄、组织切片厚度及培养时间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长期离体脊髓组织片培养时,1一7d鼠龄的脊髓组织片培养1一14d时活性最高,但组织结构形态容易受到破坏,在培养超过14d组织活性急剧下降。7一14d鼠龄的脊髓组织片培养活性在培养14d后仍有较高的组织活性并能保持较好的组织形态结构。各年龄组Zoouln和300um左右厚度的脊髓组织片培养的活性最佳,明显较loouln和400uln厚度组高。 2.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高钙离子组及阻滞剂/激动剂处理后,在脊髓组第二军医大学中文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织片灰质中c一fos基因均有不同程度地表达。高钙离子浓度组及Bayk8644溶液组,脊髓灰质神经元细胞中c一fos基因杂交信号在实验处理后3Omin至4h明显较对照组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组强。尤其以钙离子通道激动剂Bayk8644溶液组信号最为明显。(P<0.05)。高钙离子浓度组和钙离子通道激动剂Bayk8644溶液组处理后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c一fos基因杂交信号在30分钟时间点时即有明显增加。但钙离子通道激动剂Bayk8644溶液组信号增强高峰出现较早,在2小时即达高峰,而高钙浓度组在4一6小时时间点才达高峰。各组c一fos基因杂交信号表达均在8小时左右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组c一fos基因杂交信号表达增强以高钙离子浓度组及
二、钙及钙调素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钙及钙调素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瘤背石磺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感知潮汐节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石磺简介 |
1.1.1 瘤背石磺 |
1.1.2 瘤背石磺的神经节 |
1.2 海洋动物的节律性 |
1.2.1 昼夜节律 |
1.2.2 摄食节律 |
1.2.3 潮汐节律 |
1.3 神经可塑性调节相关基因的研究 |
1.4 潮汐低频声波的研究 |
第二章 瘤背石磺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和 Ⅳ(Ca MKⅡ、Ca MKⅣ)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实验动物 |
2.1.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RNA的提取和c DNA克隆 |
2.2.2 序列分析 |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 MKⅡ、Ca MKⅣ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 |
2.3 实验结果 |
2.3.1 神经节中总RNA的提取 |
2.3.2 Ca MKⅡ和 Ca MKⅣ c DNA的全长序列 |
2.3.3 Ca MKⅡ和 Ca MKⅣ的结构特征 |
2.3.4 Ca MKⅡ和 Ca MKⅣ基因同源性分析 |
2.3.5 瘤背石磺不同组织间Ca MKⅡ和 Ca MKⅣ m RNA的分布 |
2.4 讨论 |
第三章 潮汐节律和昼夜节律对瘤背石磺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Ca MKⅡ ORF基因扩增 |
3.2.2 目的片段的构建与表达 |
3.2.3 重组蛋白纯化和浓度测定 |
3.2.4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3.2.5 q RT-PCR检测瘤背石磺在潮汐和昼夜节律刺激下神经节中Or Ca M、Or Ca MKⅡ、Or CREB1 m RNA表达 |
3.2.6 瘤背石磺在潮汐刺激下神经节中的总蛋白提取 |
3.2.7 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3.3 实验结果 |
3.3.1 扩增Ca MKⅡ基因 |
3.3.2 瘤背石磺神经节中Or Ca M、Or Ca MKⅡ、Or CREB1 m RNA在潮汐和昼夜刺激的表达 |
3.3.3 重组蛋白p ET-28a~+-Or Ca MKⅡ的诱导表达 |
3.3.4 多克隆抗体的提取和特异性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低频声波频率对瘤背石磺Ca M-like、Ca MKⅡ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
4.1 材料 |
4.1.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总RNA的提取和c DNA克隆 |
4.2.2 Ca M-like基因c DNA全长的克隆 |
4.2.3 序列信息分析 |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 M-like基因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的分布 |
4.2.5 瘤背石磺在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下,不同时间点Ca M-like基因在神经节的相对表达量 |
4.2.6 瘤背石磺在不同声波频率刺激下,Ca MKⅡ基因在神经节的相对表达量 |
4.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Ca M-like c DNA的全长序列 |
4.3.2 Ca M-like m RNA在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分析 |
4.3.3 q RT-PCR检测Ca M-like基因在神经节中不同声波频率刺激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 |
4.3.4 q RT-PCR检测Ca MKⅡ基因在神经节中不同声波频率刺激下12.4 h的表达量 |
4.4 讨论 |
总结论 |
第五章 致病细菌对瘤背石磺新C-型凝集素、血细胞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5.1 材料 |
5.1.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Or CTL基因c DNA全长的克隆 |
5.2.2 序列信息分析 |
5.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r CTL基因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的分布 |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感染后Or CTL m RNA基因在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表达 |
5.2.5 细菌感染瘤背石磺后,肝胰腺中酶活性的检测 |
5.2.6 细菌感染瘤背石磺后,血淋巴细胞周期的检测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OrCTL的序列分析和特征 |
5.3.2 CTL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
5.3.3 Or CTL m RNA在不同组织中分布 |
5.3.4 细菌感染后,肝胰腺中Or CTL m RNA的表达水平 |
5.3.5 细菌感染对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影响 |
5.3.6 细菌感染对血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
5.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致谢 |
(3)GAP-43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周围神经再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GAP-43的命名 |
2 GAP-43的结构及生化特征 |
3 GAP-43的表达部位 |
4 GAP-43的可能作用机制 |
5 GAP-43与周围神经的再生 |
(4)低频声波频率下瘤背石磺CaM-like、CaMKII基因的表达及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总RNA的提取和cDNA克隆 |
1.2.2 CaM-like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1.2.3 序列信息分析 |
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2.5 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下CaM-like基因在神经节的相对表达量 |
1.2.6 不同声波频率刺激下12.4 h CaMKII基因在神经节的相对表达量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aM-like cDNA的全长序列 |
2.2 CaM-like mRNA在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 |
2.3 不同声波频率刺激下CaM-like基因在神经节中的表达量 |
2.4 不同声波频率刺激下12.4 h CaMKII基因在神经节中的表达量 |
3 讨论 |
4 结论 |
(5)文昌鱼钙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表达与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文昌鱼与进化发育生物学 |
2 细胞钙信号转导与钙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
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青岛文昌鱼CaM1a 与CaM1b 基因的克隆、鉴定和表达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文昌鱼肠cDNA 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
2.2 序列比较 |
2.3 青岛文昌鱼基因组DNA 的提取 |
2.4 AmphiCaM1b 基因组DNA 的半巢式PCR 扩增 |
2.5 系统进化分析 |
2.6 Southern 杂交 |
2.7 Northern 杂交 |
2.8 切片原位杂交 |
2.9 整体原位杂交 |
3 结果 |
3.1 AmphiCaM1a 与AmphiCaM1b 基因的克隆 |
3.2 AmphiCaM1a 与AmphiCaM1b 蛋白的序列分析 |
3.3 AmphiCaM1b cDNA 编码框内核苷酸突变的验证 |
3.4 AmphiCaM1a 与AmphiCaM1b cDNA 编码框的序列分析 |
3.5 AmphiCaM1a 与AmphiCaM1b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3.6 青岛文昌鱼CaM1 基因的拷贝数 |
3.7 AmphiCaM1a 基因的表达 |
4 讨论 |
第三章 青岛文昌鱼Calbin 基因的克隆、鉴定和表达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文昌鱼肠cDNA 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
2.2 序列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 |
2.3 Northern 杂交 |
2.4 切片原位杂交 |
2.5 整体原位杂交 |
3 结果 |
3.1 AmphiCalbin 基因的克隆 |
3.2 AmphiCalbin 蛋白的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 |
3.3 AmphiCalbin 基因的结构分析 |
3.4 AmphiCalbin 基因的表达 |
4 讨论 |
第四章 青岛文昌鱼CaRP1 与CaRP2 基因的克隆、鉴定和表达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文昌鱼肠cDNA 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
2.2 序列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 |
2.3 RT-PCR 分析 |
2.4 整体原位杂交 |
3 结果 |
3.1 AmphiCaRP1 与AmphiCaRP2 基因的克隆 |
3.2 AmphiCaRP1 与AmphiCaRP2 蛋白的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 |
3.3 AmphiCaRP1 与AmphiCaRP2 基因的结构分析 |
3.4 AmphiCaRP1 与AmphiCaRP2 基因的表达 |
4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综述 |
1.骆驼的生殖生理 |
1.1 骆驼的分类及分布 |
1.2 骆驼的生殖特性 |
1.3 骆驼生殖生理 |
2 视黄醇及其代谢过程 |
2.1 视黄醇与动物生殖 |
2.2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研究进展 |
2.3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作用机理 |
2.4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生殖疾病方面的研究 |
3 钙离子及其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
3.1 钙离子的功能 |
3.2 钙离子与生殖 |
3.3 钙离子与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
3.4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生理功能 |
3.5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与生殖相关疾病的关系 |
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双峰驼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及仪器 |
1.3 方法 |
1.3.1 血清蛋白的提取 |
1.3.2 过滤辅助样品制备(FASP)消解 |
1.3.3 iTRAQ标记和SCX分馏 |
1.3.4 LC-MS/MS分析 |
1.3.5 数据分析 |
1.3.6 血清RNA的提取及qPCR反应 |
1.3.7 总蛋白的提取及蛋白免疫印迹 |
1.3.8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双峰驼血清iTRAQ分析 |
2.2 鉴定差异表达蛋白 |
2.3 聚类分析和蛋白质间互作网络(PPI)分析 |
2.4 qPCR和 Western blot验证表达谱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4)对AR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细胞原代培养 |
1.2.2 体外细胞处理和转染 |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2.5 免疫荧光染色 |
1.2.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RBP4 基因在双峰驼各组织的mRNA检测 |
2.2 RBP4在双峰驼性腺轴的检测 |
2.3 不同浓度VitA对其受体,结合蛋白(RBP4)及IGFs的影响 |
2.4 RBP4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酶切鉴定 |
2.5 支持细胞转染过表达p-EGFP-RBP4 的效果检测 |
2.6 过表达RBP4对IGFs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
2.7 siRNA-RBP4 的合成及沉默效率检测 |
2.8 沉默RBP4对IGFs及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后卵巢差异蛋白质筛选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耗材 |
1.2 方法 |
1.2.1 动物和处理条件 |
1.2.2 精液收集和精清制备 |
1.2.3 精清注射及血清样品收集 |
1.2.4 样品的采集 |
1.2.5 qRT-PCR和 RT-PCR |
1.2.6 蛋白质印迹 |
1.2.7 组织免疫荧光染色 |
1.2.8 数据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卵泡直径和血清激素水平 |
2.2 蛋白质分析 |
2.3 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
2.4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 |
2.5 表达谱验证 |
2.6 组织表达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CAMK2G通过类固醇通路调控ER的表达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不同浓度抑制剂处理细胞 |
1.2.2 细胞转染及其它方法 |
2 结果 |
2.1 CAMK2G的表达分析 |
2.2 过表达载体p-EGFP-CAMK2G酶切验证 |
2.3 双峰驼颗粒细胞转染过表达p-EGFP-CAMK2G的效果检测 |
2.4 过表达CAMK2G对各受体的影响 |
2.5 过表达CAMK2G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
2.6 siRNA-CAMK2G沉默效率的检测 |
2.7 敲低CAMK2G对各受体及PPI各相关蛋白的影响 |
2.8 敲低CAMK2G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
2.9 抑制剂KN-93对CAMK2G的影响 |
2.10 抑制剂KN-93对各受体及PPI各相关蛋白的影响 |
2.11 抑制剂KN-93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附件 |
(7)从“肾脑相关”论衰老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脑功能失衡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对学习记忆功能的认识 |
(一)“神”乃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
(二)五脏藏神协调认知过程 |
(三)脑主元神启发灵机神明 |
二、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一)阴阳失衡而衰 |
(二)五脏衰而寿尽 |
(三)肾乃寿夭关键 |
三、从“肾脑相关”论衰老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
(一)经络不通,肾脑失联 |
(二)肾精不足,脑髓不满 |
(三)元气衰竭,神去机息 |
(四)志无所藏,神无所化 |
(五)阴阳失调,迷惑健忘 |
四、现代医学对学习记忆功能的认识 |
(一)学习记忆活动的行为模式 |
(二)学习记忆活动的结构基础 |
(三)学习记忆活动的物质基础 |
五、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一)基因功能紊乱与衰老 |
(二)细胞自噬与衰老 |
(三)氧化应激-炎症-免疫与衰老 |
(四)与衰老相关的其他学说及认识 |
六、衰老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 |
(一)相关脑区突触可塑性的改变 |
(二)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 |
(三)离子通道通透性与功能的改变 |
(四)激素水平的改变 |
七、从肾论治衰老肾虚状态下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
(一)基于阴阳失衡探究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
(二)运用地黄饮子从肾论治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地黄饮子对SAM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仪器 |
(三)药品与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实验设计 |
(二)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备 |
(三)行为学实验检测 |
(四)在体海马场电位记录 |
(五)海马组织样本采集、固定与制片方法 |
(六)统计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地黄饮子对SAM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改善作用 |
(二)地黄饮子对SAM小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改善作用 |
(三)地黄饮子对SAM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可塑性的改善作用 |
(四)地黄饮子对SAM小鼠海马突触功能可塑性的改善作用 |
四、讨论 |
(一)地黄饮子参与调节学习记忆 |
(二)地黄饮子参与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 |
(三)LTP/LTD效应失衡是衰老肾虚证脑电生理阴阳失衡的表现之一 |
五、小结 |
实验二 地黄饮子对SAM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仪器 |
(三)药品与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实验设计、分组情况及实验流程 |
(二)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 |
(三)待测样本的收集与检测 |
(六)统计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内Glu、GABA含量 |
(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内谷氨酸受体、CaMKII的表达 |
四、讨论 |
(一)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代谢失衡是脑内神经递质阴阳失衡的表现之一 |
(二)衰老状态下脑不同层次阴阳失衡的关键在于钙离子代谢异常 |
(三)地黄饮子可以有效调节衰老状态下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
五、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Master8 刺激器各阶段刺激模式程序 |
附录2.fEPSPs计算公式 |
附录3.各组小鼠海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9)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突触前可塑性蛋白 |
1.1 生长相关蛋白-43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 |
1.1.1 GAP-43的生化特点 |
1.1.2 GAP-43的生理作用及机制 |
1.2 突触素 (synaptophysin, Syn) |
1.2.1 Syn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
1.2.2 Syn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1.2.3 Syn与癫痫 |
1.2.4 Syn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姚柏春等[23]研究发现, AD模型脑内海马Syn免 |
2?突触后可塑性蛋白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 |
2.1 PSD-95 |
2.2 PSD-95与谷氨酸受体 |
2.3 PSD-95局部化的调节机制 |
2.3.1 PSD-95与蛋白磷酸化 |
2.3.2 PSD-95与蛋白棕榈酰化 |
3?参与突触可塑性的细胞骨架蛋白 |
3.1 微管蛋白 (tubulin) |
3.1.1 tubulin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
3.1.2 MAP-2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 |
3.2 肌球蛋白Va (Myosin-Va) |
3.3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 (actin-related protein 2/3, ARP2/3) |
4?参与突出可塑性的其他调节蛋白 |
4.1 生长抑制因子Nogo-A |
4.2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euralcell adhesion molecules, NCAMs) |
4.2.1 NCAMs的结构与功能 |
4.2.2 NCAMs参与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
5?小结 |
(10)脊髓继发性损伤中Ca~(2+)介导的即早基因表达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鼠离体脊髓组织片的培养及其活性鉴定 |
一、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第二部分 细胞外高Ca~(2+)及其激动/阻滞剂对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及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第三部分 钙调素及其依赖性激酶对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及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文献综述一 |
文献综述二 |
主要学术活动 |
致谢 |
四、钙及钙调素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瘤背石磺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感知潮汐节律的初步研究[D]. 梁威.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2]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研究现状[J]. 覃华丽,周雪,章为.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02)
- [3]GAP-43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周围神经再生的关系[J]. 邓志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4]低频声波频率下瘤背石磺CaM-like、CaMKII基因的表达及功能[J]. 梁威,吴容宇,严彩瑞,杨铁柱,顾冰宁,沈和定. 中国水产科学, 2020(02)
- [5]文昌鱼钙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表达与进化研究[D]. 栾晶.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3)
- [6]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D]. 王琪.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7]从“肾脑相关”论衰老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脑功能失衡机制[D]. 韩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钙离子与突触传递[J]. 张维宁,吴馥梅,张祖暄.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88(02)
- [9]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 郭敏,李刚. 神经药理学报, 2013(06)
- [10]脊髓继发性损伤中Ca~(2+)介导的即早基因表达及机理研究[D]. 羊明智. 第二军医大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