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氧化氮的药理学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向云,汤小芳,李军,黄朝霞,杨桃梅,杨长福,李尧锋[1](2022)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揭示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动物药理学实验验证疗效,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应用大果木姜子油治疗4周,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血清BNP水平和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然后基于文献检索和TCMSP数据库获取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CT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心力衰竭的已知治疗靶点,将疾病治疗靶点与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Venn分析,运用SYBY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互作关系,再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子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大果木姜子油可显着升高ISO诱导的心衰大鼠LVSP、±dp/dtmax,降低LVEDP和BNP水平,改善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获得大果木姜子油20个活性成分,其中7个活性成分(沉香螺旋醇、芳樟醇、萜品烯-4-醇等)可能通过调控一个蛋白互作网络治疗心力衰竭,该网络中的靶点有PTGS1、PTGS2、NOS2、NOS3、GSK3B;由蛋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关。结论:大果木姜子油可改善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可能与调控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关。
覃仕娜,朱素梅,莫钧茹,覃淼,黄金梅,苏军峰,梁健钦,奉建芳[2](2021)在《基于质量标志物的金岗清瘟颗粒有效成分辨识及其含量测定》文中提出目的筛选金岗清瘟颗粒抗炎活性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分别以小鼠耳肿胀度以及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指标,评价金岗清瘟颗粒的抗炎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金岗清瘟颗粒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化学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toxicity,ADMET)性质进行筛选作为有效成分,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金岗清瘟颗粒可以显着减轻小鼠耳肿胀的炎症反应(P<0.01)。在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NO、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金岗清瘟颗粒含药血清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显着降低(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得到43个化学成分,619个成分靶点和584个疾病靶点,作用靶点128个,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556条生物过程,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108条通路。结合ADMET性质筛选得到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和连翘苷作为有效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65、0.68、0.59、2.38 mg/g。结论体内外实验证实金岗清瘟颗粒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G/H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IL-6、TNF等靶点调控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和连翘苷是金岗清瘟颗粒的抗炎活性成分,可作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肖珊珊[3](2021)在《龙脑精油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预测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开始大量种植龙脑樟,在提取天然冰片的同时,还能得到龙脑精油(borneol essential oil,BEO)这一副产品。BEO作为一个新型产品,急需了解其生物活性功能,为产业化应用提供思路。本文根据BEO的主要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转录组学预测其可能的生物活性,并借鉴其主要成分-龙脑的功能,对BEO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等一系列的功能进行探究;在研究这些功能的过程中,继续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模式,分析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并采用生理指标验证预测结果,力图为BEO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5个部分:1.BEO成分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法定性定量分析表明,BEO含有42种成分,包括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和含氧倍半萜类4大类,其中龙脑(16.4%)、β-石竹烯(10.7%)、樟脑(10.6%)、柠檬烯(8.2%)、α-蒎烯(7.5%)、月桂烯(6.2%)和莰烯(4.4%)等是BEO的主要组成成分。BEO的雄性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为5081mg/kg(无毒),雌性小鼠的LD50为2749 mg/kg(低毒);50%浓度以下外用时,不存在急性和连续性的皮肤和眼刺激。2.BEO生物活性的理论预测与抗炎验证。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BEO调节炎症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模型验证BEO和天然冰片的抗炎效果,再对转录组测序技术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分析,将其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所得的炎性疾病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初步得到共同涉及的主要靶点,为后续BEO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3.BEO抗炎镇痛作用研究。通过热诱导和低渗溶液诱导的人红细胞膜溶血实验发现,BEO纳米乳可抑制热诱导和低渗溶液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29 mg/m L和0.26 mg/m L;体内研究直接采用BEO,发现单次和连续施用均可以显着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001),并显着下调血清和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显着抑制小鼠耳片中IL-1β(P<0.05)和TNF-α(P<0.001)的m RNA表达;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单核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发现BEO可显着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r=-0.9954、-0.9547和-0.9724)。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来评价其镇痛作用,小鼠腹部连续涂抹BEO 6 d,可显着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0.001),其抑制率存在良好剂量效应关系(r=0.9306);BEO可显着降低血清中瞬时受体电位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8,TRPM8)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P<0.001),且TRPM8含量与BEO浓度呈现剂量依赖性(r=-0.9427),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BEO镇痛机制进行探讨。4.BEO活血化瘀作用研究。采用人血小板,首先对比了BEO和天然冰片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发现二者在天然冰片含量≥0.02 mg/m L时都能显着降低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P<0.0001)。在相同的天然冰片成分含量下,BEO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高于天然冰片(P<0.001),表明其活性不仅来自于天然冰片,其他成分也有贡献。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BEO调节血栓症的作用机制,锁定高频率靶点(TBXAS1和NOS3)和主要通路-血小板激活通路(platelet activation)。进一步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进行验证,发现上述血瘀关键靶点调控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有显着改善(P<0.05)。另外,BEO能显着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P<0.05)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为-0.8905~-0.9916)。组织病理学也表明BEO对血瘀大鼠主动脉、心肌、肺的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等有改善作用。5.BEO抗痤疮作用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得到BEO和天然冰片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0.5 mg/m L。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观察到BEO和天然冰片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使其进入生长对数期的时间明显延长,激光共聚焦图像显示其主要是被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分析BEO和天然冰片对表皮葡萄球菌最大生长速率(maximum growth rate,μmax)和到达μmax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BEO的抑菌效果更好,说明抑菌活性不仅来自于天然冰片中的龙脑成分,其他成分也有贡献;重点跟踪BEO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发现菌体表面出现皱缩、产生孔洞、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发生破坏导致细胞内容物核酸和蛋白(OD260和OD280)大量外泄,最终导致菌体死亡。采用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诱导得到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 cell line,Ha Ca T)细胞增殖和炎症模型,发现BEO能抑制表皮葡萄球菌诱导的Ha Ca T细胞增殖(P<0.0001),显着抑制炎症因子TNF-α(P<0.0001)和IL-1β(P<0.05)的释放、并呈现显着的剂量依赖性(r为-0.9952和-0.9492)。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BEO调节痤疮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建立兔耳痤疮模型,发现BEO可减轻兔耳痤疮的病变程度;针对网络药理学预测所得的TNF靶点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在兔耳痤疮模型上进行验证。发现经BEO治疗后,兔耳片中的TNF-α表达显着下调,并且兔耳片中的toll-like receptor(TLR)2、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protein kinase B(AKT)、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有显着性下调(P<0.05),说明BEO抗痤疮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LR2/PI3K-Akt/NF-κB这条信号通路实现的。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BEO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BEO的产业化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李万海,董宇航,施超,姜亦瑶,刘戈,刁文杰,吴振[4](2022)在《川芎嗪呋咱拼合物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背景:文献报道,川芎嗪和一氧化氮都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课题组合成一种在动物体内可以降解成一分子川芎嗪单体和一氧化氮的川芎嗪呋咱拼合物(605-1)化合物,其具有双重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目的:观察605-1防治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独给药组,模型给药低、中、高浓度组。假手术组和单独给药组小鼠行假手术,不作肾缺血处理;模型组和模型给药各组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引起急性肾损伤模型。6组均于术前24 h及2 h进行预处理,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独给药组及模型给药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予以川芎嗪呋咱拼合物(605-1),10,20,30 mg/kg。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在蛋白水平检测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Nox4、p65、P-p65表达;在RNA水平检测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所有动物实验程序均由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单独给药组(30 mg/kg)无肾毒性;(2)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给药各组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组织病理显示肾组织病理肾小管扩张和刷状边界丢失、管状细胞丢失明显减轻,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水平显着降低;肾损伤分子1在肾组织蛋白水平、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下降,肾组织免疫组化中肾损伤分子1表达的分布、数量明显下降;Nox4、p65、P-p65的蛋白水平呈下调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水平显着降低;(3)结果说明,605-1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王路瑶,张露苗,李俊楠,杜廷海[5](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小陷胸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小陷胸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筛选出小陷胸汤中3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及相应的靶蛋白, 将选择的靶蛋白名称转化成Uniprot数据库的基因名称;通过GeneG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基因;通过Venn在线软件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 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制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验证前5名有效成分与前10名核心靶点间的分子对接;利用Bioconductor R软件进行靶点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得到小陷胸汤38个有效化学成分, 187个靶点基因;疾病相关靶点基因511个;获得72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基因;核心靶点涉及AKT1、MMP9、IL1B、EGF等。GO功能分析得出1 095个生物学过程、24个细胞组成、61个分子功能, KEGG通路分析发现111条相关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预测了小陷胸汤可通过AKT1、MMP9、IL1B、EGF等多靶点及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通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复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鼎文,王艳昕,稳晓,胡泰然,张明[6](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脑络欣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脑络欣通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并筛选脑络欣通中药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 Cards数据库分别收集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疾病靶点;应用Venny 2.1在线作图平台获取疾病和中药相互作用交集靶点,导入STRING 11.0数据库作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核心蛋白基因,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并获得药物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再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图;将上述获得核心基因导入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脑络欣通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66个,作用靶点208个,其中山柰酚、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经筛选得到疾病基因1 870个。共获得中药-疾病交集基因133个,核心靶点22个,其中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或NOS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B)等。GO富集分析共涉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1 530个,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12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4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蛋白主要富集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表明脑络欣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与优势,为进一步研究脑络欣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璐,赵菲,刘珍珍,韦克克,郭素香,丁辉[7](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辛夷-苍耳子药对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经典中药药对"辛夷-苍耳子"治变应性鼻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辛夷-苍耳子"药对相关的化学成分信息,药物动力学信息及变应性鼻炎的靶标基因。通过STRING网站构建靶标基因间蛋白互作网络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靶标基因网络、核心靶标基因互作网络;将筛选出的靶点信息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苍耳子、辛夷药对中的主要成分芦荟大黄素、豆甾醇等依靠NOS3、TNF、CASP3等靶点相互作用,分子功能涉及G蛋白耦联(胺类)受体活性,RNA聚合酶II基础转录因子结合,蛋白酶结合,血红素结合,整合素结合。结论辛夷-苍耳子药对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疗效确切,对应靶点及信号通路多样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单独或联合调节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激活VEGF信号通路、TRP炎症介质调节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有关。
唐苇鸿,沈洪[8](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茜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茜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等,解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茜草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通过TCMSP、GeneCards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通过String平台及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模型的构建,找出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茜草中排名前3位的活性成分是β-谷甾醇、去氢-α-拉杷醌、异落叶松脂素。茜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靶点共37个,关键靶点包括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亚基JUN、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CASP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HSP 90-alpha,HSP90AA1)等,主要通过影响核受体活性以及雌激素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结论: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预测了茜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证明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方向。
张李慧,苏文革[9](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由当归芍药散合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的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补肾和脉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TTD、OMIM、DrugBank、GAD、PharmGKB、DisGeNET数据库筛选高血压靶点。基于补肾和脉方作用靶点与高血压靶点的交集结果,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交集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拓扑结构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补肾和脉方中筛选出110个有效成分,得到可能作用于高血压的83个交集靶点。进一步筛选出11个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 (IL-6)、一氧化氮合酶3 (NOS3)、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前列腺素G/H合成酶2 (PTGS2)、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JUN、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和凝血酶(F2)。GO分析得到28条生物过程,主要涉及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药物反应、缺氧反应、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血管收缩的正调节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4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PKG)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是多靶点、多途径的直接或间接协同作用。
李红燕,陈海,谢倩,杨显娟,马荣,黄维,王建[10](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连、厚朴配伍调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厚朴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OMIM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黄连、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并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以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采用TNBS诱导UC大鼠模型观察血清以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黄连共筛选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179个,厚朴共筛选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53个,疾病作用靶点有851个,获得共同基因71个,黄连配伍厚朴及疾病共同的作用靶点8个,分别为NOS2、SLC6A4、CHEK1、PPARG、PTGS1、PTGS2、ESR1、HSP90AA1。GO和KEGG富集分析综合结果显示黄连、厚朴配伍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小檗碱、厚朴酚和和厚朴酚与溃疡性结肠炎的NOS2、PTGS2、HSP90AA1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连厚朴配伍组血清TNF-α含量显着下降(P <0.01)、TGF-β含量显着升高(P <0.01),同时,其结肠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连配伍厚朴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机制研究指明了方面,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一氧化氮的药理学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氧化氮的药理学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药物 |
1.1.3 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分组与模型制备 |
1.2.2 给药方法 |
1.2.3 血流动力学监测 |
1.2.4 ELISA法检测血清BNP含量 |
1.2.5 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情况 |
1.2.6 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收集与筛选 |
1.2.7 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候选靶点筛选 |
1.2.8 分子对接 |
1.2.9 蛋白互作分析 |
1.2.1 0 蛋白富集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大果木姜子油对HF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
2.2 大果木姜子油对HF模型大鼠血清BNP水平的影响 |
2.3 大果木姜子油对HF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2.4 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靶点收集 |
2.5 大果木姜子油治疗HF作用靶点筛选 |
2.6 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候选作用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 |
2.7 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作用靶点蛋白互作分析 |
2.8 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作用靶点GO分子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 |
3 讨论 |
(2)基于质量标志物的金岗清瘟颗粒有效成分辨识及其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细胞 |
1.2 动物 |
1.3 药材 |
1.4 药品与试剂 |
1.5 仪器 |
1.6 数据库及软件 |
2 方法 |
2.1 金岗清瘟颗粒的制备 |
2.2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 |
2.3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实验 |
2.3.1 含药血清制备 |
2.3.2 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 |
2.3.3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 |
2.4 网络药理学分析 |
2.4.1 化学成分筛选 |
2.4.2 成分靶点和抗炎疾病靶点筛选 |
2.4.3 作用靶点聚类分析 |
2.4.4 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4.5“药材-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2.5 化学成分的ADMET筛选 |
2.6 HPLC测定金岗清瘟颗粒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和连翘苷含量 |
2.6.1 色谱条件 |
2.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6.4 含量测定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金岗清瘟颗粒对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影响 |
3.2 金岗清瘟颗粒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上清液NO、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
3.3 金岗清瘟化学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筛选 |
3.4 作用靶点筛选和富集分析 |
3.5“药材-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分析 |
3.6 化学成分的ADMET筛选 |
3.7 金岗清瘟颗粒的含量测定 |
4 讨论 |
4.1 金岗清瘟颗粒的抗炎药效 |
4.2 金岗清瘟颗粒抗炎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4.3 ADMET筛选Q-Marker |
4.4 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 |
(3)龙脑精油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预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第一章 绪论 |
1.1 BEO的简介 |
1.1.1 冰片的种类与来源 |
1.1.2 BEO的来源与成分 |
1.2 龙脑及富含龙脑的植物精油的功能研究 |
1.2.1 抑菌 |
1.2.2 抗炎 |
1.2.3 镇痛 |
1.2.4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中风 |
1.2.5 抗血栓 |
1.3 BEO的毒理学研究 |
1.3.1 冰片的毒理学研究 |
1.3.2 BEO的毒理学研究 |
1.4 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应用 |
1.5 分子对接的原理及应用 |
1.6 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原理及应用 |
1.7 论文立题背景及意义 |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8.1 研究内容 |
1.8.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BEO的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 |
2.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BEO的 GC-FID和 GC-MS成分分析 |
2.3.2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 |
2.3.3 皮肤刺激性实验 |
2.3.4 眼刺激性实验 |
2.3.5 HE染色 |
2.3.6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BEO的定性定量分析 |
2.4.2 BEO的急性经口毒性 |
2.4.3 BEO的皮肤刺激 |
2.4.4 BEO的眼刺激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EO生物活性的理论预测与抗炎验证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网络药理学分析 |
3.3.2 活性成分-靶蛋白分子对接 |
3.3.3 小鼠耳片RNA的提取 |
3.3.4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BEO调节炎症网络药理学预测 |
3.4.2 BEO活性成分-靶点的分子对接 |
3.4.3 BEO及主要成分的抗炎活性初步验证 |
3.4.4 BEO及主要成分对炎症模型组DEGs的影响 |
3.4.5 BEO及主要成分与炎症模型组DEGs的 GO富集分析 |
3.4.6 BEO及主要成分与炎症模型组DEGs的 KEGG信号通路富集 |
3.4.7 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与转录组测序靶点关联分析 |
3.4.8 BEO浓度对疾病靶点数量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EO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试剂 |
4.2.1 材料 |
4.2.2 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BEO纳米乳的制备 |
4.3.2 人红细胞膜稳定性实验 |
4.3.3 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 |
4.3.4 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炎症 |
4.3.5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
4.3.6 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 |
4.3.7 小鼠握力测定 |
4.3.8 HE染色 |
4.3.9 网络药理学分析 |
4.3.10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BEO体外抗炎功能验证 |
4.4.2 BEO体内抗炎功能验证 |
4.4.3 BEO抗炎关键靶点的验证 |
4.4.4 BEO调节疼痛网络药理学预测 |
4.4.5 BEO活性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
4.4.6 BEO镇痛功能验证 |
4.4.7 BEO镇痛关键靶点的验证 |
4.4.8 BEO对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EO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仪器 |
5.2.1 材料 |
5.2.2 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建立 |
5.3.2 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实验 |
5.3.3 HE染色 |
5.3.4 网络药理学分析 |
5.3.5 数据分析 |
5.3.6 大鼠血清中TXB_2和NO的测定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BEO调节血栓症网络药理学预测 |
5.4.2 BEO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 |
5.4.3 BEO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功能验证 |
5.4.4 BEO体内活血化瘀功能验证 |
5.4.5 BEO活血化瘀关键靶点的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BEO抑菌、抗痤疮作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仪器 |
6.2.1 材料 |
6.2.2 仪器 |
6.3 试验方法 |
6.3.1 细胞培养 |
6.3.2 细菌培养 |
6.3.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6.3.4 BEO和天然冰片对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6.3.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
6.3.6 紫外吸收物质的测定 |
6.3.7 扫描电镜分析 |
6.3.8 透射电镜分析 |
6.3.9 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诱导的Ha Ca T细胞增殖和细胞炎症 |
6.3.10 兔耳痤疮模型的建立 |
6.3.11 HE染色 |
6.3.12 Western blot试验 |
6.3.13 皮肤菌群分析 |
6.3.14 数据处理 |
6.3.15 网络药理学分析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BEO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
6.4.2 BEO抗痤疮网络药理学预测 |
6.4.3 BEO活性成分-靶点的分子对接 |
6.4.4 BEO体外抗痤疮功能的验证 |
6.4.5 BEO体内抗痤疮功能验证 |
6.4.6 BEO抗痤疮关键靶点的验证 |
6.4.7 BEO抗痤疮关键信号通路的验证 |
6.4.8 BEO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肤菌群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
(4)川芎嗪呋咱拼合物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3.1 实验动物 |
1.3.2 药品、试剂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动物分组 |
1.4.2 模型制备 |
1.4.3 动物安乐死 |
1.5 主要观察指标 |
1.5.1 血肌酐、尿素氮测定 |
1.5.2 肾组织病理切片 |
1.5.3 肾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检测 |
1.5.4 肾RNA提取及RT-PCR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
2.2 605-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防治作用 |
2.3 605-1降低肾脏损伤标志物表达 |
3 讨论Discussion |
(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脑络欣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
1.2 疾病相关靶点的筛选 |
1.3 获取脑络欣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潜在作用靶点 |
1.4 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 |
1.5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
1.6 构建“药物-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图 |
1.7 基因本体论(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
2 研究结果 |
2.1 脑络欣通的活性成分及有效靶点 |
2.2 疾病的相关靶点 |
2.3 潜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
2.4 药物-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图构建与分析 |
2.5 GO富集分析 |
2.6 KEEG富集分析 |
3 讨论与分析 |
(7)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辛夷-苍耳子药对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
1.1 中药化学成分数据采集 |
1.2 变应性鼻炎疾病靶点的基因数据采集 |
2 研究方法 |
2.1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筛选 |
2.2 靶点蛋白基因名转化 |
2.3 靶点预测 |
2.4 互作网络(PPI)的构建 |
2.5 “药物—成分—疾病—靶点”交集网络构建 |
2.6 基于Metascape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结果 |
3.1 药对有效化学成分筛选结果 |
3.2 靶点蛋白的基因名转化 |
3.3 靶点预测 |
3.4 蛋白互作网络(PPI) |
3.5 “药物-有效成分-核心靶点”交集网络构建 |
3.6 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
3.6.1 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 |
3.6.2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8)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茜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茜草活性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
1.2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的检索及筛选 |
1.3 交集基因的获取 |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 |
1.5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的构建 |
1.6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茜草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
2.2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疾病基因 |
2.3 茜草活性成分靶点-溃疡性结肠炎靶点交集基因 |
2.4 茜草-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 |
2.5 关键靶点PPI网络图 |
2.6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潜在活性成分 |
3.2 关键作用靶点 |
3.3 靶点的相互作用 |
3.4 关键作用靶点生物功能与通路 |
(9)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预测 |
1.2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
1.3 疾病靶点检索 |
1.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 |
1.5 网络拓扑分析 |
1.6 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补肾和脉方活性成分筛选和靶点预测 |
2.2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
2.3 高血压相关靶点 |
2.4 PPI网络构建 |
2.5 网络拓扑分析 |
2.6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10)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连、厚朴配伍调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黄连-厚朴”药对中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的预测与筛选 |
1.2.2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的筛选 |
1.2.3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 |
1.2.4 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2.5 分子对接 |
1.2.6 关键靶点实验验证 |
2 结果 |
2.1“黄连-厚朴”药对活性成分的筛选 |
2.2 黄连、厚朴活性成分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预测以及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2.3 蛋白互作网络(PPI)的构建 |
2.4 GO功能分析 |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6 分子对接 |
2.7 实验验证靶点结果 |
2.7.1 血清中TNF-α、TGF-β的含量 |
2.7.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肠组织中COX2的表达 |
3 讨论 |
四、一氧化氮的药理学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J]. 陈向云,汤小芳,李军,黄朝霞,杨桃梅,杨长福,李尧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22(01)
- [2]基于质量标志物的金岗清瘟颗粒有效成分辨识及其含量测定[J]. 覃仕娜,朱素梅,莫钧茹,覃淼,黄金梅,苏军峰,梁健钦,奉建芳. 中草药, 2021
- [3]龙脑精油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预测与验证[D]. 肖珊珊. 江南大学, 2021
- [4]川芎嗪呋咱拼合物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J]. 李万海,董宇航,施超,姜亦瑶,刘戈,刁文杰,吴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2)
- [5]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小陷胸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J]. 王路瑶,张露苗,李俊楠,杜廷海.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11)
- [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脑络欣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J]. 李鼎文,王艳昕,稳晓,胡泰然,张明. 中医临床研究, 2021(32)
- [7]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辛夷-苍耳子药对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探讨[J]. 张璐,赵菲,刘珍珍,韦克克,郭素香,丁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6)
- [8]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茜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J]. 唐苇鸿,沈洪. 中医临床研究, 2021(31)
- [9]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J]. 张李慧,苏文革.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9)
- [10]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连、厚朴配伍调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J]. 李红燕,陈海,谢倩,杨显娟,马荣,黄维,王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