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1](1976)在《细胞培养技术》文中指出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2](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1973年初,我们接受了对猪水泡病病原形态学研究任务。当时,此病在全国各地发生的特别严重,并对其防制还没有好的办法,这不但对我国生猪发展有一定的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生猪出口任务。同时,帝、修、反借机百般刁难我们,也给政治上带来一定的损
李成,刘树森,王继科,姜绍德,谷守林,郝桂玉,张垣[3](1981)在《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畜禽多种病毒的检查》文中认为 我们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对一些畜禽传染病的病原进行了形态学研究。这些病原中包括马传染性贫血强毒及其弱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火鸡疱疹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牛流行热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及其弱毒;鸡喉
宋德光[4](2008)在《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水泡性口炎病毒受体的筛选》文中提出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是引起多种动物水泡性口炎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属于弹状病毒科的成员。VSV对马、牛、猪特别易感,羊、山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均有易感性。水泡性口炎与口蹄疫、猪水泡病、猪水泡疹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以口腔黏膜、舌、唇、乳头和蹄冠部上皮出现水泡为主要特征。VSV对不同动物致病性的共同特征为具有嗜上皮性,根据这一特性开展该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对于水泡性口炎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犊牛口腔黏膜上皮为材料,分离培养犊牛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经形态学观察、细胞贴壁率和生长曲线计算、流式细胞仪检测等系统鉴定,确定已成功建立了一种原代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方法,并获得高纯度的原代上皮细胞,为研究具有嗜上皮性病毒的侵入机制和细胞cDNA文库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体系。将VSV接种于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应用超薄切片技术进行病毒的形态发生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征的观察,通过接毒细胞出现病变和电镜观察到弹状病毒样粒子,证实VSV可感染原代培养的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能繁殖扩增病毒。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初步明确VSV对该细胞的侵袭过程,且病毒通过细胞膜和胞浆内的空泡膜上出芽增殖后获得囊膜而成熟。将原代细胞大量培养增殖后,提取细胞的总RNA后分离其mRNA,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了对VSV具有高反应性的CPMBCs高质量cDNA表达文库。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3×107 pfu/mL,文库重组率为95.8%,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4×1010 pfu/mL。为高通量地从库中筛选出与VSV相互作用的噬菌体重组子,即寻找该病毒相互作用受体蛋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纯化的VSV与构建的T7噬菌体展示文库进行文库筛选,获得一个VSV可能的受体蛋白基因功能区片段。该基因片段长度为801bp,含有一大小为37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4个氨基酸残基,将其命名为CPMBCsCP1。测序结果经登陆NCBI BLAST核酸同源性检索为与人类的剪接因子3b的同源性较高。DNAStar软件和ScanProsite分析结果表明是CPMBCsCP1蛋白亲水性较好,具有免疫原性和良好的抗原性,其生物学活性有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接受多种信号的调控。该项研究不仅为VSV由其受体介导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将为我国针对VSV引发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陈陆均[5](1984)在《动物病毒的分类》文中提出 早期提出的动物病毒分类法,是根据病毒的组织特异性、宿主易感性或它们所产生的临床变化和病理变化,但已经证明,由于各种原因,都不适用。试图采用像细菌所采用的按林奈双名法的分类法,也己被放弃,但每个属名后面添加“病毒”作后缀的拉丁名,仍普遍采用。例如,Poxvirus Variolae(天花病毒)和Herpesvirus Suis(伪狂犬病(阿氏病)病毒)。现今,自脊椎动物分离出来的大多数病毒,根据它们的理化特性,已被分类为十五或十六个主群和许多亚群,已经证明,这种分类最实用。这些群的命名是: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和假粘病毒,弹状病毒,日冕形病毒,白血病病毒(致瘤病毒),微核糖核酸病
李成[6](1980)在《兽医常见动物病毒在现代分类学中的位置》文中指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运用,因而发现病毒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仅动物病毒,即多达500种以上,并且新的病毒仍在不断地被发现。从30年代起各国病毒学者就对病毒分类学进行了研究。自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成立后,几经磋商和研究,拟定出了一个较为
丁利[7](2012)在《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TGEV接种体外培养细胞如猪睾丸细胞(ST)和猪肾细胞(PK-15)等,能够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但是这种致细胞病变效应的分子信号转导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论文以TGEV感染PK-15细胞,首先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确定了TGEV感染后细胞周期发生改变,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确定细胞发生了凋亡,然后对TGEV及其相关蛋白(N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TGEV对PK-15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G0/G1期同步化处理和非同步化处理的细胞在TGEV感染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均发生了改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和G2/M期。Western blot检测参与周期调控的分子,发现TGEV感染显着上调p53和p21的表达水平,下调cyclin B1、cdc2和cdk2的表达水平。而p53抑制剂PTF-α能够抑制TGEV引起的cyclin B1、cdc2及cdk2表达下调,并解除病毒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表明p53在TGEV调控细胞周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UV灭活的TGEV失去了阻滞细胞周期运转的能力,表明TGEV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依赖于病毒的复制。采用胸苷和诺考达唑同步化处理细胞,检测病毒的复制情况,结果显示,病毒感染静止期细胞后基因表达显着低于未同步化处理的细胞,而S期和G2/M期细胞同步化后病毒基因表达显着高于未同步化处理的细胞。2.荧光显微镜观察AO-EB染色的TGEV感染的PK-15细胞发现,细胞核内染色质凝聚、核固缩;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现,细胞微绒毛逐渐消失,细胞表面变得粗糙不平,进而细胞发生皱缩,在病毒感染的晚期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可见凋亡小体的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1MOI的TGEV感染可使细胞基因组DNA发生明显的片段化,并且DNA片段化程度随着病毒感染剂量增加或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加剧;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凋亡细胞的比率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表明TGEV能够诱导PK-15细胞发生凋亡。3. Caspase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TGEV感染PK-15细胞能够激活Caspase-8、Caspase-9及Caspase-3;并且Caspase-8的底物Bid被切割,形成具有促凋亡活性的tBid;Caspase-3的底物PARP也发生降解。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GEV感染后,PK-15细胞表达的促凋亡分子FasL、Bax上调,抑制凋亡分子Bcl-2下调;促凋亡分子tBid和Bax向线粒体转位,线粒体内蛋白分子Cyt c释放到细胞浆中,结果表明TGEV能够激活FasL介导的死亡受体通路和Bcl-2家族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进而诱导PK-15细胞发生凋亡。PK-15细胞经NH4Cl处理后可有效阻止TGEV病毒的入侵及其引起的细胞凋亡。紫外线灭活的TGEV失去了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说明TGEV诱导的细胞凋亡依赖于病毒进入细胞及病毒的复制。4. Western blot等检测结果显示,在TGEV感染的PK-15细胞中,p38MAPK发生磷酸化,p300/CBP和MDM2的表达水平下降,p5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且p53的15、20和46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转录调节活性增强。p53活性抑制剂PTF-α能够显着抑制TGEV感染引起的促凋亡分子FasL和Bax表达量的上调。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削弱了TGEV感染对p300/CBP和MDM2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同时阻止p53的磷酸化。另外,在TGEV感染的PK-15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显着增加,抗氧化剂NAC和PDTC能够显着阻止TGEV诱导的p38MAPK和p53的磷酸化。结果表明,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的上游信号通路ROS、p38MAPK和p53信号通路均参与调控TGEV诱导的细胞凋亡。UV灭活的TGEV失去了磷酸化p38MAPK和p53及诱导细胞内ROS生成的能力。NAC、PDTC、SB203580以及PTF-α均能够显着抑制TGEV诱导的细胞凋亡,也可有效地阻止病毒的复制,表明这些信号的活化依赖于病毒的复制并且对病毒的复制可能是有利的。5.流式细胞术检测TGEV核衣壳蛋白(N蛋白)在TGEV诱导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GEV N蛋白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得知TGEV N蛋白可诱导cyclin B1、cdc2和cdk2的表达量下调,p53和p21的表达量上调,导致促凋亡分子Bax从细胞浆转位到了线粒体、线粒体中蛋白Cyt c释放到细胞浆,并活化Caspase-3,此结果表明TGEV N蛋白能够阻滞细胞周期的运转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本论文阐明了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及TGEV N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GEV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以细胞信号分子为药物靶标进行抗TGEV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赵晓亚,伍绮文,伍子娴,陈桂华,白杨,马静云[8](2016)在《国内首株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的分离鉴定》文中提出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是一种新出现的可感染仔猪及母猪并导致仔猪死亡的病毒。2015年3月份至今年在我国、巴西及美国出现了几起塞内加谷病毒感染猪群并伴随严重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死亡的疫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分离鉴定SVV,本研究将RT-PCR检测为SVV阳性的猪临床样品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细胞病变、RT-PCR扩增、电镜观察和基因序列测定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分离到国内首株SVV,并将其命名为SVV CH-01-2015。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VV CH-01-2015位于Senecavirus病毒属,与Senecavirus病毒属中的病毒成员同源性最高,由此可以确定本研究所分离到的SVV属于Senecavirus病毒属。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SVV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9](1977)在《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本试验目的,在于明了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泡病之体温、心脏病理有否不同,以求在区别二种猪的水泡症候之传染病时有所借鉴,故做此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一、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心肌肉眼病变观察 (一)试验材料: 1.动物:猪18只(6月左右浙江猪12只,1~2月龄临洮猪6只)。 2.病毒品系: (1)A型牛源毒阿克陶系44代毒(1:10倍)。 (2)A型兔化弱毒363代毒(1:10倍)。 (3)上海龙华猪水泡皮毒(1:10倍)。
黄小波[10](2006)在《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仔猪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从病原学上证实了该病在四川的流行,建立了TGEV基因芯片检测新方法,进行了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TGE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鉴定 将腹泻病料接种到到ST细胞(猪睾丸传代细胞)上,连续盲传5代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变在接毒后30h开始出现,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圆、有散在堆积、最后细胞皱缩、崩解破碎,脱落。该病毒的TCID50为10-3.92/0.04ml、病毒能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中和指数为242;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中聚集大量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约75-90nm,病毒以胞外分泌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对5溴脱氧尿核苷不敏感,为RNA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有抵抗力,pH4.0-pH8.0稳定。将分离鉴定的病毒命名为SC-H株。SC-H株的分离为该病的病原学研究、诊断和防制积累了材料。 2 TGEV SC-H株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用RT-PCR技术扩增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S(分为S1、S2、S3、S4四段)、sM、M、N、ORF7、S′及POL基因,将扩增片段插入pMD18-T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MD-S1、pMD-S2、pMD-S3、pMD-S4、pMD-sM、pMD-M、pMD-N、pMD-ORF7、pMD-S′及pMD-POL,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S1、S2、S3、S4长度分别为1260bp、1280bp、1062bp、1217bp,序列拼接后S基因片段长4542bp;sM、M、N,ORF7、S′和POL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378bp、852bp、1188bp、436bp、886bp及303bp。S、sM、M、N和ORF7扩增片段分别包括TGEV完整的ORF2、ORF4、ORF5、ORF6和ORF7,长度分别为4344bp、249bp、789bp、1149bp和237bp,分别编码1147、82、262、382、78个氨基酸。S、sM、M、N、ORF7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和其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8.1-99.8%、98.1-99.7%、94.2-99.7%、98.1-99.9%及93.6-99.5%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4.1-99.7%、92.7-98.8%、92.0-99.2%、95.3-99.5%及84.8-96.2%之间。进化分析显示SC-H株与Purdue株有相对较近的遗传距离。TGEV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为后续构建检测基因芯片和研究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二、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水泡性口炎病毒受体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水泡性口炎病毒研究进展 |
1 VSV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 |
2 VSV基因组成、结构蛋白及其功能 |
3 VSV的分子致病机制 |
4 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检测技术 |
5 VSV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
6 结语 |
第二章 病毒细胞膜受体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进展 |
1 病毒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 |
2 病毒受体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
3 结语 |
第三章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
1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产生 |
2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 |
3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特点 |
4 噬菌体系统的种类 |
5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种类 |
6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筛选 |
7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应用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新生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CPMBCs cDNA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水泡性口炎病毒CPMBCs膜受体的初步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7)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动物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1.1 细胞凋亡概述 |
1.1.1 细胞凋亡与坏死 |
1.1.2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
1.2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
1.2.1 Caspases 家族 |
1.2.2 死亡受体 (death receptors) |
1.2.3 Bcl-2 家族 |
1.2.4 p53 |
1.2.5 MAPK 家族 |
1.2.6 p300/CBP |
1.2.7 ROS |
1.3 细胞周期概述 |
1.3.1 分裂间期 |
1.3.2 分裂期 |
1.4 细胞周期调控 |
1.4.1 CDK 激酶 |
1.4.2 细胞周期蛋白 |
1.5 病毒感染与细胞周期紊乱 |
1.6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
1.6.1 动物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 |
1.6.2 动物病毒基因与细胞凋亡 |
第二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研究进展 |
2.1 病原学 |
2.1.1 TGEV 的分类及理化特性 |
2.1.2 TGEV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2.1.3 TGEV 的生长周期 |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 |
2.2.1 TGEV 的宿主 |
2.2.2 传播途径 |
2.3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2.3.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
2.3.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变化 |
2.4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机理 |
2.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TGEV 对 PK-15 细胞周期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毒种和细胞株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细胞的培养 |
3.2.2 病毒的增殖 |
3.2.3 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3.2.4 细胞同步化处理 |
3.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3.2.6 Western blot 检测 |
3.2.7 TGEV 相对定量 |
3.3 结果 |
3.3.1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
3.3.2 TGEV 感染诱导 PK-15 细胞周期阻滞 |
3.3.3 细胞周期的阻滞依赖于病毒的复制 |
3.3.4 TGEV 感染静止期细胞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 S 期和 G2/M 期 |
3.3.5 TGEV 感染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 |
3.3.6 TGEV 感染对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的影响 |
3.3.7 TGEV 感染引起 p53 的活化和 p21 的积累 |
3.3.8 S 期和 G2/M 期阻滞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TGEV 诱导 PK-15 细胞凋亡 |
4.1 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方法 |
4.2.1 荧光染色 |
4.2.2 超微结构观察 |
4.2.3 DNA Ladder 检测 |
4.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4.3 结果 |
4.3.1 普通光及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形态的变化 |
4.3.2 透射电镜观察 |
4.3.3 扫描电镜观察 |
4.3.4 DNA 片段化(DNA fragmentation)分析 |
4.3.5 TGEV 诱导 PK-15 细胞凋亡率检测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TGEV 诱导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通路 |
5.1 材料 |
5.1.1 抗体及试剂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5.2 方法 |
5.2.1 分光光度法检测 Caspases 活性 |
5.2.2 Western blot 检测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通路中主要调控分子的变化 |
5.2.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凋亡调控基因的变化 |
5.2.4 TGEV 绝对定量 |
5.2.5 TGEV 相对定量 |
5.2.6 TGEV 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 |
5.2.7 病毒的 UV 灭活 |
5.2.8 MTT 法检测抑制剂作用下细胞的生存情况 |
5.2.9 统计学分析 |
5.3 结果 |
5.3.1 TGEV 对 Caspase-3、8、9 活性的影响 |
5.3.2 Caspase-8、-9、-3 的 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 |
5.3.3 TGEV 感染引起 PARP 的降解 |
5.3.4 TGEV 通过 Caspase 依赖的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
5.3.5 TGEV 感染对 Fas 和 FasL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5.3.6 TGEV 感染对 Fas 和 FasL mRNA 水平的影响 |
5.3.7 TGEV 感染对 Bax 和 Bcl-2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5.3.8 TGEV 感染对 Bax 和 Bcl-2 mRNA 水平的影响 |
5.3.9 TGEV 对 Bax 及细胞色素 c 转位的影响 |
5.3.10 TGEV 诱导促凋亡蛋白 Bid 的切割 |
5.3.11 NH4Cl 抑制 TGEV 诱发细胞凋亡 |
5.3.12 UV 灭活 TGEV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5.3.13 Caspases 抑制剂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TGEV 诱导 ROS、p38 MAPK 和 p53 信号的活化 |
6.1 材料 |
6.1.1 主要试剂 |
6.1.2 抑制剂、抗氧化剂及 DCFH-DA 储液的配制 |
6.1.3 主要仪器 |
6.2 方法 |
6.2.1 p53 转录活性检测 |
6.2.2 ROS 的检测 |
6.2.3 抑制试验 |
6.2.4 Western blot 及 Caspase-3 活性检测 |
6.3 结果 |
6.3.1 TGEV 感染促进 p53 总量增加及磷酸化 |
6.3.2 TGEV 感染增强 p53 的转录活性 |
6.3.3 p53 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6.3.4 TGEV 感染对 MDM2、p300 及 CBP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6.3.5 TGEV 感染对 MAPK 家族的影响 |
6.3.6 p38 MAPK 部分调控 p53 的活化 |
6.3.7 TGEV 感染引起 ROS 积累 |
6.3.8 ROS 调控 p38 MAPK 和 p53 信号的活化 |
6.3.9 UV 灭活的 TGEV 对 ROS、p38MAPK 和 p53 信号的影响 |
6.3.10 各信号分子的抑制剂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TGEV N 蛋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
7.1 材料 |
7.1.1 主要试剂 |
7.1.2 主要仪器 |
7.2 方法 |
7.2.1 引物设计 |
7.2.2 TGEV N 基因片段的扩增 |
7.2.3 PCR 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7.2.4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及连接产物的转化 |
7.2.5 阳性菌的筛选与鉴定 |
7.2.6 目的基因 N 与 pEGFP-N1 的连接及转化 |
7.2.7 TGEV N 与 EGFP-N1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7.2.8 重组质粒 N-EGFP 转染 PK-15 细胞 |
7.2.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7.2.10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7.2.11 凋亡及周期相关调控分子检测 |
7.3 结果 |
7.3.1 N 基因的克隆 |
7.3.2 重组质粒 pGEM-T-N 和 N-EGFP 的双酶切和 PCR 鉴定 |
7.3.3 重组 N-EGFP 的转染效果 |
7.3.4 TGEV N 蛋白在 PK-15 细胞上的表达 |
7.3.5 TGEV N 蛋白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7.3.6 TGEV N 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7.3.7 TGEV N 蛋白对周期调控蛋白的影响 |
7.3.8 TGEV N 蛋白对细胞凋亡调控分子的影响 |
7.3.9 TGEV N 蛋白激活 Caspase-3 |
7.4 讨论 |
7.5 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 Index)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国内首株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实验材料 |
1.2 病毒的分离及传代培养 |
1.3 病毒RT-PCR鉴定 |
1.4 病毒基因组扩增及序列测定 |
1.5 病毒形态的电镜观察 |
2 结果 |
2.1 SVV的分离鉴定结果 |
2.2 SVV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
2.3 SVV的电镜观察结果 |
3 讨论 |
(10)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
一 猪传染性胃肠炎研究进展 |
二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
前言 |
第一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鉴定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章 TGEV SC-H株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四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胞培养技术[J].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6(04)
- [2]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J].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3]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畜禽多种病毒的检查[J]. 李成,刘树森,王继科,姜绍德,谷守林,郝桂玉,张垣. 中国兽医杂志, 1981(10)
- [4]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水泡性口炎病毒受体的筛选[D]. 宋德光. 吉林大学, 2008(07)
- [5]动物病毒的分类[J]. 陈陆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4(02)
- [6]兽医常见动物病毒在现代分类学中的位置[J]. 李成. 家畜传染病, 1980(01)
- [7]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D]. 丁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8]国内首株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的分离鉴定[J]. 赵晓亚,伍绮文,伍子娴,陈桂华,白杨,马静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11)
- [9]口蹄疫及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感染猪只的体温变化及心肌肉眼、切片观察报告[J]. 甘肃省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10]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D]. 黄小波.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