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蒿粗制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临床疗效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黎润红,张大庆[1](2020)在《众里寻他千百度——重述青蒿素的故事(英文)》文中认为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物青蒿(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全新化学结构的抗疟药物。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特别是与中国科学家化学合成的抗疟新药伍用复方已成为全球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为全球疟疾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青蒿素类复方药物的应用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伟大成就之一的遏止疟疾行动作出巨大贡献之时,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基于中医药文献深入挖掘和现代药学研究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个任务("523"任务)带动科研和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国家需要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结果。
黎润红,张大庆[2](2019)在《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文中认为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物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复方的应用为全球疟疾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全球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解除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病痛,因此在青蒿素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屠呦呦成为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是一个任务("523任务")带动科研和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国家需要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结果。文章回顾青蒿素研发的历史,考察在设备、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协作、多机构的优势整合而取得突破的经验,探讨社会、政治、文化与基础研究、开发应用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益。
周程[3](2017)在《《科学通报》刊发青蒿素结构论文的经纬——纪念《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40周年》文中研究说明1977年3月,《科学通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的论文,首次公开了已保密多年的青蒿素化学结构研究信息.本文基于原始文献史料,考察了这篇重要论文的投稿背景和刊发过程,并揭示了其对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产生的影响.
黄亚博,冯广清,商璐[4](2015)在《青蒿素的研究发现与江苏渊源探考——祝贺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江苏与青蒿素的研究、发现有着深厚的渊源。从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以及对部分相关人员的探访,就其渊源关系进行了探析。东晋时期江苏医家葛洪所着《肘后备急方》是最早记载"青蒿治疟"的医学文献;在青蒿素研发中,又受其所载"绞汁"服法的启发,而取得关键性突破。江苏高邮等地区民间采用青蒿治疟的经验为青蒿素研究、发现提供了灵感和依据。江苏高邮全力组织开展青蒿简易剂型治疗疟疾临床研究,在青蒿和青蒿素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523"领导小组1978年11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青蒿素(黄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上,江苏省高邮县(现江苏省高邮市)卫生局被认定为6个主要研究单位之一,1981年3月又被评为疟疾防治研究工作重大贡献先进集体,进一步肯定了江苏高邮在青蒿素研究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黎润红,饶毅,张大庆[5](2013)在《“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文中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成果的评价存在着诸多争议,甚至在青蒿素发现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后,相关的争议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既反映出青蒿素发现的成果评判不会因为一个国外的评奖而终结,也表明人们对重大科技发明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档案、会议纪要、人物访谈资料以及日记等原始文献对青蒿抗疟有效粗提物、青蒿抗疟有效单体的发现与提取过程以及相应的临床验证、青蒿素结构测定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溯,希望尽可能重构历史的原貌,同时也阐明青蒿素作为一个天然化合物发展成为一个抗疟新药,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人、多机构共同参与、协作研究的成果。因此,对青蒿素成果的评价应在充分考察当时的科研组织与管理架构、科研人员具体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更为全面、公正。
王顺祥,李书迠[6](1978)在《抗疟中草药青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国内广大科技和医务人员自一九七一年以来,通过实验研究和现场观察,对青蒿的品种鉴别、资源分布以及抗疟有效成分的化学、药理、临床验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兹加以综合介绍,
河南省中草药治疗疟疾临床研究协作组[7](1976)在《青蒿粗制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临床疗效初步观察》文中认为 根据文献记载,青蒿(指黄花蒿,学名Artemisia annua L.)有清热、解毒、截疟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广东、云南、四川等地用青蒿单味治疗间日疟、恶性疟都取得了显效。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于1975年8—9月在商丘、南阳、信阳、郑州等地采用青蒿粗制片(下简称青蒿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的临床研究工作。现将初步结果,小结如下。
二、青蒿粗制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临床疗效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蒿粗制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临床疗效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论文提纲范文)
1“523任务”――特殊时代的使命 |
2 来自传统药物的发现 |
2.1 曲折的前期筛选工作 |
2.2 发现并命名青蒿素 |
2.3 黄花蒿素与黄蒿素的相继发现 |
3 青蒿素的结构测定 |
4 全国范围内的青蒿素临床验证及其他工作 |
5 进一步改造青蒿素 |
6 拓展青蒿素与其他化学药的组方 |
7 中国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及其国际化 |
8 结语 |
(3)《科学通报》刊发青蒿素结构论文的经纬——纪念《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4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投稿背景 |
2 论文刊发过程 |
3 论文发表意义 |
(4)青蒿素的研究发现与江苏渊源探考——祝贺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论文提纲范文)
1探寻源头:“青蒿治疟” 源自江苏医家葛洪所着 《肘后备急方》 |
2提供灵感:江苏高邮民间经验为青蒿素发现点燃希望 |
3破解难题:受江苏医家葛洪《肘后备急方》“绞汁” 启发取得突破 |
4全力开展:青蒿简易剂型治疗疟疾临床研究取得显着成效 |
5宣告成功:历史不会忘记,江苏高邮为青蒿素研发作出重要贡献 |
(5)“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
一、“523任务”简介 |
1.“523领导小组”沿革 |
2.“523任务”最初的分工与执行简介 |
二、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抗疟作用的发现 |
1. 余亚纲当时总结的多张表格, 青蒿都是在各单方中列在第一位的, 下图 (图4) 为余亚纲将青蒿列为重点研究对象提供了更好的证据: |
2. 屠呦呦曾在书中指出: |
三、青蒿素 (青蒿素Ⅱ、黄蒿素和黄花蒿素) 的发现及初步临床验证 |
1. 北京中药所发现青蒿素Ⅱ的经过和初步临床试验 |
2. 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发现黄花蒿素的经过和初步临床试验 |
3.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发现黄蒿素的经过和初步临床试验 |
4. 三个单位临床验证结果的比较 |
四、青蒿素化学结构测定的经过 |
五、协作的成果 |
1. 单位内部 |
2. 单位之间 |
结语 |
四、青蒿粗制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临床疗效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众里寻他千百度——重述青蒿素的故事(英文)[J]. 黎润红,张大庆.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02)
- [2]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J]. 黎润红,张大庆.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9)
- [3]《科学通报》刊发青蒿素结构论文的经纬——纪念《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40周年[J]. 周程. 科学通报, 2017(18)
- [4]青蒿素的研究发现与江苏渊源探考——祝贺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 黄亚博,冯广清,商璐. 江苏中医药, 2015(11)
- [5]“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J]. 黎润红,饶毅,张大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01)
- [6]抗疟中草药青蒿的研究[J]. 王顺祥,李书迠.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78(02)
- [7]青蒿粗制片治疗疟疾现症病人临床疗效初步观察[J]. 河南省中草药治疗疟疾临床研究协作组.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