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混合器工艺设计

液液混合器工艺设计

一、液液混合器的工艺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鸿乔[1](2019)在《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市场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管道输气的局限,推动了天然气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市场间的高效流通,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天然气也由传统的调峰气源转换为主力气源。国际LNG贸易普遍采用热值计量方式,而国内LNG贸易仍采用体积计量方式,但热值是LNG价值的体现,若将不同热值的LNG按同一价格销售将影响着天然气用户的经济利益,且某些特殊行业对LNG热值要求较为严格,可见,热值差异导致了供需双方矛盾的产生,进而制约LNG的可持续发展。由于LNG的低温物性及储罐漏热的不可避免性,使得LNG吸热产生蒸发气(Boil Off Gas,BOG),BOG过多则影响储罐的安全运行,若将BOG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从而考虑对BOG进行回收利用。本文依据低热值或无热值流体稀释LNG调低热值的理念,利用喷射混合器实现LNG、BOG及液氮介质的互溶混合,从而设计出一种LNG热值调整和BOG再液化组合工艺及试验方案,实现高热值LNG的热值调整和BOG的回收再利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参数计算及流程设计。确保成品LNG的氮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当原料LNG流量为2687kg/h且保持稳定时,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液氮介质和LNG的混合进行模拟,得出混合时液氮介质最大流量为197kg/h。通过工艺参数计算,设计出LNG热值调整和BOG再液化的组合工艺流程及用于试验的电气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2)喷射混合器结构参数对低温液体混合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液氮与LNG混合的单一次流体进口液液喷射混合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喉管直径和长度、喉嘴距及扩散管长度的液液混合器内部流体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内部流场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混合效果,确定了喉管直径和长度为36mm和85mm,喉嘴距为18mm,扩散管长度为170mm的最优混合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次流体进口的喷射混合模型,就喷射混合器内部流体的混合效果与单一次流体进口混合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次流体进液口数量对流体混合特性影响较小。(3)工艺参数对LNG热值调整及BOG再液化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双次流体进口的最优混合模型,对LNG、液氮及BOG的混合进行数值模拟,在考虑BOG冷凝相变的基础上,研究了BOG进口速度和温度、液氮进口速度及混合器出口压力对流体混合和BOG冷凝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混合流体流动及BOG冷凝的主要因素为BOG进口速度。当BOG进口速度在110m/s时,随着速度的增大成品LNG的气相分率增大,温度均匀性下降;液氮进口速度在0.030.135m/s时,成品LNG的气相分率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当BOG进口温度在120150K,混合器出口压力在0.050.2MPa时对流体混合性能和BOG冷凝影响较小。

闫蓉,仇汝臣[2](2011)在《喷射式液液混合器与静态混合器复合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喷射式液液混合器和静态混合器都是混合过程强化的重要设备。合理设计具有喷射式混合器、静态混合器的复合结构的新混合器,可以解决生产上的难题。新混合器能直接进行两种不同压力流体的混合,使压力较低流体混合后的压力有所提高,保证较好的混合效果,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简化流程,降低投资。

张彦慧[3](2011)在《制浆黑液多效蒸发过程模拟与节能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黑液蒸发浓缩过程能耗在制浆造纸厂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化学浆生产能耗最高的工序之一。黑液蒸发浓缩过程是碱回收和能量回收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黑液蒸发设计和运行对提高纸厂的经济效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黑液蒸发平均消耗蒸汽3吨蒸汽/吨浆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8吨蒸汽/吨浆,差距十分明显。黑液蒸发浓缩的节能成为制浆造纸当务之急,黑液多效蒸发系统的节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效益。为了研究黑液多效蒸发系统的节能方法,本文通过对典型黑液蒸发过程生产实况进行调研,以了解实例的生产特点,及相关过程的用能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蒸发器及多效蒸发系统辅助设备的不同求解类型的求解逻辑图,利于不同求解类型、不同求解软件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便多效蒸发过程模拟及节能降耗的研究。(2)结合实例研究节能方法,且取得显着的节能效果:应用WinGEMS模拟软件,蒸汽效率、分析为分析方法,以黑液蒸发工厂实际过程为案件,进行了蒸发过程节能优化前后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WinGEMS软件能方便准确地进行黑液蒸发过程的能量和物料流的模拟和优化设计;提出的蒸发过程节能优化方案,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蒸汽效率、?能利用率皆有提高。(3)基于Simulink仿真模拟的不同求解类型蒸发器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经模型的修建,迭代计算求得的模拟数据与WinGEMS基本一致,便于不同的复杂多效蒸发流程模拟的展开,可以用于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仿真与模拟。Simulink建立的蒸发器模型,不仅模拟准确,且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在matlab模型下,可以运用Simulink做控制类的设计与运行,提高了模拟的适用范围。(4)制定了基于Simulink的多效蒸发系统的优化运行的方案。提出Qall并辅助蒸汽效率作为目标函数,它综合考虑了进效黑液与进效蒸汽的能量,结合实例分析后,取得了显着的节能效果。证明该目标较之蒸汽效率等节能评价方法,更加实际的反应节能这一课题。

胡立平[4](2014)在《果汁预混合器的数值模拟及初步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汁预混合器是使物料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改变物料相对位置,并且不断克服由于物料差异产生物料分层的现象,以达到各组分均匀分布的混合装置。果汁预混合器是利用流体流过一个限流区域(如几何孔板、文丘里管等)时形成的撞击流和水力空化效应,来达到物料充分混合的混合器。本文先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再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果汁预混合器为研究对象:第一步,利用FLUENT软件模拟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并探讨了影响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影响因素;第二步,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淀粉溶液和蒸馏水混合试验,进一步验证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并对数值模拟的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进行验证;第三步,利用果汁预混合器对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进行混合试验,分析了影响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素;第四步,通过果汁预混合器对百香果果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进行混合试验,分析探讨了影响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素,并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混合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果汁预混合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以淀粉溶液和蒸馏水为介质,混合后淀粉溶液的体积分数为检测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混合模拟。结果表明,采用Mixture多相流混合模型和标准k-ε模型(Standard)湍流模型模拟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比较好,对于果汁预混合器,其喉管部结构扩张收缩显着,喉管部的长度越短以及喉管部直径越小,得到的果汁混合就越好;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入口锥角和出口锥角越大,越有利于果汁混合器混合;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压力越大,出口端压力越小,有利于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淀粉溶液浓度越小,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就会越好。2.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淀粉溶液和蒸馏水实验验证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混合效果通过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淀粉溶液和蒸馏水的试验得到,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压力越大,越有利于得到比较好的混合效果;淀粉溶液浓度越小,越有利于混合;果汁预混合器循环混合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混合;混合前提高溶液温度,有利于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3.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的初步应用研究通过果汁预混合器混合碳酸钠溶液和水的初步应用研究得到,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压力、碳酸钠溶液浓度及混合前溶液的温度对预混合碳酸钠溶液和水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果汁预混合器循环混合时间对混合效果的影响也比较小。4.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百香果果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初步应用研究通过利用果汁预混合器预混合百香果果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实验,研究其混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分别对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压力、循环混合时间、百香果果汁的浓度、混合前溶液的温度这四个方面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第二步再从中得到比较适合的因素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第三步从正交实验的结果中分析得到,利用果汁预混合器预混合百香果果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最佳混合工艺条件,是百香果果汁浓度为24%(v/v),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的压力为0.3MPa,混合前溶液的温度为40℃,循环混合时间为9min。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石油化工部炼油设计院[5](1976)在《液液混合器的工艺设计》文中提出 液液混合器是两种液体进行充分混合而采用的设备。在油品精制的酸碱洗涤以及酸碱液的配制过程中使用较为普遍。炼油厂常用的液液混合器大致有两种:喷射式混合器(或文丘里管混合器)及锐孔板混合器。

华六三[6](2010)在《基于10吨/小时·OH处理船舶压载水优化系统的水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压载水保证了空载船舶的平衡与稳定,但它所携带的微生物也会对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强电场放电法产生羟基自由基(·OH)对船舶压载水中微小生物有很强的杀灭效果。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G8和G9导则的要求,实验在进行船舶压载水携带微生物的杀灭研究的同时对处理后压载水的水质及相关化学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研究表明优化的10吨/小时1:5的液液混合杀灭系统效果最佳。作为最终的实验系统,为船上设备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实验都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实验在满足第D-2条标准的前提下,水质情况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模拟压载水中的pH值、盐度、电导率基本不变;溶解有机碳(DOC)上升的量比颗粒有机碳(POC)分解的量要稍大,导致总有机碳(TOC)稍有上升;高盐度压载水进行实验时,总溶解颗粒物(TDS)稍有降低,低盐度实验时则会升高;溶解氧(DO)上升幅度较大,浊度和总悬浮颗粒物(TSS)急剧降低,说明处理后水质有很大的改善;氧化还原电位(ORP)大幅度上升,海水的氧化性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压载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总残余氧化剂(TRO)可以自行衰减。初始阶段衰减速率较快,随着时间的增长,衰减的速度逐渐降低,直至衰减完全。TRO衰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海水与氧活性粒子气体接触的时间长短,另外水中的化学物质、有机碳、自然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有机物;铁、氨及其它无机物;水质的季节性变动等也都是TRO衰减率的重要影响因素。TRO浓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TOC、溴离子、pH值、盐度、氯离子以及海水中的氨等。部分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TRO与溴离子浓度、盐度、氯离子浓度以及海水中的氨成正比,与pH值、TOC成反比。·OH在改进的实验系统中能很好地杀灭压载水中的藻类和细菌,同时对水质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为应用于今后的工业生产做了一定的准备。

竺嘉斌[7](2018)在《变径式微混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静态混合器有着使两相不互溶体系混合接触优良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以分割流体层数为混合机理的静态混合器在用于小分散相浓度时效果不佳,存在萃取液用量大,萃取不完全的难题,限制了其在工业萃取过程中的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在小分散相浓度的应用场合能获得良好混合效果的混合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结合静态混合和喷射混合原理及结构特性,设计了一种变径式微混器,采用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微混器级数、通道数、渐缩段锥角、螺旋叶片导程、螺旋叶片段长度对内流场、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变径式微混器的优化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变径式微混器与常规混合器的液液混合相中液滴粒径分布特性,并在常顶循在线脱盐脱酸防腐工艺开发中得到应用,研究表明:(1)变径结构和螺旋叶片结构使得内流场中在主流上叠加二次涡流,强化了径向混合,混合器混合效果大大提高。(2)变径式微混器最优结构参数为级数n=3,通道数m=3,渐缩段锥角α=6°,螺旋叶片导程S=12.5mm和螺旋段长度L2=44mm;优化后变径式微混器合适流速为0.82m/s~1.36m/s,考虑能量损失情况下的最佳工作流速为0.82m/s。(3)变径式微混器混合后油滴粒径分布皆呈现对数正态分布趋势,流量达到800L/h后,达到该分散相浓度下最佳混合效果,实验过程采用的三种混合器混合效果依次是:变径式微混器>SV型静态混合器>喷射混合器。(4)由变径式微混器作为混合单元,结合纤维聚结油水分离技术构建的常顶循在线脱盐脱酸防腐新工艺技术使用效果良好,盐类和酸性腐蚀性介质在变径式微混器中得到了高效的洗脱,有效减少了设备腐蚀带来的安全生产问题。

张甫[8](2020)在《劣质重油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逐年攀升及进口原油中劣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环境保护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现能源清洁生产和高效转化已成为我国炼化企业绿色、清洁发展亟需突破的难题。现阶段,在炼油工业中,悬浮床加工技术是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能够将劣质重油向清洁生产、提高轻质油产品收率和资源利用率方向转化。本论文研究是以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套15万吨/年悬浮床加氢工业装置为背景,以煤焦油、减压渣油等劣质重油生产高附加值的石脑油、柴油等清洁能源产品为基础,根据PRO/II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基于劣质重油性质模拟全装置工艺流程,包括物料平衡的计算、能量平衡的计算等,重点研究悬浮床加氢技术工艺流程优化、主要操作条件优化、关键设备的选择及工艺计算,并分析了装置的能耗及可能发生的安全、环保等风险因素,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环保、消防措施。同时根据装置的实际工业运行数据,对装置运行和设备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对比工艺参数和经济效益等,对悬浮床加氢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探讨。通过本论文研究能够为日后劣质重油悬浮床加氢技术工业放大工艺包设计及工程设计、长周期运行、装置规模化研究开发及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实际经验,更好的实现资源清洁生产、高效利用。

李凯[9](2017)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处理丙烯腈精制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丙烯腈废水的处理是丙烯腈生产企业的难题之一,当前广泛应用的丙烯腈生产工艺—丙烯氨氧化法,生产每吨丙烯腈伴随1.5吨废水,尽管当前文献已有多种丙烯腈废水的处理方法,但尚无一种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合理的方法,大型丙烯腈生产企业多采用四效蒸发的方法处理废水,需要外界不断补充生蒸汽,能耗高企业负担重。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Recompression,MVR)技术节能效果明显,近年来在蒸发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对丙烯腈精制废水MVR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Aspen plus对单效、两效、三效、四效蒸发和MVR技术处理丙烯腈精制废水进行了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了工艺参数与能耗,重点研究了MVR系统中压缩比、操作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制热能效比、换热面积等系统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气液分离器是MVR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经对比分析本文选用管柱式气液分离器,进行结构设计,利用Fluent对分离器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分离器结构尺寸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制热能效比与压缩比、操作压力均成反比,压缩比增大,压缩后二次蒸汽温度升高,所需补充水量增多,同时传热温差增大使换热面积减小,降低建造成本同时提高了运行成本;(2)原料液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同等条件下更易蒸发出较多的二次蒸汽,蒸发量较大,所需换热面积越小;(3)分离器流场中存在内外两层漩涡,溢流管影响气相出口流速,底流管决定液相含气率,同时相较单入口,采用双入口分离过程更稳定;(4)分离器柱体高度一定,适当增大柱体直径,可减小流体通过压降,缩短纯液相区至纯气相区间轴向高度,改善分离性能。基于MVR系统工艺模拟参数,参考相关标准与手册,对MVR丙烯腈废水处理工艺工程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展了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为系统中循环泵、蒸汽压缩机、储罐等设备提供了技术参数并完成了工程初步设计。

宋玉臣[10](2016)在《超声蒸发器传热性能数值模拟》文中指出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有效地提髙传热强度,节约能源的消耗以及降低生产的运行成本等是其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传统的蒸发设备中高耗能、低产率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成了目前化工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把超声波技术应用到蒸发单元操作中,结合超声波技术和蒸发技术的各自特点,设计出新型的蒸发操作装置,合理优化蒸发操作工艺,对其传热性能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本文使用课题组设计制造的超声蒸发装置,进行了纯水的强化传热实验,并结合实验进行了超声蒸发器加热室内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对指导超声蒸发器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得出如下结论:1)本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进料量、蒸发温度、功率密度等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分析,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单因素的回归模型的建立,通过验证性实验表明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可用来预测单因素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单因素实验条件下最佳操作参数点分别为进料量40 L/h,蒸发温度70℃,功率密度0.8A。2)实验设计中采用均匀设计,分析双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建立双因素条件下最佳实验操作参数,并建立了传热系数与操作参数的回归方程,提出此回归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的适用性。采用实验设计的最佳操作参数范围是进料量30L/h-55L/h,蒸发温度70℃-90℃,功率密度0A-1.2A。3)利用FLUENT软件进行超声蒸发器加热室内的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模拟了管内沸腾情况下的流场和温度场,形象地表征了管内沸腾的超声空化状态,对管内壁面剪切力和出口管板进行分析,得出管内循环时剧烈湍动而使得核态沸腾持续进行,对实验的强化传热结果得以验证,该结果对指导超声蒸发器的工艺改进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液液混合器的工艺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液混合器的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LNG热值调整工艺研究现状
        1.3.2 BOG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1.3.3 喷射混合器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流程
    2.1 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参数
        2.1.1 工艺参数计算
        2.1.2 BOG及液氮流量计算
    2.2 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流程设计
        2.2.1 设计原则及依据
        2.2.2 工艺流程设计
        2.2.3 热值调整工艺流程主要设备
    2.3 电气系统设计
        2.3.1 电气系统原理
        2.3.2 电气系统主要设备
    2.4 站控系统设计
        2.4.1 主要仪器仪表
        2.4.2 控制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液混合器结构参数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3.1 液液喷射混合模型
        3.1.1 几何模型
        3.1.2 数学模型
        3.1.3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
        3.1.4 边界条件
    3.2 喉管直径的影响
        3.2.1 混合效果分析
        3.2.2 流动特性分析
    3.3 喉管长度的影响
    3.4 喉嘴距的影响
    3.5 扩散管长度的影响
    3.6 次流体进液口数量的影响
        3.6.1 混合效果分析
        3.6.2 流动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艺参数对BOG冷凝的影响
    4.1 LNG、液氮及BOG混合模型
        4.1.1 气液喷射混合器结构
        4.1.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4.1.3 边界条件设置
    4.2 BOG进口速度的影响
        4.2.1 BOG冷凝效果及混合器出口气相分率
        4.2.2 流动特性分析
    4.3 BOG温度的影响
    4.4 液氮流体进口速度的影响
    4.5 混合器出口压力的影响
        4.5.1 BOG冷凝效果分析
        4.5.2 流动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制浆黑液多效蒸发过程模拟与节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黑液的蒸发
        1.2.2 多效蒸发的常见流程及节能措施的应用进展
        1.2.3 多效蒸发操作模拟研究进展
        1.2.4 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1.3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来源
        1.3.2 本课题研究对象及简介
        1.3.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4 本课题的研究的步骤
第二章 多效蒸发数学模拟
    2.1 多效蒸发过程的数学模拟
    2.2 单效体蒸发过程的计算模型
        2.2.1 参量分析
        2.2.2 系统的物料衡算
        2.2.3 系统的热量衡算
        2.2.4 传热速率方程
        2.2.5 物性的计算
        2.2.6 单效体蒸发过程的模拟计算
    2.3 闪蒸罐的计算模型
        2.3.1 参量分析
        2.3.2 系统的物料衡算
        2.3.3 系统的热量衡算
        2.3.4 物性的计算
        2.3.5 闪蒸罐的模拟计算
    2.4 液液混合器
        2.4.1 参量分析
        2.4.2 系统的物料衡算
        2.4.3 系统的热量衡算
        2.4.4 物性的计算
        2.4.5 液液混合器的模拟计算
    2.5 蒸汽混合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效蒸发器的模拟与优化
    3.1 研究对象概况
        3.1.1 改造前多效蒸发系统的流程
        3.1.2 改造前多效蒸发系统的现场数据
    3.2 多效蒸发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3.3 可采取的节能措施
    3.4 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5 拟采取的解决途径
    3.6 实例分析1
        3.6.1 过程模拟
        3.6.2 优化节能
    3.7 实例分析2
        3.7.1 过程模拟
        3.7.2 优化节能
    3.8 黑液浓缩节能方法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imulink模拟的蒸发系统
    4.1 多效蒸发系统的数学模拟
    4.2 蒸发器Simulink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蒸发器simulink数学模型类型
        4.2.2 蒸发器求解典型类型simulink数学模型的建立
        4.2.3 蒸发器求解类型六simulink数学模型的建立
        4.2.4 蒸发器simulink数学模型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黑液蒸发过程优化
    5.1 优化描述
    5.2 研究对象
    5.3 优化案例分析
        5.3.1 问题的描述
        5.3.2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2 本文主要创新
    3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果汁预混合器的数值模拟及初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果汁预混合器的设计原理
        1.2.1 撞击流作用的应用研究进展
        1.2.2 水力空化的研究进展
    1.3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及数值模拟软件
        1.3.1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1.3.2 数值模拟软件
    1.4 数值模拟软件在混合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1 数值模拟软件在静态液-液混合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2 数值模拟软件在喷射流液-液混合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3 数值模拟软件在撞击流液-液混合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果汁预混合器的数值模拟
    2.1 数值模拟相关理论
    2.2 空化模型
    2.3 果汁预混合器模拟结果后处理方法
    2.4 计算方法
        2.4.1 计算模型
        2.4.2 网格划分
        2.4.3 湍流模型和求解方法
        2.4.3.1 标准 k-ε模型
        2.4.3.2 RNG k-ε模型
        2.4.3.3 ReallZable k-ε模型
        2.4.4 求解方法
    2.5 果汁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的数值模拟
        2.5.1 混合模型
        2.5.2 湍流模型
        2.5.3 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结构参数影响
        2.5.3.1 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结构
        2.5.3.2 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长度
        2.5.3.3 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直径
        2.5.3.4 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入口锥角
        2.5.3.5 果汁预混合器喉管部出口锥角
        2.5.4 操作参数对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影响
        2.5.4.1 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的压力
        2.5.4.2 果汁预混合器出口端的压力
        2.5.5 溶液浓度对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淀粉溶液和蒸馏水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装置
    3.2 实验方法
        3.2.1 淀粉溶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入口端压力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3.3.2 淀粉溶液的浓度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3.3.3 循环混合时间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3.3.4 混合前溶液的温度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的初步应用研究
    4.1 实验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装置
    4.2 实验方法
        4.2.1 碳酸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压力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4.3.2 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对果汁混合器装置混合效果的影响
        4.3.3 果汁预混合器装置循环混合时间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4.3.4 碳酸钠溶液混合前温度对果汁混合器预混合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果汁预混合器混合百香果果汁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初步应用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原料
        5.1.3 实验仪器
        5.1.4 实验装置
    5.2 实验方法
        5.2.1 百香果果汁制备流程
        5.2.2 实验过程
    5.3 检测方法
        5.3.1 百香果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测定
        5.3.2 百香果果汁中花色苷浓度的测定
        5.3.3 百香果果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5.4 实验过程
    5.5 结果与分析
        5.5.1 果汁预混合器入口端压力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5.5.2 循环混合时间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5.5.3 混合前溶液的温度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5.5.4 百香果果汁的浓度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5.5.5 正交试验
    5.6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基于10吨/小时·OH处理船舶压载水优化系统的水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船舶压载水的概念及其造成的危害
    1.2 国内外治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的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处理船舶压载水的主要方法
    1.4 压载水公约简介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强电场放电制取·OH
    2.1 高级氧化技术简介
    2.2 ·OH的高级氧化特性
    2.3 强电场放电制取·OH溶液原理及工艺流程
        2.3.1 强电场电离放电制取高浓度·OH反应系统装置
        2.3.2 制取高浓度·OH溶液的工艺流程
        2.3.3 制取高浓度·OH等离子化学反应过程
    2.4 ·OH参与的化学反应类型
    2.5 ·OH致死微生物的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压载水模拟系统的优化
    3.1 前人的系统概述
    3.2 系统的改进设计
        3.2.1 设计工艺流程
        3.2.2 模拟压载水实验系统的设计
    3.3 系统的优化
    3.4 优化系统的实验调试
    3.5 优化的实验系统相关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准备与系统运行
    4.2 相关检测及方法
    4.3 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TRO的检测及相关研究
    5.1 原海水溴离子和氯离子的检测
    5.2 TRO的检测
    5.3 处理后海水中TRO的衰减
        5.3.1 TRO检测方法比较
        5.3.2 高、低盐度海水处理后TRO的衰减对比(碘量法)
        5.3.3 TRO衰减的影响因素
    5.4 影响TRO浓度的因素
        5.4.1 TOC的影响
        5.4.2 溴离子浓度的影响
        5.4.3 pH值的影响
        5.4.4 盐度的影响
        5.4.5 其它影响因素
    5.5 TRO的中和实验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7)变径式微混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液液两相混合器简介
        1.2.1 釜式搅拌器
        1.2.2 静态混合器
        1.2.3 动态混合器
        1.2.4 喷射混合器
        1.2.5 撞击流混合器
    1.3 常用静态混合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混合器混合程度评价方法
        1.4.1 萃取实验法
        1.4.2 液滴粒径测量法
        1.4.3 停留时间分步法
        1.4.4 CFD内流场分析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径式微混器的CFD数值模拟研究
    2.1 变径式微混器设计
    2.2 模拟参数设置
        2.2.1 网格划分
        2.2.2 多相流模型选择
        2.2.3 湍流模型选择
        2.2.4 求解器及边界条件设置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速度场分析
        2.3.2 运动矢量分析
        2.3.3 迹线分析
        2.3.4 压降分析
        2.3.5 浓度场分析
        2.3.6 停留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径式微混器结构参数的实验优化研究
    3.1 实验方案
        3.1.1 液液萃取机理
        3.1.2 实验方案
    3.2 实验测试系统搭建
        3.2.1 实验流程
        3.2.2 实验步骤及测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2 微混器级数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3.3.3 微混器通道数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3.3.4 微混器渐缩段锥角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3.3.5 微混器螺旋叶片导程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3.3.6 微混器螺旋叶片段长度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3.3.7 微混器对铁离子萃取的对比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径式微混器的液滴粒径分布研究
    4.1 实验方案及装置流程
        4.1.1 实验方案
        4.1.2 实验流程
        4.1.3 实验步骤及测量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流量对于油滴分布的影响
        4.2.2 混合形式及分散相浓度对油滴分布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常顶循在线脱盐脱酸防腐的应用研究
    5.1 常减压在线脱盐脱酸防腐的工艺设计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系统脱盐效果
        5.2.2 系统脱酸效果
        5.2.3 系统腐蚀速率标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8)劣质重油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固定床加氢技术
        1.1.2 移动床加氢技术
        1.1.3 沸腾床加氢技术
        1.1.4 悬浮床加氢技术
    1.2 国内外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现状
        1.2.1 国外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
        1.2.2 国内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
    1.3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反应机理及加氢过程影响因素
    2.1 反应机理
        2.1.1 芳烃加氢饱和
        2.1.2 加氢裂化
        2.1.3 加氢脱硫
        2.1.4 加氢脱氮
        2.1.5 加氢脱氧
        2.1.6 加氢脱金属
    2.2 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
        2.2.1 反应压力的影响
        2.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2.2.3 空速的影响
        2.2.4 氢油比
3 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3.1 原料性质、规模及产品方案
        3.1.1 原料性质
        3.1.2 生产规模
        3.1.3 产品方案及性质
    3.2 流程简述
    3.3 主要操作条件
    3.4 物料平衡
    3.5 工艺流程模拟计算
        3.5.1 工艺流程模拟的目的
        3.5.2 工艺流程模拟软件简介
        3.5.3 工艺流程模拟计算
    3.6 工艺流程优化研究
        3.6.1 分离系统的优化
        3.6.2 循环氢脱硫系统的优化
    3.7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及工艺计算
        3.7.1 设备选材原则
        3.7.2 主要静止设备
        3.7.3 主要转动设备
        3.7.4 主要设备规格表
    3.8 能耗分析
    3.9 环境保护
        3.9.1 废水的来源及治理措施
        3.9.2 废气的来源及治理措施
        3.9.3 固体废物的来源及治理措施
        3.9.4 噪声的来源及治理措施
    3.10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10.1 物料危害分析
        3.10.2 主要安全卫生措施
        3.10.3 消防
4 工业应用研究及前景分析
    4.1 MCT装置工业应用研究
        4.1.1 MCT装置加工煤焦油等劣质重油
        4.1.2 MCT装置加工生物原料油
    4.2 应用前景分析
        4.2.1 煤焦油高效转化低碳芳烃、高档溶剂油
        4.2.2 重质渣油高效转化优质汽柴油
        4.2.3 动植物油脂高效转化生物柴油
        4.2.4 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思想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处理丙烯腈精制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的研究概述
    1.3 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概述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丙烯腈精制废水的蒸发工艺模拟研究
    2.1 丙烯腈精制废水的说明
        2.1.1 废水来源
        2.1.2 废水成分
        2.1.3 废水性质分析
    2.2 Aspen plus中蒸发工艺模拟
        2.2.1 蒸发的基本原理
        2.2.2 工艺流程计算模型
        2.2.3 物性方法选择
        2.2.4 收敛方法选择
    2.3 多效蒸发系统建立与性能分析
        2.3.1 四效蒸发系统建立与性能分析
        2.3.2 三效蒸发系统建立与性能分析
        2.3.3 两效和单效蒸发系统建立与性能分析
    2.4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性能分析
        2.4.1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基本原理
        2.4.2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建立
        2.4.3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性能分析
        2.4.3.1 压缩比对制热能效比影响
        2.4.3.2 压缩比对换热面积影响
        2.4.3.3 压缩比对压缩机功耗影响
        2.4.3.4 操作压力对制热能效比影响
        2.4.3.5 压缩比对补充水量影响
        2.4.3.6 蒸发温度对换热面积影响
        2.4.3.7 对数平均温差对总比传热面积、压缩机比功耗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中气液分离器设计分析
    3.1 常见气液分离技术、设备及设备类型选定
        3.1.1 常见气液分离技术、设备
        3.1.2 设备类型选定
    3.2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原理
    3.3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设计
        3.3.1 分离器入口管直径
        3.3.2 分离器直径
        3.3.3 分离器柱体高度
        3.3.3.1 液滴区和气泡区
        3.3.3.2 漩涡区
        3.3.3.3 入口分流区
    3.4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CFD模拟
        3.4.1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模型的建立
        3.4.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3.4.3 模型选择
        3.4.4 物性参数及边界条件
    3.5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5.1 溢流管与底流管直径的影响
        3.5.2 单双入口对分离性能影响
        3.5.3 柱体直径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3.5.4 柱体高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的工程化设计
    4.1 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4.2 设备参数设计
        4.2.1 循环泵
        4.2.2 蒸汽压缩机
        4.2.3 储罐
        4.2.4 真空系统
    4.3 系统设备集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10)超声蒸发器传热性能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超声波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动态
    1.2 超声蒸发器研究概述
        1.2.1 蒸发过程强化传热研究动态
        1.2.2 超声强化传热技术研究动态
    1.3 超声蒸发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动态
    1.4 蒸发过热过程数值模拟软件的应用
        1.4.1 FLUENT软件在蒸发传热过程的应用
        1.4.2 Minitab软件和R软件数值分析方面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超声蒸发传热机理模型
    2.1 基于M&R关联式的分相流模型
        2.1.1 核态沸腾关联式的修正
        2.1.2 两相流中的分相流模型
        2.1.3 M&R关联式的分相流模型
    2.2 超声空化机理
        2.2.1 超声作用下空化泡运动学分析
        2.2.2 超声空化传热机理
3 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3.1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3.1.1 实验设备
        3.1.2 实验步骤
    3.2 操作参数的选择
    3.3 实验设计方法
        3.3.1 单因素实验设计
        3.3.2 均匀实验设计
    3.4 单因素实验数据分析
        3.4.1 蒸发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3.4.2 进料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3.4.3 功率密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3.5 均匀设计实验与数据分析
        3.5.1 均匀设计实验
        3.5.2 均匀设计实验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超声蒸发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4.1 模型假设
    4.2 模型建立
    4.3 核态沸腾基础上的超声蒸发传热模拟
        4.3.1 加热室核态沸腾流场分析
        4.3.2 不同时间下速度场模拟分析
        4.3.3 超声波作用下的循环管流场分析
        4.3.4 超声波作用下管内剪应力分析
        4.3.5 超声蒸发器加热室管内温度场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附录

四、液液混合器的工艺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化天然气热值调整工艺研究[D]. 陈鸿乔.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9)
  • [2]喷射式液液混合器与静态混合器复合应用研究[J]. 闫蓉,仇汝臣. 山东化工, 2011(02)
  • [3]制浆黑液多效蒸发过程模拟与节能优化[D]. 张彦慧.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4]果汁预混合器的数值模拟及初步应用研究[D]. 胡立平. 广西科技大学, 2014(04)
  • [5]液液混合器的工艺设计[J].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石油化工部炼油设计院. 炼油设计, 1976(03)
  • [6]基于10吨/小时·OH处理船舶压载水优化系统的水质研究[D]. 华六三.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8)
  • [7]变径式微混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D]. 竺嘉斌.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8]劣质重油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D]. 张甫. 郑州大学, 2020(02)
  • [9]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处理丙烯腈精制废水的研究[D]. 李凯.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10]超声蒸发器传热性能数值模拟[D]. 宋玉臣.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液液混合器工艺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