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潘淑红[1](2017)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PTCA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手术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为95.0%,显着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对行PTCA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陆凤花[2](2014)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文中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广泛应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加压固定6h即可。但由于桡动脉细小、易痉挛特有的解剖特点使得器械操作较为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显得尤为重,通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介入诊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徐雯,孙海英,张娅娅,陈晓锋,陶丹[3](2015)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着(P<0.05)。介入治疗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6.348,P<0.05)。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2.5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31.2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倪青[4](2013)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的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2例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采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中医护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结果 32例患者中拔管时出现低血压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发生皮下血肿3例,经过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术前、术中、术后规范化护理作为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疗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闫雯雯[5](2014)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作为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存在[1](B级推荐),其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2](B级推荐),两者的冠心病症状及治疗效果相比较,即使冠心病程度相似或更轻,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3](B级推荐)。如果对患者进行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疗效不理想时则应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其目的是快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最大程度改善心脏缺血症状,该技术因其微创性、相对安全性、显着的疗效和术后康复迅速的特点而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接受何种血运重建治疗,预后都较非糖尿病患者差,再狭窄率也高[4](A级推荐)。尽管通过积极治疗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但介入治疗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5](A级推荐),患者仍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症状而影响预后,尤其是合并有Ⅱ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远期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为差,其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累及范围广,程度重[6](A级推荐),进展快,临床上必须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因此介入治疗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正确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循证医学改变了传统护理以个人经验和直觉为依据的行为和习惯,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心血管病学护理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加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y stenting)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及评价。研究目的1.强化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专业知识,改善临床护理程序及规则。2.寻求最佳临床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临床护理路径(CNP)提供思路和指导。3.完善临床护理计划,应用于临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素质。4.应用及评价护理效果,总结并改进护理方法,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循证组(实验组)与常规组(对照组),每组各54名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介入途径为桡动脉或(和)股动脉穿刺。依据循证护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书籍查询、网络知识库查询、临床权威医护人员经验查询等方法收集资料,将所获得文献分级、评价、分析、总结,归纳出有依据的、标准化的护理方法,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制定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然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循证组采用归新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选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算统计量。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构成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在血管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循证组心律失常、低血糖发生率及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心源性休克和心衰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均表示循证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循证组患者出血血肿、排尿困难、迷走神经反射、腰背酸痛、低血压、入睡困难、肢体活动疼痛及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口愈合不良、造影剂反应及腹胀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负性效应的发生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异常情况、心电图异常情况、血压异常情况进行监测:治疗前循证组的血糖异常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循证的血压异常情况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循证组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少于常规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循证组的血压异常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循证组的血糖异常情况和心电图异常情况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降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心电图及血压的异常情况。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安全因素进行比较,循证组患者心绞痛、未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不严、未掌握运动方法、空腹血糖低于正常以及空腹血糖高于正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后胸闷、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循证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对两组患者早期活动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开始床上活动的时间、开始床下活动的时间、术后24h的6min步行距离以及出院前1d的12min步行距离进行比较,循证组开始床上活动及床下活动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循证组术后24h的6min步行距离及出院前1d的12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能力。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在病情进展告知评价及术后病情进程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术后健康教育评价及护士工作总体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前健康教育评价及护士服务态度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士操作技能评价以及护士沟通技巧评价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提示循证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结论(1)循证组护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可以减少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负性反应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糖、心电图、血压异常的发生率、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循证护理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实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贯彻了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的理念,选择最佳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连续、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服务,提高医护照顾品质,凸显专科特色。(4)提高患者自身管理意识,建立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5)促进专科护理持续改进,强调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循证组护理措施,找寻临床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温故而知新,将不合理的环节进行质量改进,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6)强化护理知识的更新和巩固,对于培养专科护理人员有重要意义,拓宽护理专业的广度与深度。
刘江生[6](2003)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文中提出此文主要内容系作者为陈在嘉,高润霖主编的《冠心病》(2002年出版)的“第五十一章 心脏康复”,卓大宏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的“第七十八章冠心病患者康复”撰写的内容。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7](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钱静,赵丽丽[8](2018)在《4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心肌梗死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措施,患者的手术效果提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预后良好。结论做好护理配合,是决定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关键。
刘江生[9](2006)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2006年版)》文中指出此文系作者为陈在嘉,高润霖主编的《冠心病》(2002年出版)的"第五十一章心脏康复",卓大宏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的"第七十八章冠心病患者康复"的2006年修改稿。
唐慧峰[10](2021)在《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PCI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对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即实施情绪放松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对患者心境状态、穿刺点出血、术后术侧肢体疼痛、肿胀等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PCI手术的患者,最终纳入满足标准的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23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干预措施:术前1天开始实施情绪放松疗法,每1h完成1次,共6次;术中完成1次情绪放松疗法;术后实施情绪放松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每1h完成1次,至术后8h解除止血器结束,共完成8次。别于术前1天实施干预前、术后8h干预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得分;术后2h、4h、6h、8h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术侧肢体疼痛得分情况、疼痛程度、术侧手指肿胀情况、肿胀程度。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最终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228例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职业、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医保类型、合并的慢性病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量、手指周径之和、术中手术时长、肝素使用剂量、术后止血器初始压力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6h、8h穿刺点出血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6h、8h术侧肢体疼痛情况、疼痛程度、术侧手指肿胀情况、肿胀程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情况、疼痛程度、肿胀情况、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愤怒-敌意、疲乏-惰性、有力-好动3个维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困惑-迷茫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不会导致术后穿刺点出血或血压波动;可缓解术后术侧肢体疼痛、肿胀情况,降低疼痛和肿胀程度;改善心境状态,促进情绪稳定;利于术后康复。
二、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判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3.1 急性心肌梗死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3.1.1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3.1.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3.2 护理体会 |
3.3 护理效果 |
(2)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 |
2.1 血管并发症 |
2.1.1 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 |
2.1.2 前臂血肿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
2.1.3 桡动脉痉挛 |
2.1.4 桡动脉闭塞 |
2.1.5 纵隔后血肿 |
2.2 非血管并发症 |
2.2.1 迷走神经反射 |
2.2.2 心律失常 |
2.2.3 造影剂肾病 (CIN) |
2.2.4 术后胸痛 |
2.2.5张力性水泡 |
2.3 冠状动脉血管并发症 |
2.3.1 急性支架内血栓 |
2.3.2 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压塞 |
3 护理模式及心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 |
3.1 奥瑞姆 (Orem) 自护模式的应用 |
3.2 小组护理模式[32] |
3.3 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
4 展望 |
(3)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
2.3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手术方法 |
3 护理 |
3.1 术前护理 |
3.2 术中护理 |
3.3 术后护理 |
3.4 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
4 小结 |
(5)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介入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
1.3 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现状 |
1.4 循证护理的概述与国内外现状 |
1.5 循证护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1.5.1 循证护理的概念 |
1.5.2 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
1.5.3 护理证据的分级 |
1.6 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进展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提出临床护理问题 |
2.3 查找文献资料,检索证据 |
2.4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证据内容 |
2.6.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前护理 |
2.6.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护理 |
2.6.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
2.6.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院指导 |
2.7 循证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PCI围术期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构成比较 |
3.2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
3.3 两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4 两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负性效应发生情况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比较 |
3.6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安全因素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早期活动情况比较 |
3.8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循证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 PCI 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制订与实施 |
4.1.1 寻找问题,确定结构化的临床问题 |
4.1.2 检索相关循证资源 |
4.1.3 对收集的证据进行严格评鉴 |
4.1.4 应用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 |
4.1.5 评价证据实施结果 |
4.1.6 总结与建议 |
4.2 循证护理对于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意义 |
4.2.1 循证护理可强化护理人员专业观点 |
4.2.2 循证护理可顺应医疗卫生领域事业发展趋势 |
4.2.3 循证护理可促进护理实践科学发展 |
4.2.4 循证护理利于临床护理决策有效实施 |
4.3 循证护理实践的前景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绩 |
致谢 |
(7)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
2.药物治疗现状 |
3.思考与展望 |
(8)4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观察与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2 术中配合护理 |
2.3 术后护理 |
2.3.1 一般护理 |
2.3.2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
2.3.3 并发症的护理 |
2.3.3. 1 假性动脉瘤 |
2.3.3. 2 腹膜后血肿 |
2.3.3. 3 动脉栓塞 |
3 用药指导 |
4 出院指导 |
5 讨论 |
(9)冠心病患者的康复(2006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节概述 |
一、定义 |
二、发展简史 |
(一)欧美的心脏康复医学史[4] |
(二)我国的心脏康复医学史[4] |
第二节运动疗法 |
一、运动生理 |
(一)心血管系统 |
(二)呼吸系统 |
(三)肌肉系统 |
二、运动试验 |
(一)心脏负荷运动试验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
(二)运动试验在心血管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三)气体代谢运动试验 |
三、运动处方[4] |
(一)热身期 |
(二)锻炼期 |
(三)恢复期 |
第三节饮食调节 |
一、饮食对血脂、冠心病的影响 |
(一)动物试验 |
(二)流行病学调查 |
(三)脂肪酸及其有关的研究 |
二、饮食调节(干预)的效果 |
三、饮食调节原则 |
(一)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 |
(二)保健饮食营养素推荐标准 |
第四节心理康复[4] |
一、心理行为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
(一)A型行为与冠心病 |
(二)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 |
(三)心理因素与康复 |
二、心理调整 |
第五节戒烟 |
一、吸烟的流行病学研[21] |
二、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致病的机理 |
(一)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 |
(二)吸烟增加冠心病危险的可能机理 |
三、吸烟的评估 |
(一)病人吸烟上瘾的水平 |
(二)戒烟史 |
(三)家人对戒烟的支持 |
(四)心理社会状况 |
(五)饮酒史 |
四、戒烟的实施 |
(一)教育、咨询 |
(二)充分利用医院的环境动员戒烟 |
(三)帮助制定戒烟方法 |
(四)增加和戒烟者的接触 |
(五)尼古丁替代治疗 |
(六)运动 |
(七)防止复发措施 |
第六节冠心病康复疗法的实施 |
一、调脂治疗 |
(一)血脂评价 |
(二)开始饮食、药物治疗的血脂及其治疗目标水平 |
(三)调脂治疗步骤 |
二、高血压的干预 |
(一)高血压的评价 |
(二)高血压干预的实施 |
二、运动疗法[24] |
(一)运动疗法的效果 |
(二)运动疗法的安全性、监护和合并症的预防 |
(三)适应证 |
(四)绝对禁忌证 |
(五)运动处方 |
四、减肥 |
(一)流行病学调查[26] |
(二)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 |
(三)减肥前的评估 |
(四)减肥的实施 |
五、综合康复疗法[4] |
六、恢复工作 |
(一)影响恢复工作的因素 |
(二)复工时间 |
(三)复工率 |
第七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 |
一、康复疗法的意义和作用机制 |
(一)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疗法的作用 |
(二)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疗法的作用机制 |
二、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预后危险分级[29] |
1.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性分层表 |
2.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性分层表的补充说明 |
三、心脏康复程序和临床流程 |
(一)心脏康复程序 |
(二)临床流程 |
(三)急性心血管事件恢复期的划分 |
(四)康复程序分类 |
(五)心脏康复工作人员 |
(六)心脏康复设施和设备 |
四、住院和过渡性设施中的心脏康复 |
(一)住院康复 |
(二)过渡性康复程序 |
五、门诊康复程序 |
(一)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评价 |
(二)教育、咨询 |
(三)运动 |
第八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康复 |
一、概况 |
(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 |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康复医疗的作用 |
(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证 |
(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死亡率和合并症 |
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康复医疗 |
(一)住院心脏康复 |
(二)过渡性心脏康复及门诊心脏康复 |
第九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康复 |
一、概况 |
(一)定义 |
(二)简史 |
(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
(四)合并症及冠状动脉再狭窄 |
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康复疗法 |
第十节心血管病人性功能障碍的康复[48,49] |
一、性功能障碍 |
(一)男性性功能障碍 |
(二)女性性功能障碍 |
二、心血管病人性活动的机体反应 |
三、心血管病患者性活动危险性分层 |
四、心血管病人恢复性活动的指征 |
五、降低性生活危险性的治疗 |
(一)咨询 |
(二)运动疗法的效果 |
(三)药物 |
六、恢复性功能 |
(一)矫正危险因素 |
(二)心理及药物治疗(一线治疗) |
(10)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PCI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境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2.1 国外发展现状 |
2.2 国内发展现状 |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入路发展现状 |
4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及影响 |
4.1 穿刺点出血及影响 |
4.2 术侧肢体疼痛及影响 |
4.3 术侧肢体肿胀及影响 |
5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干预现状 |
5.1 术侧手部抬高干预现状 |
5.2 术侧手部功能锻炼干预现状 |
5.2.1 手指操干预现状 |
5.2.2 握力锻炼干预现状 |
5.3 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现状 |
5.3.1 中药外敷干预现状 |
5.3.2 穴位按摩干预现状 |
6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理变化 |
7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影响 |
7.1 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
7.2 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现状 |
9 文献小结 |
10 本研究干预方法形成的理论依据 |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入选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脱落病例 |
2.3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案 |
3.1 对照组研究方案 |
3.1.1 术前护理措施 |
3.1.2 术中护理措施 |
3.1.3 术后护理措施 |
3.2 试验组研究方案 |
3.2.1 干预措施 |
3.2.1.1 情绪放松疗法 |
3.2.1.2 功能锻炼 |
3.2.2 干预时间 |
3.2.3 干预流程 |
3.2.4 注意事项 |
4 评价指标 |
4.1 一般资料(见附录2) |
4.2 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见附录3) |
4.3 术后术侧肢体疼痛情况(见附录4) |
4.4 术后术侧手指肿胀情况(见附录5) |
4.5 心境状态变化情况(见附录6) |
4.6 安全性指标及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资料收集 |
6.1 资料收集前准备 |
6.2 资料收集方法 |
7 质量控制 |
7.1 样本分组质量控制 |
7.2 手术质量控制 |
7.3 干预质量控制 |
7.4 评价指标测量质量控制 |
7.5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
8 伦理原则 |
9 技术路线 |
10 研究结果 |
10.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
10.2 两组患者干预前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数量对比 |
10.3 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长和肝素使用剂量对比 |
10.4 两组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初始压力值对比 |
10.5 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对比 |
10.6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疼痛情况对比 |
10.7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疼痛程度对比 |
10.8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手指肿胀情况对比 |
10.9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手指肿胀程度对比 |
10.10 两组患者干预前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对比 |
10.11 两组患者干预后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对比 |
10.12 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
10.13 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评价结果 |
讨论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
2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术后穿刺点出血的影响 |
3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术后术侧肢体疼痛的影响 |
4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术后术侧手指肿胀的影响 |
5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 |
6 围手术期干预过程的探讨 |
6.1 围手术期干预过程安全性的探讨 |
6.2 围手术期干预内容、干预方式、干预时间的探讨 |
7 研究局限性 |
8 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PCI术患者一般资料问卷 |
附录3 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记录表 |
附录4 术后疼痛情况记录表 |
附录 5 术后手指肿胀情况记录表 |
附录 6 简明心境状态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 |
附录7 指导手册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J]. 潘淑红. 系统医学, 2017(18)
- [2]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 陆凤花. 内科, 2014(04)
- [3]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徐雯,孙海英,张娅娅,陈晓锋,陶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2)
- [4]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的护理体会[J]. 倪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3)
- [5]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及评价[D]. 闫雯雯. 吉林大学, 2014(09)
- [6]冠心病患者的康复[J]. 刘江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S1)
- [7]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8]4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J]. 钱静,赵丽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2)
- [9]冠心病患者的康复(2006年版)[J]. 刘江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S1)
- [10]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PCI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境状态的影响[D]. 唐慧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