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OSHMS的关键环节及注意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毛刚心[1](2020)在《丰田生产方式在发动机模具改善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丰田生产方式能提升企业的活力,是一个全套的生产体系和方法。这是丰田公司以及相关事业体采用的生产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消除浪费,通过制作的合理化,实现产品的优越性,合理的制造产品,打造品质至上的客户理念。丰田生产方式包含的每一项内容都对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例如,改善、准时化、看板管理、自动化、标准作业等,都对彻底消除浪费和提高生产性有帮助。丰田生产方式是丰田公司的长久的历史沉淀,开始创立于丰田佐吉时代,经过丰田喜一郎先生的推进和传承,直到现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应用,使丰田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效益,利润已经超过世界上最有名的三大汽车制造商利润的总和,呈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生产管理的方法,也逐渐的变成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这就是丰田公司能变得优秀的原因。关于什么是真正的丰田生产方式,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刚接触的人会感觉是“库存减少”;逐渐学习之后会发现是“解决问题、提高品质、提升效率”;深入研究之后的领悟是“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改善,如果没有找到问题就会觉得是更大的问题,员工都在努力的寻找问题点”。这就是丰田公司所提倡的“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本文详细介绍了丰田生产方式涵盖的理论,并用大量的事例展示了它的应用方法。在多年推进丰田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它不仅改变了公司各部门的现状,还促使本部门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事实胜于雄辩,深入的推进丰田生产方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大家谦虚谨慎的研究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最大的理想是未来能突破丰田生产的模式,开拓中国制造业自己的中国生产模式。
申阳阳[2](2020)在《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及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重视,煤矿安全形势已在逐渐好转,但是由于粉尘滞后的伤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粉尘职业危害常常被煤矿管理者所忽视;另一方面,煤矿粉尘危害量化值和粉尘防治情况无法确定,同时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个体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致使煤工尘肺问题愈发严重,制约了“健康中国”发展。所以研究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模型和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对煤矿自身和煤矿监督机构的粉尘防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本文从煤矿自身和监督机构两个角度构建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和防治效果评价模型。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粉尘检测方案,确定检测范围的粉尘采样点,并进行现场检测;其次,运用吸入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将粉尘对工人的伤害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值量化,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建立概率危害量化模型,并对暴露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粉尘浓度(C)、暴露持续时间(ED)、平均暴露时间(AT)和暴露频率(EF)四个因素对粉尘健康危害评价有显着影响;与此同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由6个准则层指标和24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粉尘防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参考粉尘量化结果建立了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通过对杨伙盘煤矿实测粉尘数据和陕北神木市五家煤矿的粉尘防治效果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杨伙盘煤矿综采工作面工人受到粉尘危害最大,与实际情况相符,工人DALY值为2.92×10-2a,通过对比量化结果可为煤矿补贴政策制定和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提供帮助;区域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为煤矿粉尘防治工作和煤矿监督机构对煤矿的监督提供指导,进而减少尘肺病的发生,改善职业病现状。
郑青村[3](2020)在《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研究 ——以某有机合成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信息化和PDCA循环理论,借鉴和参考了安全管理诊断学,构建了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某有机合成企业。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中小化工企业存在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投入有限、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前提下,如何规范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状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研究,通过跨学科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提出了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体系、构建了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法对提出的新模式进行验证,最终实现研究目标。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基础性和强化性两个部分。安全管理基础性工作是框架,强化性工作是具体业务内容,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的基础,强化性工作是基础性工作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2、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手段是中小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市面上开发的安全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众多,采用这些信息化工具能够有效规范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3、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体系由两级构成,第一级为企业安全管理总目标,第二级为企业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目标。它们集中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重点,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明晰的指向。4、本文构建的安全管理改进模式以安全管理目标体系进行目标控制,基于PDCA循环和安全管理诊断学等理论,以信息化管理工具为支撑,分7步实施,循环进行。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某中小有机合成化工企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孟媛[4](2012)在《关于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涉及我国21个省(区、市)与上千万的从业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病灾害成为我国煤矿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但是一直以来,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更多的表现为事后的补偿与治疗。随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对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方式的研究也需要不断发展和调整,如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方法,将我国煤矿的管理方式由事后被动型转化为事前主动控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职业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对生产管理发展规律理论的阐述,对我国煤矿职业危害、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以哈尔乌素煤矿为案例,对我国建立并完善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加以实践应用分析。本文围绕着系统管理理论和PDCA循环体系理论,对职业健康管理系统(OSHSM)的运行机制加以分析,对我国煤矿管理引入该系统的必要性进行研究。该系统的引入将改变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传统被动的管理方式,通过持续不断的循环改善整个系统的运行,从源头上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系统的运行需要运用安全评价对职业危害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整个体系更加科学化,使我国的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更适应新时期管理的需要,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实现生产与健康、效益的统一。
王学洪[5](2011)在《核电站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普遍认为核电是唯一证实的、能以基本负荷方式大量提供电力的技术,是可靠、清洁能源。核能是蕴含巨大风险的一种能源方式,核电因其物理本质决定了“核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高可靠的设备和高核安全文化水平的人员是核电站安全的核心。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它是现代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系统化、程序化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管理特点。OSHMS要素包括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价五个部分,实行PDCA(Plan Do Check Act)戴明模型循环,坚持持续改进,这和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倡导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很大的相同之处。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把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的、独立的体系进行研究,以人为本,建立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理念相适应的员工个人安全自我管理平台。将企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员工个人安全管理平台相结合,最终以员工自主管理的形式而体现。本论文研究成果是使用JAVA语言,设计用户图形应用页面,和MYSQL数据库建立连接,建立以员工为对象的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论文创新之处主要包括:1)以员工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面向具体的个人使用对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建立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2)设计厂房、系统、设备、作业、岗位等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查询系统,并设计员工自我学习对照功能。3)设计便于员工个人使用的核安全文化评估模式,以方便员工个人参与评估核安全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对核安全文化的关注度为重点。同时,通过参与评估,学习核安全文化知识,提高核电站的核安全文化水平。本论文设计的以员工个人为主体的安全自我管理平台,为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于春渊[6](2010)在《唐钢公司安全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认为钢铁行业的高危性使企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钢铁企业在保障安全生产与职工安全方面有了更多的策略和方法。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代表着该企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经营水平,分析和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对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十分重要。我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颁布时间不是很长,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应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方法,进而应用到整个钢铁企业,推动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钢铁企业安全管理的背景,对国内外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基础上,界定了相关概念和定义,特别在本质安全的定义基础上,形成钢铁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概念;结合唐钢安全管理的建设实例,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及考核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人、物和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唐山钢铁企业目前安全管理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唐钢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从组织结构体系建设、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就唐钢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张洪杰[7](2010)在《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煤矿事故总量虽呈下降趋势,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为了分析我国煤矿企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掌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煤矿企业的安全程度,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本文以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安全工程学、安全管理学、统计学等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系统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分别构建了基于安全风险指数的煤矿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淮北矿业集团宿县矿区的4个煤矿为研究对象,运用煤矿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和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评估煤矿的安全程度;架构了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寻求搞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对策,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安全的相关理论,对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风险指数等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界定了安全风险系统的研究范围。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常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本质安全化、安全标准化等安全管理模式理论的优点与不足,为后文建立适用于我国的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2)深入分析了煤矿安全风险系统的特点,确定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这些风险因素按照固有风险、人员、设备、环境、管理、技术装备保障六个方面进行分类、提炼、合并和综合,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按照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采用专家分析、现场调研等方法构建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煤矿固有安全风险指标体系、人员安全风险指标体系、设备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环境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管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技术装备保障风险指标体系、事故及职业危害指标体系共七大指标体系。(3)根据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系统影响因素的特点、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结合对现场调研以及专家咨询,定义了各安全风险指标的含义,并将指标量化。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是衡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量化了的标杆,直接体现了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实际情况。(4)构建了基于安全风险指数的煤矿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建立的评价样本和参数矩阵,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淮北矿业集团宿州矿区的4个煤矿的综合风险指数进行了综合排序,芦岭矿的综合风险指数最大,其次为桃园矿和祁南矿,朱仙庄矿综合风险指数最低,安全性最好。(5)构建了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个指标的关联度,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均衡度,利用建立的评价样本和参数矩阵,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淮北矿业集团宿州矿区的4个煤矿的安全程度,并进行了综合排序。排序结果表明,朱仙庄矿的安全度最高,其次为祁南矿,再次为桃园矿和芦岭矿。比较分析了两个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结果,评价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各个矿井安全程度的优劣。两种模型均适用于局部动态、变权、多属性、非线性特征的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工作,能够反映矿井的实际安全状况。(6)根据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从政策法规支撑、人力资源保障、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保障、应急救援保障及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架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并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尽快扭转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论文有图16幅,表28个,参考文献229篇。
李成华[8](2010)在《基于流程与实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涉及安全管理的启动策划阶段、运行实施阶段和评审改进阶段三个流程阶段,涵盖安全管理的全寿命周期,三个阶段彼此联系,形成动态循环的安全管理流程。本文的研究工作在这三个阶段上展开,包括建筑安全管理策划研究、建筑安全管理执行研究、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研究和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研究,同时结合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实务进行分析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的具体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建筑安全管理策划从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绩效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论文提出了建筑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的概念,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指明了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的方向是在建筑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SHMS);此外由于建筑施工现场中危险源的存在是绝对的,受工程实际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彻底消除或完全控制危险源,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消除或控制危险性较大的危险源,论文引入非结构模糊决策支持系统(NSFDSS)来处理危险源的排序问题,为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提供依据;绩效评价作为安全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系统正常进行、继续顺利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和循序渐进地推进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论文给出了基于效益成果论的安全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模型。2.建筑安全管理执行论文研究了建筑设计安全管理的问题,延伸了设计方的安全责任,着重分析了在我国现阶段推行建筑安全设计的主要目的、障碍及对策;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控制手段,代表着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论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建筑安全管理,分析了该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丰富了安全管理控制技术;论文探讨了建筑安全文化的内涵,认为要解决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必须跳出传统安全管理的圈子,把安全放置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PDCA循环的视角提出了持续改进型安全文化模型,详细分析了建筑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和建设安全文化的六种手段。3.建筑安全事故管理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故应急管理预案是事故管理的核心,论文对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做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评价问题,构建了事故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应急组织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运行系统和应急保障系统4个一级评估指标和29个二级评价指标,并结合工程实例引入改进的TOPSIS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同时论文对建筑安全事故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安全事故预测的程序,给出了事故组合预测的分析方法,即灰色—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4.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借鉴项目管理的研究成果,将成熟度模型引入建筑安全管理领域,论文给出了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SMMM)的定义,规划了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目标,确定了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等级;研究了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评价问题,建立了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并将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确定成熟度模型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构造成熟度指标评语集,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成熟度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讨论了成熟度的价值度量问题,指出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的提高不但能够有效地改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而且还可以在项目工程进度和成本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贾伟杰[9](2009)在《OSHMS管理体系策划与研究》文中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大的关注。中国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非常重要,该体系应包括法制建设、技术保障、信息保障、教育培训、应急救援、企业管理等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下文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SHMS)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尤其是在ISO9000和ISO14000获得成功之后。另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国也应与国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趋势接轨。本文首先在充分了解国内外OSHMS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了目前我国在OSHMS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西青区推行OSHM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本文简单阐述了OSHMS基本概念、运行模式及特点。本文还结合化工生产安全的特点,对OSHMS的策划提出了基本框架,总结了OSHMS的关键环节----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讨论了评价方法的选用并详细研究了两种风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法(SCL)和事故树分析(FTA)法,同时还针对安全检查表法做了化工企业的检查表设计,和管理评审时的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表。最后,本文以天津市长城化工厂为实例,具体策划了OSHMS的初始状态评审、各体系要素、OSH手册以及程序文件的初步编写,在构建OSHMS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对化工企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OSHMS方案,旨在促进化工企业完善现有的OSHMS、提高管理效率。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企业实施OSHMS进行了策划和分析研究。
刘金娥[10](2008)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反映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工作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职业安全状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贯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WTO规则的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业是一个危害因素复杂、风险程度高、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危害特点,建立一个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些相关概念入手,介绍了OSHMS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并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危险源辨识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是其出发点和前提。本文在介绍建筑施工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活动,充分辨识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现存危害因素。危险源评价采用LEC法对每项危险源进行半定量评价,来评定危险源的危害程度以及是否可承受,得出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论文以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对其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做了研究。针对该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危害因素,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职业安全健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机制。对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后,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应对对策。本文运用系统的观点,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卫生保健、安全管理机构、现场管理、劳动防护、分包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八个方面构建了施工现场OSH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可拓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运用较为客观的熵值法来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接着将评价模型应用于典型案例分析,应用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
二、建立OSHMS的关键环节及注意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OSHMS的关键环节及注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丰田生产方式在发动机模具改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综述与框架 |
第2章 丰田生产方式职场应用 |
2.1 问题解决 |
2.2 GEL推进 |
2.3 七大任务 |
第3章 通过丰田生产方式提升职场能力 |
3.1 团队合作建立活跃型职场 |
3.2 技能提升建立挑战型职场 |
3.3 三位一体建立自立化职场 |
第4章 通过模具改善解决缸盖的工程不良问题 |
4.1 缸盖自工程不良递减 |
4.2 缸盖后工程不良递减 |
4.3 缸盖模具部品费递减 |
4.4 标准化 |
第5章 通过模具改善解决缸体的工程不良问题 |
5.1 缸体自工程不良递减 |
5.2 缸体后工程不良递减 |
5.3 缸体模具部品费递减 |
5.4 标准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及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
1.2.2 职业健康危害评价研究现状 |
1.2.3 提出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现场数据检测与分析 |
2.1 粉尘检测方案 |
2.2 现场检测 |
2.2.1 检测范围 |
2.2.2 粉尘采样点确定 |
2.2.3 粉尘现场检测 |
2.3 粉尘检测数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粉尘职业健康危害量化 |
3.1 粉尘样本选取 |
3.2 健康危害评价模型 |
3.2.1 健康损害评价框架 |
3.2.2 个人暴露评估 |
3.2.3 健康风险量化 |
3.2.4 健康风险表征 |
3.2.5 蒙特卡洛概率危害量化模型 |
3.3 模型应用分析 |
3.3.1 检测结果及讨论 |
3.3.2 健康风险评价 |
3.3.3 敏感性分析 |
3.3.4 健康危害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建立 |
4.1 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4.1.1 粉尘防治管理 |
4.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粉尘 |
4.1.3 职业健康监护 |
4.1.4 尘肺病诊断鉴定 |
4.1.5 工会监督 |
4.2 粉尘防治效果指标体系建立 |
4.2.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2.2 指标体系确立方法—德尔菲法 |
4.2.3 指标体系确立 |
4.3 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 |
4.3.1 AHP指标权重求解 |
4.3.2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应用 |
5.1 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5.2 确定比较数列 |
5.3 粉尘防治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研究 ——以某有机合成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2.1 中小企业 |
1.2.2 安全 |
1.2.3 安全管理 |
1.2.4 安全目标管理 |
1.2.5 安全管理模式 |
1.3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1.3.1 安全管理模式的阶段性发展和使用 |
1.3.2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
1.3.3 PDCA循环的应用 |
1.3.4 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
1.3.5 企业安全管理诊断理论 |
1.3.6 企业安全生产量化管理 |
1.3.7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
1.3.8 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1.3.9 现状综述 |
1.4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小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
2.1 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
2.1.1 成立安全管理组织 |
2.1.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
2.1.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2.1.4 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
2.2 企业安全管理的强化性工作 |
2.2.1 安全教育培训 |
2.2.2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
2.2.3 现场作业管理 |
2.2.4 重大危险源管理 |
2.2.5 职业卫生管理 |
2.2.6 应急管理 |
2.2.7 安全生产信息与事故管理 |
2.2.8 风险评价及安全技术措施 |
2.2.9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 |
3.1 安全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 |
3.2 安全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性 |
3.3 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 |
3.4 现有的安全管理软件系统介绍 |
3.4.1 安全生产标准化软件 |
3.4.2 QHSE管理支撑系统 |
3.4.3 LEAM安全生产管理软件 |
3.4.4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
3.5 安全管理软件系统综述及建议 |
3.5.1 安全管理软件系统综述 |
3.5.2 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建议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立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 |
4.1 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体系 |
4.1.1 安全管理总目标 |
4.1.2 企业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目标 |
4.1.3 建立安全管理目标体系的意义 |
4.2 建立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的理论依据 |
4.2.1 PDCA循环 |
4.2.2 安全管理诊断体系 |
4.3 基于目标控制的安全管理改进模式建立 |
4.3.1 基于目标控制的安全管理改进模式机理 |
4.3.2 基于目标控制的安全管理改进模式实施路径 |
4.3.3 基于目标控制的安全管理改进模式的实施保障 |
第5章 某有机合成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应用 |
5.1 某有机合成企业概述 |
5.2 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5.2.1 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5.2.2 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5.3 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的应用 |
5.3.1 建立认识 |
5.3.2 领导重视 |
5.3.3 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
5.3.4 广泛宣传教育,实施全员培训 |
5.3.5 设立管理目标 |
5.3.6 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推动安全管理规范化 |
5.3.7 分析总结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
5.4 该企业应用安全管理改进模式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
5.5 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模式运行效果 |
5.6 安全管理改进模式持续改进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关于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和制度研究 |
1.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成果 |
2.1 理论基础 |
2.1.1 职业健康(OSH) |
2.1.2 职业健康管(OSHM) |
2.2 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理论 |
2.3 职业健康管理系统(OSHMS)相关研究 |
2.3.1 系统的产生及特点 |
2.3.2 系统建立的基础 |
2.3.3 系统运行模式 |
3 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3.1 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现状 |
3.2 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
3.2.1 煤矿职业健康法制建设 |
3.2.2 煤矿职业健康科研工作 |
3.2.3 煤矿职业健康服务体系 |
3.3 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面临的问题 |
3.3.1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
3.3.2 传统管理方式面临挑战 |
4 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
4.1 对职业健康管理系统(OSHMS)的应用分析 |
4.2 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的建立及运行 |
4.2.1 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设计 |
4.2.2 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核心要素 |
4.2.3 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运行条件 |
5 建立哈尔乌素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系统 |
5.1 哈尔乌素煤矿简介 |
5.2 哈尔乌素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
5.3 哈尔乌素职业健康管理系统设计 |
5.4 哈尔乌素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建立标准 |
5.4.1 机构和职责标准 |
5.4.2 系统运行标准 |
5.4.3 员工培训标准 |
5.4.4 职业危害辨识和跟踪监控标准 |
5.5 哈尔乌素职业健康管理系统运行保障措施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核电站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拟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2.2 核安全文化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设计 |
3.1 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框架 |
3.2 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软件运行环境 |
3.3 风险与防范措施分项设计 |
3.4 核安全文化分项设计 |
3.5 交流互动分项设计 |
3.6 其他分项的设计 |
3.7 个人页面的使用 |
3.8 信息查询与统计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附录 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设计主要编码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唐钢公司安全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及现状 |
§2-1 世界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现状 |
2-1-1 国外企业主要安全管理系统 |
2-1-2 部分国际大企业的安全管理 |
§2-2 国内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现状 |
§2-3 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 |
§2-4 钢铁企业本质安全管理 |
2-4-1 本质安全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
2-4-2 钢铁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概念 |
2-4-3 钢铁企业本质安全的组成 |
第三章 唐钢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1 唐钢公司企业简介 |
§3-2 唐山钢铁企业目前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
3-2-1 组织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
3-2-2 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 |
3-2-3 危险源管理 |
3-2-4 关于应急预案管理 |
3-2-5 关于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及考核 |
第四章 钢铁企业生产安全影响要素分析 |
§4-1 钢铁企业生产安全影响要素的案例分析 |
4-1-1 唐山市与全国冶金事故因素对比分析 |
4-1-2 唐山市60 个冶金事故的因素分析 |
4-1-3 唐山市冶金事故因素与全国冶金事故因素的对比分析 |
4-1-4 唐钢事故案例分析 |
§4-2 钢铁生产事故因素的原因分析 |
4-2-1 人为因素 |
4-2-2 物质因素 |
4-2-3 管理因素 |
§4-3 三个因素间的关系 |
第五章 唐钢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
§5-1 唐钢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的建设 |
5-1-1 唐山市安监局 |
5-1-2 行业协会 |
5-1-3 市级安全专家委员会 |
5-1-4 市县级安全协管委员会 |
5-1-5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 |
5-1-6 企业的安全组织 |
5-1-7 唐钢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 |
§5-2 唐钢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 |
5-2-1 安全管理安全责任体系 |
5-2-2 唐钢企业安全管理问责制 |
5-2-3 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
§5-3 贯彻唐钢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煤矿安全风险基本理论及常用管理模式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2.2 安全生产分析原理 |
2.3 煤矿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4 本质安全化理论 |
2.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2.6 安全标准化 |
2.7 对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认识 |
2.8 本章小结 |
3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煤矿安全风险系统的特点及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3.2 指标体系的设计流程 |
3.3 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3.4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3.5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含义 |
3.6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7 本章小结 |
4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
4.1 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4.2 基于安全风险指数的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理论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
5.1 矿业集团概况 |
5.2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始值 |
5.4 煤矿安全风险指数综合评价 |
5.5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
5.6 结果对比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研究 |
6.1 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 |
6.2 煤矿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
6.3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保障体系 |
6.4 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
6.5 煤矿安全信息化保障体系 |
6.6 淮北矿业集团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构建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流程与实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与分析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安全管理经验总结 |
1.2.3 国内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研究思路 |
2 建筑安全管理策划研究 |
2.1 建筑安全管理的战略规划 |
2.1.1 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的涵义 |
2.1.2 建筑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的方向 |
2.1.3 推行建筑企业OSHMS的基本要点 |
2.1.4 OSHMS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
2.1.5 建立OSHMS管理体系的策划与总体设计 |
2.2 危险源管理 |
2.2.1 危险源分类 |
2.2.2 危险源动态辨识 |
2.2.3 危险源的控制途径 |
2.2.4 危险源评价方法 |
2.3 建筑安全目标管理 |
2.3.1 安全目标管理的涵义 |
2.3.2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 |
2.3.3 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 |
2.3.4 安全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安全管理执行研究 |
3.1 建筑设计安全管理 |
3.1.1 建筑设计安全的提出 |
3.1.2 建筑设计安全责任的法律规定 |
3.1.3 推进建筑安全设计的目的 |
3.1.4 推行建筑安全设计的障碍 |
3.1.5 加强设计阶段安全设计的对策 |
3.2 建筑安全管理虚拟现实技术 |
3.2.1 虚拟现实技术的涵义 |
3.2.2 虚拟现实系统的体系结构 |
3.2.3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3.3 建筑安全管理激励研究 |
3.3.1 激励的涵义 |
3.3.2 安全激励形成机制 |
3.3.3 安全行为的激励 |
3.3.4 激励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3.4 建筑安全文化建设 |
3.4.1 建筑安全文化的内涵 |
3.4.2 建筑安全文化模型 |
3.4.3 建筑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
3.4.4 建筑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研究 |
4.1 建筑安全事故管理概述 |
4.1.1 建筑安全事故类型 |
4.1.2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
4.2 建筑安全事故管理信息系统 |
4.2.1 安全管理信息的基本要点 |
4.2.2 安全事故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 |
4.2.3 安全事故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
4.3 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
4.3.1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综述 |
4.3.2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 |
4.3.3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
4.3.4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评价 |
4.4 建筑安全事故预测 |
4.4.1 安全事故预测含义 |
4.4.2 安全事故预测程序 |
4.4.3 安全事故组合预测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研究 |
5.1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结构 |
5.1.1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述 |
5.1.2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目标 |
5.1.3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等级 |
5.2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 |
5.2.1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
5.2.2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方法 |
5.2.3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实例 |
5.3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的价值度量 |
5.4 建筑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建议 |
5.4.1 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范围 |
5.4.2 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原则 |
5.4.3 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估程序 |
5.4.4 推行安全管理成熟度应注意的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6 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实务 |
6.1 某建筑企业概况 |
6.1.1 某建筑企业基本情况 |
6.1.2 某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6.2 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分析 |
6.2.1 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6.2.2 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产生的原因 |
6.2.3 某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探索与实践 |
6.2.4 某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表 |
(9)OSHMS管理体系策划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概况 |
1.1.1 OSHMS 国外起源与发展 |
1.1.2 我国OHMSA 发展回顾及目前情况 |
1.1.3 我国推行 OSHMS 的目的意义 |
1.2 西青区推行 OSHMS 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适用性 |
1.3 本文的工作及主要结论 |
2 OSHMS 概述 |
2.1 OSHMS 基本概念 |
2.1.1 OSHMS 的实质 |
2.1.2 OSHMS 较国内其他安全管理模式的优点 |
2.1.3 OSHMS 的运行模式 |
2.2 OSHMS 的内容 |
2.2.1 术语 |
2.2.2 OSHMS 要素 |
2.3 OSHMS 与 ISO9000、ISO14000 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 |
2.4 OSHMS 的发展趋势 |
3 OSHMS 策划 |
3.1 总体体系策划概述 |
3.1.1 建立OSHMS 的前期准备工作 |
3.1.2 初始状态评审 |
3.1.3 OSH 管理体系设计 |
3.2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
3.2.1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概述 |
3.2.2 危害辩识 |
3.2.3 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
3.2.4 OSHMS 中应用的主要风险评价方法 |
4 天津长城化工厂 OSHMS 策划实例 |
4.1 企业概况 |
4.2 前期准备 |
4.2.1 最高管理者做出承诺 |
4.2.2 制定出体系的适用范围 |
4.2.3 提出总要求 |
4.3 初始状态评审 |
4.3.1 初始职业安全健康评审的内容 |
4.3.2 初始职业安全健康评审的步骤 |
4.3.3 初始职业安全健康评价报告的内容 |
4.3.4 部门分工 |
4.3.5 控制重点 |
4.4 各体系要素的策划 |
4.4.1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
4.4.2 明确适用法律、法规及其它他要求并进行符合性评价 |
4.4.3 确定机构和职责 |
4.4.4 进行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和能力 |
4.4.5 充分进行协商与交流 |
4.4.6 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
4.4.7 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
4.4.8 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 |
4.4.9 运行控制 |
4.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 |
4.4.11 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绩效进行测量和监测 |
4.4.1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
4.4.13 记录与记录管理 |
4.4.14 审核 |
4.4.15 管理评审 |
4.5 OSH 体系手册的编写 |
4.5.1 编写概述 |
4.5.2 OSH 手册编写的程序 |
4.6 程序文件的编写 |
4.6.1 概述 |
4.6.2 性质和作用 |
4.6.3 程序文件的编写 |
4.7 OSHMS 在 XX 化工厂实施前后的事故对比 |
5 结论与 OSHMS 的发展展望 |
5.1 OSHMS 广泛开展必将开创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
5.1.1 建立和实施OSHMS 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体制的客观要求 |
5.1.2 建立与实施OSHMS 是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充分体现和升华 |
5.2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3 企业在策划和建立 OSHMS 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5.4 OSHMS 在西青区的推广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
1.2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情况 |
1.2.1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
1.2.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1.3 建筑施工企业推行OSHMS的必要性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介 |
2.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含义 |
2.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 |
2.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 |
2.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
2.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特点 |
第3章 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
3.1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 |
3.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
3.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类别及伤害形式 |
3.4 常见施工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事故 |
3.5 建筑施工企业危害辨识及评价 |
3.5.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
3.5.2 风险评价 |
3.5.3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危害因素 |
第4章 OSHMS在某施工企业的应用实例 |
4.1 施工企业OSHMS的建立及运行 |
4.1.1 体系建立的步骤 |
4.1.2 体系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3 如何保障体系有效运行 |
4.1.4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公司概况 |
4.3 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4.4 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 |
4.4.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
4.4.2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
4.5 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内容 |
4.5.1 目的和适用范围 |
4.5.2 引用标准、定义、术语及缩写代号 |
4.5.3 手册管理 |
4.5.4 管理手册要素 |
4.6 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内容 |
4.6.1 实例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
4.6.2 实例2——应急预案与相应控制程序 |
4.7 体系在应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4.7.1 存在的问题 |
4.7.2 对策 |
第5章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OSH管理评价 |
5.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
5.1.2 施工现场OSH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5.2 可拓理论 |
5.2.1 物元理论 |
5.2.2 可拓数学 |
5.3 多级可拓评价模型 |
5.3.1 确定风险等级域U和评价因素集C |
5.3.2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
5.3.3 确定待评物元 |
5.3.4 熵值法确定权系数 |
5.3.5 确定待评对象各等级的关联度 |
5.3.6 一级评价 |
5.3.7 二级评价 |
5.3.8 确定评价等级 |
5.4 应用示例 |
5.4.1 风险等级域U和评价因素集C的确定 |
5.4.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
5.4.3 确定待评物元 |
5.4.4 确定权系数 |
5.4.5 确定待评对象Ci的关联度 |
5.4.6 一级评价 |
5.4.7 二级评价 |
5.4.8 评价等级确定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四、建立OSHMS的关键环节及注意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丰田生产方式在发动机模具改善中的应用[D]. 毛刚心. 吉林大学, 2020(03)
- [2]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及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研究[D]. 申阳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研究 ——以某有机合成企业为例[D]. 郑青村.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4]关于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的研究[D]. 孟媛.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5]核电站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管理平台设计研究[D]. 王学洪. 南华大学, 2011(01)
- [6]唐钢公司安全管理案例研究[D]. 于春渊.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5)
- [7]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 张洪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4)
- [8]基于流程与实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李成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10)
- [9]OSHMS管理体系策划与研究[D]. 贾伟杰. 中北大学, 2009(11)
- [1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刘金娥. 东北大学, 2008(03)
标签:职业健康安全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论文; 生产安全事故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