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期大肠癌4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孔维炜[1](2020)在《中医药联合化疗对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化疗对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医药联合化疗的161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和单纯化疗的221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并随访生存期。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期分析。用Log-rank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及单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收集382例患者资料,其中死亡354例,失访28例,删失率为7.3%。2.中医药联合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28.3个月,95%可信区间(27.0-29.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95%可信区间(27.7-30.2)个月。单纯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22.0个月,95%可信区间(21.1-22.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95%可信区间(21.0-22.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各个阶段、肿瘤各个部位、高、中、不详分化程度、腺癌、肝转移有无、肺转移有无、转移部位数多少、化疗次数多少这些方面,中医药联合化疗组都能延长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低分化、非腺癌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得出中医治疗、年龄分组、分化程度、病理性质、肝转移、转移部位数、化疗次数、中医治疗累计时间这些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部位、中医治疗开始时间、肺转移、性别这些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分析:有中医治疗(P<0.01)、年龄大(P=0.025)、化疗次数多(P<0.01)、无肝转移(P=0.008)是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保护性因素。分化程度低(P<0.01)、非腺癌(P<0.01)、转移部位数多(P<0.01)是危险性因素。结论:1.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延长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2.单因素分析提示中医治疗、年龄分组、分化程度、病理性质、肝转移、转移部位数、化疗次数、中医治疗累计时间这些因素可以影响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而肿瘤部位、中医治疗开始时间、肺转移、性别这些因素无影响。3.多因素分析提示有中医治疗、年龄大、无肝转移、化疗次数多是生存期的保护性因素。非腺癌、分化程度低、转移部位数多是危险性因素。
任陶毅[2](2019)在《中药联合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验证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化疗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后Ⅲ期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作用;探讨初诊中医证型及中药开始服用时间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以便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具体的参考帮助。方法:通过回顾性同期队列研究,将475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组,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筛选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计算中位无病生存期,Life-table法估算1、2、3、5年无病生存率,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初诊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开始服中药时间之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结果:(1)入组病例共计475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38人,西医组237人,在全组Ⅲ期患者中,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口服中药(P<0.001)、病理分期(P<0.001)2个因素与患者DFS相关。而性别、发病年龄、原发部位、分化程度、化疗开始时间5个因素与患者DFS未有显着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药(P<0.001)及病理分期(P<0.001)2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DFS的独立因素;其中中药对应的HR为0.590(95.0%CI:0.441-0.790,P<0.001),提示中药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D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Ⅲc组患者中,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口服中药(P=0.007)是Ⅲc期患者DFS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发病年龄、原发部位、分化程度4个因素与Ⅲc期患者DFS未有显着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药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c期患者DFS的独立因素(P=0.009),其对应的HR为0.564(95.0%CI:0.368-0.865),提示中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c期患者D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2)全组Ⅲ期患者中,西医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38.1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尚未出现,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西医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延长(P<0.001)。计算两组的1、2、3、5年无病生存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为:87%、75%、66%、58%;西医组分别为76%、60%、53%、44%。Ⅲc组患者中,西医组的中位DFS为14.37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中位DFS为29.9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说明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化疗可延长Ⅲc患者的DFS。其1、2、3、5年无病生存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为74%、59%、48%、45%;西医组分别为65%、38%、30%、20%。(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初诊五种证型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脾肾双亏证32.9%,肝肾阴虚证24.7%,湿热蕴结证17.8%,脾气不足证16.4%,瘀毒内阻证8.2%,经卡方检验,P<0.001,说明初诊不同证型间的复发转移率不同,因受时间、病例资料完整性等因素限制,本研究未对五种证型间进行两两比较,可推测脾肾双亏证的复发转移率高于湿热蕴结证、瘀毒内阻证、脾气不足证、肝肾阴虚证,具体差异有待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4)按中药开始服用的时间,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为术后≤6月组和术后>6月组,经卡方检验,二组中的复发转移率≤6月组为50.7%,>6月组为49.3%,P=0.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该因素分组的划分时间点及因随访时间限制出现较多的截尾数据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随访研究。结论:1.中药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D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2.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化疗可延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1、2、3、5年无病生存率;3.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c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1、2、3、5年无病生存率;4.初诊不同证型间的复发转移率不同,可推测脾肾双亏证的复发转移率高于湿热蕴结证、瘀毒内阻证、脾气不足证、肝肾阴虚证。
李丹[3](2020)在《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型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大肠癌化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其演变特征,以指导中医药治疗在大肠癌患者化疗时介入时机及治则治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份至2020年1月份入住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普外科、肛肠科以及江苏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大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观察患者均为术后行辅助化疗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特征、临床分期、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治疗方式及中医四诊资料等,并将临床所得资料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判断患者中医证型,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本次研究共入组62例病例,其中脱落2例。所入组患者中男性有35例,占58.3%,女性有25例,占41.7%。化疗前大肠癌的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最多,有28例(46.7%),其后依次为脾虚气滞证(18.30%)、肝肾阴虚证(15%)、气血两虚证(10.0%),最后是脾肾阳虚证和瘀毒内阻证各占5.0%;第2周期化疗时患者仍以湿热蕴结证(35.0%)最为常见,其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23.3%)、脾虚气滞证(20.0%)、脾肾阳虚证(10.0%)、气血两虚证(8.30%)、瘀毒内阻证(3.3%);第3周期化疗时患者转为以肝肾阴虚证(33.3%)为主,其次为脾虚气滞证(18.3%)、气血两虚证(16.7%)、湿热蕴结证(16.7%)、最后是瘀毒内阻证(1.7%)。化疗后较化疗前增加的证型有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其中肝肾阴虚证型在第3周期化疗时较化疗前明显增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减少的证型有湿热蕴结证、瘀毒内阻证,其中湿热蕴结证型在第3周期化疗时变化最为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KPS评分间存在着相关性,同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的KPS评分较前略有下降,其中气血两虚证在第3周期化疗时与化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瘀毒内阻证在Ⅱ期占比最多,湿热蕴结证中以Ⅲ期和Ⅱ期最为多见,脾虚气滞证以Ⅲ期为主,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以Ⅲ期、Ⅳ期占比最多,脾肾阳虚证Ⅳ期最为多见,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TNM分期间具有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湿热蕴结证为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前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其后依次为脾虚气滞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瘀毒内阻证。2.化疗后患者的证型证变化为肝肾阴虚证较前增加,并在第3周期化疗时增加最为明显,气血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也较前略有增加。3.化疗后湿热蕴结证较前减少明显,瘀毒内阻证也较前略有减少,脾虚气滞证在化疗前后波动不明显。4.化疗前大肠癌患者以实证为主,化疗后变为以虚症为主。5.大肠癌中医证型与KPS评分具有相关性。6.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临床分期从Ⅱ-Ⅳ期,中医证型有着由实转虚的趋势。
秦国奇[4](2012)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大肠癌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年期较少见。但近年文献资料显示,青年期大肠癌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由于大肠癌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加之临床医师和
李清晨,代文杰,许军[5](2006)在《青年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许岸高[6](2006)在《广东省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的恶性疾病,由于其大多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期(如大肠腺瘤),后者在数年之后可以发展为大肠癌,且癌变后病情进展分期明确,因此,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肿瘤能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筛查是加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大肠癌发病模式也在逐渐改变,导致社会癌症负担增加,而广东地区尚缺乏系统的社区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广东社区人群中大肠癌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大肠癌占常见恶性肿瘤死因的构成比;筛检出高危人群,为未来进行追踪随访(纵向研究)提供现场;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成本-效益进行初步评估;明确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从而为广东地区大肠癌的流行特征和发病模式的确定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当地相关部门制订恰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1、社区人群大肠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选择惠东县作为研究现场,来探讨广东省一个完整社区人群大肠癌的患病和发病情况。同时使用两种方案筛检:①“高危人群大肠癌筛检方案”:问卷调查→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全大肠镜检查。②“粪隐血试验筛检方案”:胶体金检测试纸法→阳性→全大肠镜检查。大肠癌发病率锁定时间为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10个镇的人口数
王晓娜[7](2004)在《1829例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2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资料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大肠癌患者共1829例。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最终确立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1)本组1829例大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79个月,5年生存率为56.89%;787例结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9.78个月,5年生存率为59.70%;1042例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4.14个月,5年生存率为54.79%。(2)单因素分析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参数包括:年龄、出现症状时间、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3)单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数包括: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围手术期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多因素分析得出:手术性质、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4)单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数包括:性别、诊断时的年龄、出现症状时间、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多因素分析得出:性别、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5)右侧与左侧结肠癌之间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方而有差异,右侧结肠癌预后较左侧结肠癌差。(6)结直肠癌患者在年龄、出现症状时间、手术性质、围手术期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方面有差异,但结直肠癌之间生存期无差异。(7)青年组与老年组大肠癌患者在出现症状时间、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Dukes,分期方面有差异,但青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总的生存期没有差别。结论 (l)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2)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手术性质、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3)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性别、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4)结直肠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不同。(5)青年组与老年组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差异。
李廷坚,吴佩雁,候光[8](2003)在《青年人大肠癌误诊原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原因 ,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直肠癌 3 6例中被误诊为结肠炎 7例 ,痔疮并出血 5例 ,痢疾 3例 ,肛周脓肿并肛瘘 2例 ;结肠癌 2 6例中被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3例 ,结肠炎 2例 ,缺铁性贫血 1例。误诊率 3 7 1%。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其治疗水平有赖于对这些特征的认识 ,力争早期诊断及治疗
金家岩[9](2002)在《青年期大肠癌37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青年期大肠癌误诊的原因。方法 青年期大肠癌 4 3例 ,其中曾误诊37例 ,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中误诊为慢性结肠炎 2 0例 ,菌痢 4例 ,痔疮 8例 ,肛窦炎或肛裂 3例 ,肠结核 1例 ,克罗恩病 1例。结论 青年期大肠癌的误诊与缺乏必要的检查项目以及未建立必要的随访复查制度等有关
金家岩[10](2002)在《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青年人大肠癌 4 1例与同期随机抽取中老年人大肠癌 6 0例临床病理资料做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确诊时临床分期较对照组高 (p <0 0 5 )、误诊率高等。结论 :临床医师只要能对青年人大肠癌有足够重视 ,并掌握其临床病理特点 ,就能做到较早诊断、治疗
二、青年期大肠癌4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年期大肠癌4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联合化疗对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介 |
(2)中药联合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分组方法 |
2.治疗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1.1 西医治疗 |
2.1.2 中医药治疗 |
2.2 评价指标 |
2.3 资料收集及分析 |
2.3.1 资料收集及随访 |
2.3.2 数据管理 |
2.3.3 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Ⅲ期结直肠癌全组 |
3.1.1 一般资料 |
3.1.2 单因素分析 |
3.1.3 多因素分析 |
3.1.4 全组无病生存期和1,2,3,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 |
3.2 Ⅲc期亚组 |
3.2.1 一般资料 |
3.2.2 单因素分析 |
3.2.3 多因素分析 |
3.2.4 Ⅲc组无病生存期和1、2、3、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 |
3.3 中医组 |
3.3.1 中医证型与Ⅲ期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
3.3.2 开始服中药时间与Ⅲ期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
4.分析与讨论 |
4.1 流行病学特点 |
4.2 发病年龄对结直肠癌术后Ⅲ期患者DFS的影响 |
4.2.1 年龄与临床表现、分期 |
4.2.2 年龄与好发部位 |
4.2.3 年龄与病理类型 |
4.3 发病部位对结直肠癌术后Ⅲ期患者DFS的影响 |
4.4 病理分期对结直肠癌术后Ⅲ期患者DFS的影响 |
4.5 病理分化程度对结直肠癌术后Ⅲ期患者DFS的影响 |
4.6 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Ⅲ期患者DFS的影响 |
4.6.1 化疗开始时间 |
4.6.2 化疗方案 |
4.6.3 化疗时程 |
4.7 中医药对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
4.7.1 中医古籍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
4.7.2 现代医家对结直肠癌的研究 |
4.7.3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
4.7.4 初诊中医证型与复发转移的影响 |
4.7.4.1 大肠癌辨证分型的现状 |
4.7.4.2 辨证分型与大肠癌预后的临床研究 |
4.8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中医辨证标准 |
附录三 大肠癌病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件:CRF表 |
(3)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型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
1.1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 |
1.2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 |
1.3 大肠癌西医治疗进展 |
2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
2.1 中医对大肠癌病因病机认识 |
2.2 大肠癌的辨证分型研究 |
2.3 大肠癌证型演变研究 |
2.4 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型 |
2.5 大肠癌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研究 |
2.6 大肠癌中医治疗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主要研究内容 |
2.1 主要观察终点 |
2.2 次要观察终点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设计 |
4.2 西医诊断标准 |
4.3 中医诊断标准 |
4.4 病例纳入标准 |
4.5 病例排除标准 |
4.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5 观察内容 |
6 统计方法 |
7 研究流程图 |
8 临床观察结果 |
8.1 一般资料 |
8.2 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布情况 |
8.3 患者临床TNM分期情况 |
8.4 患者化疗前后KPS评分情况 |
8.5 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
8.6 患者常见临床症状 |
8.7 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情况 |
8.8 化疗前后中医证型与KPS评分间关系 |
8.9 中医证型与TNM分期间关系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患者发病与性别、年龄间关系 |
2 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情况 |
3 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情况 |
4 化疗前后KPS评分及生活质量分析 |
5 化疗前后常见临床症状 |
6 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情况 |
7 患者中医证型与KPS评分的关系 |
8 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间关系 |
9 存在问题和展望 |
9.1 不足之处 |
9.2 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 |
1.1 恶性程度高 |
1.2 症状不典型 |
1.3 误诊率高 |
2 误诊原因分析 |
3 降低误诊率争取早期诊断 |
(5)青年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发病率 |
1.2 临床表现 |
1.3 肿瘤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 |
1.4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2.1 青年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 |
2.1.1 恶性程度高 |
2.1.2 男女发病率相近 |
2.1.3 症状不典型 |
2.1.4 误诊率高 |
2.2 误诊原因分析 |
2.3 降低误诊率争取早期确诊 |
(6)广东省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社区人群大肠癌流行病学调查 |
第二部分 大肠癌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分析 |
第三部分 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成本分析 |
第四部分 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研究论一览表 |
致谢 |
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书 |
(7)1829例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四、青年期大肠癌4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联合化疗对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孔维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2]中药联合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临床研究[D]. 任陶毅.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型演变研究[D]. 李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 秦国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1)
- [5]青年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 李清晨,代文杰,许军. 消化外科, 2006(05)
- [6]广东省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D]. 许岸高.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7]1829例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 王晓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04(04)
- [8]青年人大肠癌误诊原因探讨[J]. 李廷坚,吴佩雁,候光. 中国医师杂志, 2003(12)
- [9]青年期大肠癌37例误诊分析[J]. 金家岩.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2(05)
- [10]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 金家岩.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