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汪慧娟[1](2020)在《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粮食是一种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特殊商品。粮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稳定、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点。粮食流通把种粮农民、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市场监管部门连接在一起,与生产消费、国内外需求密切相关。粮食流通政策如何执行和执行效果对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管控粮食价格、调整收储结构、保证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对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的研究,不断完善粮食流通政策,增强对政策执行的支持,进而提高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连云港市地处江苏最北部,是省内的粮食主产区。在粮食流通方面,与国内山东、河南、广州、黑龙江等多地发生购销关系;具有粮食集散地,通过专班专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有贸易往来。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的好坏,对本地外地国内国际之间的粮食贸易都有影响。本文对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现状进行阐述,在认识取得现有成果时,也分析了当前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粮食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粮食流通政策自身、政策执行部门与执行人员、政策执行资源、以及机构改革之后粮食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政府和部门对粮食工作的重视,结合实际对政策进行完善细化,提高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力、增强政策执行支持等建议,从而推动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效果实现提高。在新形势下,解决好粮食流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关注粮食工作本身,还要重视外部环境和条件,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企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政策,坚决执行好政策,弥补市场作用的不足,由政府适当干预,引导粮食市场健康运行。论文有图3幅,表4个,参考文献70篇。
黄帅[2](2019)在《粮食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目前粮食企业融资存在的最主要的三大问题就是:政策干预大、自身实力弱、融资经验少,针对政策干预大主要体现在目前粮食收储贸易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粮库或者贸易公司,其重要的利润点就是每年的政策粮、托市粮轮储来获得的补贴收入,但是随着国家近几年一系列动作都显示出逐渐取消托市粮,让托市粮完全与市场接轨的信号,因此各个粮食企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在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大环境下,如何打通商业银行与粮食企业合作的壁垒,变通合作方式,找到专属于粮食企业的融资通道就成了首要问题。如果粮食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国家解决农民“卖粮难”、推进粮食产业向市场化改革,提高粮食市场经济的活跃度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国家一直强调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粮食企业(按照营业收入和规模划分都属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顺应了政策的导向,并且对于促进上游农户的惠农金融和下游面粉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的供应链产业融合也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的论文研究主要思路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解决---是否可行---相关保障同时针对研究背景提出的3个问题,找出解决粮食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丰富粮食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的融资经验,从而逐步增强粮食企业的自身实力,最后逐步削弱政策干预对粮食企业的影响,使粮食企业顺利的向市场化转型,此外打通商业银行与粮食企业合作的壁垒,对于国家解决农民“卖粮难”、推进粮食产业向市场化改革,提高粮食市场经济的活跃度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几年我们提的最多两个金融概念不就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供应链金融改革嘛,从本质上来说,现在的粮食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的国有粮库,只有通过不断的扶持才能成为规模较大的粮食贸易企业,从供应链金融改革来说,粮食企业的上下游---上游农户、惠农金融,下游的面粉厂、粮食加工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条,而这个链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对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与解决办法主要通过3方面进行分析(1)粮食企业的特征的分析,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粮食企业的“人”“财”“物”剖析粮食企业的经营特征、财务报表特征、管理特征和融资业务特征。(2)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该部分通过对粮食企业自身以及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分别讨论找出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点。(3)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在找出融资难的原因后分别从粮食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方面找出具体的问题解决对策,并分析对策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
孔杰[3](2018)在《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根本,事关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历来重视。当下,我国人口数量众多、高居世界第一,粮食安全问题倍受政府和全世界重视。在土地、水等资源条件日益有限的情况下,囿于粮食生长周期、生命周期和消费的刚性、需求的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当前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连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粮食流通对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引导粮食消费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粮食流通整个环节中,购销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一头连着农民,另一头连着市民,生产出的粮食正是通过它及其载体——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有序流动。目前,在这中间起主渠道作用的当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化大势下,不仅粮食购销实行了全面市场化,而且市场主体也全面实现了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相关主体在市场中通过竞争继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缺陷等因素,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体系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政策负效应日益显现,最低收购价引发了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增大,粮食补贴政策达效有限;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中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经营品种单一、适应市场能力不强;政企分开不彻底,“九龙治水”、多头管理,企业和职工激励机制不完善;国际大粮商利用优势加强渗透、挤压市场;等等。对此,有必要从界定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基本概念入手,综合运用国有资产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政策等理论,针对当前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现状和粮食流通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典型农业生产大国保护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利益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和现行做法加以总结,在追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理性分析历次变革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从推动粮改、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出发,努力寻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同时,着重围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实体、市场主体、宏调载体的定位,进一步制定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好、部门落实推进好、企业谋划发展好,促使其最终在市场化改革中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并发挥应有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有效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娄益龄[4](2018)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文首先回顾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历程,然后从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现状、运行效率、通过改革带来的改变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具体分析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产权改革和内部控制改革,以期为接下来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郭雯[5](2018)在《新常态下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而粮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同是也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安全稳定关系着人民生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作为国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市场稳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文件,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标志着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新常态下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必要性,运用SWOT方法分析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环境条件,从而提出推进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全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介绍了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现状,企业概况及改革发展成效,剖析了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SWOT方法对新常态下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及企业自身两个层面提出来加快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从政府层面应当进行人事改革、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有利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财政、税收政策;政企分开、组建企业集团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独立主体;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企业层面应当转型升级,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参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组建粮食集团。本文给出的改革思路有助于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厘清思路,明确改革路径,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为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耿仲钟[6](2018)在《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这三项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三项补贴政策效果逐渐钝化。2015年国家在浙、鲁、皖、川、湘五省进行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将“三项补贴”三合一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一部分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被称之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另一部分资金用于提升粮食产能(被称之为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一年试点期满后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开。新政策催生新的问题,有必要对这项农业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项研究的研究脉络如下:(1)从历史角度梳理我国主要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三项补贴改革之后各地实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操作方式;(2)基于政策目标评价其政策效果,包括:评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耕地地力、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价适度经营规模补贴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业信贷担保的影响;(3)测算该项政策的政策成本以及农户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回应性;(4)根据WTO规则判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合规性;(5)提出优化该项补贴政策的建议。本文构建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研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该项政策,并综合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农户调研数据进行了有别于既有研究的一些处理和方法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揭示该项新农业政策的政策效果,而且能够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该项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是对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旨在“藏粮于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普惠制”的性质仍然没变,但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体现了“特惠制”;(2)现有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影响程度并不显着;“政策目标模糊-执行较困难”不利于保护地力保护目标的达成。单独依靠该项补贴资金无法达成地力的提升与保护;(3)相比较而言按确权面积方式补贴对农户收入影响更大,与实际种植面积挂钩补贴方式对产量影响更大,但不管哪种方式当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对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刺激作用较小,该项补贴能够缩小农户的收入不平等;(4)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应,但是规模经营主体对粮价变动更敏感;(5)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支持信贷担保体系能够增强担保公司的核心实力,有利于撬动更大的信贷资金,刺激银行信贷供给,降低农户融资成本;(6)与原三项补贴的相比,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本得以简化,与其他涉农政策相比,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本不高;农户对两项补贴的期望补贴标准在100-200元/亩,期望补贴与与种植面积相挂钩,农户期望更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社会化服务;(7)“三项补贴”改革大大释放了黄箱尤其是非特定产品支持的政策空间,未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确权面积挂钩能进一步符合WTO规限。
吴甜[7](2017)在《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购销公司(贸易公司或经营公司)、粮库和粮站。国有粮食企业承担国家战略储备任务,除购销公司外,国家政策要求粮库或粮站只能储备政策性粮油,禁止参与市场经营,由此导致粮库或粮站无除财政补贴外的资金来源。因此国有粮食企业整合改革就变得极为重要。泉州市作为一个典型性粮食经销区,粮食自产能力极低,粮食供给基本依靠外调或进口,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其中,作为承担粮食储备和产销协作任务的国有粮食企业,对于本区域的粮食安全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粮食流通体制的历史沿革,阐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给国有粮食企业带来的管理上的变化,以及对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选聘的影响。然后,对国内关于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和归纳,结合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的主要问题。基于当前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对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的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数据进行比对,纵向分析出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的变化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行政化选聘仍然存在、市场化选聘境遇尴尬;国有粮企日趋衰弱、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招聘制度不科学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国内相关理论,从国有粮食企业的特殊性出发,选取NA市和FZ区两个县(市、区),从企业选聘自主权、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素质三方面对比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效。文章认为对于泉州市的国有粮食企业来说,只有实现以购销公司为唯一经营主体的“一县一企”改革,取消粮库或粮站的独立法人,才能为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创造更好的人才选聘环境。基于此,文章根据泉州市粮食行业和购销公司的实际,通过深入的挖掘分析,立足企业自身,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快整合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做好购销公司的人才规划与岗位分析;加强培训,建设人才储备库;通过新媒体,扩大外部人才申请池;优化人才选聘过程中的流程管理。
王丹竹[8](2016)在《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文中指出古语有,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安全对于保障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粮食流通体制与国家经济的运行息息相关,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近些年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滚滚大潮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成了政府改革的焦点。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和粮食发展,大都有着良好的粮食流通体系。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粮食流通体系改革历史渊源的回顾,清晰地展示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在我国走过的艰难历程。又通过介绍发达国家粮食管理体系成功的做法,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我国粮食体制改革、加速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的成功之处是在系统研究实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对策,对指导粮食体制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较好地贯彻了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原则。全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写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阐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分析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履行现状、存在问题并剖析问题的原因;第三章通过具体研究美国、日本的粮食管理体系,进一步分析国外粮食管理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参照河南省和宁夏自治区职能转变的相关政策,得出启示,为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提供参考依据;第四章在综合分析、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对策。
师逸,高文刚[9](2016)在《国家收储政策改革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中指出今年国家取消了在东北地区连续实施8年的临储收购政策,粮食购销活动已完全进入了市场化经营,政策的调整对农民、粮食加工企业、粮食购销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人们更多的关注临储政策调整后对农民的影响,国家已经明确了农民种植玉米补贴的标准,各地也相继出台方案保护
蔡正融[10](2016)在《论新形势下江苏粮食流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粮稳则天下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的特殊商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粮食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涵盖内需外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粮食价格稳定,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粮食流通政策研究,不断改进、完善、创新粮食流通政策,对增进人民福祉,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有着现实而重要意义。江苏地处东南沿海,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大省。既有苏南等市粮食主销区,又有苏北等市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供给和流通形势与全国极其类似,是全国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早在2001年,江苏作为唯一一个粮食主产省和其他7个粮食主销省市一起率先进行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巨大的成功为全国2004年全面推进粮食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年来,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流通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粮食储备管理机制不活、粮食产业发展滞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裹足不前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影响粮食安全形势,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的大局。江苏立足新形势,在粮食流通政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创新,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省份乃至国家的粮食流通政策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回顾了江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介绍江苏粮食流通基本情况,以及而临的困难;阐述当前执行的主要粮食流通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存在的问题;介绍江苏在粮食流通政策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对改革粮食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有:一是当前江苏粮食流通工作在粮食生产主体结构、对外依存度、“三高叠加”现象(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粮食市场机制、农业资源、产后服务能力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二是新形势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储备政策、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四大政策急需改革和完善;三是现行粮食流通政策体系可以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储备体系、粮食贸易体系、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粮食法治建设等方面健全地方性粮食管理法规体系,提高江苏省粮食流通发展水平。解决好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重新审视完善粮食流通相关政策;同时,为弥补市场不足,保障粮食安全,政府应适当干预,以间接干预为主,引导粮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粮食流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阐述 |
2.2 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和理论基础 |
2.3 粮食流通政策执行问题特性 |
2.4 影响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因素的理论分析 |
3 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与存在问题 |
3.1 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 |
3.2 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3.3 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及启示 |
4.1 国外粮食流通政策及执行情况 |
4.2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经验总结 |
4.3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对我国流通政策执行的启示 |
5 提高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 |
5.1 提高地方政府对粮食工作的重视程度 |
5.2 强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
5.3 细化本地粮食流通政策实施细则 |
5.4 处理好机构改革后续问题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粮食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 |
2 粮食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模型 |
2.1 粮食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 粮食企业融资中的融资优序理论 |
3 粮食企业的特征 |
3.1 粮食企业经营特征 |
3.2 粮食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征 |
3.2.1 粮食企业报表中的资产分析 |
3.2.2 粮食企业报表中的负债分析 |
3.2.3 粮食企业报表科目的变化 |
3.2.4 粮食企业的利润表变化与解析 |
3.3 粮食企业的管理特征 |
4 粮食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粮食企业融资现状 |
4.2 粮食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5 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5.1 粮食企业的因素 |
5.1.1 粮食企业自身经营因素 |
5.1.2 政策调控对粮食企业的影响因素 |
5.2 商业银行授信政策对粮食企业的影响因素 |
5.2.1 商业银行考核机制因素 |
5.2.2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因素 |
5.2.3 银监对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控因素 |
6 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
6.1 商业银行对于粮食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
6.1.1 商业银行信贷指引政策的变化 |
6.1.2 以单一客户主体授信代替集团授信 |
6.2 粮食企业自身的对策 |
6.2.1 粮食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
6.2.2 粮食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
6.3 粮食企业未来经营模式转变预测及对策 |
7 具体保障措施 |
7.1 商业银行对解决粮食企业融资难的保障措施 |
7.1.1 组建专业粮食企业营销团队 |
7.1.2 设立独立的粮食企业授信审查体系 |
7.2 粮食企业自身的保障措施 |
8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三、系统分析法 |
四、经验总结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粮食 |
二、粮食安全 |
三、粮食流通 |
四、粮食流通体系 |
五、国有粮食购销体系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国有资产管理理论 |
二、宏观调控理论 |
三、公共政策理论 |
第二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发展演变和组织架构 |
一、发展演变 |
二、当前组织架构 |
第二节 现状 |
一、粮食流通主渠道 |
二、粮食储备载体 |
三、国家粮食政策执行主体 |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政策的负效应羁绊了市场化 |
二、激发整个体系活力的难度较大 |
三、管理体系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 |
四、国际大粮商先发优势带来冲击 |
第三章 国内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
一、美国:世界粮食生产最发达国家 |
二、欧盟: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和消费区 |
三、日本:地少人多的发达国家 |
四、巴西: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大国 |
第二节 我国粮食政策历史沿革及主要成效 |
一、我国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 |
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及成效 |
三、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
四、后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
第四章 完善市场化下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理顺粮食流通管理体系 |
一、粮食须有工作部门管理 |
二、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切入点 |
第二节 科学制定粮食政策 |
一、制定科学的粮食收购政策 |
二、合理调整粮食信贷政策 |
第三节 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 |
一、更新观念,强化运用新技术,着力推广生态储粮 |
二、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粮食储备管理,降低流通成本 |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化做好粮食储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
第四节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一、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
二、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三、深入探索多种经营 |
四、优化选人用才机制 |
第五节 拓展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服务功能 |
一、在“强身健体”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
二、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
三、在“多元服务”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
第六节 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代化改造 |
一、确立现代管理理念 |
二、完善现代管理机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4)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回顾及评价 |
1.1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回顾 |
1.2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评价 |
2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
2.1 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现状 |
2.2 国有粮食企业运行效率 |
2.3 改革给国有粮食企业带来的改变 |
3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
3.1 产权制度改革 |
3.1.1 产权制度的重要性 |
3.1.2 产权制度的特殊性 |
3.1.3 产权制度的改革措施 |
3.2 内部控制改革 |
3.2.1 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
3.2.2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3.2.3 内部控制的改革措施 |
4 结论 |
(5)新常态下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新常态 |
2.1.2 粮食 |
2.1.3 地方国有粮食企业 |
2.1.4 我国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主要历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SWOT分析法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章 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现状 |
3.1 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概况 |
3.2 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成效 |
3.2.1 企业户数和职工人数减少 |
3.2.2 企业效益显着提高 |
3.2.3 职工收入增加 |
3.2.4 放心粮食品牌增加 |
3.3 新常态下宜春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三老”仍然存在,企业包袱没有彻底化解 |
3.3.2 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 |
3.3.3 经营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 |
3.3.4 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良好的经营管理制度 |
3.3.5 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 |
第4章 新常态条件下,运用SWOT方法分析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环境条件 |
4.1 优势 |
4.1.1 粮油仓储、质检能力强 |
4.1.2 粮食购销体系成熟,有收储优势 |
4.1.3 大宗粮食网上交易经验丰富 |
4.1.4 与政府关系良好,向发改委、财政等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 |
4.2 劣势 |
4.2.1 改革成本高,(离、退休)职工社会保障负担重 |
4.2.2 经营模式单一,主要靠为政府提供粮食收储服务赢利 |
4.2.3 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独立主体 |
4.2.4 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职工流失、老化严重 |
4.3 机会 |
4.3.1 新常态下,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
4.3.2 政府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 |
4.3.3 粮食仓储、烘干、加工需求量逐年上升 |
4.3.4 国有企业混改,为与民营资本合作打开时间窗口 |
4.4 威胁 |
4.4.1 国家进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发展民营收储市场 |
4.4.2 民营资本加快进入粮油市场,对国有粮企产生威胁 |
第5章 新常态下宜春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议 |
5.1 政府层面:发挥资源、政策优势,积极引导地方粮企改革 |
5.1.1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人事制度改革政策 |
5.1.2 出台有利于改革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5.1.3 政企分开,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独立主体 |
5.1.4 引入社会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
5.2 企业层面:利用机会,回避威胁,做大做优 |
5.2.1 转型升级,由单一收储变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 |
5.2.2 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
5.2.3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粮油加工向纵深发展 |
5.2.4 组建粮食集团,构建优质粮食供应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历史进程及三项补贴改革 |
3.1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历史进程 |
3.2 我国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 |
3.3 “三项补贴”改革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效果分析1:基于地力保护视角 |
4.1 补贴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微观调研数据 |
4.2 补贴对耕地地力的影响——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 |
4.3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的逻辑解释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效果分析2:基于粮食生产与农户收入视角 |
5.1 政策效果模拟方法——PMP模型 |
5.2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模拟分析 |
5.3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效果分析1:基于粮食生产与农户收入视角 |
6.1 基于田野调查的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案例 |
6.2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模拟分析 |
6.3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的受益公平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效果分析2:基于信贷担保视角 |
7.1 市场失灵与农业信贷担保 |
7.2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支持信贷担保政策效应的数理分析 |
7.3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支持信贷担保政策效应的案例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成本与回应性分析 |
8.1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财政成本 |
8.2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本 |
8.3 政策的回应性分析:农户的了解、评价与期望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分析 |
9.1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黄箱空间释放 |
9.2 “三项补贴”改革前后政策保护程度变化 |
9.3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优化 |
10.1 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启示 |
10.2 当前我国农业主要国内支持政策 |
10.3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优化安排 |
10.4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11.1 主要结论 |
11.2 政策建议 |
1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部分田野调查素材整理 |
(二) 农业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整理 |
(三) 调研问卷与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阐释 |
1.2.1 国有粮食企业界定 |
1.2.2 人才选聘内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理论研究回顾 |
2.1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管理模式沿革 |
2.1.1 粮食流通体制历史沿革 |
2.1.2 国有粮食企业管理模式变化 |
2.1.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的影响 |
2.1.4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
2.2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招聘理论 |
2.2.1 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理论 |
2.2.2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招聘理论 |
2.3 关于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的相关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工作现状 |
3.1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
3.1.1 经营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差 |
3.1.2 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融资难 |
3.1.3“三老”问题未彻底解决 |
3.2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现状 |
3.2.1 呈现老龄化态势,人才断层严重 |
3.2.2 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不高 |
3.2.3 人才结构问题突出,人才层次不高 |
3.2.4 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脱岗问题 |
3.3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 |
3.3.1 行政化选聘仍然存在,市场化选聘境遇尴尬 |
3.3.2 国有粮企日趋衰弱,人才吸引力不足 |
3.3.3 招聘制度不科学 |
第4章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的原因分析——案例对比 |
4.1 NA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 |
4.2 FZ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 |
4.3 NA市与FZ区两县市人才选聘的对比分析 |
4.3.1 企业选聘自主权 |
4.3.2 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
4.3.3 企业管理者素质 |
4.4 人才选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国有粮食企业整合改革成为迈出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的关键一步 |
4.4.2 其他原因 |
4.5 小结 |
第5章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5.1 加快整合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
5.1.1 立足“一县一企”,盘活企业资产 |
5.1.2 借力官桥批发市场,加大产销协作 |
5.1.3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保粮增效 |
5.1.4 提高轮换经济效益 |
5.2 做好购销公司的人才规划与岗位分析 |
5.1.1 人才规划 |
5.1.2 岗位分析 |
5.3 加强培训,建设人才储备库 |
5.3.1 企业管理者培育 |
5.3.2 优化培训体系 |
5.4 通过新媒体,扩大外部人才申请池 |
5.4.1 加强企业宣传 |
5.4.2 主动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
5.4.3 建立与高校、职校合作关系 |
5.4.4 深入挖掘行业内系统内优秀人才 |
5.5 优化人才选聘过程中的流程管理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 |
6.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泉州市粮食行业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四、本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相关理论阐释 |
第一节 粮食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
一、粮食的定义及粮食流通市场现状 |
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分类 |
第二节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与机构设置 |
一、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
二、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及其重要性 |
一、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定义 |
二、我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性 |
第四节 相关理论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现状 |
一、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历程 |
二、国家对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相关政策 |
三、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
第二节 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粮食管理体系经验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国外主要国家粮食管理体系经验及启示 |
一、国外粮食管理体系 |
二、国外粮食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二节 国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有益尝试 |
一、河南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相关政策 |
二、宁夏自治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相关政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对策 |
第一节 推动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能转变上的观念更新 |
一、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意识 |
二、更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观念 |
三、转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待遇上的不公倾向 |
第二节 完善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具体措施 |
一、减少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行政干预 |
二、加强对全社会粮食行业的管理 |
三、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 |
四、培养高素质的粮食行政管理者 |
五、组建一支业务过硬的应急检查队伍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国家收储政策改革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收储政策改革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一) “粮库主任”的思维限制了企业市场意识的建立。 |
(二) “领导班子”概念阻挠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三) “主业唯一”只有主业, 企业经营只挣政策钱。 |
(四) 历史与现实“包袱”沉重, 经营成本偏高。 |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一步发展对策 |
(一) 进一步转变观念,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
(二)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
(三) 突出多种经营, 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国有粮食经营模式。 |
(四) 强化企业管理,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制度。 |
(五) 提高职工素质, 建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
(10)论新形势下江苏粮食流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江苏粮食流通政策的历史演变 |
2.1 基本概念阐述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粮食流通的地位 |
2.1.3 粮食流通的作用 |
2.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粮食流通政策的历史演变 |
2.2.1 粮食流通双轨制阶段(1978—1992年) |
2.2.2 粮食市场化探索阶段(1993—2000年) |
2.2.3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时期(2001—至今) |
2.2.4 主要启示 |
第三章 江苏粮食流通基本概况、面临的挑战 |
3.1 当前江苏粮食流通基本概况 |
3.1.1 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 |
3.1.2 江苏是粮食流通大省 |
3.1.3 江苏是粮食产业大省 |
3.2 新形势下江苏粮食流通面临的重大挑战 |
3.2.1 粮食生产主体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
3.2.2 粮食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
3.2.3 “三高”叠加现象冲击粮食市场 |
3.2.4 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 |
3.2.5 粮食质量安全隐患增大 |
3.2.6 粮食产后服务能力不足 |
3.2.7 粮食流通改革压力空前增大 |
第四章 粮食流通政策在江苏执行情况评价 |
4.1 粮食收购政策 |
4.1.1 最低收购价政策 |
4.1.2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 |
4.1.3 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4.2 粮食储备政策评价 |
4.2.1 粮食储备政策 |
4.2.2 粮食储备政策执行情况 |
4.2.3 粮食储备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4.3 粮食产业发展政策评价 |
4.3.1 粮食产业发展政策 |
4.3.2 粮食产业发展政策执行情况 |
4.3.3 粮食产业发展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4.4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评价 |
4.4.1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 |
4.4.2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 |
4.4.3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江苏粮食流通政策创新和探索 |
5.1 创建共同担保基金,解决收购资金不足问题 |
5.1.1 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创建背景 |
5.1.2 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的作用 |
5.1.3 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的成效 |
5.2 创新流通经营方式,拓展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空间 |
5.2.1 建立多种类型的粮食专业合作组织 |
5.2.2 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开拓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空间 |
5.3 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粮食企业做大做强 |
5.3.1 多措并举,深化粮食企业改革 |
5.3.2 多方努力,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
5.4 增强粮食调控能力,保持粮食市场稳定 |
5.4.1 扩大储备规模,夯实调控基础 |
5.4.2 深化产销合作,促进粮食供需平衡 |
5.4.3 完善应急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
5.4.4 发布价格指数,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
第六章 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 改革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完善粮食购销体系 |
6.1.1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 |
6.1.2 逐步实施“价补分离”政策 |
6.1.3 实行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 |
6.2 改革储备粮体系,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
6.2.1 优化粮权结构关系 |
6.2.2 科学设定储备规模 |
6.2.3 创新储备粮管理 |
6.3 改革粮食贸易体系,鼓励粮食产业走出去 |
6.3.1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 |
6.3.2 积极培育“走出去”粮食企业 |
6.3.3 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 |
6.4 提高产后服务能力,实现粮食提质增效 |
6.4.1 提升粮食收储服务能力 |
6.4.2 提升粮食质量监测能力 |
6.4.3 提升粮食深加工能力 |
6.5 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动转型升级 |
6.5.1 推动基层粮食部门政企分开 |
6.5.2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
6.5.3 实施人才兴粮战略 |
6.6 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提高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水平 |
6.6.1 加大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投入 |
6.6.2 建立应急保供长效支持机制 |
6.6.3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
6.7 加快粮食法治建设,推进依法管粮 |
6.7.1 健全地方性粮食管理法规体系 |
6.7.2 健全粮食行政管理队伍 |
6.7.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研究[D]. 汪慧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2]粮食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分析[D]. 黄帅. 河南大学, 2019(02)
- [3]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孔杰. 东南大学, 2018(12)
- [4]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J]. 娄益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08)
- [5]新常态下宜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D]. 郭雯. 南昌大学, 2018(12)
- [6]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D]. 耿仲钟.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7]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研究[D]. 吴甜. 华侨大学, 2017(01)
- [8]黑龙江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D]. 王丹竹. 黑龙江大学, 2016(06)
- [9]国家收储政策改革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师逸,高文刚. 黑龙江粮食, 2016(09)
- [10]论新形势下江苏粮食流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D]. 蔡正融. 南京大学,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