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器性腹部间接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郭金坤,周中银[1](2021)在《不同检查方式对胰腺损伤的诊疗价值》文中认为胰腺损伤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出现不良预后。早期诊断有助于胰腺损伤患者及时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胰腺损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并归纳综述了不同检查方式包括超声、CT、MRCP、ERCP、手术等在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损伤分级、早期治疗、疗效判断、并发症检测等阶段的价值。通过探究多种诊疗方式及新的诊疗理念,结合本中心的诊疗经验,得出一种有效的诊疗模式,以供参考。
阿米娜·阿不列孜[2](2021)在《损伤重度评分联合降钙素原,T细胞亚群在创伤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价值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创伤后脓毒症各生物标志物及ISS评分对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新型组合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入住我院创伤科,创伤ICU等科室的创伤患者共196例。于入院后24h内收取患者外周血测量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临床基本资料。根据sepsis-3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再根据预后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诊断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比较各生物标志物及评分组合及单独使用时对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能力。结果:T细胞亚群、PCT、IL-6、乳酸,ISS评分等在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死亡组与存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及ISS评分是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独立影响因素(P<0.01)。从创伤后脓毒症发病机制的不同方面选取PCT,ISS评分及CD4/CD8形成新的组合,检测其联合诊断的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高于PCT,ISS评分和CD4/CD8单独使用的AUC;且新型组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也均比单独使用时得到提高(联合诊断分别为91.80%、81.48%、94.78%、67.9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患者,结果提示年龄、T细胞亚群、PCT、乳酸及ISS评分等都为创伤后脓毒症死亡患者有关的影响因素,其中ISS评分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4/CD8、PCT与ISS评分联合诊断能有效地早期诊断创伤后脓毒症,ISS评分及CD4/CD8为创伤后脓毒症独立影响因素。
梅杰[3](2020)在《36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365例我院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历资料,总结NEC的危险因素、足月儿与早产儿NEC临床表现的差异,为临床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及预防NE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明确诊断为NEC的新生儿,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统计资料包括:(1)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并发PDA、发病时日龄、窒息病史、喂养成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无诊断败血症、发病前48小时有无输血病史;(2)孕母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合并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高血糖症)、胎膜早破病史、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破碎等);(3)临床表现:腹胀、肠鸣音减弱、呕吐、喂养不耐受、急腹症、血便、全身症状等;(4)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血小板、CRP和血培养;(5)腹部彩超特征:包括肠蠕动减弱、肝门积气、肠壁积气、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和肠穿孔;(6)治疗方法及预后:治疗方法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预后包括:治愈、未愈和死亡。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根据临床诊断分期分为两组:一组为Ⅰ期,另一组为Ⅱ+Ⅲ期。同时统计同期我院新生儿科出院的病人总数,计算NEC的发病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包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绘制图表,对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发病胎龄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对NEC的影响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再对多个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NEC的发病率2015年1.7%(62/3728),2016年1.6%(72/4505),2017年1.5%(72/4650),2018年1.4%(70/4864)。2.本研究共收集NEC患儿365例,其中包括男207例(56.7%),女158例(43.3%),早产儿281例(77%),足月儿84例(23%)。早产儿组出生体质量为1.72±0.53kg,发病日龄14.86±7.58天,发病胎龄32±2.76周;足月儿组出生体质量3.10±0.56kg,发病日龄8.19±6.04天,发病胎龄38.75±1.22周。早产儿组中内科治疗219例(77.9%),手术治疗62例(22.1%),治愈265例(94.3%),未愈出院5例(1.8%),死亡11例(3.9%);足月儿组中内科治疗66例(78.6%),手术治疗18例(21.4%),治愈78例(92.9%),未愈出院1例(1.2%),死亡5例(6%)。3.按照NEC分期,Ⅰ期NEC77例(21.1%),其中早产儿55例(71.4%),足月儿22例(28.6%),Ⅱ期+Ⅲ期NEC288例(78.9%),其中早产儿226例(78.5%),足月儿62例(21.5%)。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I期、Ⅱ+Ⅲ期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4.NEC临床表现:腹胀223例(61.1%),呕吐54例(14.8%),血便161例(44.1%),全身症状(发热、皮肤花白、反应差、血氧波动等)151例(41.4%),肠鸣音减弱255例(69.9%),急腹症109例(29.9%),喂养不耐受145例(39.7%)。其中早产儿组腹胀168例(59.8%),呕吐40例(14.2%),血便107例(38.1%),全身症状127例(45.2%),肠鸣音减弱194例(69.0%),急腹症67例(23.8%),喂养不耐受124例(44.1%);足月儿组腹胀55例(65.5%),呕吐14例(16.7%),血便54例(64.3%),全身症状24例(28.6%),肠鸣音减弱61例(72.6%),急腹症42例(50%),喂养不耐受21例(25%)。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全身症状、血便、急腹症、喂养不耐受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而腹胀、呕吐、肠鸣音减弱统计学上无差异。其中足月儿以血便和急腹症为突出表现,而早产儿以全身症状和喂养不耐受为主要表现。5.在发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中,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胎膜早破、窒息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PDA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性别、妊娠期存在高血压、妊娠期存在高血糖、喂养方式、胎盘因素、发病前48小时输血史、发病前曾存在败血症等两组统计学上无差异。I期组和Ⅱ+Ⅲ期组比较在胎膜早破、窒息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PDA、妊娠期存在高血压、妊娠期存在高血糖、喂养方式、胎盘因素、发病前48小时输血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6.实验室检查中,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比较:CRP增高和血培养阳性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减少无明显差异。Ⅰ期和Ⅱ+Ⅲ期两组比较:血小板减少和CRP增高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和血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7.NEC患儿腹部彩超表现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为肠蠕动减弱224例(61.4%)、肝门积气159例(43.6%)、肠壁积气129例(35.3%)、肠壁增厚125例(34.2%)、肠管扩张63例(17.3%)和肠穿孔17例(4.7%)。8.在治疗方法及预后:内科治疗285例(78.1%),外科治疗80例(21.9%);治愈343例(94.0%),未愈6例(1.6%),病死16例(4.4%)。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在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从20152018年NEC的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NEC以早产儿发病为主,性别无明显差异,发病日龄早产儿较足月儿晚。3.胎膜早破、窒息史、预防应用抗生素为早产儿NEC的独立危险因素。4.配方奶喂养的NEC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5.NE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产儿和足月儿均可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肠鸣音弱、急腹症及全身症状等。足月儿以血便和急腹症为突出表现,而早产儿以全身症状和喂养不耐受为主要表现。6.血小板减少和CRP增高可作为诊断NEC重症患儿的参考指标之一。7.足月儿NEC时CRP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产儿,早产儿NEC的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足月儿。8.肠壁增厚、肠壁积气、肝门积气等NEC患儿特征性腹部彩超表现可为临床早期诊断、监测NEC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的进展,结合腹部彩超的动态监测变化,可作为手术治疗的无创指标。
冉辰辰[4](2020)在《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在2014年09月01日至2019年08月30日期间收治的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经常规检查无法确诊,行腹腔镜探查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的确诊结果将其分为三组:结核组、肿瘤组、非结核非肿瘤组。(1)总结患者腹腔镜探查后各种疾病的确诊情况以及诊断依据,分析患者术前疑诊与最终确诊的符合率;(2)收集患者腹腔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患者术后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资料共收集到以腹水主要临床表现病例113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6例患者。术前疑诊情况:16名患者术前疑诊结核7例(43.75%),肿瘤9例(56.25%)。(1)术后确诊结果:腹腔结核患者10例(62.5%),腹腔恶性肿瘤患者5例(31.25%),胰腺炎患者1例(6.25%)。结核组10例患者中仅3例术前考虑为腹腔结核,术前疑诊的符合率为30%;肿瘤组5例患者2例术前考虑为腹腔肿瘤,术前疑诊的符合率为40%;非结核非肿瘤组中的患者术前考虑为腹腔结核,术后确诊为胰腺炎,术前疑诊的符合率为0%;(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腹腔镜检查相关的并发症;(3)结核组10例患者术后均行规范抗结核治疗,随访时间为3-54个月,中位数随访时间为16个月,8名患者已完成抗结核治疗,经结核科评估已停药,2名患者仍在抗结核治疗中,腹水未复发。肿瘤组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数随访时间为6个月。其中2例患者放弃治疗,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死亡;1例患者确诊后于外院行2次化疗,出院后24个月死亡;1例患者随访3个月已行5次化疗,腹水得到控制;1例患者随访5月已行化疗4次,腹水得到控制。非结核非肿瘤组中的患者最终诊断为胰腺炎,行腹腔镜检查后停止抗结核治疗,按胰腺炎治疗痊愈出院,随访24个月,患者胰腺炎未复发。结论:(1)不明原因的腹水常为结核或肿瘤,但易发生误诊。(2)若患者因其他疾病误诊为结核而接受不必要的抗结核治疗,在给患者带来副作用同时并不能缓解或治愈疾病;若腹腔结核所致腹水病人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则会考虑为疾病晚期,患者及家属可能放弃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导致疾病进展、结核播散,严重可致患者死亡,使得本可能治愈的疾病预后不良。(3)对于经常规检查、检验没有确诊的腹水病人,采用腹腔镜探查可以通过镜下所见并获取病变组织活检而明确诊断,使患者尽早接受正确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刘飞德[5](2020)在《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外科处理》文中指出在腹部创伤中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比例并不高,但由于空腔脏器破损后其内容物造成腹腔污染,再加上部分空腔脏器损伤病情隐匿,且常常合并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而一旦误诊或漏诊,后续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极差的预后。因此对腹部空腔脏器损伤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正确地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损害控制外科理念适用于各种创伤的救治,在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救治过程中也要始终贯穿这一理念。
冉辰辰,胡旭,苟晓梅,程家平[6](2020)在《腹腔镜检查在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的腹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大部分腹腔疾病能通过常规检查、检验确诊,但有少部分疾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常规检查无法获取有效确诊依据而难以诊断,可能延误患者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将腹腔镜检查用于诊断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的腹腔疾病,以帮助临床医师尽早确诊,减少漏诊、误诊,避免延误病情和非治疗性剖腹探查。一些腹腔疾病还可在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直接进行镜下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谢婷[7](2020)在《儿童CP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儿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非常罕见的临床疾病,新近研究发现儿童CP发病率为每年0.5/10万人,其病理生理特征与与成人CP基本相同,为胰腺组织慢性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导致胰腺实质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CP患儿数量少,但疾病会造成儿童反复腹痛、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智力发展,使患儿终身受累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给患儿家庭带来长期沉重负担,因此深入认识儿童CP,探寻疾病临床特征和规律,提出干预和治疗手段,成为医者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同道充分的重视。CP患者出现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时,通常提示疾病已经不再是早期。儿童可能会出现脂肪泻、体重减轻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A、D、E、K)等的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需要尽早用胰酶替代治疗,以利于儿童获得生长期的必需营养素。如果患儿出现糖尿病,说明内分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源细胞在胰腺纤维化中被破坏,这类患儿的血糖脆性很大。本研究通过构建队列,采用Cox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明确儿童CP继发内外分泌功能不全(脂肪泻、糖尿病)的发病率,寻找危险因素,实现患儿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个体化预测,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密切跟踪和检查,为早诊早治提供依据,减少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相关不良事件,改善患儿预后。第一部分,构建2153例CP患者回顾性前瞻性队列,其中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入院患者通过调取病历的方式进行回溯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信息填写患者病历报告表,期间共收治CP患者2287例。排除134例患者(10例沟槽性胰腺炎、10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6例CP诊断2年内确诊胰腺癌),最终建立2153例CP队列。队列中包括291例儿童和1862例成人CP患者,进行了中位数为7.6年的随访(0.0-52.7年),详细分析了儿童CP病因和临床特征等。发现儿童起病年龄为11.6岁,确诊年龄为19.7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1:1(143 vs.148),5.5%(16/291)的儿童有吸烟史,6.5%(19/291)的儿童有饮酒史,病因中以特发性慢性胰腺炎最常见85.2%,其次为胰管异常解剖8.2%、遗传性慢性胰腺炎4.1%、创伤后CP 1.0%、高血脂性CP 0.7%和酒精性慢性胰腺炎0.7%;起病时的首发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96.2%,13.1%的患儿并发DM,15.8%的患儿并发脂肪泻,2.4%的患儿病程中曾经发生过重症急性胰腺炎;至随访期结束,有1例发生癌变。第二部分,对构建的291例儿童CP队列进行分析,确诊CP后3年、5年、10年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2.1%[95%可信区间(CI),1.3%-2.9%]、2.7%(95%CI,1.6%-3.8%)和5.2%(95%CI,3.6%-6.8),排除三级以内亲属患DM和CP确诊前诊断DM的患者54例,最终纳入237例儿童CP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4个儿童CP继发糖尿病的预测因子:CP发病时年龄较小的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危险比(HR),0.962,95%CI,0.706-1.312],吸烟史(HR,5.030,95%CI,0.229-110.610)、体重指数偏高(HR,1.195,95%CI,0.811-1.761)、CP的病因也是儿童CP继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有助于进行患儿的风险分层,进而通过有效监测,早期发现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进一步损害。第三部分,对构建的291例儿童CP队列进行分析,确诊CP后3年、5年、10年的脂肪泻累积发病率为2.1%(95%CI,0.5-3.7%)、4.1%(95%CI,1.6-6.6%)和7.2%(95%CI,3.5-10.9),排除在确诊CP前诊断为脂肪泻的患者35例,最终纳入256例患儿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儿童CP继发脂肪泻的危险因素: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史的儿童在CP确诊后发生脂肪泻的风险显着增高(HR,13.946,95%CI,1.442-134.909)。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可以尽早行胰酶替代治疗,减少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建斌,曹林德,韦文桦[8](2020)在《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的MSCT表现》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SCT对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创伤性腹部动脉损伤的临床及MSCT资料,均采用128层螺旋CT行3期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行VR、MIP及MPR,对损伤部位及类型作出诊断。结果:44例共59支动脉损伤,MSCT及图像后处理检出40支(对比剂外渗15支,假性动脉瘤12支,动脉闭塞6支,动脉狭窄3支,动脉痉挛3支,动-门静脉瘘1支),其诊断符合率为67.80%;其中21例行DSA检查另检出对比剂外渗19支,MSCT仅表现为损伤区域血肿或盆、腹腔积血,未见明显对比剂外渗征象。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对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的位置及类型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SCT结合DSA可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辛赛[9](2019)在《急性系膜缺血性肠病发生肠坏死的预示性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疾病。AMI是小肠的血管的急性病变,也可以扩展到部分结肠。通过肠系膜血管的血流不足会降低肠道的活力,导致可逆性缺血状态,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和坏疽。AMI患者死亡率从32%到86%不等。其中,最严重的是有一部分病人在来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肠坏死。医生若未能及时识别这一部分患者,或者未能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比如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患者可出现持续加重的腹间隔室综合征、全身炎性反应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AMI病情进展的程度取决于是否发生不可逆性肠坏死,以及肠坏死的程度。若发生不可逆性肠坏死,需要立即切除受影响的肠袢,即使切除术可能导致短肠综合征的发生。还没有明确的参数可以预测AMI患者的透壁性肠坏死。本研究旨在探索可成功预测AMI患者发生肠道透壁性坏死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参数以指导外科医师早期进行手术干预。AMI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可逆性肠缺血进展为不可逆的坏死。已经证明,AMI的缺血性损伤可以逆转,肠坏死可以被认为是急性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晚期并发症。保持肠道活力可以减少肠切除的需要,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针对AMI患者的决策使外科医生特别矛盾,因为外科医生要权衡两点,既要保证已经发生肠坏死患者尽快完成手术切除以避免感染加重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又要做到尽量减少为本不需要手术探查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病情记录。按照最终肠道是否坏死分为肠坏死组与非肠坏死组,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生命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透壁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图评估各独立预测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患者97例(男52例,女35例),平均年龄55岁。35例患者的AMI原因为静脉闭塞,62例患者为动脉闭塞。21例患者成功完成保守治疗,而76例患者需要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其中6例患者肠道无坏死。总体而言,27例患者肠道存活,70例患者肠道坏死。手术患者以手术日的临床数据纳入研究,保守治疗患者以入院后临床数据纳入研究。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透壁性肠坏死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为肠系膜动脉闭塞(OR:26.5,p=0.02)、白细胞增多(OR:1.31,p<0.001)、酸中毒(OR:3.81,p=0.04)、腹腔内游离液体(OR:4.21,p=0.005)。绘制ROC曲线并求得白细胞数增高在预测AMI患者发生肠坏死时的截断值分别为18.4×109/L,酸中毒在预测AMI患者发生肠坏死时的截断值为7.29。结论:肠系膜动脉闭塞、白细胞>18.4×109/L、pH<7.29、腹腔内游离积液是AMI患者发生透壁性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现AMI患者出现上述四种危险因素时,应该警惕肠坏死的发生,并争取尽早行手术探查。
薛梅鸿[10](2019)在《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基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指导下,笔者完成了第二章节和第六章节部分内容的翻译工作,并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案例分析。该文本系医学临床手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该文本中既有大量西医知识,又包含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因此要求译者在用语规范、表达精准的同时,保留中医特色表达,以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本篇报告共包括翻译项目概述、译前准备工作、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本报告应用了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这四个步骤,对比中英语言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译文质量。根据斯坦纳的阐释理论,译者的通过理解与解释来进行翻译活动,中医文本艰涩,为了促进理解,译者势必对原文进行再解读和必要的阐释,因此笔者认为该理论在中医骨伤翻译中也具有适用性。基于此,在本报告中,笔者分析了中医文本的特点,并根据翻译实践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选取具体例证进行分析,归纳在医学翻译英译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希望在今后为同类型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火器性腹部间接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器性腹部间接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检查方式对胰腺损伤的诊疗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胰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
1.1 病史及症状 |
1.2 实验室检查 |
2 影像学检查与非影像学检查对于胰腺损伤的诊疗价值 |
2.1 影像学检查 |
2.1.1 超声 |
2.1.2 CT |
2.1.3 MRCP |
2.1.4 ERCP |
2.2 非影像学检查 |
3 总结 |
(2)损伤重度评分联合降钙素原,T细胞亚群在创伤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定义与分组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信息的收集 |
2.2 研究因素 |
2.3 检测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36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概述 |
2.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发病机制 |
2.2.1 NEC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 |
2.2.2 NEC与感染及其炎症反应 |
2.2.3 NEC与缺血缺氧 |
2.2.4 NEC与喂养成分及加奶速度 |
2.2.5 NEC与肠道菌群 |
2.2.6 NEC与贫血和输血 |
2.2.7 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
2.3 NEC临床表现 |
2.4 NEC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2.4.1 实验室检查 |
2.4.2 X线检查 |
2.4.3 腹部超声 |
2.5 NEC诊断标准 |
2.6 NEC治疗 |
2.6.1 NEC的内科治疗 |
2.6.2 NEC的外科治疗 |
2.7 NEC的预防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病例来源 |
3.1.2 纳入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发病因素分析 |
4.2.1 NEC患儿围产期因素 |
4.2.2 NEC患儿高危因素 |
4.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4.3 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临床表现 |
4.4 NEC患儿白细胞、血小板、CRP及血培养 |
4.5 NEC患儿腹部彩超结果 |
4.6 NEC患儿治疗方法及预后 |
第5章 讨论 |
5.1 NEC发病因素探讨 |
5.1.1 早产儿与NEC |
5.1.2 围产期因素与NEC |
5.1.3 患儿因素与NEC |
5.2 NEC患儿临床表现分析 |
5.3 NEC患儿实验室指标分析 |
5.4 NEC患儿腹部彩超表现分析 |
5.5 NEC治疗方式及预后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外科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特点 |
2 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检查和诊断 |
2.1 超声 |
2.2 X线片检查 |
2.3 螺旋CT扫描 |
3 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外科处理策略 |
3.1 胃损伤 |
3.2 十二指肠损伤 |
3.3 空肠、回肠损伤 |
3.4 结肠损伤 |
4 总结 |
(6)腹腔镜检查在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的腹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检查在腹腔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
2 腹腔镜检查对腹腔肿瘤的诊断 |
2.1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 |
2.2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al,PMP) |
2.3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 |
2.4 其他罕见的肿瘤 |
3 腹腔镜检查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
3.1 穿透性腹部创伤 |
3.2 闭合性腹部创伤 |
4 小结 |
(7)儿童CP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 |
1.引言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儿童慢性胰腺炎内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预测 |
1.引言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儿童慢性胰腺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预测 |
1.引言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8)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的MS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9)急性系膜缺血性肠病发生肠坏死的预示性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内容 |
3 调查内容 |
4 统计学方法 |
数据提取 |
结果 |
1 单因素分析 |
2 多因素分析 |
3 绘制ROC曲线检验上述危险因素的预测效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10)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翻译项目概述 |
1.1 项目来源 |
1.2 项目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2.1 文本类型解读 |
2.2 翻译原则制定 |
2.3 平行文本参考 |
2.4 翻译辅助工具使用 |
2.5 翻译计划拟定 |
第三章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骨伤英译案例分析 |
3.1 中医术语的翻译 |
3.1.1 音意结合法 |
3.1.2 英意结合法 |
3.1.3 增译法 |
3.2 句子的翻译 |
3.2.1 切换语态 |
3.2.2 使用复合句 |
3.2.3 变通句式结构 |
3.2.4 转换词性 |
3.3 小结 |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阐释学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附录4 翻译原文 |
附录5 翻译译文 |
四、火器性腹部间接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检查方式对胰腺损伤的诊疗价值[J]. 郭金坤,周中银.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10)
- [2]损伤重度评分联合降钙素原,T细胞亚群在创伤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价值的研究[D]. 阿米娜·阿不列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36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D]. 梅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4]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诊断价值[D]. 冉辰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外科处理[J]. 刘飞德. 创伤外科杂志, 2020(03)
- [6]腹腔镜检查在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的腹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冉辰辰,胡旭,苟晓梅,程家平. 医学综述, 2020(04)
- [7]儿童CP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D]. 谢婷.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8]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的MSCT表现[J]. 黄建斌,曹林德,韦文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01)
- [9]急性系膜缺血性肠病发生肠坏死的预示性因素研究[D]. 辛赛. 青岛大学, 2019(02)
- [10]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D]. 薛梅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