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浅述(论文文献综述)
韩相花,韩建群[1](2005)在《虚拟仪器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大量机电设备进行综合协调、科学管理 ,以达到节能、高效、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本文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强大的编程灵活性及其在测控方面简便易用的特点 ,阐述该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周宏[2](1998)在《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浅述》文中认为现代建筑由于大量采用机电设备而要求具备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数字化的控制方式正在取代常规的使用仪表的监控技术。文章结合设计实践,介绍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现代楼宇设计中的应用
李伟伟[3](2012)在《基于OPC的室内环境自动调节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最大,空气质量和照明情况也是环境舒适度中影响最强的因素。针对以上需求,以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用户和系统实时交互的思想为指导,设计了一个C/S构架的室内环境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以分布在室外和室内各区域的传感器为依据,以OPC技术为媒介,充分考虑用户要求和室外自然条件,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对中央空调、灯具、百叶窗和窗户进行调控,在满足舒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首先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和智能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系统集成方式,设计了总体方案。接下来,本文提出了五个提高系统自动控制效能的基本方法,即空间上,根据传感器和设备的分布将整片空间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区域进行个性化智能调节;时间上,对于不同季节下的自然条件、假期、非工作时间和无人时间段降低环境要求或停止设备运行;充分室外自然条件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降低设备使用率;通过节能需求投票鼓励和实现用户降低环境要求;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对自动控制过程进行积极的干预,允许提出个性化环境要求,从而实现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和谐统一。基于这五个方法,研究制定了对温度、湿度、CO2浓度和照度的控制策略,设计了各设备的自动控制流程,给出了OPC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数据库模块三大模块的实现方法,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对系统的运行结果作了介绍和讨论,分析了温度和照度的自动调节结果。
陈永攀[4](2011)在《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建筑已与工业、交通一并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也成为我国重要的CO2排放源。建筑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同时也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物联网便于实现“物物”、“人物”的信息链接、处理和应用,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节能减排的效果,而且便于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和建筑整体功能。因此,以物联网的概念、架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技术要求为标准,系统地优化和改进现有建筑能耗监测理论、网络架构和实施技术,提出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Building Energy Systems,iBES)的概念、网络架构、软硬件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技术等实现方法,对促进物联网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中的应用发展、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智能化水平,促进行业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首先在系统地分析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和介绍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的概念和架构,综述了楼宇自动化系统、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和物联网的研究发展概况,指出了现有能耗监测平台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然后阐述了建筑能耗结构,根据建筑能源系统运行特性信息的来源和用途、特别是在将来建筑节能改造和优化运行节能控制中的用途,建立单体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面向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分级统计建筑能源系统评价指标树。iBES性能评价模型的研究为iBES感知层传感器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由于iBES感知层传感器种类繁多,直接影响感知层信息的精准性,也进一步影响了建筑能耗和能效评价效果及后期的节能改造和节能控制效果,本文根据误差分析理论提出了建筑总能耗模型精度保证分析方法,以建筑总能耗、建筑电耗、建筑热耗和暖通空调系统关键能效指标的精度保证为重点,分析其误差控制方法。iBES的网络覆盖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单体建筑、单个行政单位、甚至单个城市的范围,面对海量末端建筑及其数以万计的底层传感器和感知对象,建立iBES感知层传感器及其感知对象的标识体系是iBES网络架构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的感知对象标识体系,提出感知层的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便于实现不同类型传感器的采集、传输、处理的具备断点续传和断网续传功能的总线式智能网关。最后,由于iBES不仅面向建筑各类能耗和能效数据信息,而且面向建筑全寿命过程,因此海量数据的信息汇集、存储与处理是iBES的核心问题,否则将其称为物联网就无从谈起,本文采用适于iBES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开发软件,为iBES的工程应用开发了不可缺少的网络数据库。无论现有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还是iBES技术的实际应用,都缺乏系统化的工程实施技术规程。本文在大量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及平台建设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法,研究了iBES感知层子系统调研、设计、施工与调试技术方法,分析了建筑用电能耗传感器布点设计原则和可靠性保证方法。介绍了单体建筑和建筑群项目iBES工程应用案例。然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和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的研究发展方向。
韩建群,苏晓鹭[5](2007)在《基于VB语言的展览馆管理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方法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智能建筑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并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发展。鉴于将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完全融入现代建筑中,需要有强大的智能管理系统。本文利用VB语言的强大开发功能,实现对展览馆各项功能控制,以达到安全、节能、高效、降低运行费用、科学管理的目的。
李克[6](2008)在《浅述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其总线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总线控制技术,并探讨了现阶段楼宇自控系统中现场总线控制与集散控制相结合与应用。
崔芳丽[7](2005)在《智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建筑是指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化大厦产生于1984年的美国哈特福德市,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定名为“城市广场”。它的改造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效仿。此后智能化建筑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蓬勃而起。 本论文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组成和特点,深入了解了智能建筑的术语和概念,促进了我们由传统建筑设计观点向智能建筑设计观点的转变。 智能建筑的兴起,生动地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何等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并深刻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对智能建筑的需求。 建筑发展到智能建筑,是一个质的飞跃,建筑的含义一下子拓宽了,建筑设计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的研究需要系统化,整体化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更多操作性,实践性方面的指导。本论文通过对大量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根据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建筑系统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从而指导今后具体的设计实践,实现由传统建筑向智能建筑设计的跨越。
董迎红[8](2011)在《展览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方法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智能建筑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并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发展.鉴于将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完全融入现代建筑中,需要有强大的智能管理系统,本文利用VB语言的强大开发功能,实现对展览馆各项功能控制,以达到安全、节能、高效、降低运行费用和科学管理的目的.
魏建国,李小玲[9](2009)在《现代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智能建筑将建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形成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本文阐述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规划了BAS中央站的基本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了中央操作站、离散网络节点DNN、和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系统地提出了采用为多点数的现场和应用的全智能型独立工作的控制器DDC496和专门为低点数的现场和应用而特别设计的全智能型独立工作的控制器DDC532的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倪飞舟,孙怡[10](2003)在《浅论数字化革命对于现代智能建筑的影响》文中提出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建筑希望全面实现数字化,而这又可能会影响和改变某些传统的智能建筑设计观念。
二、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浅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浅述(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OPC的室内环境自动调节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
1.2.2 空调与照明子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室内环境调节原理 |
2.1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原理 |
2.2 智能照明系统调节原理 |
2.2.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
2.2.2 智能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原理 |
2.3 基于 OPC 技术的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整体方案 |
3.1 系统集成方式 |
3.2 软件系统 |
3.2.1 设计思路 |
3.2.2 需求分析 |
3.2.3 开发平台 |
3.3 硬件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自动控制策略 |
4.1 系统控制模型 |
4.1.1 区域划分 |
4.1.2 系统整体控制方式 |
4.2 空气调节 |
4.2.1 空调控制 |
4.2.2 窗户的节能控制 |
4.3 照度调节 |
4.3.1 百叶窗的节能控制 |
4.3.2 灯具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系统设计 |
5.1 OPC 模块 |
5.1.1 OPC 应用程序结构 |
5.1.2 客户端开发方法 |
5.1.3 OPC 模块的实现 |
5.2 通信模块 |
5.3 数据库模块 |
5.4 系统功能 |
5.4.1 用户密码及权限管理 |
5.4.2 室内环境和设备状态查询 |
5.4.3 手动控制 |
5.4.4 历史数据记录与显示 |
5.4.5 用户评价 |
5.4.6 用户干预自动控制 |
5.4.7 节能需求管理 |
5.4.8 其他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运行结果和数据分析 |
6.1 温度调节 |
6.2 照度调节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
1.1.2 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 |
1.1.3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的提出 |
1.1.4 研究意义 |
1.2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1 BAS 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 |
1.2.2 BAS 网络结构及节能调控技术现状分析 |
1.3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 |
1.3.1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1.3.2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进展 |
1.3.3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进展 |
1.3.4 建筑能耗评价指标 |
1.4 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
1.4.1 物联网应用的现状 |
1.4.2 物联网标准的研究 |
1.4.3 物联网的通信方法研究 |
1.4.4 物联网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前景 |
1.5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作为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1.6.2 主要研究思路 |
第2章 建筑能耗性能评价模型 |
2.1 建筑能源系统评价指标分类 |
2.1.1 建筑用能结构 |
2.1.2 建筑能源系统结构 |
2.1.3 性能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2.1.4 建筑能源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分类 |
2.2 单体建筑能源系统设计类指标 |
2.2.1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类指标 |
2.2.2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类指标 |
2.2.3 照明插座设计类指标 |
2.2.4 一般动力设计类指标 |
2.2.5 特殊区域设计类指标 |
2.3 单体建筑能源系统统计类指标 |
2.3.1 费耗比和费耗比标准煤倍数 |
2.3.2 建筑用能总量统计类指标 |
2.3.3 暖通空调用能统计类指标 |
2.3.4 用水量统计类指标 |
2.3.5 用电能耗统计类指标 |
2.3.6 市政冷热源能耗统计类指标 |
2.3.7 燃料能耗统计类指标 |
2.4 单体建筑能源系统在线监测类指标 |
2.5 单体建筑能效类指标 |
2.5.1 一般动力系统能效评价指标 |
2.5.2 冷热源设备能效评价指标 |
2.5.3 输送设备能效评价指标 |
2.5.4 空调末端能效评价指标 |
2.5.5 暖通空调系统整体能效评价指标 |
2.6 面向行政分级统计的建筑能源系统评价指标树 |
2.6.1 建筑能源系统评价指标树的定义 |
2.6.2 分级统计的评价指标分布 |
2.6.3 建筑能源系统评价指标树的计算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iBES 感知层数据模型精度保障机制研究 |
3.1 iBES 感知层数据类型分析 |
3.2 误差分析原理概述 |
3.3 建筑能耗模型精度对感知层传感器精度要求的分析 |
3.3.1 建筑用电能耗精度 |
3.3.2 建筑用热量精度分析 |
3.3.3 建筑热功率精度分析 |
3.3.4 建筑总能耗模型精度 |
3.4 暖通空调能效模型精度对感知层传感器精度要求的分析 |
3.4.1 水泵的总效率 |
3.4.2 水泵的输送能效比 |
3.4.3 换热器换热效率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iBES 感知层标识体系及关键硬件技术开发 |
4.1 iBES 感知层感知对象标识体系的建立 |
4.1.1 建筑物身份标识与编码方法 |
4.1.2 建筑能耗子系统身份标识与编码方法 |
4.1.3 建筑设备身份标识与编码方法 |
4.1.4 感知层网络节点身份标识与编码方法 |
4.2 iBES 感知层网络架构硬件技术实现方法 |
4.2.1 通信标准 |
4.2.2 iBES 感知层网络架构的提出 |
4.3 iBES 感知层智能网关(IG)开发 |
4.3.1 IG 功能描述 |
4.3.2 IG 原理框图 |
4.3.3 IG 硬件设计 |
4.3.4 IG 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iBES 信息汇聚与处理软件实现方法 |
5.1 iBES 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结构 |
5.1.1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的软件系统结构 |
5.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
5.1.3 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4 数据模型选择及数据库系统设计 |
5.2 能源系统运行特性在线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5.2.1 能源系统运行特性监测服务器工作原理 |
5.2.2 能源系统运行特性监测服务器工作流程 |
5.2.3 能源系统运行特性监测服务器的开发 |
5.3 人工输入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5.3.1 中间层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5.3.2 分布式应用表现层中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5.4 数据加工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
5.4.1 已安装仪表的支路耗能量数据补全 |
5.4.2 未安装仪表的支路耗能量数据处理 |
5.4.3 建筑能耗分类分项数据处理 |
5.5 能源系统运行特性展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5.5.1 建筑概况模块 |
5.5.2 监测数据展示模块 |
5.5.3 同期数据对比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iBES 在大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中的工程应用 |
6.1 iBES 在工程应用中的设计要点 |
6.1.1 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
6.1.2 数据中心可靠性设计及日常维护 |
6.1.3 建筑能源系统的现场勘查 |
6.1.4 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特性监测点的配置 |
6.1.5 建筑用电运行特性监测点的配置 |
6.2 iBES 感知层监测子系统的施工与调试 |
6.2.1 监测仪表的施工安装 |
6.2.2 安装中的数据可靠性保障 |
6.2.3 调试中的数据可靠性保障 |
6.3 iBES 在单体建筑中的工程应用 |
6.3.1 建筑能源系统的勘查 |
6.3.2 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类指标 |
6.3.3 iBES 感知层监测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6.3.4 iBES 感知层监测子系统调试过程的案例分析 |
6.3.5 单体建筑能耗数据分析 |
6.4 iBES 在辽宁省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中的工程应用 |
6.4.1 工程概况 |
6.4.2 工程建设内容 |
6.4.3 平台建成后的效益分析 |
6.5 iBES 在太原理工大学节约型校园监管平台中的工程应用 |
6.5.1 工程概况 |
6.5.2 工程建设内容 |
6.5.3 平台建成后的效益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浅述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其总线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楼宇自动化系统综述 |
1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场控制系统FCS的出现和应用 |
1.1 模拟仪表控制系统 |
1.2 多路转换系统 |
1.3 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CCS) |
1.4 集散控制系统(DCS) |
I.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
1.6 网络集成系统 |
2 现阶段楼宇自动化控制的现状 |
3 结束语 |
(7)智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发展、组成与特点 |
第二章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简介 |
第三章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例 |
第四章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
第五章 建筑平台的重要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现代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楼宇自控系统的作用 |
2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依据和标准 |
3 中央站功能 |
3.1 监视功能 |
3.2 控制功能 |
3.3 先进的报警功能 |
3.4 综合管理功能 |
3.5 通信及优化运行功能 |
4 系统构成 |
4.1 中央操作站 |
4.2 离散网络节点(DNN) |
4.3 DDC功能 |
5 结束语 |
四、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浅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虚拟仪器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J]. 韩相花,韩建群. 现代电子技术, 2005(04)
- [2]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浅述[J]. 周宏.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98(01)
- [3]基于OPC的室内环境自动调节系统研究[D]. 李伟伟. 北京工业大学, 2012(01)
- [4]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D]. 陈永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4)
- [5]基于VB语言的展览馆管理系统开发[J]. 韩建群,苏晓鹭.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 [6]浅述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其总线控制[J]. 李克. 科技广场, 2008(07)
- [7]智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 崔芳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8]展览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董迎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05)
- [9]现代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J]. 魏建国,李小玲.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06)
- [10]浅论数字化革命对于现代智能建筑的影响[J]. 倪飞舟,孙怡. 测控技术, 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