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干部要注意保持晚节(论文文献综述)
池莉[1](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指出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邹燕秋[2](2013)在《中年干部如何把握仕途的“进退留转”——浅谈“49岁现象”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河南省内乡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甲珍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钱财,最后因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他被"双规"后在日记中写道:"我当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因为年过五十,已经没有再提拔重用的可能了,看到身边的同事纷纷升迁,心里极不平衡,升官无望,便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希望多弄点钱,于是便糊糊涂涂走上了歧途,如今身陷囹圄……"丁甲珍晚节不保,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但是,像丁甲珍一样晚节不保的官员,49
李英[3](2015)在《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斗争力度空前并卓有成效。积极有效地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是当代中国对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的强烈要求,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是社会各界对于廉洁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和提升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当前国内反腐败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紧迫,新形势下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从根本上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腐败惩防体系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借鉴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透过新的视角对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从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探讨廉政与廉政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回顾建国以来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历史,分析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内容,借鉴中外廉政教育历史经验和成果,思考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路径,确定对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与标准,构建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认为,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划分为权力观教育、财富观教育和责任观教育,在民主意识教育方面划分为平等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和政治透明教育,在法治理念教育方面则划分为反腐形势教育、党纪政纪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途径分为典型化廉政教育、制度化廉政教育、参与式廉政教育和自我廉政教育。其中典型化廉政教育分为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制度化廉政教育分为过程教育和分层教育,参与式廉政教育则有家庭助廉、媒体促廉和民众监督等几种形式,自我廉政教育分为个体自我廉政教育和群体自我廉政教育;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方向性与代表性、完备性与全面性、科学性与客观性、教育性与实效性等原则以及政治正确、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标准,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李正伦[4](2014)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党课教案之二十五 当官德为首 官德须常修》文中研究说明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为
曹明珠[5](2014)在《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前,世界各国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倡廉成为不同国家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多年来,中国一贯强调反腐倡廉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治理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此,从制度层面研究反腐败问题,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思路由以往的单项法规制度的制定上升到“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创新”这一新高度,这对于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交叉研究法、实证分析法以及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了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研究框架:一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二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三是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运行机制和长效实施机制。本文的正文和结语都是围绕这一框架展开的。第一章导论。该部分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二章腐败与治理腐败的基本理论。本章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腐败概念的研究成果,从政治学的角度,将“腐败”界定为公职人员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即权力腐败。本章还对腐败成因理论和治理腐败理论进行梳理,阐述了现代化理论、寻租理论、委托—代理论和交互决定理论等腐败成因理论,论述了反腐败战略理论、反腐败体系理论以及反腐败机制设计理论等治理腐败理论。第三章当代中国腐败现象与反腐倡廉阐释。本章从分析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主要特点以及根本原因入手,找出诱发腐败的个体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公共权力因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及其成效。第四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本章主要从制度的结构、价值、功能这三个方面入手,紧紧围绕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四大制度”(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并在四大制度中体现教育的长效机制、监督的保障机制、预防的防范机制以及惩治的惩戒机制等四大机制,为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五、六、七、八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教育制度建设。本章在明确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考察了目前教育制度建设的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了完善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的对策与思路。第六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监督制度建设。本章在了解反腐倡廉监督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监督制度建设的现状及成效,指出了监督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反腐倡廉监督制度的对策与思路。第七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预防制度建设。本章重点论述了反腐倡廉预防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预防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构建预防制度的对策与思路。第八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惩治制度建设。本章分析了反腐倡廉惩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惩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惩治制度的对策和建议。结语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本文认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最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建立长效实施机制和科学运行机制。
易振龙[6](2016)在《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对于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现有研究十分薄弱,存在加强研究的必要。本文以1978年至1992年间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总结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及成功经验,同时分析其历史局限,为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镜鉴和启示。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正文共分五章。绪论包含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等各项内容。第一章分析中国干部选拔的理论及实践基础。首先阐述中国传统选官理念与实践的演变历程,然后简要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干部选拔理论及其在苏联的实践,紧接着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理论及实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最后对西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简要阐述。这一章旨在从四个角度(中国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外部借鉴)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章阐述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条件。着重从现实需要和改革既有条件方面论述。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干部队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存在巨大差距,突显了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另一方面,随着拨乱反正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改革的组织条件、理论准备和外部环境逐渐具备。总之,改革因现实需要而产生了内在动力,又因既有条件的促成而具备了改革的可能。第三章论述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组织路线的调整、干部选拔方针的确立以及思想理论的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干部选拔指导思想的革新;从离退休制度、干部能上能下、顾问委员会三个角度分析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举措及实施过程;从推进干部年轻化、探索集体交接班制度、加强干部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大力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思想和实践。第四章分析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三个基本要素。本章围绕“谁来选”、“选拔谁”、“如何选”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主体逐渐多元化,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个人、群众都成为干部选拔的主体。影响干部选拔的因素发生改变,干部选拔对象出现精英转化趋势。多种干部选拔方式得以运用,干部选拔的具体操作流程更为规范,干部选拔的监督工作得到加强。第五章对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进行总结分析。首先对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进行实效性评价,归纳了其在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五大成就;其次,总结了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形成的五项经验;最后,分析了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三个方面的不足并简要阐述了原因。结束语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通过阐述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启示,对深化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作出若干思考。
胡喜如[7](2019)在《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前进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执着奋斗、砥砺前行,从历史和现实需要出发,高度突出党的领导及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强调在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并矢志认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由此基础上,习近平登高望远、守正出新,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出台了一系列新方针、新举措,形成了系统完善、具有科学理论价值和强大实践威力的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它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关于管党治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管党治党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的全新局面。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回溯研究方法对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是习近平在对我党历史发展、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的深刻把握中形成的。自古以来,思想是时代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陕北农村艰苦的知青岁月使习近平深刻和零距离地感受并体会了中国农村和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现状,激励和促使他在未来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以及强烈责任使命的担当意识,这是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思想根源。而且,作为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的家庭、学习和工作背景使其谙熟马列主义经典着作,这些思想中关于管党治党的相关理论,为习近平管党治党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支撑,这是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而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管党治党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内长期积累和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的尖锐倒逼,急切呼唤我党以新的理论新的举措来回应和化解这些矛盾危机,这是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涵盖和涉及到了管党治党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层面,习近平着眼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着眼于党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着眼于能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内容层面,习近平立足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立足于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立足于以基层为重点推进组织建设,立足于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立足于把纪律建设作为管党治党治本之策,立足于构柱架梁推进制度建设,立足于把打赢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照耀我党前行的火炬,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还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使命担当、诚挚的为民情怀、鲜明的问题导向、清新的务实风格。并伴随有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完备的实践支撑。作为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指南,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就其理论价值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管党治党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格局的新突破。就其现实意义而言,推动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新转变,实现了党风政风社风的根本好转和党的生机活力的新呈现,而且还为贯彻践行“四个全面”和“四个伟大”提供了行动的新指南。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刻学习、用心领会、坚定贯彻好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使其对全体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我们强党兴党伟业的茁壮向前发展。
台红[8](2005)在《试论廉政建设中的自控力与制约力》文中研究指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贯彻落实,需要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和外部约束的协同作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关键是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控力,一方面党和政府要不断增强制约力。内外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开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新风尚。
贾育林[9](2006)在《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文中提出本文从法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共有八章。 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论文涉及的文化、法律文化、廉政、廉政文化、廉政法律文化、腐败、古代、价值、文化价值、体系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选题的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说明,并对为何选此课题谈了自己的感想。最后对研究的有利条件、研究的具体方法、论文的基本结构作了简要阐述。 第二章、第三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由于这部分是本论文研究的基础,且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丰富,故用两章共八节的篇幅进行论述。包括清明吏治、思想为先的廉政法律思想;立法定制、整肃贪赃的历代反贪立法;注重德治、引礼入法的官德建设;选官任吏、严把入口的用人制度;定期考绩、陟优黜劣的考绩办法;严法酷刑、扼制腐败的有力手段;实行官禄、以俸养廉的保廉措施;强化监察、纠举贪吏的监督机制等,在对各自内容系统化、理论化概述的基础上,都作了简要评价,指出其优劣。 第四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形成原因。共用六节的篇幅,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成因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认为:自然经济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官僚政体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形成的政治背景;儒家的伦理政治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产生的思想根源;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哲学依据;修身正已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逻辑起点;防控失权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共用六节的篇幅对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提炼。认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呈现:因时定制、不断完善;法渊多样、内容散见;律文简约、阐释细微;重修官德、贵在内省;以官抵罪、权尊于法;法立政清、法废国亡等六个特点。 第六章、第七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这部分内容是本论文的重点,是本选题研究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共分两章共九节的篇幅对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论述。核心是提出现代廉政法律文化体系建设的构想。这就是:我国现代廉政法律文化体系的路径选择,既不能片面强调传统的重要,又不能简单照搬外国模式。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本土化为价值
王建华[10](2002)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文中指出在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的历史关口,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到,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命运,肩负着崇高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历史经验,思考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有一个问题无疑是从中央到基层、从党内到党外都最为关注的:那就是如何把中国共产党这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我们党历来认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是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关键工程。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党和国家才能不断前进,否则,既不能适应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难以胜任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任务,还可能因为腐败的蔓延、官僚化的发展、而丧失效率,脱离群众,甚至走上前苏共瓦解的覆辙。总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掉以轻心,更不能对在新形势下,如何用新思路,新办法继续解决好干部队伍建设而有丝毫松懈。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作指导,联系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和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联系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总结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思路对策。 本文由前言和正文组成。 前言写了五个问题:一、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探索。二、仍然存在的弊端和原因。三、宝贵的反面教训。四、“三个代表”指明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之所在。五、研究现状和方法。 正文分六章。前四章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历程进行了概括归纳。 第一章: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总称为民主革命时期。笔者把这段时间分成初创时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才德兼备”的干部标淮。提出了首先从思想上建党,同时从组织上建党。创造了整风运动这种普遍深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形式,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保证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章:执政党地位和我们干部制度弊端的负效应在建国后逐渐显现出来,毛泽东看到并尖锐批判了这种负面影响,但由于对形势估计和处理方法错误,反而造成了破坏性的后果。 建国后,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执政使我们党可以迅速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做了平抑物价,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等大事,并实现了“三大改造”等伟大变革;但这同时,执政对党,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种新的严峻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干部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而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结果,必然发展为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执政党的地位,还容易在党员干部身上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另外,我们在革命战争时期长期形成的干部制度与执政后不适应以致形成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毛泽东看到并较早有所认识和警惕, 但由于错误估计了形势和处理方法错误,反而造成了破坏性后果。 第三章:伟大的历史转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体在正确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提出和实施了干部“四化”方针,使 干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新的历史时 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进行了 全面的拔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了新 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提出和实施了干部“四化” 方针,开始了干部 人事制度的改革,使于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保证了三中 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四章:面对新的考验、新的变化、新的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 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并 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经过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 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的交接。第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沿着邓小平的正确思路前进。这个时期干部队 伍建设的恃点是: 第一,特别重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经 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综 复杂的新情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干部要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要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领导干部要注意保持晚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领导干部要注意保持晚节(论文提纲范文)
(1)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
1.俞思语 |
2.钟鑫涛 |
3.钟欣婷 |
4.格瑞丝 |
5.钟永胜 |
6.高红 |
7.俞亚洲任菲菲 |
8.俞爷爷俞奶奶 |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
1.2015年1月没怀上 |
2.2015年2月没怀上 |
3.2015年3月没怀上 |
4.2015年4月没怀上 |
5.2015年5月没怀上 |
6.2015年6月没怀上 |
7.2015年7月没怀上 |
8.2015年8月没怀上 |
9.2015年9月没怀上 |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
(3)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课题研究的源起 |
二、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研究现状与分析 |
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四、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廉政与廉政教育 |
第一节 廉政的概念与内涵 |
一、廉政的概念 |
二、廉政的内涵 |
第二节 廉政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
一、廉政教育的概念 |
二、廉政教育的特性 |
第三节 廉政与廉政教育的关系 |
一、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维度 |
二、廉政教育以反腐倡廉为基本目标 |
三、廉政教育以廉政成效为检验标准 |
第二章 建国以来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 |
第一节 建国初期领导干部廉政教育 |
一、开展运动反腐 |
二、法律制度规范 |
三、查处大案要案 |
四、开展纪检监督 |
五、建国初期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经验与启示 |
第二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领导干部廉政教育 |
一、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 |
二、运动反腐倡廉教育 |
三、加强党政干部教育 |
四、全力推进榜样教育 |
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得失 |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今领导干部廉政教育 |
一、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四大期间的廉政教育 |
二、党的十四大至十八大期间的廉政教育 |
三、十八大以来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 |
第四节 建国以来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经验与启示 |
第三章 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当前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距离 |
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方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
三、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
四、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尚未建立权威评价标准 |
第二节 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存在问题原因探析 |
一、崇廉憎贪的整体环境尚未形成 |
二、民众参与廉政监督意识不强 |
三、领导干部自我教育严重不足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内容 |
第一节 当代中国领导干部价值观教育 |
一、权力观教育 |
二、财富观教育 |
三、责任观教育 |
第二节 民主意识教育 |
一、平等意识教育 |
二、权利意识教育 |
三、政治透明教育 |
第三节 法治理念教育 |
一、反腐形势教育 |
二、党纪政纪教育 |
三、法律法规教育 |
第五章 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方法 |
第一节 典型化的廉政教育 |
一、正面典型示范教育 |
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 |
第二节 制度化的廉政教育 |
一、过程教育 |
二、分层教育 |
第三节 参与式的廉政教育 |
一、家庭助廉廉政教育 |
二、媒体促廉廉政教育 |
三、民众监督廉政教育 |
第四节 廉政自我教育 |
一、个体自我廉政教育 |
二、群体自我廉政教育 |
第六章 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 |
第一节 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
一、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与廉政教育 |
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的意义 |
三、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的作用 |
第二节 建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
一、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指标 |
第三节 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体系 |
一、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标准 |
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党课教案之二十五 当官德为首 官德须常修(论文提纲范文)
思考讨论题 |
(5)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重点 |
1.4.2 难点 |
1.4.3 创新之处 |
2. 腐败与治理腐败的基本理论 |
2.1 腐败及其成因理论 |
2.1.1 腐败的概念 |
2.1.2 腐败成因理论 |
2.2 治理腐败理论 |
2.2.1 反腐败战略理论 |
2.2.2 反腐败体系理论 |
2.2.3 反腐败机制设计理论 |
3. 当代中国腐败现象及反腐倡廉阐释 |
3.1 当代中国腐败现象理论分析 |
3.1.1 突出表现 |
3.1.2 主要特点 |
3.1.3 根本原因 |
3.2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实践及其成效 |
3.2.1 反腐败历程 |
3.2.2 工作成效 |
3.2.3 存在问题 |
4.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 |
4.1 反腐倡廉“四位一体”体系构建 |
4.1.1 “四位一体”制度体系 |
4.1.2 严密的制度结构 |
4.2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价值分析 |
4.2.1 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定位 |
4.2.2 制度体系的强大抑制作用 |
4.3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功能分析 |
4.3.1 制度系统整体功能 |
4.3.2 制度子系统功能 |
5.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教育制度建设 |
5.1 教育制度建设概述 |
5.1.1 教育制度的地位 |
5.1.2 教育制度的作用 |
5.1.3 教育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
5.2 教育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1 存在“通吃”和“空转”的问题 |
5.2.2 存在普及不够、渗透力不强问题 |
5.2.3 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
5.2.4 缺乏制度保障 |
5.3 构建教育制度的对策思路 |
5.3.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教育制度 |
5.3.2 各学科取长补短,改进教育理念 |
5.3.3 创新教育的形式 |
6.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监督制度建设 |
6.1 监督制度建设概述 |
6.1.1 监督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6.1.2 我国监督制度的现状 |
6.1.3 监督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
6.2 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1 工作思路的局限 |
6.2.2 体制机制的障碍 |
6.2.3 权力监督的失衡 |
6.2.4 整体效能的缺失 |
6.2.5 监督制度的缺陷 |
6.3 构建监督制度的对策思路 |
6.3.1 监督主体要全面 |
6.3.2 权力约束要硬化 |
6.3.3 监督手段要强化 |
7.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预防制度建设 |
7.1 预防制度建设概述 |
7.1.1 预防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7.1.2 预防制度建设的成效 |
7.2 预防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7.2.1 惩治与预防力度失衡 |
7.2.2 预防制度建设工作进入“瓶颈期” |
7.2.3 防范机制的缺失 |
7.3 构建预防制度的对策思路 |
7.3.1 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
7.3.2 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
7.3.3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
8.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惩治制度建设 |
8.1 惩治制度建设概述 |
8.1.1 惩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8.1.2 我国惩治制度的现状 |
8.1.3 开始注重惩治制度的“治本”功能 |
8.2 惩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8.2.1 惩治机制的滞后性 |
8.2.2 惩治机制的不严密性 |
8.2.3 惩治结果的不平衡性 |
8.3 构建惩治制度的对策思路 |
8.3.1 树立专门机关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
8.3.2 建立完善的惩治制度 |
8.3.3 现代法治:应对腐败实行“轻刑必罚” |
9. 结语: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的长效实施机制和科学运行机制 |
9.1 执行:制度的生命力 |
9.2 法制:制度的保障力 |
9.3 问责:制度的约束力 |
9.4 教育、监督、预防、惩治“四位一体”机制的长效运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六、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当代中国干部选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第一节 中国传统选官理念与实践 |
(一) 中国古代重视官员选拔及德才标准的优良传统 |
(二)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实践历程 |
(三) 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及其变革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干部选拔理论及在苏联的实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干部选拔理论 |
(二) 列宁的干部选拔理论 |
(三) 苏联干部选拔制度及其实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的理论和实践 |
(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干部选拔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选拔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 |
第四节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
(一)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
(二)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
(三) 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影响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条件 |
第一节 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 新的政治路线要靠新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
(二) 现有组织状况不适应党和国家的要求 |
(三) 原有干部选拔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
第二节 干部工作的拨乱反正 |
(一) 平反冤假错案 |
(二) 清理“三种人” |
第三节 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思想条件逐渐具备 |
(一) 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思想及“两个凡是”的批判 |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突破 |
(三) 对借鉴资本主义有益成果的新认识 |
(四) 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外部参照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良好开局 |
第一节 革新干部选拔指导思想 |
(一) 组织路线: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
(二) 基本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
(三) 时代标准:有改革开放实绩 |
(四) 选拔途径:走群众路线和加强民主 |
(五) 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 |
第二节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
(一) 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 |
(二) 探索干部任期制和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
(三) 设置顾问委员会 |
第三节 大力选拔中青年干部 |
(一) 推进干部年轻化 |
(二) 探索集体交接班制度 |
(三) 加强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和培养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基本要素分析 |
第一节 “谁来选”:干部选拔主体多元化 |
(一)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干部选拔主体多元化 |
(二) 干部选拔主体分析 |
(三) “官民”共选干部的初步尝试 |
第二节 “选拔谁”:选拔客体的精英转化 |
(一) 改革开放初期影响干部选拔的因素 |
(二) 推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及妇女干部的选拔 |
(三)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客体的精英转化趋势 |
第三节 “如何选”:规范干部选拔的方式和程序 |
(一) 创新干部选拔方式 |
(二) 完善干部选拔程序 |
(三) 加强对干部选拔的监督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评析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
(一) 初步建立了一支“四化”干部队伍 |
(二) 顺利实现了高层干部的新老交替 |
(三) 提高了干部选拔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
(四) 促进了选人用人观念和执政理念的更新 |
(五) 为深化选拔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
(一) 将时代需求与党和人民的需求相结合 |
(二) 将核心领导层的强力推动和致力于顶层设计相结合 |
(三) 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党的正确引导相结合 |
(四) 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
(五) 将坚持干部选拔的基本原则与借鉴优秀管理经验相结合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局限性 |
(一) “民选”和“官选”的相互关系尚未理顺 |
(二) 干部选拔政策的执行具有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
(三) 尚未构建干部选拔的全新体系 |
结束语 有关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
后记 |
(7)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概况 |
1.2.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现状述评 |
1.3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5.1 论文研究重点 |
1.5.2 论文研究难点 |
1.5.3 论文研究创新点 |
1.6 相关概念辨析 |
1.6.1 管党治党的内涵 |
1.6.2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
第2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基础条件 |
2.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中国面临的国际背景 |
2.1.2 中国面临的国内背景 |
2.1.3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党情状况 |
2.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
2.2.1 马列经典作家的管党治党思想 |
2.2.2 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管党治党思想 |
2.2.3 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 |
2.3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个体条件 |
2.3.1 革命家庭的严格熏陶 |
2.3.2 优秀显着的个人品格 |
2.3.3 知青岁月的艰苦锤炼 |
2.3.4 从政经历的长期磨砺 |
第3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 |
3.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具有清晰的战略目标 |
3.1.1 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
3.1.2 努力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
3.1.3 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3.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具有明确的主旨内容 |
3.2.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3.2.2 持之以恒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
3.2.3 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
3.2.4 锲而不舍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狠抓作风精神 |
3.2.5 坚定不移地把纪律建设作为管党治党治本之策 |
3.2.6 以立柱架梁的战略勇气深入推进制度建设 |
3.2.7 把打赢反腐败斗争作为全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
第4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实践支撑 |
4.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理论品格 |
4.1.1 强烈的忧患意识 |
4.1.2 高度的使命担当 |
4.1.3 诚挚的为民情怀 |
4.1.4 鲜明的问题导向 |
4.1.5 清新的务实风格 |
4.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完备实践支撑 |
4.2.1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
4.2.2 八项规定的重磅推出 |
4.2.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动 |
4.2.4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 |
4.2.5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全面铺开 |
第5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5.1 理论价值 |
5.1.1 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管党治党”理论的新发展 |
5.1.2 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
5.1.3 是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格局的新突破 |
5.2 现实意义 |
5.2.1 推动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新转变 |
5.2.2 实现了党风、政风、社风的根本好转和党的生机活力的新呈现 |
5.2.3 提供了“四个全面”和“四个伟大”科学贯彻的行动新指南 |
结语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文化 |
二、法律文化 |
三、廉政 |
四、廉政文化 |
五、廉政法律文化 |
六、腐败 |
七、古代 |
八、价值 |
九、文化价值 |
十、体系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选题的研究现状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
三、选题的现代价值 |
第三节 选题感想 |
一、尊重历史才能创造今天和未来 |
二、优秀的传统不能丢 |
三、廉政法律文化是传统法文化的绚丽奇葩 |
第四节 研究条件 |
一、选题具有科学性 |
二、导师的精心指导 |
三、一定的知识积累 |
四、较好的实践体验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上) |
第一节 清明吏治 思想为先 |
一、关于廉政的概念 |
二、财富均衡的思想 |
三、为官清廉的思想 |
四、中正和谐的思想 |
五、与民休息的思想 |
六、勤俭朴素的思想 |
七、重视法治的思想 |
八、人性本质的思想 |
九、选贤任能的思想 |
十、评价 |
第二节 立法定制 整肃贪赃 |
一、开启先河的先秦惩贪立法 |
二、初步发展的秦汉惩贪立法 |
三、细密的魏晋南北朝惩贪立法 |
四、趋于成熟的隋唐惩贪立法 |
五、严惩贪吏的宋元惩贪立法 |
六、全面系统的明清惩贪立法 |
七、评价 |
第三节 注重德治 引礼入法 |
一、德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二、礼的历史沿革 |
三、礼的重要作用 |
四、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演化 |
五、德、礼、刑三者的关系 |
六、评价 |
第四节 选官任吏 严把入口 |
一、夏商周时期的国子选士、贡士、乡举里选 |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游说自荐、以功授官 |
三、秦汉时期的察举制 |
四、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
五、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
六、历代其他选官制度 |
七、评价 |
第三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下) |
第一节 定期考绩 陟优黜劣 |
一、西周时期的六计、巡狩、述职 |
二、春秋战国的上计制度 |
三、秦时的五善、五失 |
四、两汉的纵横有序、层层考核 |
五、魏晋南北朝的五条课郡县法、三等黜陟法 |
六、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 |
七、宋朝的磨勘、历纸制度 |
八、明朝的考满与考察 |
九、清朝的京察与大计 |
十、历代的考绩方式 |
十一、考绩的作用 |
十二、评价 |
第二节 严法酷刑 扼制腐败 |
一、严法酷刑扼制腐败的主张 |
二、官吏一旦贪贿即构成犯罪 |
三、官吏贪赃量刑有别但重于常人 |
四、对贪赃之人施以严酷刑罚 |
五、对贪赃之人实行“禁锢” |
六、评价 |
第三节 实行官禄 以俸养廉 |
一、夏商周的世禄制 |
二、春秋战国以实物为主的官俸制 |
三、两汉的钱谷俸禄制 |
四、魏晋南北朝的多样俸禄制 |
五、隋唐的品级俸禄制 |
六、宋朝优厚的官俸制 |
七、明清时期的低俸制 |
八、古代俸禄制的特点 |
九、致仕及其待遇 |
十、评价 |
第四节 强化监察 纠举贪赃 |
一、先秦时期的御史制度 |
二、秦朝的御史大夫 |
三、两汉重视对地方的监察 |
四、魏晋南北朝多有变化的监察制度 |
五、隋唐健全细密的监察制度 |
六、宋朝监察权限的扩大 |
七、元朝“附会汉法”的监察制度 |
八、明朝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
九、清朝完备的监察制度 |
十、历代多样的监察方法 |
十一、监察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
十二、评价 |
第四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形成原因 |
第一节 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
一、自然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 |
二、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廉政法律文化的独立性 |
三、自然经济造成古代社会腐败独有的特点 |
四、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廉政法律文化有明显的特点 |
第二节 政治背景——专制官僚 |
一、集权专制官僚是古代社会的政治特征 |
二、失去监督的皇权不利于廉政法制的实施 |
三、司法权失去独立必然导致腐败 |
四、依附皇帝的监察权易被滥用 |
五、走向两极的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 |
第三节 思想根源——伦理政治 |
一、国家的产生与家庭伦理 |
二、家国相通、孝忠互用的伦理观 |
三、家庭伦理关系向伦理政治的转化 |
四、儒家伦理政治的主要内容 |
五、伦理政治对廉政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四节 哲学依据——民为邦本 |
一、民本思想是古代先贤重要的治国理念 |
二、民心向背与政权兴亡的生动实践 |
三、民本思想深深渗透于古代廉政法律文化 |
四、民本思想在政治运行中的局限性 |
第五节 逻辑起点——修身正已 |
一、家国一体、以小见大的思维模式 |
二、为官“正人”必先“正已” |
三、修身正己的方法和途径 |
四、修身正已在廉政法律文化中的体现 |
第六节 价值取向——防控失权 |
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
二、腐败是政权衰亡的直接动因 |
三、严惩贪吏以防控失权 |
四、价值取向决定了惩治贪赃的限度 |
第五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 |
第一节 因时定制 不断完善 |
一、法随时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总规律 |
二、古代思想家对因时立法的精辟论述 |
三、因情势变化而更法改制 |
四、在继承中发展和完善 |
第二节 法渊多样 内容散见 |
一、皇帝“口含天宪”且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二、成文法是廉政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
三、判例法是廉政制度重要的渊源 |
四、具有独特作用的“礼制” |
五、律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六、家法族规的民间法形式 |
第三节 律文简约 阐释细微 |
一、律文贵在简约明了 |
二、律文阐释准确细微 |
第四节 重修官德 贵在内省 |
一、四书五经为科举之必考内容 |
二、官箴的提醒、劝戒作用 |
三、通过家训强调修德 |
四、清正廉洁的清官文化 |
第五节 以官抵罪 权尊于法 |
一、贵族、官吏享有立法赋予的特权待遇 |
二、司法给予贵族官吏各种特权 |
第六节 法立政清 法废国亡 |
一、秦朝的兴亡 |
二、两汉的更迭 |
三、隋朝的起落 |
四、唐朝的盛衰 |
五、宋朝的浮沉 |
六、明朝的立废 |
七、清朝的成败 |
第六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上) |
第一节 立足国情 选择路径 |
一、政治制度 |
二、经济制度 |
三、自然环境 |
四、人口因素 |
五、文化传统 |
六、生活方式 |
七、法律意识 |
八、路径选择 |
第二节 综合施治 唯为方针 |
一、改革开放以来廉政建设的历史回顾 |
二、综合施治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
三、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
第三节 公平利益 以俸养廉 |
一、建立以公平利益为核心的保廉机制的依据 |
二、经济利益是公平合理利益机制的核心 |
第四节 正已自律 修养官德 |
一、修养官德是拒腐防变的必然要求 |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修养官德的重点 |
三、学习实践锤炼是修养官德的主要途径 |
四、常心做人内省唯慎是修养官德的有效方法 |
第七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下) |
第一节 健全法制 规范权力 |
一、制定国家廉政基本法 |
二、规范公权运行法律制度 |
三、完善市场秩序法律制度 |
四、严格监督权力法律制度 |
五、健全廉政责任追究法律制度 |
六、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 |
七、重视廉政法律制度的协调统一 |
第二节 公正用人 违责追究 |
一、选人用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
二、转变用人观念创新用人方法 |
三、细化、制定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制度 |
四、建立错误用人责任追究制度 |
第三节 有效监督 制约公权 |
一、把探索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作为努力方向 |
二、充分发挥纪委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
三、改革完善纪检监察体制和工作机制 |
四、加强和改进司法监督 |
五、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 |
六、重视新闻舆论在监督中的独特作用 |
第四节 贪赃妄为 严惩不贷 |
一、对贪赃者施以重典的依据 |
二、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贪赃者 |
三、让贪赃者在经济上倾家荡产 |
四、追究袒护包庇说情者 |
五、注重发挥腐败案件的治本作用 |
第五节 廉政文化 营造氛围 |
一、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
二、廉政文化的主要功能 |
三、廉政文化重在实践贵在创新 |
四、廉政文化与廉政法律制度的关系 |
第八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主要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 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探索 |
二、 仍然存在的弊端和原因 |
三、 宝贵的反面教训 |
四、 “三个代表”指明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
五、 研究现状和方法 |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一、 初创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三、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
第二章 执政党地位和我们干部制度弊端的负效应在建国后逐渐显现出来,毛泽东看到并尖锐批判了这种负面影响,但由于对形势估计和处理方法错误,反而造成了破坏性后果 |
一、 执政初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第三章 伟大历史转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正确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提出和实施了干部“四化”方针,使干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
一、 徘徊前进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 |
三、 全面拨乱反正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四、 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并重视中青年于部队伍建设 |
五、 全面开创新局面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 |
六、 党的十三大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
第四章 面对新的考验、新的变化、新的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并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
一、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二、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
二、 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六章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
一、 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
二、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和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领导干部要注意保持晚节(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2]中年干部如何把握仕途的“进退留转”——浅谈“49岁现象”及应对策略[J]. 邹燕秋. 领导科学, 2013(10)
- [3]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研究[D]. 李英.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4)
-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党课教案之二十五 当官德为首 官德须常修[J]. 李正伦. 军队党的生活, 2014(09)
- [5]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D]. 曹明珠. 内蒙古大学, 2014(01)
- [6]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研究[D]. 易振龙. 武汉大学, 2016(06)
- [7]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D]. 胡喜如. 南昌大学, 2019(04)
- [8]试论廉政建设中的自控力与制约力[J]. 台红.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
- [9]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 贾育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06(10)
- [10]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 王建华. 中共中央党校,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