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用设备参考行情·收款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洁雯[1](2020)在《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国际、国内产业格局加速重塑,物联网成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中国通信运营商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经历过2G、3G、4G的发展和市场竞争背景下,运营商基础业务如移动通信、宽带、固话等业务已趋于市场饱和,再加上国家在2017年开始一再提出提速降费的要求,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高度崛起等因素均使通信运营商近几年的业务发展处于增量不增收的窘境。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也凸显出其巨大的能量,助力了智慧城市、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的创新发展,而物联网技术同时也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于管道的支撑作用,通信运营商作为“管道”的拥有者,在发展物联网业务上存在天然的优势,也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BZ联通如何更好地进行物联网业务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充分考察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物联网业务营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BZ联通物联网业务的营销环境,并利用STP理论和7Ps服务营销组合理论,分析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措施,即持续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创新产品发展模式,优化业务发展渠道,多措并举丰富业务促销形式,大力优化物联网业务人才体系,强化全过程业务发展管控力度,拓宽业务发展宣传途径等对策。本研究不仅将有助于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也可为BZ联通省内其他公司物联网业务营销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
张丹丹[2](2020)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深科技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将不再视生存和发展为唯一目标,而是更加关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有效降低公司成本。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很多缺点,很难适应当前的公司状况,因此,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出发,控制成本并重视对外部价值链的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获利,并促进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目前,中外学者已对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这些已有的文献表明,显然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在上下游行业的成本管理方面还是不够的。因此,研究整个价值链中的成本控制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由于中国特色经济政策和实际市场条件的结合,使得价值链与成本控制的结合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对深圳深科技基于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展开了研究和分析。随后将价值链理论应用于深圳深科技的成本控制,分析该公司的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建立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调查方法体系,以降低长城产品开发技术的各项成本,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升级为最终目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与所在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比较,诸如成本管理分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其他相关指标。事实证明,在一个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流程中,采购成本占比过高、营销成本增长过快、物流利用率过低,这些都导致了成本升高。使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优化原则来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建立管理机构,改善采购流程的标准化,并提高研发能力,可以有效解决价值链分析带来的实际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多项优化措施,以期优化信息流、资金流等多项指标,使得深圳深科技资源配置得到调整升级,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以获得更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陈志敏[3](2019)在《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支付应用创新向纵深发展,中国支付设备制造厂商正引领着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这必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论文以L公司海外业务供应链供货流程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在不影响国内业务流程的情况下再造支持海外业务的新流程。论文针对L公司海外业务供应链供货流程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海外业务的需求,归纳总结了 L公司海外供货流程存在无法支持散件出货,作业模式复杂,无人跟单,订单发货及时率低等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无物料清单、业务模式不健全无法支持散件物料齐套、权责不对等、及一码多物物料被挪用的不够灵活的备货机制等。其次,论文在对L公司海外业务供货流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SIA工具进行流程设计,通过删除对于海外业务未增值的流程、供货模式的创建以简化作业模式、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流程的IT自动化等使新流程满足L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需要。最后,论文说明了流程再造的实施保障,并对流程再造的效果进行了评估。L公司的海外供货服务上,团队管理、供货能力、供货效率和供货质量上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论文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同类型企业向海外业务供货流程管理及优化提供了借鉴意义。
陈庭翰[4](2017)在《21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研究 ——以汽车与电子企业为例》文中指出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路线已经过去二十载,其合理性因经济危机爆发而再受质疑。对制造业地位的再认识促使美、中、日、德等传统制造业大国再次围绕制造业发展勾织蓝图。不过,在市场调节处于基础配置作用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是各制造业企业实力的综合表现,企业能否运用合适的竞争战略来适应产业变化趋势、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是各国制造业振兴的关键问题。日本作为世界上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制造业领域遭受诸多挑战,从而采取了深刻的竞争战略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战略效果。实际上,日本企业的战后振兴到21世纪初的新一轮竞争战略调整对中国企业都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战后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战略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竞争战略调整,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汽车与电子企业。本文以波特通用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战略)理论为基础,“五力模型”、“钻石体系”以及“价值链”为主要分析方法,对日本制造业企业战后半个多世纪的竞争战略调整的战略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日本汽车与电子企业实现战后振兴的核心是企业对异质性资源与能力进行持续与偏重培养,在战后初期以组织创新为能力积累的主要方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技术创新来实现全球竞争地位的提升,并最终以创新为核心占据全球产业分工的价值高点。在这种战略逻辑下,日本企业的战略路径主要表现为由总成本领先战略与成本导向的集中战略相结合向差异化战略与总成本领先战略惯性相结合的战略演化。在这一战略路径下,日本企业的产业链地位也随着差异化战略进程而由低端向中高端演变,生产运营由本土化向全球化演变,技术研发由引进、模仿向跟随、领先创新演变,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末构建起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之一。21世纪以来,日本汽车与电子企业在面对新局势采取了即具共性也具特性的竞争战略调整,共性主要体现在:为应对全球模块化战略兴起与全球产业价值链解构,日本企业皆采取了以模块化战略为主要战略类型的战略结合。特性则表现为:日本汽车企业采取了主动性的模块化战略,电子企业相反,采取了被动性的模块化战略,因而决定了两者的战略特征与战略效果的迥异。日本汽车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供应商网络特点、垂直一体化企业异质性能力构建了基于模块整合效率的模块化战略,并有条不紊的进一步挖掘模块整合能力。这种模块化战略理念有别于西方汽车企业,使日本汽车企业成为汽车产业模块化体系的规则制定者与推动者之一,从而使汽车产业成为21世纪以来日本制造业里少数竞争力持续性增强的产业部门之一。电子企业受相对更加封闭的过往战略惯性与路径依赖而在向模块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反应滞后的问题,从而陷入战略被动。电子企业于经济危机爆发前后才开始频繁布局模块化战略,并根据自身高价值模块的提供能力与核心价值模块的特点实行了更强调封闭性与国内制造地位的日本特色“开放与封闭”战略模式。然而,战略展开的滞后性与价值链构成的历史性缺陷使日本电子企业的模块化战略效果远远不如汽车企业。除采用模块化战略来实现总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结合外,基于顾客价值的价值创造成为日本制造业企业在差异化战略展开分立竞争战略调整的价值动力,主要调整领域是生产业务差异化领域与服务差异化领域。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集聚区间,日本企业在生产业务差异化领域采取了对自身产品竞争优势的再定义与服务差异化的扩展。在自身产品竞争优势转变上,日本汽车企业将21世纪产业新需求作为构建全新差异化优势的基础;日本电子企业则发现,产业链专业分工体系的建立、全球收入阶层分布格局的变动引发了顾客需求价值变化,提供了通过参与新型产业链合作与产品档次转换构建新差异化优势的可能性。由此,在产品结构上,日本汽车企业采取了由传统能源汽车向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整体转型,日本电子企业采取了由最终消费类电子产品向B2B业务的转型。在服务差异化领域,日本企业基于顾客价值扩展推动价值由产品向服务的转移,展开了服务增强战略,包括B2B市场内解决方案业务类型由系统贩卖向方案贩卖的转型以及B2C市场内服务实践向服务渗透战略的转移。通过对产业贸易层面与企业经营层面的量化分析发现,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从产业贸易竞争力来看,日本汽车企业实现了21世纪以来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不过在汽车零部件、摩托车与非机动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受到挑战。日本电子企业则落入竞争力持续衰退的困境中,还面临着产业开放化的弊端。第二,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日本汽车企业在经济危机后实现竞争力的提升,不过对新兴市场特殊性战略应对的匮乏与本土产业空心化问题也日益明显。日本电子企业出现了营业规模与盈利能力的非正向相关性,表现出企业保守姿态的转换,使盈利能力得到显着恢复。不过保守姿态无助于市场势力的下滑,并损伤与扩张能力相关的异质性资源与能力,将会有损未来盈利路线的稳定性与战略选择的多样性。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坚持制造业立国提供了依据,表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并未随“去工业化”思潮而降低。结合日本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经验与教训,中国企业一方面应结合所在产业特点与自身资源与能力优势构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应重视对所在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与应对,避免因近年来制造业快速发展现状而降低对未来挑战的识别能力,增强竞争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并积极布局应对措施。政府方面也应结合日本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规制金融服务、解决企业现实问题、推进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宏观政策支持。
罗雪锋[5](2017)在《大股东掏空利益实现问题研究 ——以浪潮信息为例》文中认为正如La Porta等(1999)研究结果所表明的那样,“除了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普通法系国家之外,很少有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分散的,反而展现出集中的趋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及由此带来的掏空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我国证券市场正常发展的一大顽疾。另外,大股东掏空问题呈现出的“同时利用内地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组织掏空行为”的新特点使其掏空行为更加隐蔽,危害程度更大。为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通过对大股东掏空利益私有化过程的追踪,对于有效识别大股东掏空行为和追偿中小股东被侵害利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浪潮集团旗下浪潮信息和浪潮国际的案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大股东通过金字塔结构和交叉持股等方式,对旗下上市公司资产转移腾挪,对大股东本身实质利益并无损害;但对广大中小股东而言,大股东掏空损害了公司的持续成长能力,使原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发展壮大而获得丰厚回报的利益诉求成为梦幻泡影,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2)从大股东资产配置过程来看,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同时香港上市子公司作为离岸公司,其保密性强,内部组织架构并不完全被外人所知,为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提供了巨大便利;(3)由于跨越两大证券市场,且香港证券市场外汇管制较小,加之离岸公司资本自由流动等特点,造成了客观上内地市场上市公司资本外流的可能。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六点启示:(1)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使大股东掏空无法获益,震慑大股东们的掏空欲望;(2)设立中小股东监督绿色通道,制衡大股东一股独大,减少仅凭股权多寡而欺压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发生;(3)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制约大股东掏空;(4)增强外部审计独立性;(5)提升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管理联动性,提供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6)探索建立被告负责举证制度,促进大股东尽责勤勉。
余胜虎[6](2011)在《ST精伦“转型”困境及启示》文中指出转型是指公司运用资源优势,调整产业战略定位,获得新的增长点或是摆脱经营困境的重大战略行为。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上市之初便开始尝试转型,然而转型之后业绩每况愈下,2008、2009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最终被ST。从其财务报表入手,分析其陷入困境的原因,重点阐述其在股权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公司转型提供借鉴意义。
卢启丰[7](2011)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经济在稳步快速的发展,带动着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的零售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作为为零售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零售设备的需求量也与日剧增。但受信息技术基础薄弱,高端的技术人员缺乏,国内的对设备的认识不足等大环境的影响,商业零售设备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营销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入手,论述国内环境对零售设备行业的影响,以及零售设备行业自身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查阅相关大量的行业资料和数据,以及自身在这个行业的体会和见解,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如SWOT分析法,从各个角度进行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重点进行阐述。通过对零售设备的行业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行业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的阐述,利用案例国内DIY-POS,较深入研究其产生、发展和将来的趋势,从而在目前行业发展不明朗的情况下,结合国内的环境,参照国外零售设备行业发展的趋势,提出本论文的重点和可以实际的运作办法: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策略。本文研究目的是为商业零售设备行业的营销工作提供借鉴: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零售企业,为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配套产品和服务,也为零售设备行业自身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合适就是最好的,中国国内的环境不管是政策还是人的因素本身就有独特性,作为在此大环境下的零售设备行业自然也深受影响,尽管“营销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更高的价格将更多的产品更频繁地卖给更多的人”是营销的最高境界,处于起步阶段和前期发展阶段的国内零售设备行业在发展的大潮中只有结合国内现实的特色环境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这也是本文期待的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张淑玲[8](2008)在《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是第二代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在成为世界社会经济正常运作的基础之一,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目前,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管理思想、方法体系和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体系不能适应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其行业生态体系的构造方式和运营机制需要进行再造或优化。应该运用创新的思维重新审视和探索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变革和进化的模式,从而逐步建立起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富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行业、领域乃至社会的价值系统和生态体系,从而帮助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本文对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从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出发,结合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简单、快捷的特点,与传统电子商务进行了比较,突出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然后对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业务与技术WAP、GPRS、EDGE、蓝牙、移动IP和3G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新技术的支撑,移动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指出了手机在POS、移动订票、手机博彩、手机支付、移动旅游业务等方面的应用方向。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种发展条件已逐渐成熟,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移动装置从事各种商务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发展前景将是十分诱人的。可以预见,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电子商务领域的主战场。
张秀芝[9](2008)在《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研究 ——以安阳地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财政税收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国家相继实施了金卡、金关、金税等金字系列工程,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实施金税工程的关键环节,税控收款机应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源监控的范围。税控收款机是利用电子收款机的特点,增强税控功能,为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提供便利了手段,使税务部门的监控触角延伸到纳税人经营数据形成的过程中,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从而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目前,税控收款机在中部城市推广应用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售价高、供应方式单一、维护服务低效、监督检查滞后等。笔者试从税控收款机的招标入手,通过合理限制供应商数量、提高固定区域市场占有率的方法,保护厂商利益,从而降低税控收款机的销售和维护成本,并把这部分利益转嫁到具体使用者身上。借鉴青岛数字电视运营模式,利用税控收款机机壳和税控发票背面空白位置进行广告招商,用广告收益弥补推行过程中的资金缺口也是本文的一个独创见解。针对税控收款机使用形式单一造成推广范围难以扩大的现实,笔者提出根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和负担能力,采取纳税人自行购买、政府部门协调资金集中购买供纳税人租赁和无租使用三种方式,推动税控收款机的普及。根据税控收款机的有关管理文件规定,每台税控机具应至少保证五年期的使用并能持续从中获得安全有效的数据,如何做好税控收款机的运行维护也是本文考虑的重点。让所有的税控收款机供应商都设立本地售后服务站很不现实,因为这样直接增加了厂家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必定通过提高维护价格或者税控机价格最终转嫁到纳税人身上,造成纳税人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积极性降低。如何让税控收款机供应商的服务长期伴随纳税户的使用和税务机关的管理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售后服务主体的科学转移,即所谓的“售后服务外包”。经过对安阳市IT行业售后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当地IT行业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通过税务部门组织的培训认证,使之获得对税控收款机的维修服务许可,进而实现对全市税控机具的适时维护。本文从国内外税控收款机的发展及推广应用现状,税控收款机的推广意义入手,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和数理分析的方法,结合其他城市税控收款机推广经验和青岛数字电视发展模式,试图找出一套适合中部地区尤其是适合安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模式,提高税务机关在税源监控和征收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徐娟[10](2007)在《基于GPRS的烟草PO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GPRS的各种应用应运而生,同时无线POS系统是目前POS机行业的一项新技术,移动性强,平均交易时间短,并能随身携带。基于GPRS的POS机无线接入方式可解决传统POS机只能在固定场合使用的问题,使POS终端不再受到有线通信网的限制。另外,GPRS无线接入与各类支付设备相结合的移动支付技术是当前的发展方向。本论文阐述了POS机的发展历史,叙述了POS机设备的技术现状,并结合具体应用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需求分析,指出基于Linux和GPRS的无线POS系统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并且很有应用价值。论文研究了GPRS的网络通信协议,对GPRS的体系结构和其中的各种接口、协议、联接、Qos等都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对存储器、音频电路、电源和GPRS模块电路做了详细的设计,设计了系统的软件结构,对嵌入式系统的驱动设计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对GPRS的通信软件部分和数据库管理部分做了详细的设计。经过实际应用,本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能够很好的进行业务上的操作,使用方便,运行稳定。本文所设计的无线POS系统不仅具有本地查询、操作、认证等功能,人机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而且具备拨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基于嵌入式的GPRS系统和数据库管理以及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技术等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商用设备参考行情·收款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用设备参考行情·收款机(论文提纲范文)
(1)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1 物联网的概念界定 |
2.2.2 物联网业务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
2.2.3 通信行业物联网业务的分类 |
2.2 营销理论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SWOT分析法 |
2.2.3 目标市场策略(STP)理论 |
2.2.4 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
第3章 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1 政治(Political)环境 |
3.1.2 经济(Economics)环境 |
3.1.3 社会(Social)环境 |
3.1.4 技术(Technology)环境 |
3.2 微观环境分析 |
3.2.1 BZ联通物联网业务概况 |
3.2.2 客户需求 |
3.2.3 竞争环境 |
3.3 SWOT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会 |
3.3.4 威胁 |
第4章 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
4.1.1 目标市场策略(STP) |
4.1.2 营销组合策略(7P) |
4.2 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组合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产品策略方面的问题 |
4.2.2 价格策略方面的问题 |
4.2.3 渠道策略方面的问题 |
4.2.4 促销策略方面的问题 |
4.2.5 人员策略方面的问题 |
4.2.6 过程策略方面的问题 |
4.2.7 有形展示策略方面的问题 |
第5章 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组合策略的改善及实施保障 |
5.1 营销组合策略的改善 |
5.1.1 产品策略的改善 |
5.1.2 价格策略的改善 |
5.1.3 渠道策略的改善 |
5.1.4 促销策略的改善 |
5.1.5 人员策略的改善 |
5.1.6 过程策略的改善 |
5.1.7 有形展示策略的改善 |
5.2 实施保障 |
5.2.1 技术保障 |
5.2.2 人才保障 |
5.2.3 文化保障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深科技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价值链理论研究现状 |
1.3.2 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3.3 综合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价值链理论 |
2.1.1 价值链 |
2.1.2 内部价值链 |
2.1.3 外部价值链 |
2.2 成本控制理论 |
2.2.1 传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以产品为中心 |
2.2.2 现代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以管理为中心 |
2.3 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
2.3.1 价值链成本控制内容 |
2.3.2 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的程序 |
2.3.3 价值链理论和成本控制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
第3章 深科技公司概况及成本控制现状 |
3.1 深科技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经营状况 |
3.2 深科技成本控制现状 |
第4章 深科技价值链成本控制缺陷分析 |
4.1 深科技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4.1.1 研发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4.1.2 采购环节及生产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4.1.3 销售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4.2 深科技外部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4.2.1 供应商价值链 |
4.2.2 购买商价值链 |
4.2.3 竞争对手价值链 |
第5章 深科技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措施 |
5.1 内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 |
5.1.1 研发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5.1.2 采购及生产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5.1.3 销售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5.1.4 管理环节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5.2 外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 |
5.2.1 供应商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5.2.2 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5.2.3 购买商价值链成本控制措施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行业背景 |
二、企业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流程再造理论 |
一、流程再造理论 |
二、流程再造的基本方法 |
三、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 |
第二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现状 |
一、L公司概况 |
二、L公司海外业务现状 |
第二节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一、无法支持散件供货 |
二、作业模式复杂 |
三、无人跟单 |
四、订单交付及时率低 |
第三节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一、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
二、流程再造的可行性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
第一节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
一、方案设计的目标 |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 |
第二节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清除现有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部分 |
二、简化作业模式的限定 |
三、组织架构设计实施 |
四、IT系统的改进和自动化 |
第三节 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保障与效果分析 |
一、实施保障 |
二、实施的效果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21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研究 ——以汽车与电子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的研究 |
1.3.2 关于新型企业竞争战略转型的研究 |
1.3.3 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4.1 研究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及相关理论 |
2.1 战略管理与竞争战略的概念 |
2.1.1 战略管理的建立 |
2.1.2 竞争战略 |
2.2 竞争战略一般分析 |
2.2.1 竞争战略相关概念 |
2.2.2 竞争战略的类型界定 |
2.3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的理论分析 |
2.3.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
2.3.2 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在逻辑 |
2.3.3 制造业转型趋势对制造业地位与结构的影响 |
2.4 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理论依据 |
2.4.1 五力模型 |
2.4.2 钻石体系 |
2.4.3 价值链 |
2.5 汽车与电子企业作为重点研究的理论动机 |
2.5.1 以主导产业理论为视角 |
2.5.2 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视角:成熟产业转型 |
2.5.3 对日本汽车与电子产业的产业分类解释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历史演变过程 |
3.1 日本汽车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几个历史阶段 |
3.1.1 1951-1970 年间的日本汽车企业竞争战略 |
3.1.2 1970-1980 年间的日本汽车企业竞争战略 |
3.1.3 1980-2000 年间的日本汽车企业竞争战略 |
3.2 日本电子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几个历史阶段 |
3.2.1 1957-1965 年间的日本电子企业竞争战略 |
3.2.2 1965-1985 年间的日本电子企业竞争战略 |
3.2.3 1985-2000 年间的日本电子企业竞争战略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21 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开展竞争战略调整的动因 |
4.1 总成本领先战略局限性增强 |
4.1.1 劳动力优势的丧失 |
4.1.2 市场需求的变化 |
4.1.3 企业结构优势的减弱 |
4.1.4 新兴经济体的威胁 |
4.2 差异化战略局限性增强 |
4.2.1 产业发展阶段下维持差异化优势难度的增加 |
4.2.2 日本制造业企业差异化战略自身的局限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21 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战略结合 |
5.1 总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结合的理论探究 |
5.1.1 战略结合的理论可行性分析 |
5.1.2 战略结合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
5.1.3 战略结合的促进因素 |
5.2 模块化战略转变:战略结合的主要形式 |
5.2.1 模块化战略的概念 |
5.2.2 模块化战略模式 |
5.2.3 模块化战略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学习效应的途径 |
5.2.4 模块化战略下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表现形式 |
5.2.5 欧美企业模块化战略的实施状况 |
5.3 日本汽车企业的模块化战略转型 |
5.3.1 “超模块化”的丰田模块化战略 |
5.3.2 丰田模块化战略的再深化:新全球构架战略 |
5.4 日本电子企业的模块化战略转变 |
5.4.1 组织结构由垂直化向水平化改革 |
5.4.2 价值链体系的由垂直一体化向垂直分离体系改革 |
5.4.3 日本式的“开放与封闭”战略特征的形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21 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战略分立 |
6.1 差异化实现途径的变化 |
6.1.1 基于产品与市场的传统差异化实现途径 |
6.1.2 基于价值创造的差异化实现新途径 |
6.1.3 日本制造业企业转变差异化实现路径的选择 |
6.2 日本制造业企业生产业务转变战略具体措施 |
6.2.1 汽车企业的生产业务转变战略具体措施 |
6.2.2 电子企业的生产业务转变战略具体措施 |
6.3 日本制造业企业服务增强战略具体措施 |
6.3.1 B2B领域:由服务渗透向服务转型战略转变 |
6.3.2 B2C领域:由服务实践向服务渗透战略的转变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21 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效果与问题 |
7.1 从产业贸易层面看竞争战略调整的效果与问题 |
7.1.1 从产业贸易层面看竞争战略调整的效果 |
7.1.2 从产业贸易层面看竞争战略调整存在的问题 |
7.2 从企业经营层面看竞争战略调整效果与问题 |
7.2.1 从企业经营层面看竞争战略调整的效果 |
7.2.2 从企业经营层面看竞争战略调整存在的问题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对我国的启示 |
8.1 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的认识 |
8.1.1 认识到制造业对于中国经济的驱动作用 |
8.1.2 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与经济转型目标的距离 |
8.2 对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启示 |
8.2.1 结合所在产业特点与自身资源与能力优势制定竞争战略 |
8.2.2 重视对所在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与应对 |
8.3 对政府宏观政策的建议 |
8.3.1 促进金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正向作用 |
8.3.2 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现实问题的解决 |
8.3.3 推进细分产业或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 |
8.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大股东掏空利益实现问题研究 ——以浪潮信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及内容 |
1.5 贡献与不足 |
1.6 文献综述 |
1.6.1 国外文献综述 |
1.6.2 国内文献综述 |
1.6.3 红筹模式研究综述 |
1.6.4 文献评述 |
2.理论分析 |
2.1 重要概念界定 |
2.1.1 大股东与控制权 |
2.1.2 大股东与掏空 |
2.1.3 资本外流与资本外逃 |
2.2 大股东掏空理论分析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代理理论 |
2.2.3 不完全产权理论 |
2.3 离岸公司、红筹上市与大股东掏空利益实现 |
3.浪潮信息大股东掏空案例分析 |
3.1 浪潮信息公司简介 |
3.2 浪潮信息大股东掏空事件 |
3.3 浪潮信息大股东掏空特点 |
3.3.1 内幕交易价格差套取浪潮信息现金 |
3.3.2 忽略盈利能力重要性转移子公司控股权 |
3.3.3 不同信息披露标准加重信息不对称程度 |
3.3.4 置出控制权与置入控制权价格确定方式前后不一 |
3.4 浪潮信息掏空事件市场反应 |
3.5 浪潮信息财务状况评价(2001——2010年) |
3.5.1 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偏弱 |
3.5.2 公司营运能力遭受重创 |
3.5.3 公司偿债隐忧开始显现 |
3.6 大股东掏空小结 |
4.红筹模式与大股东掏空利益实现 |
4.1 红筹模式是大股东掏空的重要组织设计 |
4.1.1 香港上市公司是大股东掏空利益的理想转移渠道 |
4.1.2 内地上市公司是大股东掏空利益的重要来源 |
4.2 红筹模式与大股东掏空利益实现 |
4.2.1 掏空利益实现入口——掏空资产注入红筹公司 |
4.2.2 掏空利益实现平台——孵化红筹公司盈利能力 |
4.2.3 掏空利益实现方式——红筹公司高额派现 |
5.分析结论与启示 |
5.1 分析结论 |
5.1.1 大股东掏空损害A股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 |
5.1.2 红筹模式为大股东掏空提供便利 |
5.1.3 大股东掏空客观上引发资本外流 |
5.2 研究启示 |
5.2.1 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使大股东掏空无法获益 |
5.2.2 设立中小股东监督绿色通道,制衡大股东一股独大 |
5.2.3 发挥媒体监督作用,震慑大股东掏空 |
5.2.4 增强外部审计独立性 |
5.2.5 提升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管理联动性 |
5.2.6 探索建立被告负责举证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ST精伦“转型”困境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背景 |
2 精伦电子转型过程 |
3 *ST精伦转型困境的原因分析 |
3.1 外部因素——公用终端产品的没落 |
3.2 内部因素 |
(1) 多次转型未果, 盲目投资, 募股资金挥霍一空。 |
(2) 最佳公司治理结构徒有其表。 |
(3) 七年未分红、投资无回报。 |
4 *ST精伦转型困境的启示 |
(7)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主题 |
1.3 研究内容:国内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策略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步骤 |
1.5 论文的特点、成果和创新点 |
1.5.1 论文的特点 |
1.5.2 论文的成果 |
1.5.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概念界定 |
2.1 营销理论(渠道营销与终端营销) |
2.2 商业零售设备的概念 |
2.3 知识产权概念 |
2.4 SWOT 的理论 |
第3章 国内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策略现状 |
3.1 客户对象:零售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1 零售企业开店速度快,规模也越来越大 |
3.1.2 集中度低规模小,竞争手段单一,盈利能力较差 |
3.1.3 业态结构不合理,超级市场比重低 |
3.1.4 区域结构失衡 |
3.1.5 人员流动性,薪资水平总体偏低 |
3.1.6 中小零售企业老板的思想观念落后 |
3.2 商业零售设备企业营销的现状 |
3.3 案例:DIY POS 的恶性竞争带来的思考 |
第4章 国内商业零售设备生存走向艰难的原因分析 |
4.1 所处的整体环境分析外部原因 |
4.2 所处的行业环境分析内部原因 |
4.3 从 DIY POS 的低价恶性竞争分析自身的原因 |
4.4 国内商业零售设备行业的整体 SWOT 分析 |
第5章 符合国情的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策略构建 |
5.1 招聘销售人员,管理销售队伍 |
5.1.1 招聘有“三心”的销售人员 |
5.1.2 培训销售人员 |
5.1.3 管理销售队伍 |
5.2 加强广告宣传、增强行业影响力 |
5.2.1 设计以实用为主产品彩页 |
5.2.2 花大力气建设企业网页 |
5.2.3 参加零售展和零售设备展会 |
5.2.4 在行业杂志做适当的广告 |
5.3 以二八原则运作大客户 |
5.3.1 营销管理原则:二八原则 |
5.3.2 案例:厦门顶尖赠送十几万元的设备给好又多公司 |
5.3.3 抓紧大客户的方法:建立大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 |
5.4 用客户细分带来巨大收益 |
5.4.1 细分客户的好处 |
5.4.2 细分客户的方法 |
5.4.3 细分产生新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
5.5 改革现有的渠道管理方式 |
5.5.1 现实情况决定渠道营销的必要性 |
5.5.2 渠道营销自身有很多优点 |
5.5.3 渠道营销朝扁平化方向改革 |
5.6 用服务实现价值与增值 |
5.6.1 零售设备企业发展受困原因之一:不懂服务 |
5.6.2 案例“IBM 蓝色快车”的服务 |
5.6.3 服务的内容 |
5.6.4 服务带来的价值和更多营销机会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
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1.2 移动商务的概念 |
1.3 移动商务的特点 |
第二章 我国电信业的现状与发展形势 |
2.1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
2.2 网络业务的数据化趋势 |
2.3 移动通信与数据通信的融合 |
第三章 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通信业务 |
3.1 无线应用协议(WAP) |
3.2 GPRS |
3.3 EDGE |
3.4 移动IP技术 |
3.5 “蓝牙”(Bluetooth) |
3.6 移动定位系统 |
3.7 第三代(3G)系统 |
第四章 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 |
4.1 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 |
4.2 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中的应用 |
第五章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5.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5.2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
5.3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5.4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在3G时代下的前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研究 ——以安阳地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选题依据和背景 |
(2) 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3) 文本结构 |
1 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现状 |
1.1 税控收款机的概念与特点 |
1.2 税控收款机系统及其特点 |
1.3 国外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现状 |
1.4 国内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现状 |
1.5 我国税控收款机的发展趋势 |
2 推广税控收款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2.1 推广税控收款机的管理学意义 |
2.2 推广税控收款机的经济学意义 |
2.3 推广税控收款机的现实意义 |
3 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剖析 |
3.1 发达国家税控收款机推广模式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
3.1.1 发达国家税控收款机推广模式的优越性 |
3.1.2 发达国家税控收款机推广模式的局限性 |
3.2 国内税控收款机及其他行业电子设备推广模式 |
3.2.1 国内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
3.2.1.1 平顶山市地税局推行税控收款机的过程 |
3.2.1.2 税控收款机推广及使用现状 |
3.2.1.3 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4 对当地进一步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的建议 |
3.2.2 其它行业电子设备推广模式(以青岛数字电视的发展为例) |
3.3 国内税控装置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3.1 国内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2 完善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的建议 |
4 安阳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构想 |
4.1 安阳市宏观经济状况 |
4.2 安阳市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的可行性 |
4.3 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试点行业的选择 |
4.4 安阳市餐饮住宿业税控收款机需求模式调查 |
4.4.1 餐饮住宿业税源状况 |
4.4.2 餐饮住宿业税控收款机使用意愿、使用方式调查 |
4.5 安阳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 |
4.5.1 税控收款机的供给模式 |
4.5.2 税控收款机的运行与维护方案 |
4.5.3 发票管理和监督检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GPRS的烟草PO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POS 的发展历史 |
1.2 POS 系统的技术现状 |
1.2.1 POS 系统的功能结构 |
1.2.2 POS 数据传输方式 |
1.2.3 POS 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
1.3.1 应用背景 |
1.3.2 应用需求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GPRS 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
2.1 GPRS 简介 |
2.2 GPRS 体系概述 |
2.2.1 GPRS 接入接口和访问点 |
2.2.2 GPRS 网络参考模型 |
2.2.3 GPRS 传输协议栈 |
2.2.4 GPRS 与互联网的联接 |
2.2.5 GPRS 对Qos 的保证 |
第3章 烟草POS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方案概述 |
3.1.1 系统功能 |
3.1.2 系统特点 |
3.2 系统总体组成 |
3.2.1 烟草POS 系统 |
3.2.2 零售业务系统 |
3.2.3 V3 系统 |
3.2.4 信息采集上传过程 |
3.2.5 数据下发传输过程 |
3.3 烟草POS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3.4 嵌入式系统模块硬件的详细设计 |
3.4.1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 |
3.4.2 嵌入式处理器 S3C2440A |
3.4.4 NAND Flash |
3.4.5 SDRAM 扩展 |
3.5 系统外部设备接口电路和周边电路设计 |
3.5.1 GPRS 模块 |
3.5.2 条码扫描仪连接 |
3.5.3 音频电路 |
3.5.4 触模屏与手写识别输入 |
3.5.5 键盘电路 |
3.5.6 电源电路 |
3.5.7 其他接口电路 |
第4章 烟草POS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系统结构图 |
4.1.1 烟草POS 终端软件 |
4.1.2 服务端业务系统软件 |
4.2 烟草POS 系统软件开发工具 |
4.2.1 Qtopia Core |
4.2.2 SQLite |
4.3 GPRS 通信设计 |
4.4 烟草POS 系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与移植 |
4.4.1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简介 |
4.4.2 烟草POS 系统的键盘驱动程序设计 |
4.4.3 烟草POS 系统设备驱动程序移植方法 |
4.5 应用软件设计 |
4.5.1 启动和登录 |
4.5.2 零售管理 |
4.5.3 订货预测与订货限额 |
4.5.4 订单确认 |
4.5.5 动销台帐管理 |
4.5.6 客户管理 |
4.5.7 其他管理 |
第5章 烟草POS 系统应用软件功能测试 |
5.1 测试条件 |
5.2 应用软件功能测试方法 |
5.2.1 零售处理 |
5.2.2 零售台帐管理 |
5.2.3 客户管理 |
5.2.4 配送确认 |
5.2.5 订货预测 |
5.2.6 订货限额 |
5.2.7 动销台帐 |
5.2.8 信息查询 |
5.2.9 其它测试 |
5.3 测试结果 |
结论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商用设备参考行情·收款机(论文参考文献)
- [1]BZ联通物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王洁雯. 青岛大学, 2020(02)
- [2]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研究 ——以深科技公司为例[D]. 张丹丹.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3]L公司海外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陈志敏. 厦门大学, 2019(08)
- [4]21世纪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研究 ——以汽车与电子企业为例[D]. 陈庭翰. 吉林大学, 2017(03)
- [5]大股东掏空利益实现问题研究 ——以浪潮信息为例[D]. 罗雪锋. 新疆财经大学, 2017(06)
- [6]ST精伦“转型”困境及启示[J]. 余胜虎.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1)
- [7]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零售设备的营销模式研究[D]. 卢启丰. 华侨大学, 2011(04)
- [8]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D]. 张淑玲.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9]税控收款机推广及应用模式研究 ——以安阳地税为例[D]. 张秀芝.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10]基于GPRS的烟草PO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徐娟. 湖南大学, 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