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整虫采收工作

积极开展整虫采收工作

一、积极开展全虫捕收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高凯[1](2019)在《混合型稀土矿高级氧化和二氧化碳协同浮选及基于矿粒分速特性的流程优化》文中提出包头混合型稀土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开发的超大型稀土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羟肟酸为稀土矿物特效捕收剂的工业浮选实践,标志着混合型稀土矿浮选技术的基本过关。时至今日,贫、细、杂难选矿产资源已成为国内主力资源,但混合型稀土矿的选矿技术却未能实现持续提高,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包钢实施了选矿综合利用项目,使得混合型稀土矿浮选给矿粒度日益细化,矿浆成分日益复杂,但基于羟肟酸体系的传统浮选药剂创新思维,在此复杂矿浆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指标难以提高。于此同时,下游稀土冶金企业为了应对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指标,对精矿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精矿品位的提高必然导致选矿回收率的降低。鉴于此,本论文在系统研究混合型稀土矿的矿物颗粒性质基础上,提出了能够适应目前复杂矿浆体系的浮选方法,设计了符合稀土矿物非线性特征的分速浮选工艺,工业试验取得良好指标。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开展了氟碳铈矿晶体结构、晶面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当钙原子类质同象置换氟碳铈矿中的稀土原子,使其晶体结构产生沿(110)和(300)晶面的择优取向,增加矿物的可浮性。研究了不同类型矿石的解理特征及嵌布粒度,发现稀土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解理面很难完全解离是混合型稀土矿的共性。研究了稀土矿物颗粒大小、形状、表面孔隙在浮选过程中的富集规律,发现稀土矿物颗粒的最佳浮选粒径为20~30μm,三维结构接近圆形的颗粒浮选速率更快;稀土矿物颗粒表面存在的不均匀狭缝孔道,其直径均主要分布于40~200nm之间,且以一端封闭型为主颗粒的浮选速率更快。通过颗粒-气泡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提高精选作业矿浆浓度,能够避免目前混合型稀土矿选矿工业生产流程中粗粒、细粒大量流失的问题。通过颗粒-气泡相互作用力研究表明,利用稀土矿物表面孔隙形成的界面纳米气泡桥接作用,能够增大颗粒-气泡间吸引力作用距离。研究了浮选温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及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Zeta电位、FTIR、XPS的分析表明,羟肟酸与稀土矿物表面吸附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氟碳铈矿>独居石。研究了矿浆中难免离子对稀土矿物浮选指标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钙镁离子恶化稀土矿物浮选指标,FTIR和29Si MAS NMR机理分析表明,钙镁离子与水玻璃反应生成无定形凝胶C-S-H和M-S-H,C-S-H凝胶聚合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当钙镁离子共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胶由C-S-H型向M-S-H型移动,时间延长,凝胶由M-S-H型向C-S-H型移动,生成的无定形凝胶会无选择地粘附到稀土矿物与脉石矿物的表面,从而降低了浮选指标;而硫酸根对稀土矿物的浮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XPS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在于硫酸根会选择性吸附于方解石和萤石表面,而在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吸附量较少。研究了高级氧化法(APOs)对羟肟酸浮选稀土矿物的协同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APOs能够在回收率相同的条件下,将稀土精矿品位提高5%,对比了 H2O2、US及US/H2O2等三种方案,其中US/H2O2效果更好,理论分析表明APOs将稀土矿物表面Ce(Ⅲ)氧化为Ce(IV)从而提高了与羟肟酸的螯合反应。同时研究了 APOs对选矿回水中总有机碳(TOC)的降解效率,发现pH降低,降解效率增大;矿浆中的难免离子对降解有抑制作用;稀土矿物、萤石有助于降解,而方解石和混合尾矿则有抑制作用。同时,发现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能够在15min左右达到70%的降解率,意味着此方案能够在浮选流程中完成,而无需单独处理。开展了 CO2矿泥沉降试验,表明回水中通入定量CO2后,静置30min便基本实现矿泥的完全沉降,并发现AOPs与CO2联用的效果更好。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沉降前后矿浆中钙、镁、硅含量,发现CO2的通入能够比较明显的降低矿浆中的钙、硅含量,且随pH的升高,沉降率增加。对实际选矿回水进行了验证,FTIR分析发现生成产物存在碳酸钙,此过程的反应机理为CO2能与低聚合度C-S-H的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pH值的降低使矿浆中残留的硅酸根具有很强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CO2具有加速矿泥沉降和降低矿浆中难免离子的双重作用。建立了类分形浮选动力学模型,不同条件下的浮选过程都能够被此模型所描述,其分形维数ds能够反映出浮选速率随时间变化而体现的受限程度。提出了基于浮选时间恒定的恒定选择性指数模型,以及选择性指数随时间、给矿品位变化的非线性模型,工业生产数据证明了模型可靠性。基于该理论,说明要实现混合型稀土矿浮选高品位和高回收率,采用分速浮选是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全流程浮选机分速浮选工业试验及实验室规模的机-柱联合分速浮选流程试验,可以将稀土精矿品位由现有的50%提高到65%,并实现高回收率。

熊堃[2](2011)在《高泥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及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新疆滴水铜矿的铜金属探明储量20多万吨,远景储量50多万吨,矿床上部氧化带含铜1%~1.3%,氧化钙与氧化镁含量高于20%;-74μm含量85%的磨矿细度下,-20μm矿泥达65%;矿石中铜氧化物以赤铜矿为主,还有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矿等,是一种赤铜矿型泥质氧化铜矿,具有高氧化率、高含泥量、高钙镁含量的特点。企业设计和建成了处理能力1000t/d,设计回收率75%的浮选厂,但是,在原矿含铜1%-1.3%的情况下,只能获得50%左右的铜回收率,且捕收剂耗量高达2800g/t,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该铜矿资源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以滴水铜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铜矿物以赤铜矿为主,这部分铜矿物难以硫化,上浮速度慢是该铜矿浮选困难的原因之一。对滴水铜矿所含的赤铜矿、孔雀石和硅孔雀石三种氧化铜矿物,通过硫化反应热力学计算、实际矿石硫化浮选试验、浮选精矿的XRD分析和各种氧化铜矿物的浮选速率计算,研究了三种氧化铜矿物的硫化浮选特性。矿石中孔雀石浮选效果较好,硅孔雀石次之,赤铜矿最差。常用浮选时间范围内,滴水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的浮选速率常数k分别为0.152、0.104、0.284、0.210,孔雀石浮选速率最大,硅孔雀石次之,赤铜矿最小。因此,浮选采用异戊基黄药进行强化捕收、添加硫酸铵强化硫化是十分必要的。矿石可选性试验结果表明,-20μm矿泥对浮选造成了严重危害,不仅消耗大量药剂,且随闭路循环的增加,矿泥不断进入精矿和尾矿,导致精矿铜品位不断下降,铜矿物逐步损失于尾矿。以-20μm矿泥为研究对象,采用XRD分析、SEM-EDAX分析、电子探针分析、表面能以及比表面积测量等分析手段,多方面研究了矿泥工艺矿物学性质,考察了起泡剂、捕收剂和温度对矿泥可浮性的影响。结合矿泥工艺矿物学性质和矿泥可浮性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起泡剂、捕收剂和温度影响矿泥上浮的机理。矿泥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表明,矿泥中脉石组分主要有石英、方解石、斜长石、白云石、绿泥石、白云母等;矿泥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粒径为几个微米的颗粒含量很高,有的还形成单独的薄层、薄片状矿物,集合体呈鳞片状、土状,比表面积极为发达,BET法计算出相同粒级的矿泥、石英、方解石比表面积分别为22.25m2/g、0.1003m2/g、0.1365 m-2/g;结合接触角和比表面积测定,计算出矿泥的表面能为3120.56J/g。起泡剂对泡沫水回收率的试验结果表明,起泡剂是通过影响泡沫水回收率从而造成泡沫对矿泥的夹带,使矿泥随泡沫进入精矿,这是矿泥上浮的主要原因。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异戊基黄药在矿泥表面的吸附量为0.801mg/g,而异戊基黄药在石英、方解石表面几乎没有发生吸附,说明捕收剂用量对矿泥可浮性也有一定影响。温度影响矿泥上浮的机理表明,矿浆温度升高,捕收剂在矿泥表面的吸附量下降,降低了捕收剂用量,从而降低了矿泥可浮性;同时,矿浆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使得泡沫含水量降低,致使矿泥可浮性下降。通过研究滴水铜矿中氧化铜矿物的硫化浮选特性和矿泥对浮选影响的机理发现,调节矿浆温度和起泡剂用量可改善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性能,减轻矿泥对浮选的不利影响,从而找到适合滴水铜矿的控温抑泥-强化浮选工艺。采用控温抑泥-强化浮选工艺,开展了浮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矿浆温度由10℃升高至20℃,粗精矿铜品位从9.38%降低至7.06%,但回收率由63.95%增至83.38%。采用一粗三扫两精中矿顺序返回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所得铜精矿品位21.04%,回收率86.25%,尾矿品位0.19%。工业生产采用两段闭路碎矿流程,一段磨矿、两段分级闭路磨矿流程,严格控制微细粒级含量,使其低于60%。浮选用水采用地下水,保证冬季时节矿浆温度在15℃以上,浮选流程为一粗三扫两精中矿顺序返回。当原矿品位1.08%时,获得了精矿品位20.60%,铜回收率85.14%的工业试验技术指标,实现了滴水铜矿资源的有效利用。

郭艳华[3](2013)在《凉山古铜炉渣选铜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贫乏与需求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作为铜冶炼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铜炉渣。这些渣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是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通过研究高效回收利用,不仅可提取大量有价元素,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减少污染,降低对一次资源的消耗。试验以四川凉山古铜炉渣为研究对象,矿石中铜含量为0.93%,主要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含铁量为23.75%,主要以铁橄榄石形式存在。酸性脉石矿物Si02含量为41.78%,碱性脉石矿物CaO、Al2O3、MgO总含量为10.96%,碳含量较高为6.17%,有害元素As含量较低。探索试验研究中,采用浮选法和水洗法预先脱碳效果均不理想,最终确定采用原矿直接磨矿—多次粗选浮选铜的试验流程。在探索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条件试验研究,经过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最终确定:最佳磨矿细度为-0.074mm含量占75.42%,粗选1最佳的药剂制度为:Na2CO3800g/t,水玻璃1000g/t, Y89150g/t,2#油30g/t,浮选时间为17min;粗选2最佳的药剂制度为:Y89200g/t,2#油20g/t,浮选时间为13min;粗选3最佳的药剂制度:硫化钠1000g/t,乙二胺磷酸盐100g/t, Y89200g/t,2#油20g/t,浮选时间为10min。经过扫选、精选次数试验,确定试验流程为三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并在此条件下开展了全流程开路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三种闭路流程的结果,最终推荐使用第一种闭路流程,即将精选1作业产生的中矿与扫选1、扫选2作业产生的中矿合并返回粗选1作业,精选2、精选3产生的中矿依次返回到上一作业的试验流程,最终可以获得铜精矿产率为3.66%,铜品位为15.69%,铜回收率为61.72%的铜精矿指标。

王志英[4](2007)在《广西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尾矿中回收锡、铅锑、锌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生产近50年来,已堆积尾矿3000万吨,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回收的金属技术指标较低。很多金属特别是细粒级金属在尾矿中损失严重,其中锡金属10多万吨,锌铟金属50多万吨,铅锑金属12万吨,此外还有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等,其价值上百亿元。这些尾矿的丢失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构成了污染大厂矿山外部环境的隐患。目前,大厂资源日益贫化,不久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研究开发利用尾矿资源,对大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厂老尾矿锡、铅、锌综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技术项目“西部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专题”—“大厂老尾矿锡、铅锑、锌尾矿综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攻关要求:锡精矿品位Sn≥40%、回收率≥45%;锌精矿品位Zn≥45%、回收率≥40%;铅锑精矿品位Pb+Sb≥30%、Pb回收率≥40%。论文根据攻关的目标,进行了尾矿中回收锡、铅锑、锌的小型试验研究和连选试验研究。小型试验中,采用ZnSO4、KCN和Na2S2O3为组合抑制剂,用25#黑药和SN-9#为组合捕收剂浮选得到铅锑粗精矿,根据铅锑浮选粗精矿中的组成相对简单,铅锑比重与其它矿物比重差异大的特点,用重选进行精选得到品位Pb+Sb=45.60%,铅回收率为45.55%的铅锑精矿;用CuSO4作活化剂,用六偏磷酸钠、水玻璃、次氯酸钙和腐植酸钠为组合抑制剂,用戊黄和Z-200为组合捕收剂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得到品位为50.32%,回收率54.35%的锌精矿;浮选最终尾矿用离子波型摇床重选得到品位为41.25%,回收率50.66%的锡精矿。连选试验得到:铅锑精矿品位Pb+Sb=48.23%,铅回收率为46.59%;锌精矿品位50.27%,回收率53.03%;锡精矿品位42.16%,回收率51.78%,均超过攻关指标要求。该项目的研究成功,为广西大厂老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将“二次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有色金属老尾矿的综合利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河北省保定地区医药公司[5](1973)在《积极开展全虫捕收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全虫是医疗常用而当前供应紧张的中药材之一。针对全虫分布零散,捕捉的季节性强的特点,河北省易县医药公司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捕捉、收购全虫活动。仅五至七月份三个月的时间就收购全虫五千多斤,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五万多元,提前超额一倍半完

李明宇[6](2012)在《阜新某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氧化铜矿是我国铜矿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氧化铜矿氧化率高、含泥量高、矿物组成复杂等因素,造成其开发和利用较为困难。本文针对阜新天胜经贸有限公司低品位、高氧化率氧化铜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了硫化浮选试验和酸法浸出试验,考察多种因素对氧化铜浮选和浸出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全流程试验,最终获得浮选铜精矿品位20.03%,回收率51.78%,尾矿浸出率54.08%。磨矿试验研究中,确定适宜该矿的最佳磨矿制度为一段磨矿,磨矿粒度为-0.074mm占74.67%。经过大量条件试验,最后得出适宜该矿的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为:采用硫化钠和硫酸铵为活化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己黄药、丁胺黑药和羟肟酸作为捕收剂,2号油作为起泡剂,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闭路流程。在原矿品位0.94%的前提下,最终浮选精矿品位达到20.03%,回收率54.08%。酸浸工艺中,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通过试验,分析和研究浸出时间、固液比、料酸比对酸浸的影响。在合适的浸出条件下,尾矿浸出率达到54.08%,尾渣品位0.225%。

骆永强[7](2013)在《张家界鑫源钼镍矿浸出前预先富集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钼镍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低品位多金属复杂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论文研究的矿石来自湖南张家界鑫源钼镍矿。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中主要钼镍矿物是辉钼矿和镍黄铁矿。鑫源公司现有钼镍提取工艺为高压氧氨浸出,但由于原矿Mo、Ni品位较低,浸出过程药剂消耗量大,生产成本较高。研究旨在利用选矿技术,提高入浸原料品位,实现预先抛尾。主要采用选-冶联合的工艺技术路线,结合非金属矿加工中利用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进行超细分级的工艺思想,选矿中采用“旋流器分级-钼镍混合浮选”的工艺。利用旋流器对磨矿后的钼镍矿粉进行分级,使细粒级脉石矿物进入溢流,实现预先抛尾;旋流器底流进入混合浮选工艺富集Mo、Ni,为高压氧氨浸出工艺提供高品位原料。通过选矿系统试验研究,确定了旋流器的最佳参数:φ75mm旋流器的入料矿浆浓度为9%,给矿压力为0.25MPa:φ50mm旋流器给矿压力为0.35MPa;磨矿时间为40min,-0.074mm级别含量80%±。浮选药剂的最佳用量:当矿浆pH值为8.0时,石灰用量为900g/t,水玻璃用量为50g/t,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00~300g/t,BK-301用量为200g/t,仲辛醇用量为150g/t;完成了全流程闭路试验研究。当原矿品位为Mo2.45%、Ni2.13%时,经过两次旋流器分级、一次粗选、四次扫选,得到钼镍混合精矿:Mo品位为9.06%,Mo回收率为87.60%;Ni品位为7.36%,Ni回收率为81.86%,实现了对钼、镍的预先富集,将显著提高浸出工艺的处理量和浸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预先抛尾的预期目标。

王克勤,薛慕光[8](1986)在《湖北动物药与药用动物概况》文中认为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广、活性强、疗效高、副作用小等特点,是医疗配方和中成药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我们于1981~85年期间,进行了“湖北药用动物系统调查”研究。现将我省动物药与药用动物概况介绍如下。一、资源与分布湖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位于北纬29°05′~33°20′,东经108°31′~116°10′之间。西部(鄂西北与鄂西南)多为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

康长科,崔宝玉,沈岩柏,周南[9](2021)在《吉林某硫化铅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吉林某硫化铅金矿石中可综合回收利用的主要有价元素为铅、金和银。依据该矿石特有的性质,对其开展优先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矿石磨矿细度、药剂制度等选别参数的最优值。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采用先浮铅后提金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铅品位40.86%、铅回收率90.03%,金品位54.05 g/t、金回收率27.91%的铅精矿,铅品位0.65%、铅回收率5.90%,金品位28.30 g/t、金回收率60.17%的金精矿。试验结果对该硫化铅金矿石中铅、金的高效回收利用及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王宝胜,迟继松,高春国[10](2009)在《三山岛金矿2000t/d原矿处理能力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黄金产量,三山岛金矿直属选矿车间经过对磨浮作业及配套设施的工艺条件及能力进行试验优化组合,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能力,经过很少的改造和投资,选矿处理能力由原来设计的1 500 t/d提高到2 000 t/d,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全虫捕收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开展全虫捕收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型稀土矿高级氧化和二氧化碳协同浮选及基于矿粒分速特性的流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稀土矿物浮选研究现状
        1.2.1 混合型稀土矿选矿技术发展历程
        1.2.2 国内外稀土矿物浮选研究现状
    1.3 矿物颗粒性质与其可选性关系研究进展
        1.3.1 矿床成因及矿石特征与其可选性的关系
        1.3.2 矿物颗粒大小与浮选速率
        1.3.3 矿物表面微结构特征与湿润特性
    1.4 浮选动力学与分速浮选
        1.4.1 浮选动力学
        1.4.2 分速浮选
        1.4.3 分速浮选对稀土冶金工艺创新的意义
        1.4.4 柱浮选设备特点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
        2.1.1 矿石样品
        2.1.2 选矿工艺流程样品
        2.1.3 单矿物分选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
    2.3 试验操作方法
        2.3.1 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 电镜样品制备及测试
        2.3.4 激光粒度仪粒度的测量
        2.3.5 气泡大小测量
        2.3.6 表面孔隙结构分析
        2.3.7 Zeta电位测定
        2.3.8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9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10 TOC测定方法
        2.3.11 固体硅核磁共振
        2.3.12 浮选试验
第三章 稀土矿物颗粒性质及其浮选过程中的富集规律
    3.1 稀土矿物的化学组成
    3.2 稀土矿物的晶体结构与晶面取向
    3.3 稀土矿物解理与嵌布特征
        3.3.1 不同产地稀土矿物的解理特征
        3.3.2 矿石类型与稀土矿物嵌布特征
    3.4 稀土矿物颗粒大小及形状在浮选过程中的富集规律
        3.4.1 浮选过程对矿物颗粒大小的选择性
        3.4.2 矿物颗粒形状在浮选过程中的富集规律
        3.4.3 浮选矿浆中矿粒气泡间相互作用
    3.5 稀土矿物颗粒孔隙结构与浮选规律
        3.5.1 稀土矿物颗粒表面孔隙特征
        3.5.2 孔隙对颗粒-气泡相互作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OPs/CO_2在羟肟酸浮选稀土矿中的协同作用
    4.1 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4.1.1 温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4.1.2 温度对稀土矿物表面电位的影响
        4.1.3 温度对稀土矿物表面与羟肟酸吸附稳定性的影响
    4.2 AOPs在羟肟酸浮选稀土矿物中的协同作用及总有机物降解效能
        4.2.1 AOPs氧化机理
        4.2.2 AOPs在羟肟酸浮选稀土矿物中的协同作用
        4.2.3 AOPs降解效应试验
    4.3 矿浆中难免离子对稀土矿浮选的影响及CO_2净化选矿回水研究
        4.3.1 钙/镁离子对稀土矿浮选指标的影响
        4.3.2 硫酸根对稀土矿浮选指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4.3.3 CO_2对选矿回水的净化作用及反应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选动力学及工艺流程优化
    5.1 浮选动力学模型建立
        5.1.1 类分形浮选动力学
        5.1.2 选择性指数模型
    5.2 浮选条件试验与动力学分析
        5.2.1 不同充气量的浮选动力学特性
        5.2.2 不同矿浆浓度的浮选动力学特性
        5.2.3 不同入选品位的浮选动力学特性
        5.2.4 柱浮选条件试验及与浮选机性能的比较
    5.3 选择性指数的变化规律
        5.3.1 恒定选择性指数假设
        5.3.2 选择性指数与浮选时间及入选品位之间的关系
    5.4 浮选流程优化设计及试验
        5.4.1 65%高品位稀土选矿工业试验
        5.4.2 机-柱联合浮选实验室流程试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高泥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铜矿浮选研究现状
        1.1.1 氧化铜矿浮选药剂研究
        1.1.2 氧化铜矿浮选工艺研究
    1.2 氧化铜矿的湿法冶金
        1.2.1 酸浸法
        1.2.2 氨浸法
        1.2.3 细菌浸出
    1.3 矿泥对浮选的影响
        1.3.1 矿泥物理性质对浮选的影响
        1.3.2 矿泥化学性质对浮选的影响
    1.4 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1.5 论文的提出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矿样及试验方法
    2.1 矿样制备
        2.1.1 原矿矿样的采制
        2.1.2 原生矿泥的制备
    2.2 实验设备及药剂
        2.2.1 实验设备
        2.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浮选试验方法
        2.3.2 测试方法
第三章 原矿性质及可选性研究
    3.1 原矿性质
        3.1.1 岩矿鉴定
        3.1.2 原矿化学分析
        3.1.3 原矿物相组成分析
        3.1.4 原矿电子探针分析
        3.1.5 原矿粒度组成分析
    3.2 选矿方法及原则流程的确定
    3.3 矿石可选性试验
        3.3.1 磨矿细度试验
        3.3.2 浮选条件试验
        3.3.3 浮选流程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滴水氧化铜矿物的硫化浮选特性研究
    4.1 氧化铜矿物的硫化反应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4.1.1 赤铜矿的硫化反应及自由能变化
        4.1.2 孔雀石的硫化反应及自由能变化
        4.1.3 硅孔雀石的硫化反应及自由能变化
    4.2 滴水氧化铜矿物的浮选回收率与浮选时间关系
    4.3 滴水氧化铜矿的浮选速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泥对浮选影响的机理研究
    5.1 矿泥性质研究
        5.1.1 矿泥X射线衍射分析
        5.1.2 矿泥形貌
        5.1.3 矿泥比表面积测定与分析
        5.1.4 矿泥表面能测定与分析
    5.2 矿泥可浮性研究
        5.2.1 起泡剂对矿泥可浮性的影响
        5.2.2 捕收剂对矿泥可浮性的影响
        5.2.3 温度对矿泥可浮性的影响
    5.3 矿泥上浮机理研究
        5.3.1 起泡剂影响矿泥上浮的机理研究
        5.3.2 捕收剂影响矿泥上浮的机理研究
        5.3.3 温度影响矿泥上浮的机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滴水氧化铜矿控温抑泥强化浮选试验研究
    6.1 温度对滴水铜矿浮选的影响
    6.2 控温抑泥-硫酸铵对浮选的影响
    6.3 控温抑泥-硫化钠对浮选的影响
    6.4 控温抑泥-捕收剂对浮选的影响
    6.5 控温抑泥-起泡剂对浮选的影响
    6.6 开路试验
    6.7 闭路试验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业试验
    7.1 工业试验的准备
        7.1.1 工艺流程的配置
        7.1.2 浮选矿浆温度的控制
        7.1.3 工业试验调试
    7.2 工业试验
        7.2.1 工业试验结果与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表B 攻读学位期间所从事科研项目、申请专利

(3)凉山古铜炉渣选铜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铜炉渣中物质的组成特性
        1.2.1 铜炉渣中常见物质的组成特点
        1.2.2 铜炉渣的特性
    1.3 铜炉渣的回收利用现状
        1.3.1 火法冶炼
        1.3.2 重选法
        1.3.3 磁选法
        1.3.4 浮选法
        1.3.5 湿法浸出
        1.3.6 铜炉渣的综合利用
    1.4 论文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样品、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样品加工与制备
    2.2 主要试剂和设备
        2.2.1 主要药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3.1.1 光谱分析
        3.1.2 化学成分分析
    3.2 铜物相分析
    3.3 矿石结构、构造
        3.3.1 矿石结构
        3.3.2 矿石构造
    3.4 主要矿物组成分析
    3.5 粒度组成分析
    3.6 原矿磨矿特性曲线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索试验研究
    4.1 磨矿—多次粗选浮选铜探索试验
    4.2 预先浮选脱碳—再浮选铜探索试验
    4.3 水洗脱碳—再浮选铜探索试验
    4.4 精选浮选效果探索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选试验研究
    5.1 磨矿细度试验
    5.2 捕收剂种类试验
    5.3 粗选1药剂用量试验
        5.3.1 粗选1碳酸钠用量试验
        5.3.2 粗选1抑制剂用量试验
        5.3.3 粗选1捕收剂用量试验
        5.3.4 粗选1起泡剂用量试验
        5.3.5 粗选1浮选时间试验
    5.4 粗选2药剂用量试验
        5.4.1 粗选2活化剂用量试验
        5.4.2 粗选2捕收剂用量试验
        5.4.3 粗选2起泡剂用量试验
        5.4.4 粗选2浮选时间试验
    5.5 粗选3的药剂用量试验
        5.5.1 粗选3活化剂用量试验
        5.5.2 粗选3捕收剂用量试验
        5.5.3 粗选3起泡剂用量试验
        5.5.4 粗选3浮选时间试验
    5.6 扫选次数确定试验
    5.7 精选次数确定试验
    5.8 全流程开路试验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闭路试验研究
    6.1 闭路流程1
    6.2 闭路流程2
    6.3 闭路流程3
    6.4 推荐的闭路流程及指标
    6.5 精矿产品考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硕士研究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附录B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得奖励

(4)广西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尾矿中回收锡、铅锑、锌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尾矿资源概述
        1.1.1.1 国外尾矿利用现状
        1.1.1.2 我国尾矿利用现状
        1.1.2 尾矿的特点
        1.1.2.1 尾矿是丰富的二次资源
        1.1.2.2 尾矿粒度细
        1.1.2.3 尾矿资源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1.1.3 尾矿堆存的危害
        1.1.4 尾矿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1.1.4.1 尾矿利用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4.2 尾矿利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1.1.5 尾矿利用途径探讨
        1.1.6 尾矿利用存在的问题
        1.1.7 尾矿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1.1.8 结语
    1.2 论文的提出及其研究内容
        1.2.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法及试验设备
    2.1 试样采取和加工
        2.1.1 试样采取
        2.1.2 试样加工
    2.2 试验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试样的化学成分
    3.2 试样的矿物组成
        3.2.1 闪锌矿、铁闪锌矿
        3.2.2 锡石
        3.2.3 铅、硫锑铅及铅铁砷矿物
        3.2.4 磁黄铁矿、磁铁矿
        3.2.5 黄铁矿、白铁矿
        3.2.6 毒砂、砷黄铁矿
        3.2.7 铁的氧化矿物
        3.2.8 菱锌矿、水锌矿、红锌矿、硅锌矿、异极矿等锌的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等矿物
        3.2.9 石英
        3.2.10 方解石、白云石
        3.2.11 硅酸盐矿物(绿泥石、绢云母)
    3.3 试样的主要矿物组成与相对含量
    3.4 试样的粒度组成及金属分布
        3.4.1 试样的粒度组成及金属分布率的测定
        3.4.2 铅矿物、锌矿物、硫铁矿、砷矿物、锡石单体解离度的测定
第四章 铅锑的选矿试验研究
    4.1 磨矿试验
    4.2 铅锑粗选试验
        4.2.1 铅锑浮选探索试验
        4.2.2 调整剂试验
        4.2.2.1 石灰用量试验
        4.2.2.2 碳酸钠用量试验
        4.2.3 抑制剂试验
        4.2.3.1 硫酸锌用量试验
        4.2.3.2 硫酸锌与硫代硫酸钠组合抑锌试验
        4.2.3.3 硫酸锌与硫化钠组合抑锌试验
        4.2.3.4 硫酸锌、硫代硫酸钠与氰化钾组合抑锌试验
        4.2.4 捕收剂试验
        4.2.4.1 单一捕收剂试验
        4.2.4.2 组合捕收剂试验
    4.3 铅锑精选试验
    4.4 铅锑选矿试验流程试验
第五章 锌的选矿试验研究
    5.1 活化剂试验
    5.2 抑制剂试验
        5.2.1 六偏磷酸钠用量试验
        5.2.2 水玻璃用量试验
        5.2.3 次氯酸钙和腐植酸钠用量试验
    5.3 捕收剂试验
        5.3.1 黄药捕收剂试验
        5.3.2 丁胺黑药、Z-200捕收剂试验
        5.3.3 混合捕收剂试验
    5.4 锌精选试验
        5.4.1 锌一次精选试验
        5.4.2 锌二次精选试验
    5.5 锌的选矿流程试验
第六章 锡的选矿试验研究
    6.1 摇床选矿条件试验
        6.1.1 摇床冲程试验
        6.1.2 摇床冲次试验
    6.2 锡选矿流程试验
第七章 连选试验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阜新某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铜的性质和用途
        1.1.1 铜的性质
        1.1.2 铜的用途
    1.2 铜矿的资源分布和现状
        1.2.1 世界铜矿资源及分布
        1.2.2 国内铜资源及分布
    1.3 铜的矿物类型及矿床类型
        1.3.1 铜的矿物类型
        1.3.2 铜矿床的类型
    1.4 氧化铜矿物的可浮性
    1.5 氧化铜矿工艺特性及选矿方式
        1.5.1 氧化铜矿工艺特性
        1.5.2 氧化铜矿的选矿工艺
    1.6 课题研究的来源、意义和内容
        1.6.1 课题的来源
        1.6.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3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氧化铜矿样的制备和分析
    2.1 试验研究样品来源与制样
        2.1.1 试验研究样品的来源
        2.1.2 样品的制备
    2.2 仪器设备及试验药品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验药品
    2.3 快速碘量法对 Cu 的测定
        2.3.1 试剂配制
        2.3.2 标定
        2.3.3 分析步骤
3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元素及氧化铜矿物相分析
    3.2 氧化铜矿薄片鉴定
    3.3 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
    3.4 铜矿物的嵌布粒度
    3.5 处理工艺
    3.6 本章小结
4 硫化浮选试验研究
    4.1 磨矿粒度试验
    4.2 活化剂用量试验
        4.2.1 粗选硫化钠用量试验
        4.2.2 硫酸铵用量试验
        4.2.3 活化时间试验
        4.2.4 活化剂用量试验小结
    4.3 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试验
        4.3.1 捕收剂种类试验
        4.3.2 捕收剂用量试验
    4.4 抑制剂用量试验
    4.5 精选段数试验
    4.6 扫选段数试验
    4.7 开路全流程试验
    4.8 闭路全流程试验
    4.9 本章小结
5 尾矿浸出试验
    5.1 浸出时间试验
    5.2 固液比试验
    5.3 料酸比试验
    5.4 尾矿浸出小结
6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机理分析
    6.1 硫化的本质
    6.2 硫化的活化作用
    6.3 硫化的抑制作用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张家界鑫源钼镍矿浸出前预先富集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2 钼镍的性质及用途
        1.2.1 钼的性质和用途
        1.2.2 镍的性质和用途
    1.3 钼镍矿资源分布状况
    1.4 钼镍矿研究现状
        1.4.1 钼镍矿选矿富集工艺
        1.4.2 钼镍矿火法冶金工艺
        1.4.3 钼镍矿湿法冶金工艺
    1.5 小直径水力旋流器应用现状
    1.6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试验矿样、仪器设备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制备
    2.2 试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2.3 研究方法
        2.3.1 钼的分析方法
        2.3.2 镍的分析方法
3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原则流程的确定
    3.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3.2 岩矿鉴定分析
    3.3 原矿X射线衍射分析
    3.4 原矿矿物组成
    3.5 化学物相分析
    3.6 试验原则流程的确定
        3.6.1 直接浮选试验研究
        3.6.2 利用旋流器分级后浮选试验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旋流器分级的试验研究
    4.1 磨矿制度试验研究
        4.1.1 磨矿时间对粒度的影响
        4.1.2 磨矿粒度对浮选的影响
    4.2 矿浆浓度试验研究
    4.3 给矿压力试验研究
        4.3.1 φ75mm旋流器给矿压力试验
        4.3.2 φ50mm旋流器给矿压力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钼镍矿浮选试验研究
    5.1 调整剂用量试验研究
        5.1.1 pH值试验
        5.1.2 水玻璃用量试验
        5.1.3 六偏磷酸钠用量试验
    5.2 捕收剂的选择与用量试验研究
        5.2.1 煤油作为捕收剂
        5.2.2 黄药作为捕收剂
        5.2.3 BK-301作为捕收剂
        5.2.4 三种捕收剂性能对比
    5.3 起泡剂的选择与用量试验研究
        5.3.1 2号油作为起泡剂
        5.3.2 仲辛醇作为起泡剂
        5.3.3 两种起泡剂性能对比
    5.4 开路全流程试验研究
    5.5 闭路全流程试验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辉钼矿浮选机理研究
    6.1 辉钼矿工艺矿相学性质
    6.2 辉钼矿浮选体系中的界面热力学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现场工艺设计及经济效益评价
    7.1 工厂现有工艺
    7.2 选矿厂初步设计概要
    7.3 经济效益评价
    7.4 采用新工艺与原工艺的经济效益对比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吉林某硫化铅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矿石性质
    1.1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1.2 粒度分析
    1.3 可磨性分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原则流程选择
    2.2 浮选条件试验
        2.2.1 铅浮选条件
        2.2.1.1 磨矿细度
        2.2.1.2 pH调整剂氧化钙用量
        2.2.1.3 捕收剂乙硫氮用量
        2.2.1.4 铅浮选开路试验
        2.2.2 金浮选条件
        2.2.2.1 pH调整剂硫酸用量
        2.2.2.2 活化剂硫酸铜用量
        2.2.2.3 捕收剂丁基黄药用量
        2.2.2.4 金浮选开路试验
        2.2.3 全流程闭路试验
3 结 论

四、积极开展全虫捕收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型稀土矿高级氧化和二氧化碳协同浮选及基于矿粒分速特性的流程优化[D]. 高凯.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2]高泥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及理论研究[D]. 熊堃.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3]凉山古铜炉渣选铜试验研究[D]. 郭艳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4]广西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尾矿中回收锡、铅锑、锌的试验研究[D]. 王志英.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2)
  • [5]积极开展全虫捕收工作[J]. 河北省保定地区医药公司. 中草药通讯, 1973(05)
  • [6]阜新某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D]. 李明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
  • [7]张家界鑫源钼镍矿浸出前预先富集工艺技术研究[D]. 骆永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02)
  • [8]湖北动物药与药用动物概况[J]. 王克勤,薛慕光. 中药材, 1986(05)
  • [9]吉林某硫化铅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J]. 康长科,崔宝玉,沈岩柏,周南. 黄金, 2021(11)
  • [10]三山岛金矿2000t/d原矿处理能力研究与实践[J]. 王宝胜,迟继松,高春国. 黄金科学技术, 2009(05)

标签:;  ;  ;  ;  

积极开展整虫采收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