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中线腹部剖腹手术和剖腹手术

马的中线腹部剖腹手术和剖腹手术

一、马的腹中线剖腹术及腹腔探查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昕昕[1](2021)在《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对犬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文中提出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为动物麻醉临床上常用的注射型麻醉剂,但采用单一麻醉方法时均有一定的弊端。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麻醉效果更强效、速效,麻醉苏醒期短,动物安全系数高,且对重要器官无永久性损伤,因此推断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应用于犬,同可以达到应用低剂量麻醉药物可得到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加强麻醉深度,增强麻醉、肌松、镇痛效果,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麻醉风险性。故本试验麻醉方式采用复方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静肌复合麻醉应用于犬,并采取不同的监护手段,包括生理性方法和机械性方法,对犬进行心肺监护、神经系统监护等,记录和统计分析试验犬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通过观察生物反射评价疼痛等级、麻醉深度等,从多方面综合评估该麻醉方法的可行性,为小动物临床麻醉的使用方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试验的方法是选取25只健康青壮年犬,将其随机平均分为5组,第一组:复方氯胺酮组,静脉注射复方氯胺酮0.05 m L/kg;第二组:速眠新Ⅱ组,肌内注射8 mg/kg(0.08 m L/kg)速眠新Ⅱ;第三组:复合Ⅰ组,静脉注射复方氯胺酮0.025 m L/kg,且肌内注射2 mg/kg(0.02 m L/kg)速眠新Ⅱ;第四组:复合Ⅱ组,静脉注射复方氯胺酮0.025 m L/kg,且肌内注射4 mg/kg(0.04 m L/kg)速眠新Ⅱ;第五组:复合Ⅲ组,静脉注射复方氯胺酮0.025 m L/kg,且肌内注射6 mg/kg(0.06m L/kg)速眠新Ⅱ。各组麻醉时间与镇痛时间试验结果分别为:复方氯胺酮组58.92±1.63 min;40.77±8.25 min。速眠新Ⅱ组41.51±3.01 min;36.50±2.14 min。复合Ⅰ组29.00±3.21 min;25.66±1.34min。复合Ⅱ组40.17±2.28 min;36.30±4.10 min。速眠新Ⅱ组试验犬麻醉期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与麻醉前相比具有差异极显着性。复合Ⅲ组麻醉时间为61.75±8.25 min;41.22±6.13 min,试验犬麻醉后心率和体温(T)与麻醉前相比具有差异显着性。本试验中筛选出的最佳复合组为复合Ⅲ组,并将其麻醉方法与剂量,静脉注射复方氯胺酮0.025 m L/kg,且肌内注射6 mg/kg(0.06 m L/kg)速眠新Ⅱ应用于延边大学动物医院犬外科临床。经一年的临床验证,该麻醉方法良好的麻醉质量与效果得以验证,手术验证成功。并在春季30例外科病例中选取两例临床常发经典病例详细阐述,病例一、二,分别为膀胱结石和卵巢子宫绝育。综合分析,试验表明采用复方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的复合麻醉方法于犬较单一麻醉方法复方氯胺酮或者速眠新Ⅱ的麻醉效果更强效、速效。在临床中,复合Ⅲ组的麻醉方法与剂量,静脉注射复方氯胺酮0.025 m L/kg,肌内注射6 mg/kg(0.06 m L/kg)速眠新Ⅱ,相较于其他组麻醉效果更优,安全性高、危险系数低等优势,可满足犬的临床麻醉的要求。因此,本试验应用复方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的复合麻醉方法,麻醉剂量为最低安全剂量的一半,得到更佳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延长,减少不良反应等优势。该麻醉剂量的应用对临床小动物麻醉用药剂量有进一步探索发展,为小动物麻醉临床用药提供了确切而科学的理论依据。

米尔阿迪力·艾尔肯[2](2020)在《损伤控制理念在伴腹部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合并腹部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7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骨盆骨折情况:单纯骨盆骨折11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30例,骨盆骨折合并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及脊柱骨折11例;开放性骨盆骨折4例,其余均为闭合性骨盆骨折。开放性腹部损伤4例;腹部损伤部位:肝脏13例、脾脏18例、肝脾损伤22例、肠道损伤13例、肾脏损伤8例、尿道/输尿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3例、会阴/阴道撕裂伤5例、腹部大血管损伤及腹膜后血肿形成8例;ISS评分2666,平均(43.9±10.4)分。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损伤控制理念救治后死亡6例,其中ARDS 1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MODS 1例,术后DIC 1例;急诊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架6例(其中1例因DIC死亡,5例将外固定选择为最终固定方式),48例患者佩戴骨盆带,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保守治疗3例。所有开放性损伤部位行I期清创处理,21例行VSD负压引流,下肢骨骼牵引术22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28例;术式:脾切除术15例、脾修补术3例、肝修补术11例、肝固有动脉栓塞术4例、小肠修补术2例、乙状结肠造瘘术7例;肾切除术1例、肾修补术1例、膀胱修补术2例、膀胱造瘘术8例,所有尿道损伤患者均型II期手术进行修补;会阴修补术4例;髂内动脉造影术11例,其中预防性栓塞2例;治愈患者ICU住院时间137天,平均(7.1±5.8)天,治愈患者总住院时间961天,平均(21.5±11.0)天。所有骨盆骨折患者术后1年随访均能自主下地活动;所有随访患者均完全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或生活状态。结论:损伤控制理念适合合并腹部损伤的骨盆骨折的生理病理特点,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可提高此类多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曾美玲[3](2019)在《影响儿童肝脏外伤手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影响儿童肝脏外伤手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肝脏外伤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7月至2018年12月肝脏外伤患者257例,其中217例纳入研究,均为闭合性损伤,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比较性别、年龄、受伤机制、入院时是否存在休克、WBC、HB、PLT、ALT、AST、LDH、AAST分级、ISS评分、损伤肝叶、合并损伤、输血量等因素分别在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再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手术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运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能。结果:非手术治疗205例,手术治疗12例,经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休克、HB、ALT、AST、AAST分级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HB和AAST分级与手术有关,将这些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OR=7.009,p=0.022)和AAST分级(OR=2.056,p=0.022)是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p<0.001),AAST分级的R0C曲线下面积为0.796(p=0.001),最佳界值为Ⅲ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3、0.61。存活206例,死亡11例,经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受伤机制、受伤至入院时间、休克、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脾脏损伤、合并骨骼肌肉损伤、AAST分级、ISS评分、手术、输血量、HB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入院时间、休克、手术、输血量、ISS评分、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脾脏损伤、合并骨骼肌肉损伤、WBC、HB与死亡有关,将这些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OR=26.318,p=0.002)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p<0.001)。结论:①入院时存在休克和AAST分级是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AAST分级越高需手术的可能性越大,两者对于指导儿童肝脏外伤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②入院时存在休克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儿童肝脏外伤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③加强患儿看管,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及积极纠正休克,以最终减少意外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马孝甜,张眉花[4](2016)在《产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文中认为分析产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严把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对孕产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全方位做好手术管理,以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同时医院加强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以降低产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林丹[5](2012)在《电针扶突穴等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GABA/Glu受体/cAMP/CREB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各种病痛方面疗效显着。临床上利用针灸的镇痛作用,可有效地进行急性痛、慢性痛、癌痛等的治疗,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外科手术和术后疼痛的治疗。甲状腺手术是针刺麻醉最佳适应证之一。术后痛是急性疼痛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上,针刺能够缓解多种术后切口痛,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减少术后恶心呕吐,改善手术预后。动物实验也证明,电针可减轻大鼠足底切口痛行为反应。但是,针刺缓解颈部术后切口痛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研究报道鲜见。脊髓是痛觉信息进入中枢后的第一级整合中枢,脊髓背角,尤其是背角浅层,含有种类繁多的神经活性物质和受体,在脊髓水平的痛信息传递、整合及痛觉调制中扮演着中要的角色。我们前期的研究工作证明:甲状腺区手术切口后4-6小时的疼痛反应,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区对具有较佳的镇痛效应;该镇痛效果与其下调颈段脊髓背的致痛物质P物质(SP)及其受体NK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的表达,调节镇痛物质5羟色胺受体亚型(5-HT1AR、5-HT2AR)基因、蛋白的活动实现的。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观察颈部切口痛大鼠疼痛行为变化的规律,观察电针“扶突”穴区等对该切口痛产生镇痛效应的情况下,颈段脊髓内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业型2B(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 subtype2B, NMDAR2B)、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subtype5,mGluR5)、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B1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B1receptor,GABAB1R)、细胞内腺苷-3’,5’-环化-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活动(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缓解颈部切口痛的脊髓机制,为临床针麻行甲状腺手术、针刺治疗术后痛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22),模型组(n=34),扶突穴组(n=22),合谷-内关组(n=22),足三里-阳陵泉组(n=22)。异氟烷麻醉下,于大鼠颈部做一长约1.5cm纵形切口,复制切口疼痛模型。各治疗组在造模4h、24h、48h后给予电针上述诸穴区各30min(2/15Hz,15min,1mA;15min,2mA),用热辐射法分别在术前、术后4h、24h、48h电针前后照射大鼠颈部/切口引起的躲避潜伏期作为衡量动物痛反应的阈值(每组8例)。在麻醉状态下,取C1-C4段脊髓背侧部分的组织液氮研磨提取RNA和蛋白,用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颈部C1~C4段脊髓背侧等区域组织细胞膜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基因及蛋白(mGluR5mRNA、mGluR5蛋白、NMDAR2B蛋白和GABAB1R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内激酶/核转录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cAMP mRNA/MAPK mRNA/CREB mRNA和CREB蛋白、p-CREB蛋白)的变化趋势检测观察,更深入地分析电针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其中RT-PCR实验方法检测相应物质机因水平的变化(每组样品8例),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相应物质蛋白水平的变化(每组样品6例)。结果1电针扶突穴等缓解颈部切口创伤大鼠痛行为反应的效应与颈部切口术前痛阈(模型组17.80±1.52sec,扶突穴组17.88±1.89sec,合谷-内关组18.77±3.22sec,足三里阳陵泉组17.63±2.18sec)比较,甲状腺区切口术后模型组动物的躲避潜伏期(模型组11.29±0.99sec,扶突穴组11.45±2.02sec,合谷-内关组12.01±1.38sec,足三里阳陵泉组11.2±1.72sec)明显缩短(P<0.05),痛阈降低。与同时期模型组比(术后4h:11.12±1.OOsec,术后1d:11.64±0.97sec,术后2d:11.68±1.40sec),电针扶突穴(16.7±1.97sec,17.76±1.94sec,16.98±1.84sec)、合谷-内关组(17.3±2.1sec,18.15±1.28sec,17.91±2.31sec)动物的痛阈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组的痛阈值(12.15±2.53sec,11.98±1.72sec,12.18±1.79sec)未见明显变化(P>0.05)。2电针对术后48h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GABA/Glu受体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Real Time-PCR结果显示,颈部切口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6±0.04),模型组动物脊髓背侧mGluR5mRNA表达量(1.01±0.01)显着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扶突穴组mGluR5mRNA的表达量(0.83±0.17)轻度降低(P>0.05),但是比电针合谷-内关组(1.04±0.13)、足三里-阳陵泉组(1.03±0.05)作用明显(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合谷-内关组颈髓背侧mGluR mRNA的表达量变化不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颈部切口术后,模型组mGluR5蛋白表达量(1.43±0.04)比正常组(0.98±0.04)明显增多(P<0.05)。电针各组mGluR蛋白的表达量(1.22±0.04,1.06±0.04,1.14±0.04)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NMDAR2B蛋白表达量(0.46±0.04)比正常对照组(0.44±0.04)增多,但未达显着差异(P>0.05);电针各组基本没明显变化(0.41±0.03,0.45±0.04,0.43±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部切口术后,与正常对照组(0.64±0.15)比较,模型组GABAB1R蛋白表达量(0.56±0.01)降低,针刺扶突穴组GABAB1R蛋白表达量(0.61±0.03)增多,针刺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0.54±0.04,0.56±0.05)基本没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电针对术后48h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背角细胞内cAMP/MAPK/CREB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术后,与正常组比(0.21±0.06,0.54±0.11),模型组颈髓背侧cAMP mRNA、 CREBmRNA表达量(0.53±0.11,3.32±0.68)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电针“扶突”后cAMP mRNA、CREB mRNA表达量(0.13±0.02,0.39±0.01)显着降低(P<0.05),而电针“合谷-内关穴”(0.47±0.06,2.97±0.57)以及“足三里-阳陵泉”(0.51±0.09,3.71±0.64)的效果不明显(P>0.05)。电针“扶突穴”下调cAMP、CREB基因表达的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合谷-内关穴”以及“足三里-阳陵泉”穴区(P<0.05)。与正常组(1.38±0.1)比较,模型组颈髓背角MAPK mRNA表达量(1.72±0.36)增多,但未达显着差异(P>0.05);针刺各组(1.68±0.17,1.77±0.4,1.91±0.33)基本没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模型组CREB蛋白表达量(0.65±0.16)比正常组(0.64±0.03)增多,针刺扶突穴组CREB蛋白表达量(0.54±0.13)降低,但未达显着差异(P>0.05);针刺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CREB蛋白表达量(0.43±0.04,0.33±0.03)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0.31±0.02)比较,模型组p-CREB蛋白表达量(0.42±0.03)显着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扶突穴组,合谷-内关组p-CREB蛋白表达量(0.31±0.05,0.29±0.02)均明显降低(P<0.05),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组p-CREB蛋白的表达量(0.34±0.05)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大鼠颈部切口创伤可引起的明显的痛反应,使大鼠痛阈降低,并可持续约5天;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可明显抑制切口痛大鼠的疼痛反应;2电针扶突穴区产生镇痛效应时可明显抑制切口痛引起的脊髓颈段背侧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mGluR5mRNA及mGluR5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轻度升高GABABIR蛋白的表达,表明电针“扶突”穴有下调术后脊髓C1-C4段背侧兴奋性氨基酸mGluR5mRNA及mGluRB蛋白的表达,上调GABABIR蛋白的表达的作用。3电针扶突穴区产生镇痛效应时可明显下调cAMP mRNA, CREB mRNA, p-CREB蛋白的表达,提示电针“扶突”穴可以抑制脊髓C1~C4段背角细胞内cAMP/MAPK/CREB信号通路的活动。

祝玉卿[6](2012)在《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然而该项技术在兽医领域发展缓慢,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小动物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则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尚无该项技术应用于猫的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猫的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猫腹腔的探查;并在最佳气腹压条件下完成了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切断吻合术和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同时与相应的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本实验选用本地杂种成年猫50只,雌雄各半,平均体重3kg。在同一条件下饲养一个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健康即开始试验,整个实验过程中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在呼吸麻醉下进行,于麻醉前15min,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04mg/kg体重;静脉注射丙泊酚1mL/kg体重,诱导麻醉;用3.0号气管插管在喉镜辅助下进行插管,插管固定完毕后即刻吸入1.3MAC异氟烷,维持麻醉,同时设定呼吸麻醉机的吸呼比为1:2,潮气量为15~20ml/kg体重,呼吸次数为15~20次/分钟。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A组为麻醉组,即非气腹对照组,B组气腹压为4mmHg,C组气腹压为6mmHg,D组气腹压为8mmHg,E组气腹压为10mmHg。并设定在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10min(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放气10min(T7)、放气30min (T8),相对应麻醉对照组在麻醉0min(T0)、10min (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100min (T7)、120min (T8),以上9个时间点检测这四种气腹压值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体温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心电监测、脑电监测等。同时观察并拍摄不同气腹压下,腹腔的膨隆状态和腹腔脏器的暴露程度等。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七组,每组6只,利用试验确定的较理想气腹压值充气腹,完成猫的腹腔镜腹部探查术、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腹腔镜肾脏与肾盂切开缝合术和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并对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进行术前(TO)、术后即刻(T1)、术后1d (T2)、2d (T3)、3d (T4)、4d (T5)、5d (T6)、7d (T7)八个时间点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和氧化应激指标、呼吸和循环功能、肝脏和肾脏功能等的监测,以及对精神状态、饮食欲、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的评价。监测指标中,呼吸循环功能主要测定实验动物的体温、呼吸、脉搏和心律等;血常规和血液生化主要测定白细胞数和肝、肾功能;创伤应激主要检测皮质醇(CORT)和儿茶酚胺(CA);氧化应激主要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光甘肽(GSH);免疫指标主要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疼痛主要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以及SDS评分和VAS评分。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C02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力维持在6mmHg已能满足猫的部分腹腔镜泌尿系统手术的需要,而且对体温、呼吸、循环、血气、心电和脑电等各参数虽然有变化,但仍在机体代偿的范围之内,是安全的。而高气腹压对机体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气腹压,应尽量避免选择10mmHg和10mmHg以上的高气腹压。2.腹腔镜技术在猫腹腔探查术中的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行猫的腹腔镜探查术,具有创伤相对小,视野开阔,层次清晰,且具有放大效应,可直接观察腹腔脏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甚至包括病变情况,确诊率高,减少了探查的盲目性,更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及切口部位选择,因此极具临床诊疗价值。3.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成功的完成了18例猫的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腹腔镜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和相应的18例开放性手术,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并且各项监测指标检测结果证明了腹腔镜手术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术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猫的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猫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同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临床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特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于凡[7](2012)在《NOTES技术在腹腔探查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腹腔探查术是医生用来探查腹腔疾病病因或明确病变程度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检查和治疗方法。许多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偶尔遇到不明原因的腹痛,无法确定的诊断及可疑的腹腔内肿块,目前临床开展的许多无创检查。例如腹部B超、CT、MR等对于微小病变诊断效果差,仅能发现直径5-10mm以上的腹腔内肿物。且辅助检查结果不能定性,仅起到提示作用,这样容易造成小病变的漏诊及误诊,例如对结核性腹膜炎、转移到腹膜的肿瘤等常不能提示。而这些病人往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行常规内科检查无法及时准确诊断病因,尤其是找不到原因的腹水患者,这不仅容易延误病情也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腹腔探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重要的手段常常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腹腔探查的方式很对,其中开腹探查、腹腔镜探查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而应用NOTES技术行腹腔探查则是一种新兴的腹腔探查方式。其在腹腔探查及靶向取活检方面可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在现有的技术及条件下利用实验猪模型对NOTES在腹腔探查及定向活检方面的可行性及价值做出评价。目的:腹腔探查及定向活检是诊断腹部疾病非常有效地一种手段,传统的方式对病人损伤大,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本研究只在评价NOTES在腹腔探查及取活检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只雌性家猪依据不同入路分组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给予深度麻醉,监护心电、血氧。术者分别从胃入路、肠入路、阴道入路建立切口,进入内镜,对拟定脏器行探查、取活检并留取图片。术后立即解剖,对各个脏器拍照。结果:实验动物经过禁食及药物处理胃肠道排空情况尚可。在拟定位置顺利完成造口,未发生造口出血。不同入路造口耗费时间及操作难度不同。直肠及阴道入路操作相对容易,造口耗费时间最短;胃入路操作难度大,耗时最长。术后剖腹观察未发现造口周围脏器损伤。气腹建立耗时约10分,完全满足探查视野需要。经胃入路对下腹部脏器如膀胱、卵巢、输卵管观察效果好。翻转镜身时可观察到部分肝脏、胃、胆囊、脾脏及膈肌。经肠及经阴道入路的观察范围几乎一致。对上腹部脏器如肝脏、胆囊、脾脏、胃、膈肌的观察效果理想,可以看见全部,但是探查肝脏的膈肌面操作难度较大。对于下腹部脏器的探查需要翻转镜身,探查仅见部分膀胱,卵巢、输卵管。三种入路对腹膜后脏器肾脏、输尿管、胰腺探查均未成功;对大小肠、大网膜、壁层腹膜探查效果无明显差别,均全部可见。对所见脏器均可顺利进行靶向活检,但同一脏器在不同入路下活检术难度不同。结论:NOTES在腹腔探查及靶向活检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不同入路之间对拟定脏器探查范围存在差异,应根据拟探查脏器选择适宜的入路。

张建涛,王洪斌,孙玉国,李建军,邵景涛[8](2008)在《用腹腔镜探查母山羊腹腔》文中指出

邵景涛[9](2008)在《犬气腹与非气腹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主体部分,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在国外,该技术已经应用到兽医临床诊疗和外科手术中。而在国内的应用还仅局限于繁殖领域。有关腹腔镜手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气腹引发的并发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非气腹腹腔镜技术在兽医临床也有重要的价值。卵巢子宫切除术是兽医外科实践较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子宫积脓等疾病,也是绝育的一种方法。传统的卵巢子宫切除术是通过正中腹白线切口切除卵巢和子宫,双重结扎后剪断卵巢和子宫的附着点,三层闭合腹壁。但手术引发的并发症较多。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在国外兽医临床中应用较早,是比较成熟的手术之一。迄今,国内还没有关于犬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的报道。本实验将10只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LOVH)和非气腹卵巢子宫切除术(GOVH)。LOVH采用“三孔法”完成,气腹压维持在1.33kPa。GOVH采用矩形腹壁扩张法。由术者操纵双极电凝钳和腹腔镜抓钳,在腹腔镜的监视下凝断卵巢悬吊韧带,卵巢茎,子宫阔韧带,子宫动脉,子宫颈;使用丝线套扎子宫颈;将游离的卵巢子宫装入标本袋,拿出体外。在手术过程中用重症监护仪和呼吸监护仪进行全程监护,并在术前、麻醉后、术中10min、30min、50min及术后5min记录数据,比较手术对机体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在术前、术后、术后1d、3d、5d,采集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比较手术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术后观察并记录犬整体状态,术后10d用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检查术后情况,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1.试验中的10只犬全部成功完成了卵巢子宫切除术,LOVH手术平均时间是50min(45-75min),GOVH平均时间是60min(50-82min)。所有犬术后当天进食少量食物,阴道出现间断性的出血。但是术后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和体温正常,基本恢复到正常体况。表明LOVH和GOVH对机体机能的影响都很小,手术后能迅速恢复。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在小动物临床诊疗中应用的价值。2. LOVH对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GOVH大。由于LOVH中充二氧化碳气腹,使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和体温下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加强监护。3. GOVH对机体应激的影响较LOVH大。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简单的矩形腹壁扩张方法,在提来腹壁的过程中棉布条摩擦腹膜及切口,对机体的损伤较LOVH大。而且腹壁扩张形成的空间不够稳定,对手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

张建涛[10](2007)在《山羊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及其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对机体影响小、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在兽医领域国外早就有腹腔镜技术在动物中应用的报道,并且涉及到的动物种属、应用领域广泛。然而国内腹腔镜技术在动物领域中的应用还仅仅局限于繁殖领域,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山羊脾脏切除可用于许多学科的实验研究以及教学、临床病例治疗等。对科学研究来说,山羊摘除脾脏后,机体抗体产生减少,抵抗力降低,易于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感染,因此,为人工造病提供易感动物。对临床病例治疗而言,脾脏切除术的适应症为脾肿瘤、脾脓肿、损伤性脾破裂以及某些血液疾病等。本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腹腔镜进行山羊右肷部、左肷部和腹中线腹腔镜探查获得腹腔镜下腹腔解剖资料。为诊断和治疗山羊腹腔内疾病及其必要的手术操作提供重要的解剖资料。另一部分是山羊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在腹腔探查的基础上确定套管锥/套管的定位,从山羊左腹部进入四个套管,气腹压维持在1.064kPa,由术者操纵单极电凝钩和腹腔镜抓钳,在腹腔镜的监视下分离脾脏,充分暴露脾门后用钛夹和丝线结扎脾动、静脉,剪断脾动、静脉,脾脏完全游离后装入标本袋,拿出体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用重症监护仪和呼吸监护仪进行全过程监护,并在术前、麻醉后—气腹前、术中10min、术中30min和放气后5min记录数据,术后观察山羊整体状态和术后一个月用腹腔镜探查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和腹腔镜技术在山羊外科手术方面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腹腔镜腹腔探查能非常清楚的观察到腹腔内脏器和腹腔内整体情况,并且明显减少腹腔并发症。表明相对于山羊的开腹探查术来说,山羊腹腔镜腹腔探查术是一个安全、有效和值得推广的方法,本实验获得了实验山羊腹腔镜下腹腔部分器官及其相对位置的重要解剖资料。2.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腹腔粘连率为11%,表明腹腔镜手术能降低术后腹腔内粘连程度。3.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使山羊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和体温下降。表明虽然山羊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与非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相比对山羊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但是对山羊的循环和呼吸系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应该加强监护。4.本实验中9只山羊均成功的完成了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大约70min左右(52~88min),手术切口总长4~6cm,是开腹脾脏切除术切口的1/3~1/2。所有山羊术后当天进食少量青草,表现出中等程度的腹痛症状,但是术后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和体温正常,基本恢复到正常体况,每只山羊术后都观察一个月,没有发现异常状况。表明腹腔镜技术能成功的应用于山羊腹腔镜外科手术,并且具有对山羊机体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二、马的腹中线剖腹术及腹腔探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的腹中线剖腹术及腹腔探查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对犬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麻醉的概述
        1.1 麻醉的概念
        1.2 麻醉的发展史
        1.3 动物麻醉的分类
    2 复合麻醉
        2.1 复合麻醉的发展
        2.2 动物临床常用的复合麻醉
    3 复方氯胺酮概述
    4 速眠新Ⅱ概述
    5 麻醉前后风险评估
        5.1 病史
        5.2 患病动物临床体征
        5.3 患病动物临床检查
        5.4 患病动物实验室检查
    6 麻醉监护及意义
        6.1 神经系统监护
        6.2 心肺监护
    7 试验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药品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试验准备
        2.3 试验方法
        2.4 试验监测指标
    3 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手术验证试验
        3.1 病例一犬膀胱结石
        3.2 病例二母犬绝育
    4 数据处理方法
结果
    1 各组间诱导、镇痛和麻醉时间的比较
    2 临床生理指标的监测结果
        2.1 试验犬呼吸的监测结果
        2.2 试验犬心率的监测结果
        2.3 试验犬体温的监测结果
        2.4 试验犬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
    3 手术验证试验结果
        3.1 临床手术过程
        3.2 临床应用麻醉效果分析
讨论
    1 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犬呼吸系统的影响
        1.1 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1.2 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 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犬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犬体温的影响
    4 麻醉效果比较
    5 单一麻醉方法的不足
    6 复合麻醉方法的优势
    7 临床中复合麻醉的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作者简介)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损伤控制理念在伴腹部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损伤控制救治步骤
        2.1 急救与液体复苏
        2.2 初步简化手术
        2.3 ICU支持治疗
        2.4 骨折确定性治疗
    3 典型案例
结果
讨论
    1 损伤控制理念的由来及演变
    2 损伤控制理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的实施步骤
        2.1 损伤控制性复苏
        2.2 外科止血及初期简化手术
        2.3 纠正低体温
        2.4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2.5 纠正凝血机制紊乱
        2.6 全身性炎症反应及其他
    3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损伤患者的纳入标准及最佳时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影响儿童肝脏外伤手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治疗方式
    3. 手术相关的因素分析
    4. 死亡相关的因素分析
讨论
    1. 儿童肝脏外伤的特点
    2. 治疗方式的选择
    3. 影响手术的相关因素
    4. 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致谢

(4)产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一)患者病情因素
        1. 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
        2. 试产转剖宫产:
        3. 患者其他高危因素:
    (二)围手术期管理因素
    (三)其他危险因素
二、预防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对策
    (一)术前综合评估
    (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三)规范诊疗行为
    (四)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五)加强术后管理

(5)电针扶突穴等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GABA/Glu受体/cAMP/CREB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疼痛的脊髓机制
    综述二、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术后痛模型及研究进展
    综述三、针刺镇痛及其脊髓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颈部切口创伤大鼠痛行为反应规律及电针扶突穴等效应的观察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电针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背侧区域组织GABA/Glu受体表达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电针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背角细胞内cAMP/MAPK/CREB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6)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1.1 泌尿外科腹腔镜相关技术的发展
        1.1.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入路的发展
        1.1.3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1.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与预防
        1.2.1 经腹腔途径并发症
        1.2.2 经腹膜后途径并发症
    1.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1.3.1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动物的基础研究
        1.3.2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用药品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
        2.2.3 生物反射的监测
        2.2.4 最佳气腹压的确定
        2.2.5 腹腔镜腹腔探查术
        2.2.6 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
        2.2.7 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
        2.2.8 腹腔镜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
        2.2.9 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
        2.2.10 开放性输尿管吻合术
        2.2.11 开放性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
        2.2.12 麻醉苏醒
        2.2.13 术中监测
        2.2.14 术后护理
        2.2.15 术后监测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3.1.1 不同气腹压对体温的影响
        3.1.2 不同气腹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1.3 不同气腹压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4 不同气腹压对心电的影响
        3.1.5 不同气腹压对脑电的影响
        3.1.6 不同气腹压时腹腔视野显露情况
    3.2 腹腔探查情况
        3.2.1 仰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2 右侧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3 左侧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4 腹腔探查术后
    3.3 腹腔镜与开腹膀胱切开与缝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3.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3.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3.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3.4 伤口愈合和二次探查比较
    3.4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输尿管吻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4.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4.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4.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4.4 伤口愈合和二次探查比较
    3.5 腹腔镜与开腹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5.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5.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5.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5.4 伤口愈合和活检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4.1.1 二氧化碳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4.1.2 二氧化碳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1.3 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1.4 二氧化碳气腹对心电的影响
        4.1.5 二氧化碳气腹对脑电的影响
    4.2 腹腔探查
    4.3 腹腔镜与开腹膀胱切开与缝合术对比研究
    4.4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输尿管吻合术对比研究
    4.5 腹腔镜与开腹膀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对比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NOTES技术在腹腔探查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前言
    2.2 NOTES 的发展起源
    2.3 NOTES 优势
        2.3.1 避免了腹壁的侵入性切口及疝的发生
        2.3.2 减轻了术后疼痛及粘连梗阻、降低感染发生率
        2.3.3 手术方式不同,对不适合传统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2.3.4 NOTES 的操作过程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2.3.5 体表无疤痕,不影响美观
        2.3.6 不需要全身麻醉、降低麻醉风险
        2.3.7 移动性强
        2.3.8 NOTES 与传统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
    2.4 存在的问题
        2.4.1 NOTES 相关器械的研究
        2.4.2 NOTES 本身遇到的各种问题
        2.4.3 关于成立我国 NOTES 研究学组及如何进行专业医生培训的问题
    2.5 NOTES 临床应用进展
    2.6 NOTES 的归属问题
    2.7 展望
第3章 NOTES 技术在腹腔探查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3.1 背景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器械和设备
        3.2.3 人员
        3.2.4 实验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胃肠道排空情况
    4.2 造口切开情况
    4.3 造口及周围脏器损伤情况
    4.4 气腹建立情况
    4.5 腹腔脏器探查术及活检术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用腹腔镜探查母山羊腹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备
    1.2 实验动物
    1.3 麻醉与保定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右肷部腹腔镜探查结果
    2.2 左肷部腹腔镜探查结果
    2.3 腹中线腹腔镜探查结果
3 讨论
4 结语

(9)犬气腹与非气腹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腹腔镜技术介绍
    1.2 国外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临床的应用
        1.2.1 在小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2.2 在小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3 国内动物腹腔镜技术研究现状
    1.4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粘连发生率的影响
    1.5 非气腹腹腔镜技术
        1.5.1 国内外非气腹装置的现状
        1.5.2 国内外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现状
        1.5.3 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1.5.4 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1.6 腹腔镜技术发展的将来
        1.6.1 模拟手
        1.6.2 机器人
        1.6.3 网络化
    1.7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器材
        2.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方法
        2.2.1 实验前准备
        2.2.2 动物麻醉与保定
        2.2.3 手术监护
        2.2.4 手术过程中犬临床体征的观察
        2.2.5 手术操作
        2.2.6 实验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2.2.7 应激指标的测定
        2.2.8 术后探查
        2.2.9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手术结果
    3.2 手术监测结果
        3.2.1 临床症状的监测结果
        3.2.2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3.2.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3.2.4 体温的监测结果
    3.3 手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3.3.1 白细胞计数
        3.3.2 白细胞介素-6
        3.3.3 C-反应蛋白
4 讨论
    4.1 手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2 手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3 手术对体温的影响
    4.4 手术与应激
        4.4.1 手术与白细胞数
        4.4.2 手术与白细胞介素6
        4.4.3 手术与C-反应蛋白
    4.5 手术对腹腔粘连的影响
    4.6 犬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的分析与评价
    4.7 对本研究的评价和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山羊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及其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腹腔镜的基本介绍
    1.2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
    1.3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3.1 腹腔镜技术在动物繁殖领域的应用
        1.3.2 腹腔镜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3 腹腔镜技术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4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5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
        1.5.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5.2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5.3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1.5.4 对机体免疫、应激的影响
        1.5.5 腹腔粘连发生率的影响
    1.6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器材
        2.1.3 实验药品
    2.2 方法
        2.2.1 腹腔镜下腹腔解剖资料的获取
        2.2.2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3 结果
    3.1 腹腔镜下腹腔解剖资料获取的结果
        3.1.1 右肷部腹腔镜探查结果
        3.1.2 左肷部腹腔镜探查结果
        3.1.3 腹中线腹腔镜探查结果
    3.2 手术监测结果
        3.2.1 呼吸频率监测结果
        3.2.2 呼吸末CO_2分压监测结果
        3.2.3 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
        3.2.4 收缩压监测结果
        3.2.5 舒张压监测结果
        3.2.6 平均动脉压监测结果
        3.2.7 心率监测结果
        3.2.8 体温监测结果
    3.3 手术结果
4 讨论
    4.1 腹腔镜下腹腔解剖资料的获取
    4.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3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4 对体温的影响
    4.5 对腹腔粘连的影响
    4.6 山羊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
        4.6.1 麻醉对腹腔镜手术中影响
        4.6.2 腹腔镜手术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4.6.3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马的腹中线剖腹术及腹腔探查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对犬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D]. 刘昕昕. 延边大学, 2021
  • [2]损伤控制理念在伴腹部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分析[D]. 米尔阿迪力·艾尔肯.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影响儿童肝脏外伤手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D]. 曾美玲. 苏州大学, 2019(04)
  • [4]产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J]. 马孝甜,张眉花.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6(01)
  • [5]电针扶突穴等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髓GABA/Glu受体/cAMP/CREB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D]. 林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2)
  • [6]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D]. 祝玉卿.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7]NOTES技术在腹腔探查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D]. 于凡. 吉林大学, 2012(09)
  • [8]用腹腔镜探查母山羊腹腔[J]. 张建涛,王洪斌,孙玉国,李建军,邵景涛. 中国兽医杂志, 2008(09)
  • [9]犬气腹与非气腹腹腔镜卵巢子宫切除术的研究[D]. 邵景涛.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4)
  • [10]山羊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及其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D]. 张建涛.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1)

标签:;  ;  ;  ;  

马的中线腹部剖腹手术和剖腹手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