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娟[1](2021)在《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NHL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改善老年NHL的生活质量水平,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提供实践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血液内科门诊治疗的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30例患者均予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依托泊苷胶囊、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口服治疗,持续服药6个月。在患者治疗前,治疗1、2、4、6个月后分别记录浅表淋巴结大小、血β2-MG、血LDH、免疫球蛋白IgM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胸腹部CT,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体力ECOG分级表、中医证候评分表、老年综合能力(CGA)量表的评分,以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体能状态及综合能力的变化。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方面等安全性指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进行描述与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的NHL患者以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中医临床有效率为76.7%。对CT资料完整的24例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疾病进展2例,西医临床有效率为75%(18/24例)。2.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血清β2-MG、LDH、IgM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血清β2-MG、LD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2-MG:治疗前(3.93±1.84)μg/ml vs 治疗后(3.08±1.75)μg/ml(P<0.05);LDH:治疗前(236.57±53.37)U/Lvs 治疗后(226.73±74.72)U/L(P<0.05)。各疗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3.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浅表淋巴结较前缩小,治疗前(2.91±3.22)cm2 vs治疗后(2.20±2.67)cm2,前后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疗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4.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6个月后,30例NHL患者CGA中的体能状态、营养状态、情绪认知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前后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评价:30例患者对此方案耐受良好,未出现因不良反应退组的病例。本研究患者经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后6个月,前后比较血象处于略有上升与保持平稳的状态。WBC 计数:治疗前(3.89±1.60)×109/L vs 治疗后(4.87±2.01)×109/L;Hb 计数:治疗前(100.67±28.58)g/Lvs 治疗后(110±28.57)g/L;PLT 计数:治疗前(108.80±29.51)×109/L vs治疗后(129.73±46.36)×109/L。部分患者病程中出现WBC、Hb、PLT轻中度下降,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腹泻,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依托泊苷、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节拍式化疗方案临床疗效尚佳,可改善老年NHL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许宝惠[2](2021)在《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疾病本身难以治愈,尽可能缓解痛苦的症状,为肿瘤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整体照护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临终关怀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舒缓治疗、症状控制过渡到注重尊严护理的阶段,公众和专家已经开始关注肿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维护。因此,有必要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感现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采用个性化的尊严护理干预提升肿瘤患者的尊严感及生命质量。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尊严疗法对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生命意义感、生活质量、死亡态度、心理痛苦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感量表(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PDI)、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Cancer Therapy-Lymphoma,FACT-Lym)、死亡态度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心理痛苦量表(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对 2020 年 6 月~2021 年 2 月就诊于安徽省某肿瘤医院的3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该肿瘤医院血液科的70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尊严疗法干预。采用PDI、MLQ、FACT-Lym、DAP-R、DMSM量表进行效果评价,测量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后1天内共两次。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均数和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Welch近似F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本研究3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得分平均为(41.23±12.32)分,社会角色维度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长期居住地、家庭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承担医疗费用能力、自理能力、确定治疗有效性、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是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对未来是否感到害怕、住院时长、KPS评分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的影响因素。2.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0.214、-0.435(P<0.01);患者尊严感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0.588、-0.237、-0.750、-0.417、-0.623(P<0.01);患者尊严感与死亡恐惧及逃离接受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5、-0.181(P<0.01),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9(P<0.01);患者尊严感与患者心理痛苦呈正相关(r=0.711,P<0.01);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长期居住地、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情感状况、心理痛苦、生理状况、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存在生命意义感进入回归模型,共可有效解释患者尊严73.60%的变异量。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痛苦(OR值>1)为尊严感受损程度的危险因素,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情感状况、生理状况、KPS评分(OR值<1)为尊严受损程度的保护因素。5.干预前两组患者人口学、社会学及疾病特征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6.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对照组干预后尊严受损得分、生命意义感得分、死亡恐惧得分、心理痛苦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1.46±0.27)分、(3.97±1.06)分、(3.38±0.57)分、(3.40± 1.42)分、(2.71 ±0.44)分,实验组干预后尊严得分、生命意义感得分、死亡恐惧得分、心理痛苦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1.31±0.25)分、(5.89±0.68)分、(2.88±0.79)分、(1.94±1.33)分、(3.15±0.37)分,实验组干预后患者的尊严受损得分、心理痛苦得分、死亡恐惧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意义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尊严受损得分、心理痛苦得分显着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命意义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尊严受损,情感状况、心理痛苦、生理状况维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经济来源、存在生命意义感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需关注患者尊严问题,重视影响患者尊严感的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患者尊严感。本研究将尊严疗法应用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有效提高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感、生命意义感,缓解患者的死亡恐惧和心理痛苦,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娟[3](2020)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特点,为患儿的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经验。方法:1)病例资料及相关分析因素:搜集2014年12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4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对其电话随访其治疗后生存情况及无事件生存情况,掌握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及5年累积生存率,以及根据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其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2)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21.0。采用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用Cox回归,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分型分别为淋巴母细胞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间变大B细胞淋巴瘤10例、伯基特淋巴瘤21例、未分型1例;2)男女比例为4.5:1,中位发病年龄为8.1(0.9-13.9)岁;3)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2.7%,5年累积生存率为87.8%;4)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乳酸脱氢酶的水平≥2倍的正常值水平、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增值抗原Ki67≥20%是预后不良因素,而一般基础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及肝脾、骨髓侵犯、巨大肿块、免疫相关分型对预后均无影响。结论:神经系统侵犯、乳酸脱氢酶水平≥2倍的正常值水平、增值抗原Ki67≥20%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封乃元[4](2019)在《恶性淋巴瘤形神变化特点及中药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的形神变化特点和中药饮片用药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资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2018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就诊以恶性淋巴瘤为第一诊断的患者,共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56例,对其各期形神损伤及中药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病例,建立Excel数据库录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综合分析。结果:1.共5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28例,男28例;住院患者47例、门诊患者9例。共收集处方208方次。2.各分期患者的形伤、神伤程度均按照三个时期的病情进展顺序呈逐渐上升趋势。早期没有形伤,中期形伤指数为1.5,晚期形伤指数为2.1。早期神伤指数为2.9,中期形伤指数为5.4,晚期形伤指数为6.9。3.在治疗方面,早期、晚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前者属于巩固治疗,大部分以柴胡龙牡汤加味来治疗,其治疗目的为形神绝对统一,后者属于单纯中医治疗,常用方剂如六君子汤,沙参麦冬汤等,治疗目的为维护机体功能,达到形神相对统一。中期治疗情况相对复杂,在中药应用上以防护为主,如参类、黄芪、等扶正、健脾和胃药,兼加以夏枯草、浙贝母等少数驱邪药,配合西医抗肿瘤治疗,属于防护、加载、维持治疗。结论:恶性淋巴瘤以西医抗肿瘤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中医的五种治疗模式(巩固、防护、加载、维持、单纯中医药治疗)配合使用中医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现形神(绝对相对)统一的目的。在治疗原则上,随着患者病程进展,治形比例逐渐减少,着重治神,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用药上,治疗形伤的力度和疾病进展程度成反比。
袁欣蓓[5](2019)在《扶正化痰解毒方干预恶性淋巴瘤免疫逃逸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扶正化痰解毒方干预恶性淋巴瘤免疫逃逸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共收入123例寒痰凝结证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扶正化痰解毒方+化疗)62例和对照组(化疗)61例。试验组给予扶正化痰解毒方联合RCHOP或CHOP4疗程;对照组给予R-CHOP或CHOP4疗程,21-28天为1周期,观察4疗程前后免疫逃逸指标、肿瘤负荷指标、中医症候积分、中期疗效、安全性指标等。结果:两研究病例组经治疗后,外周血三个指标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治疗前后对比P=0.001,P<0.05;CD4治疗前后对比P=0.031,P<0.05;NK治疗前后对比P=0.0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CD8、VEGF、TGF-β1、IL-10对治疗前后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乳酸脱氢酶(LDH)比较P=0.030,P<0.05;治疗前后铁蛋白(SF)的波动水平也存在差异,P=0.001,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P=0.040,P<0.05。评估中期疗效,两组中期疗效P=0.523,P>0.05,两组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总有效率达79.6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70%,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相当,但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按积分治疗后比较P=0.037,P<0.05,认为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常规的波动水平治疗前后P=0.0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肝肾功能、心脏毒性、血糖、尿粪常规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化痰解毒方干预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有显着的作用,通过调节免疫,在增强化疗效果的同时,减轻化疗毒性,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免疫功能、改善预后;并能减轻本病及化疗带来的负荷,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和临床症状。因此将中医药治疗纳入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夏思[6](2019)在《养阴生血膏方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的升高,化学治疗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的不断阐明,骨髓抑制作为化疗最严重的毒副作用,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而受到关注。近代学者将其归类为中医“虚劳”、“血虚”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脾肾虚损,治疗方面应以养阴补肾、健脾生血为法。膏方的现代研究证实,可以多方面、多靶点降低化疗药对骨髓的毒性作用,增加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影响疾病的预后。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来观察养阴生血膏方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及其配合化疗治疗的疗效性,进而为膏方加入化疗治疗来达到增效减毒目的提供临床依据,以期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来改善化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和病房就诊或住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6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养阴生血膏方配合中药路径汤剂,对照组予单纯中药路径汤剂口服,21天构成1个疗程。两组均予西医标准化疗方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后1周的骨髓抑制情况,患者治疗前、化疗后1周、化疗后3周的血象(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化疗期间肝肾功能,输血,升白针使用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卡氏评分。结果:1.化疗后1周治疗组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的频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后2周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三系细胞水平明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治疗组在改善化疗患者的脾肾亏虚诸症如: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纳呆食少和腰膝酸软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进行比较,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人体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养阴生血膏方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骨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骨髓抑制的发生及程度。2.养阴生血膏方配合化疗可以促进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促进了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细胞的回升,缩短了患者骨髓抑制的时间,进而使得患者的化疗得以顺利进行。3.在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各种不适症状上,如: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和腰膝酸软等,养阴生血膏方后均有较好的效果,治疗过程的生存质量得到较好的提高。4.养阴生血膏方的口感良好,携带方便,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未发现相关的毒副作用,安全性及实用性良好。5.本实验的观察结果,探索出了以养阴补肾,健脾生血为法的膏方改善恶性淋巴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思路,验证了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化疗过程中配合养阴生血膏方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观察效果收益良好。
陈羡男[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冰中医辨治恶性淋巴瘤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梁冰教授门诊淋巴瘤病人诊疗病历进行整理总结,梁冰教授门诊处方进行归纳挖掘,以求阐述发挥梁冰教授中医临床辨治恶性淋巴瘤用药规律,进而得出经验方、经验药对及新方法药,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领悟解读,以求更好传承名医临床辨治经验。方法:依托梁冰名医工作室人力物力基础,收集2009-2018年梁冰教授门诊就诊、确诊恶性淋巴瘤并获得验效之病历资料475份,收集处方、辨证、四诊进行录入,利用名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资料归整,最后针对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挖掘出梁冰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用药规律。成果:本研究共收集50例病人475份病历资料,得到475首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共涉及230味药味。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寒药与温药使用次数相当,其中温药(36%)、寒药(38%)占主要部分;五味方面以苦味药(37%)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甘味药(36%)、辛味药(21%)、酸味药(3%);归经方面脾经药物(19%)使用率最多,肺经(17%)、肝经(17%)、胃经(12%)次之。药物分类结果表明化痰祛湿类药(21%)占比例最高,清热药(20%)、补虚药(16%)、解表药(9%)、活血化瘀药(8%)、理气药(7%)继之。挖掘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辨治基础方为黄芪40g、黄芩10g、莪术20g、猫爪草20g、夏枯草20g、三七10g、红景天12g。结论:通过对梁冰教授辨治淋巴瘤的用药经验进行挖掘,可以得出梁冰教授在岭南治疗恶性淋巴瘤时主要遵循攻补兼施、驱邪为主、佐以扶正的治疗原则,其中又以化痰逐瘀以解毒为主要治法。
张素平[8](2018)在《昆藻逆瘤汤加味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气郁痰凝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昆藻逆瘤汤加味联合CHOP方案化疗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气郁痰凝型)患者靶病灶大小、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评价昆藻逆瘤汤加味联合CHOP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昆藻逆瘤汤加味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且中医证型为气郁痰凝型的患者72例,随机分入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汤药昆藻逆瘤汤加味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HOP方案治疗。经过六个治疗周期后,脱落5例,实际参与本实验的共67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共67例患者治疗前后在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瘤体大小、KPS评分及化疗毒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观察结束后,计算各项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两组疗效有无差异。结果经过6个周期治疗,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经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如下: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组内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可比性。在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率方面,治疗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2.肿瘤治疗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肿瘤大小明显缩小或消失,组内比较其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肿瘤大小明显缩小或消失,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即肿瘤缩小程度)经统计分析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显着差异。两组患者的RR(客观有效率)及DCR(疾病稳定率)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缩小肿瘤大小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内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但仍有部分病例降低。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病例数量高于对照组,改善生活质量评分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4.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选择入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均无异常。治疗后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化疗相关毒性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方面的情况,两组均出现了相关毒性反应。据统计治疗组发生毒副反应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导致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方面低于对照组,而在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方面两组无差异。结论1.昆藻逆瘤汤加味联合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气郁痰凝型)患者,在缩小瘤体,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更具有优势,能明显提高疗效。2.昆藻逆瘤汤加味可以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上,发挥了中医特有的优势。3.在治疗辨证为气郁痰凝型的弥漫大B细胞,选择加入中医汤药昆藻逆瘤汤加味治疗具有科学依据。
贺白[9](2018)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181/miR-19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异质性极大的恶性淋巴瘤类型,近年来,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亚型和基于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5%~40%的患者总体疗效不甚理想或者较快出现耐药。对该部分患者亟待进一步明确其发病及耐药机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微小RNA(micro RNA,miRNA或miR)通过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基本过程参与包括DLBCL在内的肿瘤发生,在肿瘤诊治、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我们推测miR-181a/b及miR-195的表达可能在DLBCL发病,进展及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本论文研究了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181a/b及miR-19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第一部分miR-181a通过调控CARD11抑制ABC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的机制研究背景:活化B细胞(ABC)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常伴NF-κB激活,进而介导细胞增殖耐药,治疗反应差。前期研究发现ABC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存在miR-181a低表达,过表达miR-181a可能通过抑制CARD11等关键基因调节NF-κB通路,提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对免疫化疗的敏感性。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活化B细胞样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BC-DLBCL)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候选出可能受miR-181a调控,且在ABC-DLBCL显着高表达的抗凋亡基因;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构建含有靶基因CARD11 3’UTR区的质粒,与miR-181a、anti-miR-181a inhibitor、control mimic共转染ABC-DLBCL细胞株,进行荧光素酶实验鉴定miR-181a的靶分子;采用Western Blot于蛋白水平检测靶基因CARD11在过表达miR-181a前后的表达变化,流式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构建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来研究miR-181a对ABC-DLBCL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活化B细胞样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较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181a的表达量显着下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miR-181a对CARD1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Annexin/PI双染法显示miR-181a过表达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miR-181a+CARD11转染组及转染对照序列组;SCID小鼠成瘤实验显示注射miR-181a后较对照组或注射miR-181a+CARD11组的肿瘤显着缩小,过表达miR-181a通过靶向抑制CARD11可显着抑制ABC型DLBCL肿瘤形成。结论:过表达miR-181a靶向抑制CARD11可显着抑制ABC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形成。第二部分miR-181b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功能研究背景:研究证实多种恶性肿瘤中的miR-181b的表达与肿瘤细胞侵袭性之关系十分密切,以此推测miR-181b的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存在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12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组织样本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4例经检查确定为排除淋巴瘤病变的患者正常淋巴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样本中miR-181b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组织中miR-181b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与患者淋巴组织中miR-181b的相对表达量正性相关(P<0.05)。miR-181b低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着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miR-181b在不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它有可能成为未来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有效指标。第三部分miR-195过表达靶向调控PD-L1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逃逸背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而免疫系统紊乱是其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195及PD-L1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PD-1+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检测IFN-γ,TNF-α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使用Lipofectamine TM2000将miR-195类似物及抑制物转染入细胞。应用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miR-195表达显着下降,而PD-L1m RNA水平上调。而外周血中PD-1+T细胞的比例显着增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miR-195的表达与PD-L1的表达为负相关性。miR-195类似物转染显着提升了miR-195的表达,却降低了PD-L1的表达。miR-195过表达抑制了PD-L1的表达。此外,在T细胞和OCI-Ly-10细胞共培养模型中miR-195过表达显着促进了IFN-γ和TNF-α分泌,但降低了IL-10的分泌和PD-1+T细胞的比例。转染miR-195类似物的HEK293T细胞显着降低了WT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抑制了PD-L1的表达,转染miR-195抑制物的HEK293T细胞显着提升了WT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促进了PD-L1的表达。在T细胞和OCI-Ly-10细胞共培养模型中miR-195过表达通过抑制PD-L1的表达,促进IFN-γ,TNF-α的分泌,但降低了IL-10的分泌和PD-1+T细胞的比例。结论:miR-195与PD-L1可能参与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PD-L1为miR-195供应下游基因。miR-195介导了T细胞功能。miR-195靶向调节PD-L1的表达。miR-195靶向调控PD-L1调节了T细胞的功能。总之,miR-195过表达通过抑制了PD-L1的表达提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反应。
田晓琳,杨臻,王建英,张坤,许亚梅[10](2016)在《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文中提出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NHL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部分 |
1. 祖国医学对NHL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医药治疗 |
2. NHL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初治NHL的治疗选择 |
2.2 复发难治性NHL的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药物 |
2.2 观察内容 |
2.3 疗效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中医疗效判定 |
3.3 西医疗效判定 |
3.4 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 |
3.5 安全性指标 |
病例1 |
病例2 |
第三章 讨论 |
1. 本研究采用扶正消瘤散结汤的理论依据 |
2. 本研究采用节拍式化疗的理论依据 |
3. 结果讨论 |
3.1 中医疗效分析 |
3.2 西医疗效分析 |
3.3 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 |
3.4 安全性评价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本研究假设和思路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现状 |
2.3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受损程度与相关因素 |
3 讨论 |
3.1 恶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尊严受损 |
3.2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
4 小结 |
5 局限与展望 |
第二部分 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设计 |
1.4 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
1.5 质量控制 |
1.6 伦理原则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
2.2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社会学特征 |
2.3 两组患者疾病特征 |
2.4 尊严疗法的干预效果 |
3 讨论 |
3.1 尊严疗法应用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值得探讨 |
3.2 尊严疗法可以提高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命意义感 |
3.3 尊严疗法可以缓解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恐惧 |
3.4 尊严疗法可以减轻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心理痛苦 |
3.5 尊严疗法可以改善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 |
4 对本研究的启示 |
5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尊严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治疗方法 |
2.3 评估指标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恶性淋巴瘤形神变化特点及中药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扶正化痰解毒方干预恶性淋巴瘤免疫逃逸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分期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3、病例纳入标准 |
4、病例排除标准 |
5、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6、研究病例的中止 |
7、病例分组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1、两组治疗方案 |
1.1 治疗方案 |
1.2 治疗方法 |
2、观察指标 |
3、统计学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1、入组情况 |
2、一般资料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病理类型 |
2.4 治疗方法 |
3、两组中期疗效比较 |
4、两组治疗前后免疫逃逸指标比较 |
5、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 |
6、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负荷比较 |
6.1 乳酸脱氢酶(LDH) |
6.2 铁蛋白(SF) |
6.3 血β2微球蛋白 |
7、两组中医症候比较 |
8、安全性指标 |
8.1 血常规 |
8.2 肝功能 |
8.3 肾功能 |
8.4 心脏毒性 |
8.5 血糖 |
8.6 尿常规 |
8.7 粪常规 |
五、分析与讨论 |
1、祖国医学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
1.1 中医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1.4 中医药治疗进展 |
2、现代医学对恶性淋巴瘤的研究 |
2.1 诊断 |
2.2 治疗 |
3、中西医结合治疗 |
4、恶性淋巴瘤与免疫逃逸 |
5、中医药抗肿瘤免疫机制 |
6、导师甘欣锦总结恶性淋巴瘤诊疗方案 |
7、扶正化痰解毒方的立论依据和诸药分析 |
7.1 立论依据 |
7.2 诸药分析 |
8、扶正化痰解毒方与免疫逃逸 |
8.1 扶正化痰解毒方升高CD3、CD4、CD4/CD8 水平 |
8.2 扶正化痰解毒方升高CD8、降低NK细胞水平 |
8.3 扶正化痰解毒方降低TGF-β1水平 |
8.4 扶正化痰解毒方降低IL-10水平 |
8.5 扶正化痰解毒方降低VEGF水平 |
9、扶正化痰解毒方降低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血β2微球蛋白水平 |
10、扶正化痰解毒方改善临床疗效 |
10.1 扶正化痰解毒方提高中期评估总有效率 |
10.2 扶正化痰解毒方改善中医症候 |
11、扶正化痰解毒方减小化疗毒性 |
11.1 扶正化痰解毒方与血常规 |
11.2 扶正化痰解毒方与肝肾心功能 |
11.3 扶正化痰解毒方与血糖 |
11.4 扶正化痰解毒方与尿粪常规 |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已发表论文 |
附录3 :已发表论文 |
(6)养阴生血膏方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淋巴瘤的概述 |
1.2 化疗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副作用 |
1.2.1 烷化剂 |
1.2.2 抗代谢药 |
1.2.3 抗肿瘤抗生素 |
1.2.4 抗肿瘤植物药 |
1.2.5 铂类 |
1.2.6 抗肿瘤激素 |
1.2.7 靶向抗肿瘤药物[9] |
1.3 西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
1.3.1 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机制 |
1.3.2 骨髓抑制的血液学变化 |
1.3.3 骨髓抑制的病理变化 |
1.3.4 目前骨髓抑制的西医治疗及预防 |
1.3.5 骨髓抑制的临床预防措施 |
1.4 淋巴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
1.5 中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及现代研究 |
1.6 膏方的发展及优势 |
1.6.1 膏方发展简史 |
1.6.2 膏方的特点 |
1.6.3 膏方的现代药理相关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剔除标准 |
2.7 中止研究标准 |
2.8 研究方法与步骤 |
2.9 观察指标 |
2.10 疗效评定标准 |
2.11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化疗前血象变化情况 |
3.2.2 化疗后1周两组血象及骨髓抑制程度比较 |
3.2.3 化疗后2周两组血象情况比较 |
3.2.4 化疗前及化疗后3周两组血象情况比较 |
3.2.5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3.2.6 卡式评分的变化情况 |
3.2.7 肿瘤负荷指标的比较 |
3.2.8 安全性指标的对比 |
3.2.9 不良反应及输血情况比较 |
3.2.10 升白针使用情况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养阴生血膏方拟方原则及理论基础 |
4.2 养阴生血法立法依据的探讨 |
4.3 养阴生血膏方方药组成及功效分析 |
4.4 膏方用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4.5 疗效分析 |
4.6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冰中医辨治恶性淋巴瘤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淋巴瘤中医文献复习 |
1.1.1 淋巴瘤在古代文献中的论述 |
1.1.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3 中医辨证治疗 |
1.1.4 梁冰教授对淋巴瘤的认识 |
1.2 淋巴瘤的西医研究概况 |
1.3 淋巴瘤的治疗现状 |
1.3.1 霍奇金淋巴瘤 |
1.3.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
1.4 数据挖掘的内涵 |
1.4.1 定义和意义 |
1.4.2 核心内容与方法 |
1.5 数据挖掘与中医药研究传承 |
第二章 回顾性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对象来源 |
2.1.2 病案来源 |
2.1.3 西医诊断标准 |
2.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2.1.5 纳入标准 |
2.1.6 排除标准 |
2.1.7 疗效评价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录入和数据库建立 |
2.2.2 数据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病案的一般资料 |
2.3.2 证型统计 |
2.3.3 用药特点 |
2.4 讨论 |
2.4.1 样本情况 |
2.4.2 证型分析 |
2.4.3 用药规律辨析 |
2.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昆藻逆瘤汤加味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气郁痰凝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入选标准 |
2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方法 |
治疗结果 |
1.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 |
3.治疗后靶病灶有效率的比较 |
4.治疗后靶病灶面积大小(长×宽)的比较 |
5.治疗后KPS评分的比较 |
6.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讨论 |
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西医认识 |
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西医治疗 |
3.恶性淋巴瘤的中医研究现状 |
4.导师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
5.结果分析 |
6.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 |
附录3 KPS评分 |
附录4 中医恶性淋巴瘤气郁痰凝证证候量化评分标准 |
附录5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附录6 实体瘤RECIST评价标准 |
附录2 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 |
附录8 论文发表与参与科研情况 |
附录9 英文缩略词 |
附录10 病例观察表 |
(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181/miR-19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iR-181A通过调控抑制CARD11 抑制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细胞培养与细胞系构建 |
1.4 实时定量PCR |
1.5 细胞活性检测 |
1.6 蛋白质印迹分析 |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
1.8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
1.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异种移植 |
1.10 统计分析 |
2.研究结果 |
2.1 ABC-DLBCL中miR-181a的表达量显着下降 |
2.2 miR-181A对 OCI-LY10与U2932 两种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
2.3 miR-181A可靶向调控CARD11 |
2.4 CARD11 介导miR-181A对 ABC-DLBCL的体外作用 |
2.5 miR-181A靶向抑制CARD11 可显着抑制ABC型 DLBCL肿瘤形成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iR-181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功能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试剂与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miR-181B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
2.2 不同病理因素之间miR-181B的表达差异 |
2.3 miR-181B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iR-195 过表达靶向调控PD-L1 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逃逸 |
1.前言 |
2.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步骤 |
2.4 数据分析 |
3.结果 |
3.1 在DLBCL患者中miR-195的表达与PD-L1为负相关性 |
3.2 miR-195过表达抑制了PD-L1的表达 |
3.3 miR-195调节了T细胞与OCI-Ly-10细胞共培养模式下的细胞分泌 |
3.4 miR-195 靶向调节PD-L1 的表达 |
3.5 miR-195 靶向调控PD-L1 调节T细胞和OCI-LY-10 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细胞因子的分泌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和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综述 PD-1/PD-L1通路与恶性淋巴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缩写词表 |
致谢 |
(10)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名溯源 |
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痰 |
2.2 毒 |
2.3 瘀 |
2.4 滞 |
2.5 虚 |
2.6 其他 |
3 中医病位的认识 |
4 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 |
5 淋巴瘤中医治疗 |
5.1 辨证论治 |
5.1.1 寒痰凝滞证 |
5.1.2 气滞痰凝证 |
5.1.3 毒瘀互结证 |
5.1.4 痰瘀互结证 |
5.1.5 肝肾阴虚证 |
5.2 放化疗期间随证加减 |
5.2.1 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严重,胃失和降者 |
5.2.2 放疗所致阴液亏虚者 |
5.2.3 放化疗所致气血两虚、骨髓抑制较重者 |
6 总结 |
四、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扶正消瘤散结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NHL的临床研究[D]. 刘晓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许宝惠. 新乡医学院, 2021(09)
- [3]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马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恶性淋巴瘤形神变化特点及中药用药规律[D]. 封乃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扶正化痰解毒方干预恶性淋巴瘤免疫逃逸作用的临床研究[D]. 袁欣蓓.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养阴生血膏方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D]. 夏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冰中医辨治恶性淋巴瘤用药规律[D]. 陈羡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昆藻逆瘤汤加味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气郁痰凝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素平.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181/miR-19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D]. 贺白. 苏州大学, 2018(06)
- [10]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J]. 田晓琳,杨臻,王建英,张坤,许亚梅. 世界中医药, 2016(08)
标签:淋巴瘤论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骨髓细胞论文; mir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