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唐电信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黄梦玮[1](2020)在《通信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以大唐电信为例》文中提出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主要基础行业之一,通信行业从基础弱、技术差到如今5G技术的领跑者,通信行业不管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业务服务的提供,都在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挑战。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云计算的方兴未艾,对企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财务管理分析不再过分注重结果,而是向前延伸,财务预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大唐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出现2次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的通信企业,对其进行研究有一定的价值,为保证研究结果准确,选用2003年-2018年16年内121家通信板块的上市企业财务信息及是否有被处于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况,通过使用发现套索回归(LASSO)解决数据集中时,变量之间高维度和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同时借助PSO-SVM模型提升预测精准度,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实验发现,对于通信行业中的企业而言,销售净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与企业当年财务健康状况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证明,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97%。使用该模型预测大唐电信16年的财务数据,预警正确率达88%,证明该模型在研究大唐电信财务危机预警是可行有效的。由此,结合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大唐电信财务数据进一步深入分析其2次财务危机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尤其针对指标中的关键性指标销售净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展开深入分析,并对大唐电信未来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为通信行业企业深入分析财务危机原因提供可能的参考。
康梦梦[2](2020)在《股权激励对通信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和烽火通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的发展,通信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2G通信、4G通信还有现在的5G通信,都代表着企业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不断的更迭与创新。为了使公司更好的发展,多数公司都采用了股权激励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委托与代理之间的问题。这种激励方式最早在西方企业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国后来也已引进了股权激励,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来指导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这种方式将投资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相关联,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趋于一致,同时可以增强企业员工工作动力,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这种激励方式也日益受到现代企业家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以通信行业的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华为公司以及烽火通信两个案例来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的得出股权激励对通信行业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财务指标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全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文献综述,其次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通信行业股权激励的现状,然后对华为公司以及烽火通信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实施的不同股权激励方案内容以及华为公司和烽火通信两家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上的对比分析。之后再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指标,创新能力以及市场份额等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对华为公司以及烽火通信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选用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对华为和烽火通信进行辅助性对比,最终得出实施股权激励对通信行业企业业绩有着显着的正面影响、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应设置合理的考核条件,并结合公司自己的特点来设计股权激励方案等结论。最后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关的实施经验,为通信行业中未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带去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可以借鉴的经验。
田雨欣[3](2020)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与技术演进的不断发展,技术标准竞争已经不再单单以国家作为主导力量,市场与企业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获得技术标准优势地位,各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行动者积极利用资源采取行动,配置、协调资源以改变现有制度环境,推动制度向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核心合集数据库19902019年发表于技术管理领域顶级期刊的关于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将已有文献划分为规制理论、技术管理、产业组织和战略管理四个理论视角。经过文献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相关文献大多聚焦于技术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如何受到外部环境如政府、市场、标准委员会的影响,对于企业在标准竞争过程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文献相对较少。制度创业视角关注行动者如何利用资源改变环境以满足自身利益,尤其适合弥补移动通信行业现有理论视角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TD-SCDMA与TD-LTE技术发展与标准竞争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其次,在对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分析基础上,本研究回顾了制度创业理论的核心概念:合法性、制度创业行为和制度创业模型。通过将大唐电信公司推动TD-SCDMA成为中国3G技术标准之一所采取的制度创业行为及策略进行阶段性划分,选取了推动制度创业进程的关键事件,并参考其他学者关于制度创业的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大唐电信的制度创业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及制度再生阶段。进一步地,本研究通过分析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TD-LTE合法性确立验证了该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最后,上述案例分析证实了制度创业理论可以适用于分析技术标准这一特殊“制度”的产生。本研究经过案例分析与模型建立得出以下结论:(1)制度创业动因与情境影响制度创业者行为方式;(2)新制度产生是不同行动者共同推动的结果;(3)新制度不一定代表行业效率最优解,而且制度创业者也并不一定是新制度下的最大受益者。本研究结论为政府及企业在未来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张颢瀚[4](2020)在《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研究 ——以*ST大唐为例》文中提出基于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和对股票市场发展的保驾护航,特别处理制度(ST制度)在1998年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即如果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存在重大财务异常或具有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风险,根据特殊处理制度,该类公司会被标记成“ST”。一旦公司被标记为“ST”,无论是财务状况、管理决策还是新闻动态都会因ST预警的缘故受到市场的格外关注。ST制度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经营亏损,在下一年度仍旧亏损的话将会被处以暂停上市的警告;如果下两个年度连续亏损,即连续亏损四年的话将会被处以退市惩罚。结合市场被标记“ST”的公司情况来看,很多公司第一个年度都难以凭借其主营业务实现经营扭亏。但ST制度所考核的公司指标为净利润,影响公司净利润的因素除了主营业务损益以外还有其他非经常性业务的损益。也就是说ST公司出于保护上市资格的考虑往往会在其被考核的第一个年度选择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提升当年经营业绩以实现顺利摘帽。因此,市场中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就越来越普遍和频繁,长此以往,这会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ST大唐盈余管理摘帽案例。通过对其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的分析发现*ST大唐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的。此外,通过分析*ST大唐摘帽后的财务数据发现*ST大唐虽然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实现了成功摘帽,但是其经营情况并未得到真正改善。根据这一发现,本文提出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建议。本文首先将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其次介绍盈余管理的概念、特征与手段,以及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介绍我国特有的ST制度以及对2018年ST公司摘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接下来引用*ST大唐盈余管理摘帽案例,对*ST大唐的摘帽全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其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及手段,并结合摘帽后*ST大唐的财务数据来观察在其实现成功摘帽后的经营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最后结合*ST大唐盈余管理摘帽案例从ST公司本身以及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治理提出建议。
韩亚萌[5](2020)在《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基于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日益增多,而其中不乏存在进行跨行业并购的企业,相比同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由于双方经营领域不同,其并购后整合的难度更大、失败的风险也更高。而在本文选取的案例中,大唐电信属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其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产业发展较早,在行业内有着一定的优势,且政府部门近年来对相关领域也进行大力扶持。在如此发展利好的情况下,该行业内却存在部分企业选择进行跨行业并购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企业,大唐电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而这类企业在并购中的绩效表现如何、跨行业并购能否为其创造价值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基于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这一案例,对企业进行跨行业并购的动因和并购绩效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对研究问题进行分解,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的动因是什么;二是并购活动为大唐电信带来了什么样的绩效变化;三是结合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分析并购目的是否达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总结现有研究和相关理论,对行业现状、并购双方及并购过程进行梳理研究;其次,结合并购动因理论和大唐电信相关公告,对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的动因进行分析;再次,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平衡计分卡法对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并购动因,分析并购目的是否达到;最后,对并购前后绩效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实施跨行业并购的企业提出建议。本文最终研究发现:(1)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的动因是拓展业务领域、改善资产结构和发挥并购协同效应;(2)大唐电信的短期并购绩效较好,得到了市场认可,但中长期并购绩效表现较差;(3)结合并购动因分析,大唐电信未达到其并购目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行业内竞争加剧、目标企业选择不当、并购后整合不到位等。本文的研究价值是:通过对大唐电信跨行业并购要玩娱乐的这一典型案例研究,总结本次并购失败的原因,可以对其他进行跨行业并购的企业提供了一些启示作用。
张丽婷[6](2020)在《大唐电信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给予支持,随之也增强了相关的市场监督机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不仅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也逐渐完善。但是制度监管并不能事无巨细的起到完美作用,总会出现一些监管或者制度上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却为盈余管理的使用提供了机会,但是盈余管理的运用很可能附带严重且恶劣的经济后果,对广大的投资者利益造成威胁,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出于各种原因和目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中普遍存在却无法彻底消除,不同于财务造假,盈余管理并不会踏出法律规定的“圈子”,而是把握在这个“度”之内,但它依旧能达到上市公司依靠正常经营活动而无法达到的盈余目的,这也使得盈余管理一直被广泛使用。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使用盈余管理,使其更加成为国内外学者不断争议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以大唐电信为例,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大唐电信摘帽过程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三因素分析法”对大唐电信实施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虽然大唐电信利用各种盈余管理手段达到了2018年利润扭亏为盈和净资产化负为正的目的,但通过盈余管理手段的实施并未对其正常经营状况起到改善作用,相反在盈余管理的作用下,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到公司的实际状况,而可能会危害其切身利益,同时盈余管理的实施更有损于大唐电信未来的可持续经营。根据以上的发现,本文最后也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相应建议。本文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以研究背景在大范围内界定了本文研究的经济背景与环境,分析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意义,然后对文章大致的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做出简要描述,对文章的总体内容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和文献综述,理论部分主要是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还有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相关理论介绍,另外还有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分析等。文献综述则通过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热点文献进行总结,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的参考依据,使本文分析观点更具信服力。第三部分为大唐电信案例背景介绍,首先对大唐电信做出简单的基本背景介绍,比如主营业务、公司规模等,对案例分析对象有一大致了解,其次是对大唐电信所处的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做参考。本文重点是第四部分为大唐电信盈余管理分析,首先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出大唐电信之所以实施盈余管理主要出于保市、债务筹资、管理层的利益驱使等原因,从动机出发分析手段。其次,是大唐电信盈余管理具体方法研究,从财务数据出发,借以找到大唐电信实施盈余管理的地方,进行盈余管理分析,找到更加具体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通过分析,大唐电信在2018年主要使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有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和转回、研发支出的减少还有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最后,则是分析大唐电信实施盈余管理后果,从动机满足、股价变动、公司的发展能力以及对投资者等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分析,总结盈余管理对其各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案例启示与建议,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总结大唐电信实施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结合实施盈余管理的后果得到相应启示,最后基于之前针对大唐电信的盈余管理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孙旭[7](2020)在《大唐电信公司财务分析及价值评估》文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至今,资本市场中无论是交易总量还是投资总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但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相比较,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制度较为落后,投资者缺乏投资相关知识及经验,信息传递不及时,因此在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完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同时,广大投资者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并掌握企业的资产是否健康,现金流量是否充足,经营成果是否良好等信息,结合相关背景及因素,从而能进一步推断出企业的优劣势,未来隐藏的风险与机会,进而能科学的估计企业价值,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时至今日,国家大力号召产业转型,推动我国相对落后的制造业向更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产业转变。其中通讯设备制造业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加入,发展最为显着,也迫切需要正确的认知和科学的估值。本文以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财务分析、公司价值评估及其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概况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第二部分具体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及本文选取的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参数如何确定等内容。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大唐电信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运用SWOT对公司战略环境进行的系统分析。第四部分以公司2013-2018年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主要探讨公司的偿债、营运、盈利、增长及发展能力,对财务指标加以纵向与横向分析,最后得到相关结论。第五部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大唐电信每股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并与公司市场股票做出对比,判断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黄梅玲[8](2019)在《基于动态标准网络的企业竞争力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5G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国际厂商均在争夺5G市场上的主导权,而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我国占据话语权,提升我国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标准之间的引用关系反映了标准之间的知识关联,标准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制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均反映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因此为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发展的现状,技术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标准制定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参与标准制定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有必要对标准之间的引用关系及其起草单位进行分析研究。现有研究中大部分是分别对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引用关系和标准起草单位合作关系进行研究,较少将标准引用关系与起草单位合作关系联系起来。本文引入复杂网络和层次分析法对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引用关系与起草单位合作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以1250项移动通信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其223家标准起草单位为样本,在此基础上构建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引用网络和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这样的双层网络。通过对网络结构的分析,发现这两个网络均具有无标度特性,标准引用网络没有小世界特性,而起草单位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标准进行排序,发现移动通信行业的核心标准;通过对起草单位的分析,发现在移动通信行业中对于标准而言较为重要的起草单位以及制定标准对起草单位的影响;通过对移动通信行业双层网络进行时间推移和技术分类,发现核心标准与起草单位的动态变化。基于各网络的分析结果,本文总结性地提出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中的孤立标准较多,但在逐步减少、各网络整体密度偏低、核心起草单位较固定等结论。根据这些结论,结合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化相关知识,提出重视发展核心标准和核心起草单位、引导孤立标准融入网络、适当增加标准之间引用、加强各起草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各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制定等建议,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陈欣彤[9](2019)在《股权激励对通信行业企业成长性影响研究 ——以烽火通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措施,可以将经理人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挂钩,而恰当的股权激励也可以促进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出,提升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持续成长。股权激励的设计,从方式的选择到激励对象、行权条件等的设置,都会对整体的激励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5G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信行业迎来了变革成长的新时期。本文针对未来具备发展前景的通信行业,以光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烽火通信为案例,分析股权激励对通信行业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尝试为未来通信行业股权激励的设计提供思路。本文首先对案例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并介绍了本文的整体思路及创新点。接着对股权激励与企业成长性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并简单介绍了对通信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及行业内股权激励的实施情况,随后引入本文案例公司烽火通信。在介绍企业情况及各期股权激励方案后,针对方案设计展开三个方面的比较,并从三个角度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性带来的影响。紧接着引入本文的横向对比案例大唐电信,将同一时期行业情况及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与案例公司的成长性指标进行对比。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从内外部环境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通信企业成长性的股权激励建议。
李心[10](2019)在《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产品和技术竞争后技术标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经济主体更多的通过制定和拥有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与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相关的产业发展,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因此,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对通信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通信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而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很少系统、全面的考察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对技术标准化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特征和企业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察外部环境特征和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三个问题:(1)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标准化?(2)吸收能力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3)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技术标准化扮演者何种角色?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标准化理论、动态能力等理论,技术标准化、环境不确定性和吸收能力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大唐电信TD-SCDMA标准和中国移动TD-LTE标准两个典型案例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炼出对企业技术标准化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结合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和现有文献构建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现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365家中国通信企业的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发现技术标准化在市场、技术、政策和联盟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企业自身对外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对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水平中。具体来看,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技术标准化有直接影响效应。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效应不同,而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纬度均对技术标准化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吸收能力在企业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2)吸收能力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关系有显着调节效应。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维度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效应。(3)技术标准化对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启发: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从内、外部因素出发系统地探讨影响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益问题,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丰富并推进了技术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传承和参考。其次,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实践活动启示方面:本文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围绕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剖析破解我国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难题的途径,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二、大唐电信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以大唐电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财务危机预警的定义及相关模型概述 |
2.1 财务危机的表现 |
2.2 财务危机预警的定义 |
2.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唐电信财务现状分析 |
3.1 通信行业背景分析 |
3.2 大唐电信企业介绍 |
3.3 大唐电信财务分析 |
3.3.1 偿债能力分析 |
3.3.2 运营能力分析 |
3.3.3 盈利能力分析 |
3.3.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四章 大唐电信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
4.1 大唐电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
4.1.1 样本选取 |
4.1.2 选取变量 |
4.1.3 模型的建立 |
4.2 大唐电信财务危机预警结果 |
第五章 大唐电信财务危机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
5.1 大唐电信财务危机的原因 |
5.1.1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
5.1.2 存货管理存在不足 |
5.1.3 业务发展负增长 |
5.2 大唐电信财务危机的防范对策 |
5.2.1 加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
5.2.2 完善存货动态管理体系 |
5.2.3 拓展市场强化优势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2)股权激励对通信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和烽火通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 |
1.2.2 股权激励方式 |
1.2.3 企业业绩评价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股权激励基本概念 |
2.2 股权激励基础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双因素激励理论 |
3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
3.1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现状 |
3.1.1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情况 |
3.1.2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行权条件 |
3.1.3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有效期 |
3.2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现存问题 |
3.2.1 股权激励考核指标不完善 |
3.2.2 实施股权激励未结合自身特点 |
4 通信企业股权激励案例介绍 |
4.1 案例选择的依据 |
4.2 华为公司股权激励案例 |
4.2.1 华为公司基本情况 |
4.2.2 华为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
4.3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案例 |
4.3.1 烽火通信基本情况 |
4.3.2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方案 |
4.4 华为公司与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方案对比 |
4.4.1 股权激励方式对比 |
4.4.2 股权激励对象对比 |
4.4.3 股权激励实施周期对比 |
5 股权激励对通信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
5.1 股权激励对华为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
5.1.1 财务指标分析 |
5.1.2 非财务指标分析 |
5.2 股权激励对烽火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
5.2.1 财务指标分析 |
5.2.2 非财务指标分析 |
5.3 案例对比分析 |
5.3.1 对比案例选取依据 |
5.3.2 盈利能力对比 |
5.3.3 偿债能力对比 |
5.3.4 创新能力对比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数据 |
2.2 描述性统计: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相关文献的全景图 |
2.2.1 发文数量与发文机构分析 |
2.2.2 发文期刊分析 |
2.2.3 发文作者和合着网络分析 |
2.3 共词分析 |
2.4 不同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的文献梳理 |
2.4.1 基于规制理论视角的研究 |
2.4.2 基于技术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
2.4.3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 |
2.4.4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
2.5 已有文献的研究局限 |
第三章 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 |
3.1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代际更迭 |
3.2 中国政府与企业支持本土3G技术的原因 |
3.2.1 经济原因 |
3.2.2 政治原因 |
3.3 大唐电信开发TD-SCDMA技术标准面临的挑战 |
3.3.1 来自内部技术资源的挑战 |
3.3.2 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
第四章 大唐电信制度创业行为与TD-SCDMA合法性确立 |
4.1 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历程 |
4.2 制度创业相关概念及理论 |
4.2.1 制度创业与制度创业者 |
4.2.2 合法性 |
4.2.3 制度创业行为 |
4.2.4 制度创业模型 |
4.3 数据来源 |
4.4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变化、标准构建及寻求技术可行性 |
4.4.1 直接参与策略与代言人策略 |
4.4.2 协作R&D |
4.4.3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
4.5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标准的理论化与扩散 |
4.5.1 产业联盟 |
4.5.2 开放型标准战略 |
4.5.3 调动社会力量 |
4.5.4 信息咨询策略 |
4.6 制度再生阶段——TD-SCDMA合法性确立 |
4.7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构建 |
第五章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验证:TD-LTE合法性确立案例 |
5.1 数据来源 |
5.2 TD-LTE发展概述 |
5.3 制度创业阶段划分及模型构建 |
5.3.1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 |
5.3.2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 |
5.3.3 制度再生阶段 |
5.4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TD-LTE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与启示 |
6.1.1 结论 |
6.1.2 启示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研究 ——以*ST大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2.1.2 盈余管理的特征 |
2.1.3 盈余管理手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契约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章 *ST大唐盈余管理案例介绍 |
3.1 案例背景 |
3.1.1 我国ST(Special Treatment)制度 |
3.1.2 我国2018年ST公司摘帽情况分析 |
3.2 *ST大唐情况介绍 |
3.2.1 大唐电信公司基本情况 |
3.2.2 财务情况介绍 |
3.3 *ST大唐摘帽历程回顾 |
第4章 *ST大唐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
4.1 *ST大唐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4.1.1 保市动机 |
4.1.2 融资动机 |
4.1.3 提高管理者薪酬动机 |
4.2 *ST大唐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4.2.1 通过非经常性损益 |
4.2.2 通过调减费用支出 |
4.2.3 通过资产减值损失 |
4.3 *ST大唐盈余管理结果分析 |
第5章 基于*ST大唐盈余管理案例所提出的建议 |
5.1 对ST公司的建议 |
5.1.1 着眼自身经营 |
5.1.2 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管理 |
5.2 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建议 |
5.2.1 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
5.2.2 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
5.2.3 提高对ST公司的审计质量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5)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基于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设计 |
1.2.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径 |
1.2.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1.3 研究特色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并购动因的文献回顾 |
2.1.2 并购绩效的文献回顾 |
2.1.3 跨行业并购效应的文献回顾 |
2.1.4 文献评述 |
2.2 相关理论 |
2.2.1 并购动因理论 |
2.2.2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3 跨行业并购动因分析 |
3.1 并购双方行业现状 |
3.1.1 收购方行业现状 |
3.1.2 被收购方行业现状 |
3.1.3 跨行业并购背景 |
3.2 并购双方介绍 |
3.2.1 收购方——大唐电信 |
3.2.2 被收购方——要玩娱乐 |
3.3 并购方案 |
3.4 大唐电信跨行业并购动因分析 |
3.4.1 拓展业务领域 |
3.4.2 改善资产结构 |
3.4.3 发挥并购协同效应 |
4 跨行业并购绩效分析 |
4.1 大唐电信整体的并购绩效分析 |
4.1.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绩效分析 |
4.1.2 基于平衡计分卡法的中长期绩效分析 |
4.2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并购绩效分析 |
4.2.1 基于平衡计分卡法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并购绩效分析 |
4.2.2 结合公司整体的综合绩效评价 |
4.3 跨行业并购绩效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大唐电信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2.1.2 盈余管理的类型 |
2.1.3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4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2.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2.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2.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大唐电信案例背景介绍 |
3.1 大唐电信的基本信息 |
3.2 大唐电信行业环境 |
第4章 大唐电信盈余管理分析 |
4.1 大唐电信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4.1.1 维持上市资格 |
4.1.2 缓解融资压力 |
4.1.3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 |
4.2 大唐电信盈余管理方法 |
4.2.1 利用资产减值损失 |
4.2.2 通过降低研发费用 |
4.2.3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4.3 经济后果 |
4.3.1 对企业暂时困境的影响 |
4.3.2 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案例启示与建议 |
5.1 案例启示 |
5.1.1 对上市公司的启示 |
5.1.2 对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启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完善证券监管制度 |
5.2.2 完善退市制度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大唐电信公司财务分析及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
2.2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
2.3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3 大唐电信基本情况 |
3.1 公司简介 |
3.2 发展阶段及组织结构 |
3.2.1 发展阶段 |
3.2.2 组织结构 |
3.3 公司环境战略分析(swot分析) |
4 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
4.1 偿债能力分析 |
4.1.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
4.1.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
4.2 盈利能力分析 |
4.3 营运能力分析 |
4.4 增长能力分析 |
4.5 发展前景分析 |
4.5.1 未来面临的威胁(未来风险因素) |
4.5.2 未来面临的机遇(未来收益数量与质量) |
5 大唐电信价值评估 |
5.1 历史现金流量测算 |
5.1.1 历史自由现金流量计算(2013-2018) |
5.1.2 大唐电信预测期现金流量预测(2019-2022) |
5.1.3 大唐电信永续期自由现金流量预测(2023-2027) |
5.2 资本折现率计算 |
5.2.1 债务资本成本的确定 |
5.2.2 股权资本成本的确定 |
5.2.3 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 |
5.3 企业价值评估 |
5.3.1 预测期现金流量折现价值计算(2019-2022)(万元) |
5.3.2 永续期现金流量折现价值计算(2023-2027) |
5.3.3 企业价值评估计算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公司经营管理建议 |
6.3 公司股票投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动态标准网络的企业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标准网络研究 |
一、专利关系网络 |
二、标准关系网络 |
第二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化研究 |
一、标准的演化过程 |
二、标准扩散与标准竞争 |
三、标准专利许可 |
四、技术标准模式 |
五、技术标准的时间推移 |
第三节 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方法 |
一、基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 |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研究 |
三、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研究 |
四、基于节点重要性排序方法的研究 |
第二章 标准与起草单位双层网络模型 |
第一节 双层网络模型的构建 |
一、建立标准引用关系矩阵 |
二、建立标准起草单位合作关系矩阵 |
三、建立标准与起草单位关系矩阵 |
四、构建标准与起草单位双层网络模型 |
第二节 双层网络指标 |
一、网络结构指标 |
二、核心标准指标 |
三、层次分析法 |
四、核心起草单位指标 |
第三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与起草单位双层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核心标准分析 |
四、核心起草单位分析 |
第三章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动态演化分析 |
第一节 1978 年-2001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二节 2002 年-2007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三节 2008 年-2012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四节 2013 年-2017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五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的时间演化 |
一、核心标准的演化趋势 |
二、核心起草单位的变化趋势 |
第四章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技术模式分析 |
第一节 GSM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二节 CDMA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三节 WCDMA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四节 TD-SCDMA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五节 CDMA2000 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六节 LTE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七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的技术分类 |
一、核心标准的变化趋势 |
二、核心起草单位的变化趋势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分析 |
一、移动通信行业标准 |
二、移动通信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
三、移动通信行业标准与起草单位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引导孤立标准融入网络 |
二、适当增加标准之间的引用 |
三、重视发展核心标准 |
四、重视主要的起草单位 |
五、各起草单位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 |
六、各起草单位应该多参与标准制定 |
第三节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股权激励对通信行业企业成长性影响研究 ——以烽火通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2.1.1 股权激励的主要类型 |
2.1.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2.2 企业成长性文献综述 |
2.2.1 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 |
2.2.2 通信行业企业成长性研究 |
2.3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
2.3.1 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 |
2.3.2 不同股权激励方式的对比研究 |
第3章 通信行业现状分析 |
3.1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特点 |
3.1.1 全球IP流量不断增加 |
3.1.2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具备潜力 |
3.1.3 5G产业加紧战略部署 |
3.2 通信行业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
3.2.1 通信行业股权激励方式选择 |
3.2.2 通信行业股权激励阶段分析 |
3.2.3 通信行业股权激励设计特点 |
第4章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案例介绍 |
4.1 烽火通信简介 |
4.1.1 公司基本情况 |
4.1.2 公司股权结构 |
4.2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计划简介 |
4.3 烽火通信三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对比 |
4.3.1 激励方式对比 |
4.3.2 激励对象对比 |
4.3.3 获授与行权条件对比 |
第5章 烽火通信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
5.1 基于股价变动的市场绩效分析 |
5.2 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性影响分析 |
5.2.1 成长性指标的选取 |
5.2.2 总体业绩评价 |
5.2.3 盈利能力分析 |
5.2.4 发展能力分析 |
5.2.5 创新能力分析 |
5.3 案例对比烽火通信VS大唐电信 |
5.3.1 大唐电信简介 |
5.3.2 企业成长性对比分析 |
5.4 案例启示 |
5.4.1 设计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 |
5.4.2 优化股权激励实施的外部环境 |
第6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论文框架和结构安排 |
1.2.3 技术路线 |
1.2.4 研究方法 |
1.3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
1.3.1 研究难点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标准化理论 |
2.1.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
2.2 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
2.2.1 技术标准化的内涵 |
2.2.2 技术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及评价方法 |
2.2.3 技术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
2.2.4 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 |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
2.3.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和分类 |
2.3.2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2.3.3 环境不确定性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
2.4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
2.4.2 吸收能力的测量维度 |
2.4.3 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
2.5 文献评述 |
第3章 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3.1 理论预设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方法 |
3.2.2 案例选择 |
3.2.3 数据收集 |
3.2.4 数据处理 |
3.3 大唐电信集团TD-SCDMA标准化案例 |
3.3.1 大唐电信集团简介 |
3.3.2 TD-SCDMA标准的演化进程 |
3.3.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
3.3.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
3.4 中国移动集团TD-LTE标准 |
3.4.1 中国移动集团简介 |
3.4.2 TD-LTE标准的演化进程 |
3.4.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
3.4.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
3.5 案例间对比分析 |
3.5.1 研究构念的提炼 |
3.5.2 理论预设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4.1 理论模型 |
4.2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
4.2.1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
4.2.2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
4.2.3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
4.2.4 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
4.3 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
4.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
4.3.2 现实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
4.4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
4.4.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
4.4.2 现实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
4.5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作用 |
4.6 研究假设 |
第5章 研究设计 |
5.1 变量测量 |
5.1.1 环境不确定性 |
5.1.2 吸收能力 |
5.1.3 技术标准化 |
5.1.4 企业绩效 |
5.1.5 控制变量 |
5.2 问卷设计与修正过程 |
5.2.1 问卷内容 |
5.2.2 定性测试 |
5.2.3 预测试 |
5.3 正式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
5.3.1 问卷发放方式 |
5.3.2 问卷回收统计 |
5.3.3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
第6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
6.1 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 |
6.1.1 样本特征描述 |
6.1.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3 信度分析 |
6.1.4 效度分析 |
6.2 假设检验 |
6.2.1 Pearson相关分析 |
6.2.2 主效应的检验 |
6.2.3 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
6.2.4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 |
6.3 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
7.2.1 理论贡献 |
7.2.2 实践启示 |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大唐电信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信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以大唐电信为例[D]. 黄梦玮.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2]股权激励对通信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和烽火通信为例[D]. 康梦梦.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3]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D]. 田雨欣. 山西大学, 2020(01)
- [4]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摘帽”研究 ——以*ST大唐为例[D]. 张颢瀚.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5]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基于大唐电信并购要玩娱乐的案例分析[D]. 韩亚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大唐电信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张丽婷.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大唐电信公司财务分析及价值评估[D]. 孙旭.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8]基于动态标准网络的企业竞争力分析[D]. 黄梅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股权激励对通信行业企业成长性影响研究 ——以烽火通信为例[D]. 陈欣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1)
- [10]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D]. 李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