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班《认识雪花》综合活动设计及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颖[1](2021)在《我最喜欢的图画书 ——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文中提出
翟蕊蕊[2](2021)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矫雅囡[3](2021)在《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如月[4](2021)在《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思入[5](2021)在《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能力的发展关涉到个体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学前期是早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内幼儿需要初步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语言是少数民族幼儿进入学校教育体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幼儿充分做好语言入学准备,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字源识字法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够促进幼儿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可以较好促进幼儿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进而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因此本文以字源识字法作为切入点,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施路径。首先,从阅读技能、书面语言的感知辨别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三个方面调查M村5-6岁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和总结;其次,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个教育场域出发,分析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现实问题。再次,结合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情况,以环境创设、集中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实践,分为三个主要板块:第一,环境创设:基于汉字文化的时空布置;第二,集中教学活动:字源识字活动的“游戏化”探索;第三,主题活动:与生活环境中的汉字互动。最后分析研究成效,与活动开展前的幼儿前端能力相较发现,幼儿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初步形成阅读技能;字音与字形的联结能力显着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结合活动实施的效果进一步为字源识字法在民族地区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应用提出教育建议:创建有意义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完善成体系的字源识字资源库,推进字源识字绘本的开发;实现字源识字集中教学活动游戏化,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构建字源识字主题活动网,将字源识字渗透到幼儿各项活动中;有效整合字源识字活动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开展字源识字活动。
孔敏[6](2021)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阅读的理念逐渐被学前教育研究者重视和推广。作为一个专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画书的场所,幼儿能在阅读区内自主开展各类图画书的阅读,因此这一区域的建设对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而言十分重要,作为幼儿所能接触到的早期阅读环境,这一区域的建设会影响到幼儿的自主发展以及性格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外因与内因两个层次分析了儿童认知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学习而言,学习者应该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主动进行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在幼儿园设立阅读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这一理论,以保证幼儿能够在阅读区中获得长久发展,幼儿的良好心智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终使幼儿通过积极的自主建构实现健康且全面的成长。通过对幼儿园设立阅读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案例分析,案例选择为山东省滕州市的X幼儿园。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是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另外访谈与文献研究等方法也有运用。在研究X幼儿园阅读区设立的过程中,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发现该幼儿园在阅读区创设与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成果提出应对措施,同时为其他同类型幼儿园创设阅读区提供参考。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的内容有:确定这一选题的目的原因以及研究的意义,同时对研究涉及对象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的界定,还简单介绍了研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一部分是对该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现状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分析得出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的现状。第二部分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对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视野范围在中班阅读区,发现与建构主义相违背的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问题,剖析出静态为主、情境单一、教师本位的问题原因。第三部分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提出建议,分别从知识观、学习观及教学观立足,提出了要根据主题对阅读区动态调整、创设的幼儿学习情境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促进幼儿在阅读区进行自我建构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李金美[7](2020)在《昆明市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造型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提出:“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建构游戏的操作性和创造性及材料的抽象性和简约性、建构性和可变性等特征在促进幼儿动作、良好的个性品质、社会性及审美能力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全面发展价值,尤其是在促进幼儿智力,如观察力、空间思维及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虽然大班幼儿的建构认知和能力日渐成熟,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建构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各方面无法独立解决、需要教师支持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支持的同时可建构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支持幼儿的建构游戏也是教师渗透教育目的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给予适时、适宜的有效支持有助于提升幼儿建构能力和层次,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研究在广泛查阅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昆明市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研究维度分为三个部分:即游戏准备时教师的物质支持;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与行为支持;游戏结束后教师的评价支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当前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一是游戏准备时建构游戏材料偏高结构,低结构材料较少;材料的难易程度缺乏层次性;游戏场地过小;游戏时间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二是游戏过程中教师重视常规,忽略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师幼之间的积极互动缺乏;有效支持方法采用频率低;教师放任游戏,疏于支持。三是游戏结束后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幼儿缺乏评价机会;评价重视作品,忽略过程及评价方式单一。本研究力图为教师支持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师的支持能力,进而提升幼儿建构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李莉[8](2020)在《56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问题解决是学前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但相关的研究却比较薄弱。为了接轨国际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与评估的价值导向,更好地衔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落实从数学问题解决的视角监测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以及从微观知识结构入手真正促进儿童数学学习的发展,本研究以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数与运算”领域的问题解决为研究内容,尝试应用认知诊断理论与技术开发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评估工具,并使用此工具开展认知诊断评估,以及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结果开展教育干预研究。研究一:开发《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认知诊断测验》(简称CDTMPS测验)。首先,构建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该认知模型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语义理解和数量推理3个认知成分以及下属的11个认知属性:基数概念、集合比较、10以内加减运算;合并型语义理解、结果未知型变化语义理解、变化未知型变化语义理解、一致型比较语义理解、非一致型比较语义理解;加减逆反推理、加法组合推理和一对多推理。其次,开发CDT-MPS测验。质量检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认知模型较为科学合理,CDT-MPS测验(正式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包含35道题,采用一对一口头测查及0-1计分,测试时间在30分钟左右。研究二: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评估。考查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发展状况,了解CDT-MPS测验作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监测评估工具的价值。第一,以上海、湖南和河南三个地区13所城乡幼儿园的680名大班儿童为被试,开展认知诊断评估的横向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地区样本儿童的整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好于对语义理解及数量推理的掌握;虽然三个地区城市样本儿童的整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存在显着差异,湖南和河南地区城乡和农村样本儿童以及不同性别和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的整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存在显着差异,但不同地区、城乡、性别和园所等级的样本儿童对11个认知属性的掌握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第二,以上海地区4所幼儿园的245名大班儿童为被试,开展认知诊断评估的跟踪研究。分别在大班上学期和下学期进行两次CDT-MPS测试,间隔为7个月。结果表明:样本儿童的整体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有显着提升,但对11个认知属性的掌握进步速度各不相同;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样本儿童的进步不存在显着差异;男孩的进步显着大于女孩。研究三: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结果开展教育干预研究。被试来自上海市同一所幼儿园两所大班的60名儿童,分为10以内加减运算、变化语义理解、加减逆反推理、加法组合推理和一对多推理五种干预,每种干预12名被试。以小组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每种干预每周干预1次(每次3040分钟),共8次。结果表明:变化语义理解和加法组合推理两组的干预有显着效果;五种干预既有其各自有所需的不同核心经验,也有共同所需的基本数学技能及干预措施。综上,应用认知诊断评估开发学前数学领域的评估工具有其优势及难度,本研究为今后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经验;本研究开发的CDT-MPS测验可以为学前数学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教育行政机构从微观层面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园所数学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本研究为今后开展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结果的教育干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思考,但仍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探索。
万鑫[9](2020)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锦州市Y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品格。幼儿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启蒙期与关键期,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不仅能丰富课程类型,更有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本研究选取锦州市Y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观察教师在课程活动的具体表现,并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根据现有的教案、环境创设以及幼儿作品了解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Y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现状的描述包括课程实施的目标、课程实施的内容、课程实施的组织设计以及课程实施的评价四个方面。调查发现Y园注重环境的创设,在每一个区域都有丰富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材料。但Y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课程目标设定不符合规范、课程实施内容选择存在偏差、课程组织形式化、课程评价的主体单一。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薄弱、教师对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教师的传统文化课程决策力欠缺、教师利用课程资源不充分。为了提高Y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质量,需要合理制定传统文化课程目标、科学选择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有效实施课程评价、提升传统文化课程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结合。
柳青[10](2020)在《海外归国人员子女入园适应的个案研究 ——以丹麦归国幼儿N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海外归国人才的不断增多,其子女回国后的学习和生活适应问题亟待关注。入园适应是幼儿迈向外界环境的第一步,能否顺利适应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聚焦于学龄前儿童的入园适应问题,致力于呈现海外归国人员子女入园适应的现状,重点挖掘影响其入园适应的深层次原因,为海外归国人员子女更好的融入幼儿园生活提供针对性建议。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了 Y市S幼儿园幼儿N作为研究个案,遵循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对幼儿N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在园观察,并访谈了其父母、教师,以期获取更多幼儿N的信息。在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上,本研究使用了 Nvivo软件,通过编码归纳出幼儿N的在园适应现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描述:情绪情感适应、生活习惯适应、规则制度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并且通过分析发现,幼儿N的入园适应现状呈现出较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存在适应较好的方面:稳定的出入园情绪与较强的情绪转换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与及时整理的好习惯、正确处理与同伴和老师的关系、积极参与户外游戏活动。另一方面,仍存在入园适应困难的方面:午睡困难、队伍组织外的游离、对指令的选择性无视、拒绝与男外教互动、室内集体活动时的注意力分散。本研究从幼儿自身、家庭、幼儿园和文化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幼儿N产生入园适应复杂状况的原因。首先,分析幼儿N入园适应良好的影响因素:稳重独立的个性与积极的情感倾向使幼儿N具有较强的自我料理能力与稳定的情绪;丰富的集体生活经验与主动的同伴选择倾向推动了幼儿N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使幼儿N能够妥善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并培养了其良好的习惯;家长积极的态度与教师耐心的陪伴使得幼儿与教师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丹麦崇尚自然和自由民主的教育培养了幼儿N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积极的学习兴趣。其次,分析幼儿N入园适应困难的影响因素:内向的性格和明显的性别意识导致幼儿N拒绝与男外教和男生互动;语言的发音问题引起幼儿短暂的沉默;步调不一的作息习惯导致幼儿N入园后午睡困难;不恰当的班级规则制度实行方式以及教育文化差异影响到幼儿N对规则和纪律的遵守与执行。最后,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呈现了教育启示。一方面,本研究对促进幼儿适应良好的策略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家长应克服焦虑情绪,予以幼儿理解和信任;二是家长应注重幼儿的心理调适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给与幼儿归属感。另一方面,本研究对幼儿适应困难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家长应调整幼儿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二是教师指导时应注重个体差异;三是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对话,妥善解决文化差异导致的教育理念冲突问题。
二、小班《认识雪花》综合活动设计及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班《认识雪花》综合活动设计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5)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基于阅读早期介入于民族地区儿童发展重要性的关注 |
2.基于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的反思 |
3.基于字源识字法与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间较强适切性的思考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
1.研究过程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综述 |
1.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 |
2.字源识字法的相关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1.早期阅读 |
2.字源识字法 |
二、M村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培养现状分析 |
(一)研究场域 |
1.幼儿园 |
2.怒族幼儿家庭 |
3.怒族社区 |
(二)研究对象 |
(三)M村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
1.阅读技能 |
2.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 |
3.理解能力 |
(四)M村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现实问题 |
1.缺失:早期阅读的环境创设不足,时间、空间得不到保障 |
2.偏移:早期阅读活动目标制定“就低不就高” |
3.随机:早期阅读活动内容无计划生成 |
4.单一:早期阅读活动实施形式完全依托集体教学,指导形式以问答法为主 |
5.片面:早期阅读活动评价方式侧重于可视化结果性评价 |
6.藩篱:幼儿园、社区、家庭三者间缺乏有效交流 |
三、字源识字活动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研究设计 |
(一)字源识字法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实施的可行性 |
1.以形表义——文字符号与怒族儿童示物的共通之处 |
2.文化认同——怒族幼儿字源识字的心理基础 |
3.理解融通——字源识字与早期阅读的内在联系 |
(二)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目标的制定 |
(三)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内容的选择 |
1.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体现汉字构形规律 |
2.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关注汉字实际意义 |
3.整合怒族的社区资源,尊重汉字语用环境 |
(四)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过程的实施 |
(五)5-6 岁怒族幼儿字源识字活动过程的评价 |
四、字源识字活动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研究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 |
(一)环境创设:基于汉字文化的时空布置 |
1.字源识字活动的时空环境创设 |
2.阅读习惯我知道:阅读规则的符号化规约 |
3.我的小天地:汉字符号的妙用 |
(二)集中教学活动:字源识字活动的“游戏化”探索 |
1.字源识字活动一:汉字从哪里来 |
2.字源识字活动主题二:五官争功 |
3.字源识字活动主题三:马夫奇遇记 |
(三)主题活动:与生活环境中的汉字互动 |
1.社区、幼儿园共育活动:家乡的旅游手册 |
2.家园共育活动:设计我的名字 |
3.家园、社区共育:字源识字绘本亲子共读 |
(四)实践研究的结果 |
1.幼儿对书籍概念有所了解,阅读兴趣显着提高 |
2.幼儿的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提升,喜欢用符号表现故事 |
3.幼儿的文本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的将图文结合 |
4.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早期阅读教育,对字源识字法产生了解 |
5.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字源识字活动方案,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基本达成 |
6.幼儿园、社区、家庭在字源识字活动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
五、字源识字法在5-6 岁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教育建议 |
(一)创建有意义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
(二)完善成体系的字源识字资源库,推进字源识字绘本的开发 |
(三)实现字源识字集中教学活动游戏化,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
(四)构建字源识字主题活动网,将字源识字渗透到幼儿各项活动中 |
(五)有效整合字源识字活动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开展字源识字活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
2.阅读区是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 |
3.阅读区亟待改进的现实需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建构主义 |
2.阅读区 |
3.阅读区创设 |
(四)研究综述 |
1.文献综述 |
2.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六)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一、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调查对象 |
2.调查工具及内容 |
3.调查实施 |
(二)调查结果 |
1.中班阅读区创设的现状 |
2.中班阅读区指导的现状 |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的创设存在的问题 |
1.状态单一,缺乏动态性 |
2.过程单一,缺乏主动建构性 |
3.主体单一,缺乏社会互动性 |
4.环境单一,缺乏学习的情境性 |
(二)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的指导存在的问题 |
1.强调教师权威,教师本位思想严重 |
2.强调学生统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
(三)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动态性知识观的缺失 |
2.情境性学习观的缺失 |
3.互动性教学观的缺失 |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的实施建议 |
(一)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根据主题对阅读区动态调整 |
1.根据主题对班级环境动态调整 |
2.适当增添自制手工玩教具 |
3.贴幼儿自己的作品 |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 |
1.搭建“梦想小舞台”,在表演中阅读 |
2.打造“梦想创作坊”,在操作中阅读 |
3.创建“梦想工具箱”,在创设中阅读 |
(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师促进幼儿在阅读区进行自我建构 |
1.教师是合作者 |
2.教师是组织者 |
3.教师是促进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昆明市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
二、教师支持对幼儿顺利开展建构游戏的必要性 |
三、当前幼儿园建构游戏对教师有效支持的现实诉求 |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师支持 |
二、建构游戏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教师支持的相关研究 |
二、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的相关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需要层次理论 |
第六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游戏准备时教师的物质支持现状分析 |
一、建构游戏的材料支持情况 |
二、建构游戏的时间支持情况 |
三、建构游戏的场地支持情况 |
第二节 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与行为支持现状分析 |
一、教师引导建构游戏过程情况 |
二、教师与幼儿间积极互动情况 |
三、教师的支持方法情况 |
四、教师的支持时机情况 |
第三节 游戏结束后教师的评价支持现状分析 |
一、教师对游戏评价环节的整体认识情况 |
二、评价主体的情况 |
三、评价内容的情况 |
四、教师对幼儿建构作品的处理情况 |
第三章 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 |
一、游戏准备时教师物质支持存在的问题 |
二、游戏过程中教师情感与行为支持存在的问题 |
三、游戏结束后教师评价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
三、幼儿的个性差异原因 |
第四章 提升教师支持能力的建议 |
第一节 提供有准备的游戏条件支持 |
一、科学规划游戏场地 |
二、保证充裕的游戏时间 |
三、有效投放游戏材料 |
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
第二节 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支持 |
一、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 |
二、对幼儿的建构给予更多肯定 |
第三节 提升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支持 |
一、引导幼儿制定建构计划 |
二、提高观察质量 |
三、提供适时支持 |
四、及时转变角色,采取适宜的支持方法 |
五、建构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四节 保证合理的评价支持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内容注重过程 |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
第五节 提高教师支持建构游戏的专业素养 |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建构游戏观 |
二、培养教师科学的建构技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大班建构材料统计 |
附录B: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情感与行为支持观察记录表 |
附录C:游戏结束后教师的评价支持观察记录表 |
附录D:大班建构游戏教师支持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56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 |
1.4 研究问题 |
1.5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儿童早期的数学问题解决 |
2.2 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的评估 |
2.3 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育干预研究 |
2.4 已有研究的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3.2 5~6 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认知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一) |
3.3 5~6 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评估工具的应用(研究二) |
3.4 5~6 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教育干预研究(研究三) |
3.5 研究伦理的规范 |
4 研究一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认知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 |
4.1 子研究一构建5~6 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 |
4.2 子研究二编制5~6 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测验 |
4.3 子研究三检验认知模型及认知诊断测验的质量 |
4.4 研究一讨论 |
4.5 研究一结论 |
5 研究二5~6 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评估 |
5.1 子研究四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评估(横向研究) |
5.2 子研究五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评估(跟踪研究) |
5.3 研究二讨论 |
5.4 研究二结论 |
6 研究三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数学教育干预对5~6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 |
6.1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数学教育干预的研究设计和实施 |
6.2 数学问题解决教育干预的结果与分析 |
6.3 数学问题解决教育干预的案例分析 |
6.4 研究三讨论 |
6.5 研究三结论 |
7 综合讨论 |
7.1 应用认知诊断理论开发学前数学领域的评估工具 |
7.2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监测5~6 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
7.3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开展教育干预研究 |
8 研究结论、不足及教育应用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8.3 教育应用与建议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附录1 儿童口语报告分析举例 |
附录2 《5~6岁儿童“数与运算”问题解决认知诊断测验》(正式版)的使用手册(部分) |
附录3 五种教育干预的进程、目标及内容举例 |
附录4 一对多推理干预的案例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9)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锦州市Y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价值凸显 |
2.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
2.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
3.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
4.对已有文献的评析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传统文化 |
2.课程实施 |
3.幼儿园课程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现状 |
1.课程实施的目标设计 |
2.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 |
3.课程实施的组织设计 |
4.课程实施的评价形式 |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1.课程目标的制定不符合规范 |
2.课程内容存在偏差 |
3.课程组织形式化 |
4.课程评价主体单一 |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薄弱 |
(二)教师的传统文化课程决策力欠缺 |
(三)教师利用课程资源不充分 |
(四)教师对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 |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提升策略 |
(一)合理设计传统文化课程目标 |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 |
2.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
(二)科学选择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
1.丰富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来源 |
2.课程内容与幼儿年龄相适应 |
(三)有效实施课程评价 |
1.丰富课程评价的主体 |
2.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 |
(四)提升传统文化课程管理水平 |
1.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
2.对教师进行专业性培训 |
3.支持教师利用多方面课程资源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10)海外归国人员子女入园适应的个案研究 ——以丹麦归国幼儿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基于海外归国人员子女面临的入园适应性问题 |
二、基于入园适应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
三、基于研究者自身的兴趣和经验 |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意义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入园适应的相关研究 |
二、特殊群体儿童学校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海外归国人员子女 |
二、幼儿入园适应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的选用 |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三、分析工具的选择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一、资料的收集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二章 幼儿N在园适应现状 |
第一节 情绪情感适应 |
一、“轻松”、“稳定”的出入园情绪 |
二、“低落”到“欢快”情绪的快速恢复 |
第二节 生活习惯适应 |
一、“毫不费心”的自我服务能力 |
二、牢记“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 |
三、午睡时的“哭泣”、“小动作”、“交头接耳” |
第三节 规则制度适应 |
一、队列组织中的“游离者” |
二、对指令的“选择性”听从 |
第四节 人际环境适应 |
一、游戏的“主导者”与矛盾的“化解者” |
二、大声说“不要”来表示抗议 |
三、拒绝与“男外教”、“男生”互动 |
第五节 学习适应 |
一、户外游戏活动时的“专注”与“互动” |
二、室内集体活动中的“走神”与“小动作” |
第六节 幼儿N在园适应表现分析 |
一、幼儿在园适应良好的表现 |
二、幼儿在园适应困难的表现 |
第三章 影响幼儿N入园适应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影响幼儿N入园适应良好的因素分析 |
一、幼儿稳重独立的个性特征与积极的情感倾向 |
二、丰富的集体生活经验与主动的同伴选择倾向 |
三、民主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积极的心态 |
四、教师的耐心陪伴与支持 |
五、自由民主——崇尚自然的丹麦教育 |
第二节 影响幼儿N入园适应困难的因素分析 |
一、内向的性格特征与明显的性别意识 |
二、语言“发音”问题导致的交流障碍 |
三、步调不一的作息习惯 |
四、不恰当的班级规则制度实行方式 |
五、自由包容的丹麦教育和秩序规范的中国教育差异 |
第四章 研究启示 |
第一节 基于适应良好的策略借鉴 |
一、家长态度:克服焦虑情绪,予以理解与信任 |
二、家庭策略:注重幼儿的心理调适与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
三、教师支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给予幼儿归属感 |
第二节 基于适应困难的策略建议 |
一、家庭策略:调整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
二、教师支持: 适应个体差异的个别指导 |
三、家园: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妥善解决教育理念冲突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成果 |
致谢 |
四、小班《认识雪花》综合活动设计及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最喜欢的图画书 ——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D]. 罗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研究[D]. 翟蕊蕊.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矫雅囡.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个案研究[D]. 张如月. 辽宁大学, 2021
- [5]字源识字法促进怒族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 王思入. 大理大学, 2021(08)
- [6]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D]. 孔敏. 大理大学, 2021(08)
- [7]昆明市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研究[D]. 李金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56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 李莉.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锦州市Y幼儿园为例[D]. 万鑫. 渤海大学, 2020(05)
- [10]海外归国人员子女入园适应的个案研究 ——以丹麦归国幼儿N为例[D]. 柳青. 扬州大学, 2020(05)